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恩角度線怎麼畫
江恩角度線畫法:
用的是中銀國際標准版軟體畫圖,你選擇目標股後,點擊K線分析,然後在最上方的菜單欄點擊工具----劃線工具----江恩角度線,然後左鍵點擊角度線,平移滑鼠到你選的起點,然後上拉或下拉就可確定了!
拉角度線時這樣選角度,一種是把45度當成1×1線(此法在現有軟體中不適用,因為縱坐標不能調,而江恩認為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波動率)另一種我研究的實戰畫法就是上升趨勢根據個股上攻的速度,將1×1或1×2線作為趨勢線上軌,而下降趨勢則把1×1或1×2線作為趨勢線下軌,這樣拉出的角度線感覺很有實戰性。
㈡ 江恩角度線及其應用
㈢ 江恩角度線的正確畫法
江恩角度線正確畫法如下:
1、起點應設置在波段的重要低點或者高點,1:1過另一個重要低點或者高點。
2、以重要高點或者低點為起點,過波段對應的重要低點或者高點。
3、還有一種較自由的方法,即以任一重要高點或低點為起點,過另外任一重要高點或者低點。 而為了所畫角度線更可靠,投資者在確定了兩點之後,還要確認另外的角度線過第三個重要高點 或者低點。
4、零位角度線——即橫坐標的選取和重要高低點橫坐標相同,而縱坐標的選取位置都是0。 這也可以看作江恩角度線的時間用法的一種。而江恩角度線與江恩分割線結合使用時,效果會更 好。當股價走到江恩角度線和江恩分割線的交叉位置時,往往是行情的重要拐點。
江恩角度線的介紹:
江恩角度線(Gann Fan),亦又稱作甘氏線的,是國內外投資者較常見的技術分析工具。角度線 是江恩理論系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直觀的分析效果,根據角度線提供的縱橫交錯的趨勢線,能幫助分析者作出明確的趨勢判斷。
角度線代表空間和時間,通俗講是支撐與阻力的表現,可以提供價格支撐與阻力的區間,角度線 可以做為分析工具,應用於中長期趨勢中,其支撐與壓力非常准確。
㈣ 請教高手江恩線要怎麼使用
這個問題我已回答過多次,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想畫出正確的江恩角度線必須先找出正確的起點(這點很重要,因為只有找出正確的起點才能有正確的終點。)和算出正確的波動率。正確的起點不一定就是最高點或最低點,這個點是要和星相學結合的(江恩理論的核心就是星相學)。你要是不懂是找不出來的。波動率在江恩的書中並沒有明確的給出演演算法。現在市面上所有的演演算法都是後人根據他的作品自己研究發現的所以也不能說哪種是正確的哪種是錯誤的。最簡單的演演算法也就是市面上流傳最廣的就是兩個低點之差除以兩個低點之間的時間,還有一種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你自己去推斷波動率,比如上證指數,你可以用10 20 40 80 160這種點數去挨個的套,股票一般用,0.1 0.2 0.4 0.8 或0.05 0.1 0.2 0.4等等 看看哪個在歷史上最適用。這兩種方法的共同缺點就是有時不太准。我還自創了一套波動率演演算法,相對於以上兩種比較要精確些但是演演算法煩瑣,要把每一次波動的都算一遍然後在眾多資料中找出一個適用的。算出波動率以後按一個時間單位上升一個波動率數值(或下降一個波動率數值)畫出1*1線(也就是最中間的線即可。)再結合江恩的周期理論就可以推斷出趨勢可能發生反轉的點位和時間。最後我還是說一句相學好江恩理論必須學會星相學。
建議你查查gann線的一些知識,目前比較常用的是採用高低點連線。但其他人也有著自己的畫法,而一些研究江恩人的畫法是不對外說的
推薦你看看艾略特波段理論,外國人寫的翻譯版的,非常有用!了解時間和圖形形式的入門書籍
一般情況下繪制9條江恩線。即:1X8、1X4、1X3、1X2、1X1、2X1、3X1、4X1、8X1,其中,1X2線與2X1線最重要。
我有個大智慧江恩主圖公式,應該夠你用了吧,圖片演示在原始碼下面網址里.
黃金分割+江恩八分線(大智慧)
input:K(1,1,3);
DRAWGBKLAST(C>0,STRIP(RGB(90,90,90),RGB(0,0,0),0));
DRAWTEXTREL(0,3,'程式碼:'+STKLABEL),ColorFFFFFF;
T := BARSLAST(DISPSTATUS=1)+1;
A := DISPSTATUS=2;
HH := HHV(H, T);
LL := LLV(L, T);
HL := HH-LL;
wH := HHVBARS(H, T);
wL := LLVBARS(L, T);
KK := wH-wL;
mHL := HH-HL*0.5;
if K=1 then begin
HL191 := (HH-LL)*0.191;
HL382 := (HH-LL)*0.382;
HL618 := (HH-LL)*0.618;
HL809 := (HH-LL)*0.809;
if KK<0 then begin
a1 := HH-HL191;
a2 := HH-HL382;
a3 := HH-HL618;
a4 := HH-HL809;
end else begin
a1 := LL+HL191;
a2 := LL+HL382;
a3 := LL+HL618;
a4 := LL+HL809;
end
end
if k=1 then begin
HL125 := (HH-LL)*0.125;
HL250 := (HH-LL)*0.25;
HL375 := (HH-LL)*0.375;
HL625 := (HH-LL)*0.625;
HL750 := (HH-LL)*0.75;
HL875 := (HH-LL)*0.875;
if kk<0 then begin
b1 := HH-HL125;
b2 := HH-HL250;
b3 := HH-HL375;
b4 := HH-HL625;
b5 := HH-HL750;
b6 := HH-HL875;
end else begin
b1 := LL+HL125;
b2 := LL+HL250;
b3 := LL+HL375;
b4 := LL+HL625;
b5 := LL+HL750;
b6 := LL+HL875;
end
end
DRAWTEXT(A and K<>3,HH, ' 最高價:'+HH),ALIGN2,colreen;
DRAWTEXT(A and K<>3,LL, ' 最低價:'+ll),ALIGN2,VALIGN2,colreen;
DRAWTEXT(A and K<>3,mHL,' 50%:'+mHL),ALIGN2,color00ffff;
DRAWTEXT(A and K=1, a1, ' 0.191:'+NUMTOSTRN(a1,2)),ALIGN2,color00ffff;
DRAWTEXT(A and K=1, a2, ' 0.382:'+NUMTOSTRN(a2,2)),ALIGN2,color00ffff;
DRAWTEXT(A and K=1, a3, ' 0.618:'+NUMTOSTRN(a3,2)),ALIGN2,color00ffff;
DRAWTEXT(A and K=1, a4, ' 0.809:'+NUMTOSTRN(a4,2)),ALIGN2,color00ffff;
DRAWTEXT(A and K=1, b1, ' 1/8:'+NUMTOSTRN(b1,2)),ALIGN2,colreen;
DRAWTEXT(A and K=1, b2, ' 1/4:'+NUMTOSTRN(b2,2)),ALIGN2,colreen;
DRAWTEXT(A and K=1, b3, ' 3/8:'+NUMTOSTRN(b3,2)),ALIGN0,colreen;
DRAWTEXT(A and K=1, b4, ' 5/8:'+NUMTOSTRN(b4,2)),ALIGN0,colreen;
DRAWTEXT(A and K=1, b5, ' 3/4:'+NUMTOSTRN(b5,2)),ALIGN2,colreen;
DRAWTEXT(A and K=1, b6, ' 7/8:'+NUMTOSTRN(b6,2)),ALIGN2,colreen;
DRAWTEXT(A and K<>3,H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IGN2,colorred,lihick7;
DRAWTEXT(A and K<>3,L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IGN2,colorred,lihick7;
DRAWTEXT(A and K<>3,mH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IGN2,colorff0000,lihick7;
DRAWTEXT(A and K=1, a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IGN2,color208FFF,lihick0;
DRAWTEXT(A and K=1, a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IGN2,color208FFF,lihick0;
DRAWTEXT(A and K=1, 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IGN2,color208FFF,lihick0;
DRAWTEXT(A and K=1, a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IGN2,color208FFF,lihick0;
DRAWTEXT(A and K=1, b1, '﹉﹉﹉﹉﹉﹉﹉﹉﹉﹉﹉﹉﹉﹉﹉﹉﹉﹉﹉﹉﹉﹉﹉﹉﹉﹉﹉﹉﹉﹉﹉﹉﹉﹉﹉﹉﹉﹉﹉﹉﹉﹉﹉﹉﹉﹉﹉﹉﹉﹉﹉﹉﹉﹉﹉﹉﹉'),ALIGN2,color00FF00;
DRAWTEXT(A and K=1, b2, '﹉﹉﹉﹉﹉﹉﹉﹉﹉﹉﹉﹉﹉﹉﹉﹉﹉﹉﹉﹉﹉﹉﹉﹉﹉﹉﹉﹉﹉﹉﹉﹉﹉﹉﹉﹉﹉﹉﹉﹉﹉﹉﹉﹉﹉﹉﹉﹉﹉﹉﹉﹉﹉﹉﹉﹉﹉'),ALIGN2,color00ff00;
DRAWTEXT(A and K=1, b3, '﹉﹉﹉﹉﹉﹉﹉﹉﹉﹉﹉﹉﹉﹉﹉﹉﹉﹉﹉﹉﹉﹉﹉﹉﹉﹉﹉﹉﹉﹉﹉﹉﹉﹉﹉﹉﹉﹉﹉﹉﹉﹉﹉﹉﹉﹉﹉﹉﹉﹉﹉﹉﹉﹉﹉﹉﹉'),ALIGN2,color00ff00;
DRAWTEXT(A and K=1, b4, '﹉﹉﹉﹉﹉﹉﹉﹉﹉﹉﹉﹉﹉﹉﹉﹉﹉﹉﹉﹉﹉﹉﹉﹉﹉﹉﹉﹉﹉﹉﹉﹉﹉﹉﹉﹉﹉﹉﹉﹉﹉﹉﹉﹉﹉﹉﹉﹉﹉﹉﹉﹉﹉﹉﹉﹉﹉'),ALIGN2,color00ff00;
DRAWTEXT(A and K=1, b5, '﹉﹉﹉﹉﹉﹉﹉﹉﹉﹉﹉﹉﹉﹉﹉﹉﹉﹉﹉﹉﹉﹉﹉﹉﹉﹉﹉﹉﹉﹉﹉﹉﹉﹉﹉﹉﹉﹉﹉﹉﹉﹉﹉﹉﹉﹉﹉﹉﹉﹉﹉﹉﹉﹉﹉﹉﹉'),ALIGN2,color00ff00;
DRAWTEXT(A and K=1, b6, '﹉﹉﹉﹉﹉﹉﹉﹉﹉﹉﹉﹉﹉﹉﹉﹉﹉﹉﹉﹉﹉﹉﹉﹉﹉﹉﹉﹉﹉﹉﹉﹉﹉﹉﹉﹉﹉﹉﹉﹉﹉﹉﹉﹉﹉﹉﹉﹉﹉﹉﹉﹉﹉﹉﹉﹉﹉'),ALIGN2,color00FF00;
PT := REF(HIGH,1)-REF(LOW,1);
重心:=(HIGH + LOW + CLOSE)/3;
壓力Ⅰ:= 2*重心-LOW;
壓力Ⅱ:= 重心 + PT;
支撐Ⅰ:= 2*重心-HIGH;
支撐Ⅱ:= 重心 - PT;
DRAWTEXTABS(75,8,' 《逆勢操作》'),ColorFFFF00;
DRAWTEXTABS(150,8,' 重心:'+重心),Color208FFF;
DRAWTEXTABS(75,27,' 支 撐'),ColorFFFFFF;
DRAWTEXTABS(75,44,' '+支撐Ⅰ),ColorFFFFFF;
DRAWTEXTABS(75,62,' '+支撐Ⅱ),ColorFFFFFF;
DRAWTEXTABS(75,27,' 壓 力'),Color00FF00;
DRAWTEXTABS(75,44,' '+壓力Ⅰ),Color00FF00;
DRAWTEXTABS(75,62,' '+壓力Ⅱ),Color00FF00;
DRAWTEXTABS(75,5,'│'),Color00FFFF;
DRAWTEXTABS(75,17,'│'),Color00FFFF;
DRAWTEXTABS(75,29,'│'),Color00FFFF;
DRAWTEXTABS(75,41,'│'),Color00FFFF;
DRAWTEXTABS(75,53,'│'),Color00FFFF;
DRAWTEXTABS(75,65,'│'),Color00FFFF;
DRAWTEXTABS(218,5,'│'),Color00FFFF;
DRAWTEXTABS(218,17,'│'),Color00FFFF;
DRAWTEXTABS(218,29,'│'),Color00FFFF;
DRAWTEXTABS(218,41,'│'),Color00FFFF;
DRAWTEXTABS(218,53,'│'),Color00FFFF;
DRAWTEXTABS(218,65,'│'),Color00FFFF;
DRAWTEXTABS(146,25,'│'),Color00FFFF;
DRAWTEXTABS(146,29,'│'),Color00FFFF;
DRAWTEXTABS(146,41,'│'),Color00FFFF;
DRAWTEXTABS(146,53,'│'),Color00FFFF;
DRAWTEXTABS(146,65,'│'),Color00FFFF;
DRAWTEXTABS(80,0,'————————————'),Color00FFFF;
DRAWTEXTABS(80,20,'————————————'),Color00FFFF;
DRAWTEXTABS(80,37,'————————————'),Color00FFFF;
DRAWTEXTABS(80,54,'————————————'),Color00FFFF;
DRAWTEXTABS(80,71,'————————————'),Color00FFFF;
G:=ZIG(3,5)>REF(ZIG(3,5),1) AND REF(ZIG(3,5),1)<=REF(ZIG(3,5),2) AND REF(ZIG(3,5),2)<=REF(ZIG(3,5),3);
X:=ZIG(3,5)<REF(ZIG(3,5),1) AND REF(ZIG(3,5),1)>=REF(ZIG(3,5),2) AND REF(ZIG(3,5),2)>=REF(ZIG(3,5),3);
ED:=barslast(G);
EF:=barslast(X);
買入到賣出天數:ED,LINETHICK0,ColorFFFFFF;
賣出到買入天數:EF,LINETHICK0,ColorFFFFFF;
換手: VOL/CAPITAL*100,LINETHICK0,colorwhite;
DRAWTEXTREL(0,910,' 買入到到當前周期:'+NUMTOSTR(ED) +'天'+' 賣出到當前周期:'+NUMTOSTR(EF) +'天'+' 換手率:'+NUMTOSTRN(換手,2) +'%' ),colorFfff00;
每個人畫法不同,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波浪點位部落格,去看看吧。
如何繪制江恩角度線
上升江恩線是從市場底部向右上方向延伸的直線;下降江恩線是從市場頂部向右下方向延伸的直線。繪制江恩角度線要盡可能地簡潔。正確的開始點應從價格方面入手選取,而相對的高、低點價格產生時的那個時間也是十分重要的。 選擇一段趨勢,並計算這段時間的波動率。
一定要認真計算選取波動率,這樣對以後的分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掌握設定波動率的方法必須下點苦工。??其實要正確使用江恩角度線有兩個要注意的地方:
1.正確的波動率。
2.正確的開始位置。
那麼下面就研究一下如何選擇正確的開始位置。有了江恩角度線,但要在什麼地方開始繪制這個角度線呢?大家知道,上升江恩線是從市場底部向右上方向延伸的直線;下降江恩線是從市場頂部向右下方向延伸的直線。那在眾多的頂部、底部中應該選擇哪一個作為江恩角度線的起點?這里又涉及到長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的頂、底部了。
請記住在計算波動率時選擇的那一段時間長度,在繪制後的角度線適合運用的時間一般與它存在著數學上的關系。還有一個方法可以配合使用,就是使用指標幫助輔助尋找。這里建議大家先從長周期的選點開始,然後再縮短到比較短的周期選點上繪制。
繪制的江恩角度線要盡可能地簡潔。正確的開始點包含兩個意思:第一是以市場的高、底點做開始點,第二是市場的重要時間作為開始點。一般絕大多數人是以第一種方法做開始點的,以重要時間為開始點在選取上是很難的。我個人建議先從價格方面入手選取開始點,而相對的高、低點價格產生時,那個時間也是十分重要的,符合第二種方法的要求。所以,因為這些原因,使用價格做開始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具體的我也不是特別清楚,以下是來自網路的註解,相當的詳細! 江恩弧形又稱為斐波圓,是後人根據江恩理論的原理所衍生的切線法,其主要是為了解決時間改變價位的問題,將水平時間直線以弧形時間曲線取代,使支撐與壓力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從而符合宇宙演化的法則。江恩弧形是三維空間分析向四維空間分析過渡的一種嘗試,以弧形與黃金分割相結合,用0.236、0.382、0.5、0.618比率繪制弧形,從而提供動態的支撐與壓力位。 基本畫法:1、當股價前期處於上升波段時,股價已由某一低點上漲至某一高點,這時如出現回撥,那麼高、低點之間可連成一條直線,成為上漲推動浪,以高點為圓心,以0.236、0.382、0.5、0.618黃金分割比率作出半圓弧形,這些半圓弧形往往成為動態的下檔強支撐位。附圖1就是滬綜指開市以來的月K線圖,以2245點為圓心、325—2245為上漲推動浪畫出江恩弧形,2245點下跌以來明顯受到江恩弧形的支撐,2003年1311低點就受到0.382江恩弧形的支撐。事實上2002年1月1339點就受到以2245點為圓心、512—2245為上漲推動浪所畫出的0.382江恩弧形的支撐(圖略)。2、當股價前期處於下跌波段時,股價已由某一高點下跌至某一低點,這時如出現反彈,那麼高、低點之間可連成一條直線,成為下跌推動浪,以低點為圓心,以0.236、0.382、0.5、0.618黃金分割比率作出的半圓弧形,這些半圓弧形往往成為動態的上檔強阻力。附圖2中有2個江恩弧形,一個是以1339點為圓心,2245—1339為下跌推動浪所畫出的江恩弧形,去年6.24的1748高點明顯受到0.5江恩弧形的反壓;另一個以1311點為圓心,1748—1311為下跌推動浪所畫出的江恩弧形,2003年以來到目前為止的兩個階段性高點1529點、1649點就分別受到0.382與0.618兩條江恩弧形的反壓。 目前許多軟體能自動生成江恩弧形(斐波圓),因此應用成為關注的重點,主要內容如下:1、江恩弧形所畫出的曲線,顯示出某一波段的壓力與支撐,在多頭市場中江恩弧形被用來尋找股價回檔的支撐位,在空頭市場中江恩弧形被用來尋找股價反彈的壓力位。2、江恩弧形由於考慮到時間因素的影響,並不提供出永遠的某一個固定價位,因為支撐或阻力位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江恩弧形不但告訴你股價於何價有支撐或壓力,而且也告訴您股價於何時會見頂見底,進一步呈現出「時間等於價位,價位等於時間,時間與價位可以相互轉換」的江恩理論真諦,從而更真實地反映出時間與價位共振的壓力與支撐位。附圖1中的1311階段性低點、附圖2中的1748階段性高點與1529、1649階段性高點就達到了時間與價位的共振。3、與黃金分割線應用一樣,在多頭市場中,回撥到0.236、0.382弧形位便獲得支撐,為強勢回檔,回撥到0.5弧形位為中度回檔,回撥到0.618弧形位為弱勢回檔。空頭市場中,反彈到0.236、0.382弧形位便遭遇壓力,為弱勢反彈,反彈到0.5弧形位為中度反彈,反彈到0.618江恩弧形位為強勢反彈 。
江恩角度線到目前為止市場上流行的畫法都是後人根據江恩的著作所推斷出來的,他本人並沒有明確的解釋江恩角度線的畫法。但無論哪一種計算方法它們的使用方法都是一樣的,無非是這一組扇形線對股價形成的支撐或阻力,這還要結合時間周期來計算出反轉。我告訴你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在所有重要的轉折點畫出江恩角度線,這樣角度線就會像一張大網將K線覆蓋。雖然這樣看上去很亂,但是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股價如果突破一條角度線一定會在某一條線上停下來。
至於你說的江恩箱我不明白你指的是江恩四,六,九方計算器還是指江恩時間與價格達到平衡四方形。如果是指時間與價格達到平衡四方形它的使用方法就是在角度線的基礎上加入的時間周期概念,江恩認為當時間與價格同步到達時股價反轉的可能性會大增。如果是指江恩各種計算器那就不是一兩句能講明白的。你要是想學江恩理論一定要先學星相學和天文學這是江恩理論的核心,不會這個你看江恩理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學不會的。有關江恩理論的任何問題我都可以幫你解決,希望能再次幫到你。
類似問題不知道回答多少次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想畫出正確的江恩角度線必須先找出正確的起點(這點很重要,因為只有找出正確的起點才能有正確的終點。)和算出正確的波動率。正確的起點不一定就是最高點或最低點,這個點是要和星相學結合的(江恩理論的核心就是星相學)。你要是不懂是找不出來的。波動率在江恩的書中並沒有明確的給出演演算法。現在市面上所有的演演算法都是後人根據他的作品自己研究發現的所以也不能說哪種是正確的哪種是錯誤的。最簡單的演演算法也就是市面上流傳最廣的就是兩個低點之差除以兩個低點之間的時間,還有一種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你自己去推斷波動率,比如上證指數,你可以用10 20 40 80 160這種點數去挨個的套,股票一般用,0.1 0.2 0.4 0.8 或0.05 0.1 0.2 0.4等等 看看哪個在歷史上最適用。這兩種方法的共同缺點就是有時不太准。我還自創了一套波動率演演算法,相對於以上兩種比較要精確些但是演演算法煩瑣,要把每一次波動的都算一遍然後在眾多資料中找出一個適用的。算出波動率以後按一個時間單位上升一個波動率數值(或下降一個波動率數值)畫出1*1線(也就是最中間的線即可。)再結合江恩的周期理論就可以推斷出趨勢可能發生反轉的點位和時間。關於你所說的江恩箱的問題居我所學在他的書中並沒有這樣的稱呼,它應該就是江恩計算器。江恩計算器及其變種有好幾種,我只能給說一下它們的共同的核心。這個核心還是離不開波動率還是離不開星相學。如果是時間計算器的步長就是1,因為這是計算時間的。如果是價格計算器的步長是不定的,這個步長就是波動率是要自己計算的。至於它的起點還是要和星相學相結合來找的。當然還有更高階的計算器就更加復雜了,它的使用更離不開星相學。這不是一兩句可以講明白的。最後我還是說一句相學好江恩理論必須學會星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