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HSE管理體系中風險評價常用的幾種方法
HSE管理體系中風險評價方法大致可分為4種模式:
一種是安全檢查表法,主要依據有關法規和過去積累的經驗,編制檢查表,逐項檢查。檢查表方便易行,根據需要可簡可繁。此法雖然簡單,效果卻很好。
第二種是危險指數評價法,該方法主要適用於化學工業過程的安全評價。與安全檢查表相比,此法更為詳盡和深入,並能將工藝過程的危險定量、分級。該法初期主要是針對工藝過程本身,對於人員、管理等因素涉及較少,目前已較多地考慮了管理方面的內容。
第三種是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對過程做詳盡的描述和邏輯分析,能夠從工藝、設備人員操作、管理方面作全面分析。該法可進行定性分析,有些還可做較為精確的定量計算,採用這種方法時需要詳細的原始資料,分析過程往往較繁,因而要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
第四種是綜合型的方法,所謂綜合型的方法就是將上述3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美國杜邦公司的「安全檢查表-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故障樹、事件樹」三階段安全評價決策樹,以及我國光氣生產設計階段提出的「安全檢查表-危險指數計算-系統安全分析」三階段評價法等。
⑵ 風險評價方法主要有哪些
風險評價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JHA﹚:危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這種「根源或狀態」來自作業環境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有害的作業環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從作業活動清單中選定一項作業活動,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識別每個工作步驟的潛在危害因素,然後通過風險評價,判定鳳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識別各種步驟潛在危害時,可以按下述問題提示清單提問。身體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體之間?工具、機器是否存在危害因素?從業人員是否可能接觸有害物質?從業人員是否可能滑倒、絆倒或墜落?從業人員是否可能因推、舉、拉用力過度而扭傷?從業人員是否可能暴露亍極熱或極冷的環境中?是否存在過度的噪音或震動?是否存在物體墜落的危害因素?空氣中是否存在粉塵、煙、霧、蒸汽?2、LSR評價法:﹙風險等級評價﹚LSR評價法:風險是發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後果的結合。L——可能性;S——後果嚴重性;R——風險度。風險值R=可能性L×後果嚴重性S風險等級判定準則及控制措施不可承受風險的確定「不可承受的風險」的確定要依據定義,即根據組織的法律義務和其指定的安全方針,確定不可承受的風險就是從評價結果中找出這樣一些風險;這些風險的受控將保證組織不違反使用的安全法律的要求和其他安全的要求,並保證組織自己制定的安全方針得到實現。其確定的方法可採用「三方把關」法。
⑶ 風險評價4種方法
1、單變數判定模型。
單變數模型將財務指標用於風險評價是一大進步,指標單一,簡單易行,但是不可避免會出現評價的片面性。這種方法在人們開始認識財務風險時採用,但隨著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多變,單一的指標已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綜合財務狀況。
2、多元線性評價模型。
多元線性模型在單一式的基礎上趨向綜合,且把財務風險概括在某一范圍內,這是它的突破,但仍沒有考慮企業的成長能力,同時它的假設條件是變數服從多元正態分布,沒有解決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問題。這種方法在現實中比較常見。
3、綜合評價法。這種方法認為,企業財務風險評價的內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償債能力,此外還有成長能力,它們之間大致按5∶3∶2來分配。
(3)常用風險評價的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在對投資理財產品開展風險評級時,遵循的原則通常有3個,
一、是產品風險等級評定孰高,
二、是同類產品風險等級一致性,
三、是產品風險等級隨市場和政策動態調整。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這導致部分理財產品風險飆升,甚至出現了此前中國銀行發售「原油寶」出現較大虧損事件,這既暴露出金融機構在市場異常波動下應急管理能力較弱等問題,也將「投資者不分層」弊病推上前台。
在「原油寶」事件中,盡管該產品不等同於原油期貨,其高風險特徵並未發生改變,然而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吸納了較多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普通投資者。
「投資者要盡量在自己相對熟悉的領域開展投資,商品期貨投資者要掌握專業投資知識,了解投資產品價格變動規律。」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並不具備專業投資知識與能力,不建議貿然進入商品期貨領域。
⑷ 安全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基於作業活動的一種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識別。
2.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
3. 風險矩陣分析法(LS)
風險矩陣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將風險事件的後果嚴重程度相對的定性分為若干級,將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相對定性分為若干級,然後以嚴重性為表列,以可能性為錶行,製成表,在行列的交點上給出定性的加權指數。
4.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三種因素分別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5.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風險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是對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的改進。
風險評估在一個企業中,誘發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安全風險評估」能為全面有效落實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礎資料.並評估出不同環境或不同時期的安全危險性的重點,加強安全管理,採取宣傳教育、行政、技術及監督等措施和手段,推動各階層員工做好每項安全工作。
使企業每位員工都能真正重視安全工作,讓其了解及掌握基本安全知識,這樣,絕大多數安全事故均是可以避的。這也是安全風險評估的價值所在。
⑸ 風險評價方法有
一、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
1、將一項作業活動分解成若干相連的過程;
2、對每個過程的所有潛在風險進行識別;
3、針對每個風險制訂控制措施。
具體見下表:
工作危害分析表
作業任務: 工作地點:
分析人員: 日 期:
審 核 人: 日 期:
序號
工作
內容
危害後果
現有安全
控制措施
評價結果
建議糾正/預防措施
L
S
F
風險等級
二、安全檢查表分析方法(SCL法)
1、先對一個檢查對象進行分解,確定需要檢查的若干小項;
2、針對每一個小項,查找有關資料,確定檢查標准;
3、針對每一個檢查標准,確定未達標的後果;
4、針對每一個後果,確定現有的的控制措施;
5、針對每一項現有的控制措施,制訂改進控制措施。
具體見下表:
安全檢查分析記錄表
檢查工序: 檢查對象:
分析人員: 日 期:
審 核 人: 日 期:
序號
檢查項目
檢查標准
未達到標準的後果
現有的控制措施
L
S
H
風險等級
建議改進措施
三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法)
對具有潛在危險性的作業條件,影響危險性(D)的主要因素有3個:
①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
② 暴露於這種危險環境的情況,
③ 事故一旦發生可能產生的後果。
D = L× E× C
式中:
D —作業條件的危險性,
L —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E —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率,
C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結果。
(1)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L)如下表:
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會被預料到
6
相當可能
3
不經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0.5
可以設想,很不可能
0.2
極不可能
0.1
實際上不可能
(2)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率(E)如下表:
分數值
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10
連續暴露於潛在的危險環境
6
每日工作時間內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爾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幾次暴露
0.5
非常罕見的暴露
(3)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結果(C)如下表:
分數值
事故造成的後果
100
大災難,10人以上死亡
40
災難,數人死亡
15
非常嚴重,1人死亡
7
嚴重,嚴重傷殘
3
重大,有傷殘
1
輕傷,需救護
(4)危險等級劃分(D)如下表:
危險性分值
危險程度
>320
極度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比較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四、預先危險性分析(PHA法)
對各工藝環節中評價單元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預先危險性分析,強調盡可能覆蓋整個系統,涉及所有存在的危險類別、危險狀態、存在條件、事故後果等,特別適用於工程初步設計階段的概略分析。
其主要功能有:
大體識別與系統有關的主要危險;鑒別產生危險的原因;估計事故出現對系統產生的影響;對已經識別的危險進行分級;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險性的措施。
分析步驟
l 對系統的生產目標、工藝過程以及操作條件和周圍環境進行充分地調查了解;
l 收集以往的經驗和同類生產中發生過的事故情況,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和觸發事件;
l 推測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
l 確定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產生後果的危險等級;
l 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
危險性等級劃分
按導致事故危險、危害的程度,根據可能導致的後果,將相關的危險、有害因素劃分為四個危險等級,
風險評估的定義及常用方法如下:
一、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二、常用方法:
1、風險因素分析法
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2、模糊綜合評價法
3、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
4、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
5、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
6、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
三、任務:
1、確定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
2、識別評估對象面臨的各種風險;
3、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4、確定組織承受風險的能力;
5、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的優先等級;
6、推薦風險消減對策。
⑺ 風險評估的常用方法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常用方法:
1、風險因素分析法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2、模糊綜合評價法
3、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由於內部控制結構與控制風險直接相關,因而這種方法主要在控制風險的評估中使用。注冊會計師對於企業內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
4、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三種。
5、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優點,適合評估各種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了解法、邏輯分析法、類似估計法。
6、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出風險率,然後把風險率與風險安全指標相比較,若風險率大於風險安全指標,則系統處於風險狀態,兩數據相差越大,風險越大。
風險率等於風險發生的頻率乘以風險發生的平均損失,風險損失包括無形損失,無形損失可以按一定標准折換或按金額進行計算。風險安全指標則是在大量經驗積累及統計運算的基礎上,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情況、法律因素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等確定的普遍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率。風險率風險評價法可在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行業風險管理中使用。
應答時間:2021-10-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⑻ 幾種常用定量風險評價方法的比較
定量風險評價的方法很多,並且在評價某一具體目標時,很多種方法是可以交叉應用的,如何選用一種有效、簡便易行的評價方法很重要。在眾多的定量風險評價方法中,對應用廣泛並且適合我國實際的評價方法作出比較很有必要。1定量風險評價方法的分類風險評價是以實現系統安全為目的,運用安全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對系統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判斷系統發生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為制定防範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定量風險評價(QRA)[2]是基於大量的實驗結果和廣泛的事故資料統計分析獲得的指標或規律(數學模型),對生產系統的工藝、設備、設施、環境、人員和管理等方面的狀況進行定量的計算,評價結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標,如事故發生的概率、事故的傷害(或破壞)范圍、定量的危險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關聯度或重要度等。
⑼ 企業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有
企業需要對自己的風險進行評估。
這樣才能促進企業更好和更順利的成長。
⑽ 常用的兩種危害識別風險評價方法是什麼
有以下幾種辦法,你看看是不是你所要的了:
a)成立評估小組。由輸油站隊和施工單位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成立評估小組,所有評估人員必須經過專門訓練,並有能力針對本工程項目開展安全、環境與健康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
b)確定評估范圍和對象。評估小組應首先識別出本施工項目所涉及的范圍,然後確定評估對象,包括施工的各個階段,作業任務、裝置、設備設施等。
c)收集資料。收集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了解施工過程中涉及的同類設備、設施或工藝的生產情況等。
d)危險危害因素辨識與分析。根據評價的設備、設施或場所的環境、工程建設方案、工藝流程、裝置布置、主要設備和儀表、原材料等,辨識和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生的原因和機制。
e)風險分級。在上述危險分析的基礎上,劃分評價單元,根據評價目的和評價對象的復雜程度選擇具體的一種或多處評價方法。對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在此基礎上按照事故風險的標准值進行風險分級,以確定管理的重點和需要制定的應急預案、管理方案等。
f)提出降低或控制風險的安全措施。根據評價和分級結果,高於標準的風險必須採取工程技術或組織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風險。低於標准值的風險屬於可接受或允許的風險,應建立監測措施,防止條件變更導致風險值增加,對不可排除的風險要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