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在的工藝類型有關提取和純化是什麼
1. 工藝路線
提取純化是中葯、天然葯物的工藝路線的最基本保障,以其葯物的安全有效為目的,結合中葯/中醫臨床用葯的及組方特徵,用新的科學方法成型需求定製系列的工藝流程,而這些流程和工藝方法直接影響到其葯物的質量的優劣,也關繫到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安全性。為此中葯、天然葯物工藝需嚴禁和合理,以科學性、先進性和生產的可行性為准則。鑒於中葯、天然葯物所含成分的復雜性,故而其在分離和純化、濃縮與乾燥等工藝研究,理應在分析處方組成和復方中各葯味之間的聯系,詳細的參考中葯所含法人理化性質和葯理作用上加以研究,根據與其療效的作用關聯或有效的部位理化功能,結合中葯制劑制備具體要求和葯企生產實際情況及車間環境保護,進而針對工藝路線設計,工藝具體流程和方法條件之間篩選,制定合理方法便捷最終確定穩定生產工藝。
2. 提取工藝
中葯、天然葯物裡面有許多有效成分在進行提取工藝時候盡可能多提取或者是結合一項成分性質進行有目的提取。在工藝的提取中盡量避免一、二類有機溶劑的使用。中葯、天然葯物的純化工藝需要依據中葯傳統使用經驗或者是葯物中已確認的一些有效成分存在狀態、極性、溶解性等設計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穩定、可行的工藝,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一系列分離純化技術來完成。應當盡可能地採集到有效成分的前提下,踢掉無用處成分。不一樣純化方法對使用的特點和使用范圍也不一樣,應根據與療效相關的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質或治療作用研究結果,通過實驗得出選擇適宜的工藝流程和技術。
② 中葯口服液分離純化主流工藝是什麼
中葯制劑口服液在醫葯行業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在《中國葯典》中收納了數十種中葯口服液,相關的生產工藝也不斷的完善。但是其中除雜的工序大多數仍然採用醇沉法,離心和板框。
中葯原料經過浸提和煎制後,其中存在一些無葯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雜質,這些物質能影響產品的質量與穩定性。向其中加入乙醇能夠影響這些物質的溶解度,使其析出沉澱,例如乙醇會改變溶劑環境的介電常數,使蛋白質的水合作用以及自身構象發生轉變,去折疊,影響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導致聚集沉澱。但是醇沉法還具有一些弊端,比如造成一些有效成分損失,或殘留其中影響產品質量。離心或者板框工藝,過濾精度低,製造的產品存在黑粗大的問題。
陶瓷膜是主要由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等無機金屬氧化物材料經高溫燒結而成的精密過濾元件,過濾精度涵蓋微濾、超濾、納濾三個范圍。陶瓷膜分離技術兼具過濾、分離、濃縮的功能,又具有耐酸鹼、耐高溫、抗污染、易清洗、高效、節能、環保、操作簡單等特點,在中葯制劑領域具有獨特的應用優勢。
目前已有多家生產企業,將陶瓷膜技術用於中葯制劑的生產,以陶瓷超濾膜作為中葯制劑的除雜工藝,能夠有效除去其中的蛋白、多糖等無用大分子。進而也可以採用陶瓷納濾膜作為濃縮工藝代替傳統聚合物膜。由於陶瓷膜優秀的耐高溫特性,易於設備滅菌,因此膜工藝段能夠保證無菌環境。
③ 常見的中葯提取方法
常見的中葯提取方法包括煎煮,浸漬,滲濾,超聲,微博,以及現在非常流行的二氧化碳低溫臨界萃取(提取速度快,沒有有機溶劑殘留)
④ 分離純化的方法
分離純化的方法
1、系統溶劑分離法
較常用的作法是將中葯乙醇或甲醇提取液適當濃縮後,與某種擔體(如硅藻土、硅膠等)混合均勻,乾燥後,用極性不同的溶劑,極性由小到大分別提取。然後再選擇方法進行分離。也可以將葯材粗粉直接用極性不同的溶劑分別提取,得各個部分。
2、兩相溶劑萃取法
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互不混溶的溶劑中分配系數不同而分離的方法。可將被分離物溶於水中,用與水不混溶的有機溶劑進行萃取,也可將被分離物溶在與水不混溶的有機溶劑中,用適當pH的水液進行萃取,達到分離的目的。
3、選擇性氧化還原法
用適宜的氧化劑或還原劑,使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氧化或還原,並進一步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4、吸收、吸附法
用適宜的試劑吸收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例如用燒鹼吸收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或者用適宜的物質吸附混合物中有的某些成分,如用活性炭吸附某些氣體,從而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5、液液溶劑萃取法
選用適宜的溶劑,把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溶解吸收,從而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6、蒸餾法
控制混合溶液蒸氣的冷凝溫度,使不同沸點的成分分步冷凝析出,從而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對非極性成分往往考慮用氧化鋁或硅膠吸附色譜;若極性較大則採用分配色譜或弱吸附劑吸附色譜;對酸性、鹼性、兩性成分可採用離子交換色譜,有時也可用吸附色譜及分配色譜等。
⑤ 中葯梔子苷純化
方法名稱: 萬氏牛黃清心丸-梔子苷-高效液相色譜法 應用范圍: 本方法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萬氏牛黃清心丸中梔子苷的含量。 本方法適用於中成葯萬氏牛黃清心丸。 方法原理: 供試品加甲醇超聲,濾過,用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色譜分離,用紫外吸收檢測器,於波長238nm處檢測梔子苷的吸收值,計算其含量。 試劑: 1. 甲醇(色譜純) 2. 乙腈(色譜純) 3.水為重蒸水 4.梔子苷對照品(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 儀器設備: 1 儀器 1.1 高效液相色譜儀 1.2 色譜柱 十八烷基硅膠鍵合硅膠為填充劑,Kromasil C18(250×4.6mm,5um),理論板數按梔子苷計應符合規定。 1.3可變波長紫外檢測器 1.4 色譜工作站 1.5 超聲發生器 2 色譜條件 2.1 流動相:甲醇+乙腈=10+90 2.2流速:1.0ml/min 2.3檢測波長:238nm 2.4 柱溫:室溫 試樣制備: 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梔子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毫升含0.298mg的溶液,即得對照品溶液。精密量取梔子苷對照品溶液0.5、1.0、1.5、2.0、2.5ml,分別置於5ml 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 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10g,研細,過20目篩,精密稱取約1.2g,置於50mL具塞錐形瓶中,加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20min,放冷至室溫,再稱定重量,加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精密量取溶液10mL分別置於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供試品溶液。 操作步驟: 1. 標准曲線的制備 精密吸取2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峰面積,以進樣量X為橫坐標,峰面積Y為縱坐標,繪制標准曲線。回歸方程為:y=494747X-1511.3,r=0. 9997(n=5),線性范圍為0.596-2.980mg。 2. 供試品的測定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峰面積,外標法計算梔子苷的含量。 註:「精密稱取」系指稱取重量應准確至所稱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體積的准確度應符合國家標准中對該體積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⑥ 中葯化學的分離純化方法
將中葯的提取液經濃縮(或不濃縮)後,較長時間放置,就可析出沉澱,再經重結晶可得單體成分,這是個別現象,如從槐米中提取蘆丁。如果要得到更多的成分,或者要系統地研究一味中葯中的化學成分,則需經過比較復雜的過程,一般是經過初步分離純化,得到某一類型的總成分(混合物),或者得到極性相近的一混合物,再經過進一步分離得到單體成分。分離方法有很多種。
┌系統溶劑分離法
│
├兩相溶劑萃取法
├沉澱法
│
·分離純化方法┼鹽析法
├分餾法
├結晶法
│
└色譜法
⑦ 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劑提取法:
1.溶劑提取法的原理:溶劑提取法是根據中草葯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質,選用對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葯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當溶劑加到中草葯原料(需適當粉碎)中時,溶劑由於擴散、滲透作用逐漸通過細胞壁透入到細胞內,溶解了可溶性物質,而造成細胞內外的濃度差,於是細胞內的濃溶液不斷向外擴散,溶劑又不斷進入葯材組織細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細胞內外溶液濃度達到動態平衡時,將此飽和溶液濾出,繼續多次加入新溶劑,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於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葯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度直接與溶劑性質有關。溶劑可分為水、親水性有機溶劑及親脂性有機溶劑,被溶解物質也有親水性及親脂性的不同。
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中親水性基團多,其極性大而疏於油;有的親水性基團少,其極性小而疏於水。這種親水性、親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直接相關。一般來說,兩種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極性越大,或極性功能基數量越多,則整個分子的極性大,親水性強,而親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極性部分越大,或碳鍵越長,則極性小,親脂性強,而親水性就越弱。
各類溶劑的性質,同樣也與其分子結構有關。例如甲醇、乙醇是親水性比較強的溶劑,它們的分子比較小,有羥基存在,與水的結構很近似,所以能夠和水任意混合。丁醇和戊醇分子中雖都有羥基,保持和水有相似處,但分子逐漸地加大,與水性質也就逐漸疏遠。所以它們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們互溶達到飽和狀態之後,丁醇或戊醇都能與水分層。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烴類或氯烴衍生物,分子中沒有氧,屬於親脂性強的溶劑。
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時中草葯成分結構分析,去估計它們的此類性質和選用的溶劑。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子比較小的多羥基化合物,具有強親水性,極易溶於水,就是在親水性比較強的乙醇中也難於溶解。澱粉雖然羥基數目多,但分子大大,所以難溶解於水。蛋白質和氨基酸都是酸鹼兩性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極性,所以能溶於水,不溶於或難溶子有機溶劑。甙類都比其甙元的親水性強,特別是皂甙由於它們的分子中往往結合有多數糖分子,羥基數目多,能表現出較強的親水性,而皂甙元則屬於親脂性強的化合物。多數游離的生物鹼是親脂性化合物,與酸結合成鹽後,能夠離子化,加強了極性,就變為親水的注質,這些生物鹼可稱為半極性化合物。所以,生物鹼的鹽類易溶於水,不溶或難溶於有機溶劑;而多數游離的生物鹼不溶或難溶於水,易溶於親脂性溶劑,一般以在氯仿中溶解度最大。鞣質是多羥基的化台物,為親水性的物質。油脂、揮發油、蠟、脂溶性色素都是強親脂性的成分。
總的說來,只要中草葯成分的親水性和親脂性與溶劑的此項性質相當,就會在其中有較大的溶解度,即所謂「相似相溶」的規律。這是選擇適當溶劑自中草葯中提取所需要成分的依據之一。
2.溶劑的選擇:運用溶劑提取法的關鍵,是選擇適當的溶劑。溶劑選擇適當,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將需要的成分提取出來。選擇溶劑要注意以下三點:①溶劑對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對雜質溶解度小;②溶劑不能與中葯的成分起化學變化;③溶劑要經濟、易得、使用安全等。
常見的提取溶劑可分為以下三類:
1)水:水是一種強的極性溶劑。中草葯中親水性的成分,如無機鹽、糖類、分子不太大的多糖類、鞣質、氨基酸、蛋白質、有機酸鹽、生物鹼鹽及甙類等都能被水溶出。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採用酸水及鹼水作為提取溶劑。酸水提取,可使生物鹼與酸生成鹽類而溶出,鹼水提取可使有機酸、黃酮、蒽醌、內酯、香豆素以及酚類成分溶出。但用水提取易酶解甙類成分,且易霉壞變質。某些含果膠、粘液質類成分的中草葯,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難過濾。沸水提取時,中草葯中的澱粉可被糊化,而增加過濾的困難。故含澱粉量多的中草葯,不宜磨成細粉後加水煎煮。中葯傳統用的湯劑,多用中葯飲片直火煎煮,加溫可以增大中葯成分的溶解度外,還可能有與其他成分產生「助溶」現象,增加了一些水中溶解度小的、親脂性強的成分的溶解度。但多數親脂性成分在沸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大的,既使有助溶現象存在,也不容易提取完全。如果應用大量水煎煮,就會增加蒸發濃縮時的困難,且會溶出大量雜質,給進一步分離提純帶來麻煩。中草葯水提取液中含有皂甙及粘液質類成分,在減壓濃縮時,還會產生大量泡沫,造成濃縮的困難。通常可在蒸餾器上裝置一個汽一液分離防濺球加以克服,工業上則常用薄膜濃縮裝置。
2)親水性的有機溶劑: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與水能混溶的有機溶劑,如乙醇(酒精)、甲醇(木精)、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較好,對中草葯細胞的穿透能力較強。親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質、粘液質、果膠、澱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難溶於水的親脂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較大。還可以根據被提取物質的性質,採用不同濃度的乙醇進行提取。用乙醇提取比用水量較少,提取時間短,溶解出的水溶性雜質也少。乙醇為有機溶劑,雖易燃,但毒性小,價格便宜,來源方便,有一定設備即可回收反復使用,而且乙醇的提取液不易發霉變質。由於這些原因,用乙醇提取的方法是歷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甲醇的性質和乙醇相似,沸點較低(64℃),但有毒性,使用時應注意。
3)親脂性的有機溶劑: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與水不能混溶的有機溶劑,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這些溶劑的選擇性能強,不能或不容易提出親水性雜質。但這類溶劑揮發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價格較貴,設備要求較高,且它們透入植物組織的能力較弱,往往需要長時間反復提取才能提取完全。如果葯材中含有較多的水分,用這類溶劑就很難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大量提取中草葯原料時,直接應用這類溶劑有一定的局限性。
3.提取方法:用溶劑提取中草葯成分,常用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迴流提取法及連續迴流提取法等。同時,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時間、提取溫度、設備條件等因素也都能影響提取效率,必須加以考慮。
1)浸漬法:浸漬法系將中草葯粉末或碎塊裝入適當的容器中,加入適宜的溶劑(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漬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較簡單易行,但浸出率較差,且如用水為溶劑,其提取液易於發霉變質)須注意加入適當的防腐劑。
2)滲漉法:滲漉法是將中草葯粉末裝在滲漉器中,不斷添加新溶劑,使其滲透過葯材,自上而下從滲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種浸出方法。當溶劑滲進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動時,上層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換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濃度差,使擴散能較好地進行,故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但應控制流速,在滲渡過程中隨時自葯面上補充新溶劑,使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為止。或當滲滴液顏色極淺或滲涌液的體積相當於原葯材重的10倍時,便可認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產中常將收集的稀滲漉液作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劑之用。
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國最早使用的傳統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為陶器、砂罐或銅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鐵鍋,以免葯液變色。直火加熱時最好時常攪拌,以免局部葯材受熱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熱設備的葯廠,多採用大反應鍋、大銅鍋、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熱。還可將數個煎煮器通過管道互相連接,進行連續煎浸。
4)迴流提取法:應用有機溶劑加熱提取,需採用迴流加熱裝置,以免溶劑揮發損失。小量操作時,可在圓底燒瓶上連接迴流冷凝器。瓶內裝葯材約為容量的%~%,溶劑浸過葯材表面約1~2cm。在水浴中加熱迴流,一般保持沸騰約:小時小放冷過濾,再在葯渣中加溶劑,作第二、三次加熱迴流分別約半小時,或至基本提盡有效成分為止。此法提取效率較冷浸法高,大量生產中多採用連續提取法。
5)動連續提取法:應用揮發性有機溶劑提取中草葯有效成分,不論小型實驗或大型生產,均以連續提取法為好,而且需用溶劑量較少,提取成分也較完全。實驗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稱索氏提取器。連續提取法,一般需數小時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熱時間較長,遇熱不穩定易變化的成分不宜採用此法。
(二)水蒸氣蒸餾法:水蒸氣蒸餾法,適用於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的中草葯成分的提取。此類成分的沸點多在100℃以上,與水不相混溶或僅微溶,且在約100℃時存一定的蒸氣壓。當與水在一起加熱時,其蒸氣壓和水的蒸氣壓總和為一個大氣壓時,液體就開始沸騰,水蒸氣將揮發性物質一並帶出。例如中草葯中的揮發油,某些小分子生物鹼一麻黃鹼、蕭鹼、檳榔鹼,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質。牡丹酚(paeonol)等,都可應用本法提取。有些揮發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些,常將蒸餾液重新蒸餾,在最先蒸餾出的部分,分出揮發油層,或在蒸餾液水層經鹽析法並用低沸點溶劑將成分提取出來。例如玫瑰油、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等的制備多採用此法。
(三)升華法:固體物質受熱直接氣化,遇冷後又凝固為固體化合物,稱為升華。中草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華的性質,故可利用升華法直接自中草葯中提取出來。例如樟木中升華的樟腦(camphor),在《本草綱目》中已有詳細的記載,為世界上最早應用升華法製取葯材有效成分的記述。茶葉中的咖啡鹼在178℃以上就能升華而不被分解。游離羥基蒽醌類成分,一些香豆素類,有機酸類成分,有些也具有升華的性質。例如七葉內酯及苯甲酸等。
升華法雖然簡單易行,但中草葯炭化後,往往產生揮發性的焦油狀物,粘附在升華物上,不易精製除去,其次,升華不完全,產率低,有時還伴隨有分解現象。
⑧ 中草葯水怎樣提純
中草葯水,一般提純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水煎濃縮後可以製成丸劑、膠囊、口服液、散劑等,這樣可以方便患者服用,有利於疾病的治療。
如果是有身體疾病的發生,一般需適當用些中成葯治療,都可以逐漸好轉或痊癒的。
⑨ 簡述中草葯有效成分提取和分離方法
草葯提取分離中方法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膜分離技術、超微粉碎技術、中葯絮凝分離技術、半仿生提取法、超聲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壓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樹脂吸附法、超濾法、分子蒸餾法等。具體如下 :
1、超臨界流體萃取
利用超臨界狀態下的流體為萃取劑,從液體或固體中萃取中葯材中的葯效成分並進行分離的方法。原理是以一種超臨界流體在高於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目標物中萃取有效成分,當恢復到常壓常溫時,溶解在流體中成分立即以溶於吸收液的液體狀態與氣態流體分開。
2、膜提取分離技術
分離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學成分分子量差異而達到分離目的.在中葯應用方面主要是濾除細菌、微粒、大分子雜質(膠質、鞣質、蛋白、多糖)等或脫色。
3、超微粉碎技術
是利用超聲粉碎、超低溫粉碎技術,使生葯中心粒徑在5~10μm以下,細胞破壁率達到95%。葯效成分易於提取也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適合於各種不同質地的葯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來,從而使葯材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完全。
4、葯絮凝分離技術
將絮凝劑加到中葯的水提液中通過絮凝劑的吸附、架橋、絮凝作用以及無機鹽電解質微粒和表面電荷產生凝聚作用,使許多不穩定的微粒如蛋白質、錳液質、鞍質等連接成絮團沉降,經濾過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9)中葯常用的純化方法有擴展閱讀:
中草葯提取和分離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的丹、丸、膏、散;第二階段,是以水醇法或醇水法為主的提取、粗處理技術與現代工業制劑技術相結合而製成中成葯;第三階段,是運用現代分離技術和檢測技術精製化和定量化的現代植物葯。
植物葯的三個階段,只是說明它們先後產生的時間順序,並不表示後一階段會取代或取消前一階段。正如化學葯不能取消天然葯物、生物葯也不能取消化學葯一樣。但後一層次比前一層次更多體現或運用了現代科技。
植物提取物和現代植物葯在概念的內涵上存在著交叉性,互相包含著彼此的部分內容。現代植物葯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提取物為基礎的,植物提取物是現代植物葯的主要原料和組成部分;而有些植物提取物品種則被直接作為葯用。
⑩ 中葯 提純 乾燥
你說的是顆粒劑(沖劑)吧,它的工藝流程為葯材的提取—提取液的純化—加入輔料制粒—乾燥—整粒—質檢—包裝。
1.葯材的提取一般多採用煎煮法提取有效成分,也可採用滲漉法,浸漬法及迴流提取,
2.提取液一般採用水提醇沉法除去雜質,
3.葯用輔料:最長用的為糖粉和糊精,糖份是指蔗糖結晶的細粉。
4.制顆粒,方法有噴霧制粒.擠出制粒...詳細就不多說.
5.乾燥.乾燥一般溫度控制在60度至80度烘乾.溫度應逐漸上升.含水量控制在2%
6.整粒.一般過一號篩除大顆粒.然後過五號篩除去細粉.
7.包裝.檢測合格後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