⑴ 怎樣用白礬炸油條
傳統的油條,都必須要添加白礬和鹼的,不是單單只放一種,這樣才有油條的味道,炸出來的油條鬆脆。白礬中含有鋁,如果攝入過量危害身體健康,所以調配的時候就要格外的注意比例。白礬和鹼最合理的調配比例是25:35。

(1)炸油條食用白礬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油條能不能炸得金黃鬆脆,在於白礬與鹼的調配,當白礬和鹼放入水中後,就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絮狀物氫氧化鋁。
白礬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後,絮狀物氫氧化鋁就會和麵粉產生膜狀物,會把裡面的二氧化碳包圍住,這樣油條下入油鍋中後,二氧化碳會受到膨脹,從而使油條脹大。
油條中的白礬不能放多,否則水解後產生的氫氧化鋁就會過多,這樣就會造成油條變得很硬,炸的過程中還會產生許多氣泡。如果鹼放多了,就會使油條的顏色變得很黃,而且味道也會變苦。
⑵ 用明礬炸油條的配方竅門
用明礬炸油條的配方和做法竅:
材料:麵粉1000克,明礬粉25克,小蘇打25克,鹽25克,水550-600cc.
做法:
1、明礬粉、小蘇打、鹽和25克麵粉,攪拌均勻後加水。打成泡沫狀。
2、加入剩下的麵粉
3、揉成面團,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捶打
4、待捶打到表面光滑後靜置30分鍾以上,之後繼續錘揉靜置2-3次
5、將面團搓成長條,用保鮮膜包好靜置3小時
6、然後將面團拉長
7、擀薄成10厘米的長片
8、分切成2厘米寬的條
9、刀口沾上乾粉防止粘住,每兩條疊在一起
10、用筷子橫向在中間壓一下
11、稍搓一下,拎起一頭,旋轉都麻花形
12拎起一頭下180度的油鍋,兩只手摘掉兩頭
13用筷子撥煎成膨脹呈金黃色即可。
炸油條的竅門:
1.高溫,溫度越高越省油越省時間。
2.快炸,其實就算油條脫離油鍋靠余油還能持續加熱一小會,油條炸軟一點還有人吃,炸糊了就完了。
3.關鍵技術在於壓油花,這個跟跳水壓水花有異曲同工之處,讓面條自然的順入油鍋的最熱處,不起油花不飛濺,搞得好了炸得又快炸出來的又直,搞不好濺到處是油傷人又浪費,而且炸出來的油條七扭八歪。技術高的一根筷子一挑一順就行,技術比較一般的把面條弄短一點再用兩根筷子平行放油鍋里,效率低但安全。

除了以上的方法,另外我介紹不含明礬的油條的做法 供你參考:
民間傳統製作油條時加點礬,有利於食用時口感鬆脆。但明礬進入人體後便轉化為鋁離子,它既損傷大腦又阻礙了人體對磷的吸收。這里我介紹一種不含礬的油條的製法。 1.原料:麵粉2千克,精鹽20克,食鹼20克,食用檸檬酸20克,水1.2升。 2.操作方法:
(1)將精鹽全部溶於水中,然後平均分成兩份。
(2)將檸檬酸溶於1份鹽水內,然後把麵粉逐漸加入此溶液中拌勻。
(3)把食鹼溶於另一份鹽水內,並徐徐加入已攪拌好的麵粉中,且要用手揉均勻。
(4)把揉好的面團放置半小時左右,要看面團的軟硬程度,若硬時可適當加些清水,達到與通常制油條所用面團的軟硬程度,就可製成油條坯進行炸制。
⑶ 明礬炸油條的比例
面團和明礬的比例是40比1,這樣製作出來的油條比較的爽口。長期食用明礬油條可能會對大腦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平時可以少吃一些,多吃一些無礬油條。把製作好的油條面團自然放置半個小時以上,相當是第二次發酵。
俗話說得好,早餐一定要吃得好一些,種類可以豐富一些,比如說牛奶、雞蛋,都是應該被人們食用的。如果家庭不富裕,或者是早上起來太匆忙沒有時間,那麼也是一定要吃東西的,可以再去學校的路上買一些油條、豆漿之類的早餐,也是很合適的。但是考慮到外面的商家可能在製作油條的過程當中,不注意衛生,比如說用發霉或者是不幹凈的麵粉,或者是往裡面放了很多的明礬,那麼都是很容易危害健康的,尤其是對於小朋友而言,影響還是非常惡劣的,所以還是建議家長們在家裡面製作油條,這樣不僅衛生,保證了孩子的飲食安全,其實還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關系,讓父母更有存在感。
將礬、鹼、鹽按比例兌好,碾鹽鹼礬油條面碎放入盆內,加入溫水攪拌溶化,成乳狀液,並生成大量的泡沫,且有響聲,再加入麵粉攪拌成雪花狀,揣搗使其成為光滑柔軟有筋力的面團,用溫布或棉被蓋好,醒20至30分鍾,再揣搗一次,再疊面,如此3至4次,使面團產生氣體,形成孔洞,達到柔順。?案板上抹油,取少許面團放在案板上,拖拉成長條,用小麵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寬的長條,再用刀剁成1.5厘米寬的長條,將兩條摞在一起,用竹筷順長從中間壓實、壓緊,雙手輕捏兩頭,旋轉後拉成長30厘米左右的長條,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邊炸邊翻動,使坯條鼓起來,豐滿膨脹酥脆,呈金黃色即成。
拓展資料: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麵食,其起源遠遠早於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體時期不得考證。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東北和華北很多地區稱油條為「餜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廣州及周邊地區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乾燥後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
法律依據:《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第五條城管執法機關是政府職能工作部門,具有獨立的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和地位,並能夠獨立地承擔其行政行為的法律後果。城管執法機關的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列入財政專項預算,實行全額撥款。
⑷ 用明礬做油條的步驟
用料:酵母4克、雞蛋1個、鹽少許、麵粉300克、牛奶1盒、明礬5克。
1、普通麵粉加酵母,明礬,鹽,加牛奶用筷子攪成絮,稍軟點。用手揉光。保鮮膜蓋上醒發一晚(兩倍大)。如果是夏天,冷藏醒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