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護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預方法

護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預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01 07:28:57

① 常用護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哪些

護理心理學,是指從護理情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研究在護理情境這個特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個體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

1、觀察法

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或在預先設計的情境中,對受試的外顯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包括以下兩種方法。

(1)自然觀察法:指在不加任何干涉的自然情境中對研究對象的行為直接觀察記錄,進行分析,獲得行為變化的規律。優點為簡便易行,獲取材料較真實;缺點為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獲得特定資料需較長時間。

(2)控制觀察法:是在預先控制觀察的情境和條件下進行觀察。優點為獲取資料快,容易作橫向比較;缺點為資料的可靠性差。

2、調查法

調查法是通過訪談、問卷等方式獲得資料並加以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兩種方法。

(1)訪談法:通過與被試者會晤交談,了解其心理活動,同時觀察其在訪談時的行為反應,以補充和驗證所獲得的資料,記錄、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優點為簡便,較快獲得結果;缺點為某些受試者不習慣面對面交談,導致調查資料失真。

(2)問卷調查法:採用事先設計的調查問卷,現場或通過信函交由被調查者填寫,然後收集問卷對其內容逐條進行分析研究。優點為簡便,信息量大;缺點為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易受多種因素影響。

3、測驗法

測驗法是運用標准化的心理測量工具,對心理活動進行測量和評定的一種研究方法。標准化心理測量工具經過信度、效度的檢驗。心理測驗按內容分為智力測驗、成就測驗、態度測驗和人格測驗;按測驗規模分為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按形式分為文字測驗和非文字測驗等。

4、實驗法

實驗法是在控制的條件下,研究者系統地操縱自變數,以研究該變數的變化對因變數影響的一種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兩種實驗法。

(1)自然實驗法:是在人們正常學習和工作情境中進行的實驗。優點為自然、方便,結果比較合乎實際;缺點為實驗條件較難控制,實驗結果准確性不高。

(2)實驗室實驗法:是在實驗室藉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對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實驗。優點為省時、省力,結果准確;缺點為易受實驗情境影響,人為的實驗情境脫離實際情境,難以在日常生活中推廣。

老年人心理護理常用方法

1、開導勸慰法。

人的行為受個性、態度、信念等認知因素支配,所以要改變老年人群的不良行為,就必須先引導其改變認知。要通過與老年人群的溝通交流,用顯而易見的通俗道理,解釋其目前身心狀況,

告知其「為」不分大小,都能體現人生價值,使生活充實,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也有益於身心健康。使其發泄心中的不滿與委屈,理解自己目前的狀態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動解除消極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

2、順從意念法。

要順從老年人的心理意願,滿足其合理的心身需求,以期改善不良的情感狀態,糾正身心異常現狀。老年人生平必定有喜歡的物件放置身邊,一定能安慰老人身心;如果老年人急需某件物品或者老年人牽掛的子女,如能常看到,勝於吃葯。

3、暗示解惑法。

積極採用含蓄的方法對老年人群的心理狀態施加影響,誘導其不經理智思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積極暗示的影響,轉移自身負性情緒,及時解除心理上的疑慮及負擔。

此法是實施後續心理護理的前奏,只有老年人將自身不良的觀點、信念及態度排除,才能建立新的認知。使老年人「無形中」加以消除心因,改善不良情感狀態,樹立積極生活的信心。

② 想學護理心理學:護士如何為病人心理壓力疏導,或為自己疏導心理壓力

一下是我在網上幫你整理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先說一下「護士如何為病人心理壓力疏導」。
護理心理學的任務是把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術運用於臨床護理,指導醫護人員依據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做好心理護理。為實現這一任務,護理心理學必須深入研究如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研究心身交互作用對心身健康的影響
護理心理學必須深入研究人們的心理活動對軀體生理活動的影響,從而揭示疾病與心理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醫護人員只有認識並掌握了這其中的規律,才能自覺地採取恰當措施進行心理護理。在本書的有關篇章中已經就心理因素對健康或疾病的影響作了詳細闡述。護理心理學不僅要吸收這方面的內容,結合護理工作的實際加以運用,還應著重研究人在患病之後所引起的各種心理反應。
(二)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動特點
深入研究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動規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現,並依據其心理需要,採取恰當措施實施最佳心理護理是護理心理學需要研究的一項主要內容。顯然,這是一項復雜而又繁重的任務。正如南丁格爾說的:「人是各種各樣的,由於社會職業、地位、民族、信仰、生活習慣和文化程度不同,所得的疾病與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萬別的人都能達到治療或康復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本身就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
(三)研究干預病人心理活動的理論與技術
人的心理是客觀現實在頭腦中的反映。它既有主觀性,又有客觀性;既有穩定性,又有可塑性。病人心理活動寓於每個病人的頭腦之中,完全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是有困難的。但他們的心理活動又自覺地表現在言談舉止等行為活動之中,因而了解並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動又是可能的。病人對疾病和其它事物都有主觀見解,有些甚至很難改變,但是,當採取恰當的方法又是可以干預病人心理活動的。因此,護理心理學不僅要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干預病人心理活動的理論與技術。例如,權威性的勸說和解釋可以改變病人的認知方式;感人肺腑的溫暖和熱情可以轉變病人的情緒狀態;熱情的鼓勵和支持可以使病人煥發鬥志,振作精神;巧妙的積極暗示又可以使病人按照醫護人員的意志行事。類似這些干預病人心理活動的理論和技術,乃是護理心理學的又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四)研究醫護人員的心理品質及培養
醫護人員通過醫療和護理為病人減輕疾苦,並使之安全與舒適,這是一項崇高的職業。要做好這項工作,就要求醫護人員必須具備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質。比如,對病人要有同情心,尊敬和體貼他們;對病人的需要要認真對待,盡量給予滿足;在工作中要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和精湛嫻熟的醫療護理技術,以增強病人的安全感。甚至連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儀表修飾都應十分講究,以便給病人帶來「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從而使病人在心理上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二、再說說自我排解心理壓力的方法,也就是你說的「護士如何為自己疏導心理」 。
1加強心理知識學習,提高自身心理素質護士積極地進行醫學心理學、護理心理學知識的輔導培訓,掌握自我疏導、自我調節、自我減壓等心理保健方法,學會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正確對待工作壓力,提高自我放鬆意識,學習在緊張環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況下,有效調節情緒,建立合理客觀的自我期望值,對待學習、職稱、職務乃至人生,都應注重努力的過程而淡化結果,樹立合理的奮斗目標,建立最佳的工作心態。
2培養愛崗敬業精神, 提高專科業務水平護士要自尊、自愛、自強,加強自身職業意識,增強護士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塑造健康的職業心態,提高工作積極性,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專科理論學習和操作訓練,護士要熟練掌握專科病種的臨床表現,常用葯物的作用、劑量、觀察要點,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方法。從而減少工作中的被動局面,降低心理緊張的程度。
3保持樂觀情緒,知足常樂善待自己、正視不公平,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有效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提高自己的內控感,以及在護理實踐中的成功體驗和自我成就感,也是保證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關鍵。
4堅持鍛煉身體,學會放鬆心情保持規律的運動,規律的運動不但可以增強肌肉的張力,還可以減輕壓力和促進肌肉放鬆。人處於放鬆狀態時,骨骼肌鬆弛,自主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均處於低水平活動,有效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焦慮和抑鬱情緒。
5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學會理解他人,寬容別人,遇事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了解和思考問題,使自己保持一種寬容大度的心態,就能減輕或消除矛盾沖突引起的不良情緒。
6善於利用各種支持系統學會傾訴不僅可以使護士內心的消極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洩,及時與朋友或家人交流,宣洩心中的苦悶與煩惱,得到他們的體諒和安慰,以減少心理負擔,取得家庭的理解與支持,減輕其繁重的家務勞動,使其身心得到放鬆。理解和鼓勵,可以減輕壓力,不良情緒得到及時消除,從而幫助護士抵禦沉重的心理壓力,減少自身疾病發生。
希望能採納~:)

③ 常用的心理護理方法有哪些

你好,心理護理是指護理過程中,由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從而達到護理目標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的言、行、神志去影響病人而建立的。
1、言語:通過禮貌、誠懇自然、友好交談,可以幫助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減輕和消除消極情況。通過勸導、慰撫,使病人心情愉快,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行動:護理人員的行動對病人有直接的影響,在操作時應輕柔、莊重、鎮定、認真,從舉止上可給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3、神情:護理人員要學會控制情緒,時時刻刻樂觀、開朗、以此去感染病人,而切忌驚慌失措。
4、態度:包括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自身的儀表、風度、姿態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④ 在支持性心理護理措施中,護士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為此,護理人員掌握一些常用溝通技巧並合理運用十分必要。1傾聽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首先必須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在認真傾聽患者談話內容的同時,要注意通過患者說話的聲調、頻率、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移動等,盡可能捕捉、理解患者所傳達的所有信息。一個好的護理工作者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安排一定的時間、環境去傾聽患者說話。(2)在溝通過程中全神貫注,不因患者說話的異常發音或語氣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3)進行適時、適度的提問,不隨意打斷患者的談話,將患者的談話聽完整,不要急於判斷。(4)仔細體會患者的「弦外之音」,了解並確認溝通過程中患者要表達的真正意思。(5)注意患者所表達的非語言性信息,同時要採用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等非語言信息給予響應,表明自己在認真傾聽。2反映反映是幫助患者控制自己情感的技巧。在護患溝通中,護士除了仔細傾聽和觀察患者的非語言表現外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掌握並正確運用有關表達情感的詞彙。(2)應用引導性的談話,鼓勵患者顯露自己的情緒、情感。(3)運用恰當的移情,建立護患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3提問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恰當地提出問題,能夠促進、鼓勵患者提供的信息,有助於和諧關系的建立。3.1提問的方式3.1.1明確性提問問題明確,要求患者給予明確的答復。3.1.2激勵性提問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激勵患者或給予患者勇氣。3.1.3徵求意見性提問詢問患者對護士觀點及治療的意見、建議等。@[email protected]證實性提問用來對患者談話的一些內容進行有目的的提問,以證實其准確性和可靠性。3.2提問的技巧3.2.1善於組織提問內容提問應緊緊圍繞談話內容,不應漫無邊際地提問;所提問內容應該少而精並適合患者的理解水平,盡量將術語解釋清楚。3.2.2注意提問的時機在溝通中遇到某一問題未能獲得明確解釋,應在等待對方充分表達的基礎上再提出問題,避免過早提問打斷思路而顯得沒有禮貌,過晚提問產生誤解。3.2.3注意提問的語氣、語調、句式提問時話說得過快、語言生硬、語調過高、句式不協調,容易使患者反感,不願意回答;說得過慢,患者心裡焦急,容易不耐煩。3.2.4避免誘導式提問要避免提問一些不愉快的問題,不可以藉助提問,強迫患者同意自己的觀點。4重復重復包括對患者語言的復述與意述。復述是將患者的話重復一遍,尤其對關鍵內容,但不做評價;意述是將患者的話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但保持原意。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全神貫注,並恰當地重復可使患者增強對護士的信任。5澄清和闡明澄清是將患者一些模稜兩可、含糊不清、不夠完整的陳述弄清楚。澄清有助於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有助於增強溝通中的准確性。闡明是護理人員對患者所表達的問題進行解釋的過程,目的是為患者提供一個新的觀點。6沉默在護患溝通中,沉默可以給患者以思考的時間,也給護士觀察患者和調適自己的機會;適當地運用沉默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患者悲傷、焦慮時,患者會感受到護士是在認真地聽,在體會他的心情。7觸摸在護患溝通中,護士使用適當的觸摸可以起到治療作用,能表達關心、理解和支持,使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平靜下來,觸摸也是護士與視覺、聽覺有障礙的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方法。

閱讀全文

與護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76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4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69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3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798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18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6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0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2
北京電流檢測方法 瀏覽:481
手機u盤保護方法 瀏覽:113
數字搭配有哪些方法 瀏覽:666
約一場球的正確方法 瀏覽:187
在家中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293
28天鍛煉腹肌最快的方法 瀏覽:202
簡單練翹臀方法視頻 瀏覽:759
心理診斷評估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43
什麼方法能讓手機不黑屏 瀏覽:722
電腦開機慢的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724
後天形成內斜視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