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獲得熱源的方法是什麼
熱源是發出熱量的物體。人類在一兩百萬年之前就開始利用熱源,其中取火就是主要的途徑。
古代在實踐當中總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取火方法,如鑽木取火,利用凹透鏡獲取太陽光熱源等。這些方式和方法,提高了生活的質量,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綜合歷來資料的取火方法,可分為以摩擦等手段發熱取火,用凹球面鏡對日聚集取火,用化學葯物引燃。這三種開發和利用熱源的手段,伴隨了人類生產和生活數千年。
㈡ 什麼是熱原有何特性除去方法有哪些
熱原是微生物代謝產生的內毒素,主要由細菌產生,它存在於細菌的細胞膜和固體膜之間,其中革蘭氏陰性桿菌產生的熱原致熱能力最強,真菌和病毒也能產生熱源。
特性有:(1)耐熱性(2)濾過性(3)吸附性(4)水溶性(5)不揮發性(6)不耐強酸、強鹼、強氧化劑和超聲波。
除去的方法有(1)高溫法(2)酸鹼法(3)吸附法(4)蒸餾法(5)反滲透法(6)超濾法(7)其他:某些特殊的離子交換法和凝膠濾過法也可用於除去熱源。
㈢ 減壓蒸餾後為什麼要先除去熱源然後平衡壓力最後再關閉抽氣泵
1、如果在玻璃儀器完好的情況下,在連接處塗好真空酯,一般氣密性都還可以;氣密性較好時,裡面一旦為負壓,後面的餾分收集裝置比如小圓底燒瓶懸空放置不會松開落下.
2、需要吸收保護的,因為反應氣體中有可能含有具有強腐蝕性的氣體或有毒氣體,沒有吸收保護的話減壓後會直接進入泵內.
㈣ 常用的過濾設備類型有哪些
常用的過濾設備有精密過濾器、袋式過濾器、多介質過濾器、超濾設備、反滲透設備等
精密過濾器
精密過濾器是採用成型的濾材,在工作壓力的作用下,使原液通過濾材,濾渣留在管壁上,濾液透過濾材流出,從而達到過濾的目的的一種水處理過濾設備。過濾器種類眾多,作用也不盡相同。
精密過濾器成型的濾料有濾布、濾網、濾片、燒結濾管、線繞濾芯、熔噴濾芯等。由於濾材的不同,過濾孔徑也不相同。精密過濾是介於砂濾與超濾之間的一種過濾,同種形式的濾材,按外型尺寸又可分為不同的規格。精密過濾器的過濾孔徑一般在0.5-120μm范圍。比人的頭發絲都要細的多,孔徑越小表示過濾器的過濾精度越高。
袋式過濾器
袋式過濾器內部由金屬網籃支撐濾袋,液體由入口流進,經濾袋過濾後從出口流出,雜質攔截在濾袋中,更換濾袋後可繼續使用。濾袋側漏幾率小,過濾精度高,能高效的確保過濾效果。濾器內外表面採取機械噴砂拋光解決,平均、易清洗。我們知道,袋式過濾器所採取的過濾方法是側進側出的方法,也可以採取側進底出的方法,通過管道中的壓力將過濾液體介質壓入或抽入袋式過濾器桶體,要過濾的液體介質經由金屬網籃承托的過濾袋的過濾,發生變化的固液分別到達液體介質被過濾的結果。
化工精密多袋式過濾器採用316L作為罐體材質,是因為316L耐高溫性能非常好,可以持續在700℃高溫環境下作業。能滿足化工高溫熔煉污水處理的需求。
大流量單袋式過濾器是由上蓋,罐體,支腳,濾袋組成,為了更方便產品污水處理,晶元行業的大流量單袋式過濾器一般側進底出的方式。
多介質過濾器
多介質過濾器是利用一種或幾種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把濁度較高的水通過一定厚度的粒狀或非粒材料,從面有效的除去懸浮雜質使水澄清的過程,常用的濾料有石英沙,無煙煤,錳砂等,主要用於水處理除濁,軟化水,純水的前級預處理等,出水濁度可達3度以下。
超濾設備
超濾設備是一種以篩分為分離原理,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過濾精度在0.005-0.01μm范圍內,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膠體、細菌、熱源及高分子有機物質。可廣泛應用於物質的分離、濃縮、提純。超濾過程無相轉化,常溫下操作,對熱敏性物質的分離尤為適宜,並具有良好的耐溫、耐酸鹼和耐氧化性能,能在60℃以下,pH為2-11的條件下長期連續使用。
反滲透設備
反滲透設備是一種藉助於選擇透過(半透過)性膜的工力能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當系統中所加的壓力大於進水溶液滲透壓時,水分子不斷地透過膜,經過產水流道流入中心管,然後在一端流出水中的雜質,如離子、有機物、病毒等,被截留在膜的進水側,然後在濃水出水端流出,從而達到分離凈化目的。
㈤ 什麼是熱源,污染熱源的途徑有那些,除去熱源的方法
產生熱的東西就是熱源;
污染熱源一般指熱水排放污染,主要是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像電廠,化工廠,鋼廠等等。
除去熱源的方法就是降溫了,比如修建諒水塔,諒水池等。
㈥ 如果燙傷該怎麼處理
一、水火燙傷處理原則 首先除去熱源,迅速離開現場,用各種滅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滾、立即將濕衣服脫去或剪破、淋水,將肢體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為止。還可用濕毛巾或床單蓋在傷處,再往上噴灑冷水。不要弄破水泡。 水火燙傷 可分為一度燙傷〔紅斑性,皮膚變紅,並有火辣辣的刺痛感〕,二度燙傷〔水泡性,患處產生水泡〕,三度燙傷〔壞死性,皮膚剝落〕。對局部較小面積輕度燙傷,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潔創面後,可外塗京萬紅、美寶潤濕燒傷膏等。對大面積燙傷,宜盡早送醫院治療。燙傷的創面處理最為重要,先剃除傷區及附近的毛發,剪除過長的指甲。創面周圍健康皮膚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凈,再用0.1%新潔爾滅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創面用等滲鹽水清洗,去除創面上的異物、污垢等。保護小水泡勿損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針抽出血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較重者,應剪除泡皮,創面用紗布輕輕輾開,上面覆蓋一層液體石蠟紗布或薄層凡士林油紗布,外加多層脫脂紗布及棉墊, 用綳帶均勻加壓包紮,燙傷還可採用包紮療法、暴露療法等。燙傷常易並發感染,宜加用抗菌素,還可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水火燙傷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避免小兒玩火, 防止其接觸易燃、開水等熱燙物品。 來源:37℃醫學網 責編:邱立毅 二、處理燒燙傷要得法 許多燒燙傷患者由於在就醫前處置不當會導致創面加深,甚至需要手術植皮才可恢復的地步。其實,在剛剛發生燒燙傷後的短短幾分鍾內,如果措施得當,可以顯著減輕傷情,甚至可以避免一次手術之痛。 生活中,以火焰燒傷和熱水、熱油等熱液燙傷最為多見。許多患者在受傷之後直接在創面上塗抹香油、醬油、黃醬、牙膏等物品後便急急忙忙到醫院就醫,但這些日用品並無任何治療燒燙傷的作用,且只能增加醫生治療的困難。若塗抹紫葯水,因其著色重、不易洗凈而影響醫生判斷傷情。 發生燒燙傷後的最佳治療方案是局部降溫,涼水沖洗是最切實、最可行的方法。沖洗的時間越早越好,即使燒燙傷當時即已造成表皮脫落,也同樣應以涼水沖洗,不要懼怕感染而不敢沖洗。沖洗時間可持續半小時左右,以脫離冷源後疼痛已顯著減輕為准。 如不能迅速接近水源,也可以用冰塊、冰棍兒甚至冰箱里保存的凍豬肉冷敷。如採取的冷療措施得當,可顯著減輕局部滲出、挽救未完全毀損的組織細胞,若在到達醫院之後才採取這一措施,在多數情況下已喪失了冷療的最佳時機。 對於酸、鹼造成的化學性燒傷,早期處理也是以清水沖洗,且應以大量的流動清水沖洗,而不必一定要找到這種化學物質的中和劑。過早應用中和劑,會因為酸鹼中和產熱而加重局部組織損傷。 電燒傷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電弧引起的燒傷,處理方法與處理一般燒燙傷的方法相同;另一類是人體與電流接觸引起的燒傷,也是真正的電燒傷,這類損傷通常較嚴重,在脫離電源後則應立即就醫。 三、遭遇灼傷和燙傷的處理 夏季是灼傷和燙傷的高發期,如果對輕度的傷勢處理不及時或措施不得當的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面對傷情時,你不能自作聰明,要用正確的方法對付灼傷和燙傷。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由於自己不小心,往往會被家用洗滌劑或工業溶劑灼傷。然而,有許多人不重視這些鹼性物質對皮膚所造成的傷害,以致最終發展到必須以植皮的方式來修補損害。 ■醋能中和鹼性灼傷 美國科學家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遇到這類灼傷後,使用醋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灼傷對皮膚所造成的傷害。 這項研究發現,類似醋之類的弱酸性溶液比起普通的清水具有更強的中和鹼性灼傷的作用,同時也能明顯地降低鹼性灼傷對皮膚和組織造成的損害。這一研究結果打破了過去人們在處理鹼性灼傷時的忌諱,即不能採取中和的辦法。研究人員介紹說,在美國每年大約有1.5萬人被鹼性溶劑灼傷。這些鹼性溶劑中有許多是家用洗滌劑。研究人員表示,皮膚接觸到鹼性物質後的最初幾分鍾對決定灼傷程度至關重要。鹼性物質一旦滲入皮膚就會與皮膚里的脂肪發生反應,並逐漸殺死組織。研究發現,弱酸性物質,如醋在中和鹼性物質的速度方面要比普通的水快15分鍾。不過在使用醋前仍需用清水將皮膚上的鹼性物質沖掉。 ■自救輕度燙傷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還會遇到一些程度不是很嚴重的燙傷。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採取正確的自救措施,不但可以使傷口好得快,也能減輕疼痛。一般來講,可以進行自救的燙傷為一級燙傷和二級輕度燙傷。一級燙傷的症狀是,受傷的皮膚出現紅腫,輕度二級燙傷為出現水泡,但傷口面積一般不超過2寸。遇到上述情況時,你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如果是化學物質產生的灼傷,首先要將沾有這種化學物質的衣物或項鏈之類的貼身飾物脫去。用流動的自來水冷卻傷口可以減少疼痛。這種冷卻方法通常需持續15至20分鍾。如果當時沒有流動的自來水,也可將傷口泡在冷水裡。但是千萬不要將冰塊直接放在傷口上,因為冰會對皮膚造成凍傷,加劇皮膚的損害。 傷口被冷卻後,可以在傷口處塗一些護膚液之類的東西,避免傷口乾裂。但是,不要自作聰明地在傷口上塗上黃油之類的油性物質,因為它們會使皮膚組織里的熱量散發不出去,造成更大的損害。 處理完傷口後,用消毒綳帶將傷口鬆散地綁起來,這樣不但能給傷口通風,而且也能減輕疼痛。如果疼痛比較厲害,可以適當服用一些鎮痛葯。 此外,不要將燙傷處的水泡挑破。如果水泡自己破了,則應用消毒肥皂和清水洗傷口,並塗上一些消炎膏,然後包紮上。
㈦ 除熱源的方法
方法很多:器具除熱原,高溫法如250度1小時(乾熱滅菌櫃);強酸、強鹼法如2%的氫氧化鈉;超濾法如密理博家的超濾器,板膜等;反滲透法、離子交換樹脂法等
㈧ 常用的表面熱處理方法有
表面熱處理方法、特點和應用
表面熱處理是通過改變零件表層組織,以獲得硬度很高的馬氏體,而保留心部韌性和塑性(即表面淬火),
或同時改變表層的化學成分,以獲得耐蝕、耐酸、耐鹼性,及表面硬度比前者更高(即化學熱處理)的方法。
火焰表面淬火
用乙炔-氧或煤氣-氧的混合氣體燃燒的火焰,噴射到零件表面上,快速加熱,當達到淬火溫度後,立即噴水或用乳化液進行冷卻
淬透層深度一般為2-6mm,過深往往引起零件表面嚴重過熱,易產生淬火裂紋。 表面硬度:鋼可達HRC65,灰鑄鐵為HRC40-48,合金鑄鐵為HRC43-52
這種方法簡便,無需特殊設備,但易過熱,淬火效果不穩定,因而限制了它的應用
適用於單件或小批生產的大型零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具或零件,如大型軸類、大模數齒輪等
常用鋼材為中碳鋼,如35、45及中碳合金結構鋼(合金元素
碳含量過低,淬火後硬度低,而碳和合金元素過高,則易碎裂,因此,以含碳量右0.35-0.5%之間的碳素鋼最適宜。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將工件放入感應器中,使工件表層產生感應電流,在極短的時間內加熱到淬火溫度後,立即噴水冷卻,使工件表層淬火,從而獲得非常細小的針狀馬氏體組織。
根據電流頻率,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可以分為:
高頻淬火;100-1000kHz. 中頻淬火;1-10kHz. 工頻淬火;50Hz
1表層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3HRC,並具有較低的脆性:
2疲勞強度,沖擊韌性都有所提高,一般工件可提高20-30%:
3變形小:
4淬火層深度易於控制:
5淬火時不易氧化和脫碳:
6可採用較便宜的低淬透性鋼:
7操作易於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率高
8電流頻率愈高,淬透層愈薄。
高頻淬火一般1-2mm, 中頻淬火一般3-5mm, 工頻淬火能到>=10-15mm
表面淬火零件的中間熱處理是調質
表面淬火 缺點:處理復雜零件比滲碳困難
常用中碳鋼(0.4-0.5%C)和中碳合金結構鋼,也可用高碳工具鋼和低合金結構鋼,以及鑄鐵。
一般零件淬透層深度為半徑的1/10左右時,可得到強度、耐疲勞性和韌性的最好配合。 對於小直徑10-20mm的零件,建議用較深的淬透層深度,即可達半徑的1/5; 對於截面較大的零件可取較淺的淬透層深度,即小於半徑1/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