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種植食用菌利潤怎麼樣有前景嗎
種植食用菌前景是很好的,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發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所謂生料栽培,就是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後不再滅菌或發酵而直接接種,然後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目前可以生料栽培的種類只有平菇、草菇和大球蓋菇,其他種類都不能生料栽培。
發酵料栽培是將各種原料拌勻後,按一定規格要求建堆,堆積發酵,當堆溫達一定要求後,進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然後在自然條件下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
凡可生料栽培的種類都可進行發酵料栽培。必須使用這一方法的都是蘑菇屬的各種,如雙孢蘑菇、大肥菇、巴氏蘑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雞腿菇等也常應用此法。
熟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裝入一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將培養料內的生物全部殺死。冷卻後經無菌操作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如香菇、杏鮑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白靈菇等都是這樣栽培的。
㈡ 500畝食用菌種植面積能產多少噸食用菌
那還是要看你所種植的食用菌種,如果是蘑菇的話。蘑菇的畝產量一般為1200-1500公斤左右,在科學的種植和管理模式下其畝產量甚至能達到5000公斤左右。蘑菇是一種可以在室內種植的食用菌,它從菌絲體逐漸生長成子實體,其體內並沒有葉綠素的存在,因此要在適合的環境中才能更好更快地生長。500畝的話產量還是比較可觀的。下面講講如何使食用菌高產的方法。
拓展資料
培養料是關鍵所在,如使用食用菌培養料發酵劑可使食用菌培養料兩三天內溫度迅速升至60-70℃(啟動溫度在15℃以上)。一般能使食用菌培養料發酵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可使雙孢菇培養料發酵時間縮短10天以上,提前一周到十天出菇。平菇、草菇、雞腿菇等培養料發酵周期縮短3-4天。大大減少翻倒次數,降低勞動強度,節省大量人力、物力等經濟成本。
㈢ 食用菌(蘑菇)的生產流程方法以及在新農村示範村的市場可行性分析
一、食用菌市場情況調研分析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食用菌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年生產量達到100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和出口量的70%。致富5000多萬中國人。食用菌是一種投資低、見效快、利潤高的項目,一般利潤至少百分之百,產出是投入的2—3倍,經濟效益高於其他行業。
但是,近年來國內有一些生產食用菌大棚,由於設備簡陋不配套、衛生管理水平低下、菇農素質不高,加上使用大量農葯,導致香菇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不合格與不穩定。
依照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型食品開發發源符合「天然、營養、保健」的原則之外,還要求具備營養功能、嗜好功能和生理功能,故此,中國食用菌要走出國門,打入世界市場。就必須在食用菌栽培與加工上作到科學管理,無公害環保。
二、項目的介紹
食用菌(`````)實驗基地,經過實地考察,項目擬投建在.``````
佔地約25畝(標准為例).項目擬投資900萬元,.項目是以節能、低耗、無公害、環保為宗旨,項目技術水平將定位在高品質、高產值、高附加值的無公害食用菌栽培與加工的產品方面。
項目實行國家指導,地方政府扶持,企業經營,帶動農戶,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為農民增產增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貢獻。
(一)項目主要內容
該基地擬建三個項目:
一是建立以食用菌為主產品的三級制種生產流水線;
二是建立以順季節生產食用菌為主的無公害栽培基地;
三是建成食用菌保鮮加工車間。
1、建立年產120萬袋食用菌栽培種的生產線
(1)擬建一流的食(葯)用菌保育種中心;
第一階段有地收集可適於當地氣候的使用菌優級菌種作為生產的當家品種;
第二階段對引進的優良菌種進行小規模的出菇試驗,成功後再擴大面積栽培;
第三階段全面收集野生可食用菌,針對性的進行栽培試驗,為生產提供新品種、新菌株。
(2)對培養基進行探研,研究出能充分利用當地原料資源並能提高產量與品質的最適配方;
(3)簡化制種原料加工工序及相關設備;
在生產中應將枝椏條與粉碎工序合二為一,將桔桿類切斷與粉碎工序集為一體,將大簡化生產工序與生產成本;
(4)節能型的滅菌生產線的技改工程
1)投建軌道車與常壓滅菌鍋並在外殼包覆100——200mm厚的 膨脹珍珠
岩與礦渣棉,將大大提高保溫效能;
2)在常壓滅菌鍋後面建成開放式接種車間,並使用生產栽培種的數量達到
4000袋以上。
(5)在環保工程方面
應定時、定量嚴格檢測生產原料中的農葯殘留量與金屬含量是否超標,另應防止轉基因抗蟲棉的棉籽殼、施過倭壯素的稻草及使用過抗菌劑的雜木屑作為培養料。
對水質與空氣應定時進行送樣或現場抽樣檢測,凡不符合環保標准與衛生標準的一律不準進行生產。
2、擬建立54座鋼塑結構標准化的栽培大棚
栽培大棚式的選擇——採用鋼塑結構的栽培大棚
1)栽培大棚規格:跨度:8米;肩高:1.5米;頂高:2.5米:長度:25米:
2) 鋼管直徑:22毫米:管壁厚:1.2毫米;
3) 技術指標:抗風能力:風壓652pa;風力11級;承壓:雪壓294pa;
4) 其它配件:門、遮陽薄膜、防蟲網、噴水系統等;
5) 在栽培場所應建可調試的圍棚,頂部與四周用一層或多層遮陽網,內層再用高密度防蟲網,為生防起雙重調節與保護作用。即將遮陽控光,棚內控濕、控溫與防蟲等多功能溶為一體。
3、 擬建年產100噸保鮮菇流水線
1) 投建500立方米的高溫冷庫;
2) 投建分撿車間、加工車間、包裝車間、下腳料處理車間。
該項目以節能、低耗、無公害、環保為宗旨,使之成為適於國情、高效型的現代化菇類工廠,達到國外同類生產水平。
本項目採用高起點、高投入、高產出,成為現代化食用菌產業化的楷模之一。項目的技術水平將定位在高品質、高產值、高附加值的無公害鮮菇栽培與加工產品方面。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全部設計應立足在使食用菌生產集約化、產業化、商品化;
2) 選育出適於在本設施內進行多種菌類栽培的優質高產新菌株;
3) 不斷總結出優質、高產、高效的栽培配方與生產技藝,同時還應與其設備生產流程相配套;
4) 堅持以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的方針、建立無公害、無污染、環保型的病蟲防治體系。
食用菌是能供人們食用或葯用的菌類總稱。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食用菌是怎麼 種植 的 。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食用菌的種植 方法 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食用菌的介紹
八十年代初期以來,食用菌栽培做為一項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致富好項目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食用菌產品曾一度供不應求,賣價不菲。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項目,食用菌又是一類有機、營養、保健的綠色食品。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人們消費增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農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菇廠,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液體發酵生產食品添加劑的技術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食品之一2005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據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調查統計,2010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2000萬噸,佔世界70%。由全禾菌業、九發集團等單位開發了食用菌液體菌種生產和工廠化栽培技術,大大提升了中國食用菌生產水平。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對國內市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
食用菌的種植1、菇房要求:菇房要求大小以 1000—2000 平方尺栽培面積為宜,菇房要求密縫,尤其屋頂 不要漏氣,瓦房、草房都可以。
2、培養料配比(以 1000 平方尺面積計算)
(1) 、干牛糞 6000 斤(或牛糞和豬糞各 50%) 。
(2) 、干大麥草 2000 斤,干稻草 1000 斤。
(3) 、尿素 15 斤,硫酸銨 50 斤,石灰氮 40 斤。
(4) 、菜籽餅 200 斤,雞糞 200 斤。
(5) 、過磷酸鈣 50 斤。
(6) 、石膏 150 斤,石灰 1000 斤。
(7) 、氨水 100 斤(拌餅肥用) 。 堆料最好採取豬牛糞混堆、干濕糞混堆和稻麥草混堆。
3、培養料室外堆制發酵(前發酵) : 培養料經過堆制發酵後,必須做到:一是物質要轉化好,二是料內臭要消除,三是培養 料草要較長、疏鬆、彈性好,四是殺死雜菌蟲害,五是高溫發酵不要低溫腐熟。
(1) 、堆料時間的選擇:一般正式建堆時間選擇在 8 月台 18—20 日。
(2) 、大麥草預濕:培養料在正式建堆前應預先把大麥草堆制起來,每天澆水連續預濕 三天,把麥草逐漸吃足水份。
(3) 、正式建堆:把稻草和預濕過的大麥草與糞肥一起堆制。堆料場地應選擇高燥不易 積水的地方,堆制前應將場地打掃干凈,用農葯除蟲一次。將豬牛糞在堆料前一天下午用豬 尿或人尿拌濕過夜。堆料開始時,先在地上鋪上一層稻草,厚約 4—5 寸,寬度 7 尺,長度 不限,然後在草上撒上一層糞,這樣一層草一層糞,直至堆完為止。一般以 10—12 層高 4.5 尺為宜。稻草堆在底部兩層和表面兩面層。預濕過的大麥草堆在中間 6 層。在中間 6 層中除 掉每層撒上糞肥外,菜籽餅、雞糞、尿素、石灰氮也要逐層加入。菜籽餅應在堆料前 10 天 用氨水預先發酵、消毒。料堆應堆得前後平直,上下平直,堆頂稍成瓦背形。從第三層開始 每層都要澆水,最好澆豬尿或人尿水,水要澆在草上,不要澆在糞上,以免糞肥流失,並且 下面少澆,上面多澆,以水從料堆四周流出為度。建堆後第 5 天進行第一次反堆,並加入硫 酸銨,石膏;第 9 天進行第二次反堆,並加入石灰;第 12 天進行第三次反堆,加入過磷酸 鈣。再過 2—3 天,當料溫達到最高時,趁熱進房。每次反堆應將糞草抖松反勻,堆平直。
4、培養料室內後發酵:後發酵技術的幾個關鍵問題;
(1) 後發酵開始加溫時培養料溫度, 、 最好保持在 45℃左右, 料溫過低帶來升溫的困難。
(2) 培養料進房時的含水量掌握在 68%, 、 後發酵結束後的培養料的含水量掌握在 65%, 比常規發酵的含水量略偏高。培養料的成熟略偏生,這樣發菌順利,後力足。
(3) 、加溫時,10 小時內一定要把室溫和料溫都升到 60℃左右,並保持 60℃溫度 3—5 小時, 如果達不到這個溫度, 則起不到能巴斯德消毒的作用, 也就是起不到殺蟲滅菌的效果。 然後將料溫降到 52℃左右,並保持該溫度 3—5 天,室溫保持 45—48℃,保溫時間長短,視 三個指標出現的情況和培養料的成熟度而定。
(4) 、培養料水份的調節在料溫降到點 52℃時進行為好。這時室溫只有 30 來度,人吃 得消。
(5) 、若用炭爐加煤球爐加溫,每 1000 平方面積最少要用 20 只爐子,寧多勿少。
5、栽培管理: 在蘑菇栽培中搞好培養料的室外堆制發酵和室內後發酵以後, 主要是如何搞好種菌後到 出菇前後的栽培管理工作。做好菇房保溫、保濕、通風、換氣、復土、調水等管理,發好菌, 出好菇。發好菌以後,菇房管理主要是如何把溫度、濕度和空氣三者關系合理處理好,以滿 足蘑菇生長需要。一般來說,上述三者缺一不可,但應以溫度作為主要條件來考慮,其餘二 個條件,必須根據溫度的情況相應給予考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種菌及種菌後的菇房管理;後發酵結束後,馬上打開門窗,拔去拔風筒的堵塞物 進行大通風一天,把菇房內的二氧化碳排盡,排除菇房熱量,降低室溫,然後進行菇床反格 降低料溫。如果料層水份偏干,應再用石灰清水調正。反格應進行兩次,通過反格,一是散 失料溫,二是把糞草抖松反勻,拿去大的糞塊和雜質,整平床面,為以後復好土創造條件。 當氣溫穩定在 28℃以下時,即可種菌。種菌方法:一般以穴播種 70%,30%散播在料面。
(2) 、復蓋粗土、調節粗土水: 復粗土時間掌握在菌絲體發到料層底部後為好, 這樣菌絲體較老練。 粗土水份要求先濕 後干,底濕上干。
(3) 、復蓋細土、調節細土水、結菇水: 當菌絲體將要長到粗土平時,馬上復蓋細土,細土水份要求先干後濕。第一次要關窗復 干細土,一間菇房一天復蓋完,復得厚薄均勻以看不見粗土為度。細土復好後,通風一天, 然後進行調節細土水 6 兩左右,分兩天調好,第一天調 2%石灰清水 3 兩,分 6 遍調,每遍 0.5 兩;第二天調清水 3 兩左右,調法同前面一樣,調到細土捏得碎即可。當部分小白點菌 蕾形成後,開始調結菇水 3—4 兩,一天分 4 次調好,每次一兩左右。
(4) 、調出菇水: 當大部分子實體長到錄豆大小時,就可開始調出菇水,共調水 7 兩左右,分二天調好, 第一天調 4 兩,分 4 遍調,每遍 1 兩,第二天調 3 兩左右,分 6 遍調,每遍 0.5 兩。這次用 水用到粗土上半顆、細土發亮。
食用菌的發展前景1,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為了保證菇農的穩定收入,菇農要適應市場要求,一種品種價格銷量不好,另外的品種可以補充.
2,從生產方式上由人工向機械化發展.因為人工的代價會越來越高,加之難以保證質量,所以必須向機械化發展.
3,從小規模向大規模發展.小的規模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就是群眾經常所說的"生意要成樁",這樣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來本地收購,銷售.才能保證市場的產品不積壓.
4,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菇農生產出不僅是大量產品,而且保證質量,如香菇要多產花菇和厚菇,農葯含量不能超標等.就從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錢人民幣那麼大.
5,從季節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產很難保證菇農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機械設備閑至,相對就減少了收入,可以採取多品種,多季節的栽培方法,保證每年各個季節都有菇出售.
6,從平地向立體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種植,而要搭架分層種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間.
7,從木材,料食向農副產品.下腳料和菌草上發展.根據國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並要有計劃,所以有木材和鋸沫為原料的品種要及時更換,可用農副產品下腳料和種植菌草來滿足菌類生產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加之中國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國.中國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銷售收入80多個億,由此可看菇類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菇農生產者都有很大的收入.為了保證菇農的經濟收入,發展食用菌還必須認真的做好 市場調查 和分析工作,以確定你種植的品種和生產規模.應做好以下幾項調查.
1,做好本地市場調查與分析:根據當地市場的容量和飲食習慣,確定生產規模和種類.
2,做好國際國內市場調查.國內市場可根據你離城市的遠近,所需的品種和數量,價格,國際市場可根據外貿,海關提供信息,簽定合同,確定生產種類和規模.
3,生產因素和調查.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氣象條件,能否生產,生產原料和來源,價格,距市場的遠近,土地,勞力資源是否充足,來確定生產與否.在食用菌生產之前,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和生產因素的調查,而後進行匯總分析,成本核算,市場預測,計算出成本和收益,再開始生產.
食用菌的保鮮方法食用菌化學保鮮具有方法簡單、成本低、保鮮程度高等優點。
氯化鈉
將新採的平菇、鳳尾菇等經整理後浸入0.6%的食鹽水中約10分鍾,瀝干後裝入塑料袋儲藏,能保鮮5~8天。
焦亞硫酸鈉
將新採收的平菇攤放在干凈的水泥地面上,向菇體噴灑0.15%焦亞硫酸鈉水溶液,邊噴邊翻動菇體,以便噴灑均勻。噴後裝入塑料袋,立即封口儲存在陰涼處,在10℃~25℃下可保鮮8~10天。食用時,要用清水漂洗。
米湯膜
用做米飯時的稀米湯,加入1%純鹼或5%小蘇打,冷卻至室溫。將採下的鮮蘑菇浸入米湯鹼液中,5分鍾後撈出,置陰涼乾燥處。此時在蘑菇表面形成一層米湯薄膜,可以隔絕空氣,保鮮3天。
抗壞血酸
金針菇、香菇、草菇等採收後,往鮮菇上噴灑0.1%的抗壞血酸液,裝入非鐵質容器內,可保鮮3~5天,其鮮度、色澤基本不改變。
氯化鈉
用0.2%氯化鈉加0.1%氯化鈣製成混合浸泡液。將剛採收的鮮菇浸泡於混合液中,用一竹箅蓋上並加一重物,使菇體浸入液面以下30分鍾,在15℃~25℃下可保鮮5天左右,5℃~10℃下可保鮮10天以上。
檸檬酸
將0.05%抗壞血酸和0.02%檸檬酸配成混合保鮮液,把鮮菇浸泡在保鮮液中10~20分鍾,撈出瀝干,用塑料袋包裝密封。
比久
比久是一種植物生長延緩劑。用0.1%的比久水溶液浸泡鮮菇10分鍾,取出瀝干裝袋密封,於5℃~25℃下保鮮,可保鮮15天以上。適用於蘑菇、香菇、平菇、金針菇等菌類保鮮。
麥飯石
將新鮮草菇裝入塑料盒中,以麥飯石水浸沒菇體,置於0℃以下低溫保鮮,保鮮期可達70 天。而且氨基酸含量與鮮菇差別不大,色澤、口感均較好。
看了怎麼種植食用菌還看:
1. 玉米芯種植平菇配方
2. 大棚蘑菇怎麼種植方法
3. 怎麼辦法讓香菇高產
4. 農廣天地秀珍菇種植
5. 種植蘑菇的方法
㈤ 食用菌想增產有哪幾種「特效」方法
根據食用菌菌齡的長短選增產肥料大部分菇友,包括一些老菇農們對化肥的增產作用都不甚了解,那麼,怎樣選擇合適的肥料,對低價、低營養成分的主原料進行配製呢?我們利用化肥配製培養基時,就須考慮其菌齡長的特點,給予它們更適口的緩釋性肥分。在長菌齡品種的培養基里,添加緩釋肥的作用比現流行的磷肥、尿素類的增產效果要理想的多。因為緩釋肥大部分為單體肥,主要品種為緩效氮肥,也叫長效氮肥,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緩釋肥在配製培養料、滅菌的過程中基本上是不釋放肥分。它是通過化學和生物因素使肥料中的養分釋放速率變慢,在釋放時受培養基的pH值、菌絲酶的分解活動、菌絲酶的能量轉變運動、菌棒中積蓄的代謝水分含量、菌棒開口料面裸露空氣中氧化的幅度,以及料面的噴水量多寡等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緩釋肥料的分解,是處於一個逐漸緩慢釋放的過程,這正好符合長菌齡品種菌絲積溫的生物特性,可滿足菌棒在出菇期,子實體對氮源的需求。目前,市場上,香菇類的增產添加劑的配方,就是以這類緩釋肥作為主料的。短菌齡品種是指菌棒滿袋後,菌絲後熟只需十五天內的品種,譬如:金針菇、杏鮑菇、香靈菇、猴頭菇、榆黃菇、平菇、秀珍菇、姬菇類等品種。實際生產中,我們在配製這類菇品種的培養基時,為了增加低價主料,譬如:雜木糠、甘蔗渣、木薯桿木屑、野草粉等原料的產量,往往在配方中添加少量控釋肥。從肥分的釋放角度上來說,緩釋肥與控釋肥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別。但從控制養分釋放速率的機制和效果來看,控釋肥和緩釋肥是有區別的。控釋肥多為N-P-K復合肥或再加上微量元素的全營養肥。在市場上,各種菇類增產劑的主料配劑就是控釋肥。控釋肥是通過外表包膜的方式把水溶性肥料包在膜內,使養分隨包膜外的溫度變化而釋放。熟料菌棒上的釋過程:由培養基調水分開始,當控釋肥的包膜顆粒接觸濕潤的培養基接觸後,培養基中的水分透過包膜滲透進入內部,使部分肥料溶解,這部分水溶養分又透過包膜上的微孔緩慢而不斷向外擴散,隨著菌棒的滅菌溫度越高,肥料的溶解速度及穿越膜的速度越快,膜越薄,滲透越快。待菌棒滅菌完畢,膜內的肥分已經隨滅菌時,料包內的高溫氣流循環,密散在整個培養基中,基本解決常規無機肥因份量少,拌料不均勻的問題。生料菌棒上的釋放過程:它的釋放速度只受菌棒內菌溫活動的影響。菌棒培養基的能量轉換過程中(生殖期與生長期的互換),隨著菌絲體內代謝水的傳遞運動,菌棒菌溫度的升高,控釋肥的釋放速度與子實體的生長速度同步,源源不斷地滿足子實體伸長期對氮源的需求量。
㈥ 致富經金針菇種植技術
金針菇不僅蓋滑、柄脆、味鮮,而且營養十分豐富。那金針菇怎麼種植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建造加厚菇房。選擇周圍環境衛生清潔、土層較厚、土質黏重的地方,挖深1.5米、寬2米、長度不限的地溝。注意溝底稍窄,上口略寬,溝壁稍傾斜。兩端留斜坡以便上下行走,溝上用竹片搭成弓,竹片上覆蓋塑料膜,膜上用秸稈、枯草葉等做成25厘米厚的加厚層,再用塑料膜固定。溝兩端掛厚草苫作門。用前灌大水,並噴灑2%敵敵畏和5%石灰清液殺蟲消毒。
2.培養料的處理及栽培袋的製作。玉米芯必須新鮮、乾燥、無霉變和蟲害。對陳舊材料尤應注意。玉米芯曬干後,將原材料用粉碎機粉碎備用。培養基配方:玉米芯***或秸稈粉***50千克、尿素0.15千克、過磷酸鈣0.5千克、肥土2.5千克、麩皮8千克、石灰0.5千克、石膏0.5千克***後放***。料:水為100∶***200~230***。調制時,將尿素、石灰溶於足量水中,過磷酸鈣磨碎後摻入麩皮、肥土、玉米芯粉中,邊混合邊加入尿素、石灰。拌勻後堆悶半天,裝袋前加石膏0.5千克混勻。含水量以手握緊料有水滲出不滴為准。將配好拌勻的培養料分裝於17厘米×30厘米的聚丙烯袋中,每袋裝乾料約0.5千克。按常規法滅菌。一端接種,品種可選用金針菇81號、金針菇9號、金19號。扎口後將菌袋放室溫條件下***若低於15℃可加溫***,注意在暗光下培養。發菌期間,要經常檢查污染,及時處理,預計20天,可進行出菇期管理。
3.出菇期管理及採收。進入出菇期管理的菇袋,菌絲已長至袋的一半,將長好一端的扎繩去掉,並放鬆一下袋口,放入人造加厚蓋平整,放一半左右用磚或立木棍相隔,以防倒塌。擺放好後掛干溼度計,整個生長期掌握溫度5~20℃,相對溼度70%~90%。如後期稍干,可往空間噴水。如小氣候環境的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弱光照等條件均適宜金針菇生長,則管理既省工又能保質保量。待菇柄長至20厘米左右,即可採收。
採收時,一手按住袋料面,一手輕輕握住菇叢從基部拔下。注意不要留腐根,摘凈散菇。第一次採收後,袋中菌絲已長好,視溼度情況先噴灑營養液,再向兩邊牆與菇袋縫隙或地面灌水或噴水。每天注意觀察溫度、溼度及出菇等情況。待第二潮菇長出後,按本法繼續管理,一般可採收3~4次。
金針菇栽培技術
金針菇生長條件
金針菇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其中主要的是營養、水分、溫度、光照、空氣和酸鹼度。
1、營養條件
金針菇是腐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生命活動所需要的 營養物質,只能依靠菌絲體從腐生基質中攝取。
①碳源:金針菇能利用多種單糖、雙糖、多糖以及乙醇等非糖類化合物作碳源。金針菇可以利用木材中的纖維素、木質素為碳源。但它分解木材的能力弱,如果用雜木屑作栽培料,以經過堆積發酵、陳舊的木屑較好。可供金針菇生長需要的材料較多,除木屑外,棉籽殼等農林廢棄資源都是很好的栽培原料。
②氮源:金針菇對氮的需要量較香菇高,培養基質中氮素營養對金針菇的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的發育影響很大。
③無機鹽:金針菇的生長需要一定量的無機鹽類,如磷酸二氫鉀、硫酸鈣、硫酸鐵、硫酸鎂等。金針菇從這些無機鹽中獲得磷鉀、鈣、鐵、鎂等元素,其中以磷、鉀、鎂三元素較重要。
2、水分
金針菇和其他菇類一樣,一切生理活動,包括營養的吸收、運輸,菌絲體的增殖,子實體的發生和生長都必須在一定的水分條件下才能進行,培養料的水分含量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金針菇的生長。金針菇為喜溼的菇類,耐旱能力強。菌絲體在含水量60-65%的培養基中,生長發育好。菌絲生長前期,培養室的溼度要控制在70%左右,培養室的溼度過高時易引起雜菌污染。子實體生空氣相對溼度應控制在85-95%之間。
3、溫度
溫度是影響金針菇生長的重要因素,溫度對金針菇的菌絲生長子實體的形成、發育及質量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生長的溫度要求是不同的。金針菇菌絲在4-32℃的范圍內均可生長。低於3℃和高於34℃時停止生長。溫度8℃以上時生長速度逐漸加快。22-26℃為菌絲生長最適范圍。子實體生長最適溫度為12-15℃。在10℃和15℃條件下,子實體形成只須13天。
4、光線
金針菇不同生育階段落對光的要求不同。在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菌絲正常生長。子實體生長有明顯的向光性,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只長菇柄,不長菌蓋,栽培實踐中可利用這一特點來控制金針菇的長度。光對金針菇的品質影響較大。在明亮的條件下,菇的色澤深,呈褐色,菇柄基部絨毛較多;在黑暗條件下,菇的色澤較淺,菌蓋和菇柄呈乳白色或淺黃色,而且菌蓋小,菌柄長,生產上可利用這一特點來控制菇的色澤,生產出經濟價值較高的金針菇。
5、空氣
金針菇是好氣性的真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需要新鮮空氣。菌蓋的伸展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反應很敏感。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時,就會抑制菌蓋的發育;二氧化碳濃度0.06-4.9%時,菌蓋的直徑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變小。
6、酸鹼度
金針菇菌絲在PH值3-8.4的范圍內均能生長,菌絲生長的最適PH值范圍是4-7,其中PH值6時菌絲生長最快。適合子實體生長的PH值為4.5-7,最適PH值是5。
栽培的主要裝置
金針菇栽培所需要的主要裝置有常壓滅菌灶、接種箱、接種室、菌種培養架和栽培架及培養室等。其中滅菌灶、接種箱、接種室與通常的食用菌栽培相同,這里不贅述,下面重點介紹一下菌種培養架、栽培架和培養室,這是金針菇生產與其他食用菌栽培有所不同的。
1、菌種培養架和栽培架
金針菇菌絲繁殖使用,的培養架與其他菌種架相同,只要能放置菌-種瓶,栽培袋就可以了。子實體生長時的栽培架要略高些,一般可建長2米、寬1米、高2.1米,分5-6層,每層高45厘米。制架的材料最好用鋼材做支架,也可用竹片、木條。但用竹木材料制的架要漆上白油漆。經過油漆的栽培架,不僅雜菌少,而且使用壽命較長。也可以建造栽培床來栽培,栽培床寬120-130厘米,高45厘米左右,5-6層,長度視栽培室的長度來定。
2、培養室
根據金針菇不同生育階段對溫度、溼度等要求不同的特點,要建造兩種培養室,一種是菌絲生長的培養室,二是子女體生長的培養室,又稱栽培室。有條件的地方把子實體的培養室分為催蕾和生長室。
①菌絲培養室:要求能提供適合金針菇菌絲生長的條件。即溫度要保持在20-23℃,相對溼度70%,如果是進行專業化生產,建培養室時以夾牆為好,在夾牆內填谷殼、木屑或泡沫塑料板等隔熱材料。在培養室密閉保溫後,菌絲呼吸作用排出的C02易積累過多,要建排氣窗。
②催蕾室:要求具備溫度在13-14℃、溼度80-90%、黑暗等條件。為滿足這一要求,要有空調裝置和增溼裝置,並設吸氣和排氣孔。吸氣孔設在牆腳處,每隔一米設一個,而排氣孑L設於牆的上方,每隔二米設一個。
③栽培室:也有把生長室再分抑制室和生長室的。栽培室要具備使金針菇生長整齊、結實、圓而整束的溫度條件。使金針菇子實體處在10℃的條件下生長,進行周年生產的栽培室均要用空調裝置來調節溫度。
1、製作菌袋
菌袋生產需要塑料薄膜袋、套環和棉花等。供金針菇制菌袋的薄膜袋應選用聚丙烯。規格以長38厘米,寬15-16厘米。薄膜袋厚為5-6絲米,塑料薄膜袋的質量好壞對金針菇袋栽產量影響較大。要注意薄膜質量的檢查。套環有塑料套環和硬紙制的套環兩種。供做棉塞的棉花,使用前應經太陽曝曬,置於乾燥、通風處貯藏。
2、拌料
拌料有機拌和手工兩種。拌料要特別注意把各種培養料及輔料充分拌勻,培養料和水之間也要充分拌勻。具體做法要嚴格按培養料配方秤取所需的量。除糖等可溶於水的少量輔料外,先把乾料干拌均勻,同時把糖等可溶性輔料溶於水中。按比例稀釋後噴灑於培養料上,邊噴邊拌,直至含水量適合為止。供金針菇栽培的培養料的理論含水量為58-65%,但因培養料的種類及干溼不同,在拌料時要視具體情況掌握。通常憑經驗來檢查,方法是用手緊握培養料成團,落地散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緊捏住培養料可見水跡即為合適。
3、裝料
目前國內尚無栽培金針菇專用的裝袋機,可用香菇木屑栽培的裝料機裝料。用手工裝料的具體操作是:將少量培養料裝入袋中後,用拇指和食指把袋底部的二個角壓人袋內,使底部呈方形以便菌袋能直立站穩,再繼續裝料壓實。為縮短菌絲體培養時間,裝料時可在塑料袋中放人直徑約1厘米的圓錐形小木棒,料裝足壓實後,輕輕旋轉取出小木棒。料裝好後,套上套環,塞上棉塞,即可進行滅菌。養料裝入的量約占袋總長的3/5,袋上端留15-20厘米不裝料。
4、滅菌
金針菇菌草袋栽是熟料栽培,即要用滅菌鍋或滅菌灶進行滅菌。滅菌時,用高壓鍋滅菌的,在1.5公斤/厘米的壓力下須保持1.5小時,用常壓爐滅菌的要在爐內培養袋內培養料的溫度達100℃時保持10個小時。滅菌結束後先開啟排氣孔逐漸降溫,再開爐門出袋。
5、接種
金針菇袋栽接種一般在經過消毒的接種箱中進行。沒有接種箱的,也可按食用菌常規操作在接種室進行接種。在接種室接種的,接菌者進入接種室前要換上干凈的衣服,雙手和用具都要經70%的酒精消毒,在菌種沒接完前,人不要走進走出。金針菇的栽培種要經過認真選擇,如發現有雜菌的菌種不能使用,菌齡以1.5月以內為宜。接種時,塑料袋口要靠近酒精燈火焰無菌圈處,接種量多些為好,把少部分菌種接人洞內,大部分菌種分布在培養基表面,這樣每瓶原種可接種40袋左右。
㈦ 大棚種植食用菌的方法是怎樣的種哪種食用菌利潤高呢
我覺得還是樅樹菇,也叫松樹菌,是由於這種食用菌生長在松樹林下而得名,去年我們這里最高時賣到五十八元每斤,可能價格不是很高,可產出效益還是可以的,因為它並不是珍稀菌類,羊肚菌的價格,干品的通貨價格高達800~1000元/斤;剪腳的羊肚菌價格更貴,可以賣到1200~1500元/斤。如果是鮮貨出售,價格也不低,市場收購價格在75元/斤左右。
畝產7、8千斤,價格平均在15一30左右,這些菇類經濟效益都可觀,具體的要問專業人員,種植什麼食用菌效益高。各地市場是不同的。應該根據當地市場的需求來決定。目前一般以茶樹菇。蟹味菇,秀珍菇,白靈菇等,和一些暢銷的常規品種效益是不錯的 市場價格,和原材料(成本)決定效益。
㈧ 竹蓀種植撐起村民「致富傘」,如何致富的
盛夏季節,恰逢竹蓀菇採摘高峰期。村民們都忙著採摘、烘焙竹蓀菇,基地一派繁忙景色。一朵朵竹蓀菇扛起雪白的小傘,芳香彌漫。
「竹蓀菇產業鏈不但讓村民完成了在大門口學生就業,提升了收益,學得了技術性,每一年也有土地流轉的房租收益。」村民告知新聞記者,「見到村內栽種竹蓀菇的盈利那麼好,外出打工的村民又陸續回家自主創業,產業發展規劃的趨勢愈來愈旺。」
小小的竹蓀菇,扛起「發家致富傘」。竹蓀菇產業鏈讓萬功山既做大做強了閑置地,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趨勢,又擴寬了村民的創收方式。目前為止,萬功山村竹蓀菇產業鏈完成村團體經營性收入25餘萬元,推動35戶農民年平均創收8000汪義,走出了一條產業鏈旺、經濟發展強、人民群眾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