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感是什麼
數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數的意義;
(2)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
(3)能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4)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5)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
(6)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培養數感為什麼重要
就像美術有"美感",音樂有"樂感",語文、英語有"語感"一樣,數學也有"數感".數感的培養有助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數學的方法觀察認識和理解周圍事物,將現實問題與數量關系建立聯系;數感的培養更有利於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很有必要培養學生的數感.
如何培養數感
一、聯系學生生活,在生活體驗中獲取數感
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發展學生數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充滿了好奇和想像,而生活是數學的寶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素材,讓他們用數學的意義建立良好的數感。
二、在交流表達中形成數感
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借鑒,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促進數感的形成。
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鼓勵估算,在估算中發展數感。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進行精確計算,或沒有必要算出精確結果時所採用的一種計算方式,它能對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進行合理的概算或推斷。
四、在觀察、比較中發展數感
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不僅是理解數的需要,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在比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當於這樣的幾倍的認識,使數感得到發展。
五、在解決問題中強化數感
解決問題,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感,同時也使已具備的數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強化。
總之培養學生的數感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作為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意識設計具體目標,提供有助於培養學生數感的情境,有利於發展學生數感的評價方式,以促進學生數感的建立和屬性素養的提高,對學生將來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價值。
Ⅱ 多感官描寫怎麼寫
多感官描寫方法
1、多感官描寫方法主要有視覺描寫、聽覺描寫,嗅覺描寫、觸覺描寫、味覺描寫等。比如,我們描寫春天,從各個不同的感官角度來描寫,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從視覺的角度寫花的嬌艷,紅得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
2、多感官描寫方法從嗅覺的角度寫春的氣息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3、多感官描寫方法從聽覺的角度寫風的柔和鳥兒在風中飛舞著,呼朋引伴地賣弄著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
4、多感官描寫方法從味覺的角度寫風的清新:「一陣風吹過,讓人心裡癢癢的,張開嘴巴,品味著風帶來的甜味兒。
5、多感官描寫方法從觸覺的角度寫風的輕柔,風吹在臉上,就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我們的臉龐。
多感官描方法優點
各種感官的調動,不是針對個別優等生,而是為面向各種性格和不同學習方法的學生有些同學他們能親身運動,體驗和實驗時,會學得最好。
可以讓讀者更深切地感覺到作者所描寫的事物的特點,使寫作對象更形象,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Ⅲ 感官檢驗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感官檢驗的方法 食品感官檢驗的方法分為分析型感官檢驗和嗜好型感官檢驗兩種: 分析型感官檢驗——把人的感覺作為測定儀器,測定食品的特性或差別的方法。比如:檢驗酒的雜味,判斷用多少人造肉代替香腸中的動物肉人們才能識別出它們之間的差別,評定各種食品的外觀、香味食感等特性都屬於分析型感官檢驗。 嗜好型感官檢驗——根據消費者的嗜好程度評定食品特性的方法。比如:飲料的甜度怎 樣算最好,電冰 箱顏色怎樣最好等。 弄清感官檢驗的目的,分清是利用人的感覺測定物質的特性(分析型)還是通過物質來測定人們嗜好度(嗜好型)是設計感官檢驗的出發點。例如,對二種冰淇淋,如果要研究二者的差別,就可以把冰淇淋溶解或用水稀釋,應在最容易檢查出其差別的條件下進行檢驗,但如果要研究哪種冰淇淋受消費者歡迎,通常必須在一般能吃的狀態下進行檢驗。 2、常用試驗方法根據感官檢驗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常用的試驗方法有以下六種: (1)差別試驗(Difference Test) 差別試驗用於分辨樣品之間的差別,其中包括 2個樣品或者是多個樣品之間的差別試驗。 差別試驗是對樣品進行選擇性的比較,一般領先於其它試驗,在許多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例如在貯藏試驗中,可以比較不同的貯藏時間對食品的味覺、口感、鮮度等質量指標的影響。 又如在外包裝試驗中,可以判斷哪種包裝形式更受歡迎,而成本高的包裝形式有時並不一定受消費者歡迎,都可以用差別試驗檢驗。 差別試驗的試驗方法有:2點識別法、2點嗜好法、1:2點比較法、3點識別法、3點嗜好法等。試驗結果的分析常用查表法。 ①2點比較法是比較兩種試樣,以此來區別兩者或判斷其優劣的方法。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方法。可按試驗目的分為 2點識別法和 2點嗜好法。 2 點識別法是比較 X、Y 兩種試樣,根據人的感覺排列 X、Y的順序,即區別兩者的方法。由於 X和 Y之間的順序是客觀存在的。當人們的感覺判斷的順序和客觀存在的順序一致時,回答是正確的,否則回答是錯誤的,因此識別檢驗只需做單側檢驗。2點識別法一般用於判斷評審員的識別能力或者判斷 X、Y之間的差別是否達到能識別的程度等。本法具有準備和實施方便等優點,缺點是結果差錯的偶然可能性大。 2 點嗜好法是指比較 X、Y兩種試樣後指出自己喜歡哪一種的方法。在嗜好性檢驗中, 評審員指出 X、Y兩種試樣中的任何一個均可以,故必須進行雙側檢驗。本法主要用於市場調查和質量檢驗。 ②1:2比較法 1:2比較法是指先供給試樣 X,讓評審員記住它的特性(這個試樣稱明試樣),然後同 時供給用暗號表示的試樣 X和 Y(因為評審員事先不知兩個試樣的內容和特性,故稱暗試樣), 讓評審員判斷兩個暗試樣中哪個是試樣 X的試驗。1:2 比較法一般用於出廠檢查驗收商品,或用於測定評審員的識別能力,該法比 2點比較法靈敏度高。 ③3點比較法 有2個試樣 X、Y,把兩個相同的試樣和一個不同的試樣按 XYY、XXY、XYX等方式組合 後供給評判員,讓評審員判斷其中一個不同的試樣的方法叫做 3點識別法。然後再比較一個 試樣和剩餘的兩個相同試樣,判斷喜歡哪一個的方法叫做 3點嗜好法。因此,3點比較法只經一次試驗,就能同時完成識別和嗜好兩個試驗。 (2)排列試驗(Ranking Test) 排列試驗對某種食品的質量指標,按大小或強弱順序對樣品進行排列,並記上 1、2、3……數字。它具有簡單並且能夠評判 2個以上樣品的特點。其缺點是排列試驗只是一個初步的分辨試驗形式,它無法判斷樣品之間差別大小和程度,只是其試驗數據之間進行比較。試驗結果的分析常用查表法和方差分析法。 (3)分級試驗(Scoring Test)分級試驗按照特定的分級尺度,對試樣進行評判,並給以適當的級值。分級試驗是以某個級數值來描述食品的屬性。在排列試驗中,兩個樣品之間必須存在先後順序,而在分級試驗中,兩個樣品可能屬於同一級數,也可能屬於不同級數,而且它們之間的級數差別可大可小。排列試驗和分級試驗各有特點和針對性。分級試驗的試驗方法主要有評分法、scheffe 一對比較法、模糊數學法等。試驗結果的 分析常用方差分析法。 (4)閾值試驗(Threshold Test)閾值試驗是通過稀釋(樣品)確定感官分辨某一質指標的最小值。閾值試驗主要用於味覺的測定,測定值有: ①刺激閾(RL)能夠分辨出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做刺激閾。刺激閾分為:敏感閾、識別閾和極限閾。閾 值大小取決於刺激的性質和評價員的敏感度,閾值大小也因測定方法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②分辨閾(DL) 感覺上能夠分辨出刺激量的最小變化量稱分辨閾。,用+-△S來表示刺激量的增加(上) 或減少(下),上下分辨閾的絕對值的平均值稱平均分辨閾。 ③主觀等價值(DSE)對某些感官特性而言,有時兩個刺激產生相同的感覺效果,我們稱之為等價刺激。例如:10%的葡萄糖與 6.3%的蔗糖的刺繳等價。閾值試驗的試驗方法主要有極限法和定常法。 (5)分析或描述試驗(Analysis or Description Test) 描述試驗是對樣品與標准樣品之間進行比較,給出較為准確的描述。描述試驗要求試驗人員對食品的質量指標用合理、清楚的文字作準確的描述。描述試驗有顏色和外表描述、風味描述、質構描述和定量描述。其主要用途有: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鑒別產品間的差別;質量控制;為儀器檢驗提供感官數據;提供產品特性的永久記錄;監測產品在貯藏期間的變化等。因為感官感覺中任何一個器官的機能活動,不僅取決於直接刺激該器官所引起的響應,而且還受到其它感覺系統的影響,即感覺器官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所以,食品的感官感覺是不同強度的各種感覺的總和。並且各種不同刺激物的影響性質各不相同,因此,在食品感官檢驗中,即要控制一定條件來恆定一些因素的影響,又要考慮各種因素之間的互相關 聯作用。目前常用的分析和描述性檢驗方法主要有:簡單描述檢驗法及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 檢驗法。 ①簡單描述檢驗法 它是評價員對構成產品特性的各個指標進行定性描述,盡量完整地描述出樣品品質的檢驗方法,描述檢驗按評價內容可分為風味描述和質地描述。按評價方式可分為自由式評價和界定式描述。自由式描述即評價員可用任意的詞彙,對樣品特性進行描述,但評價員一般需要對產品特性非常熟悉或受過專門訓練;界定式描述則在評價前由評價組織者提供指標檢驗表,評價員是在指標檢驗表的指導下進行評價的。該方法多用在食品加工中質量控制,產品貯藏期間質量變化,以及鑒評員培訓等情況。最後,在完成鑒評工作後,要由評價小組組織者統計結果,並將結果公布,由小組討論確定鑒評結果。 ②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檢驗法它是評價員盡量完整地描述食品感官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強度的檢驗方法。這種方法多用於產品質量控制、質量分析、判定產品差異性、新產品開發和產品品質改良等方面,還可以為儀器檢驗結果提供可對比的感官數據,使產品特性可以相對穩定地保存下來。 這種方法依照檢驗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一致方法和獨立方法二大類型。一致方法的含義是,在檢驗中所有的評價員(包括評價小組組長)以一個集體的一部分而工作,目的是獲得一個評價小組贊同的綜合印象,使描述產品風味特點達到一致、獲得同感的方法。在檢驗過 程中,如果不能一次達成共識,可藉助參比樣來進行,有時需要多次討論方可達到目的。獨立方法是由評價員先在小組內討論產品的風味,然後由每個評價員單獨工作,記錄對食品感覺的評價成績,最後用計算的平均值的方法,獲得評價結果。無論是一致方法還是獨立方法,在檢驗開始前,評價組織者和評價員應完成以下工作:①制定記錄樣品的特殊目錄;②確定 參比樣;③規定描述特性的詞彙;④建立描述和檢驗樣品的方法。 (6)消費者試驗(Consumer Test)消費者試驗是由顧客根據各人的愛好對食品進行評判。生產食品的最終目的是使食品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消費者試驗的目的是確定廣大消費者對食品的態度。主要用於市場調查、向社會介紹新產品、進行預測等。由於消費者一般都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個人的愛好、偏食習慣、感官敏感性等情況都不一致,故要求試驗形式盡可能簡單、明了、易行。使得廣大消費者樂於接受,而且要保證
Ⅳ 數字化技術有哪些
數字化,是指將任何連續變化的輸入如圖畫的線條或聲音信號轉化為一串分離的單元,在計算機中用0和1表示。通常用模數轉換器執行這個轉換。
中文名
數字化
外文名
digitalization
轉換
模數轉換器執行這個轉換
表示
在計算機中用0和1表示
當今時代
信息化時代
快速
導航
基礎
優缺點
含義
數字化,即是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這就是數字化的基本過程。
基礎
當今時代是[1] 信息化時代,而信息的數字化也越來越為研究人員所重視。早在40年代,香農證明了采樣定理,即在一定條件下,用離散的序列可以完全代表一個連續函數。就實質而言,采樣定理為數字化技術奠定了重要基礎。
優缺點
優點
1、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相比,前者是加工信號。加工信號對於有雜波和易產生失真的外部環境和電路條件來說,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可以說,數字信號適用於易產生雜波和波形失真的錄像機及遠距離傳送使用。數字信號傳送具有穩定性好、可靠性高的優點。
2、數字信號需要使用集成電路(IC)和大規模集成電路(ISI)[2] ,而且計算機易於處理數字信號。數字信號還適用於數字特技和圖像處理。
3、數字信號處理電路簡單。它沒有模擬電路里的各種調整,因而電路工作穩定、技術人員能夠從日常的調整工作中解放出來。例如,在模擬攝像機里,需要使用100個以上的可變電阻。在有些地方調整這些可變電阻的同時,還需要調整攝像機的攝像特性。各種調整彼此之間又相互有微妙的影響,需要反復進行調整,才能夠使攝像機接近於完善的工作狀態。在電視廣播設備里,攝像機還算是較小的電子設備。如果攝像機100%的數字化,就可以不需要調整了。對廠家來說,降低了攝像機的成本費用。對電視台來說,不需要熟練的工程師,還縮短了節目製作時間。
4、數字信號易於進行壓縮。這一點對於數字化攝像機來說,是主要的優點。
缺點
1、數字信號本身與模擬信號相比,確實受外部雜波的影響較小,但是它對被變換成數字信號的模擬信號本身的雜波卻無法識別。因此,將模擬信號變換成數字信號所使用的模/數(A/D)變換器是無法辨別圖像信號和雜波的。
2、由於數字化處理會造成圖像質量、聲音質量的損傷。換句話說,經過模擬→數字→模擬的處理,多少會使圖像質量、聲音質量有所降低。嚴格地說,從數字信號恢復到模擬信號,將其與原來的模擬信號相比,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損傷。這一點與下面的缺點有著密切的聯系。
3、模擬信號數字化以後的信息量會爆炸性地膨脹。為了將帶寬為(f)的模擬信號數字化,必須使用約為(2f+α)的頻率進行取樣,而且圖像信號必須使用8比特(比特就是單位脈沖信號)量化。
具體地說,如果圖像信號的帶寬是5MHz,至少需要取樣13×106至14×106次(13M至14M次),而且需要使用8比特來表示數字化的信號。因此,數字信號的總數約為每秒1億比特(100M比特)。且不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就其容量而言,對集成電路來說,也是難於處理的。
因此,這個問題已經不是數字化本身的問題了。不過,為了提高數字化圖像質量,還需要進一步增加信息量。這就是數字化技術需要解決的難題,同時也是數字信號的基本問題。
Ⅳ 數量式標度有哪些類型
數量式標度有類型有連續區間型與離散點標式兩種。在感官檢驗中,標度方法是感官體驗的量化方式,通過這種數字化的處理,感官評價可以成為基於統計分析、模型、預測等理論的定量科學。標度方法廣泛應用於需要量化感覺、態度或喜好傾向性等各種場合。標度技術基於感覺強度的心理物理學模型。
物理:
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物理學起始於伽利略和牛頓的年代,它已經成為一門有眾多分支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
Ⅵ 體驗數字化學習的內容和步驟
數字化學習的內容是:
在教育領域建立互聯網平台,學生通過網路進行學習的一種全新學習模式。又稱為網路化學習或E-learning。以數字化學習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不同於傳統的學習方式。
Ⅶ 運用唯物史觀的知識,說明如何真正實現沉浸式數字藝術體驗展
從 iMax 電影到迪士尼樂園,從虛擬現實游戲到數字藝術展覽,時下的消費體驗已經越來越趨於『沉浸』。
在這個時代,一個簡單的、平面的展覽,或是一出傳統的戲劇已經很難滿足觀眾。將傳統空間賦予沉浸式體驗,才能讓觀眾獲得感官上的享受。
現在人們對娛樂項目的代入感的要求越來越高,可以說是人類想像力的逐漸缺失,也可以說是沉浸式體驗做得越來越好,無形間提高了人們對沉浸體驗的閾值。
你可以回想一下,會發現現在的很多網紅餐廳,網紅展和游樂園都加入了沉浸式體驗,從主題到演員,甚至給參與者一個劇本,帶你回到民國或者古代的「劇本殺」,一家「劇本殺」的建成需要80萬元的投資,引入一個「劇本」需要20萬元,由此可以看出如今沉浸式體驗的價值所在。目前我國已成為休閑娛樂活動支出的第二大國,跟據預測,2019年中國線下娛樂市場規模將達到4900億元,IP沉浸式體驗的前景不容小覷。
以沉浸式體驗的大佬迪士尼為例,迪士尼樂園在沉浸式體驗下花足了功夫,給用戶帶來了真實的娛樂消費體驗,也給迪士尼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品牌效益。2019年,迪士尼Q3 媒體網路業務營收為67.1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55.34億美元;樂園、度假區與消費品業務的營收為65.7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61.36億美元;影視娛樂業務營收為38.3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8.80億美元。其中樂園、度假區的應收占總收入的30%以上,並且同比增長3%。
了解了沉浸式體驗的商業價值和前景,但究竟什麼是沉浸式體驗呢?
沉浸式體驗在空間設計中屬於——敘事性空間。
以時下最貼近生活的SKP-S為例,SKP-S 利用 數字化技術打造的零售體驗場景,完全刷新了人們對於百貨商場、現代零售,甚至是沉浸式體驗場景的認知,也為 「沉浸式商業空間」提供了一個教科書式的案例:
SKP X GENTLE MONSTER 合作呈現的《未來農場》
SKP-S是位於北京建國路大望橋東南角的SKP南館項目,它的面世即給到了我們一份教科書級的「沉浸式商業」作答。而藝術作為SKP-S的主要看點,在介紹各樓層品牌前,都將會著重介紹樓層所傳達出的藝術感。
SKP-S 是SKP聯手GENTLE MONSTER 合力打造的旗艦項目,其中GENTLE MONSTER 主導設計,以「數字-模擬 未來」為主題,講述了一個關於「移民到火星」一百年後的完整故事。整個場館空間營造讓人彷彿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沉浸的體驗中,帶給人戲劇化的體驗。
「進入後現代社會以來,環境設計日益走向開放性和多元化。如設計風格的多元融合,空間結構的開放性以及高度的人性化設計理念,人類的存在使藝術作品不斷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反過來也會重新定義同一空間中的人際關系。空間以互動的形式使人們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創造了一種能夠模糊人與藝術作品之間、以及自我與他人之間界限的獨特體驗。」
teamLab在「星耀樟宜」展出兩項沉浸式藝術作品。
我們思考沉浸式空間體驗的意義。我們也思考戲劇,電影,空間與建築的可能,
思考真正的走進敘事性空間去體驗空間帶給我們的沉浸感。
下文將分三個部分循序漸進的帶領大家走進了解空間的敘事詩學。學習室內設計或空間設計的同學們記得劃重點。
1 、了解什麼是敘事性空間
敘事學(narratologies)這個術語第一次是法國批評家茲維坦托多羅夫在其《十日談》語法(grammaire decameron,1969 )提出的。而敘事性理論是文學領域中的重要概念,他強調文本的表達、內容結構、形式與意義的關系,之後被引入多個藝術領域。在建築及空間環境的敘事性設計表達中,常是將敘事結構與空間結構建立聯系,產生內在邏輯與意義的空間秩序。通過時間對敘事性主線及線索、空間行為模式和敘事性文化符號進行空間表達,強調通過媒介來傳達敘事著的思想,將時間與空間建立某種關聯,形成敘事性,營造出富有沉浸式、共鳴感的空間與環境。
無論是對一個空間還是一個情景,敘事性設計就像導演一場劇目,一部電影一樣,對全場的行為、環境和發生的事件完全掌握和把握,這就需要除要有演員(功能、角色)以外,更要有主旨、劇本、劇情,能夠吸引和感動觀眾(使用者)。
2、重新審視建築與電影的關系
與實用的平方英尺單位相比,為何不用電影片段作為一個建築項目的出發點?
――伯納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建築不僅僅是造型的問題,而且成為都市文化的載體。建築師不僅僅是設計某種形式,而是創造社會性的公共空間。建築設計並不是一種有關形式的知識,而是探索世界的知識形式。人們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探索世界,比如電影導演、藝術家,也可以作為建築師來觀察這個世界。
伯納德·屈米將電影和文學理論與建築相結合,Tschumi在研究中採用了愛森斯坦的圖解方法,以利用構成系統要素的間隙條件:空間,事件和運動(或活動)。並且在他的建築實踐中沿著兩條路線展開:首先,通過揭露建築序列與產生並重申這些序列的空間,程序和運動之間的傳統定義聯系;第二,通過去陌生化,解構,疊加和交叉編程的過程,發明空間與事件在其中發生的事件之間的新關聯。
在這里建築物的每一根線條,每一道色彩,每一組空間比例,都是蘊藏著各種含義和思想的一串符號――建築語言。色彩是最富有表現力的元素之一,後現代城運用色彩鮮艷與線條靈動的建築語言展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建築。在立面處理中將原空中長廊的造型作為一個層面處理,通過在柱子兩側裝飾紅色鋁板,標示出浮在空中的曲線邊緣,以強烈的動視覺效果隱喻著城市的快速發展。
3、探究虛擬與真實世界界限的戲劇&電影空間藝術
「世界是一家精神病醫院」 –日本戲劇導演鈴木忠(Tadashi Suzuki)。
電影,戲劇可以將人們直接帶入另一個世界。不僅因為人們可以沉浸在其他故事中,而且還因為人們處於一種「構造」和「設計」的新氛圍中。身臨其境的戲劇空間是「逃離現實」的表達,因為觀眾進入劇本後無法區分現實和虛假。
「戲劇之所以能使人們暫時忘記現實,是因為戲劇的「幻覺」使觀眾相信所有這些東西都是真實的,或者好像它們是自己經歷的一樣。」(岳高。「幻覺融合的分析和戲劇藝術戲劇)。在沉浸式空間中,氣氛也非常重要,因為觀眾需要完全沉浸在故事所創造的氣氛中。<創造室內氣氛>提到創造表演空間的氣氛需要選擇背景和道具。使用特殊效果以及顏色,圖案,光和陰影的組合。在出色的性能空間中,創建者將根據腳本的不同類型選擇專注於某種方式。例如,與傳統戲劇相比,身臨其境的戲劇放大了嗅覺和觸覺的刺激,並使人們更加身臨其境。
基於Tschumi的理論,使用並行蒙太奇來顯示空間並通過移動觀看和表演來傳達故事。觀眾可以通過夢想和現實在這個空間中體驗多個時空,並感受到「現實」和「幻覺」
在這里,通過簡短的介紹,希望大家對人與空間新的定位關系,或者說空間的戲劇性有關理論能有新的想法。
在後續的推文中,也會更加詳細的進行對空間性敘事進行介紹,覺得有用請點個贊同謝謝,碼字不易。
也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會持續分享藝術設計,藝術留學干貨。
Ⅷ b和d怎麼教孩子區分
d和b教孩子區分的方法:運用手指記憶、運用兒歌記憶、根據口型記憶、運用多重感官材料。
1、運用手指記憶
重感官小游戲就是調動孩子的多重感官(聽覺、觸覺、嗅覺等等),讓孩子在恰當的多感官刺激中,去吸收去體驗,從而全方位地獲得知識。
最常用的多重感官方法是讓孩子在「空氣」中寫字。比如讓孩子在空中寫出字母b,孩子會一邊調動著整個身體肌肉,一邊讀出字母b的發音/b/。大腦研究表明,當孩子在空中寫字並讀音時,他的身體肌肉和下巴肌肉被很好的調動,當兩種機能被很好地調動和並配合起來時,孩子的大腦記憶可以達到最大限度。
Ⅸ 怎麼開展感官實驗
設計一個感官實驗需要掌握主要的幾步,就可以快速設計實驗:
① 根據實驗目的,確定實驗方法
目前通用的感官方法含差別檢驗、標度檢驗、描述性分析、消費者測試等4類22種感官分析方法檢驗,根據實驗方法可具體分類為:
a.整體差異測試:A-非A檢驗、A-非A檢驗【含確定性標尺】、簡單差異測試、簡單差異測試【含確定性標尺】、三點測試、二三點測試
b.特性差異排序:成對比較檢驗、排序測試
c.特性描述及特性定量描述分析:分類測試、自由描述分析、自由描述量化分析、選擇所有適合項(CATA)測試、量化所有適合項(RATA)測試、定量描述分析(一頁多詞)、定量描述分析(一頁一詞)、多標尺定量描述
d.喜好度測試:喜好度接受度測試、喜好度偏好測試
e.測試特例:質地剖面測試、風味剖面測試、感官特性識別測試、味覺多敏感度測試、)。
感官分析-實驗方法管理
② 確定好實驗,就開始進行實驗設計
a.實驗基礎信息描述:例如實驗編號,實驗名稱,實驗地點,實驗依據,分析師,實驗日期,樣品類別等
b.實驗人員確定:主要是實驗人員水平篩選及人數等
c.實驗設計:主要包括樣品品種確定,制樣員確定,樣品提供員確定,制樣方式確定,實驗輪數及測試次數確定,測試順序確定(完全隨機/單一隨機/順序/McNemar),測試間隔確定等
d.實驗提示語及標簽詞確定.
通過以上步驟,得到顯示樣品制備表、樣品提供表、評價員回答表等各個電子表格.
③ 實驗過程評價
以簡單差異測試為例,品評員進行實驗評價
④結果分析功能
CSAS感官分析軟體可對預置的基礎方法直接提供常規的統計參數的計算,以方便用戶對所收集的數據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但是對實驗數據的細致分析及根據測試目的進行的有針對性及特殊的數據處理,我們鼓勵使用者導出原始實驗數據,並利用統計軟體對數據進行以測試目的為導向的數據分析及譯釋。
Ⅹ 超實用的多感官訓練方法
(轉)超實用的多感官訓練方法
多感官訓練強調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調動身體各個器官,全方位地激發興趣,全身心地為學習服務。為有學習需要的特殊學生體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刺激,減緩不正常張力變化、減低學生焦慮不安的情緒,削弱不適應性行為、提升注意力、加強人際互動等。
1、視覺的訓練
自閉症兒童注意力短暫,特別是目光對視有困難,追視能力弱等,我們在訓練中進行:(1)看固定物品,如玩具、圖片、實物等。
(2)看移動物品,如滾動的球、飛行中的彩蝶、移動的燈光等。
(3)看復雜圖案,從圖中尋找指定物,從圖中找相同與不同之處等。
(4)目光對視,雙手挾著孩子的頭,親切地叫他的名字,深情地看他,拿出他喜歡的物品給他看時,馬上拿開物品改為目光追著孩子看等。
2、聽覺的訓練
(1)聽喜歡的歌,聲音。(2)聽簡單的聲音。(3)聽簡單的指令。(4)聽、找移動的聲源。(5)模仿聲音,如自然界發出的聲音,小動物叫聲等。
3、味覺的訓練
採用味覺瓶,讓學生品嘗各種味道。(1)辨別單純味道,如酸、甜、苦、辣、鹹的調味品。(2)辨別兩種以上味道。品嘗鍋巴、魚片、炒菜、拌菜等。
4、 嗅覺的訓練
孤獨症兒童對嗅覺常常反應比較遲鈍,我們在訓練中,用嗅覺瓶來練習,如嗅一嗅香油、醬油、醋和酒等。當烹煮魚、肉時,也提示他們嗅一嗅什麼味道等等。
5、觸覺的訓練
利用身體和手與外界物體的接觸,使兒童去感覺客觀事物的存在與變化。(1)手的觸摸,分辨物體的大小、多少、形狀、軟硬、干濕、輕重、粗糙與光滑等。(2)肢體的接觸,通過對人體的抓、拍、 打、掐、捏、擠、壓、刷、綁及按摩等方法,使孤獨症兒童在身體接觸中體會痛,癢和舒服等感覺。
6、口部活動的訓練
口部活動的訓練是語言訓練的一部分,使沒有語言的孤獨症兒童學會發音、說話。我校由曹靜老師為主編,創編了語言訓練操,對兒童的口部訓練有明顯的幫助,並深受家長、老師和孩子們的歡迎。語言訓練操共分五個部分:(1)口部運動,有噘起嘴、咧開嘴、鼓起腮和咂咂唇四節。(2)舌部運動,有伸收舌、舔嘴唇、舔嘴角、彈響舌、舔繞唇和頂兩腮六節。(3)下頜運動有四節,張口閉口、左右移動、前後移動和上下扣齒。(4)發音兒歌,根據發音時舌的位置編寫了一首兒歌,兒歌中涉及了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及捲舌音等。(5)口部按摩有六節,抹口輪、捏下顏、擦下巴、彈顴腮、揉面頰和輕拍面部。
在口部訓練時,除了語言訓練操外,我們還常常帶孩子們一起吹泡泡、吹蠟燭、吹毛毛、吹飄帶、用吸管喝水、伸舌舔口邊的糖汁等方法。
7、肢體活動的訓練
對孤獨症兒童進行肢體活動能力的訓練,就是大家常說的粗大運動與精細運動能力的訓練。在我們開展的感覺運動訓練中,是指運動覺的訓練,它在訓練中佔主要部分。
(1)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包括:拿、放、撿、穿、插、捏、擰、擺、寫、畫、撕、拔及使用剪刀、錘子、啟子等簡單工具的使用。
(2)上肢力量及協調的訓練有:抱、拍、打、投、接、傳、拋、推、拉、拽、扛等能力。
(3)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的訓練有:站立、行走、跳躍、跑步、跳打物品、上下樓梯等。
(4)全身運動能力的訓練有:爬、鑽、翻滾、身體移動、攀高、搖盪、旋轉、滑動、球浴、沙浴、水浴等。
上一頁
下一頁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