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幾種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種,即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生物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指用物理因素殺滅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自然凈化、機械除菌、高熱滅菌和太陽光照射等。
(2)化學消毒法
指用化學葯品進行的消毒方法。
(3)生物消毒法
指用微生物發酵所產之熱達到消滅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⑵ 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幾種
消毒的目的是消滅鴿舍內及周圍環境中的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或阻止傳染病蔓延。消毒是一項重要的防疫措施,鴿場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幾種:
(1)浸泡消毒
在鴿場、鴿舍的進出口設置消毒池,選用10%石灰乳或5%~10%漂白粉或2%氫氧化鈉等消毒葯,要經常保持葯液的有效濃度,定期更換消毒葯品種,以保持葯物的有效性。能夠耐浸泡的物品也可採用此法消毒。
(2)噴霧消毒
將消毒液配製成一定濃度的溶液,用噴霧器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消毒的消毒葯應對鴿和操作人員安全,沒有副作用,而對病原微生物有殺滅能力。噴霧的霧滴應在100微米左右,使水滴呈霧狀,在空間中停留一定的時間。可對空氣、鴿舍、牆壁、地面、籠具、鴿體表、鴿巢、棲架等進行噴霧消毒。
(3)熏蒸消毒
常用甲醛(福爾馬林)配合高錳酸鉀等進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可使消毒葯的氣霧滲透到各個角落,消毒比較全面。熏蒸消毒時必須封閉鴿舍,應注意消毒時室內溫度不低於18℃,鴿舍內的用具等都應打開,以便讓氣體能夠滲入,盛放甲醛的容器不得放在地板上,必須懸吊在鴿舍中。葯品的用量是:每立方米的空間應用甲醛25毫升、水12.5毫升、高錳酸鉀25克。分別計算、稱量後,將水與甲醛混合,倒入容器內,然後將高錳酸鉀倒入,用木棒攪拌,經幾秒鍾即見有淺藍色刺激眼鼻的氣體蒸發出來。一般經過12~24小時後方可將門窗打開通風,隔1周待刺激性氣味消失後才可使用。
(4)火焰噴射消毒
使用煤油的火焰噴射器,用火焰噴燒金屬、不易燃籠具、地面、牆壁等,其消毒作用徹底。
⑶ 噴霧消毒用什麼消毒液
噴霧消毒可以利用的消毒液主要是84消毒液、75%的乙醇消毒液。84消毒液可以噴霧使用,84消毒液是含有氯消毒液,具有很多的活性氯離子,能夠對細均病毒產生氧化還原反應,殺滅細菌和病毒。84消毒液本身有一定的腐蝕性,可以放在噴霧器里,按正規的配比,應用正規的噴霧器進行噴灑消毒。
⑷ 消毒噴霧使用教程 正確使用消毒劑方法
1、在使用消毒劑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說明使用。由於消毒劑其本身就是一種危險品,故不可過度使用。如過氧乙酸是一種強氧化劑,各種微生物對其十分敏感,可將所有微生物殺滅。但因其氧化能力強,高濃度時可刺激、損害皮膚黏膜,腐蝕物品。同時,長期大量使用消毒劑、滅菌劑,會使微生物產生抗葯性,滅菌效果大大降低。
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劑主要有含氯消毒劑,比如大家熟知的84消毒液,這種產品在超市就可以買到,可以用來消毒餐具、桌椅、廁所潔具等物品。一般情況下,居室空氣無需使用專門的消毒劑消毒,通風換氣是保證居室空氣衛生質量的重要措施。確實需要用消毒劑進行殺菌、消毒時,可選擇一定濃度的過氧乙酸或過氧化氫噴霧消毒,也可選擇臭氧空氣消毒機,消毒後還要通風換氣。
3、在使用消毒劑前,必須徹底清除環境中存在的有機物,如糞便、飼料殘渣、畜禽分泌物、體表脫落物,以及鼠糞、污水或其它污物。因為這些有機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這會消耗或中和消毒劑的有效成分,嚴重降低了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濃度。
4、同時為了避免消毒譜不廣,防止致病菌產生耐葯性,須輪換使用消毒劑。
⑸ 常用的消毒法都有哪些
常見的化學消毒滅菌法如下:
(1)浸泡法
選用殺菌譜廣、腐蝕性弱、水溶性消毒劑,將物品浸沒於消毒劑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2)擦拭法
選用易溶於水、穿透性強的消毒劑,擦拭物品表面,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3)薰蒸法
加熱或加入氧化劑,使消毒劑呈氣體,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適用於室內物品及空氣消毒或精密貴重儀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血壓計、聽診器以及傳染病人用過的票證等),均可用此法消毒。
①純乳酸
常用於手術室和病室空氣消毒。每100m2空間用乳酸12ml加等量水,放入治療碗內,密閉門窗,加熱熏蒸,待蒸發完畢,移去熱源,繼續封閉2小時,隨後開窗通風換氣。
②食醋
5-10ml/m3加熱水1-2m3,閉門加熱熏蒸到食醋蒸發完為止。因食醋含5%醋酸可改變細菌酸鹼環境而有抑菌作用,對流感、流腦病室的空氣可進行消毒。
此外,尚可應用甲醛或過氧乙酸等進行熏蒸滅菌。
(4)噴霧法藉助普通噴霧器或氣溶膠噴霧器,使消毒劑產生微粒氣霧彌散在空間,進行空氣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如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0.2%過氧乙酸溶液作空氣噴霧。對細菌芽胞污染的表面,每立方米噴霧2%過氧乙酸溶液8ml經30分鍾(在18℃以上的室溫下),可達99.9%殺滅率。
(5)環氧乙烷氣體密閉消毒法將環氧乙烷氣體置於密閉容器內,在標準的濃度、濕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環氧乙烷是廣譜氣體殺菌劑,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及芽胞,以及真菌和病毒等。穿透力強,對大多數物品無損害,消毒後可迅速揮發,特別適用於不耐高熱和溫熱的物品,如精密器械、電子儀器、光學儀器、心肺機、起博器、書籍文件等,均無損害和腐蝕等副作用。本品沸點為10.8℃,只能灌裝於耐壓金屬罐或特製安瓿中。
操作方法:滅菌可用櫃室法或丁基橡膠袋法。
①櫃室法可在環氧乙烷滅菌櫃內進行。將物品放入櫃室內,關閉櫃門,預溫加熱至40-60℃,抽真空至21kpa左右,通入環氧乙烷,用量1kg/m3,在最適相對溫度(60-80%)情況下作用6-12小時。滅菌完畢後排氣打開櫃門,取出物品。
②丁基橡膠袋法在特製的袋內進行。將物品放入袋內,擠出空氣,扎緊袋口。環氧乙烷給葯可事先放安瓿於袋內,扎緊袋口後打碎,使其氣體擴散;亦可將鋼瓶放在40-50℃溫水中氣化後與袋底部膠管相通,使氣體迅速進入,用葯量為2.5g/l.將橡膠袋底部通氣口關閉,放入20-30℃室溫中放置8-24小時。
注意事項:
①環氧乙烷應存放在陰涼、通風、無火源、無電開關處。用時輕取輕放,勿猛烈碰撞。②消毒時,應注意環境的相對濕度和溫度。鋼瓶需加溫時,熱水不可超過70℃。③消毒容器不能漏氣(檢測有無漏氣,可用浸有硫代硫酸鈉指示劑的濾紙片貼於可疑部位。如有漏氣,濾紙片由白色變粉紅色)。袋內物品放置不宜過緊。④環氧乙烷有一定吸附作用,消毒後的物品,應放置在通風環境,待氣體散發後再使用。⑤本品液體對皮膚、眼及粘膜刺激性強,如有接觸,立即用水沖洗。⑥在環氧乙烷消毒的操作過程中,如有頭昏頭痛等中毒症狀時,應立即離開現場,至通風良好處休息。
⑹ 空氣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國標《空氣消毒劑衛生要求》(GB 27948-2011)對允許使用的空氣消毒劑在理化指標、滅殺微生物以及毒理學安全性等三個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一、理化指標要求:
1、消毒劑有效成分含量、pH值等理化指標應符合產品質量的相關標准;
2、穩定性要求:液體消毒劑在產品有效期內的有效成分下降率應≤15%,固體消毒劑在產品有效期內的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10%;
3、消毒後的殘留及在環境中的殘留毒性應符合國家相關標准及規范的要求;
4、消毒過程中,不易發生燃燒、爆炸。
二、殺滅微生物要求:
1、實驗室殺菌試驗或消毒模擬現場試驗,使用氣溶膠噴霧法消毒時,消毒劑用量應≤10 mL/m3。在20℃~25℃,相對濕度50%~70%條件下,作用≤1 h。對空氣中白色葡萄球菌的殺滅率應≥99.9%;
2、現場自然條件下,使用氣溶膠噴霧法消毒時,消毒劑用量應≤10 mL/m3。作用≤1 h,對空氣中自然菌的消亡率應≥90.0%。
三、毒理學安全性要求:
1、急性經口毒性屬實際無毒;
2、急性吸入毒性屬實際無毒;
3、致突變試驗為陰性。
簡單來說,空氣消毒劑必須穩定,具有強消毒能力。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
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次氯酸鈉,其水解產生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可導致蛋白質變性,殺滅細菌、病毒,實現消毒。但是市售的84消毒液濃度一般在5%-8%左右,使用時必須要按照比例稀釋使用,否則高濃度84消毒液會生成氯氣,對人體呼吸道產生損傷,對金屬有腐蝕作用,且對有色織物有漂白作用。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中規定,化學消毒法洗消劑允許殘留量:游離性余氯≤0.03mg/100cm2。若使用高濃度84消毒液,殘留氯就會超標,長期接觸,會導致誘發疾病。因而,84消毒液使用時要求保持室內通風良好。除此以外,84消毒液對皮膚和口腔粘膜具有腐蝕性和刺激性,如果直接接觸原液會有輕微的疼痛感。顯然,84消毒液的生理毒性很強,應避免吸入或者接觸。氯本身對人體是有一定的毒性,因其含有強氧化的作用,長期吸入會造成眼結膜、球結膜、鼻腔內黏膜周圍的受傷和表皮層脫落,對呼吸道肺有刺激性,可能會導致咳嗽、噴嚏、流眼淚,皮膚粘膜均有明顯刺激性和腐蝕性,皮膚長期接觸出現紅腫、皮疹,對不銹鋼、皮革、紡織物、塗飾板材等造成加速老化變色即腐蝕,特別對金屬類具有很強的腐蝕性
酒精的有效成分是乙醇,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酒精蒸汽與空氣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爆炸燃燒。酒精在空氣中爆炸極限為3.3%-19%,當空氣中的酒精含量達到3.3%以上,遇到火源會發生閃爆;當達到19%,溫度等於或大於13℃以上時,遇到火源就會閃燃。濃度75%的酒精消毒液燃點較低,火災危險性屬於甲類。室內使用時禁止採用噴灑式消毒方式,應採取擦拭方式並避免灑漏。保持室內通風,以免發生火災。另外,酒精具有超強的滲透力,能滲透到細胞體內,是其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使細胞脫水,皮膚就會漸漸失去彈性,在帶走皮膚熱量的同時也帶走了皮膚的水分,使皮膚的天然保濕能力及免疫力降低,造成皮膚乾燥和皮膚衰老、粗糙,皮脂分泌旺盛,毛孔粗大。
綜上,84消毒液、酒精雖然消毒合格,但因其有毒性、易燃、刺激性等問題,在空氣中停留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84消毒液、酒精不能進行空氣消毒。
⑺ 消毒步驟及使用方法
一、操作流程
1.先清潔。室內地面及物體表面應先徹底清潔,移去不用的物品等。
2.關閉門窗,撤離人員。
3.測量室內面積或體積,配置消毒液。
4.操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消毒人員戴口罩(N95醫用防護口罩)、橡膠手套、一次性防護服等。
5.選擇合適的消毒劑和消毒施葯方法。
6.對所需消毒對象進行消毒。施葯時按一定順序進行,一般由里到外、自上而下、由左到右進行噴霧。
7.作用1—2小時後開窗通風。
8.做好消毒工作記錄。
二、施葯方法
(一)普通噴霧消毒法
用普通噴霧器(如各種農用噴霧器)噴灑消毒液進行表面消毒處理,噴灑液體霧粒直徑多在100μm以上。
1.適用范圍。物體(品)表面、室內牆面和地面、室外建築物和帳篷表面、地面、車輛外表面、裝備及植被等。
2.使用要求。到達疫區或疫點後,先從足下噴灑,開辟無害化通道至操作端點,而後按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順序依次噴灑。噴灑量可依據表面的性質而定,以消毒劑溶液可均勻覆蓋表面至全部濕潤為度。
3.注意事項。
(1)噴灑有刺激性或腐蝕性消毒劑時,消毒人員應佩戴防護口罩、眼鏡,穿防護服。
(2)室內噴霧時,噴前將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疊放好,或用塑料膜覆蓋防濕。
(3)室外噴霧時,消毒人員應站在上風向。
(二)氣溶膠噴霧消毒法
用氣溶膠噴霧器噴霧消毒液進行空氣或物體表面消毒的處理方法,霧粒直徑20μm以下者佔90%以上。由於所噴霧粒小,浮於空氣中易蒸發,可兼收噴霧和熏蒸之效。
1.適用范圍。室內、坑道、車輛、帳篷內空氣和物體表面。
2.使用要求。消毒前關好門窗,噴霧時,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順序噴霧。噴霧量以消毒劑溶液可均勻覆蓋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霧團充滿空間為度。消毒結束後,打開門窗通風,去除空氣中殘留的消毒液的霧粒及氣味。
3.注意事項。同普通噴霧消毒法,應特別注意防止消毒劑氣溶膠進入呼吸道,應使用可靠的噴霧器。
(三)擦拭消毒法
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劑溶液,擦拭物體表面。
1.適用范圍。適用於傢具、辦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車輛和裝備等物體表面,以及醫院和實驗室環境表面。
2.使用要求。用干凈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劑溶液,依次往復擦拭擬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劑要求的時間後,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3.注意事項。不耐濕物品表面不可使用該方法;擦拭時應防止遺漏;污物可導致消毒劑有效濃度下降,應適時更新消毒液。
⑻ 常用的消毒劑使用方法有哪些
(1)乙醇(酒精):消毒濃度:70%~75%.適用范圍:皮膚、物品及器具等。消毒方法:浸泡和擦拭。浸泡時間10分鍾以上。
(2)碘伏:消毒濃度:250~5000mg/L.適用范圍:皮膚、黏膜、創面等。消毒方法:浸泡、擦拭、沖洗。消毒濃度和時間因消毒對象而異。
(3)碘酒(碘酊):消毒濃度:1.0%~2.5%適用范圍:皮膚。消毒方法:擦拭。注意事項:擦拭在皮膚上,乾燥後立即用75%酒精脫碘,以免腐蝕皮膚。不可用於陰道、宮頸及新生兒皮膚黏膜消毒。(4)過氧乙酸:原液濃度:20%.適用范圍:皮膚、耐腐蝕物品、環境表面。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噴灑。用前將原液稀釋至所需濃度(殺滅細菌繁殖體:0.1%,作用時間1~10分鍾;殺滅肝炎病毒和結核桿菌:0.5%,作用時間5分鍾。殺滅細菌芽胞:1%,作用時間30分鍾)。注意事項:使用時謹防濺入眼內,濃溶液謹防濺在皮膚上,一旦濺上,及時用清水沖洗,用於噴霧消毒時濃度不宜過高。
(5)漂白粉:為含有效氯25%的乾粉。適用范圍:餐茶具、環境、水等的消毒。消毒濃度:含有效氯1000~5000mg/L.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噴灑、乾粉消毒。作用時間15~60分鍾,應根據消毒對象確定濃度和時間。注意事項:應密封、避光、防潮保存,消毒時稀釋到適當濃度。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消毒餐具時應及時用清水沖洗干凈。使用時謹防濺入眼內或皮膚黏膜上,--旦濺上,及時用清水沖洗。室內噴灑消毒時應注意防護,事後充分通風。注意漂白粉對物品有漂白和腐蝕作用。餐茶具消毒後必需用水沖洗干凈。
⑼ 空氣噴灑消毒用什麼消毒液
如果確認或懷疑室內空氣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可以採取噴灑消毒劑的方式進行消毒。常用於空氣消毒的消毒劑主要有次氯酸消毒液、過氧化氫溶液、過氧乙酸溶液等。
提示:為確保空氣消毒效果,噴霧時應使用氣溶膠噴霧器。
⑽ 公共環境噴霧消毒用什麼好
最好是選擇高濃度、高穩定性的DCW次氯酸,它由鹽和水電解而成,無毒,對人體無害,能高效、快速、廣譜的殺滅公共環境中的各種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DCW次氯酸殺菌完成後,可完全自然降解為鹽和水,無殘留、無異味、無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