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茵陳的功效與吃法
茵陳,別名牛至、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白蒿、細葉青蒿、安呂草,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茵陳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茵陳的功效和作用
(1)利膽
臨床應用與動物實驗表明,茵陳有明顯的利膽退黃作用。茵陳可使膽石症病人膽汁流量明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降低,可預防膽固醇結石的形成。無論對正常實驗動物,還是對CCl4所致肝損傷大鼠,均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作用。茵陳利膽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有茵陳香豆酸A、醫|學 教育 網搜集整理B及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陳色原酮、茵陳黃酮、茵陳二炔、茵陳二炔酮、茵陳炔內酯、綠原酸、咖啡酸、對羥基苯乙酮等。
(2)保肝
茵陳煎劑對CCl4所致動物實驗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能降低血清轉氨酶活性,減輕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脂肪變和壞死程度。茵陳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陳黃酮等成分均有保肝作用。保肝作用機理可能為:誘導肝葯酶、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保護肝細胞膜的完整和促進肝細胞的再生。
(3)抗病原微生物
茵陳蒿有較強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牛型及人型結核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病原性絲狀體,以及黃麴黴菌、雜色麴黴菌等皮膚真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茵陳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茵陳炔酮、對羥基苯乙酮和其他揮發油成分。
(4)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
茵陳能使高血脂動物血清膽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主動脈壁中膽固醇含量明顯降低,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病變減輕。
(5)解熱、鎮痛、抗炎
茵陳對傷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體溫升高均有明顯解熱作用,茵陳中6,7-二甲基七葉苷元對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鎮痛作用,並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關節腫脹程度有抑製作用。
茵陳的吃法:原料:粳米,茵陳,白砂糖
做法:1.茵陳洗凈,加水煎汁,去渣;
2.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再加水;
3.然後用旺火燒開,再轉成文火熬煮成稀粥;
4.最後再加入適量的白糖調味即可。
茵陳的配方1、茵陳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語言,四肢無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陳蒿、白蘚皮各50克。上二味粗搗篩。每服15克,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聖濟總錄》茵陳湯)
2、茵陳治男子酒疸:茵陳蒿四根,梔子七個,大田螺一個,連殼搗爛,以百沸白酒一大盞,沖汁飲之。(《綱目》)
3、茵陳治陽明病,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瘀熱在里,身發黃者。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傷寒論》 張仲景茵陳蒿湯)[3]
4、茵陳治發黃,脈沉細遲,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陳100克,附子一個作八片,乾薑(炮)75克。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分作四貼,水煎服。(《玉機微義》茵陳四逆湯)
5、茵陳治感冒,黃疸,漆瘡:茵陳五錢。 水煎服。(《湖南葯物志》)
6、茵陳治癧瘍風病(此病是身上出現斑塊,白色成片):茵陳蒿兩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莢湯洗,次以此湯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茵陳
7、遍身典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薑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熱紅腫:用茵陳蒿、車前子等分,煎湯,以細茶調服數次。
9、大熱黃疸:用茵陳切細煮湯服。生食亦可,亦治傷寒頭痛、風熱癢瘧,利小便。此方名茵陳羹。
10、風疾攣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
㈡ 茵陳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茵陳蒿、綿茵陳、西茵陳、絨蒿、猴子毛。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厘米。莖直立,基部木質化,上部多分枝,表面具縱淺槽。基生葉披散地上,有柄,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或掌狀裂;莖生葉無柄,無毛,基部抱莖,羽狀全裂。小頭狀花序排成圓錐花序狀,球形或卵形,花緣黃色。瘦果長圓形。春季幼苗高六~七厘米時,挖出全草,去根,晾乾或曬干。
【生長環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生於山坡、河岸、沙礫地。
【性味功效】味苦、辛,性微寒。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驗方精選】第一方:茵陳30~45克。
用法:取上葯,水煎。日服3次,每日1劑。
主治:急性黃疸性肝炎。第二方:鮮茵陳50克,鮮黃荊葉30克,鮮青木香10克。
用法:搗爛,加冷開水絞汁服。
主治:痧症、腹部絞痛、肢麻。第三方:茵陳30~60克。
用法:取上葯,加水用文火煎至200毫升。1次頓服。小兒視年齡大小、體質強弱可分次服用或酌情減少用量,每日1劑。
主治:膽道蛔蟲症。第四方:茵陳30克,荷葉15克,蜂蜜適量。
用法:將前2味烘乾,研末,每次5克,蜜水送服。
主治:蕁麻疹、皮膚腫癢。第五方:茵陳20克。
用法:取上葯,加水150毫升,用文火煮沸10分鍾,過濾取葯液。代茶飲,3日為1個療程。
主治:口腔炎、口腔潰瘍。第六方:鮮茵陳葉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主治:蜂螫。第七方:茵陳蒿15克。
用法:取上葯,開水沖泡,代茶飲用,1個月為1個療程。
主治:高脂血症。第八方:茵陳30克,苦參20克,石菖蒲15克,千里光20克。
用法:煎水洗患處。
主治:濕疹。
㈢ 茵陳的吃法
在生活中,胃腸疾病是最常見的,這與人們的日常飲食和作息有著很大的關系。這類病患者身體免疫力都比較低,所以很多患者選擇了中葯治療,茵陳就可以用於這類疾病的治療,效果十分顯著。
茵陳的吃法
茵陳可用於各種胃腸疾病的治療,雖說效果不錯,但一定要科學使用,否則葯效很難發揮。
茵陳不僅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還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並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20餘種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益身保健功能。
茵陳窩頭 鮮茵陳100g,米面適量。將茵陳洗凈,搗爛取汁,加清水適量調和米面,做成窩頭,蒸熟食,或做成饅頭亦可。此法對急性黃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茵陳蒿荷葉粥 茵陳蒿25g,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g,白糖適量。先將茵陳蒿、荷葉洗凈煎湯,取汁去渣,加入洗凈的粳米同煮,待粥將熟時,放入白糖稍煮即成。此粥色淡綠,質濃,清香甘甜,具有健補脾胃、利膽退黃的功效。適用於慢性肝炎恢復期,對疾病的痊癒有一定的作用。
茵陳蜂蜜茶 茵陳10g,蜂蜜適量。將茵陳用冷開水適量浸泡片刻,而後去掉冷開水,再加入蜂蜜及開水,浸泡飲服。此法對於急性黃疸性肝炎有一定的作用。
新鮮茵陳的吃法
茵陳全身是寶,但很多朋友拿到茵陳卻不知道怎麼去吃,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新鮮茵陳的吃法:
1、涼拌茵陳
茵陳蒿嫩莖葉250g,白糖、麻油各適量。將茵陳去雜洗凈,入沸水鍋焯透,撈出洗凈,擠干水,切碎放盤中,加入精鹽、味精、白糖、麻油,食時拌勻即成。此菜碧綠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濕退黃、祛風明目的功效。適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疥瘡,兩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2、茵陳蒿炒肉絲
茵陳蒿嫩莖葉250g,豬肉100g,蔥花10g,薑末5g。將茵陳蒿洗凈,入沸水鍋焯片刻,撈出擠干水分,切段 豬肉洗凈切絲
將料酒、精鹽、味精、醬油、蔥花、薑末放入碗內,攪勻成調味汁
炒勺加油燒熱,下入肉絲偏炒至發白,倒入調味汁,炒至肉絲入味,投入茵陳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醬紅透綠,嫩爽韌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胃不和,不欲飲食,小便不暢,大便溏泄等病症。
茵陳茶
茵陳的吃法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將其泡飲用,就是我們所說的茵陳茶。
茵陳茶功能主治:清濕熱,退黃疸。用於黃疸尿少、濕瘡瘙癢。
原料為茵陳,茵陳對人體結核桿菌有完全的抑製作用,對某些皮膚真菌有一定抑製作用,有顯著的消熱利濕清肝利膽,降血壓等作用,對濕熱黃疸、黃疸型肝炎、胸脅脹痛、膽囊炎、膽石症、高血壓、心煩失眠、頭暈、目眩等有明顯效果。《本草綱目》載:「茵陳除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並說菌陳生食或做餅、羹皆宜。菌陳生食即把茵陳切細加調料涼拌。茵陳餅是把茵陳切碎,加入麵粉中做或菜餅,或烙或烤或蒸,食之鬆脆芳香。茵陳羹是把茵陳切成1厘米長小段,入滾水中加調料,澱粉做成湯羹。若把茵陳煎汁加米煮成粥,名茵陳粥:味清香宜人。
中醫認為,茵陳性味苦、微寒,入脾、胃、肝、膽經,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之功,為中醫臨床常用的利膽退黃要葯。葯理研究表明,本品煎劑及醇浸劑能促進膽汁分泌,對肝臟有保護作用,有降壓、利尿作用。煎劑有強力解熱作用,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壁脂質堆積。其所含的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製作用,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及皮膚病原性真菌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肝炎患者,多食慾不振,用本品與大米煮粥服食,寓補於治,葯食同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加白糖同用,既可保護肝臟,又可矯正茵陳味苦之弊,有利於患者康復。茵陳粥宜稀薄為宜,脾胃虛寒者不宜選用。
茵陳大棗湯
在很多人眼裡,中葯都是苦口的,難以下咽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茵陳大棗湯口感好,不還可養生治病。
茵陳大棗湯的做法:
取適量的水,加入茵陳20g,大棗3枚煮熟,待水煮15分鍾後,把茵陳撈出,打入荷包蛋,等水滾開後一到兩分鍾就可以服用了。
茵陳大棗湯的做法很簡單,但是功效卻很強大,具有滋補,護肝的效果,因此對人們的健康是特別有益處的,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知道茵陳大棗湯的做法和主要用途,這樣才能利用它來調養我們的身體。
㈣ 茵陳怎麼泡水喝
先將茵陳用涼水泡半小時,再在砂鍋中煮開10分鍾後倒在玻璃杯中,邊喝邊蓄水,代茶飲即可。也可用葯壺邊煮邊喝,即保溫,又不用另外燒開水沖泡。
其性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的功效。長期飲用,保肝利膽,有直接阻礙肝膽系統腫瘤細胞增殖的功效。
(4)茵陳草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茵陳草的營養:
1、黃酮類化合物
黃酮類物質是茵陳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有預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調節免疫、抗衰老、抗炎和抗過敏等諸多功效。
2、萜類
蒿屬植物中含有較多種類的萜類化合物,茵陳中也可以分離出萜類化合物,應用在醫葯、臨床等領域。
㈤ 茵陳的食用方法以及對健康有哪些好處
白蒿,又名茵陳,是野菜、是草、更是葯。茵陳有疏肝解郁、清熱利濕的作用。
肝火、肝膽濕熱的一般表現,眼睛易發紅、或干澀、失眠、頭暈頭痛、口苦口乾、眼屎多,兩肋脹脹的、容易發脾氣;肝鬱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氣兒不順,長期的精神不舒暢,又發泄不出來,就會肝鬱。愛嘆氣、胸悶、噯氣。長期肝鬱還會引起乳房結塊。
清熱解毒
茵陳對於由於上火而引起小便不利或者黃疸的人群,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可以用茵陳煎葯,當涼茶飲用,效果顯著。
保肝作用
據《本草綱目》、《中葯大辭典》及《抗腫瘤中草葯》著載,茵陳以果穗精油含量較多,主要成分有B一旅烯、茵陳炔酮、茵陳原色酮、茵陳烯酮等,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濕熱、退黃疽作用。長期飲用,保肝利膽,有直接阻礙肝膽系統腫瘤細胞增殖的功效。尤其是患有肝炎的患者,飲用茵陳可以增加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臟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並有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熱平喘,驅除蛔蟲及抑制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與細菌的作用。
增強免疫力作用
茵陳中的咖啡酸等可提高人體白細胞數量,增強T淋巴細胞的活性,參與人體免疫調節,從而增強人體免疫力。
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
茵陳蒿能使高血脂動物血清膽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主動脈壁中膽固醇含量明顯降低,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病變減輕。
解熱、鎮痛、抗炎
茵陳中的茵陳二炔酮,有較高的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預防感冒。茵陳蒿對傷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體溫升高均有明顯解熱作用,茵陳中6,7-二甲基七葉苷元對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鎮痛作用,並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關節腫脹程度有抑製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
茵陳蒿有較強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牛型及人型結核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病原性絲狀體,以及黃麴黴菌、雜色麴黴菌等皮膚真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茵陳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茵陳炔酮、對羥基苯乙酮和其他揮發油成分。
黃疸
本品苦泄下降,性寒清熱,善清利脾胃肝膽濕熱,使之從小便而出,為治黃疸之要葯。若身目發黃,小便短赤之陽黃證,常與梔子、黃柏、大黃同用,如茵陳蒿湯(《傷寒論》);若黃疸濕重於熱者,可與茯苓、豬苓同用,如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若脾胃寒濕郁滯,陽氣不得宣運之陰黃,多與附子、乾薑等配用,如茵陳四逆湯(《衛生寶鑒·補遺》)。
濕瘡瘙癢
本品苦微寒,有解毒療瘡之功,故可用於濕熱內蘊之風瘙隱疹,濕瘡瘙癢,可單味煎湯外洗,也可與黃柏、苦參、地膚子等同用。
皮膚病
《本草綱目》上說茵陳可以治黃疸、風疾攣急、眼熱紅腫等疾病,且用茵陳和皂莢湯配合著沐浴,有助於皮膚病康復。
一個祛黃氣的葯浴方
茵陳汁治療新生兒黃疸是最有效的,茵陳具有清熱利膽的功效。茵陳、艾葉、側伯葉、菖蒲等煮水兩次,將葯液合在一起來泡浴或泡腳。
茵陳酒
智慧的古人或許是考慮到每個人對酒的把持力不同和常常會傷及肝臟的原因,所以在酒中加了一味茵陳。茵陳的加入,非但不減酒力,反而可以更好地對酒提香。
唐魯孫先生曾在《中國吃》中寫道:「北平有一種酒叫綠茵陳,這種酒綠蟻沉碧,跟法國的薄荷酒一樣的翠綠可愛……從前梅蘭芳在北平的時候,常跟齊如老下小館,梅蘭芳最愛吃素炒豌豆苗,齊如老必叫櫃上打四兩綠茵陳來。」梅蘭芳常和師友去的那個酒館叫「吉慶恆」,就在菜市口鶴年堂東邊不遠的鐵門胡同口。見梅蘭芳一到,酒館掌櫃必叫小伙計去鶴年堂打綠茵陳酒,小伙計一進門就喊:梅老闆茵陳酒半斤!
作家亦舒在作品《禁足》里這樣描寫法國苦艾酒:「碧綠色的苦艾酒極之容易上癮,茵陳釀制,麻醉作用比其他酒又更加厲害,現在已很少人敢喝它,酒杯上打橫擱有一隻銀匙羹,上邊放著小塊方糖,融在酒內,比較容易入口,這是一杯毒酒。」
茵陳麥飯
原料:茵陳500g,麵粉100g,鹽,蔥,蒜,花椒,芝麻油等。
做法:
茵陳淘洗干凈,晾到八成干,撒上麵粉(薄薄的一層)。
放入食鹽、花椒面、蔥花攪拌均勻,大火蒸8到10分鍾出鍋。
加入蒜汁,淋點芝麻油,拌勻,即可食用。
養生功效:利濕退黃,祛風明目。
適宜人群:適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疥瘡,兩目昏花等症。
涼拌茵陳
需要300克茵陳的嫩莖葉,適量的麻油和白糖,把茵陳去除雜質清洗干凈,放在開水裡焯5分鍾撈出來,瀝干水分切碎,直接放在盤子裡面,加入白糖麻油,鹽味精調拌均勻就可以了,味道爽口,具有祛風明目以及利濕退黃的功效,特別適合於濕熱黃疸、視力減退,夜盲症,皮膚瘙癢以及小便不利。
茵陳窩頭
需要150克新鮮的茵陳,適量的米面,把茵陳徹底的清洗干凈,搗爛過濾渣取汁,加入適量清水,調和米面,做成窩頭,直接放在鍋裡面蒸熟就可以了,特別適合於急性黃疸性肝炎。
茵陳荷葉粥
需要30克茵陳,一張新鮮的荷葉,150克粳米和適量的白糖,把茵陳洗干凈放在鍋裡面煎湯,過濾去渣取出汁,然後把淘洗干凈的粳米放在鍋裡面煮成粥,最後放入白糖攪拌均勻,此方法具有利膽退黃和健補脾胃的功效,特別適合於慢性肝炎患者恢復期間,能夠幫助病情的恢復。
茵陳煮雞蛋
茵陳加水煮雞蛋。吃了清熱利濕,解毒療瘡。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
茵陳粥
先將茵陳洗凈,加水煎汁,去渣,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再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適量白糖調味。
茵陳車前飲
取茵陳、車前草(或車前子,用紗布包煎)加水1000毫升浸10分鍾,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20分鍾,煮取800毫升。
茵陳能清熱利濕、退黃疸;車前草能利尿止瀉,兩葯常相伍增強療效。清熱除濕,利膽退黃,清熱利尿,滲濕止瀉。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茵陳薑糖茶
將鮮茵陳50克(干品15克)、紅糖、乾薑(切片)、生薑(切片)加水適量,煎取汁。能清熱除濕,利膽退黃,故可用於輔助治療急黃疸型肝炎。
茵陳紅棗湯
材料:茵陳45克,紅棗5枚,冰糖少許,薏米100克。
將茵陳洗凈,入沙鍋內加水200毫升,煮沸後改為文火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備用。再加入紅棗、薏米加水至6000毫升。煮沸後改為文火,慢慢熬煮至湯稠後,加冰糖拌勻即可食用。
止癢、爽身。
茵陳還有很好的清熱止癢、爽身的效果,以茵陳適量煎湯兌入澡水中洗浴可治療遍身風癢、頭皮瘙癢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茵陳性涼,味苦,不宜大量食用,食用過多容易產生腹瀉。
㈥ 茵陳的食用方法 如何食用茵陳
1、茵陳麥飯,購買茵陳的時候需要注意挑選,太老的茵陳不可以挑選。茵陳只有每年2月底到4月初才有新鮮茵陳,如果沒有新鮮茵陳,可以考慮用野生干茵陳,泡水喝或煲湯喝都可以。如果是新鮮茵陳,在購買回來之後需要將茵陳的根和敗葉去掉,用清水清洗三四遍之後,放在竹筐裡面把水分瀝干,然後在茵陳裡面加入適量的麵粉,能薄薄的裹上一層即可,再加入適量的食用鹽、花椒面與蔥花攪拌均勻之後在鍋裡面蒸十分鍾就可以出鍋了。最後在茵陳裡面放入蒜汁、芝麻油、干辣子,將燒熱的油直接潑在上面即可食用。
2、涼拌茵陳,將半斤左右的茵陳清洗干凈之後,加入沸水裡面焯一下,撈出來將水份擠干凈、切碎放在片子裡面,加入適量的鹽、味精、麻油、白糖等調味品,攪拌均勻即可食用。涼拌茵陳的口感非常不錯,非常的爽口,具有利濕退黃、祛風明目的功效,在臨床上主要是用於兩目昏花、夜盲症等疾病的治療。
3、茵陳蒿炒肉絲,將半斤茵陳洗干凈放在沸水裡面焯一下,擠干水分切碎備用,然後將二兩肉絲放入熱油裡面炒一下,加入調味汁讓肉絲慢慢入味之後,就可以把切好的茵陳炒入味之後即可出鍋了。茵陳蒿炒肉絲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濕的功效,比較適合胃口不好、大便溏泄等患者使用。
㈦ 茵陳的作用
茵陳作用是:
1、用30克泡水服用,1天2次,連服10天。可以利膽去黃。
2、治療濕疹,用30克茵陳放入洗澡水中,有止癢的作用。
3、把茵陳打成粉末,用醋調糊,敷於濕疹或濕瘡處,可以有祛濕,止癢的作用。
4、對於有尿閉的病人,可以30克煎湯內服,有利尿消腫的作用。注意事項是,茵陳微寒苦泄,故脾胃虛寒者慎服。
㈧ 茵陳到底怎麼吃曬干還是陰干
茵陳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葯,而且也是一種農村鄉村野菜。時下正值茵陳生長季節,是人們採食的最好季節。那麼茵陳如何吃?如何加工處理,我結合我們這里的實際用法和大家談談。
1.葯用的加工。 我們先說葯用的加工法,如果在茵陳生長季節,發生了用茵陳治療的疾病,那麼最好用新鮮的茵陳,療效比較佳。不過量要比曬乾的多一些。如果作為備用品,那麼就的把新鮮的採集回去,去掉雜質在太陽下暴曬一天,然後放置在陰涼處自然乾燥後儲存備用。
2.食用。 如果要食用茵陳最好是用新鮮的比較好。 人們常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此話一點不假。新鮮食用必須趁春季茵陳生長不久,採集食用。時間大概10 15天左右。這時的茵陳幼嫩,纖維素少,苦味小。食用起來清淡爽口好吃。如果生長時間稍長,容易發生木質化,發柴發苦,口感變差,爵不爛的感染,難以下咽。
我們這里主要吃法是把新鮮的茵陳洗干凈,用刀切碎,打入幾個雞蛋,伴入麵粉根據愛好,適量加點調味品,改善苦味,上鍋蒸熟即可食用。
3.曬干備用法。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很少用這種辦法了。我記的過去缺糧時農村人把新鮮的曬干保存備用。待食用時拿出來,泡入水中發軟,然後按上面2的辦法進行加工食用。但是沒有新鮮的好吃了。
茵陳食用只能偶爾找個新鮮感,償個刺激。不能過多食用,因為茵陳必竟是葯屬於寒涼之物。脾胃虛弱更不能食用。
茵陳這個名稱來源於《神農本草經》;在《草本衍義》中記載為茵陳蒿,在《中國植物志》中作為正式中名。它是菊科蒿屬植物,分布於我國遼寧以南到廣東以北的部分省區,通常生長在山坡草地、路旁荒地。
茵陳的吃法各地有差異,我們這里主要蒸食,其次是涼拌和泡水用。在三月份採挖茵陳的幼苗和嫩葉,回家後挑揀清洗干凈,不用焯水處理,在茵陳上面放一層白面蒸熟,之後攪拌均勻,出鍋後再用蔥、油、鹽等調料炒成叫「茵陳焪焪」,非常好吃。
涼拌要用水煮熟,之後加調料即可食用。
食用的一直都是新鮮茵陳。葯用的一般是陰乾的茵陳,
不是曬乾的茵陳,曬乾的容易碎。在我們這里二三月採摘茵陳賣錢也是農村人的一項小的收入,可以掙一些零花錢。
河北的茵陳都是涼拌,清炒,做湯都可以吃。
俗話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
茵陳利肝膽濕熱,護肝,退黃。從來民間都是用茵陳治療肝病的泛黃,肝炎的全身發黃,小便發黃效果非常好。
現在的用法有說降血脂及對動脈粥樣硬化有作用。
茵陳的晾曬,一般以陰干為主,這樣的葯性得到很好的保留。
下面的圖是嫩芽茵陳和青蒿,以及葯用茵陳的乾燥體。
茵陳到底怎麼吃?曬干還是陰干?
大家好!我是布穀姐。 很高興與大家分享這個問題。
在民間有個說法:「二月茵陳三月蒿,過了四月當柴燒」。
我想是不是該這樣理解,茵陳的別稱叫白蒿,白蒿的學名叫茵陳。
白蒿是春天裡的一道 美食 ,有保肝護肝的作用。白蒿還常用來泡水喝,有降血脂的作用。
記得有一次回老家,就跟著一起到地里去拔野菜,其中就有白蒿,那也是我第一次認識白蒿這種野菜。如果想常時間儲藏或乾燥以後代茶飲,就洗凈後曬干或者是陰干都可以,期間要翻動幾次。
回家後把白蒿擇洗干凈,再放入鍋中焯水,焯水的時間也不宜太長,大約兩分鍾就可以,然後撈出控干水分。
焯水後的白蒿除了可以用來涼拌、炒雞蛋外,也可以用來包餃子吃,味道很不錯!
用白蒿包餃子時,最好搭配上五花肉一起調餡,因為白蒿比較喜油,加入五花肉後味道更香!
白蒿餃子的做法:先和面:
盆中放入麵粉,加入少許鹽(增加筋性),用涼水和面: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攪成絮狀後再下手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蓋上蓋子醒面30分鍾。
所需食材:
白蒿、五花肉、木耳、蔥、姜、白鬍椒粉、白糖、生抽、蚝油、十三香、熟油、香油、花椒水
1、白蒿洗凈、控干水分;木耳提前浸泡、洗凈、切碎;蔥、姜都切末。
2、起鍋放水,放入少許鹽,水開後放入洗凈的白蒿,焯水兩分鍾,撈出,切碎。
攥去多餘的水分,放入盆中,加入少許熟油拌勻。
3、剁好的五花肉餡先調味:
蔥末、薑末、鹽、白鬍椒粉、白糖、生抽、蚝油、十三香、熟油攪勻,再根據實際需要分次少量的加入花椒水,順一個方向充分的攪拌均勻。
4、最後再放入處理好的白蒿和切碎的木耳,加入少許香油,攪勻,這樣餃子餡就調好了。
5、面團取出放案板上揉至光滑,下成大小均勻的面劑、擀皮、包餡。
6、起鍋放水,放入少許鹽,水開後放入包好的餃子,用勺子背輕輕推開,以防粘連;大火燒開,浮起後,再點三次涼水,燒開,就可以了,出鍋即可。
結語: 調茵陳餃子餡時與五花肉和木耳搭配一起包餃子好吃!
茵陳是一種葯材,生長在路邊,山坡上,地里,到處都有,一定要將茵陳弄乾保存,一般來說中葯材的烘乾方法都具有曬乾和陰干兩種。將茵陳洗凈曬干後,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容封儲藏在陽涼乾燥環境中,避免光照,避免生蟲子。茵陳還以蒸麥飯,把茵陳洗凈,水空干,把麵粉和茵陳放到一塊,放土鹽、十三香、味精、油、花椒面。下手抓均勻,放鍋上蒸三十分鍾,出鍋就可以了吃了。
茵陳應該是頭年採摘放在陰暗處風干,到用時可洗干凈放兩大碗水煮湯喝,對肝膽有很好祛病護肝作用
鮮茵陳也能蒸菜吃,曬干可以入葯,
㈨ 茵陳的吃法 茵陳的三種吃法
1、茵陳麥飯購買茵陳的時候需要注意挑選,太老的茵陳不可以挑選。茵陳只有每年2月底到4月初才有新鮮茵陳,如果沒有新鮮茵陳,可以考慮用野生干茵陳,泡水喝或煲湯喝都可以。
2、涼拌茵陳將半斤左右的茵陳清洗干凈之後,加入沸水裡面焯一下,撈出來將水份擠干凈、切碎放在片子裡面,加入適量的鹽、味精、麻油、白糖等調味品,攪拌均勻即可食用。涼拌茵陳的口感非常不錯,非常的爽口,具有利濕退黃、祛風明目的功效,在臨床上主要是用於兩目昏花、夜盲症等疾病的治療。
3、茵陳蒿炒肉絲
將半斤茵陳洗干凈放在沸水裡面焯一下,擠干水分切碎備用,然後將二兩肉絲放入熱油裡面炒一下,加入調味汁讓肉絲慢慢入味之後,就可以把切好的茵陳炒入味之後即可出鍋了。茵陳蒿炒肉絲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濕的功效,比較適合胃口不好、大便溏泄等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