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料怎麼搭才最香
先了解一下香辛料的特點
根據每一種香辛料自身的特點,通過聞或者嘗可以分析出:有些香辛料自帶香氣,能為食材添加香味,或者可以掩蓋食材的膻腥異味,還有一些自帶色彩,能為食材增加顏色。
根據這些特點歸納香料,增香的大體有:八角,桂皮,肉蔻,小茴香,砂仁,陳皮,木香,草果,辛夷等。掩蓋原材料異味的有:草寇,白扣,良姜,白芷,紅扣,香葉等。上色的大體有:黃梔子,姜黃,紫草等。
香辛料在使用中很少有單打獨斗,絕大多數都是根據原料或者口味要求來配合使用,那麼香辛料整體在菜品使用中的作用大體就有三個: 1:賦予原材料香氣,2去除或者壓制原材料的膻腥異味,3提高食慾。
再了解一下原材料的特點:
我們日常需要用到香辛料的原材料大體有:畜肉類,禽肉類,水產魚類和豆類。
畜肉類 有牛,羊、豬等,這類產品的特點:牛羊肉膻味比較大,而豬肉類騷臭味比較大,特別是內臟類。
禽肉類 包括雞,鴨,鵝等,這類食材的特點:鮮味有,香味略顯不足,腥味也少點。
水產類 的特點:鮮味足,同樣腥味也大,比如魚類。
豆類 的特點:豆腥味比較大。
怎樣合理搭配最出香
只有根據不同原料特點搭配不同香辛料,去腥除異的同時,還要輔助原材料出正香,這樣的搭配才是最合理,最香的。想要最佳的味道,除增香目的外,去腥除異似乎更加重要。
1.根據原材料特點和香辛料的特殊功能分出:
去除畜肉類膻腥味的有: 孜然,白芷,肉蔻,白扣,山奈,花椒,桂皮,姜,良姜,胡椒,草果等。
去除水產魚類腥味的有: 肉蔻,丁香,山奈,紅扣,小茴香等。
掩蓋豆腥味的有: 丁香,香葉,白扣等。
2.在大體分析出方向後,我們根據每種原材料的不同和各自喜好可以再細分:
豬肉類 產品喜好桂皮,八角,砂仁,這些出主香,肉蔻,良姜和乾薑除異騷臭味後輔助增香。
牛肉類 產品比較喜好小茴香,八角和桂皮,再增加蓽撥,草寇,陳皮去除牛肉的膻腥味。
羊肉類 產品要先除膻再增香,根據喜好用白芷,白扣先去膻,花椒,小茴香,草果,砂仁後輔助出香。
雞肉類 需要用桂皮,良姜,八角在增肉香的前提,配以白芷,草果,陳皮,去腥增香。
這就是我們平時組方的大體思路。先根據原材料特點找出適合的主副香辛料為君料,再使用君臣佐使的方法,配一些佐使料,從而使香料之間滋味更融合,並且平衡君臣料的葯性,減少一部分葯材味。
寫到最後
有一前輩高人曾經這樣有過比喻:把香料比作軍隊,原材料比做城池。軍隊要攻破城池,就要根據不同城池的特點安排不同人員去攻破,比如有的城池有碉堡需要炸掉,必須有爆破手。需要掩護時,必須有狙擊手。全體進攻時,就需要他們互相配合才能攻破。有的城池沒有碉堡,也就不需要爆破手。只有根據不同城池類別才能合理安排人員完成。
香辛料使用中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使用時不能一勞永逸,包個萬能包所有原材料都適用,那是不對的。只有適合才是最香的。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經驗,我也是鹵水界的小學生,水平有限,難免有疏漏或者說的不對,歡迎前輩老師指正。
我來自四川成都彭州市,做鹵菜熟食店近30年了,今天我來回答一下你提出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香料要怎麼搭配才最香?在鹵菜行業里也沒有固定的標准。不管是一些所謂的祖傳秘方,還是新式鹵菜等,都是百花齊放,各有特色,但是每個人所用的香料配方又都不盡相同,所以,很難說香料配方里有固定的標准配料用量。都是根據自己的風味和口味特色來決定香料的搭配。只是,在通常情況下,香料包的搭配還是要遵循一些規律,所心所欲的搭配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鹵菜香料包的搭配要有主次之分,也就是主香料和輔香料。主香料是根據我們需要的味型來確定,比如五香味,就不能以辣椒,花椒為主,而應該以八角,桂皮,小茴香為主;麻辣味則以花椒,辣椒為主,通常情況下主料的用量應佔到整個料包總量的30%左右。其他輔料如陳皮,白芷,草果,山柰,草寇,砂仁,肉蔻,白蔻,香果,藿香,良姜,甘草等佔比55%左右,餘下如香葉, 排草,靈草,甘松,香茅草等佔比餘下份額。這樣的搭配基本復合一個香料包的骨架。
說完了比例,再來說食材。香料的運用同時還要根據食材的自身特性來搭配。不同的食材由於其氣味,異味,香味不同,需要的香料也有所不同。比如鹵豬肉類,主料宜使用八角,桂皮,小茴香;雞肉類主料宜使用白芷,良姜,八角;鴨肉類主料宜使用八角,白芷,白蔻;兔肉類主料宜使用八角,陳皮,桂皮。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香料在鹵肉中的應用並非是香料能給肉增加多少香味,而是香料的香味如何能掩蓋住肉的異味。我們在吃鹵肉時,之所以感覺香,恰恰是因為香料的香味掩蓋了肉的異味,如果掩蓋不了這個異味,鹵肉吃起來就沒有香味。
中國的飲食一直都是以精緻聞名,因為所處的位置和環境,光不同的出名菜系就很多種。其中做菜主要就是味道的調和,很多菜正是用對了調料才能散發應該有的美味,調味料也同樣種類眾多,在我們傳統的調料中,五香粉就是個很不錯的調料,可是看似簡單五香粉也同樣有很多門道,雖然名為"五",可是卻不限制五種,可以有很多種調和搭配。
在五香粉的調和搭配中,很多人其實並不怎麼會用,其實這幾年有著很強的知識,甚至可以和中醫中的草葯相比,根據不同的食材特點,我們需要利用不同的香料,不同的用量,如果是普通的日常家庭或許不需要過於精細的了解,但是想成為一個真正的 美食 家,如果能夠將五香粉的配製學會,真的會讓你做出來的菜品有更出色的味道,可能我們有時直接去市場買那種已經調和好的,但是做出來菜品的味道,卻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好,這是因為香料的配製,也需要有對應的種類。
例如我們在做魚和豆類的時候,裡面的腥味比較重,自然就需要香味比較濃一些的香料去掩蓋和消除。而類似牛羊肉之類,膻味比較濃的肉品,也同樣需要類似胡椒和辣椒,這樣比較"烈"的香辛料才能夠讓味道消除,並且增加它們本身的肉香味。要是我們在做燉湯時,想讓湯味更加鮮香,可以加入一些八角和桂皮之類的香料。總歸每種食材都會有對應的香料去配合,才能夠發揮出更好的味道。下面就對一些五香粉的配合,做出一些特定的配方,讓大家有更多的 美食 選擇。
【香料的用法---你問我答】 :
1.類似於動物肉類一般用什麼五香粉比較好?
答:用老薑,香葉,花椒,胡椒,陳皮,白芷等,這些香料可以很好的催發出肉質的香味。
2.新鮮蔬菜類型使用什麼香料比較好?
答:辣椒,生薑,香葉等,對於蔬菜更多保證它們本身的新鮮口味,不能用過多香味太濃的香料遮蓋蔬菜的味道。
3.類似海鮮和水產之類的用什麼香料最好?
答:肉豆蔻,肉桂,小茴香,三奈,丁香等,海鮮和水產需要用一些香味較濃,而且可以矯正海鮮腥味的香料。
4.類似牛羊肉這種味道很大的動物肉類用什麼香料?
答:孜然,花椒,紫蘇,肉桂,薄荷,肉豆蔻,小茴香等,這些香料都是比較濃厚的香味,可以很好去除牛羊肉本身攜帶的氣味,為食材更好地增香,還可以催發肉類的鮮味。
5.豆類的食物用什麼香料較好?
答:丁香,肉桂,香葉,白豆蔻,肉豆蔻等,這些可以遮蓋掉豆腥,還能讓味道更豐富。
五香粉使用小貼士:
1.在將香料製作成五香粉時,一定要記得配置的比例,有些香味太烈的香料,要盡量少放,不然做出來的菜味道太沖。
2.五香粉雖然味道不錯,但是添加時還是盡量少放,不能破壞菜品本身的新鮮和口感。
3. 那些身體炎症比較大的人,或者聞不習慣香料的人,做菜盡量少放或者不放香料。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香料怎麼搭配最香?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你做什麼菜?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口味,所以香料的搭配也有不同。下邊,我就將幾種適合家庭製作的菜品大料搭配方法向大家介紹下。
1.鹵肉,以3斤肉為例。八角6個,桂皮1小塊,草果4個,香葉十幾片,山奈6片,花椒10克,丁香8個,草蔻6個,肉十寇5個,生薑1塊,大蔥1根,干辣椒10根,紅曲米8克。
2.大盤辣子雞,以一隻雞為例。八角5個,桂皮1小塊,草果3個,香葉10片,山奈5片,花椒5克,干辣椒10根,生薑1塊,大蔥1根。
3.紅燒肉,以3斤肉為例。八角6個,桂皮1小塊,草果3個,香葉10片,干辣椒5個,生薑1塊,大蔥1根。
4.燒排骨,以3斤排骨為的。八角5個,桂皮1小塊,草果3個,香葉10片,花椒10克,干辣椒10根,生薑1塊,大蔥1根。
5.羊肉,以3斤羊肉為例。八角2個(注,羊肉八角不能多,多了湯發黑)桂皮1小塊,草果3個,香葉10片,山奈5片,花椒10克,丁香10個,比卜5個,干辣椒5個,生薑1塊,大蔥1根。
6.面條,八角1兩,桂皮1兩,草果10克,香葉5克,山奈5克,花椒5克,良姜3克粉成粉沫,潑辣子時與辣子面3斤攪拌均勻。
以上就是我對香料怎麼搭配才最香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香料有一句口訣君、臣、佐、使、補,按四到無層次逐次遞減,一般君9、臣6、佐3、使1、補0.5。說簡單一點就是根據主料原料的不同,菜品特點不同,按強弱比例不同使用香料。另一點是總量控制,有些菜品香料是底口,不用顯著,重了壓原料和調味料的味道,一般這樣情況控制在3‰至0.5‰,明明加了香料壓住腥味但,嘗不出來。有些菜品香料味道重,如鹵水類尤其是粵菜和川菜香料占鹵水2%到5%,但太重就破壞原料本味。魯菜鹵水、醬湯一般控制在1.5%到0.75之間。淮揚菜突出本味用香料更輕,種類也少。
給您一個粵菜的最簡單的五香料草果、桂皮、八角、沙姜、香葉、甘草,其中草果比例最大約佔30% 。其他料基本是在這個基礎添加。
再發一個魯菜豬肉五香料肉桂12、肉蔻6、陳皮6、香葉2、丁香1,在此為基礎做有皮有肥肉的菜加八角8、蓽撥3花椒3、小茴香2、白寇2、辛夷1,做內臟加砂仁3。
做雞用香料首推道口燒雞,發一篇道口燒雞的製作。
燒雞中的第一-----道光皇帝的最愛道口燒雞配方(大廚們請收藏)
美食 小夫子
道口燒雞
親愛的朋友們, 美食 小夫子在這里向大家詳細的介紹道口燒雞的配方。雞的宰殺成型就不做介紹了,親們可以根據自己愛好製作。
雞皮的蜜汁,蜂蜜或麥芽糖和水按4 6調制,冬天糖的比例可以降3.5。白條雞蘸蜜汁後放入4到5成油溫炸制(夏季4成)定型,雞皮紅中透黃撈出,炸制過的雞碼入鍋里(雞腹內放一小塊姜),鍋中間放料包。加鹽,,加老湯中火燒開小火悶煮成熟。
料包:雞100隻為例 肉桂90克、白芷90克、良姜90克、草果30克、陳皮30克、砂仁15克、白豆蔻15克、香砂30克、蓽撥15克、丁香5克
香料可以讓人心曠神怡、胃口大開,尤其在炎熱的夏季,合適的香料可以讓人神清氣爽,那麼怎樣的香料配比是合適呢?
在香料配比中有「君、臣、佐、使」之分。
君料 :所謂的君料就是鹵菜配方中的主角,在鹵水主要起增香的作用,佔比是35-40%
臣料 :臣料是輔助君料增香的作用,佔比是: 20- 25 %
佐使料: 在鹵水中起和味的作用(陳皮甘草就有和味的特性)佔比: 10-15%
香料使用的技巧
1.下貨內臟類, 多投放去腥、臊、臭、膻的香料,如肉豆蔻、草果、山奈、白芷、砂仁、蓽菝等香料,以去異增香。
2.對肉類、雞鴨、豆製品, 一般香料投放相對減少,既要祛除異味增加香氣,又要保持原料特有的香氣,即本味。
3.鹵水中的葯料包, 第一次煮時煮40分鍾左右就要撈出來(否則葯香味太大),這樣用過三四次後,香氣變淡,就需要重新包個料包了,再煮第二個時,第一個還可以放在裡面,這樣第二個包只需要煮20- -30分 鍾就可以撈出,第一個包用到六七次左右就成了廢料,要撈出扔掉,該用第三個包了,這樣熬鹵水時就能一直保證有兩個葯包在裡面。
火鍋香料配方
配方一: 白扣5克、草果5克、三奈3-5克、丁香3-5克、砂仁5克、香果5克、孜然5克、桂皮5克、甘草5克、枝子5克、排草5克、老扣5克、甘松5克、陳皮5克、篳撥5克、香茅草5-8克、八角5克、香葉5克、千里香5克、小茴香8克、香草5克
配方二: 小茴香0.2克、大料0.5甘草0.15克、桂皮0.3克、 丁香0.08克、草蔻0.1克、肉扣0.09克、白扣0.12克、陳皮0.02克、蓽撥0.07克、白芷0.1克、三奈0.25香草0.04克、靈草0.06克、排草0.1克、紫草0.06克、香茅草0.04克、草果0.2克、香果0.05克、良姜0.08克、砂仁0.09克、肉桂0.07克、木香0.03克、沙仁0.07香葉0.1香砂0.2克、甘菘0.06克
鹵肉香料配方
選料:清油250g、八角25g、桂皮15g、 小茴15~25g、甘草10g、三奈10g、甘菘3~ 5g、花椒20g、砂仁10g、草豆蔻5g、草果15g、丁香5~15g、生薑100g、 大蔥150g、紹酒100g、醬油100 ~ 200g、冰糖350~500g、味精15g、精鹽350~500g、鮮湯5000g、紗布袋2個。
鹵肉配方:八角、桂皮、小茴、甘草、三奈、甘菘、花椒、砂仁、草豆蔻、草果、丁香。
因為喜歡香辛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或啟發
香料怎樣搭配才最香
淺談下香料, 香料搭配是有講究的,只有合適的搭配才能激發最大的香氣,也就是所說的 1+1>2,這是香氣的最大化理論。但是要說到香,不能只有香氣最大化就能解決的,還需要其他的香料配合才行,互生,互克等才能配製出所謂的好香氣。接下來談談香氣。
香氣: 香氣是指物體散發出來的香味。能讓嗅覺感受到的氣體,使人愉快,舒暢,難受,刺鼻等等。
香氣大致分 芳香 苦香。具體細分又能分為很多種香型:清香 ,草香,膏香,花香,水果香,香櫞香,木香,葯香,焦香等等。
好的配方離不開對香辛料的認知,掌握運用(香氣濃淡度)。
香氣調香大致分為三類: 前香,中香和後香,這是最基本的調香方法。也被稱為調香三階梯,是最原始的一種調香方式。後有分為大家所熟知的四階梯:君 臣 佐 使。也有在三階梯的基礎上創造的五階梯和七階梯……等。對香料了解的越透徹分的越詳細!不知道看到這里明白了沒有?如果還不明白,就做個列子給你吧,鹵水中的復合香味都是從五香拓展演變出來的。
香氣與食材 :食材不同,配方也是不同的(功效不同),產生的香覺也是不同的。這就是食材它有它所鍾愛的香料搭配。這在以前的回答中都有所提到,細心的讀者都會發現的。
如何才能調出好香氣?只有真真掌握了香料的屬性和運用及對食材所喜愛的搭配,才能調制出驚艷世俗的配方。
註: 本人原創,如需轉載到其他頁面,請留言或者註明用途,謝謝! 喜歡的朋友點贊,轉發,評論,想了解更多 美食 信息請 關注。
香料怎麼搭配最香?
這個題目出的比較大,不好回答。首先這個香字就比較頭疼。幾米以外聞著香,還是菜品在面前聞著香?還是吃著香?還是回味香?
幾米以外味著悶香,那是化學香,食材使用了添加劑。在菜品面前著或近一點距離味著香,吃著香回味香就是香料搭配組合的結果。
怎麼搭配,首先要根據食材和你要烹飪的菜品味型決定。要麻辣型的你搭配出五香型就錯了。
食材和味型選擇好了,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搭配。
1:負責前香的,就是聞著香的。這些香料很多,例如八角,桂皮,花椒,小茴香,孜然,辣椒等等。要選擇這些出前香的香料搭配才行。
2:要選擇負責吃著香的香料。一般吃著香一般是食材本身的香味,食材油脂的香味,當然還有香料例如草果的香味。
3:但要保證吃著香的前提,你要使用搭配去腥去異味的香料,例如白芷,白蔻,山奈,小茴香等
4:選擇搭配後香的香料。這些香料負責後口,也就是回口回味的,例如丁香,砂仁,毛桃等等
5:雖然這些香料選擇好了,但是還需要搭配一些香料調和這些香料,讓這些香料香味過渡自然,香味醇厚,彼此和諧。例如甘草陳皮香葉等。
6:按照上面的搭配,再注意香料的各自使用量就能達到你要的香了。
一家之言,錯誤難免。
@長安白菜心心
@長安白菜心心
@長安白菜心心
給題主一個口訣,很簡單,朗朗上口的八大味和十二味。
八大味:花椒茴香、肉桂良姜、沙仁豆寇、陳皮丁香。
上述八味還可增添為十二味,白枳小茴、草果香葉。一般家庭做鹵製品有八味就能鹵出較好的味道,用十二味就能鹵出更好的味道。
香辛料在烹飪中的使用非常廣泛,使用好了就是增香使用過量就是熬中葯了!我們製作鹵菜應該從這兩方面進行搭配使用;一、了解香料的基本性能和功效。二、根據所製作的食材進行香料選購和搭配。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心得,本人從事了將近7年的冷盤工作,尤其是對鹵味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增香「四大天王」——丁香 桂皮 香茅草 草果在香辛料中作為增香的四大天王,是很多鹵菜大師所公認的,也是香辛料配方中的「中軸線」
「四大天王」的特性和使用方法——草果: 、獨特的芳香,辛辣味微苦,籽有刺激性的味道增加食材清爽可口的功效,增加食材的內香。桂皮:桂皮味道微微鮮甜略辛辣香味濃郁,在鹵水中增加食材外香具有去腥去油膩的功效。丁香:丁香芬芳的氣味非常強烈,使用後能帶出食材骨髓里的香味。香茅草:香茅草具有濃郁的檸檬香味,在川鹵水中使用比較多,尤其時麻辣型鹵水,堪稱絕配
搭配秘訣:草果和肉蔻,兩者結合在一起,有濃郁的辛辣香味,能夠很好的去向腥味。
八角和五加皮,兩者結合,能夠很好的限制肉質中的體會,並且能夠使其他調味増香
小茴香和千里香結合,關於那些體會很重的肉類,例如是羊肉和牛肉,能夠很好限制這些肉類的體會
良姜和白芷組合,主要是用於鹵水的抗菌,延伸鹵水蛻變的時刻,白芷的用量有必要很少,不然鹵水會變苦澀
能夠添加鹵水的清新口感,添加胃口,可是用量有必要控制在2克以內
木香和砂仁組合能夠添加鹵水的清新口感,添加胃口,可是用量一定要控制在2克以內
紅蔻和花椒主要是添加肉香和麻辣的口感。
辛夷芳香清淡,可用於鹵菜,鹵肉,烤肉等更好。
紫草一般是用於鹵水和紅油中提色,選紫草時選葉子更好。
黨參味苦,用於鹵水中可去腥,增加鹵肉厚味和增進食慾的作用。
香葉是鹵料配方中的主料,有增香,調味,增厚味的佳品,用量不大,對鹵水的功效卻不小
以上就是一做廚師的個人經驗,希望能幫助到一些喜愛做飯愛廚房愛好者,個人的經驗,歡迎大家點評。
② 鹵味大廚教你認識香辛料,使用神秘祖傳配方,配製熬制鹵水(續)
(1)八角
八角又名大料、大茴香,五香八角、又名懷香等,為木蘭科植物。
每年的二至三月份和八至九月份,八角在果實成熟後,經人工採摘及晾嗮乾燥而成,八角的產地大部分在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東部等地域。
八角是由6-13個小果聚集在一同而成的,呈現出有放射狀性的陳列形狀,普通是根據種植的不同,採收的時節也分為,秋八角和春八角兩大品種。
1)秋八角要選擇質地乾乾的透的、個頭大的、還要色澤呈現棕白色,顆粒要飽滿,顆粒殘缺,用鼻子聞時要氣味教大,香氣濃郁而且回味略甜,沒有霉爛,無其它雜質的為最佳。
2)春八角顏色是色澤褐白色,果實比較單薄,角細尖而偏薄,香氣比較清淡,質地稍次。當年出產的八角特點是香氣不濃,需晾曬風干以後,再儲存2—3年後香氣會比較濃郁,是最佳的運用時期。
當你在選購時如果發現八角的色澤有昏暗無光澤,且香味非常微小,請用舌頭嘗一下無味者或者味道偏淡時,則是已運用舊的八角回收後洗過又曬干而成。
假設果實里無籽或是空殼、顏色偏淡,聞一聞香氣很弱,這說明八角已經被取過茵香油了,必需求多加留意。
在選購時還應留意有一種和真八角形似的假八角,學名為「莽草果」的假八角混入,它的特徵是果實肥大且細長,有莢較多,尖端清楚彎曲,聞一聞有樟腦或是松節油的味道,嘗一嘗會有一股撫慰性酸性味道,莽草果的毒性比較大,誤吃後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甚至致人死亡。在選購時要慎重。八角要掰成小塊,再中止運用,這樣做有利於出味。
八角,在鹵味中的作用:
八角味較辛味濃,性平和,理氣鎮痛的功效、有散寒健胃,它在川味鹵菜、北方醬鹵菜中起著增加香、去除腥味、解油膩、添加鮮香等作用。
八角是做鹵菜鹵料尚品之首,它是五香鹵水和川鹵及醬鹵的靈魂,鹵菜之中缺少了八角將不能稱之為鹵菜了,所以說,八角在鹵味香料中的地位相當重要,八角和小茴香搭配使用將得到非常濃郁的香味。
(2)草果
草果是一種生薑植物,每年10月底和11月底成熟成紅棕色。主要產於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有青草果味、溫熱胃、清涼、祛除氣味的功效。草果應選擇表皮的金色和表皮的棕紅顏色。破碎後內皮呈金黃色,白色紋理輕微,紋理豐滿,顆粒飽滿,香氣濃郁。為了更好的檢查品質,你應該將草果打破果實,聞聞果仁的味道是否有清新的草果味。
草果在鹵味中的作用:
草果在香辛料組方當中亦是舉足輕重的一個位置,能夠說草果使鹵水組方當中最為關鍵的十種香料之一,因此還是五香味型的鹵水之中中必不可少的香辛料之一,沒草果的五香鹵水是做不出純粹的五香味的。這里還可倒推去測試秘方真假,假如一個以此五香為風味的鹵水之中沒草果的話極大是虛假配方,或不是好的秘方!
( 3 )桂皮
桂皮是根據不同樹種的肉桂,又稱玉肉桂、紫桂皮等。肉桂科的樹皮和枝皮,如肉桂科、桂皮、薄片、桂皮等。去皮後乾燥成平庸。種植於廣西、雲南、廣東等地。肉桂味辛辣,具有溫腎補腎的功效。在熟食中,它起著香、鮮、異、防腐、促食慾的作用,肉桂由於樹種的不同,肉桂的品質也不同。具有獨特價值的樹種'桂皮',其產品被稱為'紫桂'為最佳品種。選擇表皮灰白色,內皮紅黃色,皮膚厚,香氣濃郁,回味稍甜,無蟲,無霉變,質量乾燥。肉桂應掰成小塊,然後用鼻子聞聞是否香味濃郁。
桂皮在鹵菜中的作用:
與八角類似,它常用於烹調和散發異常氣味的原料,是人類最早食用的香料之一。肉桂香氣濃郁,能使肉食清香、舒緩油膩,使人食慾大大增加;以及除臭、調味、增加香味、促進食慾的作用,適用於可恥原料的調味。它一般與其他葯物一起使用,很少單獨使用,主要用於鹵菜、烹飪、蒸煮蔬菜和肉類等菜餚,是鹵水中的主要調味品是香料,也是五香粉的主要成分,還是咖喱粉、十三香等復合香料的主要原料。它也是肉製品加工中的主要風味,是特殊風味和香味的來源。在麻辣燙和鹵水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其用量為5g/10g。註:肉桂含有黃麴黴毒素,可致癌,所以吃得越少越好,不宜長期食用。
(4)豆蔻
肉豆蔻,又稱肉豆蔻,肉豆蔻仁等。它是生薑科白豆果樹的果實,成熟後採摘乾燥。主要產於廣西、福建、雲南等地區。白肉豆蔻的味道是辛,性平和,促進食物,消除食物,溫熱胃,止吐作用。在四川冷鹵素菜中具有除差、增香、防腐、促食慾的作用。白豆連翹應選用顆粒飽滿、單調、皮膚有花紋、色澤灰白、氣味芬芳、無霉變、無蟲蛾、無雜質等。白豆連翹使用後應拍打,以品嘗。
(5)肉豆蔻
於廣東是洋蔥的肉質果實,成熟後摘干,在廣東、雲南、廣西等地種植。肉豆蔻味辛,性安,溫胃,止瀉,健胃,消食功效。在四川鹵菜中具有防腐、熏香的作用。皮膚應該是淺棕色,肉是飽滿的,品質是乾燥和堅實的,香氣濃烈而苦澀。沒有腐朽,沒有雜質。
③ 各地大廚談香辛料的比例和運用,以及如何搭配
大家對鹵水用的香料已經了解過很多,下面我主要介紹一下我對成品香料應用的一些經驗。
大蒜粉: 大蒜脫水製成的粉狀物,味辛香。主要用於腌制排骨、掌中寶等有腥味的東西,可增香去腥。腌制時一般同時放料酒、生粉、蛋清(有的還放南乳汁),每斤原料約放3克大蒜粉(如果需要蒜味更濃,還可同時加入鮮蒜子),腌約3-4小時即可。我們廚房使用的是上海味好美牌大蒜粉,每瓶重約640克,售價15元左右。大蒜粉使用方便,比起新鮮大蒜另有一種干香味。
鮮辣味粉: 我所用的是「唯加」牌。是一種復合口味,略帶辣味,香味比較重,多用於燒湯,或者在成菜時放少許調味,另外在做炒麵時放入也可增香。
五香粉、沙姜粉: 這兩種香料粉一般與新鮮大蒜、雜菜汁等混合在一起用於腌制原料,如風沙雞。五香粉和沙姜粉加入孜然粉後還可用於腌制孜然羊排。沙姜粉是從粵菜中過來的調料,最典型的就是鹽火局雞,在腌制大王鴿時也會用到。
黃姜粉: 黃姜是咖喱粉的主要成分,味道香、辛。大多用來調制油咖喱或者熬制其他復合醬料。市場上出售的油咖喱很多人會覺得味道不夠,就可在油咖喱中再加入黃姜粉、咖喱粉、三花淡奶等熬成自製油咖喱。
芫荽粉: 即香菜粉,是香菜籽製成,比香菜籽出味要快,多用於口者口者煲、干鍋系列、鐵鍋、石鍋等類菜餚,在出鍋之前1分鍾左右放入,以使香氣充分揮發出來。一道菜大約用2-3克。
九制陳皮: 陳皮就是干制後的桔子皮,而九制陳皮則是經過加工、可直接食用的小食品,按照我的經驗,在烹制「陳皮鴨子」、「陳皮牛肉」時,用九制陳皮效果更好,可直接放入烹制,而且可以食用,口味更佳。而普通陳皮多用於熬制鹵水,取其香氣,用於做菜的效果不太好,而且要提前泡軟後香味才會揮發。
咖喱葉: 香氣不似咖喱那麼濃郁,但有種特別的清鮮氣。咖喱葉一遇熱香氣就會揮發,在烹調中有兩種用法,一種是用於熬制醬料,在炒料時就將其香味煸出,再經過熬制使香氣融入其他料中;一種是先煸出香,成菜時再一同煸炒出鍋。
鮮香茅: 狀似茭白,可增香。因其本身富含水分,受熱揮發,比干香茅草更易出味。鮮香茅的用法有兩種,一種是可用於熬制咖喱醬或者其他醬料,將香茅切成小粒,用油小火低油溫煸20分鍾,煸出香後放入大蒜泥、干蔥頭、椰漿、咖喱粉等熬制。一種是用於熬制鹵水,用刀拍碎(或切片,這樣跟水的接觸面就會比較多),一般80斤水放30-50克即可。
香茅草: 以前多用於鹵水中的提香,現在也用其開發一些菜品,如香茅鯽魚、香茅排骨等等,在使用前都要先用水浸軟,否則纏繞時容易折斷,炸制時還可能焦掉。
目前所用的香辛料,在禽、畜類肉製品的應用中比較多,而在魚類中用的比較少,根據公司幾位大廚的經驗,列出了一些適宜烹制魚類菜餚的香料:
甘草、八角、母丁香、香葉、當歸、桂皮、紫蘇、蒔蘿子、薄荷、蘿香、羅勒、陳皮、香茅草、迷迭香、千里香等,它們具有祛腥提香的功效,在這些香料中,有的是苦的,有的是鹹的,有的是澀的,需要合理搭配後,它們的味道才能融合在一起,使菜餚的口味更醇厚。下面介紹幾款在魚類菜餚烹制中用的料包:
1、紫蘇5克、蒔蘿5克、薄荷5克、陳皮5克、八角5克、桂皮5克、母丁香3克、蘿香3克,此款適用於海產魚類中的鮁魚類魚製品,以500克原料為准。
2、紫蘇5克、桂皮10克、蒔蘿3克、香葉5克、陳皮8克、乾薑8克、八角10克、丁香5克、香茅草8克、花椒5克,以上香料磨成粉後與干辣椒、泡椒炒制的剁椒醬,做淡水魚類的剁椒菜餚,會使魚肉達到鮮嫩、咸香的口味。
3、紫蘇10克、桂皮5克、蒔蘿8克、香葉5克、羅勒6克、陳皮8克、肉蔻5克、八角8克、干椒10克、花椒5克,此料包以淡水魚類湯菜的料包,如酸菜魚。
上述三種配方適用於各類海產、淡水產品的烹制。
香料除了用來熬鹵水,其他還有很多用途,例如熬制自己酒店秘制的辣醬和料油,以及自製的十三香粉,只要搭配適宜、操作正確,就能做出相比於市場上所售成品更有個性特色的調料,從而衍生出若幹道招牌菜品。下面介紹幾個南北方都比較容易接受的配方。
秘制十三香
用料: 八角500克,山奈200克,丁香150克,小茴香500克,草果400克,白蔻400克,香葉500克,干藿香300克,靈草600克,排草600克,孜然500克,桂皮300克,乾薑800克。
製法: 以上原料小火炒香,晾涼後磨成細粉。
此香料粉適用於: 燒、拌、炒等要求快速出香味的菜品,如烤肉或者油炸後再稍加煸炒的菜,用起來比較方便,很實用。
奇香醬
用料: 郫縣豆瓣醬5千克,泡椒醬3千克,糍粑辣椒2千克,色拉油15千克。
香料: 八角500克,草果400克,香果400克(香果是樟科植物香果樹的成熟種仁,有種特殊香氣),小茴香500克,香葉500克,白蔻400克,靈草500克。
製法: 先燒熱油把郫縣豆瓣醬5千克、泡椒醬3千克、糍粑辣椒2千克用小火炒香,再加入八角、草果、香果小火先炒10 分鍾,再加小茴香500克、香葉500克、白蔻400克、靈草500克,再炒15分鍾左右,炒的同時要注意火候,而且要不斷翻動,以免糊鍋,然後離火在鍋裡面燜半小時,待涼後,用絞肉機絞細,在常溫下一般可以保存60天。
此醬適用於: 燒、炒、燜、燴等菜餚,如紅燒兔、紅燒肘子、紅燒魚等。如果夏天溫度高還可以冷藏,效果也一樣。
香料油
用料: 色拉油10千克,八角1千克,山奈500克,丁香250克,草果600克,小茴香800克。
製法: 一種方法是:先將香料汆一下水,再放入油裡面用小火熬干水氣,離火燜3小時就可以用了。還有一種就是用高壓鍋壓的方法,也是先將香料汆一下水,然後放人高壓鍋里,按照每10斤油加兩斤水的比例,壓30分鍾潷去香料渣就成了香料油了(水分基本上全部變成水蒸氣)。香料的香味會有揮發,一般密封存放就沒有多大的問題,但為了保持最好的香氣和效果,最好不要超過2個月。
此油適用於: 拌菜,或者直接加香料油的菜,如涼拌肘片、涼拌腰花等。
在中餐中香料主要用於鹵菜、火鍋、燉、火靠等烹調中,起著增香的作用,有的還有保健作用。
香料常用的品種有大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草果、丁香等等,現在還有許多研製出來的食品增香劑,用途也很廣,下面舉幾個例子:
焦香粉: 多用於川菜火鍋,可調出焦香味。每鍋底料大約用焦香粉3克,在客人點完鍋底、端上桌之前放入,然後加湯,上火後越煮飄出來的香味就越濃。以前要達到這種焦香的效果,需要把底料炒出焦香味才行,比較麻煩而且火候不易掌握,現在就可用這種香料補足。但這種添加劑只有一種短時的增香效果、揮發較快,不像其他香料會越熬越香,口味綿長。
增香劑: 香味為五香型,多用在吊湯時。燒菜時也可放一點增香,但多放在滋味濃重的紅燒類菜餚中,清炒的菜就不能放,否則會適得其反。
飄香粉: 多用於湯類和煲類,例如雞煲,煮好後放點飄香粉,可增加香味和鮮味。
香料除了在熬制鹵水時有一定的投放規律,在其他環節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制粉: 香料在烘乾或者煸一下以後,不宜馬上研磨,必須等涼透以後再磨,因為在熱的時候磨香味很容易就揮發掉了。
2、儲存: 香料研磨後均應密封保存,不易揮發和變質的如黃姜粉、孜然粉、小茴香等,可以放在密封的玻璃瓶內(如酒瓶);有些香料經過光線照射會產生水分、變得潮濕,甚至會變色,就應存在陶瓷質地的盛器中,因為陶瓷隔絕光線,而且本身有吸水性,可使存在裡面的香料變得乾燥。例如藏紅花粉末,在光線下放久了顏色會發暗、發灰,沒有原先亮麗的感覺。
3、投放時間: 香料的種類不同,出香所用的時間不同,所以投放的時間也有先後,例如香油、胡椒粉就應在菜品臨出鍋前才下,而八角、豆豉、豆瓣則需要先用小火火靠一下,香味才能出來。
4、香料使用時,干鮮有區別。 例如咖喱,我感覺鮮咖喱葉比干咖喱效果要好,乾的味道很沖,鮮咖喱葉則另有種特殊的鮮香氣,在做有湯汁的咖喱菜如「咖喱蟹」時臨出鍋時放入就會很香。而良姜則是乾的比鮮的味道更好,跟生薑的道理一樣。
鴨幫主秘制香料包,採用20多種精選好料,精確比例配比,好料,好配方,家用和商用都能做出好味道。
怎樣結合 健康 把味道做好,是一門大學問,鴨幫主尤其注重這一點,原材料很重要,我們的香料包中的二十多味香料可以做到無添加,無硫熏,按照綜合酸鹼平衡的配比得出來的 健康 價值比,在味道與 健康 上我們更苛刻。
④ 你好網友們,有誰知道香辛料的用法和香辛料使用方法呢
香辛料多數是鹵肉或做火鍋麻辣燙的。
做鹵肉可以把香辛料包起來放鹵湯里。
做火鍋麻辣燙之類的要打成粉炒熟使用。
⑤ 新啟鍋鹵水第一次加香料後,第二天鹵肉時還需加香料嗎
一個好的配方是前輩們在某個特點區域,特定肉製品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改善而來,經過長時間的總結,沉澱,形成了獨特的口味。
一個標準的配方,往往是主要鹵某個特定的肉製品為主,但是這個配方也可以根據不同地區人的口味濃淡進行適量調整,具體如何調整我來談談我的經驗。
首先要看你的香辛料使用方法。
現在大體上香辛料的使用方法分這么幾種。
第1種,散煮型,就是把香辛料直接放進鹵水裡面直接進行鹵煮的。這種類型的香薰料不需要經過特殊的處理,只需要把某些堅硬的香辛料拍裂就可以。這種類型的往往適合於濃香型的肉製品。因為直接鹵煮的話,有利於香味的揮發出來。
第2種,鹵料包,這種類型的一般將傷心掉粉碎成顆粒狀,用紗袋或者特用的鹵料包包裹起來。這一種一般適合清香型的。這種方法鹵肉或者鹵水比較干凈一點,但是相信料包裹在裡面,它必然會影響香味的揮發,所以這一種方式比較適合清香型的肉製品。
這個第2種方式,也分直接使用和交替使用。具體的使用方法我寫在最後吧。
第3種,葯水型,就是先把香辛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清水。經過幾小時的鹵煮之後,過濾出來只用中葯水。然後每一次鹵肉的時候,按照比例添加中葯水進去即可。這種方式也是適合清香型的肉製品。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保證鹵肉每一鍋出來味道的濃厚,都是一樣的。
題主的問題是問鹵水第一次後香料量添加有何規矩,我個人覺得,這主要是取決於你對香味的追求,也就是說,你是喜歡清香型的,還是濃香型的,或者你這個配方,本身就應該做什麼類型的。
實際上我以上說的第1種和第2種方式。
正常鹵肉無論你是第1次還是第2次,它的量應該是不變的才對。因為一般的香料包或者一副鹵料,他也就用到第3次。第3次以後你就要過濾鹵水,然後把之前的鹵煮過三次的鹵料扔掉,然後再換一副新的,以此類推。
如果是我說的第3種方式的話,你只需要找到一個精確的比例,每一次按照鹵水和肉的總重量去計算就行了。第1次的時候要按照鹵水和肉的總重量,第2次以後是按照肉的重量就可以,如果你加水的話,水的重量也要算進去。
無論是知名的老配方,好配方,還是自己創造的配方。每一家用的香辛料的品種是不同的,出來的味道自然也是不同的,包括它出來的味道是屬於清香型還是濃香型。包括他用的香辛料的材料也是不同的。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誰都不知道你的配方究竟是哪個配方,你用的是什麼材料?如果有人給你一個標準的答案的話,那個人就是信口雌黃。
我根據我的經驗推斷,一般清香型的,一副料的比例要佔到鹵水和肉總重量的0.7%~1%左右。意思就是鹵水和肉的總重量是500克的話,你所需要的香料的量是3.5克到5克之間。
如果是濃香型的,一副料的比例要佔到鹵水和肉總重量的1.2%到1.6%之間,意思就是如果你的鹵水和肉的總重量是500克的話,香辛料要用6-8克之間,也有超過8克的,但是這種情況很少。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你要用我剛才說的這個比例去計算你所需要的量。這個方法很簡單,你就稱一下你的鹵水總重量是多少?你這一鍋的鹵水大概能放下多少斤肉?然後按照這兩者之間的總和,去尋找你所需要的比例就行了。找到適合你的這個比例,你就記住。你的一副料就是用這些重量。
我現在說一下我上面說的第2種方式,採用料包這種方式的直接用法和交替使用方法。
直接使用的話,就是把一副料直接裝進紗袋裡面,就用到第3次就不用就行了。第4~6次採用第2副就行。
如果是交替使用的話,不同的配方和不同地區人的口味是不一樣的,這個沒法有個標准。舉例說明吧,你可以把一副料分為若乾等份。你的配方也可以無限擴大。把它粉碎成顆粒狀之後,你只需要把它分成若乾等份就行。具體的用法你可以這樣操作,你第1次用的時候放一個料包。第2次用的時候再放一個料包。第3次用的時候再放一個料包。第4次的時候把第1次的扔出來,然後換一個新的。第5次的時候把第2次的扔掉,然後再換一個新的,以此類推。我只是打一個比喻。你也可以一個料包使用,兩天之後,第3天的時候再放一個新的,以後每隔兩天換一個新的。這個具體要自己根據配方和箱型料的材料質量,還有地區口自己進行調整。
所有人的規律,都是只是適合自己當地的。
⑥ 香辛料涼皮辣椒油
配方:陝西涼皮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十分下功夫,涼皮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油的配方。辣椒油的製作很講究,油鍋燒開後,加入十幾種名貴調料及神秘配方小火反復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紅。
原料[克]:砂仁3、草蔻3、山萘3、草果3、肉蔻3、白芷3、大茴3、丁香2、篳撥2、白蔻2、花椒2、良姜4、小茴4、桂皮10、陝西秦鎮辣椒面103(也可用不太辣的辣椒面,意思是別讓太辣的味遮住別的香料的味道)、花生油350。
配製方法:將花生油加熱至七成熱時(150—170度,油麵從四周向中間翻動,微量冒煙),將磨成粉狀的混合香料和辣椒面倒入提紅油。入料後,油溫應該在七成熱以下,保持3—5分鍾,待油溫降至五成熱時,再撒入適量的生芝麻即可。在配製麻油時,將辣椒面去掉,但應該按比例補足香料,具體操作同前
涼(面)皮製作工藝過程:①和面洗麵筋:
取高筋小麥麵粉(未加麵粉增白劑的麵粉做出的涼皮最筋道)10斤加溫水5斤左右和成軟面團,靜止醒發30分鍾,然後在清水中揉洗出麵筋,其餘水糊用紗布過濾後靜止沉澱5-8小時(夏天最好放入冰箱冷藏室)。②調糊:待上部澄清後瀝出清水,再將精鹽10克、天喜牌涼皮精15克用少許80度以上的熱水化開攪入涼皮糊中,打攪均勻。③制皮:將旋子(似銅鑼)內擦少許色拉油,取涼皮糊150克左右加入旋子搖勻,使涼皮糊均勻的攤開,放到鍋內沸水上面,蓋上鍋蓋,大火煮2分鍾左右,取出放入涼水槽中冰透即可揭出涼皮,以此類推。製作好後每張之間要擦少許色拉油,以防粘結,最後用潔凈濕布蓋好,以防失水乾裂。④蒸麵筋:洗出的麵筋加點膨發粉上籠蒸熟,降溫後切塊備用。⑤調拌涼皮:將旋蒸好的涼皮切成條,拌入麵筋塊、辣椒油、食醋、調料水、鹽、味精、麻汁、黃瓜絲或熟豆芽等調料或小菜,即可食用。
辣椒油知識介紹:四川紅油是食中一絕,其製作方法相當講究,大蔥頭晾乾後和老薑皮、辣椒粉一起用植物油煎熬,大蔥頭、老薑皮、辣椒粉的比例約是50:1:16。待油溫熱,即放下蔥花、薑末,油溫需要小心控制,不可使油滾熱,將1大匙花椒粉裝在漏勺內,用湯勺舀溫油沖花椒粉。等溫油全部舀起,再換1大匙研碎的芝麻粉放在漏勺內,同樣舀油沖芝麻粉。經過這兩道手續製作出來的油,才稱得上是地道的四川紅油。
奇香辣椒油做法大全
辣椒油、辣椒醬精彩做法多多
採集眾家之方,請大家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和需要進行操作。
自製花椒辣椒油(1)
取一鍋,不妨大些,要有蓋子。放植物油,邊加熱邊把干紅辣椒大量,掰開,放入。至油大熱,辣椒微糊,撒入辣椒碎大量,花椒一把(四川漢源最好),迅速將鍋從火上移開。右手持鍋蓋,左手端50ml左右一小碗涼水。
將水倒入油鍋,蓋緊鍋蓋。此時會有劇烈反應發生。待鍋涼裝瓶密封。
辣椒紅油又一法(2)
一般炸辣椒油都不紅,此法可炸出紅油
先把水與油和大量辣椒一起下鍋,不放花椒,加蓋慢火熬,不要揭蓋,待吱吱啦啦響過,於無聲處開鍋蓋,將辣椒炸酥即可。
加水可浸出辣椒的紅色素,降低油溫,使辣椒油味濃。
做辣椒醬(3)
辣椒系列食品加工方法
1、辣椒醬:選成熟新鮮、紅色辣椒為原料,剪去蒂把,倒入清水中,用竹桿不斷攪拌,洗去粘附的泥紗等污物,撈起裝蘿瀝干,倒入電動剁椒機剁碎,加鹽腌制。鮮紅大椒每100kg加鹽10-15kg,明礬0.1kg混勻,裝入泡菜壇,約10d後即可食用。另外在辣椒裡面還可加入花椒、五香粉、麻油、姜丁味精、豆鼓等,其味道更加獨特。
⑦ 小香料大作用,正確使用香辛料的方法有哪些
在烹飪牛肉、兔肉等食材的時候,加入少許的八角,可以去除腥膻味,增添芳香氣味,家用2個左右即可。香料植物,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餚特殊香味的作用,在烹飪中可與豆蔻同用或代用,家用1個左右即可。香辛料含有揮發油(精油)、辣味成分及有機酸、纖維、澱粉粒、樹脂、粘液物質、膠質等成分,其大部分香氣來自蒸餾後的精油。香辛料廣泛應用於烹飪食品和食品工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