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南,檳榔怎麼吃
檳榔的吃法技巧:
1、印度吃法
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國家,吃檳榔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印度人喜歡吃檳榔時,把檳榔果取出,切成碎片,然後再醮取適理的蠣灰,醮好以後還要用干凈的蔞葉把檳榔包起來,然後才能放到嘴裡慢慢的嚼食,檳榔的這種吃法能促進唾液分泌,生津止渴的功效特別出色。
2、黎族吃法
黎族是中國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那裡世代都有吃檳榔的習慣,但他們在吃檳榔時喜歡把檳榔果削成瓣兒狀,然後用栳葉把檳榔包起來,再配上煙絲和石灰膏一起放到嘴裡慢慢嚼食,這時人們會感到越嚼越香,能讓人的面色紅潤,精神煥發,它可以緩解疲勞也能預防疾病。
3、海南吃法
檳榔在中國海南地區也十分常見,而當地人吃檳榔的方法與其他地區吃檳榔的方法也不相同。
海南人吃檳榔時,吃法特別講究,他們會先把檳榔切成片狀,然後撒上貝殼粉調成的膏狀物腌制一到兩天,腌好以後取出用蔞葉包起來,再到嘴裡慢慢嚼食,開始時會有綠水出現,這時可以把吐掉,過一會綠水消失,檳榔液就能變成紅色,它能止渴生津也能提神醒腦。
4、台灣吃法
台灣人把採收後的檳榔,剝除果蒂和較老的部分,先取由彰化引進的帶有胡椒香氣的荖葉,再攪勻石灰,用小刀塗少許在葉上,將之捲起。然後切開檳榔,將已卷好的荖葉夾放在中間,這樣老藤、石灰、檳榔一起嚼食。
(1)蔞葉止咳化痰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檳榔的營養價值:
檳榔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檳榔原果的主要成分為31.1%的酚類、18.7%的多糖、14.0%的脂肪、10.8%的粗纖維、9.9%的水分、3.0%的灰分和0.5%的生物鹼。
檳榔還含有20多種微量元素,其中11種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檳榔種子含總生物鹼0.3%-0.6%,主要為檳榔鹼,並含有少量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鹼、異去甲基檳榔次鹼、檳榔副鹼及高檳榔鹼等,均與鞣酸集合存在。還有鞣質、脂肪、甘露醇、半乳糖、蔗糖、兒茶精、表二茶精、無色花青素、檳榔紅色素、皂苷及多種原矢車菊素的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等。
所含脂肪酸的組成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櫚酸12.7%硬脂酸1.6%、油酸6.2%、亞油酸5.4%、十二碳酸0.3%、十四碳烯酸7.2%,又含氨基酸。其中脯氨酸佔15%以上。
檳榔的危害:
⒈對牙齒本身不好:長期嚼檳榔,對牙齒磨耗嚴重。
⒉對牙周不好:檳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容易形成牙結石,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影響牙周健康。檳榔纖維粗硬,還可能會刺傷牙齦或堵塞牙縫,造成牙齦的壓迫而發炎。
⒊對口腔黏膜不好:輕則可能引起粘膜病變,重則演變為口腔癌。
⒋對顳下頜關節不好:長期咀嚼會加大顳下頜關節負重,引起關節彈響,疼痛等症狀。嚴重時還可導致關節盤穿孔。
⒌對消化系統的影響:檳榔部分成分會損害味覺神經與唾液分泌,影響消化功能。此外,檳榔渣也刺激胃壁,嚴重可導致胃粘膜發炎甚至穿孔。
⑵ 山蔞生活習性、用途、食用方法
山蔞(Piper sarmentosum Roxb. )為胡椒科胡椒屬植物,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極具開發潛力的熱帶植物。山蔞的果實具有芳香氣味,可以在食品加工業中用作香料,山蔞的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以及礦質營養元素,可以作為蔬菜食用。目前,山蔞還是一種待開發利用的野生植物,關於山蔞的研究報道極少。
山蔞生根土層較淺,根系無明顯主根,主莖軸上分枝多為兩叉或三叉分枝,枝條有明顯的節與節間,匍匐在地面的枝條會在節上形成不定根。葉互生,葉片呈亮綠色或暗綠色(夏季生長旺盛時呈亮綠色,冬季生長緩慢時呈深綠色),一般為闊卵形,但偶有淺裂,在近基部呈耳狀。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呈白色圓柱狀。果實為漿果,在綠色的桑椹狀果穗上密集排列,種子為黑色球狀。山蔞開花期從7月下旬或8月開始,持續時間達40~90d,結果期11月開始,持續時間可達30~50d。每株山蔞年平均結果量為8~27g。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山蔞葉面光亮有革質,有一種特異的香味,與紫蘇葉相類。廣東、廣西人包粽子時用山蔞葉包肥豬肉作餡,一是可以消除豬肉的肥膩,二是中和糯米的濕熱,祛熱毒。用其葉子煮蛤蔞飯,有特殊香氣。在海南本地,人們常常用它的葉子來做菜,以山蔞葉為原料做出的菜品香味濃郁。如,以山蔞葉為原料之一的「黎家綠葉寶」、「山蔞葉肉碎煎蛋角」、「山蔞葉爆炒、紅燒、干煸,煲雞肉、鴨肉、鵝肉、羊肉、狗肉、豬肉、魚肉、螺、蛇(山蔞葉炒文昌雞、水煮假蔞香排骨田螺)」等,口感鮮嫩,口味濃香,深受食客歡迎。
殺蟲作用
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的學者研究表明,假蔞提取物對斜紋夜蛾、椰心葉甲、比哈小菜蛾、皮氏葉蟎等害蟲,及番木瓜炭疽菌、香蕉炭疽病、芒果炭疽菌等植物病原菌具有較好的抑制菌活性作用。
園林價值
假蔞植物目前正在被廣泛的應用於垂直綠化中。有專家建議用假簍葉來加強生態住宅的空間布局,使之高低起伏、遠近不同的視覺效果。因此,假簍葉用作城市、鄉村的綠化、觀賞有較好的開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