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濾法是最常用的的分離方法之一,常用的三種過濾方法是什麼各自的操作注意事
1 常壓過濾:漏斗要放在漏斗架上,調整好漏斗架的高度,使漏斗的出口靠在接收器的內壁上,這樣,濾液可順著器壁流下,不致四濺。先轉移溶液,後轉移沉澱。這樣就不會因沉澱堵塞濾紙的孔隙而減慢過濾速率。轉移溶液和沉澱時,均應使用攪拌棒。轉移溶液時,應把溶液滴在三層濾紙的側面,以防液滴把單層濾紙沖破。加入漏斗中的溶液不能超過圓錐濾紙的總容積的2/3。
2 減壓過濾(抽吸過濾):濾紙的大小應剪得比布氏漏斗的內徑略小,以能恰好蓋住瓷板上的所有小孔為佳。先由洗瓶吹出少量蒸餾水潤濕濾紙,再開啟水泵,使濾紙緊貼在漏斗內的瓷板上,然後才能進行過濾。從吸濾瓶上口倒出濾液時,支管必須向上。在吸濾過程中,不得突然關閉水泵,防止倒吸現象發生。過濾完畢後,先拔掉橡皮管,後關水泵。用手指或玻璃棒輕輕揭起濾紙邊,取下濾紙和沉澱。吸濾瓶中的濾液最後從其上口傾出。
3 熱過濾:選用玻璃漏斗的頸部越短越好,以免過濾時溶液在漏斗頸內停留過久,因散熱降溫析出晶體而發生堵塞
2. 化學試劑常用的過濾方法有哪些
試題答案:【答案】(1)AC E D A (2)① O2(或CO2) 2H2O22H2O+O2↑(或CaCO3+2HCl=CaCl2+CO2↑+H2O)②b 試題解析:【解析】(1)根據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用途可知:①過濾時需用到的是漏斗;②可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③可用來收集或儲存少量氣體的是集氣瓶;④可用作配製溶液和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的是燒杯;(2)①A裝置屬於固液制氣裝置,D裝置是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是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所以可選擇二氧化碳或氧氣(利用雙氧水與二氧化錳製取氧氣);②該裝置是排水法收集氣體的另一種裝置,正放與倒放使用方法不同,E裝置充滿水後,氣體由b端進入,隨著氣體的增多,內部壓強的增大,迫使液體從a出去.(或E裝置充滿水後倒放,氣體由a端進入).
3. 化學實驗過濾時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1、一貼
即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注意事項
1、燒杯中的混合物在過濾前應用玻璃棒攪拌,然後進行過濾。
2、過濾後若溶液還顯渾濁,應再過濾一次,直到溶液變得透明為止。
3、過濾器中的沉澱的洗滌方法:用燒瓶或滴管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使水面蓋沒沉澱物,待溶液全部濾出後,重復2~3次。
(3)大學化學常用的過濾方法擴展閱讀:
化學實驗操作基本步驟(九步)
步驟一:儀器洗滌
基本方法:先注入少量水,振盪倒掉,沖洗外壁,若仍有污跡,刷洗或用洗滌液處理。最後用蒸餾水沖洗。
洗凈的標准:內壁均勻附著一層水膜,不聚成水滴,不凝成股
儀器洗滌的方法:根據儀器沾有污痕的性質,選擇適當的試劑溶解而除去。常用的有:酸洗、鹼洗、氧化劑洗、溶劑洗等。
步驟二:試紙的使用
常用的有紅色石蕊試紙、藍色石蕊試紙、pH試紙、澱粉碘化鉀試紙和品紅試紙等。
步驟三:葯劑取用
①使用儀器:
固(塊狀)鑷子(粉狀)角匙,液量筒,滴管,滴定管
取用方法:固一橫二放三慢豎,液傾倒口對口標簽對手心,滴加滴管潔凈,吸液不太多,豎直懸滴
②定量取用儀器:用天平量筒,不定量用最少量為液1-2ml固鋪滿試管底
③取完後蓋上蓋子,放回原處用剩葯品不可放回原處(白磷、金屬鈉鉀除外)
④特殊試劑取用
步驟四:過濾
過濾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於溶劑的雜質的方法。
步驟五:蒸發和結晶
蒸發是將溶液濃縮,溶劑氣體或使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
步驟六:蒸餾
蒸餾是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餾原理進行多種混合液體的分離,叫分餾。如用分餾的方法進行石油的分餾。
步驟七:升華
升華是指固態物質吸熱後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
步驟八:分液和萃取
①將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劑依次從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過漏斗容積的2/3,塞好塞子進行振盪。
②振盪時右手捏住漏鬥上口的頸部,並用食指根部壓緊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時用手指控制活塞,將漏鬥倒轉過來用力振盪,同時要注意不時地打開活旋塞放氣。
③將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後進行分液,分液時下層液體從漏鬥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裡的溴。
步驟九:滲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紙、玻璃紙等)使膠體跟混在其中的分子、離子分離的方法。常用滲析的方法來提純、精製膠體。
4. 化學實驗中過濾的方法
一貼:指濾紙要緊貼漏斗壁,一般在將濾紙貼在漏斗壁時先用水潤濕並擠出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二低:一是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
否則的話,被過濾的液體會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間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邊的接受器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三緊靠:一是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層濾紙一邊(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
。
(4)大學化學常用的過濾方法擴展閱讀:
一、注意事項
1、燒杯中的混合物在過濾前應用玻璃棒攪拌,然後進行過濾。
2、過濾後若溶液還顯渾濁,應再過濾一次,直到溶液變得透明為止。
3、過濾器中的沉澱的洗滌方法:用燒瓶或滴管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使水面蓋沒沉澱物,待溶液全部濾出後,重復2~3次。
二、常見過濾設備
1、板框壓濾機
結構簡單,製作方便,佔地面積小,操作壓強高,過濾面積大,適於粘細物料,濾渣含濕量低,缺點是間歇操作,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高,濾布損失快。
2、廂式壓濾機
與板框壓濾機相似,但機件少,單位過濾面積的造價低
15%
左右,密封面可靠,但濾布安裝與清洗麻煩,濾布損失快,操作成本高,大多數用於大處理量的生產中。
3、膜過濾
用金屬絲,濾布,濾紙,紗線,微孔塑料,微孔陶瓷等多種材料製成的濾芯,固定在管板上,裝入耐壓桶體內,過濾面積在
3
-30m2,工作壓力在0.2Mpa.
過濾精度為〉0.1um
的精過濾或超精過濾,小批量生產用。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過濾
5. 化學各種過濾方法舉例..!謝謝.
液體+液體 加試劑生成沉澱 然後再過濾 氯化鈉中出去硫酸鈉,加氯化鋇生成硫酸鋇沉澱過濾,同時還生成氯化鈉,記得一定不要有新物質生成!!!
固體+液體 直接過濾
6. 化學除雜的實驗常用方法
一、物理方法
1、過濾法.原理: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與液體通過過濾而分開的方法稱為過濾法。如:氯化鈣中含有少量碳酸鈣雜質,先將混合物加水溶解,由於氯化鈣溶於水,而碳酸鈣難溶於水,過濾除去雜質碳酸鈣,然後蒸發濾液,得到固體氯化鈣。如果要獲得雜質碳酸鈣,可洗滌烘乾。
2、結晶法.原理:幾種可溶性固態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它們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不同,可用結晶的方法分離。例如:除去固體硝酸鉀中混有的氯化鈉雜質,先在較高溫度下製成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然後逐步冷卻,由於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大,溫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鉀成為晶體析出,而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顯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鈉仍留在母液中,通過過濾把硝酸鉀和氨化鈉溶液分開。為進一步提純硝酸鉀,可再重復操作一次,叫重結晶或再結晶。
二、化學方法:原理
1、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不與原物反應。
2、反應後不能帶入新的雜質。
3、反應後恢復原物狀態。
4、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常用化學除雜方法有以下幾種:
1、沉澱法:使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生成沉澱通過過濾而除去。
2、化氣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氣體而除去。
如:硝酸鈉固體中含有少量碳酸鈉雜質,可將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適量稀硝酸溶液,硝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蒸發濾液,獲得硝酸鈉固體。
3、置換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量試劑通過發生置換反應而除去。如:硫酸鋅固體中含有少量硫酸銅雜質,可將混合物溶解之後,加人適量鋅粉,再過濾除去被置換出來的銅,蒸發濾液獲得硫酸銅固體。
4、吸收法:兩種以上混合氣體中的雜質被某種溶劑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純的氣體不能被吸收時,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氫氧化鈉的溶液。
5、其它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用化學方法轉化成其它物質。
如:氧化鈣中含有碳酸鈣,可採用高溫燃燒的方法,使碳酸鈣高溫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除去雜質。
7. 化學除雜質的常用方法
五種常用的方法:除雜質思路分析方法:
(1)沉澱法:加入一種試劑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沉澱,再用過濾法除去。(NaNO3;NaCl)
(2)化氣法: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變為氣體逸出。(NaCl;Na2CO3)
(3)置換法:應用金屬活動順序通過置換反應除去雜質的方法。(FeSO4;CuSO4)
(4)轉純法(轉換法):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提純的物質。(CO2(CO))
(5)吸收法:利用混合物中某組分化學性質的差異,用試劑吸收其中一種,從而分離提純物質的方法。(H2;CO2)
8. 過濾的方式有,簡要解釋
過濾是通過添加介質讓固體和流體(液體和氣體)分離的操作,這種操作包括機械性的,物理性的還有生物性的。通過介質的流體稱為濾液。[1]在物理過濾器中,尺寸較大的固體被截留下來。而在生物過濾器中,微粒被捕獲和吸收,代謝物被保留和去除,然而,分離並不完全,固體將被一些流體污染,濾液將含有更細小的微粒(取決於孔徑大小、過濾器厚度和生物活性)。過濾存在於自然界和工程系統中;有生物、地質和工業形式。例如,在動物(包括人類)中,腎過濾從血液中去除廢物,而在水處理和污水處理中,不需要的成分會被過濾介質上的生物膜中吸收或者被過濾介質攔截,如慢砂濾。
應用
過濾用於分離懸浮液中的顆粒和流體,其中流體可以是液體、氣體或超臨界流體。根據應用的不同,其中一個或者兩個組分都是可以分離的。
濾作為一種物理操作,在化學中對於不同化學成分的物質的分離非常重要。先選擇可以溶解一種組分而不溶解另一種組分的溶劑。然後將混合物溶解在選定的溶劑中,其中一種組分會溶解並通過過濾器,另一種則被截留下來。這是化學家用來提純化合物的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過濾也是化學工程中很重要的一個單元操作。它可以與其它單元操作同時進行,以處理進料流,如生物過濾器,它是一種組合式過濾器和生物消化裝置。
過濾不同於篩分,在篩分中,分離發生在單個穿孔層(篩子)。在篩分過程中,太大而不能通過篩孔的顆粒被保留下來。在過濾中,多層網格截留了那些不能跟隨過濾器曲折通道的顆粒。[2]過大的顆粒可能在過濾器頂部形成濾餅層,也可能堵塞過濾層,阻礙液相穿過過濾器(堵塞)。從商業上講,「過濾」一詞也適用於過濾層很薄的膜過濾,顆粒的分離主要發生在表面,而這種類型的過濾也被稱為篩分。
過濾不同於吸附,在吸附中,導致分離的不是顆粒的物理尺寸,而是表面電荷的影響。一些含有活性炭和離子交換樹脂的吸附裝置在商業上被稱為過濾器,盡管過濾不是它們的主要工作原理。
過濾不同於用磁鐵(通常是潤滑油、冷卻劑和燃料油)從流體中去除磁性污染物,因為沒有過濾介質。商業設備被稱為「磁性過濾器」,但這個名字反映的是它們的用途,而不是它們的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