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想必大家都對這種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運用范圍廣,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功效與作用,能夠調理人的身體,增強體質,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部分 功效 :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部分 作用 :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使用 禁忌 :陰虛而無濕熱人群忌服茯苓;陰虛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茯苓治濕瀉。
茯苓有治濕瀉的作用,可以用一兩白術與七錢半去皮茯苓一起細切之後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2茯苓治水汽浮腫。
茯苓有治水腫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30克棗仁這三味中葯混合後共同研磨為細末,每次用米飲調下6克。
3茯苓治心虛夢泄或白濁。
茯苓有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的作用,可以用二錢白茯苓研磨成細末,用米湯調下,每日二服。
4茯苓治煩悶驚悸,心胸結氣,風熱口乾。
茯苓治煩悶驚悸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去心麥門冬、50克粟米這三味中葯混合後共同銼細,先加水1升煎至500毫升,接著去除葯渣後下米煮作粥,趁溫食用。
茯苓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項
在使用茯苓時,可以單獨使用茯苓,也可以搭配白術、桂心、棗仁、麥門冬、山葯、甘草等中葯來使用,陰虛而無濕熱人群忌服茯苓;陰虛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1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將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將赤小豆與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爛後,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後加白糖少許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滲濕,健脾補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腫,健脾止瀉,清利濕熱。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熱利濕,解讀退黃,通利水道。
2茯苓山葯大棗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棗(干)15克、山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葯、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味即可。
功效:健運脾胃,滲濕止瀉,小兒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滲利水祛濕,補脾益胃,與山葯、大棗佐用,葯性平和,滋補脾胃,除濕止瀉之功更著。
3土茯苓老龜
材料:烏龜500克、土茯苓30克、鹽2克
做法:
1、將烏龜去頭、甲,洗凈,切塊。
2、土茯苓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取汁,至汁濃時停火,去渣留汁。
3、將葯汁、龜肉、鹽入鍋,加水少許,共燉至龜肉爛熟時停火即可。
功效:這道湯清熱解毒、健脾胃,治小便赤黃。
4茯苓五味粥
材料:茯苓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做法:
1、把粳米淘洗干凈;茯苓洗凈後,打成細粉;五味子洗凈。
2、把粳米放人電飯煲內,加入茯苓粉、五味子以及水,煮 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除濕健脾,滋養心氣。
禁忌:虛寒滑精者忌食。
『貳』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 功效:1 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2 《本草衍義》: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鬧也。《用葯心法》:白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葯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湯液本草》:白茯苓,伐腎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與車前子相似,雖利小便而不走氣。酒浸與光明硃砂同用,能秘真。《本草衍義補遺》: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葯也,若陰虛者,恐未為宜。《本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別錄》: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葯性論》: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雍。治小兒驚癇,心腹脹滿,婦人熱淋。《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安胎,暖腰膝,開心益智,止健忘《傷寒明理論》:滲水緩脾。《醫學啟源》:除濕,利腰臍間血,和中益氣為主。治溺黃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訣》雲,止瀉,除虛熱,開腠理,生津液。《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頭眩煩躁。 作用:1 利尿作用。 2 抗菌作用。 3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白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鬆弛作用。 4 抗腫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5 白茯苓多糖體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各種白茯苓多糖體在體內均能增強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 6 對血液系統的影響:能使環磷醯胺所致大白鼠白細胞減少加速回升。 7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白茯苓有鎮靜作用。 8 白茯苓可健脾,對那些久病瘦弱、食慾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腹瀉的氣虛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氣的作用,而且葯性平和。
如需獲得更多權威醫美知識,盡在檸檬愛美檸檬愛美
『叄』 茯苓的功效和怎麼服用
它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主要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症。並且還可以抗菌與抗腫瘤的作用。購買茯苓時要注意,不要買了劣質的東西,一等食材芡實表面有棕紅色內種皮,一端黃白色,有凹點狀的種臍痕,除去內種皮顯白色;質較硬,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服用方法比較簡單,三錢至五錢 ,煎服就可以了。對下面兩種情況就要注意了:1、陰虛火旺,口乾咽燥者不宜用。2、老年腎虛,小便過多,尿頻遺精者慎用。
『肆』 茯苓的吃法和功效有哪些
我國的中醫學技術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的有名氣的,當然了,這也是我們的中醫這套治病的方法對於很多的疾病都是有著非常不錯的效果了,其實中醫也是非常依靠一些中葯材的了,茯苓就是一種非常的中醫的中草葯了,茯苓的葯用價值非常的高了,下面我們來看看茯苓的功效和吃法吧。
功效
抗菌作用:白茯苓的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製作用。白茯苓對用試管法的抑菌試驗結果是無抑菌作用。白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體外能殺死鉤端螺旋體,但水煎液無效。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白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鬆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扎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並能降胃酸。另對CCl4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使谷丙轉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
吃法
(一)開胃湯。用茯苓製作一些開胃湯也是許多人都非常的喜歡吃的了,當然了,用茯苓製作的開胃湯不僅非常的美味哦,更是可以幫助我們起到很不錯的治療消化不良和食慾不振的功效了,我們可以把茯苓15克,淮山葯12克,谷麥芽以及鴨胗搭配起來煮湯飲服哦,味道也是非常不錯的。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陳皮5克,粳米適量,煮粥食。治小兒脾虛泄瀉,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餅。茯苓、薏米、白麵粉各30克,白糖適量,研成細末和勻壓成餅,蒸熟。適合小兒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陳皮薑汁茶。茯苓25克,陳皮5克,水煎,飲服時加入生薑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嘔吐。
茯苓雖然是一種非常的重要的葯材了,但更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材哦,那麼茯苓的吃法大家也了解了吧,所以在生活中就可以經常吃一些茯苓的了,其實茯苓不同的食用方法,對於我們人體的作用和功效也是不同的哦,所以呢我們在生活中有時間就可以經常吃一些茯苓了。
『伍』 茯苓三種常見的食用方法和功效
茯苓對於人們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在幾年來養生行業的興起,更是讓人們對於茯苓有了一定的認識。茯苓是一種具有養生功效的中葯材,目前被廣泛的運用到醫學行業之中,在生活之中人們也常常會將茯苓做成養生粥來食用,既補氣養生,又能夠強身健體,因此廣受大眾的喜愛。
開胃湯
取茯苓15克,淮山葯12克,谷麥芽各30克,鮮、干鴨胗各1個,煮成湯之後服用。此湯具有治療小兒消化不良,不吃飯的效果。是所有媽媽們的最佳選擇。
茯苓豆腐
首先取茯苓粉20克、豆腐500克、胡蘿卜適量、香菇適量(可按照人份的需要准備)。然後便將准備好的茯苓粉和豆腐攪拌均勻,放入鹽、料酒調味,同時可以將胡蘿卜和已經發好的冬菇放入鍋中炒至半熟的狀態。最後便是將調好的豆腐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轉小火慢慢的燜煮,煮5至10分鍾即可。由於茯苓豆腐具有健脾化濕、消食減肥的效果,因此該葯膳不適合於腎功能不全,痛風的人群食用。
荷葉茯苓粥
需要的食材為荷葉一張,無論是鮮的、乾的都可以,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適量。做這道菜首先需要將荷葉清洗干凈,並將其煎湯去渣,然後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到去了荷葉渣的湯中,共同煮成粥,出鍋前加白砂糖調味即可食用。此粥具有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的功效,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的人有著輔助治療的作用。
通過上面信息的介紹,相信人們對於茯苓的食用方法已經是十分的熟悉了。從這些茯苓葯膳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葯膳每樣都有著自己的療效,對於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益處,那麼茯苓在近年來廣受人們的歡迎也就是顯而易見的了。長期的食用茯苓葯膳,不但能夠補氣養生,還能夠健脾養胃。
『陸』 茯苓的作用與功效 茯苓的吃法及注意事項
1、茯苓有祛除風邪濕邪的作用,能健脾利濕,消除水腫。
2、茯苓自古被視為「中葯八珍」之一,它的功效與作用十分多,將它與各種葯物配伍,能夠共同發揮獨特功效,故而又有「四時神葯」的美譽。
3、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其性平和,味略甘甜,補而不滋膩,利而不傷津,可以治療水腫尿少、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等。適宜體虛調理,平時脾胃不好、食慾不振、經常腹瀉、長期憂郁思慮、四肢無力的老人可長期服食。
4、茯苓的吃法及注意事項:
(1)吃法多樣,最簡單的當屬熬粥。可選些溫性、平性的食材,如用具有補脾、生津、補腎作用的山葯,與茯苓一同熬制米粥。也可以在製作米粥時,添加茯苓、薏仁、生薑等一同熬制。
(2)因為茯苓和薏仁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而生薑可以溫胃散寒。所以這款粥不僅助消化,對胃寒也有緩解作用。如果將茯苓和黑芝麻打成粉與麵粉一起做成面條食用,還有養發烏發的效果。
(3)茯苓為滲濕之品,「補少利多」,所以不宜長期、大量服用。茯苓偶爾還會引發過敏反應,比如腹痛、皮膚紅腫、支氣管哮喘等,所以過敏者應慎用茯苓。在服用茯苓的時候,還應避免攝入米醋、濃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