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創傷骨科常用葯物使用方法

創傷骨科常用葯物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19 18:33:20

㈠ 骨折怎樣止痛

疼痛是骨折後的常發症狀,骨折端的移位常伴隨著骨周圍骨膜以及軟組織損傷、撕裂等,會刺激神經產生比較劇烈的疼痛[1-5],可採取以下措施進行治療:

1.在發生骨折後要採用冷敷的方法,這有利於減輕組織腫脹,減輕疼痛的症狀。

2.要使骨折獲得盡可能的復位和穩定的固定,這是解決骨折疼痛最根本的辦法。因為骨折不復位將會持續損害周圍軟組織,使疼痛腫脹加重,而固定可以防止移位,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害,固定可以採用支具、夾板或者石膏固定。

在進行復位固定之前,要觀察末梢的血運,因為軟組織的腫脹出血也會造成骨折的疼痛,並且要時刻注意有沒有血管的受壓,防止筋膜間室綜合症的發生。要判斷有沒有神經的損傷,因為這種疼痛是非常厲害,造成這種疼痛的因素對身體的創傷也非常大,所以一定要排除這種問題,以免發生其他的危險。

3.口服止痛葯物

主要是包括一些骨科常用的非甾類消炎止疼葯,比如塞來昔布、艾瑞昔布,也可以用雙氯芬酸鈉等;如果疼痛過於劇烈,口服葯物效果不佳,可以注射止痛葯物來緩解疼痛,如利多卡因、奇曼丁、杜冷丁等,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骨折疼痛。現在有些主張運用一些非侵襲性鎮痛方法進行止痛,如控制焦慮,利用視覺、觸覺分散法,另外利用冷敷、熱敷、按摩及皮膚擦劑也能起到鎮痛效果,但是這些止痛效果比較輕微。

4.在休息時可以抬高患肢,如用枕頭墊高下肢,促進血液的迴流,減輕腫脹,這樣也有利於減輕疼痛的症狀。

㈡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一些小小的意外,那麼我們應該學一點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來防防身,那麼接下來我給你們帶來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篇1

異物入眼

走在路上突然颳起一陣強風,來不及閉上眼睛,已經感覺到有東西進去了,十分難受。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去揉眼睛,要忍住。因為人的眼角膜是很柔軟脆弱的,沙子、眼睫毛等細小的物體都可能劃傷它並引發感染。

正確的急救方法:用力地眨眼睛,讓自己流眼淚,用淚水將眼中的異物沖出。如果方法不奏效,或異物已經進入眼內較深的位置,請及時就醫。

扭傷

通常人體關節周圍的韌帶受到過度拉伸就會發生扭傷,還經常伴有青紫和水腫的症狀。扭傷後切忌自己盲目拉伸扭傷部位,可能會產生加大傷勢的後果。

正確的急救方法:扭傷後24小時內,每隔一小時冰敷半小時。將扭傷的部位用彈性壓縮綳帶包好並墊高。重要的是,24小時後,將冰敷改為熱敷。

流鼻血

流鼻血是我們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小意外,發現流鼻血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用力向後仰頭。其實這樣不但不能有效止血,還會將部分血壓吸入肺中,既不安全也不衛生。

正確的急救方法:一是將一個小冰袋放在鼻樑上,可迅速止血,很多人用冷毛巾也是這個道理。二是在沒有冰袋的情況下,可用手指捏住鼻樑下方的軟骨部位並將身體微微前傾,保持5~15分鍾。

卡魚刺

喜歡吃魚的人大多也有卡魚刺的經歷。卡到魚刺後,身邊的人總會叫我們趕緊吞口飯、喝口醋。然而事實是,吞飯可能會把魚刺推得更深,喝的醋只在魚刺上短暫停留並沒有軟化魚刺。

正確的急救方法:用力咳嗽。在魚刺不太大的情況下,細小的魚刺有很大可能會隨著咳嗽的氣流被沖出。但當卡到大魚刺時,不要自己嘗試各種方法去弄出來,應該立即前往醫院求助。

小意外對人們身體造成的傷害看似微小,但請別有僥幸之心,掌握正確的急救知識可以幫助你避免更大的傷害。如果傷勢嚴重,要在進行基本急救後盡快趕往醫院接受治療。

1、常見意外事故—火災的急救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員密集場所的數量和規模逐年呈上升趨勢。人員密集場所的使用功能比較復雜,人員疏散比較困難,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甚至造成群死群傷的惡性事故。這時候我們需要冷靜,首先疏散通道,其次疏散物資,疏散的物資應堆放在上風向的安全地帶,不得堵塞通道,並要派人看護。

正確使用滅火器材,人員撤離火場途中被濃煙圍困時,應採取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有條件時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順利撤出煙霧區:如無法進行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拋出小物件,發出救人信號引起注意。

2、常見意外事故—地震的急救方法

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正確的做法是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脫的方法,准備好梯子、繩索等。如果你正在會外運動,發生了地震,一定要注意找到開闊的場所,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物。

3、常見意外事故—車禍的急救方法

現今許多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車,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我們交通日益擁擠,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發生車禍的幾率就會增加,那麼在車禍發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判斷生命的體征是否變化,要正確的來判斷傷情和受傷的部位的。要注意正確得搬動傷員的方法,是要保護身體的脊柱和骨折的肢體的。需要是按先救命,後救傷得重要原則,先是心肺的復甦,後是處理受傷的部位。受傷的一定是要進行迅速的止血,來包紮傷口和固定骨折的部位。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兒童常見意外事故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最近幾年兒童意外事故頻發,但是對待兒童事故的時候一定要區別對待,意外事故也可能造成兒童終身殘疾,嚴重損害兒童的心身健康,因此必須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兒童天生的探索欲及好奇心重,模仿欲較強,兒童對危險的認知能力較差,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以及父母監護不得力等,是兒童容易發生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兒童常見的意外事故包括溺水、意外窒息、交通事故、中毒、跌傷、燙傷、電擊傷、動物咬傷、自殺、他殺、醫療事故及自然災害等,但由於各年齡段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不同,其發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及種類就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時候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直接送醫院,讓醫生進行處理,這樣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篇2

意外事故不要單純的等待救援,也要懂得自救

意外傷害已經成本市僅次於腫瘤的第二位減壽原因本市40歲以下人群的意外傷害死亡率為15。14/10萬,佔40歲以下人群死亡總的31。46%,為人群的第一位死因。意外傷害也是本市外來流動人口的第一位死因。而90%以上的猝死病例發生在醫院以外。

專家稱,人人都應學會基本的自救技能。作為社會和家庭的中流砥柱,白領人士應該掌握自救技術,如果具有一定的自救技能,在第一現場、黃金時間內對傷員、病人進行簡單搶救就能幅提高傷病人員的生存概率。日常應該掌握的基本自救方法包括止血、包紮、骨折固定、搬運、心肺復甦等。具體的方法我們要跟專業的醫生學習才行,不能單純的靠看視頻或者單純文字,學到正確的方法才能正確的面對意外,救治自己。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篇3

1、常見意外事故的急救

鼻子出血:馬上身體稍微前傾,捏住鼻子5—15分鍾,或在鼻樑上壓冰袋。不要頭部後仰(出血容易下咽,可能嗆入肺中,造成危險)。

眼中有異物:馬上多眨幾次眼,將異物弄出。如果不行,可捏住眼皮,用自來水沖洗眼睛。不要揉眼睛(哪怕是很小的異物也會劃傷角膜,導致感染)。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有哪些

扭傷:每隔20分鍾換冰袋冷敷。用彈性綳帶包裹受傷關節,抬高受傷部位,至少24小時不要動。之後,熱敷以促進患部血液循環。不要帶傷工作(會導致更嚴重的損傷,比如韌帶撕裂等)。

燒傷:馬上用涼水沖洗燒傷處,或用濕毛巾冷敷。一級傷(皮膚發紅)或二級傷(起水泡)可寬松包紮。不要將冰袋放在燒傷處(冰會損傷皮膚,加重傷情);刺破水泡或在燒傷處抹抗生素(易造成感染)。

2、發生意外時要學會做心肺復甦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暢通,打開傷員的嘴巴,清理口腔內的異物,口腔氣道通暢;其次是維持呼吸,檢驗傷員是否還有呼吸,若傷員已沒有呼吸,可立即採取口對口的呼吸方法,每3—4秒吹氣一次;其三是恢復血液循環,對心跳驟停的傷員,要立即採取心臟復甦術,搶救者應掌握胸外心臟按壓雙手配合的正確姿勢及按壓動作,有節奏地按壓心臟。

3、發生意外時要學會控制嚴重出血

個體重50公斤的人,其血液量為4000毫升,當失血量達1500毫升以上時,便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傷員出現模糊、口渴、頭暈、甚至昏迷現象。外出血的止血方法有:直接加壓法。用手掌或手指直接按在傷口上,並保持壓力15分鍾以上。高舉法。舉起傷員出血的肢體,高於心臟部位,以減緩出血部位的血夜流動。有條件的,可在傷口敷一塊清毒紗布或墊干凈的衣物包紮。壓迫止血法。當四肢有嚴重出血時,可壓迫肢體的重要動脈。

錯誤的事故急救方法

亂掐「人中」。「人中穴」位於鼻唇溝的中點,但許多人並不十分清楚「人中」的准確位置,慌忙亂掐,起不到急救作用。溫新華說,正確的做法是,首先判斷昏迷者是否有意識,可以通過呼喊、拍打、刺激痛覺的方式來叫醒昏迷者,若發現昏迷者沒有脈搏和心跳,應當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有哪些

不敢實施心肺復甦術。碰到溺水或心臟驟停情況,身邊的人應立即採取心肺復甦,解開患者領口,保持呼吸暢通,雙手重疊,十指交叉相扣,在兩乳頭連線中點垂直向下按壓,下壓深度至少5厘米,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鍾。每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做2次人工呼吸。現代醫學表明,在患者心臟驟停的4~6分鍾內實施心肺復甦,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突發心梗判斷失誤。心肌梗死與多種疾病有關,一旦發作需要先判斷原因。有些情況下,可嚼服阿司匹林以防止血栓形成,但若有腦出血、消化道出血史或是夾層動脈瘤,則不能用阿司匹林,應立即送醫院急救

交通事故的處理辦法

馬上停車:在汽車運行安全的情況下馬上停車,關掉引擎(以免汽車起火)並打開緊急燈讓其閃亮;立即記下對方車的牌號(車上應隨時備有筆和紙,甚至照相機),以防對方在出交通事故後開車跑掉。

發出警示:保護好現場;向其他車輛發出警告,亮起危險警告燈;在路上擺放三角形警告牌;如有需要,再用其他方式示警。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有哪些

估計情況:迅速估計現場情況,事故涉及多少人?受傷人員數量及狀況?涉及多少輛車?漏出的燃油是否會著火?現場是否有人受過急救訓練?

護理傷者:切勿移動受傷者,除非傷者面臨危險(如著火、有毒物體滲漏),因為您的移動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傷者仍在呼吸,且流血不多,則旁人不可做任何事情,除非確實懂得怎樣護理傷者;不可給傷者喂任何食物或飲料。

防止其他危險:關掉所有肇事車輛的發動機;禁止吸煙;當心其他易燃物品;盡可能防止燃油泄露;當心危險物品,慎防危險性液體、塵埃及氣體積聚。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篇4

一、割傷和擦傷

舊版急救法:清水洗凈傷口,並在雙氧水中浸泡,不包紮傷口,讓傷口自然痊癒。

新版急救法: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凈傷口,檢查是否有殘留物留在傷口中,祛除殘留物確保傷口乾凈。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塵會嵌入到創傷處。這不僅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而且會在傷口處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凈的毛巾或消毒紙巾將傷口處的臟東西擦拭掉,即使寶寶哭著叫疼,你也不能忽略這個步驟。

2、用雙氧水殺菌消毒早就過時了,因為雙氧水雖能殺菌,但同時也破壞了幫助修復傷口的白細胞,減緩傷口的癒合速度。建議使用醫院和葯店出售的抗菌葯膏,任何皮膚創傷,即使僅僅是輕微的擦傷,也可能成為細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

3、使用紗布或綳帶也是不錯的方法,但不是必須使用。一旦塗抹了抗菌葯膏,傷口被密封好,大多數情況下會在八小時內就開始癒合。如果傷口比較大,出血快,或者傷口所在處經常和衣服摩擦,使用紗布或綳帶便很有必要。使用創可貼需根據傷口形狀大小,並每日更換。

二、大出血或傷口深

舊版急救法:使用止血帶,以防止嚴重出血。

新版急救法:

1、寬大的止血帶容易影響創傷處的血液循環,使肌肉組織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供給,導致永久性傷害。控制傷口出血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壓迫。

2、將冰袋放在處理好的傷口上有利於壓縮血管,減少血液流失。如果十分鍾後出血仍未停止,盡快找到兒科醫生或將孩子送入急診室。

3、如果傷害極嚴重,造成肢體分離破損,應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用紗布墊或其他消毒用品覆蓋傷口。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包紮用品,用塑料袋、塑料布、塑膠手套,甚至一片可折疊的鋁箔紙蓋住傷口。

4、最好將包紮物固定在傷口處,並松開一角便於空氣流通。但假如肺部受到創傷,應立即遮蓋住創傷部位,不要留有太大空隙,這樣可以避免空氣被、直接吸入孩子的胸腔中。

三、流鼻血

舊版急救法:將孩子的頭部向後傾斜,捏緊孩子的鼻孔五分鍾,並放冰袋在鼻子上以凝固血流。

新版急救法:

1、讓孩子的頭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傾。如果頭部向後傾斜,血液會流入喉嚨,容易發生窒息或嘔吐。

2、不要捏緊孩子的鼻孔,而是改捏鼻子中間(鼻骨下面),通常需要用力捏20分鍾左右。

3、最好的冷卻部位在孩子的嘴裡。在口腔上膛放個冰塊讓孩子含住,以減慢鼻部血液的流動。必須注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承受在嘴裡放冰塊這種方法。如果因為意外而造成的流鼻血,例如:被球打中,或和其他人發生碰撞,可以「冰鎮」鼻樑,有助於減輕腫脹。

四、中毒

舊版急救法:讓孩子服用嘔吐葯,把胃中殘留物都吐出來。

新版急救法:

1、在打通120急救電話前什麼也不做。中毒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中毒使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因此只有急救中心能夠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

2、父母應當及時提供給醫生以下資料:

1)吞食的有毒物質的種類,是液體清潔劑,有毒的植物,還是某種葯物;

2)孩子的吞食量多少;

3)從吞食到採取措施時的時間間隔多久等等。如果無法及時將孩子送醫院,醫生建議你讓孩子吸入活性碳。

五、燒傷、燙傷

舊版急救法:在燒傷處塗抹牛油或用冰塊冰鎮傷處,然後使用防菌噴霧或塗抹燒傷葯膏。

新版急救法:

1、牛油會將熱量封在皮膚中,導致損傷加重。使用冰塊同樣毫無幫助:兒童肌膚嬌嫩,一熱一冷的驟然變化會對皮膚造成更深層的傷害。

2、如果有衣物被粘貼在燒傷處,應當立即剝離衣物,因為衣物已浸滿高溫油脂,會繼續灼燒皮膚。立即用涼水,注意不是冰凍的冷水,沖洗傷處至少5分鍾。

3、使用皮膚麻醉劑和護膚品得不償失,它們很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會使皮膚更加難受。

4、如無破裂的水泡,可以在燒傷處塗抹抗生素軟膏,覆蓋住傷處,並用乾燥的紗布綳帶包紮傷口。如果水泡破裂或燒傷發生在關節處,盡早請醫生幫助治療,以免在孩子的皮膚上留下疤痕。

六、骨折

舊版急救法:當孩子摔倒傷到手腕或腳腕時,即使不能確定是否真的跌斷了,也一定帶孩子去醫院。

新版急救法:

1、不是所有的骨折都需要看急診。

可以等上一段時間,看看孩子不舒服的感覺是否會自行消除。唯一需要做的是舉高並固定住肢體。如果2至4小時內,孩子感覺活動或走動時疼痛更加劇烈,則父母應考慮帶孩子去醫院骨科就診。

2、顯而易見的折斷則需要及時治療。

父母應立即給醫生打電話。不要移動孩子,如果可能,把孩子傷到的肢體用自製夾板固定住。夾板可用木片或折疊起來的報紙或雜志製成,放在受傷的肢體下面或側面,用三角形綳帶、皮帶或領帶纏住夾板和受傷的肢體。不要纏得太用力,不要用紗布或細繩子,這些都可能阻礙血液循環。

七、頭部受傷

如果孩子磕破了頭,他可能會出現 腦震盪,通常情況下會導致昏厥。盡量使孩子舒服一些,如果流血,就按上述方法處理。即便他看起來完全好了,也要帶他去看醫生。

八、觸電:

如果孩子玩電插座或電線,他可能會觸電。這可能會導致他停止呼吸和心跳並燒傷身體。立即拉掉總閘。站在乾燥絕緣的物體上,比如電話號碼簿,然後用掃帚把帶電的東西和孩子分開。

九、溺水

如果還在向前跌倒在水裡,即使只有3厘米深夜能把他淹死。即便孩子能自己坐著,你也不要讓他一個人呆在浴盆里。把孩子抱起來,是他的頭部低於胸部。如果他已經失去了知覺,立即給他恢復呼吸。

十、眼睛受傷:

如果有什麼東西進入孩子的眼睛,你要盡快用水沖洗出來,並盡量看著孩子不要讓他用手去揉進了東西的那隻眼睛。是孩子的頭向後仰,用清水沖洗它的內眼角。如果東西時黏在它的眼皮底下,把他的上眼皮翻開。

十一、咬傷:

咬傷范圍很廣,從昆蟲叮咬到動物咬傷都算,情況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把昆蟲叮咬的地方徹底洗干凈,貼上膏葯。如果是動物咬傷,按上面止血的步驟治療。

;

㈢ 練八段錦腰部受傷怎麼

腰部受傷的急性期是要卧床休息的,後期配合按摩,晚上熱敷。

1、休息可以減輕腰部扭傷後的症狀。腰部扭傷後應該立即停止運動,讓受傷的肌肉得到休息,以免進一步損傷,導致慢性腰肌勞損。
2、可以進行冰敷。可以使用冰袋敷在腰部疼痛部位,注意不要凍傷。用冰塊直接對受傷部位皮膚摩擦,效果也很好。如果沒有冰塊,可用冷水進行冷敷,用濕冷毛巾縛在傷處,每兩分鍾換一次,也可用冷水直接噴淋、浸泡。冰和冷敷的目的是使受傷部位出血盡快康復,以阻止進一步的腫脹充血。肢體扭傷的急救措施常識
3、對拉傷的肌肉局部進行加壓包紮,包紮不要過緊,以使局部有壓迫感、包紮以下部位無發紫、發涼、發麻為度。包紮的目的是為了抑制腫脹進一步加重,同時給這個部位的肌肉以支撐的外力。
4、肌肉拉傷初期(24小時內)不宜進行熱敷,也不要對局部進行按壓、揉捏,以免加重出血、腫脹。
5、對於不太嚴重的腰部肌肉拉傷經過以上治療後,病情會基本穩定,這時可以進行熱敷、物理治療,也可以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葯物或者是使用腰椎巴布貼外貼,可以加速扭傷肌肉的恢復。

㈣ 請問高錳酸鉀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作用:

1、在化學品生產中,廣泛用作為氧化劑,例如用作製糖精,維生素C、異煙肼及安息香酸的氧化劑;

2、在醫葯上用作防腐劑、消毒劑、除臭劑及解毒劑;在水質凈化及廢水處理中,作水處理劑,以氧化硫化氫、酚、鐵、錳和有機、無機等多種污染物,控制臭味和脫色;

3、在氣體凈化中,可除去痕量硫、砷、磷、硅烷、硼烷及硫化物;

4、在采礦冶金方面,用於從銅中分離鉬,從鋅和鎘中除雜,以及化合物浮選的氧化劑

5、還用於作特殊織物、蠟、油脂及樹脂的漂白劑,防毒面具的吸附劑,木材及銅的著色劑等。

使用方法:

1、生火:用一份砂糖兩份高錳酸鉀混合後,在干木片中間研磨,如 果天氣乾燥,木片很快就能燃燒,時間短、效果好。

2、凈化水:高錳酸鉀是自來水廠凈化水用的常規添加劑。在野外取水時,1升水中加三四粒高錳酸鉀,30分鍾即可飲用。

3、消炎:高錳酸鉀為強氧化劑,遇有機物即放出新生態氧,有殺滅細菌作用。其殺菌力極強,臨床上常用濃度為1:2000—1:5000的溶液沖洗皮膚創傷、潰瘍、鵝口瘡、膿腫等。溶液漱口用於去除口臭及口腔消毒。

4、 洗胃:在野外誤服植物中毒時,要盡快洗胃,減少毒性物質吸收,簡單的方法就是用1:1000—1:4000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洗胃。

5、 做標記:雪地迷路時,可將高錳酸鉀顆粒撒在雪地上,產生的紫色可以給救援者引路。不過,顏色通常只能保存兩小時左右。

(酸性環境)



㈤ 常用化學消毒劑及使用方法

浸泡法
選用殺菌譜廣、腐蝕性弱、水溶性消毒劑,將物品浸沒於消毒劑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浸泡消毒時,消毒液連續使用過程中,消毒有效成分不斷消耗,因此需要注意有效成分濃度變化,應及時添加或更換消毒液。當使用低效消毒劑浸泡時,需注意消毒液被污染的問題,從而避免疫源性的感染。
擦拭法
選用易溶於水、穿透性強的消毒劑,擦拭物品表面或動物體表皮膚、黏膜、傷口等處。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噴灑法
將消毒液均勻地噴灑在被消毒物體上。用5%來蘇兒溶液噴灑消毒鴨舍地面等。
噴霧法
將消毒液通過噴霧形式對物體表面、鴨舍或鴨群體表進行消毒。
發泡(泡沫)法
此法是自體表噴霧消毒後開發的又一新的消毒方法。所謂發泡消毒是把高濃度的消毒液用專用的發泡機製成泡沫散布在鴨舍內面及設施表面。主要用於水資源貧乏的地區,或為了避免消毒後的污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而破壞活性污泥的活性以及自動環境控制的鴨舍,一般用水量僅為常規消毒法的1/10。採用發泡消毒法,對一些形狀復雜的器具、設備進行消毒時,由於泡沫能較好地附著在消毒對象的表面,故能得到較為一致的消毒效果,且由於泡沫能較長時間附著在消毒對象表面,延長了消毒劑的作用時間。
洗刷法
用毛刷等蘸取消毒劑溶液在消毒對象表面洗刷。如外科手術前術者的手用洗手刷在0.1%新潔爾滅溶液中洗刷消毒。
沖洗法
將配製好的消毒液沖濕物體表面進行消毒。這種方法消耗大量的消毒液,一般較少使用。
熏蒸法
通過加熱或加入氧化劑,使消毒劑呈氣體或煙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適用於鴨舍內物品及空氣消毒或精密貴重儀器和不能蒸、煮、浸泡消毒的物品的消毒。環氧乙烷、甲醛、過氧乙酸以及含氯消毒劑均可通過此種方式進行消毒,熏蒸消毒時環境濕度是影響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撒布法
將粉劑型消毒劑均勻地撒布在消毒對象表面。如含氯消毒劑可直接用葯物粉劑進行消毒處理,通常用於地面消毒。消毒時,需要較高的濕度使葯物潮解才能發揮作用。

㈥ 常見創傷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如何處理外傷傷口



處理外傷傷口的方法是清洗傷口,對傷口進行消毒。
處理外傷傷口的處理方法有:

(1)清洗傷口:首先清洗傷口可以幫助洗去傷口表面的臟污,這樣可以起到一定的去除細菌作用。

(2)消毒傷口:然後選擇酒精或碘伏來消毒傷口周圍,如果需要消毒時,先用干凈棉簽蘸消毒劑,然後以傷口部位,然後再由內而外塗抹消毒,注意不要反復使用同一根棉簽進行消毒傷口。

(3)包紮傷口:包紮傷口除了止血外,還可以阻止細的菌生長,從而達到傷口癒合的效果。

(4)保護傷口:在傷口恢復之前患者最好不要碰水,如果不小心傷口碰到水後一定要立即擦乾,避免傷口發生感染。

(5)如果發現患者傷口嚴重,最好去醫院找醫生,然後進行治療包紮,治療期間也可以吃一些消炎止痛的葯物,來緩解病情。

閱讀全文

與創傷骨科常用葯物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184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視頻 瀏覽:700
山東省教學方法 瀏覽:825
支付密碼一般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3
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中葯 瀏覽:552
老年人駝背有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744
圖片批量重命名編號的方法 瀏覽:285
目前測量兒童發育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39
重鏈沉積病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7
斑禿怎麼治療方法好 瀏覽:938
如何做香乾好吃的方法 瀏覽:509
室外管道連接的方法 瀏覽:473
西紅柿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98
綠植牆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182
如何培養孩子認識字的方法 瀏覽:354
小天鵝冰箱門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498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 瀏覽:919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6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4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