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拔罐器使用教程 怎麼使用拔罐器
1、一般拔罐器並不是火燒的那種,而是比較簡單的那種真空拔罐器,對於這樣的拔罐器的使用也是比較簡單。
2、使用的時候選擇一個需要的罐子,罐子的大小其實都是有的選擇的,但是用法都是一樣的,配套的還有一個湊齊的工具。
3、將導氣管跟罐子相連接,然後手不斷的按壓抽氣的裝置,這樣子的話,就會在其中形成真空的狀態。
4、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其實只是需要將罐子放在皮膚上面需要拔罐的地方就可以進行真空拔罐,也是很方便的,不過在選擇罐子方面還是需要注意的。
5、在使用這樣的拔罐器的時候,其實我們所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在不是很懂得穴位的時候,我們選擇大一點的罐子去進行拔罐是比較適合的。
『貳』 打氣筒方式拔罐步驟
先將青、鏈黴素等廢瓶磨成的抽氣罐緊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使產生負壓,即能吸住。或用抽氣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將空氣抽出,即能吸著。
『叄』 拔罐法的拔罐常用方法
火罐法:利用燃燒時的火焰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著在皮膚上。有下列幾種方法:
a、投火法:將薄紙捲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b、閃火法:用7~8號粗鐵絲,一頭纏繞石棉繩或線帶,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將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燃著,將帶有火焰的酒精棒一頭,往罐底一閃,迅速撤出,馬上將火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此時罐內已成負壓即可吸住。
閃火法的優點是:當閃動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於投火法。
c、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d、貼棉法:扯取大約0.5公分見方的脫脂棉一小塊,薄蘸酒精,緊貼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著,馬上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准備一個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厘米,放在應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塊酒精棉球,將棉球燃著,馬上將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產生較強的吸力。
水罐法: 一般應用竹罐。先將罐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使用時將罐子傾倒用鑷子夾出,甩去水液,或用折疊的毛巾緊捫罐口,乘熱按在皮膚上,即能吸住。
抽氣法:先將青、鏈黴素等廢瓶磨成的抽氣罐緊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使產生負壓,即能吸住。或用抽氣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將空氣抽出,即能吸著。
『肆』 拔罐的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一)操作規程
『伍』 真空拔罐器使用方法_真空拔罐器怎麼使用
了解真空拔罐器使用 方法 很重要,第一次使用真空拔罐器若沒掌握正確方法,很容易受傷。為此,下面我整理了真空拔罐器使用方法,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真空拔罐器使用方法
1、使用前,應先將罐體上端的閥桿向上提一下,以保證氣體暢通。
2、槍口套住罐體上端閥桿後,垂直提拉拉桿4次左右,達到適當負壓。使 用結束起罐時,將罐體上端閥桿輕輕提起,罐具便可取下。
3、根據病情選好穴位。
4、選取適當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可分為坐位、仰卧、側卧及俯卧位)。
5、根據不同部位及病情可採用留罐法(罐具吸拔在應拔部位後滯留一定時 間的方法)、閃罐法(罐具吸拔於施治部位,手握罐體快速拔發出響聲以 不留印痕為宜)、走罐法(罐具吸拔住後,將罐自上而下反復拉動,直至 皮膚潮紅)及刺絡拔罐法等多種方法。這是真空拔罐器使用方法中很重要 的一部分,也是最有技巧的一部分。
6、將負壓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內 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
7、在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接器。連接器安裝方法 :先將連接器一端的連接桿大頭連接備用前嘴的大孔,再將另一端連接桿 小頭連接負壓槍口,使之成為一體,然後前嘴與拔罐有活塞的一頭套在一 起,再將拔罐放在需要治療的部位。
8、罐具使用後,應用醫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拭,不可蒸煮,走罐時勿使用紅 花油做潤滑劑,以防罐具受損。
9、罐療時拔不上,請檢查拔罐內膠塞是否嚴封,負壓槍和拔罐連接是否過 緊,負壓槍和拔罐是否垂直,負壓槍和拔罐提拉時對皮膚壓力是否過大。
真空拔罐的視頻教學 真空拔罐的利與弊
【好處】
1、通過拔火罐,可以將身體里的濕氣、寒氣,通過皮膚組織滲透出來,從而排除邪氣,讓人精神百倍。
2、因為身體的經絡、穴位和五臟六腑都是相連相通,所以通過外接的吸力,會刺激身體表面的穴位,進而通過筋骨經絡,使得人體內部器官得到相應的調理,讓人氣血暢通,強身健體。
3、對於人體局部的組織損傷、腰間盤突出等症狀,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長期定期進行拔火罐,可以減輕疼痛,緩解症狀。
4、現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鋪,也開始研究和推出,通過拔火罐減肥的方法。
【壞處】
1、拔火罐的時間和間隔,一點要好好把握,有的人因為享受這個過程,就經常拔火罐,結果把自己的皮膚搞的很糟糕,引起感染,而且造成皮膚重度瘀青。
2、對於某些帶有炎症或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來說,拔火罐不但無助,甚至會造成更強的破壞性後果。
3、拔火罐之後,在一定時間內切忌不要洗澡,不要著涼,否則無病也會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陸』 拔罐常見的方法 拔罐常見的方法有哪些
拔罐常見的方法:
1、閃罐
採用閃火法將罐拔住後,又立即起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復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膚潮紅為度。
2、留罐
又稱坐罐,即拔罐後將罐子吸附留置於施術部位10~15分鍾,然後將罐起下。此法一般疾病均可應用,而且單罐、多罐皆可應用。
3、留針拔罐
此法是將針刺和拔罐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即先針刺待得氣後留針,再以針為中心點將火罐拔上,留置10~15分鍾,然後起罐拔針。
4、葯罐
此法是指先在抽氣罐內盛貯一定的葯液,一般為罐子的1/2左右,葯物常用生薑、辣椒液、兩面針酊、風濕酒等,或根據需要配製,然後抽去空氣,使罐吸附在皮膚上。
5、刺血拔罐
此法又稱刺絡拔罐。即在應拔部位的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後再行拔罐,使之出血,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一般針後拔罐留置10~15分鍾。
6、走罐
又稱推罐,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可選用口徑較大的玻璃火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塗一些凡士林油膏等潤滑劑,再將罐拔住,然後,醫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左、右需要拔罐的部位往返推動,直到所拔部位的皮膚潮紅、充血甚或瘀血時,將罐起下。
『柒』 拔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施罐前注意事項
1.拔罐治療室應寬敞明亮,空氣流通、室溫適宜,要注意患者保暖,並防止暈罐。
2.根據病情與施術要求,選擇適當體位與罐的規格,充分暴露應拔部位,有毛發者應剃去,拔針罐應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選好體位,囑患者體位應舒適,勿移動體位,以防罐具脫落。
4.老年、兒童與體質虛弱的患者施罐數量宜少,留罐時間宜短,否則難以承受。初次接受拔罐者,除應消除其畏懼心理外,拔罐數量與時間也宜少宜短,待適應後復診時再酌增。
(二)施罐中注意事項
1.施罐手法要純熟,動作要輕、快、穩、准。拔多罐數量宜少,罐間距離應適中,過遠影響療效,過近易痛易落。
2.注意詢問患者的感覺,觀察其局部和全身反應。拔罐後一般有下述三種反應:
(1)患者感覺拔罐部位緊束、酸脹、溫暖舒適或有涼氣外出,罐內肌膚突起,呈紅疹或紫斑樣變,為正常反應。
(2)患者感覺吸拔部明顯疼痛或燒灼、麻木,多為吸拔力過大;若患者毫無感覺,多為吸拔力不足。均應啟罐(取下)重拔。若重拔後,上述情況依舊,則應考慮罐具規格、吸拔部位、施罐方法、負壓大小,以及疾病性質、患者體質等因素的影響。
(3)拔罐期間,如患者出現頭暈、惡心、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胸悶心慌,甚至暈厥、脈細弱等暈罐徵象,應及時啟罐,並參照暈針處理。
(三)啟罐方法
啟罐亦名起罐,即將吸拔牢穩的留置罐取下的方法。
1.一般罐的啟法 一手握住罐體腰底部稍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住罐口邊緣的皮膚,使罐口與皮膚之間形成空隙,空氣進入罐內,則罐自落。切不可硬拉或旋轉罐具,否則會引起疼痛,甚至損傷皮膚。
2.抽氣罐的啟法 注射器抽氣罐、空氣唧筒抽氣罐,向罐內注入空氣,罐具即脫。
3.水(葯)罐的啟法 應防止水(葯)液漏出,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應先將拔罐部位調整為側面後再啟罐。
(四)效應觀察
1.治療效應 啟罐後吸拔部出現點片狀紫紅色瘀點、瘀塊,或兼微熱痛感;通稱罐斑或罐印,是屬正常反應,1~2日即自行消失。
2.病理反應 罐斑如顯水泡、水腫與水氣狀,提示濕盛或寒濕。若水氣色黃為濕熱;水泡呈紅色或黑色,示久病濕盛血瘀。罐斑色深紫,示瘀血為患。罐斑色深紫黑觸之即痛、伴身熱,系熱毒瘀結。罐斑無皮色變化,觸之不溫,多為虛寒證。罐斑微癢或出現皮紋,多系風邪為患。罐斑或血泡色淡,多屬虛證。拔針罐後,血色深紅為熱,青色為寒凝血瘀。以上反應應結合臨床而綜合分析。
(五)善後處理
啟罐後,應用消毒棉球輕輕拭去拔罐部位紫紅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覺痛癢,不可搔抓,數日內自可消退。如出現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處理;水泡較大,應用消毒毫針刺破,放出水液,塗上龍膽紫。若出血應用棉球拭凈。若皮膚破損,應常規消毒,並用無菌敷料覆蓋其上。若系拔罐治療瘡癰,啟罐後應拭凈膿血,並常規處理瘡口。
處置停妥後,囑患者休息片刻才離開治療室,並囑次日或2、3日再作治療,視病情與反應而定。
『捌』 拔氣罐的使用方法
1、根據病情選好穴位,阿是穴是最明顯痛點治療參考取穴圖中所標示的穴位,位於人體軀干前後正中線,即任,督二脈上的穴位為單一穴位。其它穴位為對稱排列。
2、選取適當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可分為坐位,仰卧,側卧及俯卧位)
3、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
4、將負壓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內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
5、在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接器。連接器安裝方法:先將連接器一端的連接桿大頭連接備用前嘴的大孔,再將另一端連接桿小頭連接負壓槍口,使之成為一體,然後前嘴與拔罐有活塞的一頭套在一起,再將拔罐放在需要治療的部位。
6、罐具吸附於體表之後,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後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一防漏氣。
7、治療結束時提一下活塞即可。
8、拔罐具使用後常規用消毒液,酒精棉擦拭。不可浸泡,水煮或高溫處理等。
9、罐療時拔不上,請檢查拔罐內膠塞是否嚴封,負壓槍和拔罐連接是否過緊,負壓槍和拔罐是否垂直,負壓槍和拔罐提拉時對皮膚壓力是否過大。
『玖』 請教一下拔火罐的方法和要點
拔罐方法1.留罐法(罐吸拔在應拔部位後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 2. 走罐法(罐具吸拔住後,將罐自上而下反復拉動至皮膚潮紅) 3.閃罐法(罐具吸拔於施治部位後,手握罐體快速外拔發出聲響,以不留痕跡為宜) 4. 刺血拔罐法(用消毒後的三棱針刺破穴位病灶部表皮,使之出血,然後立即拔罐) 5.留針拔罐法 6.葯罐:(1)煮葯罐: 將配製成的葯物裝入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適當濃度,再把竹罐投入葯 汁內煮15分鍾 (2)貯葯罐:在抽氣罐內事先盛貯一定的葯液(約為罐子的2/3-1/2)。 7.單罐:用於病變范圍較小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范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 8.多罐: 用於病變范圍比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拾數個。 操作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拔火罐當然並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並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如果亂施穴道,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凈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鍾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採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拔罐有保健和醫療的效果,後背排罐,特別是順夾脊,督脈和經絡排罐可以起到調理五臟六腑強身健體的功效。而對風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別好。經常拔八大健康穴百會、大椎、內關、合谷、神闕、足三里、三陰交、湧泉、可起到通奇經八脈的作用。 吸拔的方法 1.火罐法:利用燃燒時的火焰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著在皮膚上。有下列幾種方法: (1)投火法:將薄紙捲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2)閃火法:用7~8號粗鐵絲,一頭纏繞石棉繩或線帶,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將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燃著,將帶有火焰的酒精棒一頭,往罐底一閃,迅速撤出,馬上將火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此時罐內已成負壓即可吸住。 閃火法的優點是:當閃動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於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4)貼棉法:扯取大約0.5公分見方的脫脂棉一小塊,薄蘸酒精,緊貼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著,馬上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備一個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厘米,放在應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塊酒精棉球,將棉球燃著,馬上將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產生較強的吸力。 2.水罐法:一般應用竹罐。先將罐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使用時將罐子傾倒用鑷子夾出,甩去水液,或用折疊的毛巾緊捫罐口,乘熱按在皮膚上,即能吸住。 3.抽氣法:先將青、鏈黴素等廢瓶磨成的抽氣罐緊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使產生負壓,即能吸住。或用抽氣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將空氣抽出,即能吸著。操作步驟1.術前准備 (1) 仔細檢查病人,以確定是否適應症,有無禁忌。根據病情,確定處方。 (2) 檢查應用的葯品、器材是否齊備,然後一一擦凈,按次序排置好。 (3) 對患者說明施術過程,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患者體位 病人的體位正確與否,關系著拔罐的效果。正確體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能夠放鬆,施術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採用的體位有以下幾種 (1) 仰卧位:適於前額、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 俯卧位:適於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後面。 (3) 側卧位:適於側頭、面部、側胸、髖部及膝部。 (4) 俯伏坐位及坐位:適於項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選罐 根據部位的面積大小,患者體質強弱、以及病情而選用大小適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 在選好的治療部位上,先用毛巾浸開水洗凈患部,再以干紗布擦乾,為防止發生燙傷,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療需要,必須在有毛發的地方或毛發附近拔罐時,為防止引火燒傷皮膚或造成感染,應行剃毛。 5.溫罐 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氣寒冷、拔罐前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預先將罐放在火上燎烤。溫罐時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過熱造成燙傷。溫罐時間,以罐子不涼和皮膚溫度相等,或稍高於體溫為宜。 6.施術 首先將選好的部位顯露出來,術者靠近患者身邊,順手(或左或右手)執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兩種排序: (1) 密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寸。用於身體強壯且有疼痛症狀者。有鎮靜,止痛消炎之功,又稱「刺激法」。 (2) 疏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相隔1--2寸。用於身體衰弱、肢體麻木、酸軟無力者。又稱「弱刺激法」。 7.詢問 火罐拔上後,應不斷詢問患者有何感覺(假如用玻璃罐,還要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情況),如果罐吸力過大,產生疼痛即應放入少量空氣。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體稍傾斜,以右手指按壓對側的皮膚,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氣徐徐進入,到一定程度時停止放氣,重新扣好。拔罐後病人如感到吸著無力,可起下來再拔1次。 8.拔罐時間 大罐吸力強,1次可拔5~10分鍾,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鍾。此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術部位而靈活掌握。 9.拔罐次數 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為1療程,中間休息3~5日。注意事項1.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發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2.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3.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葯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5.身體虛弱者不適合拔火罐。身體虛弱者體內陽氣不足,如果再拔火罐會導致陽氣更加不足,更加破壞了自身的陰陽平衡。所以身體虛弱,陽氣不足,盡量不要考慮拔火罐。 6.有肺部基礎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不適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時,經常會伴隨肺泡的損傷或肺部有體液瀦留。如果用拔火罐進行治療,會使胸腔內壓力發生急劇變化,導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從而發生自發性氣胸。 7.拔火罐後洗澡容易著涼。拔火罐後不宜洗澡,因為拔火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於皮膚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8.長時間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鍾為宜。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9.各季節拔火罐要注意: 春天春天天氣轉暖,氣溫開始回升。但北方突然來襲的春寒,還是會讓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風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將寒氣拔出可有效緩解症狀。治療時要注意罐口的潤滑。北方天氣乾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這種環境下人的皮膚缺少水分,拔火罐時容易造成皮膚破裂。 夏天 夏天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膚病如痱子。這時拔火罐主要為了去濕氣。由於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洗個澡,把身體擦乾,別讓汗液影響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秋天和冬天這兩個季節氣溫低、乾燥,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注意保溫。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完及時穿衣,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暖暖身體。秋冬兩季皮膚乾燥,拔罐要潤滑罐口,保護皮膚不受傷。禁忌(1)飽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 (2)拔火罐前要先排凈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 (4)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 (5)女性的月經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6)拔火罐後不要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7)高熱、抽搐、痙攣等 (8)皮膚過敏或潰瘍破損處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發多的部位不宜應用 (10)孕婦腰骶部及腹部均須慎用
禁忌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請勿嘗試拔罐,否則可能引起問題: 心臟病 血友症 全身浮腫 全身皮膚病或局部皮損(如皮膚過敏或潰瘍破裂處) 極度衰弱、消瘦、皮膚失去彈力者 高熱不退、抽搐、痙孿
『拾』 真空磁療拔氣罐的操作方法
使用方法:選取適當大小的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將真空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部位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罐具吸附於體表之後,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後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以防漏氣;治療結束時提一下罐頂活塞即可,每次治療時間10分鍾。在單人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接器。
1、根據病情選好穴位,治療參考取穴圖中所標示的穴位,位於人體軀干前後正中線,即任,督二脈上的穴位為單一穴位。其它穴位為對稱排列。圖表中只標示了一側,在治療中均應取雙側穴位。取穴時,可根據治療參考取穴中所列穴位分成兩組,每天一組輪換使用。
2、選取適當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可分為坐位,仰卧,側卧及俯卧位)。
3、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
4、將負壓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內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
5、在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接器。連接器安裝方法:先將連接器一端的連接桿大頭連接備用前嘴的大孔,再將另一端連接桿小頭連接負壓槍口,使之成為一體,然後前嘴與拔罐有活塞的一頭套在一起,再將拔罐放在需要治療的部位。
6、罐具吸附於體表之後,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後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一防漏氣。
7、治療結束時提一下活塞即可。
8、拔罐具使用後常規用消毒液,酒精棉擦拭。不可浸泡,水煮或高溫處理等。
9、罐療時拔不上,請檢查拔罐內膠塞是否嚴封,負壓槍和拔罐連接是否過緊,負壓槍和拔罐是否垂直,負壓槍和拔罐提拉時對皮膚壓力是否過大拔罐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