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心理放鬆治療方法與圖片

心理放鬆治療方法與圖片

發布時間:2023-01-17 13:33:08

『壹』 如何克服在情感中的焦慮心理

焦慮在年輕人身上比較常見,這是由於人們對環境或事物不適應造成的一種心理反應,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過度而經常的焦慮容易造成神經衰弱。其特徵是易興奮、易激怒,同時又易疲勞、易衰竭;常伴有失眠、頭痛、抑鬱、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和情感脆弱等。如有的人覺得難以適應新環境生活而懊喪和苦惱;有的由於工作不順心、工作壓力大、生活受挫、失戀和人際關系緊張而又不能正確對待等,這種長期的心理沖突干擾了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 消除焦慮心理,主要是平時要調整好心態。你不妨試用以下幾種心理療法:一是暗示療法。自信是克服焦慮心理的基礎。平時應鼓勵自己樹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各種工作。通過自我暗示,每多一分自信,焦慮心理就會降低一些,同時又反過來使自己更加自信。若你剛步入新的環境,開始跟不上趟、壓力大是很正常的,只要你樹立信心,很快就會適應過來。二是分析療法。有些焦慮是由於本人將過去的情緒體驗和慾望壓抑到潛意識中,並未在頭腦中消失而導致的。此時,應分析產生焦慮的原因,通過心理咨詢等方式,把深藏於潛意識中的「病根」挖出來。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發泄,焦慮情緒一般可以消失。三是刺激療法。當出現焦慮反應時,頭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痛苦不堪,此時可採用自我刺激、轉移注意力等方法。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書讀,或從事自己喜愛的一項娛樂活動,或進行緊張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以緩解煩躁。四是催眠療法。焦慮情緒嚴重、帶有神經衰弱症狀的患者,通常有睡眠障礙,容易夢中驚醒,此時可進行自我催眠,找個合適的體位躺好,盡量不去想容易引起心理緊張或興奮的事,輕松做腹式呼吸,提高睡眠質量。這是幾種常見的心理療法,希望你能通過自我調適,盡快走出「焦慮心理」的陰影。

『貳』 什麼是放鬆療法

放鬆療法。鬆弛療法、放鬆訓練(Relaxation therapy),它是按一定的練習程序,學習有意識地控制或調節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整那些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功能。治療原理
放鬆療法的原理是,一個人的心情反應包含"情緒"與"軀體"兩部分。假如能改變"軀體"的反應,"情緒"也會隨著改變。至於軀體的反應,除了受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內臟內分泌"系統的反應,不易隨意操縱和控制外,受隨意神經系統控制的"隨意肌肉"反應,則可由人們的意念來操縱。也就是說,經由人的意識可以把"隨意肌肉"控制下來,再間接地把"情緒"鬆弛下來,建立輕松的心情狀態。基於這一原理,"放鬆療法"就是通過意識控制使肌肉放鬆,同時間接地鬆弛緊張情緒,從而達到心理輕松的狀態,有利於身心健康。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使人們經常要受到各種生活事件的壓力和刺激,如工作的緊張、人際關系的緊張、經濟結據、婚姻危機、患病、親人病故、……這一切的壓力和刺激,心理學家們稱之為應激。應激所引起的人體反應是多方面的,不但能引起生理反應,而且也能引起心理反應。前者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腎上腺能反應,表現為交感神經活動加強,腎上腺髓質釋放兒茶酚胺增加,而致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速、肌張力增高等;另一為垂體-腎上腺皮質反應,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大量分泌,ACTH等腎上腺素皮質的分泌活動可以起直接效應,主要促進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增加,從而引起一系列反應如抑制炎症反應、對抗過敏反應、血糖升高等。心理反應在性質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利於應激為的;另一類是干擾應激能力的,例如過度的焦慮、情緒激動等,由此引起認知和自我評價的障礙。

這樣,依此類推,將注意力集中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鬆。最終,全身鬆弛處於輕松狀態,保持一二分鍾。按照此法學會如何使全身肌肉都放鬆,並記住放鬆程序。每日照此操作2遍,持之以恆,必會使心情及身體獲得輕松,睡前做一遍則有利於入眠。注意事項。放鬆訓練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第一次進行放鬆訓練時,做為示範,施治者也應同時做。這樣可以減輕求治者的羞澀感,也可以為求治者提供模仿對象。事先得告訴求治者,如果不明白指示語的要求,可以先觀察一下施治者的動作,再閉上眼睛繼續練。
②會談時進行的放鬆訓練,最好用施治者的口頭指示。以便在遇上問題時,能及時停下來。施治者還可以根據情況,主動控制訓練的進程,或者有意重復某些放鬆環節。
③在放鬆過程中,為了幫助求治者體驗其身體感受,施治者可以在步與步的間隔時,指示病人,如「注意放鬆狀態的沉重、溫暖和輕松的感覺」,「感到你身上的肌肉放鬆」,或者「注意肌肉放鬆時與緊張的感覺差異」等。


您的心事,我來傾聽。您的煩惱,找我咨詢。微信公眾號【心理咨詢師方文波】




『叄』 心理疏導十個方法

1、暗示法

選准最佳時機,有意識地利用語言、動作、回憶、想像以及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物體等對自己實施積極暗示,可以消除負性情緒,減緩心理緊張,使心理保持平靜和愉快。如背誦名人名言、回味成功經歷、精心打扮自己等。

2、換境法

固定的環境會使人逐漸失去興趣,進而引發一些心理問題。適當地變換一下環境,可以刺激人的自信心與進取心。如到遠方旅遊,能夠轉移精力,寄託情感,排解不良情緒帶來的種種困擾。

3、隨境法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中一種心理的合理反應。古人雲:「隨遇而安。」面對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各種各樣的負性生活事件,以一顆隨遇而安的心去對待它們,可以使你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痛苦,擁有一片寧靜愉快的心靈天地。

4、放鬆法

選擇幽雅的環境,舒適的姿勢,排除雜念,閉目養神,盡量放鬆全身肌肉,採用穩定的、緩慢的深呼吸方法,確有解除精神緊張、壓抑、焦慮、急躁和疲勞的功效。吸氣時雙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過敏性鼻炎症狀吸氣後稍稍屏息一段時間,再緩慢呼氣,全身肌肉呈鬆弛狀態。確定適合自己的頻率來重復呼吸。

5、幽默法

幽默是心理環境的「空調器」。當你受到挫折或處於尷尬緊張的境況時,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維持心態平衡。幽默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它能使沉重的心境變得豁達、開朗。

6、音樂法

當你出現焦慮、抑鬱、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時不妨聽一聽音樂,做一次心理「按摩」,優美動聽的旋律,可以起到調適心理和轉換情緒的效果,如《梁祝》的和諧,《步步高》的歡快,《秋日私語》的寧靜等,會讓你緊張焦慮的情緒放鬆,心情愉悅。

7、觀賞法

閱讀精彩的圖書,觀賞優美的影視劇,容易喚起愉快的生活體驗,釋放緊張,排解憂郁,驅趕無聊。

8、自嘲法

這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在你的事業、愛情、婚姻不盡如人意時,在你無端遭到人身攻擊或不公正的評價而氣惱時,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時,你不妨用阿Q精神勝利法進行自嘲,來調適一下鼻子乾燥怎麼辦你失衡的心理,營造一個豁達、坦然的心理氛圍。

9、宣洩法

心理學家認為,宣洩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傷抑鬱時不妨向朋友傾訴;也可以進行一項你喜愛的運動;或在空曠的原野上大聲喊叫,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宣洩積郁。

10、逃避法

這是使心理環境免遭侵蝕的保護膜,在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上不妨採取逃避措施,假裝「糊塗」,無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有了這層保護膜,會使你處亂不驚,遇煩惱不憂,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對待生活中的緊張事件。

『肆』 如何放鬆壓力

放鬆壓力可按以下方式來進行:

一、參加體育活動,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都有益。運動有助大腦分泌內啡肽,穩定情緒,降低壓力水平。

二、安排好時間,按事務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安排優先等級,然後逐一完成,這樣能讓人產生掌控感,減小壓力。

三、吃對食物。飲食習慣對壓力水平有明顯影響,均衡飲食,多攝入蔬菜、水果、全穀物、乳製品、魚、禽肉等食物,有助於人體獲得充足營養,更好應對身心承受的壓力。

四、確保充足睡眠。睡眠對壓力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睡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應對壓力,不利於健康。成年人每晚宜保證7至8小時睡眠,以充沛精力應對白天挑戰。

(4)心理放鬆治療方法與圖片擴展閱讀:

壓力大對身體的傷害

一、長期生活在壓力下,會導致與情緒和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大腦內側前額葉皮層容量減小,進而傷害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出現丟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二、面對壓力,人們會本能地進入一種應激狀態,而在這種狀態下,人體除了會自動分泌兒茶酚胺類物質,引起血壓變化,也會造成心率變快等。

三、胃腸變弱,身體進行壓力反應的第一步,就是促使血液從消化系統轉向主要肌肉群。腸胃可能會清空內部物質,使身體做好迅速反應的准備。

四、皮膚老化。粉刺等皮膚問題通常與激素失調有關,而壓力正是造成激素紊亂的重要因素。

『伍』 怎麼訓練自己的情緒心理精神讓它變好 不焦躁焦慮不安煩躁

1

快樂驅動力——多巴胺

多巴胺,相當於腦內信息的傳遞者,它會讓人產生慾望,驅動人們去干某件事,從而獲得相應的快感。

1 多巴胺是把「雙刃劍」

多巴胺既能使人快樂,也會令人依賴、上癮。比如說,你吃糖獲得了快樂,但糖很快被消化(或被儲存為脂肪),快感就會很快消失。此時你又想要更多糖,以能繼續快樂。

這樣的多巴胺刺激,很容易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最終會傷害你的大腦、身體。因此,獲取多巴胺也要講究方法。

2 4個方法,健康補充多巴胺

① 攝取酪氨酸

多巴胺是由一種稱為酪氨酸的氨基酸,通過酶轉化而成。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酪氨酸,多巴胺水平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是抑制。

因此,平時適當增加富含酪氨酸食物的攝入,可以使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正常化,比如:海帶、豆類(豆腐、豆漿等)、魚類、奶製品等。

②增加B族維生素

如果說酪氨酸是合成多巴胺的原料,那麼B族維生素就是輔助因子,它能幫助加速多巴胺的合成。而小麥胚芽、大豆、花生、黑米等都是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

③增加抗氧化物質

多巴胺很容易被氧化,而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的食物可以防止多巴胺受體受損。所以像富含花青素的葡萄、紫甘藍、藍莓;富含維生素C的柳橙、草莓、花椰菜;富含維生素E的堅果等都可以常吃。

④聽輕音樂

這里是指沒有歌詞的音樂。

有研究掃描了大腦在聽輕音樂時的狀態,發現大腦中的「快樂獎賞」區域會變得活躍起來,這塊區域主要就是多巴胺反射區。而且人們在聽輕音樂時,多巴胺可提升9%。

3

天然鎮痛劑——內啡肽

內啡肽能產生類似於嗎啡的止痛和欣快感,所以又被稱為「天然鎮痛劑」。當大腦受到傷痛刺激時,內啡肽就會進入工作模式,舒緩疼痛,這也是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

1刺激內啡肽分泌的方法

①中等偏上強度的運動

內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

現在一般認為,中等偏上強度的運動,如游泳、騎單車、健身操、球類運動、跑步、登山等,堅持30分鍾以上才能更好地刺激內啡肽的分泌。

②吃辣椒

辛辣刺激約等於疼痛刺激,機體為了緩解辛辣帶來的「痛感」,大腦就會不自覺地分泌內啡肽。

嘗試吃些辣椒,當最初的火辣痛感消退後,你應該會開始感到興奮。

『陸』 怎麼調整焦慮心理

如何緩解心理壓力
以下這些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心理壓力,不妨一試。
●准備一條冷毛巾,隨時擦臉,以助清醒。
●脫掉鞋襪,用腳尖走路,走上幾分鍾,心中的煩惱便會跟著走掉了。
●找一位樂觀的朋友或同事傾訴,發泄一下情緒。
●喝一杯酸梅湯或果汁醋,疏通肝氣。
●閉上眼睛,盡力想身體後面的景物,平衡前後腦的壓力。
●讀你最崇拜人的格言,並認真思考,有鎮定的作用。
●多贊美及鼓勵自己,不要遇到挫折就苛責自己。
●做到晚上十點前睡覺,早上六點起床。
●多看喜劇片,開懷大笑一番。
●簡化自己生活及慾望,因為生活越復雜,壓力就越大。
●自己動手做東西,會使你更滿足,更快樂,如可以烹飪或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不要總是抱怨麻煩事情落在自己頭上,而是要想老天讓我與日俱增經驗和智慧,生活因此更豐富。
●經常到書店走走,讀一些勵志的書籍、漫畫及幽默文選。
●不斷告訴自己,要能容納別人不同的觀念或行為。

如何緩解心理壓力
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會使人們的觀點、態度、希望也隨之變化,在這個快節奏、高效率、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社會中,人們常常會受到內外環境的強烈影響,出現情緒上波動和生理上變化,從而產生心理壓力。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承受壓力,不防問問下面這幾個問題:
經常顯得不耐煩、暴躁、焦慮、易怒。
睡眠品質較差、失眠,經常打哈欠、發困。
健康指數明顯下滑,經常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感冒、頭痛、胃痛、消化不良、潰瘍、記憶力下降等。
經常體驗到神經性抽搐或肌肉痙攣,很難放鬆,腰酸背痛。
情緒容易沮喪、低落,波動大、情感倒錯,對現狀與未來常感到無能為力,有挫折、空虛的感受。
人際關系變得不和諧,容易與人發生沖突、不快。說話冷言冷語,感情遲鈍,對自己或他人的評價、談話都傾向負面的描述。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壓力,如果以上判斷持肯定的佔多數時,那就是一個警鍾,是在壓力下心理不健康的表現。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可採取下列的方法舒緩情緒,排解積累的壓力。(1)面對現實,現實生活是極其復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對自己有所要求。但是這種要求應該建立在實際的、力所能及的基礎上。人們所以感到工作、生活受到挫折,往往是因為自我目標難以實現,就感到自卑失望,過高的期望只會使人誤以為自己總是倒運而終日憂郁。有些人是「完美主義者」,對任何事都希望十全十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所以,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目標,客觀地評價事情、評價自己,得意黯然,失意泰然,在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同時,擁有一顆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的平常心,才能使自己心情舒暢。另一方面,每個人又都有各自的性情、品格和所長所短,別人不會都迎合你的意思,就像你自己也未必符合別人的要求一樣。對別人的要求越高,自己的不滿情緒會越大。如果對別人的要求較低的話,那麼稍微符合你的願望,你就容易得到滿足。所以,既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苛求別人。
(2)宣洩法:
宣洩法是一種將內心的壓力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擊和破壞的方法,通過宣洩內心的郁悶、憤怒和悲痛,可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潰,恢復心理平衡。「喜怒不形於色」不僅會加重不良情緒的困擾,還是導致某些心身疾病。因此,對不良情緒的疏導與宣洩是自我調節的一種好辦法。一位運動員受到教練訓斥後很沮喪,不久引發了胃病,葯物治療也不見效。心理學家建議他在訓練中把球當教練員的臉狠狠地打,採用此法後他的胃病果然好多了。這種不損害他人,又有利於排解不良情緒的自我宣洩法,可以借鑒。
不過這種宣洩應該是合理的。簡單的打打砸砸,吼吼叫叫,遷怒於人,找替罪羊(丈夫、妻子、孩子、同事),或發牢騷、說怪話等都是不可取的。宣洩應是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有人說:「一份快樂由兩個人分享會變成兩份快樂;一份痛苦由兩個人分擔就只有半份痛苦。」如果把自己的煩惱、痛苦埋藏在心底里,只會加劇自己的苦惱,而如果把心中的憂愁、煩惱、痛苦、悲哀等等,向你的親朋好友傾訴出來,即使他無法替你解決,但是得到朋友的同情或安慰,你的煩惱或痛苦似乎就只有半個了,這時你的心情就會感到舒暢,該哭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場,釋放積聚的能量,調整機體的平衡,大雨過後有晴空,心中的不良情緒會一掃而光。
(3)注意轉移:
其原理是在大腦皮層產生一個新的興奮中心,通過相互誘導、抵消或沖淡原來的優勢興奮中心(即原來的不良情緒中心)。當與人發生爭吵時,馬上離開這個環境,去打球或看電視;當悲傷、憂愁情緒發生時,先避開某種對象,不去想或遺忘掉,可以消憂解愁;在余怒未消時,可以通過運動、娛樂、散步等活動,使緊張情緒鬆弛下來;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緒理到緩解。例如,司馬遷慘受宮刑而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歌德因遭遇失戀才寫出世界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我們應該多接觸令人愉快、使人歡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卻一些不愉快的事。與其「不懈奮斗、孜孜以求」,最後「衣帶漸寬」,面容憔悴,不如瀟灑一些,干點快樂的事。
人們面對困境、情緒懊喪時,不防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緒發生良性變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使人戰勝沮喪,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從前,有個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臉:天不下雨,她就掛念賣雨傘的大兒子沒生意做;天下雨了,她又憂心開染房的二兒子不能曬布。後來,有個鄰居對她說:「你怎麼就不反過想想呢?如果下雨了,大兒子的生意一定好;如果不下雨,二兒子就可曬布。」老太太一聽恍然大悟,從此不再愁眉不展。這個故事就是反向心理的極好詮釋。
對於這個問題,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講得更為明確。曾有一名記者問蕭伯納:「請問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的區別在何在?」蕭伯納回答:「這很簡單,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說:『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有人對這瓶酒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那就是悲觀主義者。」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逆境、厄運的時候,運用一下反向心理調節,從不幸中挖掘出有幸,使情緒由「山窮水盡」轉向「柳暗花明」擺脫煩惱。
壓力無所不在,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心理壓力問題,並及時地、適當地通過情緒調節來緩解心理壓力,為它找個出口,它就不會給精神帶來太重太大的傷害。希望上述方法能幫助你用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心理去直面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社會!

閱讀全文

與心理放鬆治療方法與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水壺的安裝方法 瀏覽:963
紅米四設置自動開關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54
手指扭傷如何消腫快速方法 瀏覽:200
快速治療爛嘴的方法 瀏覽:805
電路阻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967
測量房屋角尺的使用方法 瀏覽:801
禽腺病毒檢測方法 瀏覽:473
皮製手機殼清洗方法 瀏覽:156
學習英語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7
橘子的使用方法 瀏覽:978
四年級檢測電路有兩種方法分別是 瀏覽:935
安阻法的測量方法 瀏覽:143
兒童低燒怎麼辦簡單的退燒方法 瀏覽:396
淘寶上的存錢方法怎麼存 瀏覽:107
貓術後化膿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12
夾核桃的工具安裝方法 瀏覽:19
二年級畫小汽車簡便方法 瀏覽:39
螺旋式led燈泡安裝方法 瀏覽:220
酸奶的食用方法 瀏覽:140
神經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