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葯物的炮製品種與方法

常用葯物的炮製品種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22 03:44:02

㈠ 炮製分類及其特點是什麼

炮製分類及特點

(1)雷公炮炙十七法,特點: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葯炮製概貌。

(2)三類分類法,古代分為:火制、水制,水火共制;現代分為:凈制、切制和炮炙;特點:統領各種中葯的炮製,反映炮製的特色。

(3)五類分類法,分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製法五種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特點:此種分類方法對炮製方法的概括較為全面。但不利於編寫和講學。

(4)葯用部位分類法,特點便於具體葯物的查閱,適用於炮製規范及工具書類。

(5)工藝與輔料相結合分類法,特點是能較好的體現中葯炮製工藝的系統性,條理性,既能體現整個炮製工藝程序,又便於敘述輔料對葯物所起的作用。

炮製的作用

(1):增強葯物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2):降低或消除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證用葯安全

(3):改變葯性的性能功效,擴大其適應范圍

(4):改變葯材的某些性狀,便於儲存和(或)制劑

(5):純凈葯材,以保證葯材質量和稱量准確

(6):矯臭矯味,便於服用

(7):引葯入經,便於定向用葯

炮製法分類

修制:對葯物進行純凈 、粉碎和切制的處理方法。純凈是採用手工或機械挑、篩、簸、刷、刮等方法,去掉

泥土雜質和非葯用部分,以達到清潔葯物的目的。粉碎是採用搗、碾、研、磨、銼等方法,改變葯物外形,使其符合調劑、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切制是採用手工或機械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成片、段、絲、塊等各種形狀,以便於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葯物的調劑使用。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製法有漂洗、浸泡、悶潤等,目的是清潔葯物,軟化葯物,調整葯性。漂洗是將葯物置於寬水或長流水中,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或鹽分。浸泡是將葯物置於水中浸濕立即取出,或將葯物置於清水或輔料葯液中,使水分滲入,葯材軟化,除去葯物毒性。悶潤是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用淋浸、洗潤、浸潤等方法,使葯物軟化,便於切制飲片。水飛是將研細的礦石類葯物,放入水中,提取上清部分再沉澱,如水飛硃砂、珍珠、爐甘石等,其目的是內服時更易吸收,外用時可以減少刺激性。

火制:將葯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將葯物置鍋中不斷翻動,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黃、炒焦、炒炭的不同。有便於粉碎加工,並緩和葯性的作用。炙是用液體輔料拌炒葯物,能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煅是將葯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葯物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煨是用濕麵粉或濕紙包裹葯物,置熱火炭中加熱的方法,可減少烈性和副作用。

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製方法。主要有蒸、煮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熱葯物,有增強療效,緩和葯性的作用。煮是將水或液體輔料同葯物共同加熱,可增強療效,減低副作用。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葯用部分。

猜你喜歡:

㈡ 宜用蒸發炮製的葯物有

清蒸。宜用蒸發炮製的葯物有清蒸,炮製方法主要有清蒸法、酒蒸法和九蒸九曬法,大氣物理學中,將物質從液態轉化為氣態的相變過程,稱作蒸發。

㈢ 半夏有幾種炮製方法

【炮製】半夏的炮製方法:
1.生半夏:揀去雜質,篩去灰屑。
2.法半夏:取凈半夏,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曬,根據其產地質量及其顆粒大小,斟酌調整浸泡日數。泡至10日後,如起白沫時,每半夏100斤加白礬2斤,泡1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塊,加水煎湯,用甘草湯泡石灰塊,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攪拌,使其顏色均勻,至黃色己浸透,內無白心為度。撈出,陰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礬2斤,甘草16斤,石灰塊20斤)
3.姜半夏:取揀凈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項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後,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悶潤後切片,晾乾。(每半夏100斤,用生薑25斤,白礬12斤8兩,夏季用14斤8兩)
4.清半夏:取揀凈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項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後,加白礬與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悶潤後切片,晾乾。(每半夏100斤,用白礬12斤8兩,夏季用14斤8兩)
5.《雷公炮炙論》:修事半夏四兩,用搗了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二味攪令濁,將半夏投於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鄛涎,若洗不盡,令人氣逆,肝氣怒滿。
6.陶弘景:半夏,用之皆先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戟人咽喉。
整理摘錄資料出處:《中華本草》
因半夏有毒,故處方中應用炮製過的半夏。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㈣ 中葯的葯丸製做方法

1、配方與打粉:將按配方抓好的葯物細火烘焙或暴曬乾燥後,用打粉機打成細粉,制丸前裝入消毒盆內備用。
2、配蜜:配蜜即以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g葯粉,配備1200~1500g蜂蜜,若葯料中含糖質、膠質或澱粉較多的,則以1∶1-1.2的比例配備即可)。
3、煉蜜:煉蜜即熬煉蜂蜜,煉蜜的目的是去除雜質,破壞酵素,殺滅細菌,蒸發水分,增強粘性。煉蜜時先用武火熬沸,然後改為文火慢熬,同時在旁邊放一碗涼水,並注意觀察蜂蜜的顏色,當發現蜂蜜泛黃沫時,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後把竹筷挪到涼水碗上方,讓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開而沉底(即「滴水成珠」),蜂蜜就算煉好了。(如果蜂蜜煉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葯丸,當然,太過火也不好,所以一定掌握火候。煉蜜分為三種,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將生蜜加熱煮沸直到溫度達到105℃~115℃,過濾去沫即成,其顏色變化不顯著,失水量較少,稍帶粘性,適用於含較多澱粉、粘液質、糖類、脂肪等粘性較大的葯材制丸;「中蜜」是將生蜜加熱熬沸較長時間或將嫩蜜繼續加熱至116℃~118℃,泡沫呈淺紅色光澤,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長的白絲,適用於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纖維的葯材制丸;「老蜜」是將生蜜加熱更長的時間或將嫩蜜、中蜜繼續加熱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發,氣泡呈紅棕色,有光澤,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絲,適用於含多量纖維性或礦物等粘性較差的葯材制丸。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g蜂蜜大約能出煉蜜800g左右,1000g中葯粉,大約須用煉好的蜂蜜1200g左右。)
4、調葯與和葯:將熬煉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裝的葯粉內,同時用粗竹筷在葯粉內攪拌,就象平時做餃子前加水和面一樣,邊倒蜂蜜邊調葯粉,當基本上看不到干葯粉時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葯丸不易成形)。如果開始時蜂蜜的總量沒掌握好,此時在調蜜時就可根據葯粉的干濕度來補救。調好後,像和面一樣將葯和蜜在消毒盆內和成團狀。
5、搓條與和丸:為避免葯團粘手或粘器具,搓條與和丸時可用少量甘油、芝麻油或花生油等點於掌心進行,這樣不僅不易沾粘,還能使丸葯圓滑光亮。如按每粒丸葯重10g計算,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可將和好的葯團分為三坨,每坨再分為5小坨,每小坨搓條後,切為20節,每節搓一丸即可,余皆準此。
6、包裝與貯藏:製成的蜜丸,外形圓整光滑,表面緻密滋潤,無可見纖維或其它異色點,待葯丸發汗(3天),外表變硬,然後用蠟紙、玻璃紙、塑料袋或蠟殼等包好,貯存於陰涼乾燥處。

㈤ 至今還在沿用的炮製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炮製方法有凈選、切制、炮炙三類。

(1)凈選:包括揀選、篩選、風選、清洗、浸泡、刷凈、刮除、剔除、剪切、沸蟬、制霜、提取、壓碾、火燎、水飛等。

(2)切制;包括濕潤、浸泡、切片、鎊片、乾燥等。

(3)炮炙:包括炒、煮、燉、蒸、炙、煨、燙、煅、淬、制炭、發酵等。

水飛法;系用濕法分取葯物極細粉末的方法。將不溶於水的葯物與水共研,加入多量的水攪拌,較粗的粉粒即下沉,細粉混懸於水中,傾出,粗粉再研再飛,傾出混懸液乾燥後,即成極細粉末。此法多用於礦物葯,如水飛爐甘石、硃砂等。

浸泡法:將葯物放於清水中浸泡,使其組織柔潤軟化、便於切制。浸泡時應注意葯物大小、粗細、軟硬等分類處理,並應注意季節氣溫,以免影響質量。

煅法:系將葯物用火煅燒,通常分為兩種:

(1)直火煅:將葯物直接在無煙火上燒緞,如煅牡蠣、煅龍骨等。

(2)燜煅:將葯物置煅鍋內,上面覆蓋,接合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置無煙火中,加熱煅透為度。如煅棕櫚炭、血餘炭等。

㈥ 中葯炮製包括

中葯炮製包括:一、凈制 分別使用挑 選、篩選、風選、水選、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剝 離、擠壓、燀、刷、擦、火燎、燙、撞、碾串等方法,以達到凈度要求。二、切制 除鮮切、干切外,均須進行軟化處 理,其方法有:噴淋、搶水洗、浸泡、潤、漂、蒸、煮等。三、炮炙 除另有規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1.炒 炒制分單炒(清炒)和加輔料炒。單炒(清炒) 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至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麩炒 先將炒制容器加熱,至撒入麩皮即刻煙起,隨即投入待炮炙品,砂炒 取潔凈河砂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至滑利狀態時,投入待炮炙品,蛤粉炒 取碾細過篩後的凈蛤粉,置鍋內,用中火加熱至翻動較滑利時,投入待炮炙品,滑石粉炒 取滑石粉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時,投入待炮炙品2.炙法 是待炮炙品與液體輔料共同拌潤,並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酒炙 取待炮炙品,加黃酒拌勻,悶透,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放涼。醋炙 取待炮炙品,加醋拌勻,悶透,置炒制容器內,炒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放涼。鹽炙 取待炮炙品,加鹽水拌勻,悶透,置炒制容器內,以文火加熱,炒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放涼。姜炙 姜炙時,應先將生薑洗凈,搗爛,加水適量,壓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適量重復壓榨一次,合並汁液,即為「薑汁」。取待炮炙品,加薑汁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薑汁被吸盡,或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晾乾。蜜炙 蜜炙時,應先將煉蜜加適量沸水稀釋後,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勻,悶透,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油炙 羊脂油炙時,先將羊脂油置鍋內加熱溶化後去渣,加入待炮炙品拌勻,用文火炒至油被吸盡,3.制炭 制炭時應「存性」,並防止灰化,更要避免復燃。炒炭 取待炮炙品,置熱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或至規定程度時,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乾。煅炭 取待炮炙品,置煅鍋內,密封,加熱至所需程度,放涼,取出。4.煅 煅制時應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明煅 取待炮炙品,砸成小塊,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脆或紅透時,取出,放涼,碾碎。煅淬 將待炮炙品煅至紅透時,立即投入規定的液體輔料中,淬酥(若不酥,可反復煅淬至酥),取出,乾燥,打碎或研粉。5.蒸 取待炮炙品,大小分檔,按各品種炮製項下的規定,加清水或液體輔料拌勻、潤透,置適宜的蒸制容器內,用蒸汽加熱至規定程度,取出,稍晾,拌回蒸液,再晾至六成干,切片或段,乾燥。6.煮 取待炮炙品大小分檔,按各品種炮製項下的規定,加清水或規定的輔料共煮透,至切開內無白心時,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乾燥。7.燉 取待炮炙品按各品種炮製項下的規定,加入液體輔料,置適宜的容器內,密閉,隔水或用蒸汽加熱燉透,或燉至輔料完全被吸盡時,放涼,取出,8.煨 取待炮炙品用麵皮或濕紙包裹,或用吸油紙均勻地隔層分放,進行加熱處理;或將其與麩皮同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取出,放涼。四、其他1.燀 取待炮製品投入沸水中,翻動片刻,撈出。有的種子類葯材,燀至種皮由皺縮至舒展、易搓去時,撈出,放入冷水中,除去種皮,曬干。2.制霜(去油成霜) 除另有規定外,取待炮製品碾碎如泥,經微熱,壓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含油量符合要求後,取殘渣研製成符合規定的鬆散粉末。3.水飛 取待炮製品,置容器內,加適量水共研成糊狀,再加水,攪拌,傾出混懸液。殘渣再按上法反復操作數次,合並混懸液,靜置,分取沉澱,乾燥,研散。4.發芽 取待炮製品,置容器內,加適量水浸泡後,取出,在適宜的濕度和溫度下使其發芽至規定程度,曬干或低溫乾燥。5.發酵 取待炮製品加規定的輔料拌勻後,製成一定形狀,置適宜的濕度和溫度下,使微生物生長至其中酶含量達到規定程度,曬干或低溫乾燥。

㈦ 九制熟地的炮製方法

古代的醫書上有些略有不相同。現在地黃炮製品種分為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生地黃炭和熟地黃炭。
熟地黃現在製法:取生地,加黃酒拌勻,放置於密閉的容器里,隔水蒸至酒盡,顯烏黑色光澤,味轉甜,取出,曬至外皮粘液稍干,切厚片,乾燥。配用比例100公斤生地,用30公斤的黃酒。
或者不加酒,直接隔水蒸至黑潤,取出,曬至八成干,切厚片,乾燥。
生地黃性寒,養陰清熱,涼血生津的作用。用於熱病煩燥,發斑消渴,骨蒸勞熱,吐血衄血等。與其它葯配伍治療陰虛發熱的地黃煎或血熱出血的四生丸。
熟地黃經蒸制,葯性由寒轉溫,味由苦轉甜。功能由清轉補。熟地黃炮製有「九制九曬」之說。就是指蒸制的次數。酒制的效果好,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葯勢、通血脈的作用。熟地質厚味濃,滋膩礙脾,加入少量的砂仁一起蒸制更好。熟地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用。用於肝腎陰虛,目昏耳鳴,腰膝酸軟,消渴,遺精,崩漏,須發早白等。與它葯配伍治療腎虛遺精的六味地黃丸或陰虛消渴的地黃飲子。

㈧ 中葯材炮製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中葯加工炮製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如下幾類:
1、炒制:將葯物在鍋內加熱,不絕翻炒至一定要求的方法。
清炒:不加輔料,根據炒的時間和溫度分為炒黃、炒焦、炒炭三種。炒黃系用文火將葯材炒至表面微黃或能嗅到葯材固有的氣味為度。如杏仁、芡實、蓮子、遠志、棗仁等。炒焦系將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如焦楂、焦神曲、焦白術、焦梔子等。炒炭系用武火將葯材表面炒至黑色,內部焦褐色時,噴淋清水,稍干即可出鍋,傾於水濕的竹扁上,攤開,涼透方可包裝。如地榆炭、側柏炭、杜仲炭、貫眾炭等。
麩炒:先將鍋加熱,撒入一定量的麩皮(每kg葯材用0.4kg左右),至冒煙時加入葯材,不斷翻炒,炒至葯材表面微黃色,取出,篩去麩皮即可。如白術、山葯、枳殼、三棱等。
土炒:用灶心土打碎,用量約為葯材重的30%左右。置鍋內炒至輕松後,加入葯材,不斷翻炒至葯材表面掛勻土色,取出,篩去土粉即可。如白術、山葯、白芍等。
米炒:將米倒入用水噴濕的鍋內,加熱使米貼附於鍋底,俟冒煙時,倒入葯材輕輕翻炒至葯材變色,取出,篩去米粒即可。用量約為葯材重的40%左右。如米炒沙參、丹參等。
2、燙制:將葯材加熱炒燙,溫度比炒法高而受熱均勻。通常有三種:
砂燙:將砂子置鍋內炒熱,再將砂堆扒一坑,放進打成大塊的葯材,埋起,稍後,進行翻炒,至葯材表面鼓起或酥脆為度,揀出葯材或入醋中淬過,晾涼即可。如龜板、鱉甲、山甲、刺蝟皮、狗脊、毛薑、馬錢子等。
蛤粉燙:取蛤粉依砂燙法,燙至鼓起即可。如阿膠、魚鰾等。
蒲黃燙:取蒲黃依砂燙法,燙至鼓起即可。如阿膠珠。
3、煅制:將葯材用火煅燒,通常分兩種:
直火煅:將葯材放在木炭或焦炭無煙爐上煅紅透,取出即可。如龍骨、龍齒、貝殼類、金石類等。
悶煅:將葯材置鍋內,再覆一鍋,接合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在上面鍋底粘一白紙,加熱煅至白紙呈焦黃色為度。如生地炭、燈芯炭、棕炭、血餘炭等。
4、煨制:將葯材用濕麵粉包裹,在炒熱的滑石粉鍋內煨至表面焦黃為度。或用濕紙層層包裹葯材,加熱除去部分油分。如煨木香、煨肉蔻等。
5、燎:將葯材在火焰上短時加熱,使葯材表面焦化而內部不受影響。如燎鹿茸等。
6、炮:將葯材埋在熱炭中,炮至鼓起爆裂為度。或置高熱的鍋中,急炒至表面焦黃、鼓裂為度。如炮姜。
7、炙:將葯材與液體輔料共同加熱,使輔料炙入葯材組織內的加工方法。
▲蜜炙:將蜂蜜置鍋內加適量清水攪拌,加熱熔化,待蜜煉至冒花時,即可放入葯材,不斷翻拌,炒至蜜汁吸凈,以不粘手為度。或先將煉蜜加30~40%的開水稀釋後,與凈葯材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蜜汁吸盡,以不粘手為度。用蜜量應根據葯材的性質、質地、體積的不同,一般在葯材量的15~35%左右。
▲酥炙:通常用油脂將葯材炙酥的方法。例如羊脂油拌炒淫羊藿。用植物油炸動物骨及馬錢子等。
▲酒炙:將葯材放盆內,加葯材重的30~40%的黃酒,拌勻,待酒被吸盡後,再置鍋內,中火加熱,不斷翻炒,炒至微黃色即可。
▲醋炙:操作方法同酒炙,醋的用量為葯材重的15~30%左右。
▲鹽水炙:一般每kg葯材用鹽10~20g,加適量水化開,以能拌勻葯材為度。操作方法同酒炙。
▲薑汁炙:取生薑加少量水,榨汁,再將葯材用薑汁拌勻,稍悶,入鍋,文火炒至表面微黃色。或先將葯材炒熱,隨後,邊炒邊將薑汁均勻地噴灑在葯物上,至表面微黃色即可。用量一般為葯材重的25%左右。
▲米泔水炙:取第二次淘米水與葯材拌勻,稍悶,入鍋炒至微黃色即可。用量一般為葯材重的20~30%。
8、其他方法:
▲豆腐制:取豆腐一塊,中間挖一孔,填進葯物,仍用豆腐封好。入瓷盤中上屜蒸至豆腐發硬,取出即可。
▲酒蒸:葯材與20%左右量的黃酒拌勻,上屜蒸至葯材黑色即可。
▲拌:將硃砂等葯粉與其他葯材拌勻即可。
▲淬:葯材經煅制紅透,立即投入黃酒或醋中,使之酥碎的方法。

㈨ 中葯材炮製

葯材炮製系指將葯材通過凈制、切制、炮炙處理,製成一定規格的飲片,以適應醫療要求及調配、制劑的需要,保證用葯安全和有效。

炮製葯材的用水,應為飲用水。炮製葯材除另有規定外,應符合下列有關要求。

一、凈制 即凈選加工。經凈制後的葯材稱為「凈葯材」。凡供切制、炮炙或調配製劑的,均應使用凈葯材。

凈制葯材可根據其具體情況,分別選用挑選、風選、水選、篩選、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達到質量標准。

二、切制 葯材切制時,除鮮切、干切外,須經浸潤使其柔軟者,應少泡多潤,防止有效成分流失。軟化處理方法有:噴淋、搶水洗、浸泡、潤、漂、蒸。並應按葯材的大小、粗細、質地等分別處理。注意掌握氣溫、水量、時間等條件。切後應及時乾燥,保證質量。

切製品有片、段、塊、絲等。其厚薄、長短、大小、寬窄通常為:

片 極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 短段5~10mm,長段10~15mm ;

塊 8~12mm的方塊;

絲 細絲2~3mm,粗絲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葯材,一般應搗碎用。

三、炮炙 除另有規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 炒制分清炒和加輔料炒。炒時應火力均勻,不斷翻動。掌握加熱溫度、炒制時間及程度要求。

清炒 取凈葯材置熱鍋中,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黃色,斷面色加深為度,取出,放晾。炒焦後易燃葯材,可噴淋清水少許,再炒干或曬干。

麩炒 取麩皮,撒在熱鍋中,加熱至冒煙時,加入凈葯材,迅速翻動,炒至葯材表面呈黃色或色變深時,取出,篩去麩皮,放涼。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麩皮10kg。

2.燙 燙法常用的輔料為潔凈河沙、蛤粉或滑石粉。取河沙(蛤粉、滑石粉)置鍋內,一般用武火炒熱後,加入凈葯材,不斷翻動,燙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規定的程度時,取出,篩去輔料,放涼。

如需醋淬時,篩去輔料後,趁熱投入醋中淬酥。

3.煅 煅制時應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 取凈葯材,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脆或紅透時,取出,放涼,碾碎。

含有結晶水的鹽類葯物,不要求煅紅,但需使結晶水蒸發盡,或全部形成蜂窩狀的塊狀固體。

煅淬 將凈葯材煅至紅透時,立即投入規定的液體輔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復煅淬至酥),取出,乾燥,打碎或研粉。

4.制炭 制炭時應「存性」,並防止灰化。

炒炭 取凈葯材,置熱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或至規定程度時,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乾。

煅炭 取凈葯材,置煅鍋內,密封,燜煅至透,放涼,取出。

5.蒸 取凈葯材,照各品種炮製項下的規定,加入液體輔料拌勻(清蒸除外),置適宜的容器內,加熱蒸透或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乾燥。

6.煮 取凈葯材加水或液體輔料共煮,輔料用量照各品炮製項下的規定,煮至液體完全被吸盡,或切開內無白心時,取出,乾燥。

有毒葯材煮制後剩餘汁液,除另有規定外,一般應棄去。

7.燉 取凈葯材照各品種炮製項下的規定,加入液體輔料,置適宜的容器內,密閉,隔水加熱,或用蒸汽加熱燉透,或燉至輔料完全被吸盡時,放涼,取出,乾燥。

8.燀 取凈葯材投入沸水中,翻動片刻,撈出。有的種子類葯材,燀至種皮由皺縮至舒展、能搓去時,撈出,放冷水中,除去種皮,曬干。

9.酒制 包括酒炙、酒燉、酒蒸等。酒制時,除另有規定外,一般用黃酒。

酒炙 取凈葯材,加酒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放涼。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黃酒10kg。

酒燉 取凈葯材,加酒拌勻,照上述燉法制備。

酒蒸 取凈葯材,加酒拌勻,照上述蒸法制備。

酒燉或酒蒸,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種子類用黃酒20kg,根及根莖類用黃酒30kg。

10.醋制 包括醋炙 、醋煮 、醋蒸等。醋制時,應用米醋或其他發酵醋。

醋炙 取凈葯材,加醋拌勻,悶透,置鍋內,炒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放涼。

醋煮 取凈葯材,加醋,照上述煮法制備。

醋蒸 取凈葯材,加醋拌勻,照上述蒸法制備。

醋炙、醋煮或醋蒸,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醋20kg, 必要時可加適量水稀釋。

11.鹽制 包括鹽炙、鹽蒸等。鹽制時,應先將食鹽加適量水溶解後,濾過,備用。

鹽炙 取凈葯材,加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個別葯物則先將凈葯材放鍋內,邊炒邊加鹽水),以文火加熱,炒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放涼。

鹽蒸 取凈葯材,加鹽水拌勻,照上述蒸法制備。

鹽炙或鹽蒸,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食鹽2kg。

12.薑汁炙 薑汁炙時,應先將生薑洗凈,搗爛,加水適量,壓榨取汁,姜渣再加

水適量重復壓榨一次,合並汁液,即為「薑汁」。如用乾薑,搗碎後加水煎煮二次,合並煎液,濾過,取濾液。

取凈葯材,加薑汁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薑汁被吸盡,或至規定的程度時,取出,晾乾。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生薑10kg或乾薑3kg。

13.蜜炙 蜜炙時,應先將煉蜜加適量沸水稀釋後,加入凈葯材中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煉蜜25kg。

14.油炙 羊脂油炙時,先將羊脂油置鍋內加熱溶化後去渣,加入凈葯材拌勻,用文火炒至油被吸盡,葯材表面呈油亮時,攤開,放涼。

15.制霜(去油成霜) 除另有規定外,取凈葯材碾碎如泥狀,經微熱後,壓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後,取殘渣研製成符合規定要求的鬆散粉末。

16.水飛 取凈葯材,置容器內,加適量水共研細,再加多量的水,攪拌,傾出混懸液,殘渣再按上法反復操作數次,合並混懸液,靜置,分取沉澱,乾燥,研散。

17.煨 取凈葯材用濕面或濕紙包裹,或用吸油紙均勻地隔層分放,進行加熱處理,或將葯材埋入麩皮中,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

除另有規定外,每100kg凈葯材,用麩皮50kg。

㈩ 黃精的炮製方法和食用方法

黃精的炮製方法

1、炮製

取黃精適量,除去雜質,洗凈,略潤至軟硬適度,切厚片,曬干。

2、制黃精

取黃精洗凈,反復蒸曬至內外呈滋潤黑色,切厚片,曬干。蒸制後去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增強補益作用。

3、酒黃精

取黃精100公斤,洗凈,加黃酒20公斤,拌勻,裝入罐內或其他適宜的容器內,密閉,置水浴中,取水燉,中途翻動一次,至酒被吸盡,色澤黑潤,口嘗無麻味為度,取出,切片,曬干。酒制後使其滋而不膩,兼有通絡作用。制黃精,酒黃精外表黑色似熟地,有光澤,中心深褐色。持地柔軟,味甜。 加輔料黃酒能除麻味,避免刺激粘膜,能助葯勢,增強補益作用。(生黃精有麻味,炮製時至麻味消失即可)。

4、蒸黃精

黃精洗凈去雜質,撈入甑內或蒸籠內,放鍋中蒸6~8小時,注意鍋中加水,蒸至黃黑色揉軟為度,曬干。再放甑內或蒸籠內復蒸一次,取出曬至八成干,投入缸內,加蓋濕布,潤透取出,切成1分厚橫片,攤簸箕內,日曬夜露,以干為度。

若取其增強補脾,則用蜜或黑砂糖炙,每斤葯用蜂蜜或黑砂糖3兩,加水溶化,撒入葯內拌勻,吸盡後取出,放蒸籠內蒸至原氣升起後1小時,取出曬干。裝入缸內或箱子,應蓋嚴,防蛀,防潮。忌鐵器。

5、九蒸九曬制黃精

①拌黃酒:要求與適量(約10%用量)黃酒與凈生地黃拌勻,並悶潤至酒吸盡。 ②第一次蒸制、曬干:要求第一次“蒸至黃精中央發虛為度”(蒸制過程注意收集黃精汁),取出“曬至外皮微干”,然後將黃精拌入黃精汁和適量黃酒,並“悶潤至輔料吸盡”。

③反復蒸制、曬干:按第一次蒸制、曬乾的方法。再蒸,再曬至外皮微干,再拌入黃精汁,適量黃精,如此反復 ,蒸制曬八次。第二次至第八蒸制需要使用黃酒的70%用量。④第九次蒸制、曬干:最後將剩餘(20%用量)黃酒及黃精汁一起拌入,蒸至外表棕黑色,有光澤,中心深褐色,質柔軟。

黃精的食用方法

1、黃精米粥 :每次取黃精15克(鮮者30克)切細和米50克,並加水500毫升,冰糖適量,用文火煮至米仁開花,粥稠見油,調入陳皮細末2克,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空腹溫熱服食。

功效:補氣益血、美容延壽,對體虛、氣血不足有療效。

2、黃精冰糖煎:鮮黃精、冰糖各30克,兩味一同入鍋,水煎30 分鍾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服。

功效:主治陰虛發熱、咳嗽、咳血、婦女白帶過多。

3、黃精枸杞湯:黃精、枸杞子各12克,將兩味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30分鍾,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服。

功效:主治病後和術後身體虛弱、神經衰弱、貧血等症。

4、黃精湯:黃精15克,水煎30分鍾,取汁,一日內分2次溫服。

功效:主治脾胃虛弱、精血不足引起的食慾不振、大便溏薄、咳嗽少痰、頭暈目眩等症。

5、黃精瘦肉粥:黃精15克,瘦豬肉30克,粳米5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功效:補脾益氣,養肺潤燥。

黃精的附方

1、壯筋骨,益精髓,變白發:黃精、蒼術各四斤,枸杞根、柏葉各五斤,天門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釀酒欽。(《綱目》)

2、補精氣:枸杞子(冬采者佳)、黃精等分。為細末,二味招和,搗成塊,捏作餅子,干復搗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水送下。(《奇效良方》枸杞丸)

3、治脾胃虛弱,體倦無力:黃精、黨參、淮山葯各一兩,蒸雞食。(《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葯手冊》)

4、治肺勞咳血,赤白帶:鮮黃精根頭二兩,冰糖一兩。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5、治肺結核,病後體虛:黃精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燉豬肉食。(《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葯手冊》)

6、治小兒下肢痿軟:黃精一兩,冬蜜一兩。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閱讀全文

與常用葯物的炮製品種與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練肩頸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846
聚會用香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527
最簡單的房子封頂方法 瀏覽:441
咳嗽灸溫控貼使用方法 瀏覽:898
男士如何美白臉部最快方法 瀏覽:718
學生提分方法怎麼寫 瀏覽:306
國標中檢測金葡萄球菌的三種方法 瀏覽:805
文言文劃分停頓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43
檢測酶活性方法 瀏覽:228
常用心理測驗的應用方法 瀏覽:520
快速取戒指的方法 瀏覽:518
紫甘藍正確服用方法 瀏覽:751
喉原位癌早期浸潤的治療方法 瀏覽:299
桂花樹苗嫁接方法視頻 瀏覽:956
如何判斷出貨方法 瀏覽:627
每個模塊那麼多方法如何記 瀏覽:6
巰基乙酸單甘油酯檢測方法 瀏覽:147
尖銳疣治療的方法 瀏覽:802
使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803
搓澡神器使用方法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