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絨護腰的用法
艾絨護腰的用法
艾絨護腰的用法,對於我們身體各方面的健康問題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幫助到我們預防和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以下來了解艾絨護腰的用法。
艾絨護腰——像繩子一樣把縱向經過腰部的經脈系住,可溫養梳通大部分經脈、祛濕驅寒、升陽補氣、行氣活血、緩解腰部酸痛等。
不僅可以護後腰,還能:護肩部可緩解肩部的疲勞酸痛;護肚子可調理脾胃、月經不調、痛經等。
也很適合大家在冷氣十足的空調房裡、夜深睡覺時避免著涼時用~
艾絨護腰適用人群:
經常腰酸、腰累、肩頸酸痛的人群;
身體寒濕(手腳發涼,怕冷,宮寒)的人群,尤其推薦女性使用;
有便秘,虛胖,腹瀉,長斑的人群;
長期久坐運動量少的辦公室人群;
長期處於空調環境的人群。
居家、辦公、空調房必備
雖然三伏就要結束,但氣溫是一點沒降。有多少人天天吹空調、喝冷飲、吃冰西瓜的呀?
空調吹多了,伴隨著就是體內濕氣加重,容易面色萎黃,滿臉痘痘,疲勞無力,情況嚴重的,還有關節、筋骨疼痛等情況。
冰的吃多了,很容易刺激胃腸道,減弱胃腸消化功能和殺菌力,造成多種腸胃不適,也容易浮腫、女性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等。
《本草綱目》寫到:「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
大家都知道,艾草可以祛濕散寒,通經絡,調臟腑
艾氣進入體內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保持氣血的正常運行,疏通體內脈結,可將體內寒邪之氣排出~
而十二經脈大體都會經過我們的肩部、腹部、腰部這三個地方~
這次杏林君為大家准備的禮物——艾絨護腰就可以通過肩膀、腹部、後腰將艾氣通過經絡輸送到全身~,十二條經絡一條都不落下
艾氣滲透到體表,活血驅寒,舒緩僵硬的肩頸、後腰,全家都能用!
居家、辦公、空調房必備
1、南陽仲景故里艾草
選用的是南陽陳艾,相比起新艾水分含量低,揮發油含量高,做出來的艾絨溫熱性能更好,讓整個身體都暖和,最適合空調房間、夜深睡覺時避免著涼時用~
常言道「家有陳艾,郎中不用來」。
新鮮艾葉經過反復日曬、儲存、揮發,散去了生艾的燥烈之性,葯性會變得更加溫和。
100克陳艾艾絨經過多道工序打磨而成,柔軟細膩,容易抱團,用多久都不會散。
2、柔軟面料,舒適穿戴
純棉面料,穿戴舒適,復古青花瓷花紋,經典永不過時;
可拆洗的內外膽,經久實用,清洗方便,只需將外套清洗,內膽進行暴曬即可
內膽有著精緻踩線,使內膽不易跑絨,經久使用不會壞哦
3、精心款式設計,使用舒適
113cm的長形護腰,總束諸脈,兩端適合的寬度,穩穩地托住腰部,緩解腰部疲勞。
加長加寬的魔術貼,可隨意調節,佩戴舒服,同樣適合多類體型的佩戴哦
艾草對腰椎間盤突出怎麼使用
把艾絨也就是艾草點燃以後進行艾灸治療,對於腰椎間盤突出是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的。其使用方法包括兩種:第一,使用艾灸盒進行艾灸,這種艾灸盒在網上可以買到。把艾灸條截成小段,點燃後放在艾灸盒裡,放置於患者的腰部,具體部位可以視疼痛部位而定,採用這種艾灸方法可以緩解腰部的疼痛。
第二,也可以使用艾條灸,也就是把艾條點燃以後拿在手裡直接對疼痛部位進行艾灸,這種方法在臨床上稱為溫和灸。
艾絨怎麼用
艾絨是臨床進行艾灸療法常用的器具,是把中葯艾葉經過曬干、鞣質、去除硬梗等雜質後,做成比較細致的絨狀物質,經過點燃後可以釋放出熱量和一定煙霧。艾絨的使用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第一、把艾絨外面卷一層硬紙,製成長筒狀的器具,叫做艾灸條。艾灸條可以如平時的香煙點燃,使艾灸充分的燃燒釋放,可以用手持艾灸條熏灸人體的`穴位,這是艾絨的一種使法。
第二、可以把艾絨做成圓錐形的艾炷,通常可以用手把艾絨捏成圓錐形,或者用磨具把艾絨定型成圓錐形,大小可以根據患者的臨床所要達到的治療目的確定,可以分成大艾炷,中型艾柱和小艾柱。艾絨製成的艾炷可以直接放在人體的皮膚上直接灸,也可在艾絨和皮膚之間墊一些間隔物,比如薑片、蒜片、凡士林、油等進行間接灸。
總之,艾絨的使用方法分為做成艾條使用和做成艾柱使用兩種。
一、艾絨的作用及用途
艾草別名冰台,屬於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有在門前插艾草的傳統,所以提起艾草,大家或許並不陌生。艾草葉的背面有一層細小的白色絨毛,這就是艾絨,除此之外,撕開一片艾葉,會發現在艾葉撕開處,也有一些很細小的白色毛狀,這都是艾絨。
艾絨是製作艾柱,艾條等艾灸產品的原材料,所以艾絨質量的好壞,也就直接決定了艾灸產品的質量高低,而艾絨的好壞,對艾草的選擇也有著一定的要求,例如,如果用當年採摘的艾葉,做出來的艾絨,與多年陳放後的艾葉做出來的艾絨,在進行艾灸時,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當年採摘的艾葉,做出來的艾絨,燃燒起來後火力強烈,但艾火的滲透力卻不強,而陳放多年的艾葉做出來的艾絨,像華夏艾灸網五年陳極品金艾絨陳放年數長,並且純度高,這樣的艾絨燃燒後火力溫和,艾灸時對穴位的滲透力更強。
艾灸時主要依靠的是艾絨,艾絨是由艾草艾葉提取出來的,而艾絨又是製作艾柱,艾條等艾灸產品的原材料。因此,艾絨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艾灸產品質量的高底。
總之,艾灸時,應選用陳放年數長一些,純度高一些的艾絨製作出來的艾灸產品。
二、艾絨的一般療效
艾草,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葯用植物,性純陽,被譽為百草之王,用艾治病養生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艾絨就是從艾草葉子中提取出來的,艾葉加工成「艾絨」,是艾灸治病的重要葯材。
艾絨常常用於調理寒邪、陽虛等。現在還有不少人用艾絨泡腳,或者把艾葉製成香囊佩戴在身上,以達到固陽驅寒的目的。中國民間用艾灸的方法治療風濕病時,就是用艾草葉子提純加工成的艾絨來進行熏烤操作的。
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曾寫書贊美艾草,稱它長於山陽,采於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艾草是純陽植物,加上火力的物理作用,中醫認為艾灸是補充人體陽氣最好的方法。 歸結起來,艾絨的功效與作用主要就是兩個字,「純陽」。因為艾草性純陽,所以對治療寒邪、陽虛有良好的效果。
艾葉的化學成分方面發現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發油外,還含有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這些元素能有效調解人體內需求。而在葯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
的功能,主治月經不調、胎漏下血等症。 以上主要講的是艾絨的功效與作用,而在現在實際生活當中,人們常常用艾絨卷制出來的艾條來進行艾灸,或者使用艾絨來泡腳,以這種方式來進行保健養身。艾絨不製作成艾絨卷,也可以進行艾灸,例如直接使用艾絨進行著膚灸,隔物灸,溫針灸等艾灸方法。
而如果採用艾絨直接進行艾灸的時候,應選用象華夏艾灸網五年陳極品艾絨那樣陳放年數比較長,純度比較高的艾絨。陳放年數長,保證了艾灸的效果,純度高,可以避免艾灸的時候,不傷到經絡。
三、如何區別艾絨與艾條
誤區一艾絨比艾條好 首先,傳統艾條本身就是由艾絨製成,艾絨和艾條是艾葉製成的成品的兩個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其實是同根同源的.艾絨有不同的等級,艾條也是(艾條的等級高低取決於它本身所用的艾絨等級高低).
如果拿高等級的艾絨和低等級的艾條相比,則肯定是艾絨好,但如果是拿低等級的艾絨和高等級的艾條相比,則肯定是艾條好.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選擇哪種產品,取決於客戶所用的灸器和灸法,不能一概而論哪種比哪種好.
誤區二純的艾絨燃燒後是清香味,不是清香味的不純 艾絨或艾條在沒有燃燒前,聞一下,確實是有股清香味,當年艾味更濃,陳年艾有股淡淡的醇香味。燃燒後當年新艾煙較大,較嗆人。雖然說味道無法形容,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感覺,艾絨或艾條燒後的味道跟清香味是沒有絕對關系的。
有說燒後像燒焦味的,有的說很嗆人,也有的說燒後很好聞,就喜歡聞這個味道的,因為每個人感覺不同,所以聞到的味道形容出來也不同,等級越高的艾絨或艾條煙更小,一般人都能接受。像有燒焦味的有可能紙張不是用的綿紙。完全以味道來定艾絨是否純,是不準確的.
誤區三越陳越純的艾絨燃燒的速度越慢 首先艾絨是新是陳跟燃燒速度無關.其次,正好相反,純度越高的艾絨,雜質越少,燃燒的速度越快.同樣規格的艾條,一種用普通艾絨製成,一種用金艾絨製成,那麼肯定用金艾絨製成的艾條燃燒速度快,用普通艾絨製成的艾條燃燒速度慢。
四、艾絨的幾種常見用法
艾絨的用法,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
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鍾,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鍾,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⑵ 五年陳艾的使用方法
點燃後炙患處,一日2~3次。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准施灸部位進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
B、雀啄灸:點燃艾條,對准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一起一落,一遠一近。
C、迴旋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施灸部位上方2-3CM處,左右移動,往返迴旋。
⑶ 陳艾的作用,怎麼服用
陳艾是去寒的 可以直接熬水喝或者加入酸蘿卜熬水喝 不過味道真心不好 效果還不錯
⑷ 陳艾的功效與作用
陳艾是一種葯用價值比較高的草葯,可以治療很多的疾病,陳艾在我國很多的地方都有,但是有很多的人對陳艾並不是太了解,有些人不知道它的功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陳艾的功效與作用。
陳艾的功效與作用
1.散寒止痛
陳艾味辛、苦,性質溫和,具有散寒止痛的效果,特別對於虛寒性出血、腹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同時它對於女性的月經不調和腹痛也有明顯的效果。
2.安胎
3.治腸炎
陳艾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特別是對於人類的腸炎治癒效果顯著。取陳艾十克,辣蓼十克加上車前八十克,放在一起用清水煎煮,然後去渣每日早晚各飲用一次,腸炎很快得到好轉。
陳艾的使用禁忌
使用陳艾可以,但是一定不能過量。如果是使用過量就容易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陰虛、血熱人群最好是不要使用,使用後可能會讓目前的病情加重。另外,不建議小孩使用,它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而兒童的骨骼生長。
⑸ 艾草如何泡腳能發揮最好的葯效呢
艾草屬於一種中草葯,並且葯效非常好,對於女性來說艾草是一種神葯,特別是對於緩解體內的濕氣來說有非常大的作用。
用熱水泡腳時,腳部的溫度上升,腿部和腳部的末梢血管逐漸發生擴張,腳部血流量隨之增加。泡腳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溫陽暖體的功效,很適合下肢缺血的人群。
男士也可以用艾葉泡腳,對於腳出汗有很好的作用,長期堅持還有補腎的功效,當然強身健體不可能一陣子就達到效果,一定要長期堅持,每天用艾葉泡腳可以滋養肝腎。
艾草是一位中草葯用途廣泛,艾草可以製成艾灸棒艾葉苦,而苦性物質,一般都有涼性的作用,比如苦瓜、黃連,所以艾葉有降火尤其是降肝火的作用。
故此人們又稱它為「陳艾」。古人將它和陳皮、半夏、狼毒、麻黃、枳殼一起合稱「六陳」,指的是這六味葯,經過時間沉澱,葯效會更好。
⑹ 艾條怎麼用
艾條對於艾灸養生朋友不會陌生。不過如果說到艾條的使用用法有哪些?估計相信大多數知道的多是:手持艾條懸灸、將艾條插入艾灸盒中使用,其它的可能就不清楚了。今天,在這里給各位艾灸養生朋友介紹一下,艾條的使用用法有哪些?
古方中醫網
艾條有健脾開胃的作用:對於一些消化不良的人和因為天氣原因而食慾不振的人,艾條的功效與作用對他們都有一定的開胃效果。
艾條的功效與作用能增加免疫能力:特別是對流感的防治更是有效果。古時候通常有燃艾條來預防流感。
⑺ 艾草的使用方法-艾草的功效與作
艾草泡腳
方法一:艾草加上花椒能夠除腳汗、腳臭、腳氣、濕疹。
方法二:泡腳的時候,加入艾草和紅花能夠起到改善腿部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痹和局部瘀血等情況。
泡腳的時候,加入艾草和紅花能夠起到改善腿部的靜脈曲張
方法三:艾草加上生薑能夠有效的治療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一系列的疾病。
艾草驅蚊
蚊蟲肆虐的季節,靠殺蟲劑和電蚊香驅蚊難免有健康隱患。正逢艾葉上市,自製幾瓶艾葉防蚊液,送給親友是別致的禮物,給寶寶用起來也安心。做法:將適量艾葉浸泡於山茶油中,置於玻璃瓶里約一個月,等艾葉的成分都析出到油中後,就會散發濃郁的艾香,再將這浸泡油過濾後加入薰衣草、薄荷、檸檬草等精油,裝入滾珠瓶,就是隨身攜帶的最環保的防蚊“利器”。
艾草入食
中國古人就有食艾葉的習慣,艾葉粥清涼解暑又易消化,實為夏季之佳品。做法:將大米淘洗干凈,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將少量新鮮艾葉洗凈,切碎,大米加水燒開後再加入艾葉一同用文火熬成粥,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鹽或者糖、蜂蜜,清香撲鼻又略帶苦味的口感,下火祛暑。
艾草入浴
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鍾,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艾葉治百病小偏方
1、艾葉治產後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乾,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
2、艾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3、艾葉治氣痢腹痛,睡卧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4、艾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
5、艾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
6、艾葉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干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
7、艾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
8、艾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乾薑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
、9、艾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劑,煎服二次。
10、艾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11、艾葉治糞後下血:艾葉、生薑。煎濃汁,服三合。
艾葉治糞後下血:艾葉、生薑。煎濃汁,服三合
12、艾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並梗,酒煮一周時)300克,白術、蒼術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曬干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
13、艾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
艾草的作用與功效
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葯。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的作用
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葯用特性: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
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可祛濕防感冒
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七年之病很頑固的,然而三年以上的陳艾卻有可能治癒它。由此可見,人們對艾草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是給予了充分肯定的。
中醫認為艾草味苦,性溫,具有袪濕散寒、溫經止血的作用。現代葯理研究證明艾草對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病毒等多種細菌、病毒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南方的春季雨水較多,較為潮濕,且氣溫波動較大,如果不慎受涼或淋雨,極易引起感冒。而此時正是艾草生長的.季節,如果能夠合理使用艾草,不僅能夠讓您遠離潮濕的困擾,而且能很好地防治感冒。
第一,飲用艾草湯或食用艾草製成的食品
如果在潮濕的春季不慎與風寒感冒“狹路相逢”了,您不妨取新鮮艾草15克,加水適量,煎服,然後蓋上被子美美地睡上一覺,待身體出汗後,鼻塞、頭痛等種種不適也就隨之減輕或消失了。
在潮濕的季節,經常食用艾草做的食品,對感冒等多種因寒濕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如可將新鮮艾草洗凈,然後撒入適量麵粉,摻勻拌散,使艾草表面全部沾有麵粉,鋪入籠屜蒸煮,約30分鍾後出鍋,盛在碗里,調以香油、蔥、蒜泥等即成美味可口的蒸餅。此外,用上湯白灼或炒等做法來烹飪艾草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用艾草洗浴
如果不慎著涼或淋雨了,回到家後立即來一個艾草浴,可以起到理氣血、逐寒濕、預防感冒的作用。具體做法為,取新鮮艾草50-100克,在浴缸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鍾,然後取出艾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洗浴。
艾草浴不僅有利於防治感冒,對濕疹、毛囊炎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此外,經常進行艾草浴還有很好的美容作用,這是因為艾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皮膚新陳代謝。慈禧御醫研究的美白大浴中就有艾草。
第三,用艾草煙熏居室
現代研究表明艾草燃燒的煙對引起流行性疾病的多種致病細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因此,在感冒等傳染性疾病多發的季節,可將艾草曬干,點燃,煙熏居室,這樣不僅可以在人體周圍空氣中形成天然消毒氣幕,而且還能殺滅蓄積於人體鼻竇腔與咽喉中的細菌、病毒,從而起到預防流感的作用
⑻ 陳艾有什麼作用
陳艾的作用
1、艾葉能治痛經和不孕
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溫胃、殺蟲止癢、灸百病、止瀉痢、開郁等功效。
2、艾葉入膳健脾益氣
這個季節艾葉鮮嫩多汁,可用於製作艾葉糍粑、艾葉餛飩、艾葉粥、艾葉蛋餅等美食。也可根據個人不同體質,用艾葉與不同葯材食材調配做成葯膳食用。
3、艾葉外用 驅蚊防感冒
春季呼吸道疾病多發。每年三四月,醫院門診的感冒患者較多,原因是春季雨水多濕氣重,氣溫冷熱無常,致人群流行性疾病如感冒、流腦、水痘、扁桃體炎等高發。艾是菊科植物,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夠抗菌抗病毒。
(8)陳艾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不論是艾草「灸治百病」,還是用艾草熬水作煎劑,古人認為都要選用陳艾才好。這里的「陳」是指把新鮮的艾草曬干後保存在乾燥、陰涼、通風的地方,經過兩三年後,沒有發霉變質,聞起來還有艾草隱隱的清香。
《本草綱目》載,艾草味苦,性微溫,無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主吐血下痢、下部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
艾的葯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用於艾灸,古人認為可以「灸治百病」。
二是老百姓在端午節時通過懸掛新鮮的艾草,或燃燒乾燥的艾蒿,達到祛邪避晦的目的。
三是用艾葉熬水口服,調理各種內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
艾草還有一個妙用就是緩解痛經。中醫學認為,寒主收引,不通則痛,而艾草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的功效,治療痛經非常對症。
目前發現艾草含有一種特殊的揮發油稱為艾葉油,具有平喘、祛痰、抗菌、抗過敏、鎮靜等多種功效。
⑼ 陳艾葉子泡水喝用什麼好處
1、陳艾是一種葯用價值極高的草葯。是有新鮮的艾草,採摘以後,經過太陽暴曬晾乾,放置一段時間再來使用的,就被稱為陳艾。
2、性溫,味苦,辛,歸入腎經,肝經和脾經具有溫經脈,活氣血,止冷痛,逐寒濕的功效。經常應用治療經寒不調,脘腹冷痛,宮冷不孕等症狀。用陳艾泡水喝飲用,對有寒濕氣滯和月經病的女性人群很有益處。
3、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對很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的作用,同時還能祛寒濕,溫氣血。但由於陳艾性溫,陰虛火旺的人群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