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足三里穴位置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是一個常用的保健穴,取穴法:曲膝,先摸到膝蓋外側,找到一個明顯的窩(外膝眼又叫犢鼻),再向下量度四指寬的距離,再找一個凹陷的小窩,按壓會有明顯的酸脹感,這就是足三里穴了。
『貳』 如何准確找到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功能作用:
燥化脾濕,生發胃氣。
操作:
直刺1~2寸。
主治:
1.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
2.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乳癰。
3.失眠,癲狂,頭暈。
4.虛勞羸瘦,水腫。
5.膝痛,下肢痿痹,腳氣。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叄』 足三里在小腿的什麼位置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功效:生發胃氣、燥化脾濕。
(3)足三里的正確取穴方法及功效圖片擴展閱讀:
經常按摩足三里可加強胃腸蠕動,調節脾胃功能,改善人整體的免疫能力。按摩時可用拇指直接按揉,也可藉助光滑的木棒。按摩不受地點、時間限制,貴在長期堅持。
艾灸足三里是傳統的長壽養生要法,甚至講究灸至皮膚發泡、結痂。現代日常保健可採取更為溫和的方法,具體操作是:將點燃的艾條對准足三里穴,距離皮膚約3厘米,灸5~10分鍾,以局部皮膚有明顯溫熱感,出現紅暈但不灼傷為度。需要注意的是,熱性體質的人一般不適宜做艾灸。
『肆』 如何准確找到足三里的地方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取法】正坐屈膝位,於外膝眼(犢鼻)直下一夫(3寸),距離脛骨前嵴一橫指處取穴。或用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1寸處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 長伸肌→小腿骨間膜。皮膚由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針經皮膚,皮下組織,進入脛骨前肌及其深面的 長伸肌。支配脛骨前肌和 長、趾長伸肌。
【特異性】五輸穴之合穴,五行屬土;胃之下合穴。
【 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升降氣機。
【主治病症】 本穴應用廣泛,為全身強壯要穴,針灸按摩可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亦為消化系統常用要穴。 1.消化系統疾病:急慢性胃腸炎,胃痙攣,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腸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闌尾炎,腸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兒厭食,輔助胃鏡檢查; 2.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貧血,風濕熱; 3.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膀胱炎,遺尿,陽萎,遺精; 5.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失眠,神經衰弱,小兒麻痹,面神經麻痹,腦血管病,癲癇; 7.五官科系統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聾,耳鳴。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5寸,針感向下膚放散; 2.針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斷捻轉運針之時,針感可沿胃經逐漸循股走至髀關、歸來、天樞等穴,少數走向胃腑、劍突處; 3.理氣止痛可用龍虎交戰法; 4.消腫利水可用子午搗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5~10壯,艾條灸10~20分鍾。 強身保健可採用化膿灸,每年1次,或累計灸數百壯或溫灸至皮膚稍見紅暈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時亦可採用葯物天灸。
拓展資料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伍』 女人的足三里是哪個部位
外膝眼直向下四橫指處。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直向下四橫指處,是足陽明胃經的代表穴,也是人體最重要的長壽穴之一。中醫流傳有「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的說法。意思是常年堅持艾灸足三里,可改善身體虛弱、緩解胃腸消化系統疾病。其次,它還對眼、鼻、口、齒等部位的病症有一定療效。
經常按摩足三里可加強胃腸蠕動,調節脾胃功能,改善人整體的免疫能力。按摩時可用拇指直接按揉,也可藉助光滑的木棒。按摩不受地點、時間限制,貴在長期堅持。
(5)足三里的正確取穴方法及功效圖片擴展閱讀:
足三里取穴簡便,常用的保健方法主要有:
1、按揉: 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
2、艾灸:取中草葯「艾」為燃料,將艾絨點燃,直接或間接溫熱感穿透肌膚入穴。只要方法得當,必將受益良多。
『陸』 足三里穴位在哪個位置
足三里是人體的一個穴位,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在脛骨和腓骨之間(距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傳統中醫認為,雞肉能補腎益精、補益脾胃、補血養陰,可用於治療陽痿、遺精、少精、食慾不振、面色萎黃或產後體虛、頭暈、少乳及閉經、月經量少等。婦科名葯「烏雞白鳳丸」就是以烏骨雞為主要成分。尤其是老母雞的補益作用更高,對於病久體虛的人頗為適宜。人們在不斷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發現足三里具有和雞肉類似的作用,是人體的保健要穴,同樣可以用於補腎益精、補益脾胃、補血養陰等。對食道癌患者做實驗觀察,結果發現針刺足三里穴,可見食道蠕動增強,管腔增寬,痙攣解除;針刺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其胃電圖的表示為雙向調整作用;在針刺影響胃機能的機制探討中,發現與胃泌素有一定關系。針刺足三里時萎縮性胃竇炎患者於針後30至60分鍾血清胃泌素出現高峰反應,萎縮性胃竇炎組為空腹對照組的1.65倍;針刺足三里還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這些報道充分說明針刺足三里穴可以調節機體功能,具有保健作用。
『柒』 足三里的位置在哪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取穴方法】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捌』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小腿裡面的骨頭叫脛骨,外面的骨頭叫腓骨。小腿前面能摸得到的有一點稜角的,像家裡面菜刀刀背一樣的骨頭叫脛骨。摸到這個骨頭之後。
用大拇指的指肚從下往上推,當感覺到推不動的時候,拇指所在的地房就是足三里。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房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二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8)足三里的正確取穴方法及功效圖片擴展閱讀
不同人群按摩足三里的好處不同:
孩子可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脾氣差,是由於體內微量元素(鋅、鈣等)缺乏,或鉛元素過高導致的。這時可通過刺激足三里來健脾,脾胃好有助於調節微量元素水平,糾正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現象。
老人按延緩衰老。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全身氣血不和或陽氣虛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過敲打足三里來調整。
女性按緩解痛經。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點揉足三里,以感覺酸脹為宜;宮寒痛經還可用艾條來艾灸足三里。此法有補益氣血、暖宮調經、止痛的作用。
男性按緩解胃痛。工作壓力大常導致胃病頻發。
『玖』 求「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位置圖如下: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9)足三里的正確取穴方法及功效圖片擴展閱讀:
按摩足三里好處
1、按摩足三里,能通經活絡、疏風化濕,上午7-9點,胃經最旺時,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身體脂肪消耗,達到減肥的目的。晚上9-11點脾經最旺時按摩此穴,脾主運化,能把飲食水谷轉化成能量,運輸給各個臟器,從而達到進補的作用。
2、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強身健體,對各種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長按足三里,能調節身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4、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調和氣血、美化肌膚。足三里屬胃經,是治療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體才能健康。
『拾』 足三里穴位在哪兒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