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護理心理方法

常用的護理心理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05 10:40:05

⑴ 護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預技術有哪些

護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預技術有1.傾聽 2.提問 3.鼓勵 4.釋義 5.情感反應 6.面質 7.解釋 8.非言語性技巧

⑵ 心理養生的心理護理保健方法

1、 創造良好的環境。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休息、睡眠、飲食、營養,良好的環境和舒適的感覺有利於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
2、 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保持良好的情緒,解除顧慮,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3、 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病情輕重及性質、病程長短、個性特點等,安排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解除寂寞,振奮情緒,消除緊張,如練氣功,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保持樂觀,培養廣泛的興趣。興趣和愛好可以擴大生活領域和豐富生活內容,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心理活動,有利於康復。
總之,病人的心理和情緒是疾病治療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有些疾病,情緒改善了甚至可以不葯而愈。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需要患者家屬和本人共同努力。

⑶ 在支持性心理護理措施中,護士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為此,護理人員掌握一些常用溝通技巧並合理運用十分必要。1傾聽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首先必須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在認真傾聽患者談話內容的同時,要注意通過患者說話的聲調、頻率、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移動等,盡可能捕捉、理解患者所傳達的所有信息。一個好的護理工作者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安排一定的時間、環境去傾聽患者說話。(2)在溝通過程中全神貫注,不因患者說話的異常發音或語氣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3)進行適時、適度的提問,不隨意打斷患者的談話,將患者的談話聽完整,不要急於判斷。(4)仔細體會患者的「弦外之音」,了解並確認溝通過程中患者要表達的真正意思。(5)注意患者所表達的非語言性信息,同時要採用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等非語言信息給予響應,表明自己在認真傾聽。2反映反映是幫助患者控制自己情感的技巧。在護患溝通中,護士除了仔細傾聽和觀察患者的非語言表現外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掌握並正確運用有關表達情感的詞彙。(2)應用引導性的談話,鼓勵患者顯露自己的情緒、情感。(3)運用恰當的移情,建立護患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3提問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恰當地提出問題,能夠促進、鼓勵患者提供的信息,有助於和諧關系的建立。3.1提問的方式3.1.1明確性提問問題明確,要求患者給予明確的答復。3.1.2激勵性提問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激勵患者或給予患者勇氣。3.1.3徵求意見性提問詢問患者對護士觀點及治療的意見、建議等。@[email protected]證實性提問用來對患者談話的一些內容進行有目的的提問,以證實其准確性和可靠性。3.2提問的技巧3.2.1善於組織提問內容提問應緊緊圍繞談話內容,不應漫無邊際地提問;所提問內容應該少而精並適合患者的理解水平,盡量將術語解釋清楚。3.2.2注意提問的時機在溝通中遇到某一問題未能獲得明確解釋,應在等待對方充分表達的基礎上再提出問題,避免過早提問打斷思路而顯得沒有禮貌,過晚提問產生誤解。3.2.3注意提問的語氣、語調、句式提問時話說得過快、語言生硬、語調過高、句式不協調,容易使患者反感,不願意回答;說得過慢,患者心裡焦急,容易不耐煩。3.2.4避免誘導式提問要避免提問一些不愉快的問題,不可以藉助提問,強迫患者同意自己的觀點。4重復重復包括對患者語言的復述與意述。復述是將患者的話重復一遍,尤其對關鍵內容,但不做評價;意述是將患者的話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但保持原意。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全神貫注,並恰當地重復可使患者增強對護士的信任。5澄清和闡明澄清是將患者一些模稜兩可、含糊不清、不夠完整的陳述弄清楚。澄清有助於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有助於增強溝通中的准確性。闡明是護理人員對患者所表達的問題進行解釋的過程,目的是為患者提供一個新的觀點。6沉默在護患溝通中,沉默可以給患者以思考的時間,也給護士觀察患者和調適自己的機會;適當地運用沉默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患者悲傷、焦慮時,患者會感受到護士是在認真地聽,在體會他的心情。7觸摸在護患溝通中,護士使用適當的觸摸可以起到治療作用,能表達關心、理解和支持,使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平靜下來,觸摸也是護士與視覺、聽覺有障礙的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方法。

⑷ 常用護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護理心理學,是指從護理情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研究在護理情境這個特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個體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

1、觀察法

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或在預先設計的情境中,對受試的外顯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包括以下兩種方法。

(1)自然觀察法:指在不加任何干涉的自然情境中對研究對象的行為直接觀察記錄,進行分析,獲得行為變化的規律。優點為簡便易行,獲取材料較真實;缺點為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獲得特定資料需較長時間。

(2)控制觀察法:是在預先控制觀察的情境和條件下進行觀察。優點為獲取資料快,容易作橫向比較;缺點為資料的可靠性差。

2、調查法

調查法是通過訪談、問卷等方式獲得資料並加以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兩種方法。

(1)訪談法:通過與被試者會晤交談,了解其心理活動,同時觀察其在訪談時的行為反應,以補充和驗證所獲得的資料,記錄、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優點為簡便,較快獲得結果;缺點為某些受試者不習慣面對面交談,導致調查資料失真。

(2)問卷調查法:採用事先設計的調查問卷,現場或通過信函交由被調查者填寫,然後收集問卷對其內容逐條進行分析研究。優點為簡便,信息量大;缺點為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易受多種因素影響。

3、測驗法

測驗法是運用標准化的心理測量工具,對心理活動進行測量和評定的一種研究方法。標准化心理測量工具經過信度、效度的檢驗。心理測驗按內容分為智力測驗、成就測驗、態度測驗和人格測驗;按測驗規模分為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按形式分為文字測驗和非文字測驗等。

4、實驗法

實驗法是在控制的條件下,研究者系統地操縱自變數,以研究該變數的變化對因變數影響的一種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兩種實驗法。

(1)自然實驗法:是在人們正常學習和工作情境中進行的實驗。優點為自然、方便,結果比較合乎實際;缺點為實驗條件較難控制,實驗結果准確性不高。

(2)實驗室實驗法:是在實驗室藉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對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實驗。優點為省時、省力,結果准確;缺點為易受實驗情境影響,人為的實驗情境脫離實際情境,難以在日常生活中推廣。

老年人心理護理常用方法

1、開導勸慰法。

人的行為受個性、態度、信念等認知因素支配,所以要改變老年人群的不良行為,就必須先引導其改變認知。要通過與老年人群的溝通交流,用顯而易見的通俗道理,解釋其目前身心狀況,

告知其「為」不分大小,都能體現人生價值,使生活充實,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也有益於身心健康。使其發泄心中的不滿與委屈,理解自己目前的狀態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動解除消極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

2、順從意念法。

要順從老年人的心理意願,滿足其合理的心身需求,以期改善不良的情感狀態,糾正身心異常現狀。老年人生平必定有喜歡的物件放置身邊,一定能安慰老人身心;如果老年人急需某件物品或者老年人牽掛的子女,如能常看到,勝於吃葯。

3、暗示解惑法。

積極採用含蓄的方法對老年人群的心理狀態施加影響,誘導其不經理智思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積極暗示的影響,轉移自身負性情緒,及時解除心理上的疑慮及負擔。

此法是實施後續心理護理的前奏,只有老年人將自身不良的觀點、信念及態度排除,才能建立新的認知。使老年人「無形中」加以消除心因,改善不良情感狀態,樹立積極生活的信心。

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與病人的交往中,以行為來影響、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進其康復的方法和手段。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動。一個人一旦生了病,會引起不同的心理反應。精神病人有心理障礙是人所共知的,而身體生了病也會引起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亂,使情緒穩定性和自我控制性降低,暗示性增強,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反應。
病人是一個復雜的實體,心理活動也是錯綜復雜的,可因人、因病、身體狀況、個性特徵不同而異。常見的主要有急躁心理、自尊心理、憂慮心理、依賴心理、焦慮恐懼與憤怒心理、消極被動心理、悲觀與絕望心理、羞愧心理、同情心理、擇優心理、退行心理、習慣心理、猜疑與顧慮心理等。根據病人不同的心理反應,可以通過解釋與指導、鼓勵與安慰、教育與疏導等良好的言語、態度、行為去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變不利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成為有利於健康和康復的良性因素。
心理護理的方法:
①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尊重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並盡可能給予滿足。
②家屬要支持配合,給病人創造良好的環境。合理安排好病人的休息、睡眠、飲食、營養,良好的環境和舒適的感覺有利於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
③啟發和引導病人正確對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緒,解除顧慮,配合治療護理。
④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病情輕重及性質、病程長短、個性特點等,安排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解除寂寞,振奮情緒,消除緊張,如練氣功,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保持樂觀,培養廣泛的興趣。興趣和愛好可以擴大生活領域和豐富生活內容,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心理活動,有利於康復。
總之,在做病人的心理護理過程中,要始終貫穿調整病人的情緒這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有些疾病,情緒改善了可以不葯而愈。

⑹ 如何做好心理護理

【摘要】目的 心理護理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方法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的素質和良好的醫德有利於減輕患者的痛苦。結果 心理護理能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疾病痊癒。結論 在疾病的轉歸過程中,心理護理極為重要,能夠縮短病程,早日康復。 【關鍵詞】護士 患者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又稱精神護理,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以預防、減輕疾病或促進疾病痊癒的護理方法。 一、心理護理的意義 除生物致病因素(如各種病原微生物)和理化致病因素(如高溫、放射線、各種毒物)可使人致病外,社會環境與人際關系的改變也會通過心理活動導致心身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但是沒有軀體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進一步明確了導致疾病因素中有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從醫院臨床范圍來說,要求護士能通過護理措施,使病員處於一個接受治療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使病員在心理、生理兩方面都和治療手段相適應。有利於提高治療的效果。促進康復。護士良好的語言、舉止、態度能解除病員的各種不利於治療的心理反應(例如憂慮、焦急、懷疑、消極、睡眠狀態等)。使之轉變為積極的、樂意合作的有利於接受治療的心理狀態。 當病人住進醫院里,護理人員日夜守候在他們身邊,護士與患者接觸時間最多,關系最密卻,對患者的影響也最大。良好的心理護理工作常常可以起到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護士有責任為患者解除陌生、恐懼、疑慮等各種不良心理反應,創造良好條件。使患者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二、對慢性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 慢性病如腦血栓、心臟病高血壓、潰瘍病、腎臟病、糖尿病等多數病性頑固、容易復發,葯物療效較差,故患者多有焦慮不安,治療喪失信心,甚至產生厭世思想。做好心理護理應注意以下兩點: ⑴關心體貼患者:通過談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解決他們對自己病情缺乏了解,造成的緊張、不安、失眠、食慾不佳的狀況。通過交談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了解更多,能適應醫院的生活,是他們能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性格、家庭狀況及社會背景的患者實行不同的心理護理,收到一定效果。 例1.患者,女、58歲,患有腦血栓。症狀是左上肢和左下肢活動不便入院,患者因在家中承擔家務,因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導致情緒低落,悶悶不樂,經常哭泣,食慾極差。我們考慮到患者這樣下去將出現營養不良。加強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勸慰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早入康復,及早能自理,以免拖累家人。幫助病人做功能鍛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逐漸好轉,上肢和下肢都能活動了,患者能自理了。患者很開心。心理疏導對度治療起到提高療效的作用。 例2.患者,男,38歲,患肺結核多年,本次以咳嗽、反復咯血入院。患者處於精神緊張狀態,覺得自己瀕臨死亡。我們一方面給予積極的止血治療;一方面進行精神上的安慰,消除緊張情緒,使患者對疾病的好轉產生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一天後咳血解除,患者的恐懼解除,病情一天天的好轉了。良好的心理護理對疾病的轉歸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三、護士的素質要求 要做好心理護理,要求護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樂於為患者服務的精神,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另外,護士還應具有高尚的文化修養,良好的醫德,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善於敏銳地觀察和分析病員的心身兩方面的動態變化。不斷地掌握和解除病員的心理壓力。衣帽整潔、態度和藹、彬彬有禮的談吐,文雅的風度,這樣的護士在患者中必得到信任與尊重。他們對患者進行的心理護理工作也必將獲得良好的效果。 患者入院的主要目的是治療疾病,而大量的治療手段是通過護士來完成的。所以要想得到患者對治療的主動配合,消除恐懼心理,除去做好思想工作,加強解釋和勸慰外,護士掌握各項技術操作的熟練度,也對患者接受治療的態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護士必須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才能保證各種治療順利進行。同時也是對患者最有效的精神慰藉。 四、心理護理與醫院管理 ⑴積極創建安靜舒適的療養環境 環境直接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而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療休養的場所。病房中的各種噪音不僅影響患者的休息,而且給患者帶來煩躁和不安,是極其有害的。尤其是醫護人員間的談笑聲音,更易引起患者的反感和消極情緒,對疾病的轉歸十分不利。因此護理人員應特別注意減少噪音。做到說話輕、放物輕、走路輕、關門輕。 ⑵為患者提供可口的飲食 患者一般食慾較差,對飲食要求更差,護士要了解每個患者的飲食愛好和個人習慣,為了保證供應患者組織細胞修復所需的能量及疾病消耗的熱量,患者飲食應從富於營養而易於消化為宜。對不同疾病患者的特殊飲食需求及不同地區,患者的特殊飲食習慣,在可能條件下盡量給與照顧,可有助於增進食慾,使患者能安心愉快地接受治療。

⑺ 臨床護理心理評估最常用的方法

1、觀察法:主要是通過被評估者的行為表現直接或間接(通過錄像設備等)的觀察或觀測而進行心理評估的一種方法。
2、會談法:從表面意思來看也就是交談。其基本形式就是評估者與被評估者相互進行交流。

⑻ 心理護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心理護理是指護理過程中,由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包括應用心理學和技術),積極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從而達到護理目標的心理治療方法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爭取家屬親友的密切配合加強護理宣教,創造優美舒適的休養環境,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合理使用心理療法。

原則:

1、交往的原則

2、啟迪的原則

3、針對性的原則

4、自我護理的原則

心理護理的意義:

由於心身疾病的治療和轉歸與心理社會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緒狀態和心理變化直接影響著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程度,因此,對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於:

1、解除病人對疾病的緊張、焦慮、悲觀、抑鬱等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正確及時的健康教育,使病人盡早適應新的角色及住院環境。

3、幫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特別是醫-患關系,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護理心理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星辰變的種植方法 瀏覽:602
商品組合需求預測有哪些方法 瀏覽:962
卷發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573
快速識字方法 瀏覽:185
華為大疆手機雲台使用方法 瀏覽:499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之探析 瀏覽:559
和田玉白玉項鏈的鑒別方法 瀏覽:679
露娜潔面儀mini2使用方法 瀏覽:916
閹雞快速止血的方法 瀏覽:878
蘋果微信清理緩存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48
金鋼窗安裝方法 瀏覽:124
測排卵什麼方法最准確 瀏覽:850
抒情方法有哪些 瀏覽:432
青島梅毒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998
臉上汗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60
好的教育方法的視頻 瀏覽:58
快速上枕頭荷葉邊方法 瀏覽:736
手機拍照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4
什麼方法治口臭 瀏覽:174
幼兒美術活動教學方法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