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一指禪碎磚使用方法

一指禪碎磚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08 12:10:38

1. 按摩推拿的幾種常見方法

樓主問題過於簡單了。我就來說兩句,但願能符合你的問題要求。
首先推拿按摩常見的方法:----我理解為推拿流派----有一指禪推法、捏經拍打整骨法和點穴推拿療法。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三種流派的特點:一、一指禪推拿:顧名思義其推拿手法主要是以一指禪為主。一指禪的定義:一指禪是以大拇指螺紋面著力於操作部位,通過腕關節的來回擺動所產生的力作用於施治部位的一種手法。其操作特點是柔中帶剛,如棉裹鐵。
二、捏經拍打整骨療法:主要特點是以中醫經絡學為基礎,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脈位」,通過手法刺激脈位達到治療或保健的目的,這也就是捏經了;拍打,就是用拍子拍打人體各部。當然這個拍子大小、材料等是有規定的。簡單地說其材料主要是鐵絲和木頭。(用鐵絲編成一個長約30cm、寬約25cm的橢圓形拍子,拍柄用木頭做,長約15cm。拍子外用棉套裹好……)。當然,這只是相對的規定,並不是絕對的,尺寸可以適當調節。整骨,說白一點就是關節復位。
三、點穴推拿,很明白了,主要就是刺激學位的。類似於針灸,只是點穴推拿用的是手指而已。
當然,這三種流派其實並不是說獨立絕對的。因為現在保健推拿店裡,這些都是混合使用的。順便提一下「整骨」已經屬於醫療范圍,所以一般保健推拿慎用!
如果把樓主的問題理解為是推拿守法的話,常用的有:推、揉、滾、壓,撥,點,敲等。

2. 少林功夫一指禪的簡介(二)

少林功夫,又稱少林武術,是我國著名的武術流派之一。其歷史悠久,影響深廣,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點是"禪武合一",即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因此又有"武術禪"之稱。下面是我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少林功夫一指禪的簡介(二)。

少林功夫普及功法

少林功夫三、馬步站樁功

馬步站樁功,是本功法的基礎——築基功。

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理論認為,經絡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經有路徑的意思,是縱行的干線;絡有網路的意思,是經的分支。它們遍布全身,內連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骸,溝通內外,聯系表裡,構成了一個完整、獨特的功能體系,使肌體內外上下統一協調,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靈樞·經脈篇》說:“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則不痛,不通則痛”之說。馬步站樁功的機理,類似於“體外反搏”的原理,它通過調整和保持特定的“上虛下實”姿勢,以增加心臟氣血的迴流量和上身各部的氣血通量,有利於建立“側支循環”和改善微循環,使周身的經路暢通,氣血調和,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人老先從腿上老”,祛除疾病,健身益壽的目的。

預備姿勢:放鬆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內扣10°左右;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身體中正,目視前方。

起勢:掌心相對,兩臂向前緩緩抬至與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經腰間帶脈處向後、向外、再向前劃弧;翻掌向下,兩臂略收回,置於體前,同時屈膝下蹲成馬步站樁式。

站樁要領:

1.兩腳與肩同寬;

2.兩腳尖內扣10°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過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過腳尖;

5.收腹、提肛;

6.圓檔、松腰、松胯;

7.含胸拔背;

8.虛領頂勁;

9.舌舐上齶;

10.目視前方;

11.鼻尖與肚臍的連線垂直於地面;

12.百會與會陰的連線垂直於地面;

13.虛腋;

14.沉肩墜肘;

15.前臂與地面平行;

16.兩前臂互相平行;

17.中指根部與前臂成一直線;

18.手掌成瓦狀;

19.手指成階梯形,拇指與食指成鴨嘴形;

20.上虛下實,面帶微笑,自然呼吸;

21.馬步站樁時要做到“三個不要”和“一個強調”:不要入靜;不要意守;不要將別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強調動作姿勢的准確;

22.要做到三個穩:起勢穩;站樁穩;收功穩。

要求:每次站樁的時間不宜少於30分鍾(初學者時間可以由短到長,循序漸進);架勢可隨著體力的增強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圍內,架勢越低,“體外反搏”的作用越強,“爆發力”越大)。

少林功夫四、扳指(趾)法

扳指(趾)法,既是本功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功法的關鍵所在。

練功中,當我們在馬步站樁20分鍾左右後,按照“2、4、1、5、3”的順序,有規律地扳動手指(同時也盡可能地隨之按壓相應的足趾)時,體內會有溫煦之感,手上的“氣感”亦隨之增強;有的人還會出現隨著指、趾的扳動,身體也不自主地前俯後仰的微動,甚至劇烈地震動,並感到有一股熱流在體內循環,周流不息。堅持練功3~6個月者,不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體力大增,而且會變得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全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其功力可達到一般“內氣外放”氣功師的水平。

“扳指(趾)法”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作用?

(一)在人類的發展中,人們靠手腦並用改造了客觀世界,也改造了自身。在實踐中,手與腦的進化互相促進,形成了密切的聯系。現代的解剖學、生理學也告訴我們,人體各部在大腦皮質都有相應的機能定位,在手上亦有其代表區。“十指連心”,“心靈手巧”(這里所說的“心”,並非指解剖學的“心”,而是中醫概念的“心”,它包含了大腦的功能)這兩句俗話,就生動形象地揭示了手與大腦的密切關系。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也指出,人的十指與十趾,皆為人體十二正經交接之處所,並與奇經八脈相關聯。就手而言,拇指為手太陰肺經之末端,食指為手陽明大腸經之起點,中指為手厥陰心包經之末端,無名指為手少陽三焦經之起點,小指則既為手少陰心經之末端,又為手太陽小腸經之起點。而手三陰、手三陽經脈,與足三陰、足三陽經脈之間,又存在著“同氣相通”的關系。加之我們訓練中,在扳動手指時也盡可能地同時按壓相應的足趾,因此,當我們根據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和“陰陽”、“五行”學說,在氣功狀態下有目的、有規律地扳壓指、趾所產生的“脈沖”信息,不僅會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手指運動能更多地給大腦細胞增加活力,而且還可同時作用於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以及相關的臟腑。“手針”的發現和應用,以及有的人會看“手相”,能用手診病等,就是基於這一基本原理。

(二)手指和足趾的下按與上抬,可改變相關經絡之氣常規下流注的規律。因此,我們有規律地扳壓指、趾,就可直接調節人體各經絡之氣的流量及其速率,從而促進氣血的運行,疏通經絡,激發、蓄練“內勁”(人體內在的潛能),起到加快練功進程的作用,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經絡與臟腑是密切聯系的,同時由於“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的關系,故氣血運行之流量和傳注,隨著有規律地扳壓指、趾而發生異變。因此,我們通過有目的地扳壓指、趾,就可使臟腑氣血充足,使病變之組織因得到濡養而得以修復,陰陽平衡。無病者,則可增強肌體的免疫力。這同針灸、推拿等通過刺激四肢末梢而作用於經絡、臟腑的機理是一樣的。

(四)“勞官”穴和“湧泉”穴(另還有百會穴)是人體與天地陰陽之氣交換的三個主要“通道”或“窗口”中的兩個;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十二正經又互相牽連,因此,我們無論扳壓哪個指、趾,都可直接影響“勞宮”穴和“湧泉”穴之啟閉;而“勞宮”穴和“湧泉”穴之開合,則可進一步強化其在採收和發放“氣”的過程中的作用。

(五)天地是一大磁場,人體是一小磁場,手足又是人體中的小磁場。人體的磁場通常有序性較差,磁場強度較弱,其手上的磁場,一般僅有0.38高斯左右。而通過我們的特殊訓練——有規律地扳壓指、趾,因直接反復地切割其磁力線,就可使之逐步成為有序化,使磁場增強。據沈陽軍區大連療養院專家組李夢華測試報告(《中華氣功》1987第一期有報道),在學練本功法並受試的69人中,有14人從未練過氣功,手上的磁場平均為0.38高斯,而練本功法12天後,手上的磁場平均提高到1.13高斯。可見,凡堅持練本功法半年者,其手上的磁場均可達到一般“內氣外放”氣功師的水平。

少林氣功內勁一指禪是“內氣外放”型的功法,它有一整套的“練氣”、“養氣”、“采氣”、“催氣”、“聚氣”、“放氣”的方法,而“扳指法”,則是實現這一目地的手段。我們通過“扳指”,可激發經氣的運行,祛病健身;通過“扳指”,可蓄練“內勁”,提高功力;通過“扳指”,則又可調節、控制“內氣外放”的流量。它的道理,好比手電筒聚光,又像鎖與鑰匙的關系一樣。通過“扳指法”這一特殊訓練的人,在實施“內氣外放”為他人導引治病時,無需作任何准備,隨時可以“發功”,也可隨意控制“氣”流量的大小,甚至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病因,隨意調動相應的經絡臟腑之“氣”,達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一到無所不到”的高級階段——融合天地之精氣與人體精、氣、神、勁互通的奇妙境界。不僅如此,實踐證明,通過扳指,還可開聰益智,延緩大腦細胞的衰老。

起勢:繼馬步站樁10~20分鍾後開始扳指

扳指順序:1.食指;2.無名指;3.拇指;4.小指;5.中指。

扳指要領:兩手放平,掌心朝下,手指放鬆伸直(此時腳趾亦同時放鬆),屈食指指掌關節(指間關節伸直),慢慢地壓下食指;停1~1.5分鍾後,食指慢慢抬至略高於原位後復原。停1~2秒鍾後,再用此方法依次扳動其他各指。五指均扳過一次為一遍,如有時間可連續扳3遍或5遍,再繼續馬步站樁5分鍾左右即可做收勢收功,或做後面的動功。

要求:

1.扳指時各指的先後順序不可顛倒;

2.不可漏扳或多扳;

3.手指壓下和抬起的速度要緩慢,以免發生意外;

4.扳指時要盡可能地同時按壓相應的腳趾;

5.如發現有頭暈現象,不必害怕,做收勢休息片刻。喝點熱茶即可消失。

少林功夫五、動功

動功又稱“內勁站樁功”,它是在馬步站樁基礎上及馬步站樁後進行鍛煉的樁勢。它仍強調動作姿勢的准確,並講究以勢運氣,以氣助力,以力帶氣,從而達到“氣血並練”、“勁氣並練”、“表裡並練”,使氣、力倍增,促進全身經絡通暢,氣血調和。它主練能量的貯存和釋放,增強雙手“外氣內收”、“內氣外放”的功能。

1.雙臂攬月

預備姿勢:繼馬步站樁姿勢。

動作:雙手向胸前慢慢攬攏,中指相對,兩臂交錯,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互相干行,相距約1O厘米;掌心朝下,手指成階梯形;右手“勞宮”穴對准左臂的“曲池”穴,左手的“外勞宮”對准右臂的“少海”穴。攬月5分鍾後手指松直,隨即兩臂向兩側同時緩緩拉開,如同大鵬展翅——謂之“拉氣”(圖30);略停1~3秒鍾,然後再沿原路復原——謂之“進氣”。反復做7次。

要求:不要聳肩縮頸,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攬月時自然呼吸,拉動時開吸合呼;拉開後,兩臂不伸直,兩手的“合谷”穴相對。

功用:通過“勞宮”穴作用於“曲池”和“少海”兩穴,使兩臂的經氣互相滲透,氣血貫通,並調節其平衡。而通過兩手臂的“拉氣”、“進氣”,則可疏通手三陰、手三陽經脈。

2.抱球

預備姿勢:繼“雙臂攬月”後。

動作: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闕”穴,翻掌朝上;兩手“勞宮”穴相對成抱球狀,距身體約10厘米。抱球5分鍾後,兩手同時緩緩地上下拉開,右手拉至平“百會”穴,左手拉至平“會陰”穴——謂之“拉氣”;到位後停1~3秒,再緩緩地合攏——謂之“壓氣”。停1~3秒鍾後再拉……如此反復拉壓7遍。

要求:手勢同馬步站樁時要求,抱球時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自然呼吸;拉動時開吸合呼。

功用:兩手“勞宮”穴相對在體前成“抱球狀”,通過內外感應以強化中焦之氣;當兩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動時,則導引三焦之氣貫穿帶脈並作用在任脈的承漿、天突、膻中、中脘、神闕、關元等穴,調理並強化任脈、沖脈(因其夾行於中脈兩側)和帶脈之經氣。久練之可促進“心腎相交”、“水火相濟”,並可防治月經不調等婦科病及內分泌失調、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3.十字手

預備姿勢:繼“抱球”後,直立,兩手在胸前10厘米處交叉成“十字手”,上缺口平“天突”穴。

動作:十趾抓地,收腹提氣,腿部發力,推動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兩臂同時用內勁向前推出,將勁氣推運至掌根,推到盡頭後放鬆,將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出時吐氣,收回時吸氣,一推一收為一遍,做7遍。

要求:力發於根,自下而上節節貫通。前推時填背,收回時坐背。前推時不要聳肩縮頸,頭頸切忌用力,以免血壓升高。

功用:兩臂用內勁盡量前推時,背部肌肉、韌帶亦受到牽拉,脊髓也隨之上升,勁氣亦由下而上貫通督脈;放鬆收回時,勁氣仍循督脈而回。這樣,一緊一松,久練之則勁氣相隨,氣大力粗,督脈自然通暢。

4.丹鳳朝陽

預備姿勢:繼“十字手”後,雙手成仰掌護腰待發勢。

動作:右手拇指分開,另四指並攏,勁自下而上發於腳跟而貫通至掌指,用內勁向前平推,推到盡頭後放鬆,翻掌向下(圖36);向左手方向劃弧,在左手上約10厘米處兩手“勞宮”穴相對,停2~3秒鍾,然後沿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時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際仍成待發勢。右手動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一次為一遍,共做7遍。

要求:前推時,頭頸正直,忌用力,目視前方。動作要節奏分明,不要“拖泥帶水”,自然呼吸。

功用:手前推時,勁氣由臟腑而出“內氣外放”,經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而達掌指;收手時則“外氣內收”,氣循原路而回。練此功氣的脈沖量很大,久練之則氣大力粗。

5.仙人指路

預備姿勢:與“丹鳳朝陽”預備姿勢同。

動作:兩手拇指分開,另四指並攏;掌、肘、肩運動,均勻地用內勁向前平推,推到盡頭後放鬆,翻掌向下,蓄勁而收回腰際,再恢復原待發勢。做7遍。

要求:推手時勁氣的走向是以腳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推手時呼氣,收手時吸氣。頭頸忌用力,目視前方。

功用:本樁勢將全身的勁氣運至雙手,經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而發、由“章門”穴而回。外練之不僅可以增強肩、臂、掌、指的勁力,更重要的是加強雙手“內氣外放”的功能,達到能雙手“發氣”的目的。

6.力劈華山

預備姿勢:左腳向左橫跨一大步,重心在兩腳之間;兩腕交叉於胸前約10厘米處,指尖朝上。

動作:手指朝上,用內勁向上舉起直插雲霄,雙臂伸直,同時吸氣;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同時呼氣;放鬆,略停1~3秒,雙手從襠下直線緩緩向上提至胸前,同時吸氣;直腰,兩手鬆直,指尖朝上,恢復預備姿勢,同時呼氣。做7遍。

要求:下劈時腿要挺直;劈下後不低頭,目視前方。

功用:本動作勁發於腰部,力運四肢末梢,氣走手、足三陰三陽經。久練之則氣走全身、百脈通暢。

注意: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忌用力過猛。

7.海底撈月、懷中抱月

預備姿勢:同“力劈華山”的預備姿勢。

動作:兩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狀緩緩向左右水平分開,坐腕,用力向兩側平推成“大字樁”,貫氣於掌根,同時吸氣;松腕,手放平,彎腰,手緩緩下落撈月(海底撈月),屈腕,指尖相對,同時呼氣;向上撈起,上身隨勢而起,直腰屈肘,兩臂運動,掌指著力,似抱重物狀緩緩端起至胸前(懷中抱月),同時吸氣;兩手交叉於胸前,同時呼氣,恢復預備姿勢。反復做7遍。

要求:彎腰撈月時兩腿要挺直,不低頭,目視前方;上身隨勢而起時,要垂肩墜肘,頸部不僵直。

功用:海底撈月,氣貫掌指,蓄勁待發;向上撈起,則鍛煉腰背,通手六經脈,並可提升“中氣”。故對內臟下垂疾患有一定療效。

8.霸王舉鼎

預備姿勢:繼“海底撈月”中的“懷中抱月”勢。

動作:接上式,兩手緩緩用力上托至鎖骨處放鬆,前臂內旋,翻掌向上,中指相對,用內勁徐徐上舉,腰、腿、臂均用力挺緊勿松,成“舉鼎”狀,同時吸氣;隨即兩臂放鬆,向外劃弧至與肩平時坐腕,運勁外撐成“大字樁”,停1~3秒鍾,再放鬆,徐徐下落,恢復原勢,同時呼氣。做7遍。

要求:上舉時臂要挺緊,並保持指端相對;成大字樁時,要收腹挺胸,兩腿夾緊,勁往下沉至足心。上肢用多大力,下肢亦用多大勁。

註:第七、八兩節通常在一起練習。

功用:雙手托起上舉,則導引氣在胸腹中運行,以升舉陽氣,充養髓海,調理三焦。

少林功夫六、調氣功

1.拉氣

預備姿勢:兩腳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兩手在腹前約10厘米處“勞宮”穴相對成“抱球”狀;左手在下,平“神闕”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與左手相距約10厘米。

動作:滾氣:左手在里,向內、向上滾動,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滾動,滾至右手心向上並與“神闕”穴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約10厘米,兩“勞宮穴”相對;拉氣: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時緩緩拉開,停1~3秒;壓氣:兩手按原路線緩緩合攏,恢復抱球狀。然後再“滾氣”、“拉氣”、“壓氣”,要領同上。左右各做一次為一遍,做3~5遍。

要求:兩手成斜對角拉開後要注意保持掌心相對;拉開時吸氣,合攏時呼氣。

功用:久練之則手掌“氣感”日益增強,蓄積內氣,導氣至掌指,即能“內氣外放”,為他人導引治病。

2.轉氣

預備姿勢:同“拉氣”預備姿勢。

動作: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里、向下一齊翻轉,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勢”,左手向下成“按地勢”,兩手再用力一下推按到盡頭,同時吸氣——謂之“頂天立地”或“金剛托天”;向左體側彎腰,打開氣門——謂之“轉氣”;放鬆,直腰,右手從右側向下轉,左手在左側向上轉——謂之“八卦圈”,同時呼氣;兩臂轉至與肩平時掌指上翹90°,用力向左右平推,氣貫“大陵”穴,同時吸氣——謂之“大字樁”;放鬆,同時呼氣,“八卦圈”——右手向下轉,左手向上轉,成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勢;向右體側彎腰——“轉氣”;再放鬆,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轉,右手向上轉,至兩臂與肩平,坐腕,掌指上翹90°,左右用力平推成“大字樁”……做3~5遍。

功用:調整陰陽,練氣、練力。久練之自能運氣外放,造福人民。

少林功夫七、收勢

1.導氣

動作:接“轉氣”結束時的“大字樁”勢(圖52)。前臂外旋,掌心向上,屈肘,手向頭前上方劃弧,左腳向右腳靠攏,同時吸氣;掌心向下,經頭前慢慢下落,同時呼氣,導氣至“湧泉”穴,提手、落手反復做3遍後恢復直立。

要求:1.收勢是防偏、糾偏的基本方法,因此,每次練功完畢,都必須認真做好收功導氣動作。如選練本功法中的某樁勢,在結束時先將左腳收回,手心向上,從兩側提起至與肩平,然後再按上述動作做即可。2.兩手內收時,手心不可對著耳朵。

2.雷聲——壓氣

動作:做完收勢導氣後,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揮右臂用手猛擊左手的同時,舌舐上齶,收腹提氣,發出一聲短促有力的“咦”字聲。隨即全身用勁,兩腳用力抓地,後腿猛蹬起,瞪眼,直頸,大有怒發沖冠、排山倒海之勢,其情形好似戰士在演練刺殺中的“躍進刺”一樣,表現出一股神威。

功用:虎有抖毛之威,每次練功完畢,大喊一聲“咦”!不僅有先聲奪人之感,表示練功完畢還有餘力——振奮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臟六腑震撼一下,從而避免有氣阻、氣塞現象留在體內,以防止出偏差。同時,這也是“內練一口氣”。

少林功夫八、坐功

1.平坐式

平坐於凳上,兩腳交叉;起勢及其他有關要求同馬步站樁一樣,在練功中也可做扳指法。

收勢:站起,同七、收勢。

要求:凳子不宜過高或過低,兩腳不能懸空;背部不靠椅背;不要意守,無需入靜;自然呼吸。

功用:其作用同馬步站樁,惟得氣較慢。適合於體弱而無力練站樁者,也適合於坐著看電視等情況下練功。

2.單手合十式

動作及要求:平坐或盤坐於凳上,兩腳交叉;右臂屈肘內收,掌心朝左,拇指對准鼻尖,相距約10厘米,其餘四指松直朝上;同時左臂屈肘,前臂與地面平行,五指放鬆,掌心朝上,其勞宮穴對准右肘尖,成單手合十式。兩眼睜開,目視前方,虛領頂頸,舌舐上齶,含胸拔背,自然呼吸。時間不少於30分鍾,兩手可交換。

收勢:站起,同第七章收勢。

功用:本功主要用於養氣、練氣。幾分鍾後,下面一手的掌心可有明顯的“氣感”,或覺得有股氣從肘尖向下面手的勞宮穴壓進,手掌可有冷、熱、麻、脹之感,甚至有撕裂感。上面手的指尖亦有脹、麻之感。久練可疏通經脈,打開“勞宮”穴,不僅可以養氣健身,而且可為“內氣外放”打下基礎。

3.雙手合十式

動作和要求:平坐或盤坐於凳上,兩腿交叉。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虛領頂頸,舌舐上齶,兩眼睜開,目視前方。兩手臂(手心向上)從兩側緩緩地抬起,略過頭頂,隨後從頭面前慢慢地下落至中指約與鼻尖同高處,雙手輕輕地合攏於面前,成“雙手合十”式。練功時間不少於30分鍾。

收勢:兩腿分開站起,兩腳並攏,兩手順勢而下,導氣至“湧泉”穴,接著再按第七章收勢做。

功用:本功是練養結合、以養為主的功法。兩手相合,則使用兩臂之經絡、穴位完全相對,從而不僅有利於疏通經絡,充養內氣,而且還有助於調和氣血,平衡陰陽。

4.盤坐式

動作及要求:兩腿交叉,自然盤坐(單盤或雙盤皆可)於普通床或炕上(床面鋪坐墊,或自做一矮木方凳),臀部可稍墊高一些,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虛領頂勁,舌抵上齶,雙目睜開,松肩含胸,肘可置於腿上,兩手掌心朝上,重疊於腹前,拇指相對或相接,另四指並攏,自然呼吸,深、細、勻、長。時間要30分鍾以上。

功用:本功主要用於養氣。室外氣候不適時或年老體質虛弱者,均可鍛煉此功。

少林功夫九、卧功

預備姿勢:仰卧,兩腿伸直,雙臂置於體側。

動作及要求:寬衣解帶,全身放鬆。舌抵上齶,雙目睜開。兩腳交叉。兩前臂屈曲,大小臂間夾角大於90°。手勢同馬步站樁時一樣。自然呼吸,深、細、勻、長。練功時間應不少於30分鍾。

收勢:兩腳分開,雙手由兩側向頭頂劃弧,再沿任脈向下,將氣導至“湧泉”穴,反復做3次。不需馬上入睡時,可站起來收功,方法同七、收勢。

功用:卧功主要用於養氣。室外氣候不適時或體質虛弱無力練站樁功者均可進行卧功鍛煉。年老體衰、氣血兩虧者尤為適宜。有失眠現象者,亦可藉助卧功誘導入睡,當練至睡意襲來時,可任之睡去。

3. 一指禪的練習方法

說明
下面是一指禪提高功法,要在普及功法習練幾年之後,身體健康問題已經解決,達到較好的狀態,而想提高功力的習練。
一、熱身法
熱身法是練功前的輔助活動,其作用在普及班教材上已闡明。
(一)雙手大搖臂(20次)
動作:右腳向前邁一步,兩手向前平舉,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右手臂向上搖轉(逆時針),左手心向下運轉(順時針),腰順勢扭轉。
要求:兩臂伸直,要柔軟。全身放鬆、協調,上身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後仰,兩腳不準移動。
功用:活利關節,打通手三陰,手三陽,開氣門——極泉、章門、京門穴。
(二)托盤運手(單手、雙手)
1.單手托盤?動作:兩腳分開,左手叉腰,右手手心朝上,托平似托一碗水在手心,向內從腰間劃弧,使小臂大臂扭轉,手心繞過頭頂,螺旋形下降恢復原狀。做七次。左手似右手狀也做七次。
2.雙手托盤?動作:雙手手心朝上,同時向內從腰間劃弧,使得小臂大臂扭轉,手心朝上繞過頭頂。
功用:使全身關節、韌帶、肌肉全部處在扭、牽、拉、轉旋的運動狀態,舒經活血,活利關節。
(三)運手(加配重)
動作:站大馬步樁,兩手握重量相等的啞鈴、鐵餅或磚塊。上體保持正直,兩手象太極拳雲手似的向兩側劃弧運手。動作要求柔軟,身體放鬆;僅是雙臂腕、掌、指用勁,走向內勁地運轉,也就是暗勁,不是明勁,含而不露,含胸實腹,順勢也練了中節勁(腹臂勁)。
要求:手握配重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不是練舉重,不是練死勁,是練活勁。
功理:將全身表裡的經氣調至兩臂,主練臂、肘、腕、掌指的內勁,提高身體素質。氣是物質,是能量,肌肉越發達,貯藏身上的能量越強,這是一種內勁的訓練。中醫認為「胃壁厚氣之本」,也就是練臟腑之氣。
(四)桑棒排打
桑棒的製作取筷子粗桑枝約一市尺長,用絲線扎捆,約30毫米直徑粗細,包三層桑皮紙,用絲綢紮好,桑棒即製成。
動作:
1.按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經絡。
2.排打兩肋氣門。
3.排打後背兩條膀胱經,從上而下自百會穴打長強穴。
4.由上而下排打全身。
5.用力程度:似浴室捶背,用力要勻。
功用:促使氣血加快運轉,為練氣掃除障礙,壯大氣感,盡快打通尾閭、夾脊,玉忱三關。
(五)排打提氣
動作:大馬步樁,下蹲,兩手背相對,向胸前劃弧變拳,拳心朝前,向上猛提沖拳,拳與鼻尖齊。用上臂排打兩肋,順勢由丹田向上提氣,張嘴呼出,從小腹由下而上,發出「呵」的聲音。
注意事項: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練此功。
功用:健臟腑,生肺氣,提腎壯氣,扶正固本,防止內臟下垂,將身體練得如銅牆鐵壁般結實。
(六)行功(熊步氣功)
是結合走內勁的步法,鍛煉身法。步法好像擰繩一樣,毫不鬆懈,沉著、穩健、身正、步穩、中正不倚,「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要求寬胸實腹,勁力舒展沉著,氣沉丹田,剛而不僵,柔而不軟,簡潔朴實,行動直來直往,兩手象井中打水一上一下,兩臂一前一後,節奏鮮明,朴實無華,行於自然之美。步法訓練要求:「上動下自隨,下動上自領」,在前後、左右、上下轉換中都能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和協調,步法必須上下照顧,左右對稱,前後連貫,做到腰如蛇形、腳賽鑽、站如釘。在練功過程中要剛柔相濟,快慢相兼,一氣呵成,自然順達。其特點姿勢舒展,動作緊湊,肢體關節活動范圍大,有助於發展肌肉韌帶和關節的靈活性。熊的動作緩慢,深厚凝重,要做到外笨內靈。它也能攀爬樹木,但和猿猴的外靈不同,熊形要面帶笑容,兩臂上抬下垂,讓人看到發笑,可是全身氣血關節五臟六腑都在微動不息,四肢百骸,尤其是六關(肩、肘、腕、胯、膝、踝)用緩慢的呼吸配合,也就是凝心內境,頭腦清醒,而不是糊塗,要沉著而不執著。這一動作對精神不太安寧,對於工作疲勞的人有調節作用。其動作要求人體內外協調完整,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時眼神、意識、呼吸,必須與動作密切配合,外動引起內動,有助於增強大腦的調節作用,使呼吸和內臟得到鍛練,也是培養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毅力的修煉。
二、鐵環功
又稱鐵臂功。
功理:鐵環功在馬步站樁的基礎上進行,主要作用是壯大勁氣,使勁力倍進。是練懸勁、暗勁,使兩臂血管變寬變松、加快兩臂氣血流量,增強氣感。鐵環一個一個的加套在臂上,是金屬導體。久帶鐵環練功,發出去的內氣滲透力強,成螺旋形向外發射。帶鐵環如同杠桿原理有小小秤陀壓千斤之說,尤其是每加一個鐵環或鐵環從上臂往下每移動一寸須得付出很多的汗水。當鐵環加到手腕處進行站馬步樁,其功力就很可觀了。
注意事項:
1.循序漸進,火候適當,不要一口吃一個胖子,練功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
2.如果沒有鐵環可以用磚塊或其它代用品,但必須兩臂配重相當。
三、扳指法(第三套)
第三套扳指(趾)法主要加深加強氣感,加強內氣外放的功力。
動作基本要求同初級功法。
手指順序為:2、4、1、5、3。
每指扳動次數:5、7、9、11、13。
按下的停留時間為10秒鍾,抬起,放平手指運動過程是10秒鍾。功理初級班教材已述過,略。
四、蛇形樁、龍形樁
蛇形樁(一指功)
預備姿勢:直立,兩腳跟並攏,腳尖成90度
動作:左腳斜跨出半步,屈膝,成左虛步,身體重心落右腳上。同時兩臂交叉抱於胸前,左里右外。右手再向下劃出,左手向前伸,兩手均成打槍狀(食指伸直,余指曲掌心),右手食指對准左手心勞宮穴,相距一尺半;上體正直,目視前方。站累了以腳跟為軸,兩腳尖向右轉90度,重心移致左腿,同時左手順勢收回,右手則順勢向上,向前伸出兩手成打槍狀。同樣站累了再換。共站半小時要領:上虛下實,收腹、提肛、坐臀,手指收而不緊,呼吸自然。精氣神力合一。前手食指齊人中,後手食指齊承漿。
龍形樁
預備姿勢:直立
動作:左腳前跨出半步,屈膝,重心落右腿上,成正虛步;兩臂交叉抱於胸前,右手在外,向下劃到右胯旁,掌心向下,曲指成抓,抓向下。左手在里,向上劃向前斜抓而出,掌心向天。站累了,左腳收回右腳前跨半步,重心落左腿上,同時左手經右臂外向下劃到左胯旁,掌心向下。右手在里,向上劃向前斜抓而出,掌心向天。站累了再換。共站半小時。要領:上虛下實,收腹、提肛、坐臀,呼吸自然。閉關鎖節,意氣合一。
五、虎形樁
動作:左腳向左成大弓步、右腳成蹬步,右腳內扣,左手成虎爪與頭頂平,手心朝下,右手下按,手心對右腿「脾關穴」處離開10公分。左手的「勞宮穴」對准右手的「合谷穴」。其形狀如武松打虎式。上體仍保持正直。兩眼有神朝前方,做到上虛下實。兩腳兩手可以輪換交替。
六、金鋼樁
又稱金雞獨立樁
本功法以練樁功著稱於世,凡練內家拳的都是先以站樁為主。著名武術家孫祿堂曾說:「入門先站三年樁」。至今嵩山少林寺練功廳內還保留站樁的足跡。
動作:金鋼樁是站一條腿,右腿直立,左腿提起。左大腿與腰平行,左腳尖朝下,左手提起與頭平行,手心朝下。右手略微提起,「勞宮穴」對「脾關」相距10公分,左手的「勞宮穴」對准右手的「合谷穴」,身體保持正直,做到上虛下直,兩腿可以交換站立。
七、羅漢樁
練功站樁的時間,加長練功的強度逐步增加,先是馬步樁,用兩個腿站樁,蛇形、龍形、虎形是一條半腿練站樁。金剛樁,羅漢樁是一個腿站立。隨著基本功的訓練加強,功底逐年加厚功力也將逐年增加。
1.單手合十
動作如同坐功的上身姿勢,所不同的是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用一條腿站立,膝曲,微蹲另一條腿提起端平,挨在另一條腿上。站累了兩腿可以交換。
2.雙手合十
動作兩手心合掌成拜佛勢,兩腿同上式。功用主要用於養氣、練氣。幾分鍾後下面一手的掌心可有明顯的氣感或感覺有股氣從肘向下面手「勞宮穴」壓進,上面手指的指尖亦有麻脹感,久練可疏通經脈,打開「勞宮穴」,不謹可以養氣健身,而且可以「內氣外放」。
八、一字樁
又稱頂天立地樁
該功是難度較大的站樁功,但功力也是較強的。動作:兩腿或大馬步下蹲,兩腳尖朝向左右方向,腳跟平地一條線,右手翻掌掌心朝天托舉左手手心「勞宮穴」向下對准大腿「脾關穴」處,兩手可以互換,但要求上體保持正直。
九、虛步站樁
動作:前後步,左腳伸出,放鬆、腳尖站地,右腳彎曲下蹲,身體的重量落在後腿上,小腹後收,左手伸前成劍指,右臂微曲。用劍指對准左手的合谷處,距離相隔10公分。主要是練劍指發氣。左手右腳練累了,可以換右手左腳。

4. 一指禪推拿療法的手法

推拿的手法有推、拿、按、摩、滾、捻、抄、搓、纏、揉、搖、抖十二法,其中一指禪推法是主要手法。這種推法與一般文獻記載所稱的「推法」的動作完全不同,有其獨特操作方法和功法鍛煉要求。
1、一指禪推法:手握空拳,腕掌懸屈,拇指伸直,蓋住拳眼,用拇指的指端、指腹和橈側偏峰面著力於穴位上,運用腕部的橫向來回擺動以帶動拇指關節的屈伸活動,使功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經絡穴位。一指禪推法操作時要求做到沉肩、垂肘、懸腕、指實掌虛。「沉肩垂肘」,就是肩、肘關節時要放鬆;「懸腕」,是腕部放鬆,使手掌自然垂屈;「指實掌虛」,是拇指著實,其餘四指及掌要放鬆,才能使作用力集中於拇指,做到蓄力於掌,發力於指。一指禪推法每分鍾推動頻率一般為120-160次。
練習一指禪推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在米袋上按照手法基本要求進行鍛煉。即將米袋置於胸前方,身體端坐,全神貫注地沉肩、垂肘、懸腕,指掌半屈,拇指自然伸直,依附於食指中節呈90°直角,指端或其螺紋面吸定於米袋操作點上,腕部作有節奏的橫嚮往返擺動。在練習至拇指能吸定於某一點上不滑動、腕部擺動靈活而富有節奏感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練習一指禪推法移動手法。即能由一點而逐漸練習到在沙米上作前後左右的往返運動。在練習移動手法時,必須做到移動時指力不空虛滑動。在米袋上的練習能夠做到蓄力於掌、發力於指,指力有相當的功力時,可轉入第二階段在人體上的操作。在人體上操作時,要根據「循經絡、推穴位」的原則,進行緊推慢移(即按照每分鍾120-160次的擺動速度,在體表經絡線上緩慢移動)的練習。一般可先在肩背練習,然後依次在胸腹部、頭面部、頸項部等不同的體表部位進行練習,務必使其手法能嫻熟自如地在體表各個部位上均可按照要領操作。
2、拿法:以拇指與其餘四指的指腹面緊挾治療部位,將肌膚提起,並作輕重交替而連續的揉捏。操作要領為:腕部放鬆,揉捏動作要連貫,用力由輕到重。拿法分為三指拿、四指拿和五指拿等。「三指拿」是用拇指與食指、中指相對用力挾住治療部位。「四指拿」是用拇指及食指、中指、無名指相對用力挾住治療部位。「五指拿」又稱「握法」或「抓法」,是用拇指及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挾住治療部位。
3、按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端或指腹按壓穴位。如用指甲按壓稱為「掐法」,用屈曲的近端指關節或肘關節尺骨鷹嘴突部按壓又稱「點法」,用掌心或掌根按壓又稱「壓法」,按而輕輕撥動者又稱「撥法」。
4、摩法:用手掌或手指掌面緊貼體表肌膚作輕緩柔和而有節律的盤旋狀撫摩。摩法的動作要領為:腕關節放鬆,用力要做到輕而不飄,重而不滯。摩法分為指摩法和掌摩法兩種。「指摩法」是將手指並攏,手掌自然伸直,腕關節微屈,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中節和末節指面撫摩體表,隨著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旋活動。「掌摩法」是將手指並攏,手掌自然伸直,腕關節微伸,將手掌平置於體表,以掌心、掌根部分作為著力點,隨著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旋撫摩。
5、抄法:用兩手手掌面分別放在仰卧患者的兩側肋下緣,逐漸插入腰部,兩手手指羅紋面按揉腰部兩側組織,並將腰腹部托起,輕輕地左右晃動。
6、捻法:用拇指的羅紋面及食指橈側面挾住治療部位,如捻線樣作來回揉捻。多用於指趾處。
7、滾法:手握空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置於治療部位上,腕關節作小幅度的屈伸,使接觸治療部位的指間關節來回滾動。
8、搓法:用兩手掌面挾住肢體,輕輕地作快速來回搓揉。
9、纏法:動作與一指禪推法相同,但擺動速度比一指禪推法快,每分鍾達200次左右。
10、揉法:用手指指腹著力某一部位或穴位上,作輕柔緩和的環旋動作,並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有理氣止痛、活血消腫等作用。以手掌大魚際或掌根部著力的稱「掌揉法」,用手指指腹部著力的稱「指揉法」。
11、抹法:用拇指腹面或手掌面緊貼於體表,略用力,緩慢地移動。
12、指法:用手指指腹面輕快地掠擦體表。
13、搖法:用兩手在關節前後托住或握住,左右旋轉搖動肢體,緩緩而行。

5. 少林內勁一指禪的簡介

“少林內勁一指禪引”功法,是我國福建少林寺特有的練功術。它歷經數百年十幾個朝代的提煉、充實,成為武林界推崇的上乘功法。它不同於一般的少林動功,也不同於一般的禪林靜功,而是一種包括動功、靜功、“競技”、“技擊”等功法的獨特門戶。下面是我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少林內勁一指禪的簡介。

少林內勁一指禪功法概述

少林內勁一指禪功法介紹

內勁一指撣”功法繁多,訓練方法也奇特。訓練中雖不強調入靜和意守,但對姿勢的正確性,動作的先後次序,要求特別嚴格。它能疏通經絡,調理人體的氣血,使之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調,從而起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精、氣、神、力合一的作用。堅持練此功法,功底隨時間而深厚,不僅可以“外氣內收”,積蓄“內勁”,而且可以“內氣外放”,為患者導引治病。“內勁一指禪”的“內勁”,是人體活動的能量,是蘊藏在人體內的潛力,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禪”,是梵語,即安定、止息雜慮的意思。“—指”,是指在練功過程中,必須再加上一個特殊的、關鍵性的訓練方法,即十個手指和十個腳趾有系統、有規律的扳動和按動的鍛煉。十指和十趾,分別為人體十二正經的起點或末端,手指的扳動和腳趾的按動,不僅可以積蓄“內勁”,調節釋放“內勁”,而且還簡便易學,可以縮短練功時間,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1] 。

“少林氣功內勁一指禪”的十八代傳人——闕阿水先師是江蘇省蘇州人。他家境貧寒,七歲就被送入寺門當苦行僧。他隨福建少林寺武僧杜順彪法師習武,學得“內勁一指禪”絕技真功。那時,佛門戒律森嚴,功法秘不外傳,一切動作、功理,全靠師徒之間言傳身教和心記,所以懂得此功法的人很少。解放後,他在黨和政府的教育下,覺悟不斷提高,於是開門納徒授教,將長期埋沒的國寶——“內勁一指禪”功法公諸於世,造福人民,從而受到黨和人民的贊譽。

1982年,闕阿水先生逝世後,為了繼承師志,弘揚這一造福人類的優秀功法,王瑞亭將其整理成文字,供傳功教學使用。從1993年王瑞亭公開聲明“版權歸社會,翻印不究”以後,國內外已有32種版本問世(包括日、英、朝文版)。近年來,王瑞亭及其弟子王澤俊等人,創辦多個功法免費教學平台,如QQ平台(王瑞亭少林內勁一指禪),視頻教室51VV等,並不斷對功法進行深入研究總結,其教材還在不斷完善之中。

少林內勁一指禪專業說明

少林氣功內勁一指禪是少林寺特有的練功術。歷來師徒之間口授單傳,不立文字。1982年,恩師闕阿水先生逝世後,為了繼承師志,弘揚這一造福人類的優秀功法,我才將其整理成文字,供傳功教學使用。但,從1993年我公開聲明“版權歸社會,翻印不究”以後,國內外已有32種版本問世(包括日、英、朝文版)。由於輾轉翻印,有的版本又增加了許多未經我審閱的文章,疏漏和錯誤之處不少。近年來,根據教學和練功實踐,我又對本功法作了一些補充與修改,如增加了“自我拍打功”、“快速得氣法”等;還有動作圖手工畫得不夠規范。目前,本功法教材,這種不統一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它的完整性和准確性,迫切需要統一功法內容,嚴格規范動作。為此,由我親自執筆修訂編寫成這個統一規范的教材,其中全部動作圖皆以我的示範動作為准,交人民體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作為本功法國內外傳功教學使用的唯一的一本標准教材。

本教程的正式出版,凝聚了眾多同志們的心血。在此,我向所有默默無聞、埋頭工作、為弘揚本功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致以最誠摯的敬禮。

少林內勁一指禪功法特點

該功法最大的優點是安全。原因:氣功是通過調心、調息、調身進行自我鍛煉的方法,而該功初時只需要調身(即姿勢正確)就可練功,呼吸自然,不用意守和無須入靜,故不易出偏,安全呀。其次是易學易記,一樁一姿勢,不復雜。再次是易得氣,氣感感覺快(注意:因各人身體的個體差異,其氣感的強弱,感到氣感時需要的時間各異,有些人需要較長時間,有些人很快就有氣感了,但也有練了多年甚至未有氣感的,但其本人自我感覺是身體較練功前健康)。

少林內勁一指禪普及功法

“內勁站樁功”功法,是“內勁一指禪”普及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了獨具特色的“內勁一指禪”功法,結合中華武術內家拳的內功在實踐中得到了提高而形成的動靜相濟,不要意守,無需入靜,以氣帶力,氣感快、足,沒有偏差等特點,使初學者易於接受,從而受到了氣功界的重視和廣大群眾的稱贊。

少林內勁一指禪提高功法

“提高功法”由九個難度較大的獨立樁功、催氣法、輔助功法、采氣法和“內氣外放”法等組成。所謂“提高”,是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它旨在提高練功者的功力,增強其“外氣內收”和“內氣外放”的功能。其中的樁功,練功者在一個階段(3~6個月)只宜主練一個,甚至長期堅持只練某一兩個與自己相適應的樁功,其他的,則可根據各自的條件和體會,有目的、有計劃地選練。

6. 怎樣鍛煉一指禪

具體段練方法不好說,我們只可以給你一個指引。所為一指禪就是將手指的力量與硬度和抗擊打力鍛煉到人的極限或者超越極限。所以你應往這方面下功夫,如:用手指做俯卧撐(掌上壓),當然要一步步來。可以先用十隻手指做,做到你可以承受了(就是每種手指數都做得很流暢),就慢慢一天天一隻一隻手指的減少。最後練到可以只用食指和中指了,就可以練倒立著用以上方法重新鍛煉。在其間可以配合著用手指重捅沙開始,到日歷。(總之在鍛煉到手指適應後再慢慢加硬捅的東西)。以上方法僅拱參考,若在鍛煉中有任何損傷,我們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不過這個方向一定是對的。

閱讀全文

與一指禪碎磚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排卵什麼方法最准確 瀏覽:850
抒情方法有哪些 瀏覽:432
青島梅毒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998
臉上汗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60
好的教育方法的視頻 瀏覽:58
快速上枕頭荷葉邊方法 瀏覽:736
手機拍照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4
什麼方法治口臭 瀏覽:173
幼兒美術活動教學方法 瀏覽:126
瑞典輕症治療方法 瀏覽:616
原始股退出計算方法 瀏覽:409
水泵間隙的測量方法 瀏覽:520
材料分析方法視頻 瀏覽:332
杜蘭特真正的訓練方法 瀏覽:319
網上買床安裝方法 瀏覽:783
奶奶教裁剪方法簡單好用 瀏覽:449
老人機簡訊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7
化肥中氮的含量檢測方法視頻 瀏覽:79
照片如何加水印方法 瀏覽:536
有點打呼嚕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