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追查問題的原因常用的統計方法是

追查問題的原因常用的統計方法是

發布時間:2023-01-09 17:30:50

『壹』 質量管理裡面,進行問題原因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共七種統計分析方法,另一種是綜合運用

在統計過程式控制制中可以應用各種統計方法,保證並改進質量。其中最常用的統計方法有控制圖、排列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檢查表、分居法,統稱為常用的七種工具。本文結合一些實例把部分統計工具在印製板、SMT質量控制中的應用情況作一些介紹。
一、引言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人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過程式控制制的概念與實施過程監控的方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己形成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理論,即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它是應用統計方法對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監控,從而達到保證與改進質量的目的。SPC強調全過程的預防為主。SPC的精髓是全系統的,要求全員參加,人人有責,強調用科學方法來保證達到目的。質量控制中的統計工具是SPC在現場應用過程中所採用的重要的統計方法。
二、SPC的理論要點
在SPC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是控制圖理論。控制圖可用來直接監控過程,是七種工具的核心。SPC理論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產品質量的統計觀點
產品質量的統計觀點是現代質量管理的基本觀點。它包括兩部分內容:(1)產品質量是具有變異性的。(2)產品質量的變異具有統計規律性。認識了統計規律的特點和性質,我們就可以用來保證與改進產品質量。控制圖就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提出來的。
2. 抓住異常因素就是抓住主要矛盾
將質量因素分為偶然因素和異常因素。偶然因素對產品質量影響微小,隨生產過程始終存在。難以去除。反之,異常因素對產品質量影響很大,在生產過程中有時存在,又不難去除。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異常因素,一旦發生,要盡快把它找出來,並採取措施消除,這就是住主要矛盾。控制圖是發現異常因素的主要工具。
3.穩定狀態是生產過程追求的目標
在生產過程中,只存在偶然因素而沒有異常因素的狀態稱為穩定狀態,簡稱為穩態,也叫作統計控制狀態。在穩態下生產,我們對產品的質量有完全的把握,同時,生產過程也是最經濟的,所生產的不合格品最少,因此,穩定狀態是生產過程追求的目標,一道工序穩定稱為穩定工序,道道工序穩定的生產線稱為全穩生產線。建立全穩生產線是建立產品質量保證體系的基礎。
4.預防為主是質量管理的重要原則
SPC中的控制圖和其他經常採用的統計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都遵循預防為主這一質量管理的重要原則。
在SPC的進行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的步驟,即確定關鍵變數,(關鍵質量因素),要完成這一工作,要對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進行分析,此時我們常用的是因果圖。當要找出對最終產品影響最大的關鍵變數時,我們常採用排列圖。下面對排列圖和因果圖的使用進行舉例說明。
三、排列圖
現場質量管理往往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應從何入手?怎樣抓住關鍵?一般說來,任何事物都遵循「少數關鍵,多數次要」的客觀規律。例如,大多數廢品由少數人員造成,大部分設備停頓時間由少數故障引起。排列圖即是一種能夠反映出這種規律的圖。此圖是將各種問題按原因或狀況分類,把數據從大到小排列後所作出的累計柱形圖。
例一:某廠為降低多層印製板的翹曲度,對98年6月至99年5月期間印製板產生翹曲超標的原因進行統計,列出統計表,做出排列圖。
表1翹曲度超標因素統計表
序號 1 2 3 4 5
項目 層壓產生翹曲 熱風整平產生翹曲 布線不勻產生翹曲 其他 合計
頻數 82 11 6 3 102
累計頻數 82 93 99 102
累計百分比 80.4% 91.2% 97.1% 100%
排列圖的作法如下:
步驟1: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收集一定期間的數據,此時間不可過長,以免統計對象有變動;也不可過短,以免只反映一時情況而不全面。然後將數據按原因、工序、人員、部位或內容等進行分類,並統計各
項目的頻數。參見表1。
步驟2:將工序按頻數從大到小排列,並計算各自的累計百分比,計算結果見表1所示。
步驟3:以左側縱坐標為頻數,橫坐標按頻數從大到小依次列出各工序,將頻數用直方表示,成為挪若干個直方相連由左至右逐個下降的圖形,即排列圖。見圖1所示。
步驟4:以右側縱坐標為比率,依次將各工序的累計比率用折線表示,參見圖1。注意,累計比率100%刻度應對應於不合格品頻數102的高度。
排列圖是一種頻數分布圖,用於找出少數關鍵,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因次,對於排列圖應注意觀察以下幾點:(1)哪一項是最主要的?前多少項是包含60%以上內容,?(2)哪些項目採取措施後,可使存在的問題減少百分之幾?(3)對照採取措施前後的排列圖,研究各個組成項目的變化。本例由圖1可以看出,出現翹曲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由層壓工序引起的,占總數的80.4%。換句話說,只要解決了這道工序的問題,由翹曲超標產生的不合格率就可以降低80.4%。因果圖是日本質量管理專家首先提出的。在發生質量問題後,為了找出其原因,分析與研究諸原因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採用的一種樹狀圖,或魚刺圖,就是因果圖。它把影響產品質量的諸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清楚地表現出來,使人們一目瞭然,便於採取措施解決,因此,因果圖廣泛應用於製造業和服務業中。下面結合實例介紹因果圖。例二:在上一例里已經提到應用排列圖分析多層板翹曲的原因,並己知層壓是多層板產生翹曲的主要質量因素。那麼,現在希望通過因果圖找出層壓過程中使多層板產生翹曲的主要原因。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因果圖的作法如下:
步驟1:將層壓為何產生翹曲作為該問題的特性,在它左側畫一個從左到右的粗箭頭,
步驟2:將造成板翹曲的原因分為人、設備、工藝、材料四大類,用長箭頭表示,見圖2。
步驟3:分別對人、設備、工藝、材料進行分析,找出導致它們不好的原因,逐類細分,直到能具體採取措施為止。具體參見圖2。例三:某研究所為解決SMT表面貼裝質量不好的問題,對影響表面貼裝質量的諸因素進行分析,並希望通過因果圖找出表面貼裝質量不好的主要原因,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貳』 常用的統計調查方法有哪些

一般性的調查方法主要有:實地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最佳答案實驗調查法,文獻調查法等5種。
我國常用的統計調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統計報表制度,是國家統計系統和各業務部門為了定期取得系統的、全面的基本統計資料,按一定的要求和表式自上而下統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統計資料的一種統計調查方法。統計報表要以一定的原始記錄為基礎,按照統一的表式、統一的指標、統一的報送時間和報送程序進行填報。
(2)普查,是一種專門組織的、對全體調查對象普遍進行的一次性的全面統計調查。它通過逐個調查一定時點上或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經濟現象的情況,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國情、國力情況的統計數據。
(3)抽樣調查,也稱樣本調查,是非全面調查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是按一定程序從所研究對象的全體(總體)中抽取一部分樣本進行調查,獲取數據,並以此對總體的一定目標量(參數)作出推斷。
(4)重點調查,是在全體調查對象中整群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以取得統計數據的一種非全面調查方法。這些重點單位雖然為數不多,但其標志總量在整個總體的標志總量中占較大比重,因而對這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所取得的統計數據能夠反映總體的基本情況。
(5)典型調查,是一種比較靈活的非全面調查,它是根據調查目的和任務,通過對調查對象的初步分析,有意識地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一般來說,典型調查不在於取得現象的總體數據,而在於了解與統計數據有關的生動的具體情況,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6)科學推算,是利用已有相關資料或通過有關非全面調查取得的總體中的一小部分個體的有關資料為基礎,根據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對某些統計指標進行科學測算的方法。在運用科學推算方法時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必須在各種調查取得豐富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二是必須注意分析事物發展的動向和規律,避免理論值和實際值的嚴重背離。
我國未來統計調查方法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的抽樣調查為主體,同時輔之以重點調查、科學推算和有限的全面報表綜合運用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

『叄』 統計推斷常用的方法有

(1)簡單隨機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是指抽樣過程應獨立進行並且總體中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均等。隨機抽樣不是隨便抽取,隨便抽取容易受到個人好惡的影響。為實現隨機化,可採取抽簽、擲隨機數骰子或查隨機數值表等辦法。如從100件產品中隨機抽取l0件組成樣本,可以把這100件產品從l開始編號直到100號,然後用抓鬮的辦法任意抽出l0個編號,由這l0個編號代表的產品組成樣本。此種抽樣方法的優點是抽樣誤差小,缺點是手續繁雜。在實踐中真正做到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相等是不容易的。
(2)周期系統抽樣:
周期系統抽樣,又叫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即將總體按順序編號,用抽簽或查隨機數值表的方法確定首件,進而按等距原則依次抽取樣本。如從120個零件中取五個做樣本,先按生產順序給產品編號,用簡單隨機抽樣法確定首件,然後按每隔24(由120÷5=24得)個號碼抽取一個,共抽取五個組成樣本。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流水線上取樣,操作簡便,實施起來不易出現差錯。但抽樣起點一經確定,整個樣本就完全固定。對總體質量特性含有某種周期性變化,而當抽樣間隔恰好與質量特性變化周期吻合時,就可能得到一個偏差很大的樣本。
(3)分層抽樣法:
分層抽樣法,即從一個可以分成不同子總體的總體中,按規定比例從不同層中隨機抽取個體的方法。當不同設備、不同環境生產同一種產品時,由於條件差別產品質量可能有較大差異,為了使所抽取的樣本具有代表性,可以將不同條件下生產的產品組成組,使同一組內產品質量均勻,然後在各組內按比例隨機抽取樣品合成一個樣本。這種抽樣方法得到的樣本代表性比較好,抽樣誤差較小,缺點是抽樣手續較繁,常用於產品質量檢驗。
(4)整群抽樣法:
這種方法是先將總體按一定方式分成多個群,然後隨機地抽取若干群並由這些群中的所有個體組成樣本。如按照生產過程將1000個零件分別裝入20個箱中,每箱50個,然後隨機抽取一箱,此箱中50個零件組成樣本。這種抽樣方法實施方便,但樣本來自個別群體而不能均勻分布在總體中,因而代表性差,抽樣誤差較大。

『肆』 什麼是統計調查_常用方式

統計調查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與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 方法 ,有計劃、有組織地搜集數據信息資料的統計工作過程。那麼你對統計調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統計調查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統計調查的種類
1、按調查對象包括的范圍不同,可分為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

(1)全面調查是對被調查對象中所有的單位全部進行調查,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總體的全面、系統、完整的總量資料。如普查。全面調查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

(2)抽樣調查是對被調查對象中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如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和非全面統計報表等。

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是以調查對象所包括的單位范圍不同來區分的,而不是以最後取得的結果是否反映總體特徵的全面資料而言的。

2、按登記時間是否連續,可分為經常性調查與一次性調查。

(1)經常性調查,是隨著調查對象在時間上的發展變化,而隨時對變化的情況進行連續不斷的登記。其主要目的是獲得事物全部發展過程及其結果的統計資料。

(2)一次性調查:是不連續登記的調查,它是對事物每隔一段時期後在一定時點上的狀態進行登記。其主要目的是獲得事物在某一時點上的水平、狀況的資料。

一次性調查又分為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定期調查是每隔一段固定時期進行一次調查,不定期調查是時間間隔不完全相等,而且間隔很久才調查一次。

3、按調查的組織方式不同,可分為統計報表制度和專門調查。

(1)統計報表制度:它是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調查要求與文件(指標、表格形式、計算方法等)自下而上的提供統計資料的一種報表制度。

(2)專門調查:是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專門組織的統計調查。包括:普查、抽樣調查、統計報表、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等。
統計調查的常用方式
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樣調查、和統計報表等

普查

定義:為特定目的而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 對統計總體的全部單位進行調查以搜集統計資料的工作。普查資料常被用來說明現象在一定時點上的全面情況。如人口普查就是對全國人口一一進行調查登記,規定某個特定時點(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作為全國統一的統計時點,以反映有關人口的自然和社會的各類特徵。

意義:普查可以摸清一個國家的國情、國力,特別是可以了解與掌握人力、財力、物資資源狀況,為國家制定長遠規劃與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因此它是一種全面調查,具有資料包括的范圍全面、詳盡、系統的優點;他是一次性的專門調查,因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資也多,時間周期較長,一般不宜經常舉行。

特點:

1、需要規定統一的標准時間(資料所屬時間)

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數據的規范化程度較高

4、適用於關乎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數據的搜集,應用范圍比較狹窄

我國通過普查進行的統計調查內容和時間周期已經規范化、制度化,具體包括:

1、 人口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0”的年份進行,如2010年進行了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

2、第三產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3”的年份進行,如2003年進行了中國第二次第三產業普查。

3、工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5”的年份進行,如2005年進行了中國第四次工業普查。

4、農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7”的年份進行,如2007年進行了中國第二次農業普查。

5、基本單位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逢“1”和“6”的年份進行,如2011年進行了中國第四次基本單位普查。

抽樣調查

定義:是指從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據此推斷有關總體的數字特徵。是 市場調查 中最常用的調查方式。

特點:經濟性好.實效性強.適應面廣.准確性高

抽樣調查是根據部分實際調查結果來推斷總體標志總量的一種統計調查方法,屬於非全面調查的范疇。它是按照科學的原理和計算,從若干單位組成的事物總體中,抽取部分樣本單位來進行調查、觀察,用所得到的調查標志的數據以代表總體,推斷總體。

分類

(1)簡單隨機抽樣:又稱純隨機抽樣,它是指對總體不作任何處理,不進行分類也不進行排除,而是完全按隨機的原則,直接從總體中抽取樣本單位加以觀察。從理論上說,是最符合抽樣調查的隨機原則,是抽樣調查的最基本形式。具體方法有:直接抽選法、抽簽法和隨機數表法。

(2)分層抽樣:又稱類型抽樣或分類抽樣。是先將總體各單位按主要標志加以分層,而後在各層中按隨機的原則抽取若干樣本單位,由各層的樣本單位組成一個樣本。

(3)等距抽樣:又稱機械抽樣或系統抽樣。它是將總體全部單位按某一標志排隊,而後按固定的順序和相等間隔在總體中抽取若干樣本單位,構成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

(3)整群抽樣:是將總體各單位劃分為若干群,然後以群為單元,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群,對被抽中的群內所有單位進行全面調查。整群抽樣對總體劃分群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群與群之間不重疊,即總體中的任一單位只能屬於某個群;第二,全部總體單位毫無遺漏,即總體中的任一單位必須屬於某個群。

(4)多階段抽樣:當總體很大時,可把抽樣過程分成幾個過渡階段,到最後才具體抽到樣本單位。
統計調查的方案
一個完整的調查方案主要包括:確定調查目的,明確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確定調查項目,選擇調查方式方法,規定調查地點、時間及調查的具體 措施 。

1、調查目的:調查目的要符合客觀實際,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確的問題,是行動的指南。

2、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調查對象即總體,調查單位即總體中的個體。

3、調查項目:即指對調查單位所要登記的內容。

確定調查項目要注意三個問題:

(1)調查項目的涵義必須要明確,不能含糊不清;

(2)設計調查項目時,既要考慮調查任務的需要,又要考慮是否能夠取得答案,必要的內容不能遺漏,不必要的或不可能得到的資料不要列入調查項目中;

(3)調查項目應盡可能作到項目之間相互關聯,使取得資料相互對照,以便了解現象發生變化的原因,條件和後果,便於檢查答案的准確性。

4、調查表:就是將調查項目按一定的順序所排列的一種表格形式。調查表一般有兩種形式:單一表和一覽表。一覽表是把許多單位的項目放在一個表格中,它適用於調查項目不多時;單一表是在一個表格中只登記一個單位的內容。

5、調查方式和方法:調查的方式有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報表制度等。具體收集統計資料的調查方法有:訪問法、觀察法、 報告 法等。

(1)訪問法:就是根據被詢問者的答復來搜集資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口頭詢問法、開調查會、被調查者自填法。

(2)觀察法:是由調查人員親自到現場對調查對象進行觀察和計量以取得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

(3)報告法:是報告單位以各種原始記錄和核算資料為依據,向有關單位提供統計資料的方法。如統計報表。

6、調查地點和調查時間:調查地點是指確定登記資料的地點;調查時間:涉及調查標准時間和調查期限。

『伍』 有哪些統計方法

統計法有:計量資料的統計方法;計數資料的統計方法;等級資料的統計方法。

1、分析計量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可分為參數檢驗法和非參數檢驗法。參數檢驗法主要為t檢驗和方差分析(ANOVA,即F檢驗)等,兩組間均數比較時常用t檢驗和u檢驗,兩組以上均數比較時常用方差分析;非參數檢驗法主要包括秩和檢驗等。

2、計數資料的統計方法主要針對四格表和R×C表利用檢驗進行分析。

3、等級資料(有序變數)是對性質和類別的等級進行分組,再清點每組觀察單位個數所得到的資料。

4、統計方法是指有關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統計數據,並對其所反映的問題作出一定結論的方法。統計方法是一種從微觀結構上來研究物質的宏觀性質及其規律的獨特的方法。

『陸』 統計調查方法有哪些

問題一:統計中的調查方式都有哪些 朋友,你好!統計的調查方式,可以按照不同的標志劃分為不同的類別。
(一)、按調查對象的范圍分,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全面調查又稱普查,是指對每一個調查單位都要進行調查。非全面調查是指僅對總體中的一部分總體單位進行調查。包括:1、重點調查,2、典型調查,3、抽樣調查。
重點調查是指只對總體中的重點單位進行調查,重點單位是指(1)、工作中的重點。(2)、這些重點單位的標志值在總體標志總量中占絕大部分。
典型調查是指從總體中預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調查。典型既有好的典型,也有壞的典型。
抽樣調查簡稱抽查,是指按隨機性原則從總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然後,根據樣本總體的數量特徵推斷全及總體的數量特徵。抽查的主要特點是隨機性、推斷性。
(二)、按調查的連續性來分,可分為一次性調查和經常性調查。一次性調查是指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調查,例如;我國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經常性調查是指每天都要登記,例如,各單位考勤。
(三)、按調查的組織方式不同,可分為統計報表和專門調查。專門調查包括:普查,典型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報表是由國家定期地從上往下布置,下級一級一級向上填報的報告制度,也是國家定期的一種調查組織方式。專門調查是指對一些專門問題進行調查,例如:海洋普查,是專門調查海洋的,農業普查是專門調查農業的
(四)、按調查的方法不同,可分為直接觀察法、報告法和詢問法。詢問法又分為書面詢問法和口頭詢問法。直接觀察法是指統計人員直接到現場,報告法就是提供報表。

問題二:統計調查搜集資料的方法有哪些? 統計數據的具體搜集方法有:
訪問調查。訪問調查又稱派員調查,它是調查者與被調查者通過面對面地交談從而得到所需資料的調查方法。訪問調查的方式有標準式訪問和非標準式訪問兩種。前者是按一個事先設計好的訪問結構,如固定格式的標准化問卷,有順序地依次提問,並由受訪者做出回答。非標準式訪問則事先不做統一的問卷或表格,也沒有統一的提問順序,有的只是一個題目或提綱,由調查人員和受訪者自由交談,以獲得所需的資料。
郵寄調查。它是通過郵寄或宣傳媒體等方式將調查表或調查問卷送至被調查者手中,由被調查者填寫,然後將調查表寄回或投放到指定收集點的一種調查方法。
電話調查。電話調查是調查人員利用電話同受訪者進行語言交流,從而獲得信息的一種調查方式。電話調查具有時效快、費用低等特點。
電腦輔助調查。它也稱電腦輔助電話調查系統(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system,cati)。該系統使電話調查更加便利和快捷,也使調查的質量大大提高了。
座談會。它也稱為集體訪談法,它是將一組被調查者集中在調查現場,讓他們對調查的主題(如一種產品、一項服務或其他話題)發表意見,從而獲取調查資料的方法。
個別深度訪問。它是一種一次只有一名受訪者參加的特殊的定性研究。「深訪」是一種無結構的個人訪問,調查人員運用大量的追問技巧,盡可能讓受訪者自由發揮,表達他的想法和感受。
觀察法。它是指就調查對象的行動和意識,調查人員邊觀察邊記錄以收集信息的方法。
實驗法。它是一種特殊的觀察調查方法,它是在所設定的特殊實驗場所、特殊狀態下,對調查對象進行實驗以取得所需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
其中前六種方法屬於詢問調查,後兩種方法屬於觀察與實驗的方法。

問題三:我國目前主要採用的統計調查方法有哪些? 統計調查方法指的是搜集調查對象原始資料的方法、也就是調查者向被調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統計調查方法按組織方式分成以下五種:
1.統計報表制度
統計報表制度是我國統計調查方法體系中的一種重要的組織方式。它是根據國家的統-規定,按統一的表格形式,統一的指標內容,統一的報送時間,自上而下逐級提供統計資料的統計報告制度。統計報表制度具備統一性、時效性、全面性、可靠性的特點,可以滿足各級管理層次的需要。
2.普 查
普查是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普查一般是調查-定時點上的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量,但也可以調查某些時期現象的總量,乃至調查一些並非總量的指標。普查涉及面廣,指標多,工作量大,時間性強。為了取得准確的統計資料,普查對集中領導和統一行動的要求最高。
3.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非全面調查的一種主要組織形式。它是按照隨機原則從總體中抽取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觀察,並用觀察結果推斷總體數量特徵的一種調查方式。抽樣調查與其它非全面調查相比,具有如下特點:(1)按照隨機原則抽取調查單位;(2)以推斷總體為目的,而且能夠對推斷結果的可靠性作出數學上的說明。
4.重點調查
重點調查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在調查對象中,只選擇少數重點單位所進行的調查。重點調查的特點是省時、省力,能反映總體的基本情況。能否開展重點調查是由調查任務和調查對象的特點所決定的。當調查任務只要求掌握基本情況,而且調查對象中又確實存在重點單位時,方可實施。
5.典型調查
典型調查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根據調查目的,在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出少數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的一種調查方法。典型調查可以彌補其它調查方法的不足,為數字資料補充豐富的典型情況,在有些情況下,可用典型調查估算總體數字或驗證全面調查數字的真實性。
以上統計調查方法中統計報表制度和普查是全面調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是非全面調查。
謝謝採納為最佳答案並給分。

問題四:一個完整的統計調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1) 調查目的:調查目的要符合客觀實際,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確的問題,是行動的指南。 (2) 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調查對象即總體,調查單位即總體中的個體。 (3) 調查項目:即指對調查單位所要登記的內容。 (4) 調查表:就是將調查項目按一定的順序所排列的一種表格形式。調查表一般有兩種形式:單一表和一覽表。一覽表是把許多單位的項目放在一個表格中,它適用於調查項目不多時;單一表是在一個表格中只登記一個單位的內容。 (5) 調查方式和方法:調查的方式有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報表制度等。具體收集統計資料的調查方法有:訪問法、觀察法、報告法等。 (6) 調查地點和調查時間:調查地點是指確定登記資料的地點;調查時間:涉及調查標准時間和調查期限。 (7) 組織計劃:是指確保實施調查的具體工作計劃。

問題五:統計調查的常用方式 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樣調查、和統計報表等 定義:為特定目的而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 對統計總體的全部單位進行調查以搜集統計資料的工作。普查資料常被用來說明現象在一定時點上的全面情況。如人口普查就是對全國人口一一進行調查登記,規定某個特定時點(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作為全國統一的統計時點,以反映有關人口的自然和社會的各類特徵。意義:普查可以摸清一個國家的國情、國力,特別是可以了解與掌握人力、財力、物資資源狀況,為國家制定長遠規劃與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因此它是一種全面調查,具有資料包括的范圍全面、詳盡、系統的優點;他是一次性的專門調查,因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資也多,時間周期較長,一般不宜經常舉行。特點:1、需要規定統一的標准時間(資料所屬時間)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3、數據的規范化程度較高4、適用於關乎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數據的搜集,應用范圍比較狹窄我國通過普查進行的統計調查內容和時間周期已經規范化、制度化,具體包括:1、 人口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0」的年份進行,如2010年進行了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2、第三產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3」的年份進行,如2003年進行了中國第二次第三產業普查。3、工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5」的年份進行,如2005年進行了中國第四次工業普查。4、農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7」的年份進行,如2007年進行了中國第二次農業普查。5、基本單位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逢「1」和「6」的年份進行,如2011年進行了中國第四次基本單位普查。 定義:是指從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據此推斷有關總體的數字特徵。是市場調查中最常用的調查方式。特點:經濟性好.實效性強.適應面廣.准確性高抽樣調查是根據部分實際調查結果來推斷總體標志總量的一種統計調查方法,屬於非全面調查的范疇。它是按照科學的原理和計算,從若干單位組成的事物總體中,抽取部分樣本單位來進行調查、觀察,用所得到的調查標志的數據以代表總體,推斷總體。分類(1)簡單隨機抽樣:又稱純隨機抽樣,它是指對總體不作任何處理,不進行分類也不進行排除,而是完全按隨機的原則,直接從總體中抽取樣本單位加以觀察。從理論上說,是最符合抽樣調查的隨機原則,是抽樣調查的最基本形式。具體方法有:直接抽選法、抽簽法和隨機數表法。(2)分層抽樣:又稱類型抽樣或分類抽樣。是先將總體各單位按主要標志加以分層,而後在各層中按隨機的原則抽取若干樣本單位,由各層的樣本單位組成一個樣本。(3)等距抽樣:又稱機械抽樣或系統抽樣。它是將總體全部單位按某一標志排隊,而後按固定的順序和相等間隔在總體中抽取若干樣本單位,構成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3)整群抽樣:是將總體各單位劃分為若干群,然後以群為單元,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群,對被抽中的群內所有單位進行全面調查。整群抽樣對總體劃分群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群與群之間不重疊,即總體中的任一單位只能屬於某個群;第二,全部總體單位毫無遺漏,即總體中的任一單位必須屬於某個群。(4)多階段抽樣:當總體很大時,可把抽樣過程分成幾個過渡階段,到最後才具體抽到樣本單位。 是按統一規定的表格形式,統一的報送程序和報表時間,自下而上提供基礎統計資料,是一種具有法律性質的報表制度。統計報表制度是一種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統計信息的報告制度。統計報表是一種以全面調查為主的調查方式,它是由 *** 主管部門根據統計法規,以條統計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字上而下布置,而後由企,事業單位自下而上層層匯總上報逐級提供基本統計數據的一種調查方式.統計調查方法體系統計資料的搜集,不......>>

問題六:統計調查有哪些組織方式 統計調查的組織形式主要有:統計報表和專門調查
專門調查又分為: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

『柒』 統計調查的方法有哪些

統計調查的方法有:

1、普查

指專門組織的、全國性的、對全體調查對象普遍進行的一次性全面統計調查。

2、抽樣調查

指根據概率理論,從全體調查對象中隨機抽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觀察,取得樣本統計調查數據,並據以推斷總體的統計調查方法。

3、統計報表

是指在統計調查活動中用以對調查對象進行登記、搜集原始統計資料的表格。

4、重點調查

指在調查對象中,選擇其中一部分重點單位所進行的調查。

5、典型調查

典型調查是一種非全面的專門調查,它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與要求,在對被調查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若干具有典型意義的或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的調查。

(7)追查問題的原因常用的統計方法是擴展閱讀:

按調查對象包括的范圍不同,可分為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

(1)全面調查是對被調查對象中所有的單位全部進行調查,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總體的全面、系統、完整的總量資料。如普查。全面調查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

(2)抽樣調查是對被調查對象中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如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和非全面統計報表等。

按登記時間是否連續,可分為經常性調查與一次性調查。

(1)經常性調查,是隨著調查對象在時間上的發展變化,而隨時對變化的情況進行連續不斷的登記。其主要目的是獲得事物全部發展過程及其結果的統計資料。

(2)一次性調查:是不連續登記的調查,它是對事物每隔一段時期後在一定時點上的狀態進行登記。其主要目的是獲得事物在某一時點上的水平、狀況的資料。

『捌』 常用的統計方法有哪些

統計方法有:
1、計量資料的統計方法
分析計量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可分為參數檢驗法和非參數檢驗法。
參數檢驗法主要為t檢驗和 方差分析(ANOVN,即F檢驗)等,兩組間均數比較時常用t檢驗和u檢驗,兩組以上均數比較時常用方差分析;非參數檢驗法主要包括秩和檢驗等。t檢驗可分為單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配對設計資料的t檢驗和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當兩個小 樣本比較時要求兩 總體分布為 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性,若不能滿足以上要求,宜用t 檢驗或非參數方法( 秩和檢驗)。 方差分析可用於兩個以上 樣本均數的比較,應用該方法時,要求各個樣本是相互獨立的隨機樣本,各樣本來自正態總體且各處理組總體方差齊性。根據設計類型不同,方差分析中又包含了多種不同的方法。對於 定量資料,應根據所採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 單因素方差分析。
2、計數資料的統計方法
計數資料的統計方法主要針對四格表和R×C表利用檢驗進行分析。
檢驗或u檢驗,若不能滿足 檢驗:當計數資料呈配對設計時,獲得的四格表為配對四格表,其用到的檢驗公式和校正公式可參考書籍。 R×C表可以分為雙向無序,單向有序、雙向有序屬性相同和雙向有序屬性不同四類,不同類的行列表根據其研究目的,其選擇的方法也不一樣。
3、等級資料的統計方法
等級資料(有序變數)是對性質和類別的等級進行分組,再清點每組觀察單位個數所得到的資料。在臨床醫學資料中,常遇到一些定性指標,如臨床療效的評價、疾病的臨床分期、病症嚴重程度的臨床分級等,對這些指標常採用分成若干個等級然後分類計數的辦法來解決它的量化問題,這樣的資料統計上稱為等級資料。
統計方法的選擇:
統計資料豐富且錯綜復雜,要想做到合理選用統計分析方法並非易事。對於同一 個資料,若選擇不同的統計分析方法處理,有時其結論是截然不同的。
正確選擇統計方法的依據是:
①根據研究的目的,明確研究試驗設計類型、研究因素與水平數;
②確定數據特徵(是否正態分布等)和樣本量大小;
③ 正確判斷統計資料所對應的類型(計量、計數和等級資料),同時應根據統計方法的適宜條件進行正確的統計量值計算;
最後,還要根據專業知識與資料的實際情況,結合統計學原則,靈活地選擇統計分析方法。

『玖』 常用的統計調查方法有哪幾種

1.直接觀察法直接觀察法是指調查人員親自到現場對調查對象進行直接觀察計量和登記

閱讀全文

與追查問題的原因常用的統計方法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杜蘭特真正的訓練方法 瀏覽:317
網上買床安裝方法 瀏覽:782
奶奶教裁剪方法簡單好用 瀏覽:449
老人機簡訊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5
化肥中氮的含量檢測方法視頻 瀏覽:77
照片如何加水印方法 瀏覽:534
有點打呼嚕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406
如何賞析詩句方法公式 瀏覽:725
快速融化冰塊的方法 瀏覽:131
手臂痛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86
days360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633
治療濕尤有效方法 瀏覽:913
小米的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73
用底線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瀏覽:282
檢測方法elisa法 瀏覽:196
遠離口臭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88
中葯及其制劑常用的純化方法 瀏覽:153
充電機使用方法步驟12V 瀏覽:1003
正確懷孕的方法 瀏覽:52
iphone6跳屏解決方法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