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金屬材料常用的軟化處理的方法

金屬材料常用的軟化處理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02 13:52:54

Ⅰ 使鋼鐵變得更加堅硬要經過什麼方法去處理

1、
淬火 ;2、
添加其他元素 。

Ⅱ 金屬表面的污垢及處理方法哪些

金屬表面處理主要是對金屬材料進行除油、除銹、磷化和鈍化。這一技術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金屬外表除油、除銹屬於清洗的范圍,而磷化和鈍化則是金屬表面化學處理的范圍。

金屬外表由於有污垢存在,所以在運用前應停止清洗,金屬外表的污垢主要有:

1、物理性覆蓋層:環境中的污染物,固體顆粒以及油塵、晶體等堆積在金屬外表構成的水垢、油垢和泥沙等。

2、化學性覆蓋物:由於金屬與四周介質發作化學反響,生成的銹層及腐蝕性物質等。

3、生物覆蓋物:由於藻類、菌類附著在金屬資料外表而構成的微生物掩蓋層。

4、混合覆蓋物層:在自然界中,金屬外表的污染常常以上述掩蓋物的共同作用構成的垢存在,具有多種物性。

Ⅲ 什麼是鋼的熱處理常用熱處理方法有哪幾種

熱處理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方法。常用的熱處理方法如下:

1.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至高溫單相區恆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然後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4.時效:合金經固溶熱處理或冷塑性形變後,在室溫放置或稍高於室溫保持時,其性能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

5.固溶處理:使合金中各種相充分溶解,強化固溶體並提高韌性及抗蝕性能,消除應力與軟化,以便繼續加工成型。

6.時效處理:在強化相析出的溫度加熱並保溫,使強化相沉澱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強度。

7.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冷卻,使工件在橫截面內全部或一定的范圍內發生馬氏體等不穩定組織結構轉變的熱處理工藝。50CrVA彈簧鋼880℃淬油金相組織

8.回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

9.鋼的碳氮共滲: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習慣上碳氮共滲又稱為氰化,目前以中溫氣體碳氮共滲和低溫氣體碳氮共滲(即氣體軟氮化)應用較為廣泛。中溫氣體碳氮共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低溫氣體碳氮共滲以滲氮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10、離子滲氮在低於一個大氣壓的滲氮氣氛中,利用工件(陰極)和陽極之間的產生的輝光放電進行滲氮的工藝稱為離子滲氮。其特點是:滲氮速度快;組織易控制,氮層脆性小;變形小;易保護,節約能源;污染少。11.調質處理:一般習慣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調質處理廣泛應用於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調質處理後得到回火索氏體組織,它的機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體組織為優。它的硬度取決於高溫回火溫度並與鋼的回火穩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關,一般在HB200—350之間。12.釺焊:用釺料將兩種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熱處理工藝。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熱處理技術也不斷地發展的越來越先進,給工業企業也帶來了更大的便利,而傳統的熱加工工藝總是需要投入很多的資源和原材才能加工出優質的金屬工件,而且在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浪費現象,原材料利用不充分等等,而如今的離子滲氮爐在進行離子滲氮熱處理加工工藝過程中卻更能節約能源、排放污染物和氣體更少、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熱處理歷史中又一重要的發明。

用戶3918293742388599
0粉絲 · 885贊
搜索
熱處理方法是什麼
鋼的六種熱處理方式
鋁合金熱處理廠家
100種金屬熱處理圖解
十張圖看懂熱處理
三種熱處理方法

Ⅳ 簡述金屬材料表面處理常見的方法

如果沒有特殊的要求,一般表面處理方式:
1.
防銹油處理,植物油(較少,減震器用)或者礦物油
2.
電鍍鋅、電鍍Cr,外觀銀白色或彩虹色,也有黑色,具體看要求
3.
電泳漆,一般為黑色
4.
噴塗
以上,基本就是常見的表面處理

Ⅳ 簡述通過什麼途徑使金屬材料滿足外硬內柔的工藝要求

1、表面淬火:在不改變鋼的化學成分及心部組織情況下,利用快速加熱將表層奧氏體化後進行快速冷卻,使得表面硬化的一直熱處理方法。

2、噴砂:以壓縮空氣為動力,利用高速噴射出的砂粒或者鐵粒,對工件表面進行撞擊,以提高零件的部分力學性能和改變表面狀態的工藝,也可達到清理或者修飾目的。

3、噴丸:與噴砂類似,採用的是鋼鐵丸取代砂粒。使用丸粒轟擊工件表面並植入殘余壓應力,提升工件疲勞強度的冷加工工藝。

(5)金屬材料常用的軟化處理的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金屬材料加工單位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工藝,不斷降低能耗,節約資源,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隨著節約型社會的建立,在進行金屬材料加工過程中,材料加工企業要不斷引進先進的節能生產技術工藝,有效的降低企業生產加工成本,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因此為了滿足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金屬材料單位要分析不同類型金屬的特點,對當前的加工工藝技術進行探索,不斷開發新的加工技術,提升生產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利潤。

Ⅵ 金屬材料熱處理

退火--淬火--回火
退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的種類
1. 完全退火和等溫退火
完全退火又稱重結晶退火,一般簡稱為退火,這種退火主要用於亞共析成分的各種碳鋼和合金鋼的鑄,鍛件及熱軋型材,有時也用於焊接結構。一般常作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終熱處理,或作為某些工件的預先熱處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於過共析的碳鋼及合金工具鋼(如製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鋼種)。其主要目的在於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並為以後淬火作好准備。
3. 去應力退火
去應力退火又稱低溫退火(或高溫回火),這種退火主要用來消除鑄件,鍛件,焊接件,熱軋件,冷拉件等的殘余應力。如果這些應力不予消除,將會引起鋼件在一定時間以後,或在隨後的切削加工過程中產生變形或裂紋。
二.淬火時,最常用的冷卻介質是鹽水,水和油。鹽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潔的表面,不容易產生淬不硬的軟點,但卻易使工件變形嚴重,甚至發生開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質只適用於過冷奧氏體的穩定性比較大的一些合金鋼或小尺寸的碳鋼工件的淬火。
三.鋼回火的目的
1. 降低脆性,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鋼件淬火後存在很大內應力和脆性,如不及時回火往往會使鋼件發生變形甚至開裂。
2. 獲得工件所要求的機械性能,工件經淬火後硬度高而脆性大,為了滿足各種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過適當回火的配合來調整硬度,減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韌性,塑性。
3. 穩定工件尺寸
4. 對於退火難以軟化的某些合金鋼,在淬火(或正火)後常採用高溫回火,使鋼中碳化物適當聚集,將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加熱缺陷及控制
一、過熱現象
我們知道熱處理過程中加熱過熱最易導致奧氏體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機械性能下降。
1.一般過熱:加熱溫度過高或在高溫下保溫時間過長,引起奧氏體晶粒粗化稱為過熱。粗大的奧氏體晶粒會導致鋼的強韌性降低,脆性轉變溫度升高,增加淬火時的變形開裂傾向。而導致過熱的原因是爐溫儀表失控或混料(常為不懂工藝發生的)。過熱組織可經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溫回火後,在正常情況下重新奧氏化使晶粒細化。
2.斷口遺傳:有過熱組織的鋼材,重新加熱淬火後,雖能使奧氏體晶粒細化,但有時仍出現粗大顆粒狀斷口。產生斷口遺傳的理論爭議較多,一般認為曾因加熱溫度過高而使MnS之類的雜物溶入奧氏體並富集於晶介面,而冷卻時這些夾雜物又會沿晶介面析出,受沖擊時易沿粗大奧氏體晶界斷裂。
3.粗大組織的遺傳:有粗大馬氏體、貝氏體、魏氏體組織的鋼件重新奧氏化時,以慢速加熱到常規的淬火溫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奧氏體晶粒仍然是粗大的,這種現象稱為組織遺傳性。要消除粗大組織的遺傳性,可採用中間退火或多次高溫回火處理。
二、過燒現象
加熱溫度過高,不僅引起奧氏體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現氧化或熔化,導致晶界弱化,稱為過燒。鋼過燒後性能嚴重惡化,淬火時形成龜裂。過燒組織無法恢復,只能報廢。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過燒的發生。
三、脫碳和氧化
鋼在加熱時,表層的碳與介質(或氣氛)中的氧、氫、二氧化碳及水蒸氣等發生反應,降低了表層碳濃度稱為脫碳,脫碳鋼淬火後表面硬度、疲勞強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殘余拉應力易形成表面網狀裂紋。
加熱時,鋼表層的鐵及合金與元素與介質(或氣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氣等發生反應生成氧化物膜的現象稱為氧化。高溫(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後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惡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鋼件易出現淬火軟點。
為了防止氧化和減少脫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塗料,用不銹鋼箔包裝密封加熱、採用鹽浴爐加熱、採用保護氣氛加熱(如凈化後的惰性氣體、控制爐內碳勢)、火焰燃燒爐(使爐氣呈還原性)
四、氫脆現象
高強度鋼在富氫氣氛中加熱時出現塑性和韌性降低的現象稱為氫脆。出現氫脆的工件通過除氫處理(如回火、時效等)也能消除氫脆,採用真空、低氫氣氛或惰性氣氛加熱可避免氫脆。

幾種常見的熱處理概念
幾種常見熱處理概念
1. 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 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 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至高溫單相區恆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然後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4. 時效:合金經固溶熱處理或冷塑性形變後,在室溫放置或稍高於室溫保持時,其性能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
5. 固溶處理:使合金中各種相充分溶解,強化固溶體並提高韌性及抗蝕性能,消除應力與軟化,以便繼續加工成型
6. 時效處理:在強化相析出的溫度加熱並保溫,使強化相沉澱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強度
7. 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冷卻,使工件在橫截面內全部或一定的范圍內發生馬氏體等不穩定組織結構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8. 回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
9. 鋼的碳氮共滲: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習慣上碳氮共滲又稱為氰化,目前以中溫氣體碳氮共滲和低溫氣體碳氮共滲(即氣體軟氮化)應用較為廣泛。中溫氣體碳氮共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低溫氣體碳氮共滲以滲氮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 調質處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習慣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調質處理廣泛應用於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調質處理後得到回火索氏體組織,它的機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體組織為優。它的硬度取決於高溫回火溫度並與鋼的回火穩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關,一般在HB200―350之間。
11. 釺焊:用釺料將兩種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熱處理工藝

回火的種類及應用
根據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溫度的不同,可將回火分為以下幾種:
(一)低溫回火(150-250度)
低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鋼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內應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時崩裂或過早損壞。它主要用於各種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沖模具,滾動軸承以及滲碳件等,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RC58-64。
(二)中溫回火(350-500度)
中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屈氏體。其目的是獲得高的屈服強度,彈性極限和較高的韌性。因此,它主要用於各種彈簧和熱作模具的處理,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RC35-50。
(三)高溫回火(500-650度)
高溫回火所得組織為回火索氏體。習慣上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其目的是獲得強度,硬度和塑性,韌性都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因此,廣泛用於汽車,拖拉機,機床等的重要結構零件,如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B200-330。
鋼的氮化及碳氮共滲
鋼的氮化(氣體氮化)
概念:氮化是向鋼的表面層滲入氮原子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勞強度和抗腐蝕性。
它是利用氨氣在加熱時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鋼吸收後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層,同時向心部擴散。
氮化通常利用專門設備或井式滲碳爐來進行。適用於各種高速傳動精密齒輪、機床主軸(如鏜桿、磨床主軸),高速柴油機曲軸、閥門等。
氮化工件工藝路線:鍛造-退火-粗加工-調質-精加工-除應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
由於氮化層薄,並且較脆,因此要求有較高強度的心部組織,所以要先進行調質熱處理,獲得回火索氏體,提高心部機械性能和氮化層質量。
鋼在氮化後,不再需要進行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大於HV850)及耐磨性。
氮化處理溫度低,變形很小,它與滲碳、感應表面淬火相比,變形小得多。
鋼的碳氮共滲: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習慣上碳氮共滲又稱作氰化。目前以中溫氣體碳氮共滲和低溫氣體碳氮共滲(即氣體軟氮化)應用較是廣。中溫氣體碳氮共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低溫氣體碳氮共滲以滲氮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熱處理應力及其影響
熱處理殘餘力是指工件經熱處理後最終殘存下來的應力,對工件的形狀,&127;尺寸和性能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當它超過材料的屈服強度時,&127;便引起工件的變形,超過材料的強度極限時就會使工件開裂,這是它有害的一面,應當減少和消除。但在一定條件下控制應力使之合理分布,就可以提高零件的機械性能和使用壽命,變有害為有利。分析鋼在熱處理過程中應力的分布和變化規律,使之合理分布對提高產品質量有著深遠的實際意義。例如關於表層殘余壓應力的合理分布對零件使用壽命的影響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
一、鋼的熱處理應力
工件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由於表層和心部的冷卻速度和時間的不一致,形成溫差,就會導致體積膨脹和收縮不均而產生應力,即熱應力。在熱應力的作用下,由於表層開始溫度低於心部,收縮也大於心部而使心部受拉,當冷卻結束時,由於心部最後冷卻體積收縮不能自由進行而使表層受壓心部受拉。即在熱應力的作用下最終使工件表層受壓而心部受拉。這種現象受到冷卻速度,材料成分和熱處理工藝等因素的影響。當冷卻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卻過程中在熱應力作用下產生的不均勻塑性變形愈大,最後形成的殘余應力就愈大。另一方面鋼在熱處理過程中由於組織的變化即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時,因比容的增大會伴隨工件體積的膨脹,&127;工件各部位先後相變,造成體積長大不一致而產生組織應力。組織應力變化的最終結果是表層受拉應力,心部受壓應力,恰好與熱應力相反。組織應力的大小與工件在馬氏體相變區的冷卻速度,形狀,材料的化學成分等因素有關。
實踐證明,任何工件在熱處理過程中,&127;只要有相變,熱應力和組織應力都會發生。&127;只不過熱應力在組織轉變以前就已經產生了,而組織應力則是在組織轉變過程中產生的,在整個冷卻過程中,熱應力與組織應力綜合作用的結果,&127;就是工件中實際存在的應力。這兩種應力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十分復雜的,受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成分、形狀、熱處理工藝等。就其發展過程來說只有兩種類型,即熱應力和組織應力,作用方向相反時二者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時二者相互迭加。不管是相互抵消還是相互迭加,兩個應力應有一個佔主導因素,熱應力佔主導地位時的作用結果是工件心部受拉,表面受壓。&127;組織應力佔主導地位時的作用結果是工件心部受壓表面受拉。

Ⅶ 常用的金屬材料熱處理方法有哪些各自作用是什麼

按加熱溫度和冷卻速度分為以下幾種
退火⑴ 調整硬度,便於切削加工。適合加工的硬度為170-250HB。
⑵ 消除或改善工件在鑄、鍛、焊等加工過程中所造成的成分不均勻或組織缺陷,以提高工 件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消除內應力或加工硬化,防止加工中變形。
⑶ 細化晶粒,為最終熱處理作組織准備。
正火:消除鑄造和焊接過程引起的過熱組織缺陷,細化晶粒、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淬火:獲得馬氏體組織,使鋼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回火:改善基體組織,使基體組織趨於穩態,降低金屬淬硬度。

根據熱處理在零件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為: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Ⅷ 常用的金屬材料熱處理方法有哪些各自作用是什麼

常用的就是 俗稱的「四把火」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閱讀全文

與金屬材料常用的軟化處理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19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76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4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69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3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798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18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6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0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2
北京電流檢測方法 瀏覽:481
手機u盤保護方法 瀏覽:113
數字搭配有哪些方法 瀏覽:666
約一場球的正確方法 瀏覽:187
在家中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293
28天鍛煉腹肌最快的方法 瀏覽:203
簡單練翹臀方法視頻 瀏覽:760
心理診斷評估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44
什麼方法能讓手機不黑屏 瀏覽:723
電腦開機慢的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