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家製作簡單晶體
首先准備100克明礬的結晶體或者粉末,12克的硫酸鉻鉀,將以上原料混合後,用400ml的開水溶解在燒杯中,然後自然冷卻靜置數天。幾天後把燒杯溶液倒出,你會發現在燒杯的底部有一些晶體形成。
一、准備材料
1.100克明礬的結晶體或者粉末。
2.12克的硫酸鉻鉀,作用是控制顏色。
二、製作晶體的種子
1.將以上原料混合後,用400ml的開水溶解在燒杯中,然後自然冷卻靜置數天。注意水的溫度要高於92.5攝氏度,也就是水燒開後馬上倒入。
2.幾天後把燒杯溶液倒出,你會發現在燒杯的底部有一些晶體形成。
3.然後把這些晶體取出放在干凈的容器內,從中挑出較大的晶體作為種子。
三、讓晶體開始生長
1.把剛才倒出的溶液用濾紙過濾後倒回燒杯中,因為要製作出純凈和表面光滑的礦物晶體,溶液中的微型結晶必須過濾掉。
2.用透明的魚線把剛剛挑出晶體種子綁好,准備一個紙板和小棍,把綁好的晶體懸掛在燒杯中央部位,注意上下左右都要保持距離。
3.等待一段時間後,燒杯里的水分蒸發,燒杯里溶液的濃度開始改變。
4.這時候可以取出底部一些晶體,用於後面晶體的製作。
5.將晶體種子重新放入過濾過的溶液後,靜置數天,可以看到晶體比之前放進去長大了好多,而且還長了另外兩顆小的晶體,形狀也變成八面體了;保持隔幾天就過濾一次的習慣,這樣你做的礦物晶體會更漂亮。
6.用鉗子把兩個小晶體夾碎,目的是不影響大塊晶體的生長;如果溶液因過濾的次數太多而導致濃度下降太多,就需要配置新的溶液。
7.兩個月後,晶體變的大多了,取出後用干凈的紙巾擦乾,一個人造礦物晶體就這么製作好啦!
⑵ 晶體材料制備的方法有哪些,簡述其原理
人工晶體的制備就是把組成晶體的基元(原子、分子或離子)解離後又重新使它們組合的過程。按照晶體組分解離手段的不同,人工晶體的制備主要有三大類:熔體法、溶液法和氣相法。
一種晶體選擇何種技術生長,取決於晶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和應用要求。選擇的一般原則是:
♣有利於快速生長出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符合一定技術要求的晶體;
♣有利於提高晶體的完整性,嚴格控制晶體中的雜質和缺陷;
♣有利於提高晶體的利用率、降低成本。生長大尺寸的晶體始終是晶體生長工作者追求的
重要目標;
♣有利於晶體的後加工和器件化;
♣有利於晶體生長的重復性和產業化;
⒈溶液法生長
溶液法的基本原理是將原料(溶質)溶解在溶劑(如水)中,採取適當的措施造成溶液的過飽和狀態,使晶體在其中生長。具體地包含有水溶液法、水熱法與助熔劑法等。
⑴降溫法
基本原理:
利用物質大的溶解度和較大的正溶解度溫度系數,在晶體生長過程中逐漸降低溫度,使析出的溶質不斷在晶體上生長。
關鍵:晶體生長過程中掌握適合的降溫速度,使溶液始終處在亞穩態區內並維持適宜的過
飽和度。
要求:物質溶解度溫度系數不低於1.5g/kg℃。
⑵恆溫蒸發法
基本原理:
將溶劑不斷蒸發,使溶液保持在過飽和狀態,從而使晶體不斷生長。
特點:
比較適合於溶解度較大而溶解度溫度系數很小或者是具有負溫度系數的物質。與流動法一樣也是在恆溫條件下進行的。
(3)溫差水熱法
基本原理:
使用特殊設計的裝置,人為地創造一個高溫高壓環境,由於高溫高壓下水的解離常數增大、黏度大大降低、水分子和離子的活動性增加,可使那些在通常條件下不溶或難溶於水的物質溶解度、水解程度極大提高,從而快速反應合成新的產物。
⑶ 怎樣製作晶體
將2克硝酸鉀放入10毫升的水中,不用蒸餾水,把它攪拌後,加熱,加熱後,你要讓它冷卻一會,2~3分鍾,然後你想讓它快些成晶體時你就可以把它放入冷水中,它馬上就成晶體拉。
你不信可以自己做哈,還有初3下期的化學書《溶液》中的(溶解度)中就有這個。
⑷ 製作晶體的方法有哪些
飽和溶液重結晶法最方便了。
1溶解度如果題主是擁有恆溫箱的壕,這一步的計算就不用考慮太多。如果是像我一樣靠常溫的寒酸實驗黨,首先,看看天氣預報,最近幾天溫差別太大別太大別太大,不然,透明度就悲劇了。然後,不管壕與不壕,來看看五水硫酸銅溶解度(一般都不是用無水的吧_(:3」∠)_)
(網上的溶解度有時不可信,所以有法二)2溶解好了,假定題主那就溫度在20度,溶解度32g/100ml,按照本人經驗,建議多加一點,大概35g/100ml,甚至可以再多一點點。這里插一句,水,盡量用蒸餾水這些雜質少的,附帶小廣告,本人常年使用屈臣氏蒸餾水。量取好了溶質和溶劑後,就來溶解吧!壕的磁攪(磁力攪拌器)是最棒的,然而本人常年玻璃棒手攪…如果同樣手攪,請加一點熱。3過濾這一步對於透明度比較重要。邊過濾邊加一點熱,保證溶液不要冷了析出晶體了,加熱建議用電爐,某寶上很便宜。4放置趁著還沒涼,倒入結晶皿或者培養皿(愛用啥用啥,別用鐵盒盒蓋_(:3」∠)_)放到准備好的地點(一定要是不會被輕易碰到的地方),因為輕微震動就會影響結晶。蓋上紙之類防塵的。5等待結晶最後,請耐心等待,耐心,耐心,耐心,別每隔幾分鍾就揭開紙看看…本人一般半天看一次,有時不揭開紙就用手電筒照著看看。
⑸ 晶體培養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溶液揮發。將樣品溶解在沸點較低的溶劑內,溶液在室溫下緩慢揮發,樣品濃度逐漸增大,然後飽和,析出晶體。
(2)重結晶。適合高溫易溶但低溫溶解度差的樣品。配製樣品的熱飽和溶液。熱溶液冷卻過程中,樣品溶解度逐漸減小,析出晶體。
(3)擴散法。將樣品用易溶的溶劑溶解,溶液置於試管內。同時用滴管,沿著試管壁小心加入另一種不能溶解樣品的溶劑。兩種溶劑之間必須是能互溶的。第二個溶劑加入後,由於密度的不同,會與樣品溶液發生分層,而不會立即混勻。兩種溶劑在相互擴散的過程中,經常能在二者界面附近得到晶體。
(4)另一種擴散法。將少量樣品溶液置於試管內,試管置於一個大瓶子內。大瓶子底部裝有少量不能溶解樣品的溶劑,並且該溶劑沸點低於溶解樣品的溶劑。將大瓶子蓋好,大瓶子內的溶劑蒸氣會逐漸揮發擴散進入試管,與試管內的溶液混合,造成樣品溶解度降低,析出晶體。
無論哪種方法,樣品溶液都需要過濾去掉不溶物。而且更純的樣品更容易得到高質量的單晶。
⑹ 獲得晶體結晶的方法有什麼
從溶液中得到晶體的方法為:蒸發結晶法和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法。
⑺ 常見的三種結晶方法是什麼
1、蒸發結晶
加熱蒸發溶劑,使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蒸發結晶。
例如:當NaCl和 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時,即可採用此法,先分離出NaCl,再分離出KNO3。
2、降溫結晶
先加熱溶液,蒸發溶劑成飽和溶液,此時降低熱飽和溶液的溫度,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降溫結晶。
例如:當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少時,即可採用此法,先分離出KNO3,再分離出NaCl。
3、重結晶
重結晶是將物質溶於溶劑或熔融後,又重新從溶液或熔融體中結晶的過程。重結晶可以使不純凈的物質獲得純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物質彼此分離。 利用重結晶可提純固體物質。某些金屬或合金重結晶後可使晶粒細化,或改變晶體結晶,從而改變其性能。
結晶溶劑的選擇
1、溶劑對欲結晶的成分熱時溶解度大,冷時溶解度小,差別越大越好;
2、溶劑對雜質在冷、熱時均溶或者不溶;
3、溶劑不與欲結晶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4、溶劑的沸點不宜過高或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