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閃光燈的應用和技巧
自然光和周圍的環境光其實是有著相同的方向,強度,顏色及柔和度的,很容易在拍攝的地方能看到。花點時間去觀察和思考這些環境光線的特點,這樣能幫助你決定怎樣利用好外置閃光燈。把你拍攝的地方想像成一個時鍾或者是羅盤,然後把拍攝主體放在中間,相機及其他光源以主體為圓心放在主體的周圍。下圖就是在主要利用自然光線拍攝的人物照。自然光從拍攝人物的背面照射過來,穿過樹林,看起來也不會太過於明顯生硬,作為背景光的話效果非常棒。
Ⅱ 閃光燈攝影入門
導語: 我們都知道攝影離不開光,有光才有影。所以攝影就是一個用光線來作畫的行業。在光線條件不夠理想的時候,為了能夠達到較好的拍攝效果,我們會選擇通過閃光燈對現場環境光線進行補光的操作,甚至在必要的時候會通過多支閃光燈去創造光源,來營造一個多燈的理想拍攝環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攝影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附件——閃光燈。
一、了解閃光燈
閃光燈作為攝影所需的一個重要附件,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接觸過,但通常在我們剛剛接觸閃光燈的時候都是由於現場光線不足,進而使用閃光燈來進行補光。 閃光燈屬於人造光源,當需要和現場光線同時使用時就會涉及到一系列問題,例如光線亮度、曝光、光位與光形等等問題。閃光燈,英文叫做Flash Light,是加強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在昏暗的場景使用閃光燈有助於讓景物更加明亮。
使用閃光燈進行拍攝現場
二、閃光燈種類
閃光燈分大體分為三類: 內置賞光燈、熱靴閃光燈和外接閃光燈
1。內置閃光燈是相機自帶的小型閃光燈,用於小范圍的補光、作為引閃從屬閃光燈使用。
2。熱靴閃光燈是外接小型閃燈,適用更多的范圍,閃光指數略大,功能更加豐富,且方便攜帶。
3。外接閃光燈,大型閃光系統,分外接電源和自帶攜帶型電箱的大功率閃光燈。多用於商業產品拍攝,商業人像拍攝以及大型合影使用。
室外人像拍攝現場
三、各類閃光燈用法
1。熱靴閃光燈
熱靴閃光燈應該是大多攝影愛好者使用最為普遍的閃光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一支好的熱靴閃光燈需要具備的條件:燈頭的自動變焦、ISO自動改變、曝光補償 機身調節、TTL閃光測光、高速同步閃光、無線電信號引閃、主控及從屬閃光、間隔連續閃光的頻閃閃光。當滿足了以上這些條件時,在實際拍攝中就會很容易地 得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在這里筆者向佳能用戶推薦430EX III-RT、600EX-RT,而尼康用戶也可以選擇SB-910。
熱靴類型
從上圖我們不難發現熱靴有單觸點、雙觸點或是多個觸點。觸點不同功能自然也就不同,簡單來說,觸點越多功能也就越加強大。例如TTL閃光必須有專門的觸 點來感應,而只有一個觸點的閃燈只具備引閃功能,閃光輸出流完全需要自主來控制設定。而TTL是(Through the lens)的縮寫,可以翻譯為「通過鏡頭的光」。這種測光實際上是在取景器見到的現場范圍內確定閃光的輸出量,失敗幾率極低。採用這種TTL測光會更加精 確,是目前主流的閃光燈測光方式。
閃光燈的測光
最初的閃光燈不能改變輸出量,每一次 閃光都是全輸出,拍攝主體與相機之間的距離如果有所改變,就要靠調整光圈大小進而控制閃光的接受量,從而得到合適的曝光。直至後來出現了設有外置測光原件 的自動閃光燈,可以根據主體的受光程度來控制閃光輸出。至於閃光燈控制光量的方法就是控制閃光開與關的時間。閃光發生的時間僅在1/1000-1 /0000秒之間,查閱佳能官方的大數據資料顯示為:普通閃光在1.8毫秒左右,高速閃光在2.3毫秒左右。
當快門開啟時,閃光燈同 時輸出。當測光組件認為對象反射的光量足夠時就會在曝光中途(快門仍然保持開啟時)終止閃光輸出,而主題的曝光就要靠閃光燈來完成,主要靠快門開啟的時間 來決定。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自動閃光燈也存在相機外測光的問題,如果鏡頭裝有濾鏡,就會影響到閃光燈輸出的准確性。而TTL閃光燈出現後,因為可從鏡頭測 光得到光圈以及主體亮度等數據,就能如實反映所需光量,更精確地控制閃光時間,省下過去要計算光圈及距離的麻煩。現代閃光燈更可以做到變焦連動,幫助調整 照射范圍,令電源更有效利用而不致浪費。
TTL閃光燈的閃光過程是二次閃光的過程。第一次,是閃光燈預,光線照射到被攝物體上,反射 回來進入相機。相機的感光元件根據反射回的光線經過復雜的計算,輸出一個指令給閃光燈,閃光燈調整自己的輸出強度在閃一次。這一次才是真正的曝光。由於兩 次閃光的間隔很短,所以一般人是感覺不出來二次閃光燈。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與自動測光、曝光一樣,TTL閃光燈僅是提供一個正常的曝光量,有需要時仍可通 過閃光燈輸出補償(Flash Compensatoin)做出改動,一般閃光燈都有1/3級的 EV調整。所以TTL最好作為正常曝光的參考指標,有需要時再做出改動。另一方面,當我們將相機設定在自動曝光模式(如P或Auto)時,相機很多時都會 將光圈及快門固定在某一數值。如果我們希望對景深、主體的動態表達及背景的亮度等進行控制,就需要使用手動曝光模式。
2。外置熱靴閃光燈
外置熱靴閃光燈適用性強,得到很多攝影人的額青睞,這種閃光燈有著非常多樣化的使用方法與拍攝技巧,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類閃光燈的特點:
① 閃光指數大,通常在18-60左右,可以適用於更多的場景拍攝。
② 使用靈活,操作性增強。在操作方面靈活度更高,可以控制閃光量的輸出,可以改變閃光燈的方向,甚至一些高級的閃光燈可以進行離機無線遙控操作。
佳能5D搭配外置熱靴閃光燈
首先閃光燈基本的操控模式分為:手動M模式,自動A擋模式以及TTL模式。
① 手動模式:全手動地控制閃光燈的輸出光量。如果拍攝對像不會移動,這種恆定的輸出光量則變相提供了一個很穩定的光源,因此適用於影樓之類的固定環境。
② 自動A擋模式:發閃光燈根據閃燈機身上的感光器對現場環境光暗的測定,加上機身數據(焦距、光圈、ISO)去計算出需要輸出的光量。因此鏡頭加上濾鏡的效果,不能加入閃光燈運算輸出光量的過程中,此外閃燈感光器須對著主體,所以只適合「直打」,不適用於加上配件。
③ TTL模式:閃光燈對輸出光量的計算是根據相機機身的測光而定,所以鏡頭加入濾鏡後的光量變化效果亦能較算在內。TTL 的好處是在變化的環境中,比較靈活,但在固定環境底下,輕微偏差也會導致輸出不一致,因此不適合影樓之類的拍攝場景。
閃光燈的照射范圍及跳閃的使用:
在不同焦距下使用閃光燈所得到的效果
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到閃光燈不可能把畫面中所以的部分找的都非常均勻。在24mm廣角端光線比較均勻,當到了105mm中長焦時光線就顯得略加生硬了。所以大家要根據不同的焦距,控制主體或主要物體在閃光燈的主要工作區內,才能得到很好地光照。
下面看看閃光燈加柔光罩和散射片的對比效果:
使用散光板以及柔光罩時的拍攝效果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閃光燈使用反光板後,焦距在14mm時光線均勻,但畫面整體亮度不足,那麼在拍攝時需要增加閃光補償來提高照射亮度。而當焦距處在24mm時,當閃光燈搭配柔光罩使用時,光線會更加柔和,比較適合拍攝女性人物或是兒童。
跳閃的'使用及效果:
跳閃是外接閃光燈的一種常用拍攝手法,是要將光線打在頭頂的天花板或是四周的牆壁上,通過牆面的反射後再照射在被攝物上,這樣光線會變得更加柔和,從而 得到更自然的補光。當使用跳閃時,即使閃光燈接近垂直的角度向上打光,但仍有擴散的光線直接照射到被攝物體上,這時就會在被攝體後方形成較為明顯的陰影, 為了消除這種效果,可以在閃光燈燈頭上加一片不透明材料或黑色塑料的泡沫模板做的遮光片,以阻擋擴散光線照射到被攝體。
使用跳閃技巧所拍攝示例展示
四、閃光燈的作用
1。現場補光
閃光燈的主要作用是用於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照亮場景,獲得正確曝光的影像,多數的數碼相機有自動閃光選項,當現場光線不足時,閃光燈會自動彈出、閃光。
2。提高快門速度
很多時候我們使用閃光燈,並不是因為光線不足以正確曝光,而是為了提高快門速度,以達到凝固動態影像的目的。例如要拍攝水滴或活動中的人像,如果按普通的測光值進行曝光,影像就會虛化,不夠清晰,而採用閃光燈能把這些影像凝固下來。
3。增加景深
當採用閃光燈的時候。我們可以相應地縮小光圈拍攝。有效地增加景深。
4。突出前景
閃光拍攝時,快門速度較高,閃光投射范圍以外的背景會因曝光不足而無法表現,而前景由於閃光照射正確曝光,這樣就可以把前景突出,排除背景干擾。
利用閃光燈可以有效地突出拍攝前景
5。降低反差
閃光燈另一個最常見的用法是逆光補光。拍攝的時候,場景中光線反差過大的情況是很常見的(例如逆光下的人像),因為感測器能夠表現的亮度范圍有限,所以 在反差過大的場景中,不管針對亮部曝光還是針對暗部曝光,都會造成部分影像細節的丟失。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做法是針對暗部進行適當的補光,以減少畫面反 差,當然對亮部減光也是可以的。
在逆光拍攝情況下的對比效果
6。調整色溫
在電燈下拍攝,照片很容易呈現偏黃、紅色的暖色調,因為鎢絲燈的色溫低,而加用閃光燈,就可以有效地調整色溫,使被攝物色彩正確還原。
Ⅲ 閃光燈的使用方法
在室內和陰暗的光線下可以使用閃光燈進行攝影。閃光燈的閃光時間很短,約千分之一秒,所以可以用閃光攝影來凝固快速動作。下面我為你介紹閃光燈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幫助到你。
有些照相機(如鏡間快門式照相機)的任何一級快門都能和閃光燈同步,但有些(如幕簾式快門照相機)則不行。所以使用閃光燈之前,應先搞清楚哪一擋是同步快門。大部份單反相機的同步檔用「X」表示,也有的以字元的顏色(如紅色)表示。
閃光燈是一個用途非常廣泛的輔助工具,它是攝影光源的一種,當拍照時,周圍環境的自然光源(日光)或人工光源(燈光等)不足的時候,閃光燈就成了彌補這一不足的機動光源。各種相機內置或外加的萬次閃光燈,最通用的都是通過振盪和變壓器升壓,經電容器儲存能量,在需要的瞬間釋放並感應出高壓,激發惰性氣體發出脈沖光源,從而獲得極強的瞬時功率。
1.閃光燈的曝光計算
用閃光燈拍攝時選用哪一級光圈取決於閃光燈自身發出的光量大小,膠卷的感光度及攝影距離。閃光燈的曝光量可以這樣計算,f= GN/L GN:閃光燈指數,L:閃光燈距主體的距離。f:所需的光圈值。攝影時首先可遵循以下步驟:
將速度設定在閃光同步檔上;
對焦;
從調焦環上讀出距離;
用上述公式或從閃光燈背面的表裡查出所需光圈值;
調節光圈,拍攝。
2.閃光燈的幾種使用方式
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是將閃光燈直接裝在照相機頂部的熱靴內。但是這樣的缺點是光線太平,看上去不夠自然,因為自然界中幾乎沒有這樣角度的光線。
如果將閃光燈與照相機分離,使之從側上方閃射,就能利用光的投影使主體形成一定的立體感,使畫面更接近自然光效果。將閃光燈移開,需要一根閃光同步線。此時曝光計算中的距離應是閃光燈到主體的距離。
有些閃光燈的`燈頭是可以轉動的(如銀燕、Achieve等),此時可以將燈頭對著天花板或牆壁,使光線經過反射到達主體,這種光線非常柔和,與室外薄雲遮日時相似。用彩色膠卷拍攝時,應注意反射體必須是白色或接近白色的,否? 射光會影響主體的顏色。用反射光攝影時,曝光量一般比正常情況要加一到兩級。
3.使用閃光燈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使用閃光燈攝影時,如果主體是多個,最好能將他們安排在閃光范圍內同一距離,否則會出現有些主體曝光過度,而有些曝光不足。
盡量避免被攝對象背後有鏡子、玻璃或高反射率的面,這些東西會在底片上留下反光斑。如果實在無法避免,可以改變攝影角度避開反射光。
計算曝光量時,如果計算值處於兩檔之間,最好選用曝光量大的一檔(f值小的一個)。
兩次曝光之間要有一定間隔,因為閃光燈充電有一定時間。要注意的是閃光燈上充電指示剛亮時並不意味著充電完成,而只是表明充電量已達到60-70%!!所以應再稍候一會兒。
避免「紅眼」。所謂「紅眼」是指用閃光燈攝影時人或動物的眼睛出現紅色或琥鉑色。這是由於閃光燈離照相機鏡頭太近引起視網膜反射的緣故。為避免「紅眼」可以採用如下方法:將閃光燈與照相機分離;增加環境光強度(如開燈、開窗);採用反射閃光法曝光。
Ⅳ 斯帕克閃光燈熱靴
我也沒用過,不太清楚,不過我用的是斯帕克327A的。也許有點共通之處吧,僅供參考。
在燈背後不知是否有ISO表和光圈與距離對照表,如果有的話應該下面會有兩個箭頭,一個是紅色,一個是綠色,對應的開關下面也有紅A和綠A。在ISO在100的時候,當開光調到紅A時,將鏡頭光圈調到F4,閃燈會自動調節指數。調綠A時光圈調到F8,閃燈也會自動調節亮度。
還有就是你的閃燈指數應該是28的,所以ISO100的情況下在F4時,閃燈有效距離在7米。F8時有效距離在3.5米。我用的是X700的JJ,在閃光指數不足時機身的測光表顯示器會閃爍,不知道X300會不會,自己試試看。
Ⅳ 微單拍棚內人像怎麼使用熱靴觸發閃光燈微單抓拍效果怎麼樣
題主好!您一個問答里其實包含了兩個問題,分述如下。
1,在攝影棚內拍攝主要是兩種題材:人像和產品(包含微距、靜物等拍攝)。不過,您提問想了解的從字面意思看應該主要還是人像。正規的攝影棚內通常都備有多盞專業攝影燈,巧好早年我自己搞過一個個人工作室,因而大體了解棚內攝影的基本要素。一般來說,專業攝影燈,比如那時我用的U2系列類都具備三種同步模式。一是和相機直接連線,二是無線引閃,引閃器插在熱靴上使用,三就是您提問的用閃光燈裝上相機熱靴用光引閃。實際使用中大多數還是用1、2種方式。為了營造眼神光,多數時候會在機位周邊布盞燈,光調得較暗,您提問談到的閃光燈直接上機也可以。不過,這個燈的用途主要起引閃和造眼神光的作用,很少把它當主副燈使用。
棚內拍攝才真正叫專業。外景拍攝(包含風光類),大多數是被動利用自然光,攝影棚里是主動營造光。差別就在於被動和主動,攝影是光的繪畫,時刻記住這句話。所以,在影棚拍攝,布燈才是關鍵之所在。至於拍攝,您讓助手聽從指令按按快門線就是。
2,關於抓拍。從器材來說,還是推薦單反或旁軸。真正的抓拍沒時間讓您從容對焦取景,也容不得有快門時滯,目前的微單還是有欠缺。抓拍理想的鏡頭還是定焦35mm的最靠譜,小廣角景深大,拍攝范圍大小心裡有底,通常調焦在超焦距。最後較關鍵的練好盲拍,無需取景,指哪打哪!
Ⅵ 我的照相機是佳能EOS400d。最近准備買個熱靴閃光燈,具體的裝法是什麼,引閃器是怎麼用,高手幫忙。。。
1、直接裝在相機的熱靴上,開機開電就可以用。有的燈是手動設置,有的是聽相機「指揮」自動;
2、離機引閃。需要在相機熱靴上裝一個引閃器的發射器,在閃光燈上裝一個接受器,按閃光燈的要求設定頻道,按快門就閃燈;
3、離機引閃。把相機的隨機閃光燈作為主燈引閃。相機的閃光燈閃光的同時,離機閃光燈也會閃光;
4、利用專門的紅外引閃燈。
希望對你有用。
Ⅶ 熱靴閃光燈的功能和用途
導語 :在攝影包里加上1、2支閃光燈可以讓你的拍攝擁有無限可能。本文就是一篇針對不同功能閃光燈的完全指導手冊。
器材
現在有很多閃光燈生產廠家。有些是可以裝在熱靴上的閃光燈,有些則是大型的影室燈。這里我們只談熱靴閃光燈。這是一種擁有多種控制和曝光功能,非常便攜的閃光燈。
你所需要的是一部數碼單反相機和一支原廠熱靴閃光燈——比如佳能Speedlite EX系列和尼康Speedlight SB系列,而且要能擁有主燈功能(控制其他副燈)。
佳能閃光燈能夠做主燈的有:
580EX II
尼康閃光燈能夠做主燈的有:
SB-900
SB-800
SB-700
盡管佳能或尼康都有比較廣的產品線,但只有頂級閃光燈才能做主燈。低端型號比如佳能430EX II和尼康SB-600隻能作為副燈,接受遠程式控制制。
有一些數碼單反相機可以利用機頂閃光燈遠程式控制制其他副燈,比如尼康D700和佳能EOS 7D。如果你已經有閃光燈了,現在就可以試試遠程式控制制的離機閃光。閱讀相機說明書,看看你的相機是否有這個功能。
如何控制曝光
相機控制曝光的因素有3個:
快門速度
光圈
ISO感光度
閃光燈給了攝影師第4個控制光線的工具。否則攝影師就會受制於環境光。當然你可以用反光板等工具,不過這些不是我們這里要討論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閃光燈的常用功能。
TTL閃光燈控制
TTL是“Through the Lens”的縮寫,意為“通過鏡頭”。這一種幾乎所有單鏡頭相機都有的內置測光功能。尼康有E-TTL,尼康有i-TTL。這種功能把手持測光表放進了相機內部,通過鏡頭的入射光測光場景的明度、顏色等等。因為測量的就是最終的成像光線,所以不需要額外的換算。
TTL相機可以自動判斷場景曝光值,在選定的曝光值可能過曝或欠曝時會提醒攝影師(M檔)或自動做出調整(自動檔)。
支持TTL功能的閃光燈,會從機身接受TTL測光結果,自動確定閃光輸出量。不過即使在自動模式下,你可以通過閃光燈曝光補償在自動值基礎上手動調整輸出。
閃光燈曝光補償
調整TTL閃光燈輸出的方法,與調整相機曝光補償差不多。無論是機頂閃光燈還是外接閃光燈可以調節。
通過閃光燈曝光補償,用戶可以在5級(-2Ev - +2Ev)范圍內選擇輸出量。其中0Ev是相機的根據TTL自動計算的結果。
閃光燈既可以壓過環境光,也可以保持50-50平衡。所以,你可以用不同的閃光燈輸出來適應不同的環境需要。
上圖中,我用閃光燈作為主光源,把環境光當作填充光源。這樣做是為了消除熒光燈管那令人討厭的綠色。所以我把閃光燈曝光補償提高,壓過了環境光,消除了色彩投影。
閃光燈包圍曝光
閃光燈包圍曝光(FEB)與相機的'自動包圍曝光(AEB)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該模式下,用戶可以選擇一個特定的步長(1/3、1/2或1Ev),拍攝時會分別以各種曝光值拍攝。通常一共會拍攝3張(0Ev,+Ev,-Ev)。
在通過LCD屏幕難以判斷曝光是否准確的情況下,用包圍曝光可令拍攝結果更加可靠。
閃光燈曝光鎖
閃光燈曝光鎖(FEL)是一個有用的功能,可以強制閃光燈保持固定的輸出量。TTL自動閃光燈的輸出是不固定的,在高反差、逆光或其他可能讓相機測光系統失效的情況下,利用FEL非常有幫助。
比如,如果一個人穿了白色的衣服,相機的測光系統可能會誤認為場景較亮。然後在同樣的場景下另一個人穿了黑色衣服。結果相機的測光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使用FEL就可以保證閃光燈的穩定輸出。
手動閃光
與相機一樣,手動模式最單調,但卻能提供最佳的控制和准確性。頂級閃光燈提供從100%輸出到1/128,1/3步長調節,及從14mm到 105mm(佳能)或200mm(尼康SB-900)的變焦功能。手動閃光燈的優勢是穩定輸出。設定好之後,閃光燈就會保持同樣的輸出量。
手動閃光讓攝影師在整個拍攝過程中都擁有始終如一的光線,無論環境光如何變化。這樣攝影師就可以通過快門速度來控制環境光,將環境與閃光燈作為兩個獨立光源加以利用。
這張照片用手動閃光拍攝。屋子裡很暗,醫生手裡的燈會發生明亮的光線,這樣的環境會讓相機測光系統失效。用TTL自動閃光模式需要做很多嘗試才可能得到一張准確曝光的照片。
此外,手動閃光可以超過TT系統的5級調整范圍。有時+2或+3Ev的補償不足以在戶外與太陽抗衡,特別是對小型閃光燈來說。
下面這張照片,我用了2支580EX II來“壓”住下午的陽光。太陽非常亮,在TTL模式中即使2支閃光燈都用+3Ev補償並變焦到105mm也不夠。我用手動模式,設為100%輸出,拍到了這張照片。
閃光燈變焦
閃光燈變焦會改變光束的大小,與鏡頭特定焦距下的視野范圍相配合。在TTL模式下,閃光燈焦距會自動匹配最接近的鏡頭焦距。
改變閃光燈焦距,還會改變光束的投射距離和光線強度。
使用閃光燈變焦功能的理由是為了控制光束的投射范圍。縮小焦距,光線能夠覆蓋更廣的范圍,並且光線變得不那麼強烈;增加焦距,光束會被聚集起來,亮度更加強烈。
高速同步/焦平面閃光
高速同步/焦平面閃光在需要使用超過最大同步速度時——通常是1/250s——是一種很有用的模式。這種模式下,即使使用1/8000s也可以。這種模式尤其適用於相機的光圈優先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閃光燈會發出一系列高頻閃光,而非普通的一次閃光。通過這種脈沖光來保證整張照片都能曝光。不過這種工作模式的代價是犧牲了強度,所以通常閃光燈都需要靠近被攝體。
在閃光燈足夠靠近時,在正午的陽光下也能同時捕捉到運動物體及填充陰影。記住,快門速度越快,閃光燈需要越靠近被攝體。
後簾同步
默認設置下,閃光燈是前簾同步的——在第一片快門簾幕打開時閃光。後簾同步模式下,閃光燈會在第二片簾幕開始閉合時閃光。在使用慢速快門拍攝運動軌跡時這種模式很有幫助。
使用後簾同步拍攝運動物體,能拍攝出運動軌跡。如果用前簾同步,則會出現運動物體在後,軌跡在前的“錯誤”影像。
頻閃閃光
不是很多攝影師會用這個功能,不過這也是一個有用的功能,能夠拍出非常酷的效果。頻閃閃光是指在曝光過程中以一定頻率和輸出連續閃光。其中頻率取決於閃光燈輸出,輸出強度越高,頻率越低。
理想情況下,長達2s的曝光時間和在完全黑暗的空間中拍攝最好,當然需要用到三腳架。一旦開始曝光,閃光燈就會按照頻率發出閃光。
頻閃可以拍出比如一個小球連續跳動的照片。
無線引閃
離機閃光是閃光燈攝影中最有趣的部分,而且很多熱靴閃光燈都可以實現無線引閃。不需要連接閃光燈和相機的線纜,燈具可以放在幾乎任何地方。無線引閃不僅解放了攝影師的創意,而且也簡化了器材和因太多線纜造成的混亂。
使用無線引閃有多種方法,不過現代閃光燈和相機大多支持一種先進的主副燈引閃功能——用一支主燈控制其他閃光燈。其中作為主燈的稱作“Master”(佳能)或“Commander”(尼康)。目前只有頂級閃光燈可以做主燈,其他低端型號只能作為副燈。
副燈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觸發:光線、紅外線、短波。一些先進的大型工作室燈具不僅支持所有3種方式,甚至還支持第4種:聯網控制。
為了控制副燈,需要把閃光燈分別設為“主燈”和“副燈”模式,並且副燈必須兼容主燈發出的信號。以威達285HV閃光燈為例,它支持光引閃,或通過PocketWizard等無線設備進行無線引閃。
佳能和尼康都有自己的無線閃光系統,通常以4支燈為一組,最多支持3組(TTL模式下),在手動模式下支持的燈更多。
攝影師Joe McNally以混合使用閃光燈——甚至是非常瘋狂的數量——而知名。他可以用50支熱靴閃光燈拍攝一架飛機或一個大集體。
光比
這是一個與無線引閃和閃光燈曝光補償有關的話題。 在多燈拍攝時,幾支或幾組燈之間存在光比。
在2支(組)燈的情況下,光比可能是:8/1、4/1、2/1、1/2、1/4、1/8。
1/1光比指2支(組)燈輸出相同的光線。在4/1(1/4)光比下,其中一支燈的輸出是另一支的1/4。這些光比取決於攝影師設置的閃光燈曝光補償值。
總結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了解熱靴閃光燈的功能和用途有所幫助。記住並非所有閃光燈都有以上所有功能,不過大部分都有。
Ⅷ 怎麼使用閃光燈拍攝創意人像
導語: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本人用閃光燈拍攝人像的經驗和心得。這次分享兩種創意閃光燈的用法,在這篇教程中,我會從思路、原理、具體的燈光布置,還有拍攝要點這幾個方面去講解,希望對大家以後的創作有所啟發。
以下兩張作品,綜合了一些用燈和顏色搭配的技巧,作品的亮點在於影子,圖1的亮點在於環境的影子,圖2的亮點在於人物的影子,技巧在於人物的原色還原。好了,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講解拍攝的過程。
作品1 相機:5D3 F/7.1 快門1/125 iso400
作品2 相機:5D3 F/3.5 快門1/125 iso500
作品1的燈光裝備:1盞LED恆光燈、2盞熱靴閃光燈、2個燈架、2張色溫片
在模特前上方放置白色LED恆光燈,在其後邊的左右各放置一盞熱靴閃光燈。拍攝時,熱靴閃光燈避開打在模特身上,將光打在場景中各物件上,且光源與各物件保持斜對的角度形成影子,創作時我選用了紅色、綠色,紅色和綠色疊加時產生了黃色,所以整個氛圍偏向暖調,沒有與模特產生很大的分離感。
燈點陣圖
要點:
1、LED還原人物顏色
2、閃光燈放置左右,光源形成交叉匯聚
3、環境雜物多形成多個影子
作品2的`燈光裝備:3盞熱靴閃光燈、4個引閃器、3個燈架、3張色溫片
拍攝時閃光燈形成一排、高度一致,參數使用焦距35mm,對模特直打,形成模特影子打在牆上,不同的顏色打出不同的顏色的影子,創作時我選用了青色、紫色、黃色,三色疊加形成白色,模特在最前方自然被白色光所照亮。
燈點陣圖
要點:
1、閃光燈放置在同一方向且燈距盡量貼近,高度可以不一,但不要相距太遠
2、選用同一色度的色溫片
3、背景盡量選擇單一顏色
以上就是拍攝詳細過程及原理,大家在實踐中更可以大膽的調節閃光燈的位置,形成自己獨特的拍攝風格,最後附上一張三原色的圖,讓大家在實踐中更容易理解三元色的原理。
Ⅸ D850的熱靴閃光燈的使用技巧是怎樣的呢
Nikon D850外觀變化相較於前代D810變化並不大,它取消了內閃,讓軍艦部更為緊湊;後背的按鍵增加了背燈,以方便暗光下使用;另外,D850還配備有3.2英寸236萬點可觸控屏幕,支持翻轉(類似D750);而在功能上,D850要比D5更進一步,增加了捏合的動作。機身OVF放大倍率提升至0.75倍,機身存儲介面也使用了SD(USH-II)與XQD雙卡槽。D850內部搭載FX格式的4575萬有效像素背照式(BSI)感測器,無低通濾鏡。原生ISO 64~25600,並可擴展至32~102400,這應該也會是目前135畫幅內低感畫質最好的數碼相機。
如同之前的世代次旗艦,D850也繼承了D5的EXPEED 5影像處理器,以及153個自動對焦點(99點十字,中心支持-4EV、其他-3EV),而18萬像素的RGB對焦模塊也一並繼承下來。連拍性能上,D850單機身狀態可達到7fps,但使用MB-D18手柄之後,可以提升至9fps。視頻性能上,D850支持機內直錄4K30P視頻,而透過HDMI外接設備時,可同時記錄未壓縮4:2:2 8位4K超高清視頻,同時,D850還可記錄120/100p@30/25p慢動作視頻。值得注意的是,D850視頻攝錄是採用全感測器取景,在拍攝視頻時無需進行轉換。
除了傳統的機械快門(最高1/8000s)之外,D850還內置電子快門,在延時攝影,以及實時取景下可以進行靜音拍攝,以減少機械震動與機械磨損。說到延時攝影,D850還支持8K延時照片的拍攝。由於新製程CMOS的加入,D850的續航力達到1840張,在同類型產品內也是相當的強悍。初次之外,D850還提供1:1裁切格式、膠片翻拍、均勻曝光、白平衡自動優化校準等等新功能。
Ⅹ 相機如何連接閃光燈
閃光燈下部連接相機熱靴的連接裝置連在相機頂部的熱靴上,打開電源,待閃光燈回電完成後按快門拍攝就行了。手動按鈕能觸發的說明閃光燈功能應該沒問題,只要接線完整就能用。閃光燈是能在很短時間內發出很強的光線,是照相感光的攝影配件。多用於光線較暗的場合瞬間照明,也用於光線較亮的場合給被拍攝對象局部補光。外形小巧,使用安全,攜帶方便,性能穩定。
更多關於相機如何連接閃光燈,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62f021616099134.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