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大姜立枯病圖片及防治方法

大姜立枯病圖片及防治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6 19:44:19

㈠ 大姜的病蟲害

克「可殺得2000」對水20公斤)灌根,結合「可殺得2000」稀釋1000倍液+「金雲大-120」稀釋1000倍液葉面噴霧,間隔7~10天再施葯一次。
姜枯萎病:防治:「可殺得2000」稀釋500~600倍液+「金雲大-120」稀釋1000倍液灌根,每次淋施0.2公斤葯液,間隔7~10天灌根一次,連續2~3次.
姜眼斑病:防治:發病初期用「翠麗」1000~1500倍(即10~15克「翠麗」對水15公斤)或者「可殺得2000」稀釋1000倍(即15克「可殺得2000」對水15公斤)葉面噴施,間隔7~10天再噴一次。
姜立枯病:主要為害幼苗,初病苗莖基部靠地際處褐變,引致立枯。
防治:姜種消毒,「可殺得2000」稀釋800倍液(即40克「可殺得2000」對水32公斤)浸泡6小時。發現病株,及時挖除燒毀。
土壤消毒:1、「惡霉靈」+「福美雙」按1:1混合稀釋1000倍拌土;2、「可殺得2000」+「代森鋅」按1:1混合稀釋成500倍液(即40克「可殺得2000」+40克「代森鋅」對水20公斤)灌根。

㈡ 立枯病的為害症狀及防治方法是什麼

這是苗期的主要病害,發生普遍,寄主廣泛。症狀是嫩芽感染後根莖部變褐色、枯死。成年植株受害後,從下部葉開始變黃,然後整株枯黃以至死亡。鱗莖受害後,逐漸變褐色,鱗片上形成不規則的褐色斑塊。

防治方法:a.該病為土壤傳播,應實行輪作。b.播種前,種球用1∶500的福美雙溶液浸漬殺菌,或用40%甲酸溶液加水50倍浸漬15分鍾。c.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使幼苗健壯,增強抗病力。d.出苗前噴1∶2∶200波爾多液1次,出苗後噴50%多菌靈1000倍液,2~3次,保護幼苗。發病後,及時拔除病株,病區用50%石灰乳消毒。

怎麼防治立枯病

立枯病為一種真菌性病害。5~6月發病。發病初期莖部變褐,後病部收縮、腐爛,在病部及表土上可見白色蛛絲狀菌絲,最後倒苗死亡。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發病初期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淋灌。

㈣ 大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姜也叫生薑,既是重要的調味品,也可作為蔬菜單獨食用。生薑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上幾片姜,能增加飯量,所以民間有“飯不香,吃生薑”的說法。但在大姜種植過程中, 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害,大姜生長過程中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兩大類,在降低產量和品質的同時,還給種植戶朋友造成經濟損失。

以上就是生薑在種植過程中常遇到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防止病害的發生,在進行輪作的同時,要加強田間的管理,尤其是水肥管理,不偏施氮肥等,通過精細管理,就可以避免病害的發生,從而為高產和品質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㈤ 大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大姜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食品中加了姜,可以去腥調味,在每道菜中都能發現它的存在。除了作為調味品之外,姜還可以用於醫葯,在中醫里他可以用來祛濕除寒,受了寒涼之後就可以做姜水喝。所以姜在我國也會大面積的生產,但是它也有一些病害,比如說姜溫病,斑點病,根腐病等都對姜的生產有著影響,要及時對這些病症進行醫治。

姜的種植主要有以上三種病症,但也有大姜炭疽病等病症,但都與上面三種類型相似。大姜的病害一定要注意防治,早發現可以趁早治療,防止其擴散影響其他正常植株,從而影響全年的收入。

㈥ 立枯病如何防治

馬鈴薯立枯病由於發生的部位不同所表現的症狀也不一樣,又稱為黑痣病(黑色粗皮病)和莖潰瘍病。是一種發生嚴重的土傳病害。馬鈴薯幼芽受害最為嚴重,在芽上產生黑褐色病斑,病斑逐漸擴大,使組織壞死。幼根、根毛和匍莖受害,也表現為黑褐色的病斑組織壞死。莖部受害,可傷及導管系統,造成植株萎蔫,最後植株死亡。由於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稱為立枯病。塊莖受傷會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突出的黑斑塊,故稱黑痣病。
防治方法:實行輪作,與非寄主作物實行3~5年輪作;使用脫毒不帶病的健康種薯;土壤消毒,用五氯硝基苯進行葯物消毒;用40%的拌種雙或拌種靈可濕性粉劑、50%的苯來特可濕性粉劑,以種薯重量的0.2%拌種。也可用25%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與70%的代森錳鋅或濕性粉劑以9∶1混合,再加1500倍的水浸種,待風干後播種。田間發病時,可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防治,每周1次,共噴2~3次。

㈦ 生薑常見病害怎麼進行防治

生薑病害主要有腐敗病(俗稱姜瘟病)、葉枯病,蟲害主要有玉米螟、曲條跳甲,應及時噴葯殺滅及防治。姜瘟病一般從6月份始發,高溫多雨發病重,此病主要採用農業綜合防治,如輪作換茬,嚴格選種等。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將病株四周0.5米內的健株一並去除,挖去帶菌土壤,病穴內及四周撒石灰1公斤,並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灌根,或50%的代森銨800倍液或50%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新高脂膜噴灑,以防止病害繼續發生。葉枯病病葉初期先變黃,黃色部分逐漸變褐色壞死。由局部擴展到整個葉脈,呈現褐色至紅褐色的葉緣病斑,病斑邊緣波狀,顏色較深。防治方法是在發病初期,對姜苗噴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2:200倍波爾多液,或70%代森鋅600倍液,視病情,隔15~20天,噴2~3次。若在噴灑液中加入新高脂膜適量,防治病蟲效果更佳。

㈧ 如何辨認生薑立枯病怎樣進行防治

(1)症狀
主要危害幼苗。發病初期,病苗莖基部近地處褐變,導致地上莖葉枯黃。葉片染病,初生橢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擴展後常相互融合成雲紋狀,故又稱紋枯病。莖稈上染病,濕度大時可見微細的褐色絲狀物,即病原菌菌絲。根狀莖染病,局部變褐,但一般不引起根腐。
(2)病原
病原為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遺落土中或以菌絲體、菌核在雜草和田間其他寄主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菌絲進行初侵染,病部產生的菌絲又借攀援接觸進行再侵染,病害得以傳播蔓延。高溫多濕的天氣或植地郁閉、高濕或偏施氮肥,皆易誘發本病。
(4)防治方法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地塊種姜。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田間積水時,及時排澇,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初期噴淋或澆灌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10%立枯靈水懸劑300倍液,或50%田安水劑500倍液,或井岡黴素50~100毫克/升,或25%禾穗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農抗120水劑200~300倍液,隔2~3天1次,連續2~3次。

㈨ 立枯病的症狀原因及防治方法

症狀:幼苗的幼芽或根會變成褐色,然後病芽因扭曲腐爛而死亡;葉子發黃萎蔫,然後發病部分會很快蔓延開來。當天氣突然晴朗時,幼苗會迅速枯萎,其心葉和上部葉會被「捆住」。原因:溫差過大、土壤偏鹼性等。防治方法:病中晚期噴100ml青枯立克+15ml大蒜油,三天噴一次,噴2-3次。

㈩ 生薑葉枯病主要危害生薑葉面,生薑葉枯病該怎麼防治

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配料,姜葉枯病也是種植中常出現的病變,葉枯病在高溫多雨時,或者高溫季節露水較重時發生嚴重。如果棚內澆水比較頻繁,夜間溫度相對較低,大姜葉片結露嚴重姜葉枯病。葉片受害後,首先在病部產生黃褐色枯斑,然後逐漸向整個葉面擴展,嚴重時葉片變褐、枯萎。病部常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子囊座。


給大姜施足底肥,並及時追肥,滿足大姜對養分的需求。在種植大姜時每畝施用生物有機肥80公斤、復合肥60斤、硼肥100克、鋅肥200克做底肥。在大姜三股杈期及時追好「斷奶肥」防治方法是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地塊種植,並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收集病殘株燒埋;重病地塊宜實行輪作。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播種前精選姜種。

閱讀全文

與大姜立枯病圖片及防治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