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砂六君子湯最新配方
香砂六君子,就是在四君子的基礎上加了半夏、陳皮、木香、砂仁配伍而成。具體應用時,黨參、白術、茯苓各15克,半夏、陳皮、木香、砂仁、甘草各10克就可以。這個方子有健脾益氣,化痰行氣的作用,可以用於脾胃氣虛,痰濁阻滯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胃脘不適,噯氣頻作,舌苔白膩或者胖大,或者邊有齒痕,脈象沉弱無力。
【辨治病證】
中醫臨床運用以脾胃氣虛,脘腹脹滿疼痛,飲食不香,噯氣吞腐,舌苔白膩為其湯證之要點。
本方適用於治療胃腸功能減退、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扭轉、慢性腎炎氮質血症、西蒙氏病、神經性嘔吐、全身性皮膚瘙癢症、口腔潰瘍、慢喉瘤、腹部手術後康復等病證,而必須症見胸悶、腹脹痛、大便溏薄,苔白膩,脈虛者之病人。
【現代運用與主治疾病】
1.神經性嘔吐(痰濕困脾,胃失和降型)治宜健脾祛濕,和胃止嘔。以本方木香改用藿香,加竹茹20g,枳殼15g,生薑3片為主治方。
2.慢性蔞縮性胃炎(脾虛夾濕,胃陰不足型)治宜健脾益氣,和胃化濕。以本方為主治方。
若舌紅津少,脈細數者,加玉竹、白芍、麥冬各15g以滋胃陰。
3.腎結核(脾虛濁阻型)治宜健脾溫中,行氣化濁。
以本方去砂仁,加竹茹、生大黃(後下)、枳實各6g,生薑3g為主治方。若面色皖白,四肢不溫者,加熟附片(先煎)10g,肉桂3g。水腫者,加澤瀉20g,豬苓15g。小溲短少者,加車前子(包)、牛膝各20g。
4.食管炎(寒濕中阻型)治宜健脾益氣,溫中燥濕。
以本方加厚朴、藿香梗各10g為主治方。
若脘痞腹脹者,加焦三仙10g。脘痛而四肢躍冷者,加乾薑8g。小便不利者,加車前子(包)10g。
5.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型)治宜健脾益氣,溫中和胃。
② 香砂六君子湯最新配方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香砂六君子湯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並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
人參3克白術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陳皮2,5克半夏3克砂仁2.5克木香2克
【功能主治】
益氣補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氣虛,痰飲內生,嘔吐痞悶,不思飲食,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
【用法用量】
上加生薑6克,水煎服。
【摘錄】
《古今名醫方論》卷一
香砂六君子湯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日常一些疾病。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③ 香砂養胃丸怎麼吃,是不是沖水喝
建議:病情分析:香砂養胃丸具有調整消化液分泌功能;對胃腸道平滑肌具有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對胃潰瘍的形成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可降低潰瘍發病率;有較強的抑菌作用;有利膽作用,可增加膽汁的分泌,鬆弛奧狄氏括約肌,並降低膽囊的壓力。指導意見:建議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祝你早日康復
④ 中葯砂仁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砂仁是一種中葯的名字,有著諸多的功效和作用,在臨床應用上也非常的廣泛。它是一種植物,可入葯,也可作香料等,那麼砂仁具體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砂仁為常用中葯,原名縮砂蜜,葯用分為陽春砂仁、縮砂仁和海南砂仁幾大類,果實成熟時採收,曬干或文火焙乾,即為殼砂仁,剝去果皮,將種子團曬干,即為砂仁。陽春砂主產兩廣,亦有部分從東南亞等國進口。其中,春砂(果實)入葯的療效比較顯著,品質也比較好,在國際葯材市場上享有比較高的聲譽。
砂仁性溫,味辛,具有行氣調中、和胃醒脾的功效,用於濕濁中阻,腹痛痞脹,胃呆食滯,嘔吐瀉泄,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症。
砂仁的功效
【性味】
味辛;性溫。
《綱目》:辛,溫,澀,無毒。
【歸經】
入脾、胃經。
【功效主治】
行氣調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脹,胃呆食滯,噎膈嘔吐,寒瀉冷痢,妊娠胎動。
《葯性論》:"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谷,溫暖脾胃。"
《本草拾遺》:"主上氣咳嗽,奔豚,驚癇邪氣。"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
張元素:"治脾胃氣結滯不散。"
化濕行氣
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本品辛散溫通,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葯。若濕濁內阻,中氣不運,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者,常與蒼術、厚朴、白豆蔻等配伍。如脾虛氣滯者,配黨參、白術等,如香砂六君子丸。
溫中止瀉
用於脾胃虛寒吐瀉。以其能化濕行氣而調中止嘔,溫脾止瀉,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乾薑、附子等葯同用。
理氣安胎
用於妊娠惡阻,胎動不安。本品能行氣和中而安胎。妊娠中虛氣滯而致嘔吐、胎動不安者,可與白術、蘇梗等配伍。
化骨哽
《本草綱目》載有:“化鋼鐵骨硬”化骨食草木葯及方土煉三黃皆用之,雖不知真性何以能治此物也,但臨床屢用屢驗。可供參考。
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溫腎下氣
砂仁辛散性溫,香而能竄,和合五臟沖和之氣,有下氣歸源之功,故可治療奔豚,虛火上浮之疾病。
砂仁的作用砂仁,辛,溫。歸脾、胃經。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用於濕困脾土及脾胃氣滯證,見有脘腹脹悶,嘔惡食少,食積不化,吐瀉乏力。常與黨參、白術、茯苓等配合,如香砂六君子湯。現代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砂仁還有安胎的功效,常與白術、蘇梗配伍,治療胎動不安、妊娠嘔吐等病症。砂仁觀賞價值較高,初夏可賞花,盛夏可觀果。
砂仁的食用方法砂仁用作香料,稍辣,其味似樟。在東方是菜餚調味品,特別是咖哩菜的佐料。在斯堪的那維亞則常用於麵食品調味。
砂仁蒸鯽魚
主料:鯽魚300g砂仁5g輔料芝麻油適量食鹽適量生薑汁適量澱粉適量
步驟
(1)新鮮鯽魚一條,宰殺干凈備用。
(2)玖順生薑汁與砂仁准備好備用。
(3)玉米澱粉備用。
(4)將砂仁研碎,放入小碗中,加入芝麻油和食鹽調和均勻備用。
(5)將調好的砂仁料均勻的抹在鯽魚的腹腔內。
(6)取適量的澱粉,將魚腹開口處抹上,省的料汁外流。
(7)將處理好的鯽魚放入蒸魚盤中。
(8)將處理好的鯽魚放入蒸鍋,涼水18分鍾,大火水開後轉中火蒸。
(9)蒸熟,即可食用。
砂仁蒸雞
食材
主料雞肉400g砂仁15g枸杞10粒 輔料蔥適量姜適量鹽2g紹酒15ml
步驟
(1)雞洗凈
(2)雞肉剁塊,放入鍋中焯水,去血沫
(3)砂仁十粒左右,拍碎,最好研磨成粉
(4)將焯過的雞肉倒入汽鍋中
(5)再下入蔥、姜、鹽、紹酒、枸杞
(6)最後均勻地灑上磨好的砂仁
(7)然後放在蒸鍋里蒸半小時即可
砂仁炒鱔絲
材料
食材:鱔魚300g,韭黃200g,香蔥1棵,老薑3片,蒜2瓣,調料:砂仁5顆,紹興黃酒2湯匙(30ml),高湯2湯匙(30ml),生抽,油各1湯匙(15ml),鹽1茶匙(5g),糖2茶匙(10g),白鬍椒粉1/2茶匙(3g),芝麻香油1茶匙(5ml)
做法
(1)鱔魚從市場買回時請店家代為宰殺去骨。去骨鱔魚斬去頭尾,用流動水沖洗干凈血水和黏液,先切成5cm的段,然後再切絲。老薑切絲。香蔥切段。蒜拍碎,切成蒜末。韭黃洗凈,切成4cm長的段。
(2)大火燒開煮鍋中的水,放入鱔絲汆燙至水再次沸騰,撈起瀝干水分備用。
(3)大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6成熱,投入砂仁、香蔥段、老薑絲和蒜末,煸炒至散發出香味,然後投入焯過的鱔絲翻炒均勻。
(4)炒鍋中加入紹興黃酒翻炒1分鍾,然後加入韭黃段翻炒至韭黃段變軟,加入生抽,鹽,白砂糖翻炒均勻,加入高湯加蓋燜2分鍾。
(5)最後撒入白鬍椒粉翻炒均勻,出鍋前淋上芝麻香油即可。
砂仁白術陳皮煲
材料:白術25克、砂仁6克、陳皮1/3個、豬肚1個、生薑5片。
烹制:
春砂仁敲碎,余各葯物稍浸泡,豬肚洗凈,翻轉,以生粉反復揉擦,再洗凈,切塊,除春砂仁外,將各湯料放入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文火煲約兩小時,下春砂仁,片刻,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4-5人用,棄葯渣,豬肚可撈起,拌醬油供佐餐用。
⑤ 中葯砂仁的功效
中葯砂仁的功效
中葯砂仁的功效,中葯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或海南砂的乾燥成熟果實,是一味芳香性葯材,它味辛性溫,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等作用,快一起來看看中葯砂仁的功效吧!
中葯砂仁的功效與作用
1、具有化濕行氣
中葯砂仁是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葯。若濕濁內阻、中氣不運、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者常與蒼術、厚朴、白豆蔻等配伍,如脾虛氣滯者配黨參、白術等,如香砂六君子丸。
2、具有溫中止瀉
中葯砂仁可以用於脾胃虛寒吐瀉,以其能化濕行氣而調中止嘔,溫脾止瀉,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乾薑、附子等葯同用。
3、具有理氣安胎
中葯砂仁用於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妊娠中虛氣滯而致嘔吐、胎動不安者可與白術、蘇梗等配伍。
4、具有溫腎下氣
中葯砂仁辛散性溫,香而能竄,和合五臟沖和之氣,有下氣歸源之功,故可治療奔豚、虛火上浮之疾病。
中葯砂仁的食用方法
中葯砂仁含有揮發油,它的成分十分復雜,主要有檸檬烯、芳樟醇、乙酸龍腦酯等,除有濃烈芳香氣味和強烈辛辣外,還對腸道有化濕醒脾、行氣和胃、消食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用中葯砂仁來做菜吃,那麼中葯砂仁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
一、砂仁蒸雞
原料:
雞肉400g、砂仁15g、枸杞10粒、蔥適量、姜適量、鹽2g、紹酒15ml。
做法:
1、將雞洗凈,雞肉剁塊放入鍋中焯水去血沫。
2、砂仁十粒左右,拍碎,最好研磨成粉。
3、將焯過的雞肉倒入汽鍋中。
4、再下入蔥、姜、鹽、紹酒、枸杞。
5、然後均勻地灑上磨好的砂仁。
6、最後放在蒸鍋里蒸半小時即可。
二、砂仁炒鱔絲
原料:
鱔魚300g、韭黃200g、香蔥1棵、老薑3片、蒜2瓣、砂仁5顆、紹興黃酒2湯匙、高湯2湯匙、生抽、油各1湯匙、鹽1茶匙、糖2茶匙、白鬍椒粉1/2茶匙、芝麻香油1茶匙。
做法:
1、將鱔魚去骨斬去頭尾,用流動水沖洗干凈血水和黏液,先切成5cm的段然後再切絲。
2、老薑切絲、香蔥切段、蒜拍碎切成蒜末、韭黃洗凈切成4cm長的段備用。
3、大火燒開煮鍋中的水,放入鱔絲汆燙至水再次沸騰,撈起瀝干水分備用。
4、大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6成熱,投入砂仁、香蔥段、老薑絲和蒜末,煸炒至散發出香味,然後投入焯過的鱔絲翻炒均勻。
5、炒鍋中加入紹興黃酒翻炒1分鍾,然後加入韭黃段翻炒至韭黃段變軟,加入生抽、鹽、白砂糖翻炒均勻,加入高湯加蓋燜2分鍾。
6、最後撒入白鬍椒粉翻炒均勻,出鍋前淋上芝麻香油即可。
中葯砂仁的搭配方法
1、中葯砂仁配木香
兩葯均是芳香辛散溫通之品,皆有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之功。中葯砂仁偏於醒脾和胃,木香偏於調中宣滯,兩葯配用,有治療脘腹氣滯脹痛、消化不良、加強行氣止痛之功。
2、中葯砂仁配冬葵冬
葵子有催乳之功,可有滑腸作用,配中葯砂仁行氣和胃、可增進食慾、加強營養吸收。故兩葯配用有行氣下乳之效,可治乳少氣滯脹滿疼痛諸症。
3、中葯砂仁配黃芩
兩者均有安胎之功。砂仁辛溫理氣之品,和氣機而安胎孕;黃芩苦寒清熱之品,降火涼血而安胎孕。二葯同用寒溫相合,氣血配對,可使樞軸迴旋、升降復取、熱泄氣和,而成安胎之妙用。
中葯砂仁的宜忌人群
中葯砂仁主要用於濕困脾土及脾胃氣滯證,見有脘腹脹悶、嘔惡食少、食積不化、吐瀉乏力。中葯砂仁常與黨參、白術、茯苓等配合,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症狀。中葯砂仁還有安胎的功效,常與白術、蘇梗配伍治療胎動不安、妊娠嘔吐等病症。但是陰虛火旺、津液虧損、大便干結的病人不宜使用中葯砂仁,《本草經疏》記載:「凡腹痛屬火,泄瀉得之暑熱,胎動由於血熱,咽痛由於火炎,小兒脫肛由於氣虛,腫滿由於濕熱,上氣咳嗽由於火沖迫肺而不由於寒氣聽傷,皆須詳察鑒別,難以概用。」
如何辨別真假中葯砂仁
1、看形狀
正品中葯砂仁呈圓形或卵圓形,外表棕褐色,有密生刺狀突起;偽品多呈球形或長倒卵形,外觀為橙黃色或棕紅色,無密生刺狀突起,而是有一層短柔毛或扁形柔刺。
2、察種子
正品種子每室有近30粒,緊密排列,呈不規則的多面體,有稜角;偽品種子每室僅5至15粒,外形一端平截,一端稍窄。
3、聞氣味
正品中葯砂仁有一股濃烈的芳香氣味,味道辛辣微苦;偽品氣微香,味微苦辛而澀。
砂仁的功效
化濕行氣
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本品辛散溫通,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葯。若濕濁內阻,中氣不運,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者,常與蒼術、厚朴、白豆蔻等配伍。如脾虛氣滯者,配黨參、白術等,如香砂六君子丸。
溫中止瀉
用於脾胃虛寒吐瀉。以其能化濕行氣而調中止嘔,溫脾止瀉,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乾薑、附子等葯同用。
理氣安胎
用於妊娠惡阻,胎動不安。本品能行氣和中而安胎。妊娠中虛氣滯而致嘔吐、胎動不安者,可與白術、蘇梗等配伍。
化骨哽
《本草綱目》載有:「化鋼鐵骨硬」化骨食草木葯及方土煉三黃皆用之,雖不知真性何以能治此物也,但臨床屢用屢驗。可供參考。
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溫腎下氣
砂仁辛散性溫,香而能竄,和合五臟沖和之氣,有下氣歸源之功,故可治療奔豚,虛火上浮之疾病。
砂仁的作用
砂仁,辛,溫。歸脾、胃經。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用於濕困脾土及脾胃氣滯證,見有脘腹脹悶,嘔惡食少,食積不化,吐瀉乏力。常與黨參、白術、茯苓等配合,如香砂六君子湯。現代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砂仁還有安胎的功效,常與白術、蘇梗配伍,治療胎動不安、妊娠嘔吐等病症。砂仁觀賞價值較高,初夏可賞花,盛夏可觀果。
調節胃腸功能
本品對胃腸運動的作用是雙向性的。一方面,春砂仁水煎液能明顯增加豚鼠離體腸平滑肌節律性運動,使回腸收縮幅度增大,頻率加快。因而臨床服用砂仁具有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力的作用。另一方面,砂仁劑量增大能拮抗乙醯膽鹼和氯化鋇對腸管的興奮作用,而使腸管張力減弱,振幅降低,具有解痙止痛作用。砂仁又可顯著減少大鼠的胃酸分泌,對小鼠應激性潰瘍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其機制可能是由於促進了胃黏膜細胞釋放前列腺素,從而抑制了胃酸分泌。
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
家兔體重(2.0-2.6kg),每組3-4隻,給葯組為兩個劑量組,分別口服砂仁0.6和1.2g/kg,對照組口服同劑量溶劑。給葯後15、30、60、90分鍾後分別頸動脈采血,離心制備PRP及PPP,以ADP為致聚劑在血小板聚集儀上測定血小板聚集率(%)。結果表明,砂仁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對離體腸管平滑肌的影響:取大鼠、豚鼠或兔小腸一段置台氏液浴槽內,通過記錄儀記錄腸管活動變化,觀察葯液對腸管自發活動的影響和拮抗乙醯膽鹼和BaCl2作用。
⑥ 香砂在烹飪中的作用
香砂是多年生薑科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在烹飪中多用於火鍋。香砂已廣泛應用於火鍋,川菜,燒鹵菜等佐料調味的主要香料。
作用:
1、做為香辛料添加在烹飪的菜品當中。能夠提升菜品的風味。
2、有其葯用價值: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拓展資料
香砂喜溫暖濕潤氣候,怕旱,怕霜凍,但遇短暫低溫霜凍仍能越冬生長。年均氣溫15-20℃。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樹木稀疏(透光度約40%)環境生長。蔭蔽度50%-60%左右的林下或溪邊濕潤排水良好的山谷坡地,山坡,水田,房前屋後等都能種植。
⑦ 香砂養胃片怎麼吃
香砂養胃片是成人口服,一次4-8片,一日兩次,用溫開水送服。可以飯前服用,也可以飯後服用,對於吃這個葯物沒有明顯不舒服和刺激的,建議飯前服用。葯物如果是開始使用,身體不適不是很嚴重的,用低劑量,也就是4片一次,一天兩次,而經常使用,或者是胃部不適症狀明顯的,則可以使用大劑量,也就是一次8片,一天兩次,小孩子也可以使用,但是量要減少,需要按年齡來說,按成人劑量的二分之一或者是三分之一,很小的小孩子,像小於2歲的,可以用顆粒劑或者是口服液,而不用片劑。
⑧ 香砂養胃丸怎麼吃這樣吃才正確
香砂養胃丸是一款中葯成分的葯品,很多葯店都有賣的,下面的我為你們介紹香砂養胃丸怎麼吃?這樣吃才正確。
香砂養胃丸怎麼吃
香砂養胃丸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木香,而木香人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經,功能主治是行氣止痛;調中導滯。主胞脅脹滿足 ;脘腹脹痛;哎吐泄瀉;痢疾後重。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調氣用木香。其味辛,氣能上升,如氣郁不達者宜之。若陰火沖上者,則反助火邪,當用黃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那麼,香砂養胃丸怎麼吃最正確?
香砂養胃丸屬於中成葯,香砂養胃丸適宜在飯前服用,而服中葯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葯物的性質來定。而香砂養胃丸具體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9g,一日2 次。
但是大家服用香砂養胃丸的時候要嚴格按照說明書內容去服用,只有按照醫囑服用效果才是最好,用法用量也是准確的,因為任何一種葯物的用法用量都是經過無數次的臨床試驗數據所得的,大家可以放心。
適宜人群
其他胃腸道疾病病人 此類病人為痢疾、腸結核、慢性肝炎、腸道菌群失調、腸淋巴瘤、腸易激綜合症、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胃癌等病人,表現為長期腹瀉。
肝、膽道、胰腺疾病伴腹瀉病人此類病人為慢性肝炎、長期阻塞性黃疸、肝硬化、慢性胰腺炎、肝癌、膽管炎、胰腺癌、APUO細胞癌,這類病人伴有消瘦、黃疸、腹瀉等。
全身性疾病病人,此類病人為糖尿病、尿毒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風濕免疫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食物過敏、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煙酸缺乏等引起的慢性腹瀉等病人。
關於香砂養胃丸的適合人群還是比較多,只要出現以上情況的,就可以使用香砂養胃丸,如果您不屬於以上症狀的話,就要去診斷是否可以使用這種葯物,以免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何養胃
1.讓胃適度休息:美食當前適可而止,如多吃蔬果、減少油膩;早晚多喝粥;盡量減少吃糯米類製品、甜食類,以及含咖啡因的飲料、烈酒,均為胃「減負」的好方法。
2.恢復規律的進餐時間:即使過節,也盡可能按時進餐。這樣才會盡量減少暴飲暴食的幾率。
3.細嚼慢咽: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盡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4.飲水擇時:最合適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來起床空腹時及每回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按摩中脘穴養胃
中脘穴,「中」為中心、中央之意,「脘」為胃部,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心窩與肚臍中央即為中脘穴。按摩此穴對胃潰瘍、胃炎、胃酸過多、胃下垂、惡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狀有很好的作用。
具體方法:用雙手中指、食指、無名指指端同時點按中脘穴,漸漸加力下壓,至上腹部有明顯脹痛感時,再持續按壓1-2分鍾;然後,雙手搓熱,以一手手掌貼於胃脘部,另一手掌面貼於該手手背上,雙手重疊,順、逆時針各揉摩2分鍾,至胃脘部有溫熱感為宜。每日早、晚各1次。
⑨ 香砂有什麼食用功效
功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主治: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香砂為多年生薑科植物的果實或種子,中葯材市場上銷量不大,主要在調料市場出售。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有極高的葯用價值。香砂不僅是常用的中葯材,也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烹調佐料佳品。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美味的不斷追求,香砂已廣泛應用於火鍋,川菜,燒鹵菜等佐料調味的主要香料。香砂主要分布貴州羅甸、雲南昭通、大理,四川宜賓,瀘州等地區。
(9)香砂的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分布范圍
香砂主產在貴州羅甸、雲南昭通、大理,四川宜賓,瀘州等地區。
生長習性
香砂喜溫暖濕潤氣候,怕旱,怕霜凍,但遇短暫低溫霜凍仍能越冬生長。年均氣溫15-20℃。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樹木稀疏(透光度約40%)環境生長。蔭蔽度50%-60%左右的林下或溪邊濕潤排水良好的山谷坡地,山坡,水田,房前屋後等都能種植。
形態特徵
香砂為多年生草本。株高1.5-3米,莖散生;根莖匍匐地面,節上被褐色膜質鱗片。中部葉片長披針形,長37厘米,寬7厘米,上部葉片線形,長25厘米,寬3厘米,頂端尾尖,基部近圓形,兩面光滑無毛,無柄或近無柄;葉舌半圓形,長3-5毫米;葉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狀網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