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制葯驗證常用方法

制葯驗證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1 18:33:40

A. 制葯廠一般葯品檢驗的方法有哪些

物理檢查(外觀性狀)化學檢查(定性定量)物化檢查(儀器分析)原料葯主要在純度;制劑主要在含量測定,重量(或容量差異),以及相關葯劑學檢查(片劑溶出、生物利用率等;注射劑澄明度、熱源等)。穩定性試驗(預測有效期)。一切遵葯典和有關葯品質量標准進行。並對包裝進行檢查

B. 原料葯的簡易方法學驗證

原料葯:有關物質、含量、殘留溶劑方法學認證。

實驗也就是:系統適用性、專屬性、進樣精密度、線性、檢測限、定量限、溶液穩定性、精密度(重復性、中間精密度、回收率)、耐用性試驗,

具體操作見《中國葯典》2010年版二部,附錄XIX A葯品質量標准分析方法驗證指導原則

這一套東西就是這些,沒辦法簡易。也就是含量和有關物質是同一個方法,然後考察的時候線性、檢測限、定量限、溶液穩定性、耐用性做一套實驗。別的都是葯典要求的,不可能省略。

C. 求助,向大神求助,制葯工藝驗證

再驗證(revalidation):指一項工藝、一個過程、一個系統、一個設備或一種材料經過驗證並在使用一個階段以後,旨在證實已驗證狀態沒有發生飄移而進行的驗證。關鍵工藝往往需要定期進行再驗證。 在下列情況下需進行再驗證: (一)關鍵設備大修或更換。 (二)批次量數量級的變更。 (三)趨勢分析中發現有系統性偏差。 (四)生產作業有關規程的變更。 (五)程式控制設備經過一定時間的運行。 根據再驗證的原因,可將再驗證分三種類型,1)葯監部門或法規要求的強制性再驗證; 2)發生變更時的改變性再驗證;3)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的定期再驗證。

D. 驗證方法學有哪些

所謂方法驗證,就是對分析方法進行驗證,以證明其符合檢測的目的和要求。再解釋得直白些,就是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先設置好驗證內容,通過設計合理的試驗以驗證所採用的的分析方法符合檢測項目的要求。

要保證控制產品質量,那麼方法驗證必不可少。只有經過驗證的分析方法才能用於葯品生產的分析檢測,可以說,方法驗證是指定質量標準的基礎。

那麼方法驗證內容包括哪些方面呢?其驗證要求又是什麼呢?

1、線性。線性是指在設定的范圍內,檢測結果與樣品中原料或產品濃度呈線性關系的程度。線性是定量檢測的基礎,需要進行定量檢測的項目都要驗證線性。一般用貯備液經過精密稀釋,或者分別精密稱樣,制備得到一系列被測物質的濃度(5個以上),按濃度從小到大運行序列,用峰面積和濃度的函數作圖,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計算,考察分析方法的線性。

2、准確度 。准確度是指測定的結果與真實值之間的差距程度,也可以叫做真實度,需要定量的分析方法都需要驗證准確度。准確度必須在規定的范圍內建立,對於原料葯可用已知純度的標准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葯進行測定,必要時還可以和另一個已建立准確度的方法比較結果。

3、檢出限。檢出限是指樣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檢測到的最低量,不需要准確定量。檢出限代表分析方法的靈敏度。檢出限的測定可以通過對一系列已知濃度被測物的試樣進行檢測,以能准確、可靠檢出被測物的最小濃度來確定,也可把已知濃度樣品的信號與雜訊信號進行比較,以信噪比為3:1時的濃度確定檢出限,一般要求能夠達到進樣濃度的0.05%。

4、耐用性 。耐用性是指測定條件發生小的變動時,測定結果的穩定程度。耐用性主要表明方法的抗干擾能力,主要的變動因素包括:流動相的組成、流速和pH值、色譜柱、 柱溫等 。經試驗,應說明小的變動能否符合系統適用性試驗要求,從而確保方法有效。

5、專屬性。專屬性是指分析方法能夠將產品和雜質分開的特性,也稱作選擇性。對於純度檢測,可在標准品中加入已知雜質,或者直接用粗品,考察產品峰值是否受到雜質的干擾,對於過程跟蹤,可用反應體系樣品來考察有沒有其它的雜質干擾。必要時可以使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器或者質譜檢測器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一般來說,要求產品和雜質之間的分離度大於2.0。

6、范 圍。范圍指在能夠達到一定的准確度、精密度和線性時,樣品中被分析物的濃度區間。簡單的說,范圍就是分析方法適用的樣品中待測物的濃度最大值和最小值。需要定量檢測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對范圍進行驗證,純度檢測時,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80%~120%。

7、精確度。精確度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同一均勻樣品經多次取樣進行一系列檢測所得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相對標准偏差表示,取樣檢測次數至少6次。 精密度從這三方面考察:重復性、中間精確度、重現性。
a、重復性:是在相同的操作條件下、較短時間間隔內,由同一分析人員測定所得結果的精密度。一般是用100%濃度水平的樣品測定6次的結果進行評價。
b、中間精確度:同一實驗室,在日期、分析人員、儀器等內部條件改變時,測定結果的精確度。
c、重現性:指不同實驗室之間不同分析人員測定結果的精密度。

8、定 量 限。定量限是指 樣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定量檢測的最低量,其測定結果需要一定的准確度和精密度,定量 限體現 了分析方法靈敏定量檢測的能力。檢測需要嚴格控制含量的雜質,必須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證雜質能夠被准確定量。一般以信噪比為10:1時相應的濃度或進樣量來確定定量限。

一般來說,方法驗證在分析方法開發的時候就要同步進行,但並非驗證所有內容,只要注意驗證內容充分,足以證明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即可。中科檢測具有豐富檢測經驗,可以幫助廣大客戶進行方法驗證,從而保證產品中的高質量生產。如果有這方面的需求,不妨聯系我們。

E. 無菌檢驗方法驗證

無菌檢查 方法 是為了檢查葯典要求無菌的制劑及其他製品是否無菌而建立的試驗方法!至於無菌檢查具體有哪些驗證方法呢?下面就隨我一起來了解下吧!

無菌檢驗方法驗證

無菌檢查方法驗證一般分為前驗證和再驗證兩種。

前驗證,也稱預驗證,指在無菌分析方法正式使用前,按照預定驗證方案進行的驗證。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任何檢查方法必須進行前驗證。

再驗證,指某一檢查方法經過驗證並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進行的,旨在證實已驗證狀態沒有發生飄移而進行的重新驗證及對檢查方法進行修訂、改變時進行的驗證。

通常一個無菌產品的檢查流程為:首先基於產品的劑型、溶解度等性質,按照葯典的要求確定是否需要進行前處理;然後根據產品的特性是否有抑菌性,確定是否需要增加去除產品抑菌性的方法;最後驗證整個檢查方法中用到的一切及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樣品的預處理方式、檢查過程、培養條件等均不影響樣品中微生物的生長。

前處理方法直接影響後續步驟的效果和重現性,應是驗證的重點。

供試品中抑菌活性的去除是當前驗證工作的重點,尤其強調應充分驗證供試品本身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一)具體的驗證方法如下:

1. 菌種的選擇

無菌檢查方法驗證中通常選擇以下6種試驗中常用的控制菌的標准菌株,它們分別代表不同類型的菌種:枯草芽孢桿菌 [CMCC(B)63 501]代表葯品中常見的污染菌——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CMCC(B)26 003]代表革蘭陽性菌、生孢梭菌 [CMCC(B)64 941]代表厭氧菌、大腸埃希菌 [CMCC(B)44 102]代表革蘭陰性菌、白色念珠菌 [CMCC(F)98 001]代表酵母菌、黑麴黴菌 [CMCC(F)98 003]代表黴菌。

2. 菌液的制備

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枯草芽孢桿菌的新鮮培養物至營養肉湯培養基中或營養瓊脂培養基上,接種生孢梭菌的新鮮培養物至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中,30~35 ℃培養18~24h;接種白色念珠菌的新鮮培養物至改良馬丁培養基中或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上,23~28℃培養24~48h,上述培養物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每1ml含菌數小於100cfu的菌懸液。接種黑麴黴的新鮮培養物至改良馬丁瓊脂斜面培養基上,23~28 ℃培養5~7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無菌氯化鈉溶液,將孢子洗脫。然後,採用適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懸液至無菌試管內,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每1ml含孢子數小於100cfu的孢子懸液。

3. 樣品的前處理

無菌產品中每個成分應該是均勻的,因此只要確定在驗證的方法中,按所需的總接種量即可,而不必像樣品日常檢測中按規定的容器數取樣。

如果制備樣品時需要使用溶解劑、稀釋劑、助溶劑、破乳劑等溶劑,需要確保這些溶劑是有效的,並且其使用對微生物生長無影響;或者制備過程中需要對樣品進行加熱助溶、離心等操作時,需要確保加熱的溫度、離心速度和離心時間等對微生物生長或分布無影響。 不需前處理的樣品免做。

(二)消除樣品抑菌性的方法

無抑菌性樣品的驗證方法:依據產品溶解性和微生物限度選擇合適的中性稀釋劑溶解和稀釋,用直接接種法驗證,常用中性稀釋液或淋洗液。

對於具有抑菌性樣品的驗證方法,首先確定樣品的抑菌作用(抑細菌、真菌試驗驗證),選擇敏感標准菌株對供試品抑菌活性去除效果檢查(陽性菌回收試驗)。 常用的消除樣品抑菌活性的方法如下:

1. 稀釋法:利用降低供試品的相對濃度,將樣品稀釋至最低抑菌濃度下進行。如:取規定量的樣品溶液至較大量的培養基中,使單位體積內的樣品含量減少,至不含抑菌作用。

2. 薄膜過濾法:利用體積差異分離,通過薄膜過濾,微生物被截於濾膜,培養薄膜觀察有無微生物生長。通常薄膜孔徑應不大於0.45μm,直徑一般為50?mm,若採用其他直徑的濾膜,沖洗量應進行相應的調整。濾器和濾膜在使用前採用適宜的方法進行滅菌。使用時應保證濾膜在過濾前後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試液過濾前先將少量的沖洗液過濾以潤濕濾膜。油類供試液其濾膜和濾器在使用前應充分乾燥。 供試液經過濾膜過濾後,若需要用沖洗液沖洗濾膜,每張濾膜每次沖洗量為100?ml。總沖洗量不得超過1000ml。

3. 化學中和法:利用化學(生物)專屬性滅活,常用中和劑或滅活方法有:對氨基苯甲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等。對化學中和劑不敏感的樣品,用酶中和,如β -內醯胺酶。

4. 聯合使用:將以上兩種或幾種方法組合運用,以消除樣品的抑菌性。適用於抑菌作用較強的中西葯制劑。

5. 其次按照以下要求制備3組樣品:

樣品組:選擇以上適當的方法中和樣品,加入少量驗證微生物(接種量少於100cfu)。

對照組:0.1%蛋白腖或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加少量微生物(接種量少於100cfu)。

陽性對照組:將試驗菌株直接接種於培養基中(接種量少於100cfu)。

6. 最後結果分析如下:

樣品組與對照組微生物生長數量相似,表明中和劑的中和方式有效消除了樣品的抑菌性(即有效性),如果對照組與陽性對照組的微生物數量相似,表明樣品預處理、消除樣品抑菌性的方法、檢測程序和培養條件等均不影響微生物生長(即無毒性)。樣品如無抑菌性,省去對照組試驗,樣品組與陽性對照組直接比較。樣品組微生物生長數量不及陽性對照組微生物生長數量,表明樣品的預處理、試驗用器具材料、培養條件等方面存在對微生物生長不利的因素。

(三) 為考查驗證方法的穩定性和重現性,驗證至少需3個不同批次的同類樣品,分別進行3次驗證試驗。

無菌檢查方法驗證試驗設計

薄膜過濾法:按照葯典的要求取每種培養基規定接種的樣品總量按薄膜過濾法過濾、沖洗,在最後一次的沖洗液中加入小於100cfu的試驗菌,過濾。取出濾膜接種至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或改良馬丁培養基中,或將培養基加至濾桶內。另取一裝有同體積培養基的容器,加入等量試驗菌,作為對照。按照葯典的要求的溫度和時間進行培養。

直接接種法:取符合直接接種法培養基用量要求的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8管,分別接入小於100cfu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枯草芽孢桿菌、生孢梭菌各2管;取符合直接接種法培養基用量要求的改良馬丁培養基4管,分別接入小於100?cfu的白色念珠菌、黑麴黴各2管。其中1管接入每支培養基規定的供試品接種量,另1管作為對照,按照葯典的要求的溫度和時間進行培養。

結果判斷

同對照管比較,如含供試品各容器中的試驗菌均生長良好,則說明驗證通過;如含供試品的任一容器中的試驗菌生長微弱、緩慢或不生長,驗證失敗,應採用增加沖洗量、增加培養基的用量、使用中和劑和滅活劑、更換濾膜等方法,消除供試品的抑菌作用,重新進行驗證。

無菌檢查的常見方法

首先要檢查方法驗證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和完整性,是否有與葯典方法相悖的地方,尤其是產品本身的抑菌性,檢查方法的選擇,是直接接種法還是薄膜過濾法等。

無菌檢查方法驗證的硬體是否具備及是否已經進行了相關的確認。如使用黑麴黴菌是否具有生物安全櫃並進行確認,無菌室的確認及日常監測,培養箱的型號及數量和進行確認的情況等,智能集菌器、全封閉無菌試驗過濾培養器的型號、性能,濾膜是否符合規定等。

驗證中各個環節有關數據的真實性,如產品本身抑菌性試驗數據,菌種回收率和培養基適用性和靈敏度檢查數據,菌種的傳代、銷毀和使用記錄,無菌檢查操作記錄、培養記錄等。

無菌檢查中偏差的處理是否真的找到了根本原因,是否在沒有確切的原因前就對樣品重新檢查並依據新的檢查結果放行產品。

驗證的方法與無菌檢查操作規程和無菌檢查記錄是否完全一致,如操作步驟、檢查方法、檢查環境、試驗耗材均需與實際檢查操作規程及驗證過程完全相符。

為了考查驗證方法的穩定性和重現性,驗證時是否至少採用了3個不同批次的同類樣品,分別進行了3次驗證試驗。

使用新的濾膜或過濾器(不同廠家或批號、型號)是否重新進行樣品試驗組、蛋白腖對照組和陽性對照組的驗證確認。

除非樣品不能採用過濾的方法(難溶解),企業是否採用全封閉的薄膜過濾法。

菌液的保存條件和保存期限是否符合葯典的要求,對於黑麴黴孢子懸液是否有驗證的資料。

無菌檢查的注意事項

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包括培養基的無菌性檢查和培養基的靈敏度檢查。

中國葯典附錄中規定的檢驗數量不包括陽性對照用樣品量,雖然附錄另處有專門說明,仍然容易忽略。

無菌檢查時應強調“檢驗數量”,主要是保證試驗結果的代表性,而陽性對照試驗和驗證時僅須滿足“檢驗量”總量要求即可,以保證試驗結果的可靠性,驗證試驗可以由此減少大量的樣品;工作菌株的傳代次數不得超過5代,以防止過度的傳代增加菌種變異的風險。這里“代”的定義是指,活的培養物接種到微生物生長的新鮮培養基中培養,任何亞培養的形式均被認為是轉種或傳代一次。

菌液加入,按規定應在最後一次沖洗液中加入陽性菌液,主要是考慮過濾器的有效性。過濾器的有效性應由提供企業控制,用戶可採用適當方法抽查(如檢查陽性菌液通過濾筒的流出液)。

實驗室菌種的處理和保存的程序應標准化,以盡可能減少菌種污染和變異。

試驗時菌懸液並不是只要活的菌體就行,而是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菌懸液存放時間不能太長。

菌液制備後若在室溫下放置,應在2?h內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h內使用。黑麴黴孢子懸液可保存在2~8℃,在驗證過的貯存期內使用。

薄膜過濾法採用大樣品量集菌的方法,具有代表性,不易漏檢,儀器操作相對簡單。該系統是全封閉過濾系統,避免了操作過程中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對試驗結果的可信性影響較小。因此無菌試驗採用薄膜過濾法還是直接接種法並不依賴於驗證結果,而是取決於樣品的特性,如能採用過濾的方法均應採用薄膜過濾法檢查。

若樣品含有抑菌成分,當採用薄膜過濾法時,應先將供試液稀釋後在過濾,這樣可以減少濾膜對樣品的吸附,減少沖洗量,進而減少微生物的損失或傷害。

無菌檢查應作為穩定性考察的項目進行,以便對產品有效期的制定和合理的確定儲存條件提供重要的依據。

看了無菌檢驗方法驗證的人還看:

1. 生物工程實習報告

2. 保健食品標識規定
4. 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

F. 主要用於驗證葯物療效的方法是

方法驗證在質量控制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建立產品質量標准時,分析方法需經驗證;在產品生產工藝變更、配方的組分變更、原分析方法進行修訂時,則質量標准分析方法也需進行驗證。

G. 葯物中測定某物質含量的常用方法有那些(3種以上)

方法的驗證: 訂入質量標準的含量測定法不同於一般質量考察的方法,須經過嚴格的方法學驗證,不同原理的測定法具有不同的驗證內容及要求:

(1)容量分析法的驗證:①精密度:用原料葯精製品考察方法精密度,平行試驗5個樣本的RSD≤0.2%;②准確度:以測定原料精製品(含量>99.5%)的回收率(測定值與理論值的比值)計算,應在99.7%~100.3%之間(n=5,RSD≤0.1%);③滴定終點確定的依據:包括滴定曲線的繪制,如用指示劑法確定終點,應用電位法校準終點顏色,提供指示劑顏色與電位變化情況的對比結果;④耐用性:考察測定條件(供試液穩定性、樣品提取次數、時間等)有微小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如測試條件要求苛刻時則應在方法中註明。

(2)HPLC法的驗證:①精密度:RSD≤2%(n=5);②准確度:用於制劑時,要考察輔料的影響,將一定量葯物加到按處方比例配製的輔料中(為標示量的80%~120%)製成高、中、低三個劑量,混合均勻後,每個劑量取三份樣品,按擬定方法測定回收率,應在98%~102%之間(n=9, RSD≤2%)。③線性范圍:用已知含量的精製品配製一系列濃度的溶液(n=5~7),用濃度C對峰面積A或峰高h或被測物的響應值之比進行回歸處理,線性方程的相關系數r≥0.999,截距應趨於零,並提供線性關系圖;④專屬性:輔料、有關物質或降解產物峰對主葯峰應無干擾;⑤耐用性:考察測定條件(供試液穩定性、流動相組成和pH值、不同品牌或批號的同類色譜柱、柱溫、流速、樣品提取次數、時間等)有微小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如測試條件要求苛刻時則應在方法中註明;⑥靈敏度:作為常量分析法,此項可不作主要要求。

(3)UV法的驗證:①精密度:RSD≤1%(n=5);②准確度:方法同HPLC法,回收率應在98%~102%之間(n=9, RSD≤2%),同時要求輔料、有關物質或降解產物在測定波長處無吸收。③線性范圍:用已知含量的精製品配製一系列濃度的溶液(n=5~7,吸收度A在0.2~0.7間),用濃度C對峰面積A或峰高h或被測物的響應值之比進行回歸處理,線性方程的相關系數r應≥0.999,截距應趨於零,並提供線性關系圖;④耐用性:考察測定條件(供試液穩定性、樣品提取次數、時間、比色法中顯色劑用量、反應溫度、時間、pH值等)有微小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如測試條件要求苛刻時則應在方法中註明;⑤靈敏度:作為常量分析法,此項可不作主要要求。

吸收度A在0.2~0.8間其線形關系好,利用標准品建立標准曲線後,受測溶液做適當的稀釋,使其吸收度在0.2~0.8,如果太小或太大,都將影響測定的准確性的。

閱讀全文

與制葯驗證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