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制粒方法有什麼

常用的制粒方法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5 05:46:36

① 常用的濕法制粒方法有哪些

工業中濕法制粒常用的方法有擠壓制粒、轉動制粒、流化制粒和攪拌制粒等。

濕法制粒首先是黏合劑中的液體將葯物粉粒表面潤濕,使粉粒間產生黏著力,然後在液體架橋與外加機械力的作用下製成一定形狀和大小的顆粒的方法。經乾燥後最終以固體橋的形式固結。制粒操作使顆粒具有某種相應的目的性,以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的順利進行。如在顆粒劑、膠囊劑中顆粒是產品,制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改善物料的流動性、飛散性、黏附性及有利於計量准確、保護生產環境等,而且必須保證顆粒的形狀大小均勻、外形美觀等。而在片劑生產中顆粒是中間體,不僅要改善流動性以減少片劑的重量差異,而且要保證顆粒的壓縮成型性。制粒方法有多種,制粒方法不同,即使是同樣的處方不僅所得制粒物的形狀、大小、強度不同,而且崩解性、溶解性也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葯效。因此,應根據所需顆粒的特性選擇適宜的制粒方法。

② 工業中濕法制粒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濕法制粒是在葯物粉末中加入黏合劑,靠黏合劑的橋架或黏結作用使粉末聚結在一起而制備顆粒的方法。它包括擠壓制粒、轉動制粒、流化制粒和攪拌制粒等。濕法製成的顆粒經過表面潤濕,具有顆粒質量好,外形美觀、耐磨性較強、壓縮成型性好等優點,在醫葯工業中應用最為廣泛。

③ 片劑的制備方法有哪些各方法適用於哪些葯物的制備

片劑的制備方法直接壓片法、濕法制粒、干法制粒,因為濕法在國內運用最多,且大都比較純熟。

干法制粒只用於濕法不能解決的,比如說原料對濕熱不穩定、濕法無法控制其溶出等等,直接壓片法國外比較提倡,因為其制備工藝較為簡便。

由原葯、填料、吸附劑、黏結劑、潤滑劑、潤濕劑、崩解劑、香料、色料等組成。先將物料粉碎、造粒,乾燥,再用壓片機製成片狀,也有的不需造粒和乾燥,直接壓成片劑。

(3)常用的制粒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片劑是在丸劑使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創用於十九世紀40年代,到19世紀末隨著壓片機械的出現和不斷改進,片劑的生產和應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近十幾年來,片劑生產技術與機械設備方面也有較大的發展,如沸騰制粒、全粉末直接壓片、半薄膜包衣、新輔料、新工藝以及生產聯動化等。

中葯片劑的研究和生產僅在50年代才開始,隨著中葯化學、葯理、制劑與臨床幾方面的綜合研究,中葯片劑的品種、數量不斷增加,工藝技術日益改進,片劑的質量逐漸提高。

④ 目前常用的制粒技術有哪幾種

濕法制粒(wet granulation)是在葯物粉末中加入液體粘合劑,靠粘合劑的架橋或粘結作用使粉末聚結在一起而制備顆粒的方法。由於濕法制粒的產物具有外形美觀、流動性好、耐磨性較強、壓縮成形性好等優點,在醫葯工業中的應用最為廣泛。而對於熱敏性、濕敏性、極易溶性等特殊物料可採用其它方法制粒。

(一)制粒機理

1.粒子間的結合力

制粒時多個粒子粘結而形成顆粒,Rumpf提出粒子間的結合力有五種不同方式[10]:

(1)固體粒子間引力 固體粒子間發生的引力來自范德華力(分子間引力)、靜電力和磁力。這些作用力在多數情況下雖然很小,但粒徑<50μm時,粉粒間的聚集現象非常顯著。這些作用隨著粒徑的增大或顆粒間距離的增大而明顯下降,在干法制粒中范德華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2)自由可流動液體(freely movable liquid)產生的界面張力和毛細管力 以可流動液體作為架橋劑進行制粒時,粒子間產生的結合力由液體的表面張力和毛細管力產生,因此液體的加入量對制粒產生較大影響。液體的加入量可用飽和度S表示:在顆粒的空隙中液體架橋劑所佔體積(VL)與總空隙體積(VT)之比,即 。

液體在粒子間的充填方式由液體的加入量決定,參見圖16-25。(A)乾粉狀態;(a)S≤0.3時,液體在粒子空隙間充填量很少,液體以分散的液橋連接顆粒,空氣成連續相,稱鍾擺狀(penlar state);(b)適當增加液體量0.3<S<0.8時,液體橋相連,液體成連續相,空隙變小,空氣成分散相,稱索帶狀(funicularstate);(c)液體量增加到充滿顆粒內部空隙(顆粒表面還沒有被液體潤濕)S≥0.8時,稱毛細管狀(capillary state);(d)當液體充滿顆粒內部與表面S≥1時,形成的狀態叫泥漿狀(slurry state)。毛細管的凹面變成液滴的凸面。

一般,在顆粒內液體以懸擺狀存在時,顆粒鬆散;以毛細管狀存在時,顆粒發粘,以索帶狀存在時得到較好的顆粒。可見液體的加入量對濕法制粒起著決定性作用。

(3)不可流動液體(immobile liquid)產生的附著力與粘著力 不可流動液體包括高粘度液體和吸附於顆粒表面的少量液體層(不能流動)。因為高粘度液體的表面張力很小,易塗布於固體表面,靠粘附性產生強大的結合力;吸附於顆粒表面的少量液體層能消除顆粒表面粗糙度,增加顆粒間接觸面積或減小顆粒間距,從而增加顆粒間引力等,如圖16-26A[11]。澱粉糊制粒產生這種結合力。

(4)粒子間固體橋(solid bridges) 固體橋(圖16-26B)形成機理可由以下幾方面論述。①結晶析出?架橋劑溶液中的溶劑蒸發後析出的結晶起架橋作用;②粘合劑固化?液體狀態的粘合劑乾燥固化而形成的固體架橋;③熔融?由加熱熔融液形成的架橋經冷卻固結成固體橋。④燒結和化學反應產生固體橋。制粒中常見的固體架橋發生在粘合劑固化或結晶析出後,而熔融?冷凝固化架橋發生在壓片,擠壓制粒或噴霧凝固等操作中。

(5)粒子間機械鑲嵌(mechanical interlocking bonds) 機械鑲嵌發生在塊狀顆粒的攪拌和壓縮操作中。結合強度較大(如圖16-26C),但一般制粒時所佔比例不大。

由液體架橋產生的結合力主要影響粒子的成長過程,制粒物的粒度分布等,而固體橋的結合力直接影響顆粒的強度和其它性質,如溶解度。

濕法制粒首先是液體將粉粒表面潤濕,水是制粒過程中最常用的液體,制粒時含濕量對顆粒的長大非常敏感。研究結果表明,含濕量與粒度分布有關,即含濕量大於60%時粒度分布較均勻,含濕量在45%~55%范圍時粒度分布較寬。科學家們為找到最適宜含濕量的計算方法作了不少努力,普遍認為濕式轉動制粒時第一粒子間的液體以毛細管狀存在。

2.從液體架橋到固體架橋的過渡

在濕法制粒時產生的架橋液經乾燥後固化,形成一定強度的顆粒。從液體架橋到固體架橋的過渡主要有以下二種形式:

(1)架橋液中被溶解的物質(包括可溶性粘合劑和葯物)經乾燥後析出結晶而形成固體架橋。

(2)高粘度架橋劑靠粘性使粉末聚結成粒。乾燥時粘合劑溶液中的溶劑蒸發除去,殘留的粘合劑固結成為固體架橋。

⑤ 顆粒劑的制粒方法有哪些

制備工藝流程:

原料處理——》提取液的精製——》制軟材——》制顆粒——》乾燥——》整粒——》質檢,包裝

以感冒退熱顆粒說明其制劑操作方法:

處方:大清葉50克,板藍根50克,連翹25克,拳參25克,製成顆粒200克

製法:取葯加水1200ml、900ml煎煮各0.5h,合並煎液,過濾濃縮為150ml,冷卻後加等量乙醇攪勻,靜置24h以上,取上清液,抽濾,濾液濃縮為10-15ml清膏,加入蔗糖:糊精3:1(過80目篩)約150g,混勻,制軟材,擠壓制粒,乾燥,整粒,過12目篩,分裝後即得。

制粒方法有如下圖:

⑥ 制顆粒有哪些方法各種方法制粒方法所用物料有什麼區別

(一)擠出制粒
葯粉加入潤濕劑或粘合劑製成軟材後,強制擠壓通過一定孔徑的篩網或孔板制粒。
設備:搖擺式制粒機、旋轉式制粒機等。
(二)高速攪拌制粒
葯粉、輔料、粘合劑,用高速旋轉攪拌器混合並製成顆粒。
(三)流化噴霧制粒
用氣流使葯粉成懸浮流化狀態,噴入粘合劑液體,使粉末凝結成粒的方法。適用於對濕和熱敏感的葯物制粒。
優點:製得顆粒粒度均勻、完整、流動性好;簡化工序。
缺點:動力消耗大,葯物粉末飛揚。
(四)噴霧乾燥制粒
葯物濃縮液與壓縮空氣混合形成霧滴,在乾燥室很快被乾燥成球狀粒子。適用於中葯全浸膏片濃縮液直接制粒。
(五)滾轉法制粒
浸膏或半浸膏細粉與適宜輔料混勻,轉動,滾轉中將潤濕劑乙醇或水呈霧狀噴入,潤濕粘合成粒。適用於中葯浸膏粉、半浸膏粉及粘性強的葯粉制粒。
(六)滾壓法制粒
葯物與輔料混勻,滾動圓筒壓成薄片,顆粒機破碎成顆粒。
(七)重壓法制粒(壓片法)
葯物與輔料混勻,壓片機壓成大片,破碎成顆粒。
(六)、(七)為干法制粒,物料不經濕、熱的過程,對濕、熱敏感物料適用。

⑦ 制粒的濕法制粒的方法

濕法制粒是在原料粉末中加入粘合液進行制粒的方法。由濕法製成的顆粒經過表面潤濕,因此其表面性質較好,外形美觀,耐磨性較強、壓縮成形性好,在制葯工業生產中應用最為廣泛。
濕法制粒機理:在任何濕法制粒過程中,在粉粒表面均勻潤濕的液體產生粉粒間粘著力,因此,在粉粒間存在的液體量與存在的狀態對製成的顆粒的強度有影響。
當將液體加入到粉粒層中時,液體首先進入到粉粒層內的部分空隙中,與液體相接觸的粉粒(第一粒子)相互粘結、結聚成顆粒(第二粒子).
多數濕法制粒以液體架橋的粘合作用使分散的粉末結聚在一起形成有一定形狀和大小的顆粒,經乾燥後最終是以固體橋的形式使固結。在制葯生產中常用的從液體架橋到固體橋的過渡有以下三種形式:
(1)部分溶解液的架橋將水溶性葯物制粒時,加入的液體和粉粒接觸,部分和液體接觸的表面溶解使粉粒結聚,並在此後的乾燥過程中,溶解部分固化而形成固體橋。
(2)粘合劑的架橋將水不溶性葯物制粒時,加入粘合劑溶液作架橋液,使粉粒結聚成顆粒,在乾燥過程中,粘合劑溶液中的溶劑大部分除去,剩下的粘合劑成為固體橋。
(3)溶液中葯物溶質的架橋為混合均勻,把某些葯物溶解在液體架橋劑中進行制粒,在乾燥過程中粉粒間有溶質析出成固體橋。

⑧ 西葯制顆粒的方法和技巧

顆粒劑的制備方法 點擊次數:10 發布時間:2010-3-13 1、制軟材。 將葯物與稀釋劑(如澱粉、乳糖、蔗糖等),必要時還加入崩解劑(如澱粉、纖維素衍生物等)充分混勻,加入適量的水或其他粘合劑混合制軟材。混合可用各種類型的混合機進行。由於制粒後不能再添加崩解劑,所以選用粘合劑時要注意的是,粘合劑不應影響顆粒的崩解。可根據經驗「手握成團,輕壓即散」為准。 2、制濕顆粒。 顆粒的制備常採用擠出制粒法。將軟材用機械擠壓通過篩網,即可製得濕顆粒。除了這種傳統的過篩制粒方法外,近年來開發了許多新的制粒方法和設備應用於生產實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流化(沸騰)制粒。流化制粒可在一台機器內完成混合、制粒、乾燥,因此稱為「一步制粒法」。 3、顆粒的乾燥。 除了流化或噴霧制粒法製得的顆粒已被乾燥以外,其他方法製得的顆粒必須再用適宜的方法加以乾燥,以除去水分、防止結塊或受壓變形。常用的方法有:箱式乾燥法、流化床乾燥法等。 4、整粒與分級。 在乾燥過程中,某些顆粒可能發生粘連甚至結塊,所以必須通過整粒以製成一定粒度的均勻顆粒。一般採用過篩的方法整粒和分級。具體操作時,一般按粒度規格的上限,過一號篩,把不能通過的部分進行適當粉碎,然後再按照粒度規格的下限,過四號篩,以進行分級,除去粉末部分。 5、包衣。 為達到矯味、矯嗅、穩定、緩釋、控釋或腸溶等目的,可對顆粒劑進行包衣,一般採用薄膜衣。對於有不良嗅味的顆粒劑,可將芳香劑溶於有機溶劑後,均勻噴入干顆粒中並密閉一定時間,以免揮發損失。除用濕法制粒外,顆粒劑也可採用干法制粒、包衣機轉動制粒等方法制備。 6、質量檢查與分劑量。 將製得的顆粒進行含量檢查與粒度測定等,按劑量裝入適宜袋中。顆粒劑的貯存基本與散劑相同,但應注意均勻性,防止多組分顆粒的分層,防止吸潮。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制粒方法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