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談談幼兒概念學習的指導
幼兒概念學習的指導如下:
1.例證法:為了提高幼兒概念學習的能力,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多給他們提供具有不同典型性的實例,同時引導他們總結概括其中的共同特徵。 在教學時,可以利用正、反例證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形成概念。如教師先呈現概念的若干正例,引導他們。
2.變式法:變式對幼兒掌握概念的本質特徵有重要的影響。從概念形成的觀點看,所謂變式,就是概念正例的變化,就是使提供給幼兒的各種直觀材料或事例不斷變換呈現的形式。正例的變化有助於排除無關特徵,突出有關特徵。
Ⅱ 嬰幼兒根據什麼獲得概念
(一)通過實例獲得概念
學前兒童獲得的概念幾乎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學習的結果,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各種事物,其中,有些就被成人作為概念的實例,而特別加以介紹,同時用詞來稱呼他,比如帶孩子到花園散步,指給他樹「樹」「花」等。成人在教給兒童概念時,也同樣會通過列舉實例進行,如指著畫片上的物品告訴她,「這是牛,這是馬」等,兒童就是通過這樣通過詞(概念的名稱)和各種實例(概念的外延)的結合,逐漸理解和掌握概念的。
(二)通過語言理解獲得概念
在較正規的學習中,成人也常用給概念下定義,即講解的方式幫助兒童掌握概念,在這種講解中,把某概念歸屬到更高一級的類或種屬概念中,並突出它的本質特徵是十分關鍵的。兒童只有真正理解了定義的含義才能掌握概念,以這種方式獲得的概念不是日常概念(前科學概念),科學概念的掌握往往需要用語言理解的方式進行,但學前兒童由於抽象邏輯思維剛剛萌芽,很難用這種方式獲得概念。
Ⅲ 學前教育常用教學方法
以下是學前兒童教育教學方法等等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學前兒童教育教學方法一
1、啟發探索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並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並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學前兒童教育教學方法二
學齡前兒童教育方法1:培養性格
人的一生總會碰到挫折和失敗。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正確引導孩子對待挫折與失敗,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適當地給孩子鼓勵與贊揚,讓孩子的心裡充滿陽光。
學齡前兒童教育方法2:培養興趣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注意孩子的愛好。不要以為玩樂就不能學習,落後於其他的孩子。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余愛好廣泛,接觸的東西多了,自然就能夠學到很多書上都學不到的東西。
學前兒童教育教學方法三
1 孩子的教育需要從心靈深處引導,給孩子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孩子才可以在長大以後有一個好的發展,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孩子只能是嬌生慣養。
2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不斷的提高我們本身的素質,帶孩子出去玩或者在學習和交流的時候,要注意自己言談舉止,不要給孩子留下不文明的一些行為習慣。
學前兒童教育教學方法四
1 日常生活行為教育
衛生習慣教育:生活自理能力,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清潔衛生習慣。安全行為教育: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2 營養教育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營養和衛生知識;有自我控制飲食的意識及能力;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獲得概念水平。一,通過實例或者概念,實例的概念講解會讓孩子印象深刻,而且容易理解。二,通過科學正確的語言讓孩子了解概念。很多孩子了解世界,更多是通過大人的語言。所以成人所說的語言非常的重要,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Ⅳ 兒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有哪些
1、發現生活中的數
帶著寶寶外出的時候,為孩子創造識數的練習機會。如:汽車的牌照、排隊的人數、路邊垃圾箱的數目等等都關系著「數」。這些都可以引導孩子去認、去數,能很好的增強孩子對數字的概念,而且這些直觀的方式孩子也會比較喜歡,那麼父母們就行動起來吧。
2、數學概念游戲化
很多孩子在按電話號碼時都覺得很有趣,當在節假日里的一些問候電話,不妨讓寶寶來撥通電話,讓他在開心的按下號碼的同時,又能訓練寶寶對那些不規則的數字組合的記憶。
3、了解幾何形體概念
家中的傢具、電器都有著各自的形狀,當孩子在家裡玩耍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孩子去認識這些形狀,加強寶寶對幾何圖形的概念。如:長方形的衣櫃、圓形的燈泡、圓柱體的擀麵杖等等,只要父母合理利用起來,都是教學的好道具。
4、讓孩子學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運用到數學,讓孩子發現學有所用,更能增加他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購買東西時,讓孩子拿著賬單計算該付的款額,找零後讓他計算數目是否正確,購買的商品的數量是多少等等。
5、藉助工具激發主動興趣
在訓練孩子做運算的時候,孩子很容易被難住,有時候也不能確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那麼不妨給小孩子一個計算器,讓他自己來驗證答案。而且很多孩子都喜歡這些能自己按的小工具,對提升孩子的運算興趣又很大的幫助。
學習數學對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大有裨益,家長如果能適時給予引導和啟發,讓孩子接近數學,喜歡數學,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孩子的腦筋就會變得越來越靈活。
Ⅵ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分類法、早期科學閱讀。
1、觀察法:一是藉助於感官進行直接觀察,另一種是通過儀器進行間接觀察。可分為個別物體的觀察、長期系統的觀察、間或性觀察、室內和室外環境的觀察。
2、分類法:學前兒童把具有某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學前兒童常用的分類方法有挑選分類、二元分類、多元分類。
3、早期科學閱讀:幼兒通過閱讀寓有科學知識的作品,包括故事、兒歌、謎語等,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可分為科學詩、科學童話、謎語、科普畫冊、錄像。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特點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全面性。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不僅要讓兒童獲得科學經驗,更主要的是在獲得經驗的過程中,讓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也就是在兒童探索過程中,讓兒童的認知、情感、技能、社會性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要選擇兒童生活熟悉的內容,貼近幼兒,貼近自然。活動方式也應該生活化,就是把科學教育貫穿於幼兒的生活中去,注意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科學教育內容和教育時機。
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過程的探索性。
兒童好奇心強,渴望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事實上他們也正是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來獲得對世界的了解和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