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手術刀常用的執刀方法

手術刀常用的執刀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15 02:32:49

A. 外科手術常用器械及使用方法

一、手術刀(Scalpel,Surgical Blade)
1、組成及作用:常用的是一種可以裝折刀片和手術刀,分刀片(Knife blade)和刀柄(Knife handle)兩部分,用時將刀片安裝在刀柄上,常用型號為20-24號大刀片,適用於大創口切割,9-17號屬於小刀片,刀片的末端刻有號碼,適用於眼科及耳鼻喉科,又根據刀刃的形狀分為園刀、彎刀、球頭刀及三角刀。刀柄根據長短及大小分型,其末端刻有號碼,一把刀柄可以安裝幾種不同型號的刀片。
刀片宜用血管鉗(或持針鉗)夾持安裝,避免割傷手指。
手術刀一般用於切開和剝離組織,目前已有同時具止血功能的手術刀、用於肝脾等實質性臟器或手術創面較大,需反復止血的手術(如乳腺癌根治術)。如各種電刀、激光刀、微波刀、等離子手術刀及高壓水刀等。但這些刀具多需一套完整的設備及專業人員操作。另外還有一次性使用的手術刀、柄。操作方便,並可防止院內感染。此處以普通手術刀為例說明其使用情況。
2、執刀法:正確執刀方法有以下四種:
1)執弓式:是常用的執刀法,拇指在刀柄下,食指和中指在刀柄上,腕部用力。用於較長的皮膚切口及腹直肌前鞘的切開等.
2)執筆式:動作的主要力在指部,為短距離精細換作,用於解剖血管、神經、腹膜切開和短小切口等
3)抓持式:握持刀比較穩定。切割范圍較廣。用於使力較大的切開。如截肢、肌腱切開,較長的皮膚切口等.
4)反挑式:全靠在指端用力挑開,多用於膿腫切開,以防損傷深層組織。
無論哪一種持刀法,都應以刀刃突出面與組織呈垂直方向,逐層切開組織,不要以刀尖部用力操作,執刀過高控制不穩,過低又妨礙視線,要適中。
二、手術剪(Scissors,straight, curved )
根據其結構特點有尖、鈍,直、彎,長、短各型。據其用途分為組織剪(Tissue Scissors)、線剪(Stitch Scissors)及拆線剪(Ligature Scissors)。組織剪多為彎剪,銳利而精細用來解剖、剪斷或分離剪開組織。通常淺部手術操作用直剪,深部手術操作用彎剪。線剪多為直剪,用來剪斷縫線、敷料、引流物等。線剪與組織剪的區別在於組織剪的刃銳薄,線剪的刃較鈍厚。所以,決不能圖方便、貪快,以組織剪代替線剪,以致損壞刀刃,造成浪費。拆線剪是一頁鈍凹,一頁直尖的直剪,用於拆除縫線,正確持剪刀法為拇指和第四指分別插入剪刀柄的兩環,中指放在第四指環的剪刀柄上,食指壓在軸節處起穩定和向導作用,有利操作
三、血管鉗(Hemostat or Clamp, straight, curved)
血管鉗為主要用於鉗夾血管或出血點,亦稱止血鉗。血管鉗在結構上主要的不同是齒槽床,由於手術操作的需要,齒槽床分為直、彎、直角、弧形(如腎蒂鉗)等。用於血管手術的血管鉗,齒槽的齒較細、較淺,彈性較好,對組織的壓榨作用及對血管壁、血管內膜的損傷均較輕,稱無損傷血管鉗。由於鉗的前端平滑,易插入筋膜內,不易刺破靜脈,也供分離解剖組織用。也可用於牽引縫線、拔出縫針,或代鑷使用,但不宜夾持皮膚、臟器及較脆弱的組織。用於止血時尖端應與組織垂直,夾住出血血管斷端,盡量少夾附近組織,止血鉗有各種不同的外形和長度,以適合不同性質的手術和部位的需要。除常見的有直、彎兩種,還有有齒血管鉗(全齒槽)、蚊式直、彎血管鉗。
A.彎血管鉗(Kelly Clamp,large, med., small):用以夾持深部組織或內臟血管出血,有長短兩種。
B.直血管鉗(Straight Clamp):用以夾持淺層組織出血,協助拔針等用。
C.有齒血管鉗(Kocher』s Clamp, large, med., small):用以夾持較厚組織及易滑脫組織內的血管出血,如腸系膜、大網膜等,前端齒可防止滑脫,但不能用以皮下止血。D.蚊式血管鉗(Mosquito C1amp):為細小精巧的血管鉗,有直,彎(straight, curved)兩種,用於臟器、面部及整形等手術的止血,不宜做大塊組織鉗夾用。
血管鉗使用基本同手術剪,但放開時用拇指和食指持住血管鉗一個環口,中指和無名指擋住另一環口,將拇指和無名指輕輕用力對頂即可。
要注意:血管鉗不得夾持皮膚、腸管等,以免組織壞死。止血時只扣上一、二齒即可,要檢查扣鎖是否失靈,有時鉗柄會自動松開,造成出血,應警惕。使用前應檢查前端橫形齒槽兩頁是否吻合,不吻合者不用,以防止血管鉗夾持組織滑脫。
四、手術鑷(Forceps)
手術鑷用於夾持和提起組織,以利於解剖及縫合,也可夾持縫針及敷料等。有不同的長度,分有齒鑷和無齒鑷二種:
1.有齒鑷(Teeth Forceps):又叫組織鑷,鑷的尖端有齒,齒又分為粗齒與細齒,粗齒鑷用於夾持較硬的組織,損傷性較大,細齒鑷用於精細手術,如肌腱縫合、整形手術等。因尖端有鉤齒、夾持牢固,但對組織有一定損傷。
2,無齒鑷(SmoothForceps):又叫平鑷或敷料鑷。其尖端無鉤齒,用於夾持脆弱的組織、臟器及敷料。淺部操作時用短鑷,深部操作時用長鑷,尖頭平鑷對組織損傷較輕,用於血管、神經手術。
正確持鑷是用拇指對食指與中指,執二鑷腳中、上部。
五、持針鉗(Needle Holder)
持針鉗也叫持針器。主要用於夾持縫針縫合各種組織。有時也用於器械打結。用持針器的尖夾住縫針的中、後1/3交界處為宜,多數情況下夾持的針尖應向左,特殊情況可向右,縫線應重疊1/3,且將繞線重疊部分也放於針嘴內。以利於操作,若將針夾在持針器中間,則容易將針折斷。常執持針鉗方法有:
1.掌握法:也叫一把抓或滿把握,即用手掌握拿持針鉗。鉗環緊貼大魚際肌上,拇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分別壓在鉗柄上,後三指並攏起固定作用,食指壓在持針鉗前部近軸節處。利用拇指及大魚肌和掌指關節活動推展,張開持針鉗柄環上的齒扣,松開齒扣及控制持針鉗的張口大小來持針。合攏時,拇指及大魚際肌與其餘掌指部分對握即將扣鎖住。此法縫合穩健容易改變縫合針的方向,縫合順利,操作方便。
2.指套法:為傳統執法。用拇指、無名指套入鉗環內,以手指活動力量來控制持針鉗的開閉,並控制其張開與合擾時的動作范圍。用中指套入鉗環內的執鉗法,因距支點遠而穩定性差,故為是錯誤的執法。
3、掌指法:拇指套入鉗環內,食指壓在鉗的前半部做支撐引導,餘三指壓鉗環固定於掌中。拇指可以上下開閉活動,控制持針鉗的張開與合攏
六、常用鉗類器械
1.海綿鉗(卵園鉗)(Ring forceps):也叫持物鉗。分為有齒紋、無齒紋兩種,有齒紋的主要用以夾持、傳遞已消毒的器械、縫線、縫針、敷料、引流管等。也用於鉗夾蘸有消毒液的紗布,以消毒手術野的皮膚,或用於手術野深處拭血,無齒紋的用於夾持臟器,協助暴露。換葯室及手術室通常將無菌持物鉗置於消毒的大口量杯或大口瓶內,內盛刀剪葯液。用其取物時需注意:(1)不可將其頭端(即浸入消毒液內的一端)朝上,這樣將消毒液流到柄端的有菌區域,放回時將污染頭端。正常持法頭端應始終朝下。(2)專供夾取無菌物品,不能用於換葯。(3)取出或放回時應將頭端閉合,勿碰容器口,也不能接觸器械台。(4)放持物鉗的容器口應用塑料套遮蓋。
2.組織鉗:又叫鼠齒鉗(Allis)。對組織的壓榨較血管鉗輕,故一般用以夾持軟組織,不易滑脫,如夾持牽引被切除的病變部位,以利於手術進行,鉗夾紗布墊與切口邊緣的皮下組織,避免切口內組織被污染。
3.布巾鉗(Towel clip):用於固定鋪蓋手術切口周圍的手術巾。如圖1-21。
4.直角鉗(Angled clamp):用於游離和繞過主要血管、膽道等組織的後壁,如胃左動脈、膽囊管等。
5.腸鉗(腸吻合鉗)(Intestinal clamp):用於夾持腸管,齒槽薄,彈性好,對組織損傷小,使用時可外套乳膠管,以減少對腸壁的損傷6.胃鉗(小胃鉗,Payr』s clamp, 大胃鉗,Stomach clamp):用於鉗夾胃以利於胃腸吻合,軸為多關節,力量大,壓榨力強,齒槽為直紋且較深,組織不易滑脫。
七、牽引鉤類(Retractors)
牽引鉤也叫拉鉤或牽開器,是顯露手術野必須的器械。常用幾種拉鉤分別介紹如下:
1.皮膚拉鉤(Skin retractor):為耙狀牽開器,用於淺部手術的皮膚拉開。
2.甲狀腺拉鉤(Thyroid retractor):為平鉤狀,常用於甲狀腺部位的牽拉暴露,也常用於腹部手術作腹壁切開時的皮膚、肌肉牽拉。
3.闌尾拉鉤(Appendix retractor):亦為鉤狀牽開器,用於闌尾、疝等手術,用於腹壁牽拉。
4.腹腔平頭拉鉤(Abdominal retractor):為較寬大的平滑鉤狀,用於腹腔較大的手術。
5.S狀拉鉤(Deep retractor):是一種如「S」狀腹腔深部拉鉤。使用拉鉤時,應以紗墊將拉鉤與組織隔開,拉力應均勻,不應突然用力或用力過大,以免損傷組織,正確持拉鉤的方法是掌心向上。
6.自動拉鉤(Self-retaining retractor):為自行固定牽開器,腹腔、盆腔、胸腔手術均可應用。
八、吸引器(Suction)
用於吸除手術野中出血、滲出物、膿液、空腔臟器中的內容物,使手術野清楚,減少污染機會。吸引器由吸引頭(Suction tip)、橡皮管(Rubber tube)、玻璃接頭、吸引瓶及動力部分組成。動力又分馬達電力和腳踏吸筒二種:後者用於無電力地區。吸引頭結構和外型多種,主要有單管及套管型,尾部以橡皮管接於吸引瓶上待用。單管吸引頭用以吸除手術野的血液及胸腹內液體等。套管吸引頭主要用於吸除腹腔內的液體,其外套管有多個側孔及進氣孔,可避免大網膜、腸壁等被吸住、堵塞吸引頭。
九、縫針(Needle)
縫針是用於各種組織縫合的器械,它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即針尖,針體和針眼。針尖按形狀分為園頭、三角頭及鏟頭三種:針體有近園形、三角形及鏟形三種。針眼是可供引線的孔,它有普通孔和彈機孔兩種。圓針(Round(Taper) needle curved)根據弧度不同分為1/2,3/8弧度等,弧度大者多用於深部組織。三角針(Triangular needle curved, straight)前半部為三棱形,較鋒利,用於縫合皮膚、軟骨、韌帶等堅韌組織,損傷性較大。無論用圓針或三角針,原則上應選用針徑較細者,損傷較少,但有時組織韌性較大,針徑過細易於折斷,故應合理選用。此外,在使用彎針縫合時,應順彎針弧度從組織拔出,否則易折斷。一般多使用穿線的縫針,而將線從針尾壓入彈機孔的縫針,因常使線披裂、易斷,且對組織創傷較大,現已少用。目前發達國家多採用針線一體的縫合針(無針眼),這種針線對組織所造成的損傷小(針和線的粗細一致),可防止縫線在縫合時脫針與免去引線的麻煩。無損傷縫針屬於針線一體類,可用於血管神經的吻合等。根據針尖與針眼兩點間有無弧度可分直針和彎針。
十、縫 線(Suture)
分為可吸收縫線及不吸收縫線兩大類。
1.可吸收縫線類(Absorbable suture):
主要為羊腸線(Catgut suture)和合成纖維線(Synthetical suture)。
(1)腸線:為羊的小腸粘膜下層製成。有普通與鉻制兩種,普通腸線吸收時間較短(4-5天),多用於結扎及皮膚縫合。鉻制腸線吸收時間長(14-21)天,用於縫合深部組織。腸線屬異體蛋白質,在吸收過程中,組織反應較重。因此,使用過多,過粗的腸線時,創口炎性反應明顯。其優點是可被吸收,不存異物。
目前腸線主要用於內臟如胃、腸、膀胱、輸尿管、膽道等粘膜層的縫合,一般用1-0至3-0的鉻制腸線。此外,較粗的(0-2)號鉻制腸線則常用於縫合深部組織或炎症的腹膜。在感染的創口中使用腸線,可減少由於其它不能吸收的縫線所造成的難以癒合的竇道。使用腸線時,應注意以下問題:①腸線質地較硬,使用前應用鹽水浸泡,待變軟後再用,但不可用熱水浸泡或浸泡時間過長,以免腸線腫脹、易折、影響質量。②不能用持針鉗或血管鉗夾腸線,也不可將腸線扭曲,以至扯裂易斷。③腸線一般較硬、較粗、光滑,結扎時需要三疊結。剪斷線時線頭應留較長,否則線結易松脫。一般多用連續縫合,以免線結太多,或術後異物反應。④胰腺手術時,不用腸線結扎或縫合,因腸線可被胰液消化吸收,進而繼發出血或吻合口破裂。⑤盡量選用細腸線。⑥腸線價格較絲線稍貴。 (2)合成纖維線:品種較多,如Dexon(PGA、聚羥基乙酸)、Maxon(聚甘醇碳酸)、Vicryl(Polyglactin 910、聚乳酸羥基乙酸)、PDS(Polydioxanone、聚二氧雜環已酮)和PVA(聚乙酸維尼綸)。它們的優點有:①組織反應較輕。②吸收時間延長。③有抗菌作用。其中以Dexon為主要代表,外觀呈綠白相間、多股緊密編織而成的針線一體線。粗細從6-0至2#。抗張力強度高,不易拉斷。柔軟平順,容易外科打結,操作手感好。水解後產生的羥基乙酸有抑菌作用。60-90天間完全吸收。3-0線適合於胃腸縫合,1#線適合於縫合腹膜、腱鞘等。
2.不吸收縫線類(Non-absorbable suture):
有絲線、棉線、不銹鋼絲、尼龍線、鉭絲、銀絲、麻線等數十種。最常用的是絲線,其優點是柔韌性高,操作方便、對組織反應較小,能耐高溫消毒。價錢低,來源易。缺點是在組織內為永久性的異物,傷口感染後易形成竇道,長時間後線頭排出,延遲癒合。膽道、泌尿道縫合可導致結石形成。一般0→多0號絲線可用於腸道、血管神經等縫合,1號絲線用於皮膚、皮下組織和結扎血管等,4號線用於縫合筋膜及結扎較大的血管,7號用來縫合腹膜和張力較大的傷口組織。
金屬合金線習慣稱「不銹鋼絲」。用來縫合骨、肌腱、筋膜、減張縫合或口腔內牙齒固定。尼龍線,組織反應少,且可以製成很細的線,多用於小血管縫合及整形手術。用於小血管縫合時,常製成無損傷縫合線。它的缺點是線結易於松脫,且結扎過緊時易在線結處折斷,因此不適於有張力的深部組織的縫合。
目前已研製出許多種代替縫針、縫線的切口粘合材料,使用時方便、速度快,切口癒合後瘢痕小。主要有三大類:①外科拉鏈,主要用於皮膚的關閉,最大優點是切口內無異物。如圖1-27;②醫用粘合劑,可分為化學性粘合劑和生物性粘合劑,前者有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聚苯乙烯和氰基丙烯酸脂類等,後者有明膠;貽貝膠和人纖維蛋白粘合劑等,主要用於皮膚切口,植皮和消化道漏口的粘合。使用時將膠直接塗擦在切口創緣,加壓拉攏切口即可。生物膠毒性作用小,吸收較快,應用前途較好;③金屬釘直接釘合
十一、敷料:
一般為紗布及布類製品,種類很多,將常見敷料介紹如下:
(一)紗布塊(Gauze):用於消毒皮膚,拭擦手術中滲血、膿液及分泌物,術後復蓋縫合切口,進入腹腔用溫濕紗布,以垂直角度在積液處輕壓蘸除積液,不可揩摸,橫擦,以免損傷組織。
(二)小紗布剝離球(Class ball, small (s.s.)):將紗布卷緊成直徑0.5-1厘米的圓球,用組織鉗或長血管鉗夾持作鈍性剝離組織之用。
(三)大紗布墊:用於遮蓋皮膚、腹膜、濕鹽水紗布墊可作腹腔臟器的保護用,也可以用來擦血。為防止遺留腹腔,常在一角附有帶子,又稱有尾巾。
附:無菌手術包的應用及注意事項
手術無菌包是用布類(雙層包布二塊)包裹手術需要的敷料、器械物品等,經高壓滅菌後備用。
1.無菌包外應系有標簽,註明內容物名稱和有效日期。
2.應置於清潔乾燥處(櫃內、桌內)。如發現包布破損或被水浸濕,或失去標簽則包內物品應疑為污染而不能認為是無菌的,只有重新消毒後方可使用。
3.無菌物品,春季超過7-10天,冬季超過兩周未用者,應重新消毒後,才能應用。
4.一份無菌物品,只能為一個病人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5.使用時,置於手術器械台上,或其他穩妥的地方。打開包布時,應注意保持其內面不受污染。不可用未消毒的手或其他未滅菌的器械取包內無菌物品或觸及包布內面。操作者應與無菌物品保持20cm以外的距離。
6. 若只需其中一部分物品,用無菌持物鉗或鑷取出後,仍須保持其無菌狀態,按原狀包好,排於櫃內的前列,以便下次盡先採用
十二、高頻電刀:
現代外科中電子外科手術已廣泛普及,電子外科手術系利用高頻電流來切開組織,達到止血的效果。電刀是外科常用的設備,其融切割、分離、止血為一體,使這些分開性的操作同時完成,減少結扎或縫合止血的頻度,可大大縮短手術時間。
電刀系利用高頻電流來切開組織和達到止血的效果。電刀在手術中可達到以下幾種功能:(1)乾燥:低功率凝結不需要電光;(2)切割:釋放電光,對組織有切割效果;(3)凝固:電光對組織不會割傷,可用於止血和燒焦組織;(4)混切:同時起切割及止血作用。
常用電刀類型有國產DD-2型高頻電刀,台灣越勝500SⅡ型手術電刀,瑞士Prifzer電刀和美國Valleylab電刀等。其結構由高頻電子發生器、高頻電極板、高頻電刀頭三部分組成,老式電刀還有腳踏開關。高頻電子發生器和電極板在手術開始前由巡迴護士准備妥當,電極板有硬極板和軟極板,軟極板與患者接觸緊密,電阻為0,使用中不易產生燒灼傷,現多應用軟極板;高頻電子發生器的電能等級調節至關重要,電能等級是依據各種不同的外科手術、醫生技巧及電刀頭的不同而定。在普通外科手術中一般單極輸出,電能高定原則是:(1)低電能,用於細小出血的電凝止血,粘連的分離,中小血管的的解剖分離;(2)中電能,較大出血的電凝止血,腹腔內臟器、組織的切割、游離;(3)高電能,肝臟組織的切割,癌細胞切除(如乳腺癌根治術)。電能的設定還需要依據主刀醫生的個人經驗來設定。手術者操縱高頻電刀頭,電刀頭上有二個控制開關按扭,上方的主管電凝,下方的主管電切,電凝主要用於點狀止血,一般直徑1mm以下血管電凝可以控制出血,電切主要用於切割組織兼有止血功能,高頻電刀頭的電極有長短之分,長電極用於深部組織操作,短電極用於淺部組織操作。
現在高頻電刀又有一些改良,可以伸縮的電極,以隨意控制長短;管狀電極並電刀尾部連接吸引器管,這有利於術中邊操作邊吸引,減少空氣中煙霧,吸凈視野的血液和滲液;刮匙樣電極具有邊刮吸邊電切的作用,這特別有利於切除腫瘤的操作。
應用高頻電刀的優點是手術操作中不需要很多的結扎,切割和止血一氣呵成,切口內不留異物,術野干凈清晰,操作迅速,特別是長電極有利於深部(如盆腔)的操作。
高頻電刀的缺點是由於電刀的熱散射作用,往往造成切口周圍組織小血管的損傷,特別是切割操作緩慢時造成的損傷更大,結果手術切口很容易液化,造成延遲癒合。在開放式氣管內麻醉時應用高頻電刀,由於發生器的放電火花,可以造成爆炸事件,致使人員傷亡;高頻電刀極板應與患者緊密接觸,若接觸不良可以造成患者燒灼傷;在電凝和電切時可產生組織氣化煙霧污染空氣環境,術中應注意用吸引器將煙吸凈。

B. 手術中什麼是刀手

我是一醫療工作者,對金屬器具也是鍾情十分啊。
步入正題
外科手術刀的材料採用18/10高品質不銹鋼 。
手術刀由刀柄和可裝卸的刀片兩部分組成。刀柄一般根據其長短及大小來分型,一把刀柄可以安裝幾種不同型號的刀片。刀柄一般與刀片分開存放和消毒。刀片的種類較多,按其形態可分為圓刀、彎刀及三角刀等;按其大小可分大刀片、中刀片和小刀片。
裝載刀片時,用持針器夾持刀片前端背部,使刀片的缺口對准刀柄前部的刀楞,稍用力向後拉動即可裝上。使用後,用持針器夾持刀片尾端背部,稍用力提取刀片向前推即可卸下。
其它的刀類有截肢刀、骨刀、軸式取皮刀、鼓氏取皮刀等。此外還有各種刀、R刀、激光刀等,它們主要是利用高頻電流,R射線、激光等,通過特定的裝置來達到切割組織同時止血的目的。
手術刀主要用於切開和分離組織。可以根據不同的手術要求,選用不用的刀具。正確的執刀方式有以下四種
1.執弓式:是最常用的一種執刀方式,動作范圍廣而靈活,用力涉及整個上肢,主要在腕部。用於較長的皮膚切口和腹直肌前鞘的切開等。

2.執筆式:用力輕柔,操作靈活准確,便於控制刀的動度,其動作和力量主要的在手指。
用於短小切口及精細手術,如解剖血管、神經及切開腹膜等。
3.握持式:全手握持刀柄,拇指與示指緊捏刀柄刻痕處。此法控刀比較穩定。操作的主要活動力點是肩關節。用於切割范圍廣,組織堅厚,用力較大的切開。如截肢、肌腱切開,較長的皮膚切口等。
4.反挑式:是執筆式的一種轉換形式,刀刃向上挑開,以免損傷深部組織。操作時先刺入,動點在手指。用於膿腫切開,刺破血管或膽總管等空腔臟器,切斷鉗夾的組織,擴大皮膚切口等。
我想這夠全面的了,如果還有對其他器械的疑問也可提出。

C. 手術刀和普通的小刀有什麼區別手術刀是怎樣製作的

普通的小刀和手術刀最大的區別就是組成的方式不同,兩者拿在手裡的感覺不一樣。普通的小刀主要都是由刀片和刀柄構成,手術刀則有對接的安裝槽材質選擇的都是不銹鋼或者是碳鋼的材料。一般使用都是為一次性的,主要用來解剖皮膚的肌肉組織。刀尖是經歷過修整的使用過程當中非常靈敏,刀柄則鈍一些,因為要根據皮膚的組織來重新劃分。每一次使用過後,手術刀都會進行拆卸消除或者是更換一下刀片。

總的來說一旦不小心獲得了手術刀,千萬不要選擇私藏,一定要進行及時的上交。手術刀也是不能夠在 生活當中使用的,因為一旦有細菌在上面很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普通的小刀在使用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及時的消殺和清洗,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使用的時候沒有問題。

D. 手術刀片各種型號的用途是什麼

通常10號、20-24號刀片用於切開皮膚、皮下、肌肉、骨膜等組織;11號刀片用於切開血管、神經、胃腸道及心臟組織;12號刀片用於膝部、五官科手術;15號刀片用於深部組織及眼科、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組織切割。

左手持刀柄刃側尾端,右手握持針鉗(持針器),成45°角夾住刀片孔上段背側,左手握住刀柄,對准孔槽處向下用力,至刀片完全安裝在刀柄上;拆卸時,左手持手術刀柄,右手握持持針器,夾住刀片孔尾端背側,稍提起,順刀柄槽往前推。



使用注意事項

1、手術刀片每次使用都需要進行消毒滅菌,可以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法、煮沸消毒法、浸泡消毒法中的任意一種方法,煮沸消毒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建議使用一次性的醫用手術刀片。

2、無論哪一種持刀法,都應以刀刃突出面與組織呈垂直方向,逐層切開組織,不要以刀尖部用力操作,執刀過高控制不穩,過低又妨礙視線,要適中。

3、醫生用手術刀長時間進行手術時,往往會有手腕部位的酸困等不適感,造成手腕勞損現象,因此,可能會對手術效果造成不利影響,也對醫生的手腕帶來健康隱患。

4、在對肌肉等組織進行切割時往往會誤傷到血管,遇到這種情況需要用水進行沖洗以盡快找到出血位置,否則會對手術的正常進行造成嚴重的困難。

E. 手術刀刀柄為什麼不能做成兩用的

醫院里外科醫生使用的手術刀分刀片和刀柄。刀片是一次性的,刀柄不是。其他的器械也不是一次性的,不過在每次使用時都是經過高壓滅菌的。所謂滅菌就是殺滅一切微生物。所以只要嚴格消毒,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的。醫院里外科醫生使用的手術刀分刀片和刀柄。刀片是一次性的,刀柄不是。其他的器械也不是一次性的,不過在每次使用時都是經過高壓滅菌的。學習手術刀的用法,是一名外科醫生必不可少的課程。
手術刀片和手術刀柄的配合尺寸
1.執弓式:最常用的一種執刀方式,動作范圍廣而靈活,用力涉及整個上肢,主要在腕部。用於較長的皮膚切口和腹直肌前鞘的切開等。
2.執筆式:用力輕柔,操作靈活准確,便於控制刀的動度,其動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用於短小切口及精細手術,如解剖血管、神經及切開腹膜等。
3.握持式:全手握持刀柄,拇指與食指緊捏刀柄刻痕處。此法控刀比較穩定。操作的主要活動力點是肩關節。用於切割范圍廣、組織堅厚、用力較大的切開,如截肢、肌腱切開、較長的皮膚切口等。
4.反挑式:是執筆式的一種轉換形式,刀刃向上挑開,以免損傷深部組織。操作時先刺入,動點在手指。用於切開膿腫、血管、氣管、膽總管或輸尿管等空腔臟器,切斷鉗夾的組織或擴大皮膚切口等。
5.指壓式:用力重,食指壓住刀柄前端,後半端藏於手中。此法控刀稍不靈活。主要適用於難於切開的皮膚組織。

F. 手術刀有幾種拿法

4種
執筆法.抓持法,持弓法.反挑法

G. 手術刀可以用在食物上嗎

可以是可以,但要注意些問題。
1.挑一個合適的型號的手術刀片,我也不知道哪個切牛排順手,你可以都試試……
2.處理好替換下來的舊刀片:一定要小心的包好,不要給垃圾的處理人員造成傷害。
3.一定要用新刀片,一定要用新刀片,一定要用新刀片。
4.最重要的一點:還要買個持針器!再學會正確的拆裝手術刀片的姿勢!
拆裝手術刀片很容易刀片彈飛傷到自己,一定要注意!
最後我覺得……單從鋒利度上來講,和美工刀不分上下,而且美工刀還方便對吧……
手術刀太鋒利了,容易傷到自己,一不小心就一個口子
接上刀柄後可以依靠重力切肉

H. 手術刀正確傳遞方法或者姿勢

傳遞手術刀時,遞者應握主刀片與刀柄銜接處,背面朝上,將刀柄的尾部交給術者,切不可刀刃朝向術者傳遞,以免刺傷術者。

I. 超執刀新血的簡潔攻略

執刀心得1
1、將萬能葯灑在黃色的線上,變成藍色後用手術刀將它切開。
2、選擇針線,左右移動將傷口縫合。
3、將萬能葯灑在傷口發紅的地方,出現OK後用綳帶將它貼好。
執刀心得2
1、用針筒吸取藍色瓶子的液體,注射到紅色的小點上。
2、用鑷子將插在內臟的玻璃取出,要往相反的方向。拔出後放到右邊的盤子,然後用萬能葯恢復傷口。
3、用針線將部分傷口比較大的地方進行縫合。
1-1
1、用針筒吸取綠色瓶子中的液體,並注入病人的體內,要注射兩次。可以看到病人的心跳有所恢復,這個道具就是用來恢復病人心跳的。
2、用針線將大傷口縫合,並且用萬能葯恢復一些小傷口。
3、將萬能葯灑在黃色的線上,並用手術刀切開。
4、用鑷子將插入內臟的骨頭取出,並放入盤子,再用萬能葯將傷口恢復。
5、用鑷子夾住往上歪的骨頭,下拉到閃光的地方後放開。然後將拔出來骨頭重新放到閃光的地方,就像拼圖一樣放好。
6、完成後用萬能葯灑在上面,全部出現OK就可以了,接下來就是回到人體表面進行縫合。
執刀心得3
1、用吸管將紅色的血吸掉,然後用激光攻擊白色的小點,出現黑色的小洞後用萬能葯恢復。
2、用觀察鏡尋找內臟病變的地方,看到黑色的跟眼睛一樣的地方後按A鍵就可以發現它了。
3、拿手術刀沿著綠色的線切開,用吸管吸取表面的液體,再拿手術刀沿著藍色的線切開,用鑷子將它取走,再用鑷子將人工膜貼在傷口上,用萬能葯灑在上面。一共有三個地方有病變。
1-2
1、用手術刀切開進入內部,拿激光將小細菌消滅,再灑上萬能葯。
2、拿觀察鏡尋找病變,用手術刀切開,再拿引流管吸取,用鑷子取走,再蓋上人工膜灑上萬能葯。
3、注意一點,每取下一塊都會出現白色的小點,要用激光攻擊,然後塗上萬能葯。
1-3
1、用吸管將血吸走,然後用針線將傷口進行縫合。
2、用鑷子夾住人工膜蓋在沒有流血的傷口上,再灑上萬能葯。
3、切開進入內部,用吸管將血吸走,然後拿手術刀切開藍色的線,用鑷子將子彈從反方向取出。再用吸管取血,然後用鑷子蓋上人工膜,塗上萬能葯。
4、最後一步使用強心器時,要將手柄往前推一下,然後當能量經過綠色方格的時候按下Z、B鍵就可以了恢復了。
1-4
1、進入內部後用萬能葯恢復一下表面流血的部分,然後用激光到將機器上的四個圓點切開,再拿手術刀切掉藍色的部分。
2、用鑷子將黃色的圓點全部裝上。
3、進入超執刀模式後流血會變慢,趁機將血全部用吸管吸走,再用萬能葯組織一下流血就可以了。
1-5
1、進入內部後用注射的消炎葯將三處紅點消除,然後用觀察鏡尋找兩個病變的部位進行切除。
2、用透視鏡按住B鍵移動,可以觀察到更多的地方發炎,同樣用消炎葯清除。
3、消炎完成後繼續尋找病變的部位,左下角兩個,右上角一個。
1-6
1、用吸管將血吸走,然後用萬能葯恢復小傷口,再用手術刀切開進入內部。
2、用吸管將血吸走,接著拿針線補上,最好是吸一塊地方補一塊。
3、使用超執刀後心率會被停住,按照之前的那樣將傷口全部復合就可以了。
2-1
1、進入內部後會看到深紅色的血液,用吸管取走,然後拿觀察鏡尋找病變的地方進行切除。
2、每切除一個都會有發炎的地方,用消炎葯注射便可以。
3、手術中共要清除四個病變的部位,一個在最上放,兩個在中間,最後一個在底下。
2-2
1、進入內部後心臟停止,要用手按摸,當兩個手掌合在一起的時候按下A、B鍵就可以了。
2、中間要是看到護士說手術終止就先暫停一下,這時候所有的道具都不能用。
3、用萬能葯塗在插入心臟的兩根線頭上,然後用手術刀切開,用吸管把血吸走,再用針線將流血的地方縫好。
4、然後用鑷子將兩根線取走,再將心臟起博器取走。完了後把新的起博器放上,再插入兩根新的繩子。
5、用觀察鏡尋找剛才縫合的地方,可以看到兩個黑洞,用手術刀割開,再拿鑷子夾住繩子的一頭將它插入。
6、最後再進行縫合就可以完成了。
2-3
1、一開始便要使用心跳器恢復心率,在短時間內將左邊的三片骨頭取出,然後用萬能葯恢復傷口。
2、接著用針線將多處劃傷進行縫合。大血管要先用吸管將血吸走,然後使用鑷子夾住裂縫的一邊,往另一邊拉去。完了後用針線進行縫合邊可,一定要快些,否則傷口又會裂開了。
3、然後將拔出的骨頭重新蓋在上面,完成後會大出血,注意用強心劑恢復一下,然後將骨頭拔出,修復好傷口後將骨頭放到下面的空隙上。
4、完成後迅速將萬能葯灑在上面,要不然病人會死去。
2-4
1、進入內部後用針線將傷口縫上,這時候突然出現病毒。
2、用激光刀攻擊,病毒如果弄出傷口就先縫合一下,如果是病菌,那就等到三個以上再進行切除。
3、消滅完兩波敵人,第三波會進行合體,而且攻擊也非常猛烈,好在速度比較慢,可以一邊用激光刀攻擊它一邊打強心劑,千萬不要去修復他的攻擊,時間上會來不急。等消滅它之後再進行縫合。
2-5
1、吸取注射中的黃色瓶子打在左邊的方格上,用手術刀切掉就可以使用了。
2、燒傷的部位有兩種,一種是黃色的會流血,一種是黑色的不會流血。先將一塊地方的血吸走,然後將切好的人工膜蓋上,一定要蓋四塊,而且要那拼正方形那樣蓋好,迅速塗上萬能葯,要不然血流出來人工膜會脫落。
3、黑色的要先用消炎葯注射,然後用手術刀沿著藍色的線將它切掉,拿鑷子取走,完成後就像修復黃色地方一樣就可以了。燒傷的部位比較多,上面和下面都有,用觀察鏡移動視角吧。
3-1
1、進入內部後用觀察鏡查看綠色的血管,發現異物後用激光攻擊,然後用注射中的白色液體注射。
2、用手術刀將藍色的線切開,主要心跳的恢復,每次切都會出血。
3、切下後用鑷子取出,然後用針線初血的地方,再用萬能葯塗抹一下周圍就可以了。
3-2
1、將三個碎片拔出,再用萬能葯恢復一下,把周圍的傷口縫合一下。
2、進入內部後同樣要把碎片取出,再恢復傷口。用鑷子拉好大的傷口,縫上針線就可以了。
3-3
1、先用萬能葯塗在黑色的地方,會出現一個方框。
2、用鑷子夾住人工膜,對准了放下,再塗上萬能葯就可以了。
3、後面兩個方框會不斷地移動及放大縮小,比較有難度,看準了再放下,而且要注意及時改變方向。
3-4
1、進入內部後會發現藍色的病毒,可以用吸管攻擊它。
2、病毒移動中放出的小紅點可以用激光切除,如果擴散開,可以用吸管吸取一下,再用手術刀切開藍色的線,用鑷子取走。
3、攻擊到一定次數後會分三,要先攻擊中間的本體,消滅後迅速拿吸管將周圍的藍色小細菌吸走。
4、如果藍色小細菌擴散,則用激光到攻擊,然後用手術刀切開,拿鑷子取走。
5、消滅幾次後會出現分身,只有一個是真的,不過另外一個也要消滅,否則一定時間後會擴散出五個藍色的小細菌。
3-5
1、先用吸管將大部分血吸走,然後注射紅色的液體,再用手術刀切開並用鑷子取走。
2、繼續用鑷子夾住其中一端,往另外一端拉去直到OK,然後就可以用針線縫合了。
3、如果沒有繼續取走即將爆開的血管,一旦裂開就會降低相當的心跳,所以切除的時候要迅速。
4-1
1、進入內部後先注射白色的液體,然後切開藍色的部分。
2、接著用左邊的鋼圈套住細小的部分,按緊A鍵旋轉手柄,轉完兩次就可以用鑷子將它取走了。
3、然後在傷口處蓋上人工膜,塗上萬能葯。出來後發現不對,又開進去看,已經發炎了,用吸管吸走一些黑色的血液,然後再進行一次剛才的手術,暫時不用管發炎的部分,殺不完的。切除後再用消炎葯將發炎的部分清理一下。
4-2
1、先把病人體表上的碎片拔出,然後灑恢復葯,再用針線縫合一些大的傷口。
2、進入內部後用觀察鏡移動,修復三個大的傷口,速度要快。
3、然後繼續尋找發黑的地方,看到後用手術刀攻擊,再用吸管將血吸走,然後用針線縫合。
4-3
1、進入體內後用觀察鏡尋找病變的地方,中間出血記得拿吸管吸一下,然後清理感染的小細菌。
2、中途會出現吸管不能使用的情況,這時候就靜靜地等吧,也不要著急。
3、拿回吸管後迅速將血吸走,再注射一些強心劑,然後繼續將手術完成就可以了。
4-4
1、進入內部後先注射紅色的液體,然後用手術刀切除,用鑷子將血管連接起來並縫合。
2、之後會有三根血管同時爆開,將血吸走後用鑷子夾住人工血管,對准了將其放下,然後將頭縫合就行了。
3、這里最好保持一定高度的心率,後面手術的時間比較段,怕各位來不急應付。一般出現血管爆裂,一定要先將大血管處理好再去修復剩下的小血管。
4-5
1、進入後會發現一塊奇怪的病毒,左右兩邊有兩個小的分身,這兩個分身是無法攻擊它們的,只有用激光攻擊中間的本體。
2、用吸管可以吸取小分身放出來的綠色小球。
3、用激光可以除去小分身放出來的紅色小球,和覆蓋在表面的紅色病毒,如果讓它們與本體接近的話就會形成傷害。
4、在攻擊他們的中途也要注意心跳的恢復,要不然一直使用激光也會降低心跳,而且有使用次數的限制。
5-1
1、用吸管將血吸取,然後用萬能葯恢復小傷口,再用針線縫合大傷口。
2、進入內部後病人會出現抽痙的情況,這時候就先暫停手術,等抽痙過了再繼續,後面也是如此。抽痙的頻率比較高,因此最好速戰速決。
3、用鑷子將藍色的物體拔出,然後夾住韌帶往短的那邊拉去,也就是往上拉,就可以接好了。
5-2
1、進入體內便要使用心跳器,恢復後用吸管將體內的血全部吸走。
2、用鑷子夾好人工膜並蓋上,灑萬能葯就可以了。
3、完成後將周圍的傷口縫合一下就行。
5-3
1、先將血吸走,然後用觀察鏡搜索黑色的部分。
2、發現後拿手術刀切開,用吸管取血,然後縫合。
3、中間會出現心跳下降,用心跳恢復後將中間血取走,然後貼人工膜並用萬能葯恢復。
5-4
1、先將病人的心跳恢復到99,進入體內後用觀察鏡尋找病毒,發現閃光的地方後就是病毒了。
2、用手術刀攻擊一下,然後注射血清,就等於攻擊一次敵人了。後面敵人會分身,其實也蠻簡單的,三隻眼睛的是假的,四隻眼睛的是真的。
3、如果攻擊錯誤或者時間過太久,病毒就會主動現身攻擊。
5-5
1、比較緊張一場手術,因為葯量非常有限,基本只能用一次,所以盡量避免失誤。
2、在用萬能葯塗抹黃線以及縫合傷口治療的時候,盡量用點的方式使用,這樣也可以保證萬能葯的余留。
5-6
1、本次手術是上一次的加強版,用觀察鏡搜索敵人,發現後用手術刀攻擊,再注射血清。
2、攻擊四次後病毒會產生變化,這時候病毒不會隱身,但是數量變多了。
5-7
1、請大家根據這個圖來做吧,我畫得不是很好。
6-1
1、比較考驗時間的戰斗,我們要做的就是一次性切除那三個像果實一樣的東西。
2、用鑷子夾住連接果實的小球,就可以阻止黃色的能量前進了,如果不小心被恢復了,那就要重頭再來。
3、夾住後可以用血清注射,然後用手術刀切下來並用鑷子取走,可以注射完血清夾一次小球,慢慢來。一共要戰斗四次,後面兩次數量又增加一個。
6-2
1、進入後會看到病毒的顏色在不斷地切換,我們只有在它是藍色的時候攻擊。
2、紅色的時候就不要去動它了,當它成藍色的時候就用吸管吸取,然後用手術刀將藍色的線切開,再用鑷子取下,然後蓋上人工膜並用萬能葯恢復。
6-3
1、三場連續的病毒,第一場是3-4的病毒,第二場是6-1的病毒,第三場是4-5的病毒,時間抓得比較緊。
6-4
1、開始後要用心跳器恢復,然後用吸管將表面的血吸走,看到藍色的線後切開,並繼續用吸管取血,然後蓋上人工膜,灑萬能葯。
2、中間要是出現心跳不穩定,就暫停一下手術。
3、取好子彈後用觀察鏡尋找一下周圍,是否有黑色的傷口,發現後用手術刀切開,然後取血再縫合便可。
6-5
1、連續作戰,第一場是燒傷的作戰,第二場是取子彈,第三場是取玻璃,第四場是合骨頭,第五場是修心臟。
6-6
1、將內臟放到中間,然後注射白色液體到藍管中,切開藍色部分,用吸管取血,然後用鑷子接過旁邊的藍色小血管接到切開的地方,用針線縫合。
2、病毒出現後先消滅其中一隻,然後轉到下面繼續,這回先注射黃色的血管,再注射紅色的血管,最後再注射綠色的血管。
3、完成後回來先修復傷口,然後恢復一些心跳,開始攻擊病毒,和以前的作戰一樣。完成後進行第二個。
4、第一批敵人成了眼睛敵人,先消滅眼睛,中途浮雲敵人要是放出紅色的細菌就消滅掉,再攻擊眼睛。
7-1
1、進入內部後用吸管將液體吸走,然後用手術刀攻擊上面的三個細菌就可以切除。
2、切除後用鑷子將細菌拿走就可以了,後面會出現復數的病毒,要在短時間內同時消滅,建議將兩個都攻擊到剩下一個病毒後再同時取下來。
3、最後燈會暗下來,這里可以使用男醫生的超執刀,讓病毒的生長速度減慢,再取下來就可以了。
7-2
1、同樣是連續的病毒戰,完全考驗各位的技術了,實在困難可以試著把難度調到簡單通過本關。
7-3
1、將中間的三個黃色球取出來,注意要躲避周圍的閃光的東西。
2、比較困難的地方,先將左邊的取出來,注意不要碰到,因為這一根最長。然後再取其他的,紅色情況下千萬不能碰,一碰就結束游戲了。這里也可以試著使用男醫生的超執刀。
3、完成後將小球裝回去,這次閃光的東西移動要比取出來的時候快很多。
7-4
1、進入體內後,先讓病人恢復一些心率,防止後面病毒爆炸。
2、記住現在病毒的顏色,然後注射白色的液體,再將剛才開到與病毒顏色相同的液體注射到各個病毒去就可以消滅了,速度要快一些,否則一旦爆炸就很危險了,最好先將數量多的病毒消滅。
7-5
1、進入內部後用激光攻擊四個點,然後切除藍色的線將它們取下來。完成後將起博器也取走,中間會出現心跳下降的情況,恢復一下就可以了。
2、取下來後給病人注射一些強心劑恢復心率,然後一次性將上面圓圓的儀器取下來。再把起博器裝上,放上黃色的球。
3、最後將周圍流血的地方清理一下就可以了。
7-6
1、開始後用萬能葯灑在白色的格子上,用手術刀沿著藍色的線切除,再用鑷子取走就可以了。可以一次性取走一大片,紅色的格子要優先取走,因為敵人如果碰上就會損失心跳上限。
2、敵人在格子上的時候無法將切好的格子取走,等它離開就可以了,紅色的格子敵人還會再造出來,不過機率不是很大,當敵人隱身的時候要隨時關注地面和敵人的走向,出現紅色的立即清除。
3、連續三次後敵人會變身成黃金色,這時候會不斷的移動,而且沒有規律,拿激光就可以攻擊它了。
4、變身後的敵人會使用三種攻擊手段,一個是連續地切割,一個是切割後留下血跡,另外一個則是扔紅色細胞。
5、這里要注意的就是紅色細胞,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敵人一放出紅色細胞就要立即停下手頭的活,用鑷子將紅色細胞取走,否則敵人會放出光波,觸碰到病毒就會爆炸,到時候就危險了。
6、當攻擊病毒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會連續放出大量的紅色細胞,這時候要注意了,只有使用超執刀才能躲過。發動超執刀後就拚命攻擊病毒吧,它撐不過幾刀就會死掉的了。

J. 執刀方法有哪幾種 分別適合於何部位手術

你好。手術刀的持握方法有, 執弓式:用於胸腹部較大切口。 抓持法:用示指壓住刀背,下刀有力,用於堅韌組織的切開。執筆法:動作和力量放在手指,使操作輕巧,精細。反挑法:刀刃向上挑開組織,以免損傷深部組織及器官,常用於淺表膿腫的切開。

閱讀全文

與手術刀常用的執刀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