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練習太極拳的方法
太極拳練習方法:
一、松靜的練習
松靜的練習是練習太極拳的基礎。首先「靜」講的是要靜下來,使大腦排除一切雜念,意識集中在練習拳術上來,一舉動則要在意識的支配下運動,這就是太極拳練習時所講的用意不用力的說法。
「松」講的是用意念支配四肢關節及肌肉群的放鬆,化掉原來的僵硬之力,使氣血達到四梢。「松」的練習,要在大腦意識支配下有的放鬆,不是無意識的放鬆,是運化僵勁,靈活關節、肌肉群的運動,也是培養纏絲勁、彈簧勁的關鍵。太極拳所講的「化僵為柔,練柔蓄剛」就是在「松」的練習的基礎上練成的。
二、『八法』的練習
八法既是太極拳的骨幹,太極拳每個門派都遵循八法。八法之中棚是基礎,是關鍵。捧法:貫穿於太極拳的始終,貫穿於太極拳的每一個招式。捧法的產生是在人體關節放鬆外撐,拉動肌肉群產生的,是由里向外的一個勁,是一個無形於招數的勁,也是太極拳的實戰接手常用的基礎方法。捋法:是在捧住對手後借對手之力,順勁捋帶。
擠法:是在捧住對方的手後,用手或臂將對手擠出。按法:是在捧住對方的手後,用自己的雙手由里向外推出。采法:既拿法。是在捧住對方的手後,順對方的勁將對方採住。
列法:是在採住對方後,向左或右突然法力將對手列出去。肘法:肘法的運用很多,是近距離時,採住對方或被對方採住時運用。靠法:靠法的運用也是近距離時,捧住對方化掉對方的勁路進步利用肩、臂、臀、背進行靠打對方。
「八法」貫穿於太極拳的每一個招數,而且不是孤立的,每一個的勁路都是隨著對方的變數而變化。「八法」的的練習,首先進行單勢的練習,然後兩個或者幾個勁路聯系起來進行練習,久而久之就能熟能生巧。
三、「五行」的練習
「五行」的練習,不單單是對於步法的練習,而且是對於身法、手法的.綜合練習。「五行」之中「定」最為關鍵,「定」的練習也就是樁功的練習。一個練拳多年的拳師,與對手搭手後被對手輕輕一撥便飛了出去,這就是沒有樁功的表現。「進」、「退」、「顧」、「盼」的練習都是在「定」的基礎上進行的。
進退顧盼步法的運用,是在手法的配合下進行,並不是孤立運用。太極拳拳架對於步法的要求十分的嚴格,避免重心的雙重。始終保持著腿部重心的靈活性,保持者進退的靈活。與對手的搭手後,八法的運用必須在五行的配合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巧妙的發揮身體的整勁。
四、單式練習
一套太極拳是由無數個單勢組合而成。對於每一個拳勢的練習必須要融會貫通,首先要擺正架勢,然後要順其勁路,最後要掌握每個架勢的功防含義。單勢的練習,雖然乾枯無味,但是對於太極拳系統的功法將是一個基礎。
五、組合練習
太極拳的單勢練習成熟後就可以進行組合練習。組合練習的原則是:使每個拳勢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首位呼應,既前一個拳勢的收勢是後一個拳勢的起勢。這樣練習就能達到連綿不斷的效果。
⑵ 太極拳的訓練方法及其要領
初學者一定要掌握太極拳的訓練方法,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練習中體會太極拳的節奏感。訓練太極拳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的訓練方法及其要領。歡迎閱讀!
太極拳的訓練方法
習太極拳貴在堅持,很多人因為找不到太極拳的練習方法,就放棄了學習,下文有詳細的學習方法。
一、樁功
樁功是練好太極拳的首要問題。沒有樁功的太極拳好比建在沙灘上的樓房,風一吹便倒,由此可見樁功的重要。那麼練太極拳要站哪些樁功呢?
太極拳樁功很多,有開合樁、下蹲樁、馬步樁、手揮琵琶樁、提手上式樁、白鶴亮翅樁等等,實際上每個太極拳的動作就是一個樁。
許多人都不喜歡練樁,覺得樁功枯燥乏味,其實樁功是太極拳的基本功,而且樁功是靈活多變的。
要把樁功練得一般人兩三個乃至三五個都推不動、拉不動,多棒的小夥子,也休想抬起胳膊來,才算基本達到太極樁功的要求。
而現在從各體育大學院校到省市武術隊的專業教練,以及各地的太極拳輔導站的教練員、輔導員們,根本不教學者練樁,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是站樁。
據這些教練員、輔導員們講,出光碟的那些專家教授,都不談太極拳站樁的問題,叫我們知道什麼?所以我說那些練太極拳不站樁、不懂站樁、或說站樁沒用的專家教授們、七八九段們,毀了太極拳的根子!
練好樁功能穩固下身,下身不穩會影響到上身的施展,因此,一定要多練樁功。
二、頭部功夫
練太極拳對頭部的要求是,頭容正直,下頦微里收。名曰:虛領頂勁,下頦微一收,氣貫於頂。如果推手發人時差了頭頂懸之勁,就可能發不動,或發不遠。
有了這頭頂懸的勁,就可能發得動,或發得很漂亮。所以虛領頂勁不可少。面部表情要自然,不可嘻皮笑臉,也不能齜牙咧嘴(練形意拳、八卦掌也是同樣的要求)。總之不管多難多易,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好象什麼事也沒發生那樣。
三、眼部功夫
練太極拳時,眼神從始至終都要配合動作。該看前方時要看前方,該看前手時要看前手。不管看哪裡,都要讓人覺著自然得體。不能該看前手時看了後手,該看右手時看了左手。
如白鶴亮翅,定式後應看正前方;又如左野馬分鬃,抱球時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應看上面右手食指。當左腳邁出去,慢慢落實成左弓步時,左手也同時到左胸前,右手停於右胯旁,這時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
眼看左手時,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而是要兩眼有神注視前手。更為難做的是,不論一趟太極拳有多少動作,練10分鍾、 20分鍾乃至30分鍾、40分鍾,眼都不眨一下。我的恩師練一趟八十八式也不眨一下眼。
練眼也專門有練眼之功,如香火頭練眼功、提渣滓練眼功、看太陽練眼功、看月亮練眼功等。日後我再專門談練眼的功夫,可以讓大家把眼練得能看夏天中午12點的太陽數分鍾乃至更長。
四、鼻子呼吸之功
練太極拳從始至終應呼吸自然。練時配合動作呼和吸,使呼吸慢慢拉長。呼和吸應以耳朵聽不見為佳,而且呼吸不能有間斷。須知練太極拳不同練早操的二八呼、四八呼,而是要根據動作的難度大小、長短配合呼吸。
從起式到收式,都應是起吸落呼、收吸放呼。久而久之,就可使動作和呼吸結合上。再加緊下大功夫,就能達到氣與勁合的境地。當然還有更為高深的呼吸功夫,即練著練著太極拳,突然感覺耳旁如打了一聲雷,不覺自己有呼吸,這就是胎息。
如果經常能達到胎息的境界,長壽是定然無疑的。不過這種呼吸,現在練太極拳的專家教授們、七八九段們,恐怕是知者甚少了。要想學會如此境界的呼吸,速找明師虛心求教,可能還能學到。
五、耳之功夫
一般人可能會問,練太極拳與耳朵有什麼關系?又不是和人比武,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請聽聽我講的耳在太極拳中的作用,可能會有所幫助。前面談了呼吸是耳朵聽不見的呼吸,那麼耳朵聽什麼呢?我認為耳要聽蟬鳴。
什麼是蟬鳴?蟬鳴即我們稍一靜,大腦中發出的“而”的聲音。只要能排除雜念,神不外散,專注地聽蟬鳴,久而久之,剎那間耳邊“嘩啦”一聲,如同雷聲,就入靜了。
此時,只知練拳,不知其他,見如不見。見人如不見,見物如不見,見一切如不見。這就是練太極拳所講的動中求靜的最佳效果。
久靜而生動,此動不是練太極拳動作的動,而是一點真陽在動,這一點真陽即是無念而自舉的動(所以要練真正的太極拳,尤其是養生功,不能集體在一起,更不便男男女女在一起練,關鍵就在於此。
這個怕是一萬個練太極拳的也沒幾個懂的,更別說什麼太極拳專家教授、七八九段)。真陽一動就得會收,這收氣之法,不是得真傳者,也絕對不知道。真陽一動,要用小周天收氣之法收之。
氣越收越足,真陽越動越勤、越堅、越硬,直至七個小周天都收不住,即改用無孔笛顛倒兩頭吹之功。七個無孔笛也收不住、降不了,速開通奇經八脈。八脈開通身屬陽,准備下手采小葯。
當我們練著練著突然覺得一點真陽要奪關而出,千鈞一發之際,要會勒陽關,調外葯,調到葯產神知,此時要會上下任督接連之法,速用寶劍斬插之,這叫做寶劍插在三江口,管叫黃河水倒流,風吹之,火化之。
太極拳的練習要領
一、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
在太極拳功法中,腰功是其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針對初學太極拳不會用腰或練拳多年仍不會用腰者,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基本功練習。
筆者在選擇練腰的基本功法上,主要學練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擺胯、抖擻等,並以上述功法作為熱身練習磨練多年,漸漸增長了腰勁。
除此之外,還針對自身情況選擇拳勢中某些技術性較強、典型的用腰動作進行練習,如:雲手、野馬分鬃,以及陳氏太極拳中發勁動作等。
通過單勢練習,學會腰走圓形、S形、8字形,以及腰走小圈,手走大圈等“腰之運化”的技能技巧,為練好太極拳奠定了基礎。
二、以中正為本
太極拳要求行拳要緩慢均勻,形態上要求上輕下穩中間活。中間當然是指腰間。活,是指腰的運化要靈活。而這一切,都要以上體中正為根本。
只有保持上體中正,才能使腰胯放鬆,才能使縱軸免受外力擠壓,也才能保證腰的靈活運轉。
因此,練拳時必須遵循身法要領,注意虛領頂勁,含胸拔背,頭正、項豎、沉肩、肘墜,使腰間始終保持松豎狀態,而沒有絲毫“額外負擔”,以便隨時發揮其“主宰”作用。
三、正確把握旋轉度
太極拳拳勢中以腰為主的旋轉動作,除腳下旋轉90°以上的旋轉外,通常其旋轉度均為45°以內,如此既符合腰的生理動量,也符合太極拳注意松腰和內動的基本要領。
在以腰為主的旋轉中,需要提出的是腰胯之間的動量關系,即,轉腰只可隨上下一線而擺胯,決不可扭胯。胯與腰保持在同一條中軸線上,腰與尾閭也在同一條中軸線上,除此若出現腰胯歪扭,便容易造成肌肉緊張,甚或關節扭傷。
四、以意領動腰在先
用意,是太極拳中的重要,是太極拳所有的步驟的前提。用腰也需要我們能夠用意來引導,那麼在練習的過程中就應該遵循意念先動的原則,同時要注意將意念放於腰上。
這么做能夠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腰功,同時也符合了太極拳腰為主宰的思想,能夠提高我們的太極拳水平。
太極拳的學習步驟
一、打基礎
開始學練太極拳的時候,最初的十多天最困惑,許多人都感覺自己特別笨。
其實,並不是大家笨,而是因為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術語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對於人們建立知識參照系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和體驗——也可能這方面的本身就是一張白紙,連個參照物都沒有。
但是,這就是培養、激發內功的重要途徑,這個途徑必須從一開始就樹立起來,否則光顧盡快學會動作,然後去追求動作的規范與否,就會與秘傳太極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來越遠。
這樣的學練太極拳幾年、幾十年,只能算是比劃太極拳套路,只相當於天天練體操,可取得活動筋骨的效用,而太極拳豐富的內涵之滋味就無從品嘗了。
所以,學太極拳的第一階段,關鍵的關鍵就是解決如何學拳,如何練拳的問題。
魏樹人老師說:“由簡到繁地學習、掌握太極拳的內功理法,是把握太極拳基本技術核心的關鍵。從內功理法入手,由淺入深地琢磨、體驗動作的內含主旨,隨著日久功深,便可自然轉入下一個階段——內外相合。”
這個階段關健就是學會動作要領,粗通神意氣的內涵,並能一點點的融進行拳走架的整修過程中。
在這個階段,不僅要重視以上的內容學習, 還需要我們重視對於太極拳基本功的學習與掌握。
基本功是太極拳學習的基礎,也是提高太極拳水平的一個重要方式。對於練習者來說,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及學習的太極拳流派特點進行基本功的練習,幫助自己打下更好的基礎。
二、內外相合
著名學者南懷瑾在《易經雜說》一書中指出:中國道家講修道,令人慾修成神仙,必須打通任督二脈。
所謂任督二脈打通,就要‘黃中道理’,這個‘黃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體的是人的內部腸胃一切都好,黃就是中央的顏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國醫學上的“腠理”,就是皮膚毛孔。
工夫做到了,修養夠了的人,內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個毛孔都通了,這個時候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到達身體來了,面上都有光彩。
這時真美,充滿了四肢,全身暢通了,那麼,‘內聖外王’,內在有了這樣高的修養,如果有機會發到外面,發於事業,就內外合一、天人合一、美麗極了。”這段話所說的內涵,可以通過太極拳的修煉來實現。如何實現,關鍵就是要做到內外相合。
很多人對於內外相合並不了解,也就很難去掌握內外相合的相關內容。內外相合指的是身體與自然的交匯融合,是練習者通過神意氣的結合形成的功夫。
在這個階段,練習者能夠感受到太極拳的功效。另外,對於內外相合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三道氣圈。
平時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反復地練習這三道氣圈。走路的時候帶著三道氣圈;轉身的時候要照顧到三道氣圈;轉身的時候要照顧到三道氣圈;站樁時可專門練習三道氣圈(包括三圈相摞)。
⑶ 如何正確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練習要點:
1、心態: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2、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如下: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松軟;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3、動作要領:
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於外,心靜於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指每一招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協調而緊密銜接。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衰弱、 心臟病、 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⑷ 太極拳24式名稱順序是什麼
一、起勢
二、野馬分鬃
三、白鶴亮翅
四、摟膝拗步
五、手揮琵琶
六、倒卷肱
七、左攬雀尾
八、右攬雀尾
九、單鞭
十、雲手
十一、單鞭
十二、高探馬
十三、右蹬腳
十四、雙峰貫耳
十五、轉身左蹬腳
十六、左下勢獨立
十七、右下勢獨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針
二十、閃通臂
二十一、轉身搬攔捶
二十二、如封似閉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勢
(4)太極拳練習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太極拳練習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順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勢呼吸。以上幾種呼吸方法,不論採用哪一種,都應自然、勻細,徐徐吞吐,要與動作自然配合。初學者採用自然呼吸。
24式太極拳是國家本著弘揚國粹、發揚傳統武術的指導思想而編制的一套入門級的太極拳,它動作簡練,濃縮了傳統太極拳的精華,老少皆宜,實在是居家晨練之必備佳品!
⑸ 太極站樁功具體練習方法
太極樁對樁架、結構也有特定的要求。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一、太極樁:
行功姿勢:身體自然站立,兩腳橫開與肩同寬,成11字形。頭正身直,二目垂簾向前下方斜視,從頭到腳,進行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貼於大腿兩側。舌抵門牙牙齦。
二、心法:身體放鬆後觀想自身與茫茫宇宙混然合為一體進入忘我境界。
三、太極樁:
1、兩腳橫開,比肩略寬一腳,兩腳成11型站立,從頭到腳依次放鬆,然後兩腿微屈,成高馬樁,有圓襠之意。含胸拔背。
兩臂慢慢抬起與肩平,肘略低於肩,兩肩胛骨用力貼向前胸,兩臂在胸前成環形。(以身體感覺舒適為度)。
2、兩手十指自然張開,彎曲,形似虎爪,兩手相距2寸,手心向內,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圓狀。
3、頭項不偏不斜,項部直立,以頭部舒適為度。
4、兩眼開目平視兩手間(也可平視遠處一定目標)。眼不可睜太大。
四、心法:
1、肩井與湧泉成一線1–2分鍾,找放鬆的感覺,湧泉有麻、熱、脹即為正確。
2、肩井、曲池、合谷放鬆。
3、肩胛骨前貼。
4、臀部前貼。
5、膝關節外撐。
6、手臂外撐(即要外撐又要內抱有挾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氣沉丹田。
1–7每個動作1–2分鍾,一個輪回8–10分鍾,能做幾輪回做幾個,一般8–10個輪回。
五、太極樁(收式):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小腹丹田處抱合,雙手重疊一處,左手內勞宮扣於右手外勞宮,扣於丹田處,頭正體直,目視前方。
六、心法:意想周身真氣通過肢體經脈回收丹田。
(5)太極拳練習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站樁要求:
一、頭易正:頭居人體最高處,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傾斜,頭正神清,神態端莊,收頦直頸而其頭必正直,大有統領全身之意。
二、肩易順:順肩者,兩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順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張,毫無拘禁、高聳之狀,以合出勁之態。
三、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嚴在於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壯神威,挺胸則有失中正,出胸有利於腰的靈活,腰部靈活,則身體輕靈,周身合力易成。
四、腰易穩:腰,為人身骨節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運動的紐帶,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緊的是穩,穩而厚重則堅實,上、下行氣不滯,則出勁不空。
五、足易堅:足堅者,兩足放平,大趾內側用力向下扣,使腳部穩穩的立於地上,古語言:百力皆發於腳,足之堅穩否,將直接的影響步法、身形、發力的能力。
六、膝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則為下盤穩固之道。兩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脈舒展,而下盤則堅。
七、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練太極內功的具體要求。行功時,兩手要向前合抱,猶如老翁抱樹。
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開,此乃站太極樁基本姿式,行功時,要盡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達筋肉伸展,真氣運行自如之目的。
八、脊骨直:脊骨是人身體的支撐所在,其內是眾多神經的通道,是支配人體活動,意識傳導的主要途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極樁功
⑹ 怎樣學習太極拳
學習太極拳的方法具體如下:
1、練拳要求思想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
2、身體保持舒松,不偏不倚,動作輕柔勻緩。
3、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4、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重心保持穩定。
5、每一動作都要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養生拳法
養生太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即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
練養生太極拳有療疾健身、修身養性、健美益智,開悟智慧、激發潛能、技擊防衛,達到維持健康、提升氣質、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養生太極拳內外兼修。內練意氣勁力,運太極陰陽;外練拳勢招式,顯氣勢神態。通俗說法:形體力量和精神氣質同時鍛煉。
養生太極拳練身、心、意三家,合精、氣、神三元的太極修煉功法。符合中西醫學科學原理,具有神奇的療疾健身、修性養生功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太極拳
⑺ 太極拳的練法
太極拳的練法,可分為以下五種:
1、練習拳架。主要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優美。確切點叫「太極操」。
3、練習散手。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鬥含義,也就是說直接練習太極散手,要有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事半功倍。
4、神意氣的練法。以內氣運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強調意念的配合。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後,進入相忘境界,在意勢導引下,陰陽相隨的,練習方法。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里什麼都不需要記憶,手腳的活動好象是自己在動。
這種感覺既為「相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有詩雲:「行拳如在白雲中, 人自無心拳亦同,月透白雲雲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
5、先天的練法。神意氣的修煉畢竟還是後天的東西。道家所謂「心死則神活」, 不著任何後天意念,先天的東西自然就能出來,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一定要能靜下心來,才能進行這方面的修煉。
⑻ 太極拳每天必練的基本功
太極拳每天必練的基本功是:腰腿功。
極拳基本功練習方法:
一、聳肩沉肩:
①垂手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上聳提;③雙肩同時向下松墜,如此上聳下沉多次輪換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復原狀。
要求:身體自然直立,肩關節放鬆,上聳下沉輕松自然,節奏明快、均勻。
②以意識引帶雙手向前作擠勢,後腿微用力蹬,腰略發勁,雙臂以掤圓之勢向前擠迫。
③放鬆,重心略向後移,但仍為弓步;雙臂放鬆稍向後收回,但雙腕仍相貼近。
要求:不要用拙力,雙臂前擠與弓步蹬腿、塌腰協調,擠迫與放鬆收回要柔韌而富有彈性,雙肩松沉,不可抬肘。
⑼ 太極拳基本八法五步怎麼練
八門五步動作名稱有起勢、棚、捋、擠、按、采、挒、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收勢
起勢:
1、身體自然直立,兩腳並攏,頭頸端正,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大腿側;面向南,目向前平視,心情寧靜(圖1)。
2、左腳向左輕輕開步,相距右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
3、兩手緩慢向前平舉至與肩同高時,手心向下,兩臂相距同肩寬,肘微下垂。
4、上體保持正直,兩腿緩緩屈膝半蹲,兩掌輕輕下按,落於腹前,掌與膝相對。
要點:全身放鬆,舌頂上齶,呼吸自然。
一、棚
1、右轉體的同時,左臂上抬屈於胸前,手心向下;右手翻轉向左劃弧至左腹前,手心向上,與左手相對如同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收於左腿內側,面向西,目視前方(圖2)。
2、右腳向前輕輕邁出一步,腳跟著地,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右臂向前棚出,臂微曲,掌心向內,高與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於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視右前臂(圖3)。
要點:兩手分開要保持弧形,體轉要以腰為軸,弓步與分手的速度要一致。
用法:棚,兩臂要撐圓,後手五指附在前手腕內,助力外撐。這是主動進攻的招式。
二、捋
1、上體微右轉,右腳向右後退一步,腳前掌輕輕落地。
2、上體繼續右轉,重心後移到右腳,左腳收於右腳內側,同時右臂外旋,右掌屈肘提至胸前橫掌,掌心向外,左臂內旋,舉於身體左側,高與肩乎,掌心向外,面向北,目視前方(圖4)。
要點:左腳收腳與兩臂捋的動作要一致。
用法:捋是破棚的招法,兩掌以感覺探知·對方虛實,一手接對方腕,一手附對方肘,順力捋開對方臂,隨捋進招進招。
三、擠
1、上體左轉,左腳向前偏左上步,腳跟落地。
2、重心前移,右腳收至左腳內側後方,腳前掌著地成右丁步;同時左臂屈肘橫於胸前,掌心向內,指尖向右;右臂內旋,掌心向外,指尖向上,掌指附於左腕內側,面向南,目視前方(圖5)。
要點:向前擠時,上體要正直,手臂動作與步法一致。
用法:捋開對方棚手之後,遂以擠手進攻,搭手後以手和臂向對方空隙擠按,兩手合攏以增加力量。
四、按
1、上體左轉,右腳向後退半步,雙手臂向下按掌於身體兩側,雙掌掌心向下,手指向前,同時動左腳,成左虛步,面向東,目視前方(圖6)。
2、左腳向前上步,腳跟落地,重心前移,右腳收至左腳內側後方,腳前掌著地,成右丁步;雙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目視雙掌(圖7)。
要點:向前推按掌與上步要一致,兩手相距寬度不要超過肩。
用法:按是破擠的招法,下按對方擠來之臂,使對方擠不得力,擠力落空。
五、采
1、上體右轉,面向西南方,重心在右腳,同時,兩手臂內旋抓握拳,左手臂伸直,右手臂屈肘在胸前,目視左拳(圖8)。
2、重心移向左腳,退右腳,再退左腳成左歇步。同時雙手臂由上向下采,目視右拳(圖9、10)。
要點:雙臂向下采時,腰必須向右轉。
用法:用手抓對方臂時,力在十指才能抓實,由上向下采拿。
六、挒
上體向左轉,面向東北方,右腳收至左腳並步,同時右手臂內旋橫擊,左拳變掌附於右臂,目視右拳(圖11)。
要點:轉腰、並步與橫擊一致。
用法:例是取對方全臂,一手抓對方腕,一手橫擊對方肘,向下捋帶。
七、肘
上體向右轉,面向東南方,右腳向右橫一大步,左腳收至右腳內側,成丁步,同時右肘外旋屈臂,左手掌握右拳面,向東南方頂肘,目視肘尖(圖12)。
要點:步法與頂肘協調一致。
用法:肘是屈臂以肘尖橫擊對方。
八、靠
上體左轉,左腳向西北方退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手分開,左肩向後靠,右掌向東南方橫擊,掌心向下,目視右掌(圖13)。
要點:退步和肩靠一致,目視右掌,意想左肩。
用法:靠是以肩靠對方胸,或以膀靠對方腰肋部。
九、前進
1、上體右轉,右腳向南上步,腳跟落地。
2、重心前移,左腳收至右腳內側後方,腳前掌著地成左丁步;同時右臂內旋屈肘橫於胸前,右掌心向內,指尖向左,左掌指附於右腕內側,面向南,目視前方(圖14)。
要點:步法與手法動作要一致。
用法:前是進招,如雲手招法。
十、後退
1、上體左轉,左腳向後退一步,腳前掌著地。
2、重心後移,右腳收至左腳內側,成右丁步,同時雙掌變雙拳,雙臂向後拉,目視北方(圖15)。
要點:步法與手法動作要一致。
用法:退是轉動雙臂,以守待攻。
十一、左顧
上體右轉,左腳向左橫一步,左右兩臂同時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劃立圓繞環,上體左轉,向東方雙擊拳。同時右腳收至左腳內側,成右丁步,目視左拳(圖16)。
要點:轉腰繞環,步法與擊拳協調一致。
用法:顧是照顧三前——眼前、手前、腳前。
十二、右盼
上體右轉,右腳向右橫一步,雙拳變雙掌,左右兩臂同時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劃立圓繞環,向西方雙擊掌。同時左腳收至右腳內側,成左丁步,目視右掌(圖17)。
要點:轉腰繞環,步法與擊掌協調一致。
用法:盼是注意對方七個部分,即肩、肘、膝、胯、頭、手、足。
十三、中定
身體直立,左腳向左輕輕邁步,相距右腳同肩寬,腳尖向前,同時,雙手在胸前如抱球,面向南,目視前方(圖18)。
要點:抱球靜心,稍停,意想丹田,呼吸自然。
用法:身體要保持中正,以靜制動。我以中定尋對方側面而橫擊之;我以中定尋對方空隙,先發而制對方。不可冒進,故而以中定待機而發。
收 勢:
1、右手臂內旋,翻轉下落,雙掌由體兩側慢慢上舉,兩掌再慢慢下落至兩腿外側,松肩垂臂,上體正直自然,目視前方。
2、左腳收至右腳旁並攏,腳尖向前,身體直立自然,呼吸平穩均勻,目視前方(圖19)。
注意事項:
八門五步十三種方法,可以單獨站樁練習,也可以分成幾個小組合進行練習,諸如①棚、捋、擠、按;②采、挒、肘、靠;③棚、肘、擠、按、采、挒、肘、靠;④進、退、顧、盼、中定。也都可以反復連貫進行練習。
八門五步十三種方法,快練技擊,慢練養生。【轉】
山人運動祝拳友身體康健,運動暢快~
⑽ 四種方法練出太極拳內勁
四種方法練出太極拳內勁
一、腳呼吸法又稱「踵提呼吸法」,簡稱「踵息法」。練習方法:提腳跟。意注腳跟,要輕輕慢慢的往起提腳跟(此時感覺小腹上翻)忘掉腳跟轉想腳大趾,輕輕慢慢的往起翹腳大趾(此時感覺小腹下翻。小腹之上翻下翻謂丹田內轉,亦稱翻江攪海)然後忘掉腳大趾再想提腳跟,之後再提腳大趾。如此一提一翹,反復練習9次。
二、運睾丸
練習方法:意注睾丸。睾丸要輕輕慢慢的向上抽提(此時感覺肩井穴和環跳穴關閉)。然後松時睾丸(此時感覺肩井穴和環跳穴都開)。這後再提,再松,如此反復練習9次。女子運會陰穴,也是一提,一松。或運乳頭(黑圈以內部分)亦可。睾丸屬翹脈(陰翹,陽翹),翹脈是管人體升降的。體用:做「金雞獨立」勢時,提睾丸,做仆步下勢時松開睾丸。
三、胎息法(肚臍呼吸法)
練習方法:意注肚臍。收肚臍,稍停。松開肚臍,稍停。如此一收,一松,反復練習9次。
感覺:當在收肚臍時,感覺左右兩腎在往左右兩側開、當松開肚臍時,感覺兩腎在合.
肚臍為神闕穴,內聯五臟六腑。此法也是鍛煉內臟的方法。
技擊應用:在推手時,拿人時則收肚臍,發人則松開肚臍。
四、勞宮呼吸法
練習方法:手心相對一尺側置於膝上,展指凸掌心勞宮吐氣,然後空手心勞宮吸氣。如此一展一空,反復練習9次。感覺:當作勞宮呼吸時,湧泉也在同步呼吸,因手心腳心關竅相通。
技擊應用:在推手中發人時,要展指凸掌勞宮吐力,抓筋閉脈時,要空手心氣貫指梢,甲欲透骨。健身作用:十指連心,手指通內臟,練指掌同時也在練內臟;手是人腦的外在表現,練手指同時也在鍛煉人腦,腦是人體重點保健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