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消除黃麴黴素
你好,朋友!
眾所周知,大米、花生等糧食霉變後產生的黃麴黴素是一種較強的致癌物質.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去除黃麴黴素,可採取以下幾種辦法:(1)剔除霉變糧粒。凡花生米和玉米的表面上長有黃綠色黴菌,或有破損、皺縮、變色的現象.都應在食用前仔細挑選,加以剔除。(2)水洗去毒
將被污染上黃麴黴素的大米用清水反復搓洗,一直洗到水變清時為止,可除去大部分毒素。(3)加熱去毒。輕度污染的花生仁經爆炒或油炸可減少近70%的黃麴黴素,用高壓鍋煮飯,去毒效果很好。(4)加料去毒。用含黃麴黴素較低的植物油烹調食物時,先將油倒入鍋內,燒至冒微煙,根據燒菜時用鹽量加入食鹽,繼續加熱至油沸騰,可除去油中90%以上毒素,若在菜餚中添加蔥、姜、蒜等辛香料,除去黃麴黴素的效果更為理想。
⑵ 消去黃麴黴素有哪些竅門
1、水洗:黃麴黴素可以經過水洗去毒,這是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去毒辦法,這種去毒辦法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可以去皮的盡量去皮,這樣對去除黃麴黴素有著極強的效果。
2、加熱:可以通過高溫加熱來去毒,高溫加熱肯定會比清水去毒的效果要好很多的。
3、活性炭:可以用活性炭來去毒,活性炭對吸附毒性很有效地一種物質,對人體沒有任何的影響,它是使用透氣性包裝包著,可以將需要去除黃麴黴毒素的物品跟活性炭放在一起,這樣的去毒效果是比較好的。
⑶ 怎麼殺死黃麴黴素
怎麼殺死黃麴黴素
怎麼殺死黃麴黴素,好多人應該都聽說過黃麴黴素,它的毒性作用很強,一旦發現霉變的食品,大家一定要堅決丟棄,我為大家整理好了怎麼殺死黃麴黴素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1、日光暴曬
陽光暴曬可以讓餐具和物品充分的與紫外線相接觸,可以起到部分的消毒殺菌作用。特別注意在暴曬之後,要將餐具放在通風乾燥處保存,因為乾燥通風的環境可以抑制黃麴黴的生長。
2、紫外線燈
紫外線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紫外光譜的高能量破壞微生物的結構,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從而達到消毒目的,用紫外線燈照射,可以有效去除物品表面的黃麴黴毒素。
3、鹼性條件殺滅
黃麴黴素在鹼性的條件下可以轉換成一種可溶於水的物質,平時可以使用小蘇打和食用鹽對餐具進行浸泡和消毒,然後放置在陽光下曬干,再放置在乾燥的地方保存。另外,也可以用漂白粉來清洗餐具。
4、注意保存的方式
餐具被黃麴黴毒素污染後,一般的消毒劑很難將黃麴黴毒素殺滅,包括洗潔精、酒精、84消毒液等。因此我們更需要注意食物和餐具的保存方式,要將食物和餐具放置在乾燥的地方,一定不要將餐具放置在潮濕的環境中。
結語: 家庭怎樣殺滅黃麴黴菌,上面的四種方法可以作為一個參考。黃麴黴菌相對是容易去除的,但黃麴黴素很難被破壞掉。如果食物發霉,一定要扔掉。如果餐具發霉,一定要徹底消毒。
怎麼殺死黃麴黴素
1、黃麴黴素高溫能殺死嗎這是因為,黃麴黴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脂溶性的,而非水溶性的。因而,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且裂解溫度為280℃以上,一般的水洗和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其破壞,所以,水洗加熱可以祛除毒素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2、黃麴黴素能不能用太陽曬死或減少黃麴黴素不易溶於水,具有耐熱性,耐強酸和紫外線照射,280℃高溫下才裂解。人們日常所用的水洗、烹調等方法都對它沒有太大的作用。
可見太陽光雖然有紫外線照射,也會加熱,但達不到理想效果。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預防糧食等食物的霉變,從源頭上把關。
3、黃麴黴素的危害1993年,黃麴黴毒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有很強的毒性與致癌性,其毒性比砒霜大68倍,對肝臟器官損害嚴重,容易對食品造成污染,從而危害人類的健康。
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霉爛的穀物、玉米、花生中,該菌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易於生長繁殖,這種因素是導致亞洲、非洲某些地區癌腫高發的重要原因。
4、怎樣殺死黃麴黴素不過殺死或去除一些黃麴黴素的方法還是有的。因為黃麴黴素在鹼性條件下比較容易分解,用小蘇打(即1%的碳酸氫鈉)泡一段時間,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黃麴黴素。
另外,用高壓鍋壓力比較大溫度比較高,祛除黃麴黴素的效果也比較好。另外,很多黃麴黴素是附著在表面,多洗幾次能夠去除掉大部分的黴菌。
什麼是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主要由黃麴黴、寄生麴黴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我國產生黃麴黴毒素的`產毒菌種主要為黃麴黴。在濕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麴黴毒素的機率最高。
黃麴黴毒素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特別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穀、玉米、通心粉、調味品、牛奶、奶製品、食用油等製品中也經常發現黃麴黴毒素。一般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食品中黃麴黴毒素的檢出率比較高。
黃麴黴毒素對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足以說明黃麴黴毒素對身體的危害是極大的。黃麴黴毒素毒性遠遠高於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葯的毒性,其中黃麴黴毒素B1毒性最大。
黃麴黴毒素進入體內後,主要在肝細胞內質網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進行代謝。因此,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性在於對人的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當然,黃麴黴毒素沒有經過代謝活化是無致癌性的。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它的毒性一般認為有三種臨床特徵:
1、急性中毒
它是一種劇毒物質,比砒霜大68倍,僅次肉毒黴素,是目前已知黴菌中毒性最強的。它可以導致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等。脾臟和胰臟也可有輕度的病變。
2、慢性中毒
長期攝入小劑量的黃麴黴毒素則造成慢性中毒。其主要變化特徵為肝臟出現慢性損傷,如肝實質細胞變性、肝硬化等。
3、致癌
黃麴黴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主要誘發肝癌,也可誘發胃癌、腎癌、直腸癌等。
如何預防、減少其危害
很多人都知道糧食收割之後受潮長霉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其實,黃麴黴毒素在農作物正常的生長期中就可以形成。比如玉米,土壤中的黃麴黴"種子"會在玉米棒中"萌發"。如果那段時間乾燥而且高溫,黃麴黴毒素的含量就會明顯升高。此外,種植太密、野草太多、氮肥不足、蟲等因素,也有利於黃麴黴毒素的形成。
所以,黃麴黴素產生條件主要有:基質、溫度、相對濕度。它最適繁殖溫度為28~38攝氏度,最適相對濕度為85%。因此,防霉黴菌生長繁殖如能控制這些因素的其中之一,即可達到防霉的目的。
控制溫度可防霉
因為黃麴黴毒素食品中檢出率很高,因此農作物在成熟後的運輸、儲存、加工等環節應嚴格控制水分含量和溫度,以及嚴禁食用發霉的食物,從而避免和減少黃麴黴毒素對身體的傷害。
⑷ 如何消除黃麴黴毒素
去除黃麴黴素方法:
1、食用油放鹽
做菜之前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幫消除一定量的黃麴黴素。強鹼能破壞黃麴黴毒素,食鹽對黃麴黴素的中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黃麴黴素。
2、未加工食物保持乾燥
未加工食物,如花生、大米、玉米等,收獲後要置於通風、乾燥處晾曬,保證水分蒸至12%左右,同時配合化學熏蒸和脫霉劑的使用,就能有效防止發霉腐敗。一旦出現霉變,應立即將霉粒剔除,防止蔓延,再熏蒸一次即可。
3、牛奶及其製品高溫煮沸
奶牛的飼料主要是玉米 、小麥和穀物配合而成,如果飼料毒素超標,牛奶中也會含有毒素,人喝了有毒素的牛奶及其製品就會中毒,尤其是嬰幼兒更危險,因此,選擇奶製品一定要慎重。盡量選擇有口碑的正規廠家的產品,如果訂購了鮮奶,最好高溫煮沸一段時間,可破壞部分毒素。
4、食物的存放不宜過久
針對易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品的存放也很關鍵,存放不當很容易增加毒素的含量,存放得當可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比如,像花生、大米等要置於通風、陰涼乾燥處,切記淋雨和返潮,最好不要囤積過多,現用現買。
5、多吃綠葉蔬菜
誤食發霉食物也不要過於擔心,毒素累積需要一定過程,多吃綠葉蔬菜,可以讓我們平時不小心吃下去的黃麴黴素失效一部分,因為葉綠素能夠阻止黃麴黴素吸收,預防肝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⑸ 黃麴黴素。毒素如何去解
黃麴黴毒素主要污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豆類、堅果類、肉類、乳及乳製品、水產品等均可能有黃麴黴毒素污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嚴重。由於受到原料影響,加工成食用油後仍然可能存在黃麴黴毒素超標,需要進行去除處理。
目前黃麴黴毒素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學去毒三種方法。
一、物理方法
黃麴黴毒素的物理去除方法主要包括輻照法和吸附法。
紫外線及γ射線輻照能有效控制和殺滅微生物和真菌病原體。目前常用的是紫外線照射技術,紫外線照射技術在濃香花生油去除黃麴黴毒素中應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巳得到證實。紫外照射技術應用於花生油中黃麴黴毒素去除的方法不僅有效、安全,而且對花生油質量也無影響。
二、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一般用化學試劑處理,化學試劑包括氫氧化鈉、銨鹽、次氯酸鈉、臭氧等。食用油精煉脫酸工段中常用的是加氫氧化鈉鹼煉工藝。
三、生物學方法
黃麴黴毒素的生物去毒主要是採用微生物或其產生的酶及其制劑來進行去毒,具備效率高、特異性強,對物料和環境沒有污染的優勢,處理條件相對溫和,不會破壞產品品質,有些還能增加產品的營養價值,代表了生物去毒的新方向,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大家可通過黃麴黴毒素測定儀來測定下。
⑹ 如何殺死黃麴黴菌
1、黃麴黴素在鹼性條件下比較容易分解,用小蘇打(即1%的碳酸氫鈉)泡一段時間,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黃麴黴素。
2、高溫殺死,黃麴黴毒素在280℃時發生裂解,其毒性才可被破壞。用高壓鍋壓力比較大溫度比較高,祛除黃麴黴素的效果也比較好。
3、很多黃麴黴素是附著在表面,多洗幾次能夠去除掉大部分的黴菌。
(6)常用黃麴黴毒素去毒的方法擴展閱讀:
AF的去除措施
黃麴黴毒素碾磨搓洗
黃麴黴素在食品中分布極不均勻,在花生樣品中以霉變、破損、長芽、皺皮及變色花生粒最為集中,只要將其揀除,毒素含量將大大降低,甚至低到無毒。碾磨加工可將大部分集中於米糠層和穀皮、胚層的黃麴黴素去除一大部分;搓洗可去除糧食表面的大量毒素。
黃麴黴毒素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劑有沸石、活性白陶土、活性碳等。含有AF的植物油可加活性白陶土或活性炭等吸附劑,毒素可被吸附而去毒,如廣西用此法處理花生油,加入1.5%的白陶土,可使花生油中AF由原來的100μg/kg降至10μg/kg。
選擇毒素吸附劑時,一方面應注意吸附能力必須具備試驗室及動物試驗雙重資料方能證明有效,另一方面考慮吸附劑具有高度吸附能力、選擇性吸附、廣譜吸附、無副作用等條件。
黃麴黴毒素輻射處理
AF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穩定,可用紫外光照射去毒。該法去毒對植物油等液體食品效果較好,而對固體食品效果不明顯。應用輻射法,必須注意照射的劑量和照射時間,以不影響食品的感官和理化性質為宜。
黃麴黴毒素鹼處理法
鹼煉是油脂精煉的一種加工方法,在油脂中加入1%NaOH溶液,AF內酯環即可破壞,形成香豆素鈉鹽。後者可溶於水,故加鹼後再用水洗可將毒素去除。加鹼水洗可使油中AF降至標准以下,甚至不能檢出。
黃麴黴毒素有機溶劑萃取法
AF為脂溶性毒素,易溶於有機溶劑,可用水合乙醇、異丙醇、丙酮、正己烷和水的混合物等進行提取分離、去毒。提取需反復3~5次,去毒效果可達90%以上,其中以丙酮和水(90∶ 100)混合液效果最好。處理後的糧油製品,必須將溶劑徹底揮干,方可食用。
黃麴黴毒素氧化降解法
漂白粉、氯氣、雙氧水、臭氧等氧化劑可以迅速將AF氧化去除,其中以漂白粉去毒效果最強。高度污染的花生粉可用5%漂白粉處理幾秒鍾就可以全部去毒,用氧化劑處理過的糧食經火雞喂養試驗證明無毒。
黃麴黴毒素二氧化氯法
霉變染有AFB1的玉米,用250μg/mL低濃度的二氧化氯浸泡30~60min,能有效地解除AFB1的毒性。
黃麴黴毒素中草葯去毒法
1976年我國首次發現山蒼子中的揮發油可以徹底除去食品中的AF。揮發油中的某些成分與AF可發生加成和縮合反應,改變毒素分子結構,達到去毒目的。AF超過國家標准20倍的玉米、稻穀或超標2500倍的花生經大劑量山蒼子芳香油處理可一舉去毒。
此法簡便易行,特別適合家庭應用,並對食品質量和營養成分無任何影響。另外,甘草、葫蘆巴、羽扁豆、茴香、五香粉、大蒜等也有去除AF的作用。
黃麴黴毒素生物學方法
乳酸菌粘附法是通過乳酸菌自身粘附作用和所分泌的代謝產物的抑菌作用,來去除AF。由乳酸菌產生的乳酸鏈球菌素具有粘附、降解AF的作用。
乳酸菌廣泛地應用在食品發酵工業中,具有改善腸道微生態,防腐和治療功效。乳酸菌能分泌許多抗菌物質,阻止病原菌的生長。其他微生物如枯草桿菌、乳酸菌、醋酸菌等對AF降解能力最強,在液體培養基60h後,可分別除去89%、88%和81%。
黃麴黴毒素酶解法
酶的降解去毒主要利用酶的專一性,高效地催化、降解AF為無毒化合物或小分子無毒物質的方法。酶降解去除黃麴黴素效果好,實用性強,適合於各種形式受到污染的食品,必將成為今後研究和應用的熱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麴黴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