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HE染色是什麼染色方法
蘇木精(Hematoxylin、He),亦名蘇木紫或蘇木素,用於細胞核的染色.HE染色法是組織學與病理學常用的切片染色方法,HE染色切片標本是學生觀察最多的一種切片標本.HE 10X 是說:你的組織切片是用HE染色法做的,是在10倍的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所見的結果
② 組織切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什麼
人組織細胞製成的組織切片本身沒有顏色,在顯微鏡下無法進行識別,為了區別不同的細胞結構,就要對切片進行染色。切片染色方法有很多種,如H1染色法、免疫組化染色法、特殊染色等。一般的石蠟切片採用蘇木精-伊紅染色方法,蘇木精能夠使細胞核呈紫藍色,伊紅為酸性染料,主要使細胞質和細胞外基質中的成分著紅色。不同的細胞組織,不同蛋白的著色深淺不一樣,使我們能從顯微鏡下區別不同種類的組織細胞。大多數的疾病都能夠依靠H1染色的切片做出正確診斷,有時候H1染色難以確診,就需要應用其他染色方法來輔助診斷,比如免疫組化染色法及特殊染色的方法等;比如淋巴瘤有很多種類、很多來源,要區分就需要加做免疫組化;比如結核病通常用抗酸染色,對病變組織裡面進行染色,如果病變組織裡面仍出現紅色的結核桿菌,就能夠確診。
③ 組織學常用的切片是石蠟切片,常用的染色法是和伊紅染色,簡稱__染色,
蘇木精,HE,嗜酸性,嗜鹼性
④ 怎麼做標本
標本製作分很多種:血塗片、植物壓片、金相切片等
舉一個組織標本製作的方法
石蠟切片標本製作法:
這是最常用的組織學標本的製作方法。這種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 驟:取材、固定、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染色和封固。
1.取材、固定:動物組織在死後及離體後會很快解體,這可能是由於細菌或是由於組織 本身所含酶的分解所致。所以,被檢動物在乙醚麻醉下或以不同方法處死後,應立即進行取 材和固定,以停止其分解作用,盡可能保存細胞、組織生前結構和成分,還能抵抗後繼各步 驟處理時所產生的影響。 1)取材:即從動物體內取下被檢的器官或組織。以肝為例,取材的步驟為:將動物麻醉 或處死後,腹部向上固著在蠟盤上,打開腹部,暴露肝,用鋒銳的小剪或手術刀細致而又迅 速地取下一塊厚度和大小適宜(0.5cm』)的肝,立即投入固定液內『:。:
2)固定:固定是把組織用化學試劑浸泡,使其蛋白質等成分迅速凝固,盡量保持生前形 態結構而不發生死後的變化。固定時所使用的化學溶液,稱為固定液。
常用固定液的配方:
①Susa液(HeidenhainfsSusafluid) I液: 氯化汞(升汞)飽和水溶液 B液: 氯化鈉 三氯醋酸 冰醋酸 40%甲醛 蒸餾水 50.0ml o.58g 2.08g 4.oIml 20.0m1 80.0ml臨用時取等量的I液和2液混合後,將組織塊投入,固定12h。
Helly液(Helly`s fluid) 重鉻酸鉀 2.5g 氯化汞 5.0g 硫酸鈉 1.0g 蒸餾水 100.0m1 40%甲醛 5.0m1(臨用時加入) 。
⑧甲醛(10%nelltralformalin) 40%甲醒 10.0m1 蒸餾水 90.0m1。
④Bouin液(Bouinfsfluid) 苦味酸飽和水溶液 75.0m1 40%甲醛 25.0m1 冰醋5.0m1。
⑤Carnoy液(Carnoy`s fluid) 無水酒精 6ml 氯仿 3m1 冰醋酸 1m1 。
2.脫水、透明、浸蠟、包埋:這幾個步驟是為了將組織包埋在較硬的物質即石蠟中,以 便於制備薄的切片。
1)脫水:普通固定液多是水溶液,必須先脫去水分,為浸蠟創造條件。脫水劑通常用酒 精。脫水的步驟是逐步升高酒精溶液的濃度,以去凈組織塊內的水分,並完全由無水酒精取 代。Susa液固定的組織塊,須先入含碘的95%酒精,脫水並洗去組織內的汞沉澱,然後換 90%、95%酒精和無水酒精。10%甲醛液固定後的組織塊,脫水時應依次經70%、80%、 90%、95%酒精和無水酒精。
2)透明:因石蠟不溶於酒精而溶於二甲苯,因而組織塊經脫水後須再用二甲苯替代出酒 精。組織塊浸入二甲苯後逐漸變得透明,故此步驟稱為透明。透明時間依組織塊大小及性質 而定。
3)浸蠟:將透明好的組織塊置入已在溫箱(56—58℃)內熔化的石蠟內,放置適當時間, 使石蠟浸入組織並替換出二甲苯。
4)包埋:在包埋器的內壁塗一層甘油,傾入熔化的石蠟,將浸透蠟的組織塊放到裡面, 擺好方位,挨蠟液表面凝固後,將包埋器投入冷水浴中,使石蠟冷卻凝固,即得堅硬的組織 蠟塊,經過修整即可用於切片。
3.切片:一般用輪轉式切片機製作組織學切片。切片機一般結構為:切片刀固定台、載 物台(機頭或標本固定台)、切片厚度調節裝置、機輪等部件。切片時:①將組織蠟塊固著在 木托或金屬托上,再將蠟塊托固定於載物台;⑧將磨好的切片刀固定於切片刀固定台,調好 蠟塊與刀的距離;②調整切片厚度調節裝置,一般調至切6ym厚度的小格上;④轉動機輪,每 轉動一周,載物台就向切片刀側移動6ym,同時還垂直下降上升往返一次,於是切得6ym厚 度的切片一張;如機輪連續轉動,就可得一條連續的切片蠟帶。
取下切片,置於塗布一層蛋白甘油的載玻片上,滴上適量水,於酒精燈上徐徐加溫,至 切片在水面展平,傾去水,擺好切片位置,放入烤片箱。待切片乾燥並牢固地附著於載玻片 後,即可取出,進行染色。
4.染色、封固:染色的目的是使組織內的不同結構染上不同藏色以便於在顯微鏡下觀察。 染色的方法很多,可根據研究目的選用。組織學和病理學教學標本最常用的基本染色方法是 蘇木精·伊紅染色(H.E染色)。該方法可將細胞核染成藍紫色,細鮑質染成粉紅色,使細 胞結構對比分明。因此,現將該方法介紹如下。至於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其它特殊染色法,將 分別介紹於首次出現之處。
蘇木精·伊紅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stain,簡稱H.E染色):
1)染色的配方:
①Erich蘇木精染液(Ehrlich』shematoxylin) ; 蘇木精 2.98 95%酒精 100.0ml 蒸餾水 100.0m1 鉀礬 3.0g 冰醋酸 10.0m1 甘油 100.Oml 『的染液在至氣中氧化2個月左右即可使用。
②1%伊紅染液(1%Eosin) 伊紅 1.08 蒸餾水 100.0
2)染色步驟:
①脫蠟:將裱好的乾燥切片放入二甲苯浸2次,每次放置5。10min,以便將石蠟脫凈。.
②下行酒精到水:脫蠟後,切片入無水酒精浸2次,每次2min,以便洗去二甲苯;然後 經95%、90%、80%和70%酒精,每次2min;隨後入蒸餾水浸洗。若組織是用含汞的固定液 (如Susa液、Helly液)固定,還須經含碘的70%酒精脫汞後再入70%酒精及蒸餾水。
②蘇木精染色:將蒸餾水浸洗後的切片放入Ehrich蘇木精染液中,浸染5一10min。
④藍化和分色:切片由染液取出以後,用自來水沖洗,挨切片變成藍色後,再用稀鹽酸 70%酒精溶液進行分色,脫去多餘的染料(因為蘇木精染色後,往往胞核著色較深,胞質及 結締組織纖維等亦稍著色,影響下步染色及觀察)。然後再用自來水沖洗,使之藍化,約需15 ~30min。
⑤伊紅染色:切片用蒸餾水浸洗後,放入1%伊紅染液,浸染5—10min。
⑧上行酒精脫水:將切片用蒸餾水洗去附在載玻片上的染液後,經70%、80%、90%95% 酒精和2次無水酒精脫水,每次一般為2min。:
⑦透明: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2min。
⑦封固:從二甲苯中取出切片,在切片的組織上滴加適量樹膠(balsam),上面再加一蓋 玻片,使樹膠布滿於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的間隙,封固即告完成。將封好的切片標本放入烤 箱.待蓋玻片粘著牢固後,即得可供長期觀察和保存的H.E染色標本。
⑤ 細胞爬片和冰凍切片,石蠟切片有哪些區別
細胞爬片和冰凍切片,石蠟切片有哪些區別
1.冰凍切片 是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中最常用的一種切片方法.其最突出的優點是能夠較完好地保存多種抗原的免疫活性,尤其是細胞表面抗原更應採用冰凍切片.新鮮的組織及已固定的組織均可作冰凍切片.
冰凍時,組織中水份易形成冰晶,往往影響抗原定位.一般認為冰晶少而大時,影響較小,冰晶小而多時,對組織結構損害較大,在含水量較多的組織中上述現象更易發生.冰晶的大小與其生長速率成正比,而與成核率(形成速率)成反比,即冰晶形成的數量愈多則愈小,對組織結構影響愈嚴重.因此,應盡量降低冰晶的數量.Fish認為冰凍開始時,冰晶成核率較慢,以後逐漸增加,其臨界溫度為-33.C,從-30.C降至-43.C之間,成核率急劇增加達1018,然後再減慢.基於上述理論可採取以下措施減少冰晶的形成
2.石蠟切片 其優點是組織結構保存良好,在病理和回顧性研究中有較大的實用價值,能切連續薄片,組織結構清晰,抗原定位準確.用於免疫組化技術的石蠟切片制備與常規製片略有不同:①脫水、透明等過程應在4℃.C下進行,以盡量減少組織抗原的損失.②組織塊大小應限於2cm×1.5cm×0.2cm,使組織充分脫水、透明、浸蠟.③浸蠟、包埋過程中,石蠟應保持在60℃以下,以溶點低的軟蠟最好(即低溫石蠟包埋).
⑥ 誰有組織切片的製作過程
一、制備顯微標本的切片法
一石蠟包埋切片製作法
這是最常用的切片法。以石蠟作為組織的填充支持介質,將整塊組織加以包埋,最後凝固成均勻一致的固態結構。用切片機製取極薄的切片。為了讓石蠟能浸入組織內部,需將組織經過脫水等處理。過程大致如下:
⑴固定:生物標本脫離機體或培養環境,細胞會發生自溶,腐敗分解。因此,需用固定劑處理,使蛋白質凝固停止瀕死或死後變化。凡供永久保存的標本都需經固定處理。
常用的固定劑是甲醛、乙醇等,能使蛋白質凝固。還有由幾種試劑配成的固定液,例如Carnoy固定液,由無水酒精、氯仿、冰醋酸配成,固定力更快更強,不含水分,可避免水溶性物質如糖原等在固定過程中損失。
⑵脫水:是將組織細胞所含水分除去。通常用乙醇(Alcohol,酒精),濃度遞升到 100%。此過程還使組織塊進一步硬化。
⑶透明:是用既能溶於純酒精又能融解石蠟的有機溶劑,將組織中的酒精取代,以便石蠟浸入。通常用二甲苯(xylene)為透明劑。
⑷浸蠟:在溫箱內進行。已透明的組織塊放入加熱融解的石蠟中,讓石蠟浸透組織,作為支持介質。
⑸包埋:將已浸蠟的組織塊放入熱融的包埋石蠟中,迅速冷凝,組織決便被蠟包埋。
⑹切片:用切片機。常用的切片機有輪轉式、平推式的。用輪轉式的易於切出連續切片。切片厚度隨製片目的而調整。教學標本厚度多是5~6μm。
⑺貼片烤乾:石蠟切片在溫水上展平後,移在玻片上,烤乾,即可供染色處理。染色後用樹膠、蓋坡片封固,可永久保存。
二冷凍切片法
冷凍切片法是借組織在低溫下,凍結變硬而達到符合切片要求。冷凍切片法需有冷凍切片機,或在普通切片上配製冷設施。恆冷切片機是高級冷凍切片設備。它有一個恆冷箱,標本致冷台和切片機都裝在箱內。恆冷箱的作用類似冰箱,可在一定范圍內調整溫度,其結構有利於保持箱內恆定低溫,減少箱門打開時環境溫度的干擾。切片機的輪轉把手裝在箱外,便於操縱切片。
冷凍切片法的優點是:在處理得當時,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組織的新鮮狀態。並且,由於不需經脫水、透明、浸蠟等過程中有機溶劑的處理,及濕箱浸蠟熱的影響,甚至可不經固定。所以能很好地保存組織細胞的各種成分和酶的活性,因此在酶的組織化學研究中常用此切片法。
二、顯示標本結構成分的染色法
一蘇木素伊紅染色法(HE染色法)
為最常用的染色法。該法應用於各種組織的染色,是組織學技術的基本方法,對任何液體固定的組織和各種包埋的切片均可使用,只是對不同包埋的切片法處理略有不同。下面簡介石蠟包埋切片的HE染色法。
1、脫蠟:石蠟切片的組織內部充滿石蠟,不能使水溶性染液著色,因此在染色前必須首先用二甲苯將石蠟脫掉,共兩次。
2、下行入水:將已脫蠟的標本浸入無水酒精及各級酒精,使組織逐步接近水。3、蒸餾水略洗。
4、蘇木素溶液染色約5—15分鍾
5、自來水洗去多餘染料。
6、入稀釋的鹽酸酒精溶液中分色,邊分色邊鏡檢,至核呈紅紫色,細胞質無
色為合適。
7、分色後用自來水或加數滴氨水鹼化,直至細胞核變成藍色。這一步驟也可稱為「藍化」。
8、入蒸餾水洗去鹼性水分。
9、入70%酒精→80%酒精各5分鍾。
10、入伊紅染液染色30秒至數分鍾。
11、以95%酒精對伊紅分色,至胞漿,結締組織等呈桃紅色。
12、上行脫水:染色後的切片,因組織內含水而不透明,不能清晰地觀察其微細結構。因此,須將組織內的水分經各級酒精→無水酒精逐步置換,最後進入不含水份的透明劑內。
13、透明:入二甲苯透明劑,二次(各數分鍾)。
14、取出切片:將組織周圍多餘的二甲苯擦去,滴樹膠後加蓋玻片封固。
結果:細胞核藍紫色,胞漿、膠原纖維、肌纖維為桃紅色,嗜酸性顆粒為鮮紅色,彈性纖維呈明亮桃紅色。
二組織化學和細胞化學染色法
組織化學和細胞化學,是將物理和化學的技術運用到組織標本,用顯微鏡和化學分析方法來研究組織和細胞內的化學成分,並觀察該化學成分在組織、細胞內的定位、含量及其變化規律。這些化學成分借著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不溶性著色物質來顯示。對於某些化學成分,例如:Fe++糖原、核酸等,可以用直接或間接的化學反應產生著色沉澱而顯示其部位和相對含量。對於酶類,顯示它的活性,須有該種酶的底物(被該種酶作用的物質),由酶對底物的分解,直接或間接地生成著色物質而被顯示。凡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原位顯示的化學物質,稱組織化學,若用電鏡觀察細胞原位化學成分的著色部位,則稱電鏡細胞化學,下面從原理方面簡要介紹幾種常用的組織化學染色技術:
1、顯示琥珀酸脫氫酶(SDH)活性的硝基-BT法: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⑴酶的定位及生物學意義:
琥珀酸脫氫酶是線粒體標志酶,其存在於所有有氧呼吸的細胞,和線粒體內膜緊密結合。該酶不需輔酶而自身有黃素蛋白(FP,Flavoprotein)為輔基。在組化反應中常用來反映三羧酸循環的情況。其催化過程如下:
弱-單甲(紫紅色)
HOOC-CH2-CH2-COOHFPH2四唑(甲)↓
(有色)強-雙甲(深紫藍色)
(琥珀酸)(黃素蛋白)
HOOC-CH=CH=COOHFPH2四唑(無色)
(延胡索酸)
⑵原理:上述的反應最後一步的原理是,硝基-BT(Nitro-blue tetrozolyum,四唑氮藍)系異環族化合物四唑鹽,當它接受氫時,本身被還原為有色沉澱產物(甲
)(Formazan)。
⑶孵育液配製:
A液(貯備液)
0.2M磷酸緩沖液(PH7.6)10ml等量混合
0.2M琥珀酸鈉(S01.succinate) 10ml備用
B液:
硝基四唑(Nitro-Br)2mg
2ml
0.2M磷酸緩沖液(PH7.6) 2ml
取:A液2ml
B液2ml孵育液
聚乙烯吡烷酮(PVP) 300mg
⑷方法:
①新鮮恆冷箱冷凍切片,厚6~8μm,平貼在蓋玻片上。
②滴染法:將有冷凍切片的蓋玻片(標本面朝上)平放於預熱好的培養皿中(底部墊一濕濾紙),滴加孵育液至全部覆蓋組織,於37℃溫箱中孵育45~60分鍾(肝,心肌組織15分鍾即可)。
③於生理鹽水中沖洗二次(輕晃,以防脫片)。
④10%福爾馬林生理鹽水固定10分鍾。
⑤15%酒精浸洗5分鍾(換二次)。
⑥甘油明膠封片。
⑸結果:酶活性強處呈藍色顆粒(雙甲沉澱),酶活性較低時形成紫紅色單甲。在光鏡下,該酶活性於肝小葉內分布呈明顯分帶現象,周邊帶強於中央帶。在心肌細胞縱切面,酶活性顆粒沿心肌細胞長軸整齊排列,相鄰心肌細胞的空白處為閏盤。
2、顯示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鉛法:
(Glucosel-phosphate phosphohydrolase)
①酶的定位及其生物學意義:
該酶主要位於內質網,是內質網的標志酶。G-6-Pase參與糖代謝,能水解葡萄糖-6-磷酸而釋放出葡萄糖和磷酸。
⑵原理:G-6-Pase將底物(葡萄糖-6-磷酸鉀鹽)水解產生磷酸離子,後者被孵育液中的硝酸鉛所捕獲,最終反應物為顆粒狀的硫化鉛沉澱,其反應式如下:
酶Pb(NO3)2
葡萄糖-6-磷酸鉀+H2O葡萄糖+磷酸
(NH4)2S
Pb2(PO4)2PbS↓
(無色)(棕色)
(試劑配製及方法詳見組織學技術專著)
⑶結果:酶活性部位呈棕色硫化鉛顆粒沉澱。在光鏡下G-6-Pase活性顆粒較均勻地分布於胞質中。
3、顯示鹼性磷酸酶(APL)的鈣鈷法(Alkaline phosphohydrolase)
⑴酶的定位及其生物學意義:
ALP在鹼性環境下能催化各種醇和酚的磷酸酯水解,參與磷酸根的跨膜轉運過程,並有磷酸轉移的作用,故在細胞膜上運輸較活躍,如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腎近曲小管刷狀緣,腸上皮紋狀緣等處,該酶的活性較高。
⑵原理:ALP將磷酸鹽底物(如β-甘油磷酸鈉等)分解產生磷酸根離子,後者為孵育液中的氯化鈣捕獲生成磷酸鈣沉澱,但該沉澱為非金屬鹽,需加入硝酸鈷,使其生成磷酸鈷沉澱,因無色,再需通過硫化銨處理,形成棕黑色硫化鈷沉澱而被顯示。在PH9.2—9.4環境中表現最大活性。反應式如下:
ALPCa++
β-甘油磷酸鈉磷酸離子Ca2(PO4)2
Co(NO3)2(NH4)2S
CO2(PO4)2CoS↓
(無色)(棕黑色)
⑶結果:酶活性部位為棕黑色CoS沉澱。
4、顯示核酸的甲綠一派喏寧(Methyl green-pyronln)染色:
⑴原理:甲綠和派喏寧都是鹼性染料,對兩種核酸(DNA和RNA)能分別染色,其機制可能在於兩種核酸分子都是多聚體,但聚合程度有所不同。甲綠具有兩個帶電荷的氨基,而派喏寧只有一個。因此在混合的染液中,二者競爭的結果是甲綠易與聚合程度較高的DNA結合呈現藍綠色,而派喏寧則與聚合程度較低的RNA結合呈現紅色。
(試劑制備及方法詳見組織學技術專著)
⑶結果:核內DNA呈藍綠色,核仁及胞質內RNA呈桃紅色。
5、顯示糖原的過碘酸雪夫氏(PAS)反應:
⑴原理:糖原是一種動物多糖,無色,富含於肝細胞和肌細胞胞質中。PAS反應(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能在糖原所在部位生成紫紅色物質,從而將之顯示。RAS反應分為兩步:首先是強氧化劑過碘酸(Periodic acid,分子式為HIO4),將糖原中的葡萄糖分子的C-C鍵打開,將CHOH-CHOH氧化,生成二醛基,然後Schiff試劑中的無色亞硫酸品紅分子與糖的醛基結合,生成新的紫紅色復合物。
HIO4schiff試劑
多糖醛基紫紅色反應產物
(氧化)
(試劑配製及方法詳見組織學技術專著)
⑵結果:糖原呈紫紅色顆粒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