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舒蕾的青竹均衡控油洗發露用後脫發
可能是換季的原因,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至於洗發水的原因,似乎不太可能
■■如何保護頭發避免大量掉發:
●選擇適當的梳子,不要傷害頭皮健康。
●洗發時用指腹搓揉頭皮,不要拚命用指甲抓洗。
●洗好頭發用毛巾包覆頭發緊壓吸水或拍乾,不要用力搓乾。
●適量維他命A有助身體及頭發健康,但攝取過多反致中毒而掉發。
●改為多吃β胡蘿卜素,健康又安全。不過,吃太多雖然不會中毒,但皮膚會變黃喔。
●中醫講氣血虛,一般說來就是要注意自己的營養問題,蛋白質要足夠。
而攝取過多辣椒、大蒜、檸檬及酒類也對頭發有害。
★還有,您不用感到害怕 ,如果一天掉60-100根以內的話,都算是正常的范圍的。
=> 如果要長頭發的話,有個小秘方:
建議你用生薑洗發精,對頭皮毛囊的生長有助益
■■掉頭發是如何形成的?
正常人的頭發中,其中90%是處於生長期(可持續2-6年),剩下10%是處於休止期(大概只有2-3個月的生命),休止期結束,頭發就自動掉落,再從毛囊中在長出新發。
東方人頭發數量在10萬根左右,每日正常掉發80-150根。年紀越大,頭發生長速度就越慢。
■ 另外早上3點到10點期間期間洗頭,洗發精成份很有可能會阻塞毛孔,而造成落發!
因副交感神經作用,末梢血液循環最活躍的時間是在晚上10點到凌晨2點,也是讓頭發生長的毛母細胞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
隨著細胞增殖,頭發會在早上3點到10點期間生長,此時毛孔呈現鬆弛狀態,如果在此期間洗頭,洗發精成份很有可能會阻塞毛孔,而造成落發!
所以想要擁有美麗濃密的秀發,【最好將洗頭的時間移到晚上哦!】
人為什麼會掉頭發
掉頭發人人都有,不過有的人掉得多,有的人掉得少。而有些人還會一片一片地掉,最後成了禿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頭發有它自己的壽命,長到一定長度,壽命到頭了,它自己就老死,自然會脫落下來,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屬於這種情況的掉頭發,任何人都有,而且是經常的。
不正常的掉頭發,是因為頭發的生長受到了影響的緣故。頭發的生長需要營養,而營養是靠血液運送的,如果一個人長期多病,身體軟弱,血氣不足,身體營養很差,頭發就會因缺少營養、生長不好而短命脫落。這樣的人就容易掉頭發,掉的也比較多。有人生過一場大病以後,頭發掉得稀稀拉拉的,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人用腦過度,或者經常心事重重,煩悶,或者遇到了什麼事兒,精神過於緊張,使腦子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有時候也會影響到頭發營養的供應和生長。因為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屬大腦管的,大腦受了刺激,活動亂了腳步,不能正常地發揮作用,勢必要使身體的營養受到刺激,出現掉頭發的情況。有的人遇到什麼過於激動的事,大腦受了強烈的刺激,精神很不正常,有時一夜之間頭上的頭發就脫掉一大片,人們說是「鬼剃頭」、實際上就是這樣脫掉的 。
頭發生長原本就有一個生長與衰老的周期,自然生理性的落發其實每天都在發生。但是也有一些掉發是病態性因素所導致。以年輕人來說,比較常見的是圓形禿,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這是一種因為壓力、情緒,導致一個頭皮一個區塊的毛發突然進入生長末期,突然掉光。這類的情況下毛發在經過治療後,三到五個月內可以恢復生長。
掉頭發的原因與營養有關,與精神緊張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也有很大關系,可查血微量元素,平時不要經常處於精神緊張狀態。可在掉頭發的地方經常用生薑擦一擦,可促進頭發生長,飲食營養要全面,適當多吃些硬殼類食物,適當吃些黑芝麻!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皮膚及毛發正常的新陳代謝,而代謝期主要在晚上特別是晚上10時到凌晨2時之間,這一段時間睡眠充足,就可以使得毛發正常新陳代謝。反之,毛發的代謝及營養失去平衡就會脫發。
建議:盡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於6個小時,養成定時睡眠的習慣。注意飲食營養,常吃富含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膩及含糖高的食品。
避免過多的損害
染發、燙發和吹風等對頭發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染發液、燙發液對頭發的影響也較大,次數多了會使頭發失去光澤和彈性,甚至變黃變枯;日光中的紫外線會對頭發造成損害,使頭發乾枯變黃;空調的暖濕風和冷風都可成為脫發和白發的原因,空氣過於乾燥或濕度過大對保護頭發都不利。
建議:染發、燙發間隔時間至少3—6個月。夏季要避免日光的暴曬,游泳、日光浴更要注意防護。
洗頭及梳頭
夏季可以每周3至7次,冬季可以每周1至3次,洗頭時水溫不要超過40℃,與體溫37℃接近。不要用脫脂性強或鹼性洗發劑,因這類洗發劑的脫脂性和脫水均很強,易使頭發乾燥、頭皮壞死。
建議:選用對頭皮和頭發無刺激性的無酸性天然洗發劑,或根據自己的發質選用。不用塑料梳子,最理想的是選用黃楊木梳和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
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焦慮不安會導致脫發,壓抑的程度越深,脫發的速度也越快。
建議:對於女性而言,保持適當的運動量,頭發會光澤烏黑,充滿生命力。男性經常進行深呼吸、散步、做鬆弛體操等,可消除當天的精神疲勞
另外,家中寵物身上容易有黴菌感染,如果又喜歡跟寵物同枕共眠,就很容易造成頭皮感染,出現紅、癢、脫屑以致於掉頭發;另外,還有一種是發生在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會出現與頭癬類似的症狀,但不會掉頭發。
其實也有可能是雄性禿,想要知道自己的頭發是不是掉得特別多,有一個很簡單的「拉發實驗」;民眾可以輕拉自己的頭發六到八次,然後看每次拉下來的頭發有沒有超過三根,如果有,就表示頭發毛囊有比較脆弱,應該要多加註意。
掉頭發情況須先診斷是病理性還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如擔心是健康有問題,最好還是請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幫忙診斷,如果本身頭皮比較油膩,建議改用清爽型的洗發精改善發質。
脫發的主要症狀是頭發油膩,如同擦油一樣,亦有焦枯發蓬,缺乏光澤,有淡黃色鱗屑固著難脫,或灰白色鱗屑飛揚,自覺瘙癢。若是男性脫發,主要是前頭與頭頂部,前額的發際與鬢角往上移,前頭與頂部的頭發稀疏、變黃、變軟,終使額頂部一片光禿或有些茸毛;女性脫發在頭頂部,頭發變成稀疏,但不會完全成片的脫落。
中醫學認為本病有兩種原因:一是血熱風燥,血熱偏勝,耗傷陰血,血虎生風,更傷陰血,陰血不能上至巔頂濡養毛根,毛根乾涸,或發虛脫落;二是脾胃濕熱,脾虛運化無力,加之恣食肥甘厚味,傷胃損脾,致使濕熱上蒸巔頂,侵蝕發根,發根漸被腐蝕,頭發則表現粘膩而脫落。
有關治療脫發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柏枝(干葯)、椒仁、半夏各90克。將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許,再煎1--2沸。用時人生薑汁少許,調勻,擦無發處,每日2次。
[方二]
白礬、鬱金各等分。將白礬、鬱金製成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方三]
食鹽15克。將食鹽加入1500毫升溫開水,攪拌均勻,洗頭,每周1--2次。
此法長期應用,可防止脫發。
[方四]
榧子3枚,胡桃2個,側柏葉30克。將葯共搗浸雪水梳頭,其發水不脫落,而且光潤。
本方尤適用於腎虛型脫發。
[方五]
側柏葉若干。將柏葉陰干研細,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頭,頭發長出後,用豬膽汁人湯洗頭。
本方尤適用於婦女脫發。
[方六]
車前草200克,米酷適量。將車前草全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一周後用該葯醋外塗患處,每日2--3次。
[方七]
黑牛膽1個,槐豆適量。將槐豆裝入有膽汁的牛膽內裝滿,浸透槐豆即可,內服。每次9克,每日3次。
[方八]
側柏葉240克(焙乾),當歸(全身)120克。將葯共研為末(忌鐵器),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早、晚各1服,用黃酒或鹽湯送下。
[方九]
芝麻花、雞冠花各60克,樟腦1.5克,白酒500克。將芝麻花,雞冠花撕碎。然後浸泡人酒內密封,15日後過濾、再將樟腦人葯酒中,使之溶化,備用。以葯棉蘸葯酒,塗搽脫發區,每日搽3--4次。
本方尤適用於神經性脫發。
[方十]
芝麻梗、清明柳(清明節採的柳枝嫩葉)各90--120克。煎湯洗發,並摩擦頭皮,連用1--7日。
本方尤適用於脂溢性脫發。
[方十一]
豬苦膽1個。將豬苦膽汁倒入半面盆溫水中,攪拌後洗頭或洗患處,把油脂狀鱗屑清除干凈,再用清水沖洗,每日1次。
本方尤適用於脂溢性脫發。
[方十二]
活蜈蚣3條。將活蜈蚣用菜油浸3--4日,先取生木片湯洗發,洗後,以蜈蚣油塗頭至愈止。
[方十三]
代赭石。將代赭石研為細面,每日早、晚各服3克,白天水送服,連服2--3個月。
[方十四]
枸杞子15克,大米50克。將枸杞子、大米洗凈,放砂鍋中煮成粥,食用。
[方十五]
何首烏3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將何首烏放人砂鍋中煎取濃汁後去葯渣,然後放人大米和冰糖,將米煮成粥即成,食用。
本方尤適用於脫發久不愈。
[方十六]
野薔薇嫩枝100克。猢猻姜50克。將葯水煎百沸,取汁刷頭。
本方尤適用於病後脫發。
[方十七]
萵苣子、猢猻姜各100克。上葯為末,先以竹刀刮損不生發的瘡疤,後以此葯擦之,以生發為度。
[方十八]
垂柳葉500克,生薑汁100毫升。將垂柳葉陰於為末,加薑汁於鐵器內搗勻,取葯液摩擦患處。
本方除適用於脫發外,亦有用治脫眉的,《聖惠方》認為其生眉效果頗佳。
[方十九]
桑葉、麻葉各500克。將葯以米酒水煮百沸,取水浴發。
《千金方》評價說: 「此方治頭發脫落,常用不輟」。
[方二十]
蜀椒500克,生半夏、骨碎補各250克。將葯研粗末,以白酒浸漬7日後,外用塗擦患處,每日3次,生發為止。
[方二十一]
生鐵100克,臘豬脂500克。將生鐵人豬脂內煮3沸,先以醋洗凈患處,布揩氣熱,然後油塗。
[方二十二]
生半夏、生薑各300克,麻油1000克。將葯研末,以麻油浸漬半月,用時先以生薑片塗擦患處,後用葯油塗之,每日1次,連用3個月,脫落眉發即生。
[方二十三]
石灰、白酒各1500克。將石灰以水拌炒焦,用白酒浸之,半月後去渣,每次飲酒10毫升,每日1次,久之則新發更生。
[方二十四]
蓖麻子2500克。將蓖麻子加入榨汁瓶貯,每取其汁半酒杯人米煮粥,頻食之,發落自生。
防止脫發的方法
1:防止禿頭的早晚梳發
你是否有早晚把頭發梳得很整齊的習慣?每天早晚各梳發百次,能刺激頭皮改善頭發間的通風。由於頭皮是容易出汗弄臟的地方,勤於梳發可能有助於防止禿頭和頭皮屑的發生。我們最好能費一點心思在自己的頭發上,使頭發保持光潤的狀態。
2:防止禿頭--更換梳發的方向
梳發的方向如果保持不變,頭發縫兒分開的地方,由於常常被陽光照射的關系,將會呈現特別的乾燥或變薄。如果分開的地方開始變薄,應該在搽發乳或頭油後,加以按摩,使已經乾燥的頭皮得到滋潤。有時不妨將分開的方向改變,不但能夠享受發型的樂趣,且能夠避免分開處乾燥,而導致禿頭之麻煩。
頭發稀薄的人最好施行頭部按摩因為頭發稀或禿頭而傷腦筋的人,最好是做頭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按摩能能使頭發柔軟,提高新陳代謝,促進頭發的發育。按摩的方法是以手指揉搓或拉緊頭發就行了。按摩前,在頭皮上搽發油,更能提高效果。止外,使用毛刷製成的刷子,每天以直角輕拍頭皮也可以奏效。
3:治療頭發稀薄的方法
具有酸性體質的,或體內缺少某些營養和鈣的人,頭發總是軟弱無力而稀薄。這種人應多吃嫩海帶芽、海帶、乳酪、牛奶、生蔬菜等。同時每天按摩頭皮,加以刺激頭皮,促進血液的循環就可以獲得改善。
4:防止脫發的洗頭水和按摩
頭部的血液循環不良時,會產生脫發的現象。欲防止脫發的毛病,須將發根部分保持清潔,洗發精須使用弱酸性的洗發劑(勿用過量)洗干凈,潤絲完後,再撩一點水,使毛根收縮。平常則需塗抹發乳或養發油在頭皮上,予以按摩和刺激。
5:治療脫發的食物
攝取過多的糖分及鹽分或動物性脂肪,有害於血液的循環。這種人應多喝生水或多吃蔬菜。含有豐富鐵質的食品,瘦肉、雞蛋的蛋白、菠菜、包心菜、芹菜、水果等等都是最佳的治療食物。脫發或禿頭的人,頭皮都已硬化。上述的食物有助於軟化頭皮
秋冬該如何防止脫發?
脫發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季節性脫發,一年四季中,秋季脫發最為嚴重。脫發與遺傳、內分泌、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精神因素以及營養狀況等有一定關系。如中老年人頭頂脫發多因喜食油膩辛辣食物造成濕熱上蒸侵蝕毛根而引起。腎虛引起的脫發多見於體弱的老年人,頭發乾枯並大量脫落。在秋季應採取如下措施,才能防止或者減少脫發。
1.首先要注意補充營養
多吃一些含鐵、鈣、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A、B2,B6、C以及含蛋白質較多的食品,如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魚類、大豆、雞蛋、瘦肉等�以及含有豐富微量元素的海藻類、貝類�富含維生素B2、B6的菠菜、蘆筍、香蕉、豬肝等�都對保護頭發、延緩老化有好處,保持大便通暢則有利於頭發的正常生長。
2.精神壓力是造成脫發的重要原因�
精神壓抑,狀態不穩定,焦慮不安會導致脫發,壓抑的程度越深,脫發的速度也越快。男性生活越是緊張,工作越忙碌,脫發的機會越高。因此,經常進行深呼吸,散步,做松馳體操等,可消除精神疲勞。進入秋季後,每天都應該保證有充足的睡眠,睡前用熱水泡腳�這樣不僅精力充沛�也有利於頭發的養護。
3.保持頭發的清潔
選用對頭皮和頭發無刺激性的洗發劑,洗頭時可在水中滴幾滴醋或放少許鹽,洗頭的水不宜太熱或太冷�洗頭的間隔最好是2~5天,洗發的同時需邊搓邊按摩。
4.按摩頭皮
每日睡覺前和次日起床後,將雙手十指插入發內,從前額經頭頂到後腦揉搓頭皮,每次2分鍾至4分鍾。經常按摩頭皮,可改善頭皮營養,調節皮脂分泌,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增進局部的新陳代謝。梳頭用黃楊木梳或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增加頭發光澤,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
5.戒煙忌酒
吸煙會使頭皮毛細管收縮,從而影響頭發的發育生長。熱白酒會使頭皮產生濕氣,引起脫發。
6.燙發吹風要慎重
吹風機吹出的溫度高會破壞毛發組織,損傷頭皮,因此要避免吹熱風。燙發液對頭發的影響較大,要減少燙發次數
❷ 如何盆栽青竹
青竹的栽培管理:
一、栽植時應採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較高。可選用生長正常,竹節間密,分枝點低,竹鞭(地下莖)生長旺盛的母竹進行分株。挖掘時應注意保留足夠的竹鞭約30—60厘米長,去鞭(即新生莖)佔2/3。因新筍都是從去鞭長出來的,還應注意竹竿與竹鞭相連處及鞭上須根不能損傷,並帶足土團,否則不易成活。
盆栽竹應按3—5株為一叢作一次性挖掘,因母竹出土後脫水快,必須立即栽植。可將其先平放並使之舒展,灌上少量水,再覆土壓實,蓋住母竹原來的入土部分。切忌干穴填土或壓實時傷及鞭根、筍芽。栽後置陰涼處,並經常以少量清水噴霧,以免葉尖發黃。1個月以後逐漸見陽光,移植時間以秋分前後為宜。
二、淺盆露根栽植。竹為淺根植物,宜用面積大的廣口淺盆露根疏植於盆的一側,有礙布局的枝葉均可剪去,再配以小型的假山奇石。土面可植少量苔蘚等作陪襯。淺盆可供竹鞭生長的盆域要比同樣土量的深盆大得多,因而長勢也要好得多。
❸ 青竹(植物)要怎麼養
最好選擇透氣性較好的花盆,因為青竹不能淹水,一旦淹水的話,會導致根須出現腐爛的現象,這個我們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花盆的深度一般不需要太深。
最好選擇砂土來種植青竹,因為砂土的透氣性較好,在種植之前,我們可以適當的放入一些有機肥,這樣土壤中就含有肥料,種植青竹後,往往可以促進其快速生長。
還需要進行合理澆水,青竹對於水分的需求並不是特別的高,我們一般選擇2天澆水一次就可以了,確保每次澆水後土壤濕潤就可以了,不要出現澆水太多的現象。
竹子花
竹子花是像稻穗一樣的花朵,不同種類的竹子的花顏色是不同的,不過主色都為黃,綠色,白色,有的配有紅色,粉色等。但由於是風媒花,都不會太鮮艷的。
每朵花,都有3枝雄蕊和一枝隱藏在花朵內的雌蕊,當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就能形成種子,經繁殖,就能長出新的竹子。開花後竹子的竹乾和竹葉則都會枯黃。
❹ 青竹的種植方法和要求
1、埋鞭育苗 適用於散生竹種和混生竹種。方法是:挖取壯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將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於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濕潤。埋鞭時間宜選擇在早春竹筍出土前一個月。埋鞭後注意...
2、埋竿育苗 適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選2年生健壯竹竿,連蔸挖起或不帶蔸砍斷,竹竿每一節上的枝條保留一個枝節,剪斷並去掉竹竿梢頭,每隔1~2節,在節中間砍或鋸一缺口,將竹竿浸入凈水中,竹腔內浸滿水後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開水平溝,將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後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濕潤。約1個月左右,竹竿節的芽陸續萌發出苗。經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單株竹苗,用於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時期是竹子發芽前1個月左右。
3、埋節育苗。此法亦適用於叢生竹種,尤其是側枝基部具有潛伏芽的叢生竹,如撐篙竹、青皮竹、大頭典竹、吊絲竹等。方法是:將竹竿逐節或每兩節鋸成一段,再將其移埋於苗床中並覆土、保濕, 其管理要求與埋竿育苗相同。
4、側枝育苗。此法亦應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從2年生以上的竹竿節上取下側枝(次生枝),剪掉過多的枝梢與竹葉,保留5~8個節,保護好基部的芽。將側枝插入苗床中並露出上半部枝葉,苗床架設蔭棚,並經常噴水保濕。1~2周後次生枝基部長根,枝節上長新芽,逐漸發育成獨立竹株。一般在竹子生長最旺盛時期進行側枝扦插效果最佳。側枝苗經一年培育,分櫱成竹叢,即可進行造林。
青竹
❺ 養青竹有什麼好方法
青竹的養殖方法:
環境選擇:
種植青竹適合選在背風向陽、潮濕的環境里。青竹生長比較快,生長量比較大,對水肥要求比較高,要有充足的水濕,但是也要排水良好。土質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比較適合種植青竹。
❻ 青竹種植方法
青竹是竹子的別稱,青竹修長挺拔,四季青翠,是一種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也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植物,自古青竹就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的美稱。那麼青竹要怎麼種植呢?青竹繁殖環境要求
青竹通過任何一種無性繁殖方法都是一種突變,從而導致開花。栽種竹子宜選背風向陽、潮濕的環境。青竹生長快,生長量大,對水肥要求高,要求有充足的水濕,但亦要排水良好。要求土質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
青竹種植方法
多採用分株、埋枝、移鞭、播種法繁殖。竹鞭萌芽力與叢生性都很強,早春發芽前剪斷竹鞭,連同竹竿分別栽種,當年夏季就可長出新竹。竹子開花後的種子也可以播種。[1]
1、埋鞭育苗
方法是:挖取壯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將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於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濕潤。埋鞭時間宜選擇在早春竹筍出土前一個月。埋鞭後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後適時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銨和腐熟人糞尿等,還要及時除草。只要管理得當,一年後每條鞭可長出2-3條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2、埋竿育苗
方法是:選2年生健壯竹竿,連蔸挖起或不帶蔸砍斷,竹竿每一節上的枝條保留一個枝節,剪斷並去掉竹竿梢頭,每隔1~2節,在節中間砍或鋸一缺口,將竹竿浸入凈水中,竹腔內浸滿水後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開水平溝,將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後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濕潤。約1個月左右,竹竿節的芽陸續萌發出苗。經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單株竹苗,用於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時期是竹子發芽前1個月左右。
3、埋節育苗
方法是:將竹竿逐節或每兩節鋸成一段,再將其移埋於苗床中並覆土、保濕,其管理要求與埋竿育苗相同。
草莓習性:喜陽、耐寒、怕乾旱,忌積水,喜歡生長於濕潤的環境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中。忌鹼性或重粘性土。在江南地區,夏秋季切剪幼株分栽,翌年早春長新葉,後開小白花,5月上旬起果熟就可食。從開花到果熟的整個周期為30-40天。
家庭盆養方法: 1.入秋後,把從母株上長出來的,像小吊蘭那樣的草莓幼株剪下來,種在裝有培養土的盆內,並加入有機肥作基肥。然後澆足水,放置半陰處,待服盆後,移向有陽光的陽台、平台或天井等處; 2.日常養管方面,平時盆土保持微濕潤,忌過干或過濕,過干葉片易枯焦,過濕易引起爛根。
在早春生長期,追肥12次,促使生長枝葉。開花前的3月,再追施以磷鉀為主的肥料12次,促使它開花並結果。如肥不足,就很難開花和結果(每株留果510個),在澆水施肥時,注意別把肥水濺在花果上,以防沾污花果,影響質量,同時,注意環境整潔,防止蝸牛、蛞蝓和鳥等食果。
首先需要為其准備排水性能良好的花盆和養分足夠且松軟有營養的基質。將植株的幼苗栽入盆中並給予適量的水分,放於通風良好的朝陽處,細心養護即可。
一、種植方法
1、花盆:該植株最怕發生澇災,所以說養護它的容器一定要有很好的排水能力才好,可以選用底部有孔的那一類器具。
2、將富含腐殖質且松軟透氣性好的壤土放入其中。注意土質不能太硬,不然就會影響到植株根部的發育。
3、將植株的幼苗栽種在基質中之後,我們需要給予適量的水分,讓土壤保持濕潤的狀態就很好。
4、然後將其放置在溫度恆定、有良好的且不是特別強烈的光線下接受照射,期間注意要有良好的通風保證氧氣充足。
5、可以在春季和秋季的時候,每隔一個月的時間就為其添一次肥,溫度盡量控制在21-26℃之間,並且到了夏季一定不可以被強烈的光線給曬到。
二、如何養護
1、在養護的期間,盡可能的保證溫度不要低於10℃,不然果實的口感就會沒有那麼好。
2、定期為其松鬆土,尤其是在施肥了之後,保證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避免灼傷植株。
太陽花不僅具有見陽光開花,早、晚、陰天閉合的特點,而且花色眾多,花友都很喜歡種植,而太陽花種植方法也並不是很難,花友不僅可以播種,還可以扦插。
太陽花種植日常養護:
太陽花最好放置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養護,如果光照較弱則會發生徒長,花少甚至不開花等情況,太陽花比較耐貧瘠,所以一般盆土都能適應,如果有條件可以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平時保持盆土一定濕度即可,半月施一次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氫鉀(或其他開花肥),就能達到花大色艷、花開不斷的效果。
太陽花種植方法播種
太陽花種子非常細小,每克約8400粒,春、夏、秋均可播種,經常採用育苗盤播種,播種後可以稍微覆蓋一點點土,也可以不覆土。發芽溫度21~24℃,約7~10天出苗,幼苗極其細弱,因此如保持較高的溫度,小苗生長很快,便能形成較為粗壯、肉質的枝葉。這時小苗可以直接上盆,採用10厘米左右直徑的盆,每盆種植2~5株,成活率高,生長迅速。
太陽花種植方法扦插
太陽花非常容易扦插,在夏季將剪下的枝梢作插穗,萎蔫的莖也可利用,插活後即出現花蕾,移栽植株無需帶土,生長期不必經常澆水。
太陽花的冬季管理,冬季可將太陽花移至室內能照到陽光處,讓盆土偏干一點,就能安全越冬,次年清明後,可將花盆置於窗外,如遇寒流來襲,還需入窗內養護。
❼ 青竹怎麼養青竹的栽培
青竹,竹子,禾本科多年生木質化植物。想要養殖青竹該如何養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青竹的養殖 方法 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青竹的養殖方法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濕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復合肥。
3、病蟲防治 盆栽竹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污病、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溫季節,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曬。大棚要覆蓋遮陰網,並向葉片噴水,保持葉色翠綠。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大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
青竹的栽培
一、栽植時應採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較高。可選用生長正常,竹節間密,分枝點低,竹鞭(地下莖)生長旺盛的母竹進行分株。挖掘時應注意保留足夠的竹鞭約30—60厘米長,去鞭(即新生莖)佔2/3。因新筍都是從去鞭長出來的,還應注意竹竿與竹鞭相連處及鞭上須根不能損傷,並帶足土團,否則不易成活。
盆栽竹應按3—5株為一叢作一次性挖掘,因母竹出土後脫水快,必須立即栽植。可將其先平放並使之舒展,灌上少量水,再覆土壓實,蓋住母竹原來的入土部分。切忌干穴填土或壓實時傷及鞭根、筍芽。栽後置陰涼處,並經常以少量清水噴霧,以免葉尖發黃。1個月以後逐漸見陽光,移植時間以 秋分 前後為宜。
二、淺盆露根栽植。竹為淺根植物,宜用面積大的廣口淺盆露根疏植於盆的一側,有礙布局的枝葉均可剪去,再配以小型的假山奇石。土面可植少量苔蘚等作陪襯。淺盆可供竹鞭生長的盆域要比同樣土量的深盆大得多,因而長勢也要好得多。
三、水土管理。盆竹喜濕潤,用土必須是排水良好的偏酸的沙壤土,最好摻以1/2的山林腐殖土,切忌鹽鹼粘土。盆竹喜露根淺植忌厚土深埋,盆土應偏干,忌泥濘。炎夏勿使陽光直射,每天應於上午澆水一次,並於傍晚噴灑枝葉一次,以使盆竹保持蒼翠碧綠。當氣溫降至10℃左右時,應搬至室內蒔養,以免枯梢脫葉,越冬保持10℃以上為宜。
四、竹喜肥,但盆竹忌施肥。因盆竹重觀賞,要求矮小,應控制在50—60厘米間,又不能摘心或剪截,確非易事。由於盆土淺薄的限制,如能控制肥量,長出的新竹肯定矮小。如盲目施肥,盆竹會長得高大粗壯,竹葉肥厚,甚至出現瘋長,完全喪失其小巧獨特的風韻。尤其是少施氮肥,對矮化盆竹有利。
五、盆竹於梅雨季節上盆,來年可生筍。新筍如拔節偏長有失雅趣,可輕剝籜殼,筍即停止拔節,靠近基部的側枝也需剪除。為促進盆竹更新,使之矮小青翠,應做到年年冬季抽砍。原則是:砍老留嫩、砍密留疏、砍弱留強。每年換盆時,應適當剔除枯竹,保持株型優美。因換盆植株受影響,起到抑制生長的作用,有助於盆竹矮化。
青竹的形態特徵
竿高8米,徑粗4—6厘米,幼竿無明顯白粉,深綠色,節處帶紫色,老竿綠色或黃綠色;節間微I句中部收縮,最長節間長約25厘米;竿環較隆起,高於籜環。筍綠色,圓錐形向頂端削尖;籜鞘背面綠色或綠色帶褐色,有紫褐色斑點,尤以中部較密集,無白粉,疏生易脫落的刺毛或近於無毛;無籜耳及鞘口縫毛;籜舌中部隆起,兩側多少—廠延,邊緣生白色短纖毛;籜片帶狀,平直或波狀,外翻,綠色具黃色邊緣。末級小枝具3—5葉;葉鞘最初被細毛;葉耳半圓形,有長5—10毫米的繼毛;葉舌明顯伸出;葉片帶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9—17厘米,寬1-2.2厘米,下表面被短柔毛,沿中脈的毛較密。花枝呈穗狀,長8—10厘米,基部托以4—5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5—10片,脈間具微毛,葉耳小形或無,鞘口繼毛僅數根,每佛焰苞通常含假小穗1枚。小穗披針形,長2.5—3(3.5)厘米,含2或1朵小花;小穗軸有柔毛;穎通常1片,有時2,稀可3或無;外稃長2.2—2.4厘米,被柔毛;內稃短於其外稃,脊上生短柔毛,其餘部分無毛或疏生短柔毛;鱗被線形或橢圓形,長5毫米;花葯長1.1厘米;柱頭3,羽毛狀。筍期4月,花期4—5月。
❽ 青竹顏料各種調色方法
紅色+黃色=橙色
紅色+蘭色=紫色
蘭色+黃色=綠色
紅+黃+蘭=黑
這個是基本的三原色調色
綠色+紅色=深赭石
❾ 青竹怎樣才能長粗
一、形態上的區別
青竹:竹子,禾本科多年生木質化植物。竿高8米,徑粗4—6厘米,幼竿無明顯白粉,深綠色,節處帶紫色,老竿綠色或黃綠色;節間微I句中部收縮,最長節間長約25厘米;
毛竹:禾本科剛竹屬,單軸散生型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20多米,粗可達20多厘米,老竿無毛,並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
二、用途上的區別
青竹:筍味美,竿材可篾用或整竿使用。
毛竹: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築用,如樑柱、棚架、腳手架等,篾性優良,供編織各種粗細的用具及工藝品,枝梢作掃帚,嫩竹及竿籜作造紙原料;筍味美,鮮食或加工製成玉蘭片、筍干、筍衣等。毛竹葉翠,四季常青,秀麗挺拔,經霜不凋,雅俗共賞。自古以來常置於庭園曲徑、池畔、溪澗、山坡、石跡、天井、景門,以及室內盆栽觀賞。常與松、梅共植,被譽為「歲寒三友」。
三、生長習性的區別
青竹:適應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鹼性土及含鹽0.1%的輕鹽土亦能生長,但忌排水不良。
毛竹: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年平均溫度15--20℃,年降水量為1200--1800毫米。既需要充裕的水濕條件,又不耐積水淹浸,在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砂質土或砂質壤土的地方生長良好。
四、產地的區別
青竹:產江蘇宜興、浙江杭州古盪。模式標本采自杭州古盪。
毛竹:中國分布自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和台灣省,黃河流域也有多處栽培。1737年引入日本栽培,後又引至歐美各國。中國是毛竹的故鄉,長江以南,生長著世界上85%的毛竹。它廣泛分布於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帶,以長寧、江安、興文等縣最為集中,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積達6萬余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