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技術分析方法可以分為
形態分析類,--------包括雙底雙頂頭肩頂頭肩低,三角形反轉,棱形反轉,調整形態旗形,三角形,矩形調整,楔形調整,
畫線類,--------包括趨勢線 水平阻力支撐 通道線,
指標類,其中又包括趨勢指標(主要是均線,MACD 等)震盪類指標(KDJ ,RSI 等),統計類指標
波浪理論類技術分析,
日本蠟燭圖分析,
道氏理論,
江恩理論
黃金分割線理論。
另外還有一些民間牛人自創的一些技術分析理論包括纏論,趨勢交易法等。
自有感覺以道氏理論,蠟燭圖技術,形態分析,畫線分析,黃金分割 波浪理論最為基礎。這幾種理論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其他的理論只是只是這幾種理論的衍生和優化。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⑵ 植物分子系統學研究的常用技術和方法有哪些
網上找到的
常用技術方法
(一)同位素標記法
同位素用於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律。用示蹤元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會改變。人們可以根據這種化合物的放射性,對有關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進行追蹤。這種科學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標記法,也叫同位素示蹤法。
可用於研究細胞內的元素或化合物的來源、組成、分布和去向等,進而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化學物質的變化、反應機理等。如3H、14C、15N、18O、32P、35S等。
1. 科學家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弄清了許多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14C標記CO2最終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
B.用18O標記H2O和CO2有力地證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5N標記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變化規律
D.用35S標記噬菌體的DNA並以此侵染細菌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A
(二)熒游標記法。
同位素標記法和熒游標記法的區別:同位素標記法通常採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物質中的分子原子,熒游標記法通常是藉助熒光分子來標記蛋白質。一個是元素標記,另一個是分子標記。
2.現代分子生物學採用的測定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的方法是
A.雜交法 B.測交法 C.熒游標記法 D.X射線衍射法 C
(三)差速離心法
用高速離心機在不同的轉速下進行離心,利用不同的離心速度所產生的不同離心力,就能將各種細胞細胞分開
(四)分子雜交技術:
根據某些物質分子之間特異性識別和結合的性質,利用已有的物質分子對未知物質分子進行檢測的技術。
3. 用某人的胰島素基因製成的DNA探針,檢測下列物質,不能形成雜交分子的是,
A.該人胰島A細胞中的DNA B.該人胰島B細胞的Mrna C.該人胰島A細胞的mRNA D.該人肝細胞的DNA C
二.科學研究方法
(一)類比推理
根據兩個對象之間有某些性質相同,從而推測它們的其他性質也相同的方法。應當注意的是,類比推理的結論具有偶然性,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其證實或證偽還需要通過觀察或實驗。
⑶ 技術交流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技術交流常用的方法有:
1、會議交流。通過各種座談會、學術討論會、展覽會、交易會、技術鑒定會等進行技術交流。
2、對話。科技人員之間就科研工作的想法進行交談討論,互相交流思想,啟發思路。
3、互相派員參觀、訪問、進修、考察。
4、情報交流。利用各種科技文獻如圖書、期刊、手冊、年鑒等進行交流。
5、組織和參加各種科學技術組織、學術團體。
6、開展技術服務與技術咨詢。
7、購買專利等。
技術交流內容
技術交流是各技術實力單位之間相互提供、傳遞、利用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的活動。其內容一般包括學術論文、專著、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等,技術交流可分為國內技術交流和國際技術交流。
廣泛開展技術交流,有利於充分利用科技能力,促使後進地區和部門向先進轉化,從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掌握世界各國科技發展水平與動向,利用國際上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推動本國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
⑷ 在早期的項目管理過程中我們常用的技術方法有哪些
1)專家判斷
2)引導技術
⑸ 常用的統計匯總的技術方法有哪兩個
手工匯總和電子計算機匯總。手工匯總是指用簡單計算工具進行人工計算的匯總,常用的匯總方法有劃記法、過錄法、折疊法、卡片法。電子計算機匯總是利用現代電子計算技術和數據傳輸通訊系統進行統計資料匯總計算的方法。
⑹ 技術訓練常用方法
選擇技術訓練的方法有
1
直觀法和語言
直觀法是指在技術訓練中,藉助運動員的各種感覺器官,使運動員建立起對練習的表象,獲得感性認識,幫助運動員正確思維,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一種常用訓練方法。語言法是指在技術訓練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運動員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的訓練方法。
1490943232996121.jpg
2
完整法和分解法
完整法是指運動員從技術動作的開始姿勢到結束姿勢,完整地進行練習,從而掌握技術的訓練方法。分解法是指把完整技術動作按其基本環節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部分,使運動員分別進行練習的訓練方法。1490943502868405.jpg
3
想像法和表象法
想像法是指在練習前,通過對技術要領的想像,在大腦皮層中留下「痕跡」,然後在練習中激活這些痕跡,使技術動作完成得更為順利和正確的一種方法。表象法是指運動員在頭腦中對過去完成的正確技術動作的回憶,喚起臨場感覺的訓練方法。
4
減難法與加難法
減難法是指在技術訓練中,以低於專項要求的難度進行訓練的方法。加難法是指在技術訓練中,以高於專項要求的難度進行訓練的方法。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提高技術訓練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常用方法與特殊方法相結合,並在平時的訓練中加以練習可提高技術訓練的質量
⑺ 細胞生物學中常用的實驗技術或者方法
第二節 細胞生物學實驗方法與技術
當前細胞生物學與醫葯保健事業聯系的較為緊密的熱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1)真核細胞基因結構及其表達調控;2)細胞膜、膜系、受體與信號傳遞研究;3)細胞生長、分化、衰老、癌變、死亡,尤其是程序性細胞死亡的研究;4) 細胞工程,包括基因工程及體細胞核移植的研究。
一、細胞培養常用方法
1、細胞原代培養(primay culture) 又稱初代培養,即直接從機體取下細胞、組織、或器官、讓他們在體外維持與生長。原代細胞的特點是細胞或組織剛離開機體,他們的生物狀態尚未發生很大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他們在體內的狀態,表現出來源組織或細胞的特性,因此用於葯物實驗尤其是葯物對細胞活動、結構、代謝、有無毒性或殺傷作用等研究是極好工具。常用的原代培養方法有組織快培養法及消化培養法。前者方法簡單,細胞也較易生長,尤其是培養心肌有時能觀察到心肌組織塊的搏動。細胞從組織塊外長並鋪滿培養皿或培養瓶後即可進行傳代。2、細胞的傳代培養 當細胞生長至單層匯合時,便需要進行分離培養否則會因無繁殖空間、營養耗竭而影響生長,甚至整片細胞脫離基質懸浮起來直至死亡。為此當細胞達到一定密度時必須傳代或再次培養,目的是藉此繁殖更多的細胞,另一方面是防止細胞的退化死亡。
二、器官培養方法
器官培養(organ culture)是指用特殊的裝置使器官、器官原基或它們的一部分在體外存活,幷保持其原有的結構和功能。器官培養可模擬體內的三維結構,用於觀察組織間的相互反應、組織與細胞的分化以及外界因子包括葯物對組織細胞的作用。
器官培養方法很多,最經典的方法即表玻皿器官培養法;一種最常用的方法是不銹鋼金屬網格法及Wolff培養法和擴散盒培養法,實驗者可根據情況選擇採用。
三、放射自顯影術測定
放射自顯影術(autoradiography)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電離輻射對核子乳膠的感光作用,顯示標本或樣品中放射物的分布、定量以及定位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在緊密接觸的感光乳膠中記錄下它存在的部位和強度,准確顯示出形態與功能的定位關系。現已可將放射自顯影術與電鏡以及生物分子結合起來。不但可以研究放射性物質在組織和細胞內的分布代謝,而且可以揭示核酸合成及其損傷等改變,目前已在生命科學各領域被廣泛應用。
四、染色體分析技術
染色質或染色體是遺傳物質在細胞水平的形態特徵。前者是指當細胞處於合成期時遺傳物質經鹼性染料著色後,呈現出細絲狀彌漫結構;當細胞進入分裂期時,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化凝聚為形態有特徵的染色體。特別是在分裂中期,復制後的染色體達到最高程度的凝聚,稱為中期染色,是進行染色體形態觀察分析的最佳時期。染色體分析應用領域越來越廣,主要用於以下幾方面:1)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手段;2)研究不育和習慣性流產發生的遺傳基礎;3) 通過檢查胎兒的染色體,預防有染色體異常患兒出生(先天愚型);4)根據染色體的多肽性進行親子和異型配子的起源研究;結合DNA重組技術可以將基因定位於染色體的具體區帶上。
五、電鏡技術
早在1940年,英國劍橋大學首先試製成功掃描電子顯微鏡,但因解析度低無實用價值。1965年英國劍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開始生產出商品掃描電鏡,其以顯著優點廣泛用於生物學、醫學、物理學、化學、電子學及勘探、冶金、國防、公安、機械與輕工業等諸多領域,並已成為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