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西安食用菌大棚搭建方法

西安食用菌大棚搭建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0 07:03:44

1. 食用菌大棚怎麼建好

食用菌大棚建設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來決定,南方和北方是不一樣的。不知你是哪個地區的。

2. 食用菌專用大棚建造要注意什麼

在蔬菜栽培中,完全用框架支撐使用塑料薄膜建造的蔬菜栽培設施才稱為大棚,而在食用菌栽培中,常將有屋面的各類溫室也統稱為大棚。在食用菌栽培中,有屋面的大棚要較框架支撐塑料薄膜建造的蔬菜栽培用大棚更好用,更適合食用菌生長對環境的要求。這種有屋面的大棚更利於保溫、保濕。

食用菌專用大棚建造要充分考慮食用菌喜陰喜濕、少光好氣的特點。各地氣候條件不同,食用菌的栽培季節也不同,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設計和建造。原則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保溫、保濕和通風性能良好,這就要求牆皮要厚,最好達到平均80厘米左右,北方冬季要達到早晨溫度8℃以上,最高溫度在30℃以下。

(2)建造方向要順應當地栽培季節的主要風向,以利通風換氣。要前後通風,形成對流,通風口不可一面有一面無,並備好不需要通風時通風口的封閉材料,通風口安裝窗紗防蟲進入。

(3)棚內外預留吊掛遮蔭層的裝置。

(4)面積不可過大,以利病蟲害的控制,以200~700米為好。

3. 食用菌大棚建造有幾種搭建方法

食用菌大棚的模式很多。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決定。不能一概而論。有復雜的。有簡易的。

4. 大棚種植食用菌的方法是什麼哪種食用菌容易種植呢

①選址做畦。栽培畦,一般選擇背風避陽的地方做畦,畦深80~100厘米,長寬依地勢而定,如果過寬,畦內可設過道,過道間距離,按便於採摘,伸手可及為標准。通常農村個人或者合作社採取這種模式,也是我國精準扶貧的主要幫扶對象。工廠化投資大,產量高,品質可控,通常為企業行為,通過資本化獲得支持。

5. 食用菌栽培技術要點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栽培准備工作:從接種到出菇約需90~120天,整個生長期約300~330天,一般於夏、秋高溫季節在室內降溫條件下制備栽培袋(規格為17厘米×34厘米,圓形)菌塊,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3~32℃,適溫為10~28℃,子實體的生育溫度為5~25℃,適溫為12~17℃,栽培方式為床架式,一個棚內安排寬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寬50厘米,其它走道寬35厘米,中間床架分上、中2層,包地面為3層立體式。兩邊床架設一層床面,包地面為2層。緊靠大棚兩邊的兩行床不設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一層。每2層床面間隔距離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紅磚拱立排成。整個大棚地面用紅磚面平,或將面整平再種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體原種栽培或液體菌種製作後栽培二種。主要措施為:斜面母種一原種(搖瓶菌種)一(液體栽培種)一栽培袋菌種脫袋排放一菌塊恢復生長和轉色培養一出菇管理一採收。排放菌種前先在床面上墊上地膜,先墊一邊,再將菌種脫袋,成排均勻擺放在床面上。排完一個床面,將另一邊地膜覆蓋於菌塊之上,不必蓋緊蓋嚴,便於通氣。以後精心培管,待轉色、出菇,直到採收後床膜才予以撤換。
二、轉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絲有一段轉色的生理變化,這一期間,棚溫要保持在20~23℃之間,還要掀蓋地膜以通風、保溫。要防止高溫、高濕所帶來的菌絲陡長,形成厚菌皮,影響產量、質量。如果條件適宜,自脫袋至轉色約需10天。轉色後菌塊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這段時期稱為出菇期。①秋冬菇(10~12月),由於棚溫過高,須經常揭膜降溫,長期保持棚溫在10~15℃之間。每收獲1次,須短時間揭開床膜換氣,以促發育。②冬菇(1~2月)這時氣溫低,菌絲生長緩慢,宜於晴天對地面噴水保濕,通常以保溫為主。③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將菌塊浸水,含水量為60%即可。其次是控制棚溫,保持晝夜溫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溫差。以後氣溫升高,可適當揭膜降溫。2.紫木耳栽培技術要點2.1發育條件 紫木耳適應廣,菌絲在5~39℃之間即可正常生長,子實體為0~42℃,紫木耳喜高溫、高濕,對氧氣要求不嚴格,缺氧環境中,仍可正常生長。其菌絲體培養宜在黑暗中進行,因在較強散射光照射下,會過早成熟,影響產量。子實體則可在高溫高濕強光直射下旺盛生長,耳片大而肥厚,顏色紫紅至紫褐,品質優良,因此可作四季栽培。
三、栽培方法:有三種,均採用17×34厘米的筒膜料,兩頭接種,然後栽培。

1、床架式:設置床架方式與香菇同。再將菌袋兩端用繩子扎緊,袋面上用刀片劃上4~5條縱向縫隙,即可排放(下同),一般為卧放在床架上,排滿後,需蓋上地膜。

2、吊掛式:棚內設成排木樁,菌袋吊掛在木樁上,其間距離自定,留出走道進行管理即可。菌袋齊地面至樁頂一一弔掛,袋距5厘米,樁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後,每3~5行樁用整塊地膜全部罩蓋住即可。

3、沙畦式:內設數個長方形不漏水的淺床坑,上鋪河沙,厚5~10厘米,此法*適高溫乾旱情況下應用。排放前沙層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設置一定高度木架,木樁吊掛菌袋以增加產量,排、吊完好用整塊大膜覆蓋。

6. 食用菌栽培大棚

不能一概而論,是否可以四季種植要考慮以下因素:
1.食用菌品種:不同的品種要求的溫度不一樣;
2.大棚對溫度、濕度、光照的調節能力;
3.當地常年溫度變化情況;
如果當時、當地的溫度不適於某個品種食用菌的生長要求就得要創造條件(設施栽培)。

7. 竹木結構食用菌大棚如何建造

石家莊有很多在建的竹木結構大棚。經濟使用。不妨現場考察一下。

8. 食用菌大棚應該怎樣建設

食用菌大棚模式很多。需要根據栽培的品種選擇。一般常規的大棚就是按照蔬菜大棚的模式搭建即可。

9. 平菇養殖大棚怎麼建

平菇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食用菌,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各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份。
平菇栽培是一種投資低、見效快、受益高的致富項目,是人們喜愛的健康食品,國內市場需求量很大。目前已廣泛推廣栽培,市場前景很好。
由於平菇管理粗放。適應性強。所以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由於南北方的氣溫差距,所以對於平菇種植大棚的建設,南方和北方是不一樣的。如果是北方冬季氣溫偏低,氣候乾燥。所以平菇大棚建造,應該具備保溫,保濕的原則建設。因此按照常規的溫室蔬菜大棚模式,或者半地下大棚的模式建設即可。
至於南方。由於氣溫比較高。空氣比較濕潤。所以大棚的建設就比較簡陋了。只要能夠通風換氣。保濕,防雨即可。可以根據當地的資源條件靈活搭建。

10. 關於大棚培育菌類的方法

以猴頭菇為例:一、塑料大棚建造

選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環境潔凈地方建棚。大棚規格:東西長45米左右(根據栽培規模大小確定),南北寬8米,北牆高(含下挖深度)2.8米,南牆高1. 6米,南北每隔15米砌一分隔牆。牆為磚結構,北牆為雙層空心牆,以利保溫;南牆每隔3米設兩窗以便通風。棚內地面下挖50厘米,棚頂面採用無滴膜覆蓋保溫。有條件的菇農也可利用冬暖蔬菜大棚進行猴頭菇栽培。

二、栽培季節

根據猴頭菇生長發育對溫度的要求,應用塑料大棚栽培,在山東一般應於10月中旬制栽培袋,約經一個月的培養至11月中下旬開始出菇,翌年3月上中旬出菇結束。

三、栽培袋的制備

1.培養料配製配方①:棉子殼90%,麩皮8%,石膏1%,過磷酸鈣1%。配方②:棉子殼58%,雜木屑30%,麩皮10%,石膏1%,過磷酸鈣1%。配方③:棉子殼50%,玉米芯粉38%,麩皮10%,石膏1%,過磷酸鈣1%。將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勻,按料水比1:1.2~1:1.4加水調至含水量65%。
2.裝袋採用15厘米×32厘米~34厘米×0.0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裝乾料重約0.4千克~0.45千克。料要適度壓緊,然後用繩所緊袋口。

四、滅菌

1.常壓滅菌將培養料袋分層置放滅菌鍋內,加熱至100℃,保持10小時,停火燜5小時~6小時,然後將袋取出冷卻接種。

2.高壓滅菌用大容量高壓滅菌鍋,料袋亦分層放置,保持壓力1. 2千克/平方厘米2小時,然後自然冷卻至壓力為零時,開鍋蓋將料袋取出冷卻。大容量滅菌鍋滅菌時,如將壓力升至1. 5千克/平方厘米則易發生熔袋、脹袋現象,影響滅菌效果。

五、接種與培養

當料袋冷卻至30℃以下時移入接種箱接種,接種箱用高錳酸鉀、甲醛熏蒸滅菌,20分鍾進行無菌操作接種。接種從料袋兩端進行,一般每瓶菌種可接25袋。接種後可將料袋直接移入大棚培養發菌。移入前大棚應充分消毒,開窗降低棚內溫度,用石灰水噴灑地面和四壁,然後用甲醛或硫磺密閉熏蒸24小時。如採用冬暖蔬菜大棚栽培猴頭菇,可先將接種後的料袋單獨置於培養室培養至菌絲吃料深達2厘米左右,再移入大棚內繼續培養。料袋呈牆式排放,每行疊放6層,底面鋪一層磚,行間距60厘米,以便於管理。

發菌培養期間要加強通風管理,棚頂適當加放草簾遮蔭,控制棚內溫度不超過27℃,約經30天,菌絲接近發滿時,倒袋檢查,清除有較重雜菌污染的菌袋,生長健壯的菌袋即可進行出菇管理。

六、出菇管理

將發滿菌的菌袋兩端所繩解開,輕拉袋口隨即復位,以改善菌袋內部通氣條件。將棚內濕度提高到85%以上,保持棚內溫度在10℃~20℃。進入11月下旬後,北方地區日照增溫強度明顯減弱,白天可適當去草簾增加日照增溫,夜間蓋草簾保溫。如光線強,棚內溫度偏高,白天可適當加蓋草簾遮蔭。晴暖天氣,輕開南面窗戶適度通風。一般經7天~10天即開始現蕾,再經10天~15天猴頭菇子實體菌刺長約0.5厘米~1厘米時即應及時採收。採收後要消除菇根,繼續培養。嚴冬季節,如大棚保溫效果差,可暫停出菇管理,至2月上旬氣溫回升後再行管理。一般可收2潮~3潮菇,生物學效率可達100%。由於大棚保溫性能好,冬季棚內蒸發量小,因此管理中應適當減少噴水次數,嚴禁向袋口、菇蕾噴水,以免引起菇蕾腐爛。

對出過2潮~3潮菇的菌袋,可採用覆土畦栽的辦法,其生物效率一般可超過120%。其方法是:在棚內挖寬1.2米,深25厘米的畦,將菌袋脫去塑料袋,3個~4個一束豎置畦中,上蓋約2厘米厚的細壤土,澆透水,以後保持畦內潮濕狀態,約經15天左右,可出一潮菇,菇體大者直徑可達25厘米以上。至菌刺長達0.5厘米時即可小心採收,將粘有泥土的菇柄部分用刀削掉,即可出售或加工。

閱讀全文

與西安食用菌大棚搭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