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齒輪間隙的調整方法是
一般先在主動錐齒輪輪齒齒面上塗以紅丹油(一種紅丹粉與機油的混合物),然後用手使主動錐齒輪往復轉動數圈,於是從動錐齒輪輪齒的兩工作面上便出現紅色印跡。
若從動錐齒輪輪齒正轉和逆轉工作面上的印跡位於齒高的中間偏於小端,並占齒面寬度的60%以上,則為正確嚙合。正確嚙合的印跡位置可通過主減速器殼與主動錐齒輪軸承座之間的調整墊片的總厚度(即移動主動錐齒輪的位置)而獲得。
(1)齒輪油泵的齒輪側隙常用的方法有擴展閱讀:
一般先在主動錐齒輪輪齒齒面上塗以紅丹油(一種紅丹粉與機油的混合物),然後用手使主動錐齒輪往復轉動數圈,於是從動錐齒輪輪齒的兩工作面上便出現紅色印跡。
若從動錐齒輪輪齒正轉和逆轉工作面上的印跡位於齒高的中間偏於小端,並占齒面寬度的60%以上,則為正確嚙合。正確嚙合的印跡位置可通過主減速器殼與主動錐齒輪軸承座之間的調整墊片的總厚度(即移動主動錐齒輪的位置)而獲得。
Ⅱ 齒輪側隙如何調整
獲得側隙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基齒厚制,即固定齒厚的極限偏差,通過改變中心距
基本偏差來獲得不同的最小極限側隙;另一種方法是基中心制,即固定中心距的極限偏差,
通過改變齒厚的上偏差來得到不同的最小極限側隙。
Ⅲ 怎麼樣檢查齒輪式機油泵的齒輪與泵殼的徑向間隙
在檢查齒輪是機油泵的齒輪與泵蓋進項間隙時需要拆下泵蓋,在齒輪上選一個與鎳和齒相對的容器,用C尺測量齒頂與泵蓋間的一個間隙,然後轉動齒輪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其他齒輪與泵蓋的間隙。
Ⅳ 如何調整齒側嚙合間隙
1剛性調整方法剛性調整法是指調整後齒側間隙不能自動補償的調整方法。它要求嚴格地控制齒輪的齒厚及齒距的誤差,用這種方法調整的齒輪傳動有較好的傳動精度,結構也比較簡單。偏心軸套式消除間隙結構,如圖2-15所示,電動機l是通過偏心軸套2裝在齒輪箱殼體上,通過轉動這個軸套,來調整兩個齒輪的中心距,進而調整了鹵隙。用帶有錐度的齒輪來消除間隙的結構。數控機床在加工齒輪1及2時,把分度圓柱面變成帶有小錐度的圓錐面,使其齒厚在軸向E稍有變化。裝配時,只要改變墊圈3的厚度,就可以調整齒輪l與2的告隙。當圓錐而角度增加,會使嚙合情況變壞。斜齒輪消除間隙結構。寬齒輪4同時與兩個薄片齒輪l和2嚙合,薄片齒輪通過平鍵與軸相連。數控機床互相不能相對回轉,在兩片齒輪中間有一個墊片3,通過墊片3的厚度的變化,使斜齒輪的螺旋線錯位,則左右兩個齒面分別與寬齒輪4的齒面緊貼,消除了間隙。數控機床摯片厚度的增加量血可用下式計算:At=Acot{3式中,d為齒側間隙;p為斜齒輪的螺旋角。這種結構承受載荷能力較小,因為在正向或反向旋轉時,分別只有一個薄齒輪承受載荷。
2柔性調整方法柔性調整法是指調整後齒側間隙可以自動補償的調整方法。即使齒輪齒厚和周節有差異的情況下,仍可以保證無齒隙的嚙合。雙齒輪錯齒式消除間隙結構。兩個相同齒數的薄片齒輪l和2與另一個寬齒輪相嚙合。兩個薄片齒輪套裝在一起,並可作相對回轉。每個齒輪的端面均勻分布著4個螵孔,分別裝上凸耳3和8。齒輪1的端面還有另外4個通孔,凸耳8可在其中穿過,彈簧4兩端分別鉤在凸耳3和調節螺釘7上,通過螺母5調節彈簧4的拉力,調節完畢用螺母6鎖緊。數控機床彈簧的拉力使薄片齒輪錯位,即兩個薄片齒輪的左右齒面分別緊貼在寬齒輪齒槽的左右齒面上,消除齒側的間隙。但是正反轉只有一個薄齒片承受載荷,所以扭力受到了限制,彈簧力應能克服扭矩力,否則就失去了消除間隙的作用。碟形彈簧消除斜齒輪齒側間隙的結構。齒輪1和2同時與寬齒輪6嚙合,螺母5通過墊圈4調節碟形彈簧3,使它保持一定的壓力。數控機床彈簧的作用力應調整適當,使齒輪在軸上目B左右移動,而叉不偏斜,因而要求齒輪內孔右一定長度的導向長度。
Ⅳ 測量齒輪副側隙的方法有哪兩種
齒輪副安裝後:1.用塞尺測量側隙。2.固定一個齒輪,在另一個齒輪齒廓上,頂上百分表,左右轉動頂表的齒輪,百分表讀數變化值,就是側隙。
Ⅵ 齒輪側隙計算方法
齒輪側隙計算方法如下:
jnmin=2α(α1△t1-α2△t2)sinαn,
式中:jnmin——溫度補償側隙,mm;
a——齒輪副中心距,mm;
α1,α2——齒輪、箱體材料的線膨脹系數,1/℃;
Δt1、Δt2——齒輪、箱體工作時相對於標准溫度的溫差,℃
αn——法向壓力角。
齒輪側隙跟齒厚公差、溫度、潤滑有關,查出跟溫度有關的系數和跟潤滑有關的系數帶入公式就可以計算出需要的側隙了。齒輪除了三個公差組和齒輪組嚙合評定外對齒厚也要控制,一般都是通過控制齒厚來達到目的的(溫度和潤滑一般不測量),齒厚是通過跨幫距或炫齒厚或公法線變動或齒厚在不同情況用不同的檢測方法,目的就是控制齒厚,而控制齒厚就是控制側隙。
Ⅶ 齒側間隙是怎樣測量的
壓齒間隙:可以用塞尺測量和壓鉛,也可用百分表測量。
常用的方法是用壓鉛法,在齒面沿齒寬兩端平行放置兩條鉛絲,寬齒可放3--4條,鉛絲直徑不宜超過最小間隙的四倍。傳動相嚙合的兩個齒輪,測量鉛絲被擠壓後的最薄處為側隙。壓鉛時壓、二------三個齒,鉛絲的厚度約為間隙的1.5倍。圓錐齒輪傳動機構的嚙合情況檢查與圓柱齒輪相似,在無載荷時,輪齒的接觸表面應靠近齒輪的小端,以保證工作時輪齒在全齒寬上能均勻地接觸,塗色檢查時,一般傳動齒輪的高度上接觸斑點不少於30%---50%,在輪齒的寬度上不少於40%---70%,它應用在一般齒輪上,要求各不相同,也不很規范。
Ⅷ 齒輪泵端面間隙的補償措施是什麼
1齒輪軸封防漏液,可以用添料軸封也可以機械軸封。添料的大部分都相似,機械軸封主要由動環,靜環,橡膠密封圈,O型密封圈,壓緊彈簧組成。
2齒輪間隙補償,在齒輪端面與泵殼端面之間設置可自由浮動的壓板3為消除困油開泄荷槽
解決方法:吸油口直徑大,壓油口直徑小。2.軸向泄漏大。解決方法:採用浮動端蓋減小軸向間隙。
Ⅸ 圓柱齒輪傳動機構中消除側隙有哪些方法
①:偏心套(軸)調整法。
②軸向墊片調整法。
③雙片薄齒輪錯齒調整法。
圓柱齒輪是機械齒輪中的重要的一種齒輪類型,更是最為普遍的一種齒輪樣式。
齒輪機構用於傳遞兩軸之間的運動和動力,是應用最廣的傳動機構。它是通過輪齒的嚙合來實現傳動要求的,因此同摩擦輪、皮帶輪等機械傳動相比較,其顯著特點是:傳動比穩定、工作可靠、效率高、壽命較長,適用的直徑、圓周速度和功率范圍廣。
而圓柱齒輪的齒輪機構嚙合傳動時,沿其齒長方向存在較大的切向相對滑動速度,因而會產 勝較大的率擦磨損;另一方面,兩輪齒廓處於點接觸狀態,其接觸應力值會很大致使曲面過早被壓饋,促使輪齒磨損加劇。與平行軸斜齒輪相比,交錯軸斜齒輪機構的使用壽命和機械效率都低得多。
Ⅹ 常用的調整齒側間隙的方法有哪幾種
(1) 圓柱齒輪傳動,包括偏心套(軸)調整法、軸向墊片調整法和雙片薄齒輪錯齒調整法;
(2) 斜齒輪傳動,消除斜齒輪傳動的側隙的方法與錯齒調整法基本相同,也是用兩個薄片齒輪與一個寬齒輪嚙合,只是在兩個薄片斜齒輪的中間開了一小段距離,這樣它的螺旋線便錯開了。
(10)齒輪油泵的齒輪側隙常用的方法有擴展閱讀:
齒側間隙的存在會產生齒間沖擊,影響齒輪傳動的平穩性。因此,這個間隙只能很小,通常由齒差來保證。對於齒輪運動設計仍按無齒側間隙(側隙為零)進行設計。
在回轉機構的傳動中,小齒輪與回轉軸承安裝在一起,是標准件,齒厚不能改變,為了滿足齒輪承受大載荷的需要,小齒輪的厚度不能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