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寄生蟲病的診斷
1.病原學診斷
在體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蟲體,如糞便塗片或集聚法檢查腸道原蟲滋養體、包囊或蠕蟲卵,末梢血液塗片找瘧原蟲等,寄主組織內的寄生蟲則可通過活體組織檢查或穿刺檢查而確診。
2.免疫學診斷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內試驗和血清免疫試驗。
3.流行學史
來自疫區,如血吸蟲病有疫水接觸史、肺吸蟲病有吃不熟的石蟹史等。
4.臨床表現
各有其臨床特徵,末梢血液嗜酸粒細胞往往增高。
5.其他檢查
分子生物學及超聲檢查、CT檢查等。
肺吸蟲病是由寄生在人體的肺吸蟲所引起的寄生蟲病。病人及貓、狗、豬、虎、豹、狐等家畜和野獸都是傳染源。人被感染與飲食習慣有關,南方吃蟹,北方吃蛄,由於喜生吃或半生吃的習慣,把含在蟹或蛄體內的肺吸蟲蚴蟲食入體內而被感染。此外,生飲流行區的河水也能被感染。我國東北三省、陝西、甘肅、四川以及東南各省區幾乎都有本病。
感染早期可有發熱、咳嗽、腹痛、蕁麻疹等。慢性反復感染者可表現為咳嗽、咳痰,也最常見咯血,痰中帶血,典型的血痰為鐵銹色或呈「爛桃」樣,有腥味。有時還可發生胸痛、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頭痛、嘔吐或抽風,甚者還可影響眼睛看東西或發生癱瘓等。有時可以摸到在腹腔內的結節或包塊;皮下結節,長在皮里肉外,多在腹部肚皮上或大腿內側靠近大腿根部,也可在胸、腰或其他部位發現。結節大小約1~6厘米,小的結節較硬,大的結節較軟,逐日觀察,有的結節可以移動。
治療以服吡喹酮為首選葯物,具有高療效和低毒性的優點,療程也短,僅需服葯2天。此外,也可選用硫雙二氯酚治療。
3. 肺吸蟲病實驗診斷可採用哪些病原學和免疫學檢查方法
病原學:痰或者糞便查蟲卵,皮下包塊找蟲體
免疫學:皮內實驗,ELISA
4. 常用的寄生蟲病原診斷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寄生蟲病原學診斷方法有:糞便檢查,血液塗片,活組織檢查等。其中糞便檢查又包括生理鹽水直接塗片,飽和鹽水浮聚法,自然沉降法,改良加藤法等;而血液塗片法又包括厚血膜法,薄血膜法和新鮮血液塗片法等。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5. 肺吸蟲病的檢查
1.血常規
白細胞(10~30)×109/L,急性期可達到40×109/L;嗜酸粒細胞普遍增高,一般在5%~20%,急性期可達80%以上,但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與感染輕重不成比例,晚期病例增高不明顯。四川並殖吸蟲感染的血象變化較衛氏並殖吸蟲為顯著。
2.紅細胞沉降率
呈中度或高度增速。
3.病原檢查
(1)痰液塗片法 衛氏並殖吸蟲感染者痰液常呈鐵銹色,鏡檢可見蟲卵,嗜酸性粒細胞及夏科氏結晶。四川並殖吸蟲感染者痰中往往有多量嗜酸性粒細胞和夏科氏結晶,極少查見蟲卵。
(2)糞塗片法 衛氏並殖吸蟲感染者有15%~40%陽性,而四川並殖吸蟲感染者極少陽性。
4.體液的檢查
(1)腦脊液檢查 腦型患者的腦脊液可查見嗜酸性粒細胞,蛋白質含量輕度增加,其他正常。
(2)腹水和胸腔積液檢查 腹水和胸腔積液呈草黃色或血色,偶見夏科氏結晶、膽固醇晶體或蟲卵。
5.免疫學檢查
(1)皮內試驗 以1∶2000並殖吸蟲成蟲抗原0.1ml注射於前臂皮內,15~20分鍾觀察結果,若局部丘疹直徑≥1.2cm,紅暈大於≥2.5cm者為陽性。
(2)後尾蚴膜試驗
(3)血清免疫學試驗 有瓊脂雙向擴散試驗,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對流電泳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6.活組織病理檢查
皮下結節或包塊病理檢查可見蟲卵或童蟲、成蟲。由四川並殖吸蟲所致的皮下包塊可見典型嗜酸性肉芽腫,部分患者可發現童蟲,但從未發現蟲卵。
7.X線檢查
有肺部症狀者常有胸片異常表現。
(1)肺紋理增粗,胸膜肥厚 是蟲卵侵入小氣管,淋巴管等,使其內膜損傷,充血擴張,管壁增厚或纖維化所致,肺紋理增粗似網狀,以兩肺下野中內帶多見,肺型感染者90%有此表現。
(2)粟粒樣或斑點狀陰影 酷似血行播散型肺結核,但結節相對較少,大小不一,邊緣模糊,內有單房和多房透亮區,部分可融合成片,多位於兩肺中下野和內側。
(3)片狀陰影 為童蟲在肺部移行時引起的肺出血或過敏性肺炎所致,常於1~2周後吸收。
(4)片塊狀陰影 慢性肺吸蟲病可有肺內片塊影,邊緣較清,類似炎性假瘤,為肺吸蟲病肉芽腫所致。
8.頭顱CT
可以顯示病變和阻塞部位。
9.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是近年診斷肺吸蟲病的新方法,由於有大量蟲卵在肺組織及支氣管黏膜下沉積,故可見黏膜充血、水腫、潰瘍、支氣管狹窄及黏膜下蒼白的粟粒狀結節,活檢壓片可找到肺吸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