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很常見的植物之一,然而大多數的人不知道艾草是可以吃的。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艾草的食用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艾葉甜湯
做法:艾葉15 g,白糖20 g,共煮湯飲用。
作用: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艾葉餅
做法:將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婦女坐月子理想的點心,還可用於治療感冒。
艾葉阿膠粥
做法:阿膠20 g,干艾葉10 g,紅糖1大匙。干艾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鍾,倒出葯汁;將阿膠搗碎,加入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加紅糖拌勻。月經期間經量過多時服用,每日2次。
作用: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適用於痛經、小腹冷痛的調理。
艾葉煎雞蛋
做法:艾葉洗凈後剁碎,加入雞蛋攪勻,加入鹽、胡椒粉,鍋熱加油,煎熟即可。
作用:健脾開胃。
艾葉肉圓
做法:把豬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後加入適量鹽、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雞蛋拌勻,然後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暖胃安神。
艾葉紅糖水
做法:生薑5片,大棗5枚,艾葉15 g,紅糖適量,水煎服。
作用:用於痛經。
姜艾雞蛋
做法:生薑15 g,艾葉10 g,雞蛋2個,加水適量煮熟後,蛋去殼放入煮,飲汁吃蛋。
作用:用於月經過多。
麵粉蒸艾葉
做法: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凈,然後按1 kg艾葉拌250 g麵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麵粉,然後鋪入籠屜蒸約30~40分鍾後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葯味。再盛在碗里,調入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制的味料即成。
作用:開胃暖胃。
艾葉餃子
做法:①艾葉300 g,切碎;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②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精調味成餡。③用麵皮包餡成餃子形狀,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增進食慾。
1、治胎動不安,有下腹痛和陰道流血(先兆流產),常配阿膠止血,四物湯(去川芎)調和血脈,再加桑寄生、黃芩、續斷等加強安胎作用,方入膠艾四物湯加減。
2、治虛寒出血,尤其婦科崩漏、月經過多。艾葉炭作為輔助葯,與血餘炭、陳棕炭、側柏葉等同用,再隨證配補益葯和收澀葯。
3、治寒證腹痛,例如婦女經痛而見證屬寒者,可用艾葉、香附輔助四物湯溫經止痛(寒甚可加乾薑、肉桂)。
4、治濕疹癬癩等皮膚病,內癰艾葉祛寒濕,常配蟬蛻、蒺藜、防風、黃芪等水煎服;外用則以艾葉30g、雄黃0.6g,硫磺0.6g,製成艾卷炙患部,或煎水熏洗,效果較好。
5、艾絨可作為溫炙的材料用。
艾草極易繁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田邊、地頭、山坡、荒地均可選擇為種植地。艾草種植過程中根據種植地土層結構特點,適度掌握犁耙次數,結合整地施足經充分腐熟達到無公害化的土雜肥22.5~30.0t/hm2,均勻混合翻入土層,然後修溝做廂待種。
1、生長主要以採收鮮嫩株頭及嫩葉為目的。
2、需要注意分株的時間。生產中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但也可用種子繁殖。一般進行種子繁殖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
3、選址需謹慎。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4、施肥有講究。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後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B. 新鮮艾草的食用方法 新鮮艾草怎麼吃
1、艾葉菜團:將艾葉切碎,放適量麵粉,用水、鹽揉成面團,做成大小適中的艾葉菜團,入鍋中蒸熟即可。 作用:能通氣血,祛寒濕,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前後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
2、母雞艾葉湯:老母雞1隻,艾葉15g。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 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女子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艾葉餃子 3 做法:將適量的新鮮艾葉、豬肉、生薑洗凈,混勻剁碎,加入適量食鹽、調料拌勻,做成餡料。以白麵皮包成餃子,水煮或蒸熟食用。 功效:具有散寒止痛、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虛寒體質,也適用於脾胃虛寒、慢性腹瀉、慢性咳喘等人群食用。
3、艾葉紅棗煮蛋:艾葉干品10克(鮮品加倍)、大棗五枚、生薑三片、雞蛋一隻、紅糖適量 做法:將艾葉、大棗、雞蛋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煮沸,雞蛋煮熟後去蛋殼,再入鍋煮5~10分鍾,調入紅糖,略煮溶解,去葯材渣取汁和蛋,飲湯食蛋。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益氣養血、安胎養神的功效。適用於婦女痛經、月經不調、崩漏或體質虛寒的人群食用。
C. 新鮮艾葉食用方法
新鮮艾葉食用方法
新鮮艾葉食用方法, 艾葉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也有很多的營養價值,食用方法有很多種,可能還有部分人對艾葉比較陌生不知道艾葉的作用,以下了解新鮮艾葉食用方法。
●煮水
材料:新鮮的艾葉。
①用於皮炎、濕疹等皮膚病的治療。現代葯理學研究,艾葉中含有一定的揮發油成分,有抗病毒和殺菌的作用。
做法:取新鮮艾葉30~50克,用湯鍋煮水十分鍾左右,然後用毛巾蘸取艾葉水外敷皮炎濕疹的地方。還可以在澡盆中用沸水泡艾葉10分鍾,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②艾葉和生薑一起煮水,用於緩解疼痛類疾病的治療,例如胃痛、痛經,產後受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乾薑同煎。
做法:取新鮮艾葉30~50克,加入鮮生薑一起煮水,後加入少量紅糖,少量多次飲用。
③艾葉煮雞蛋,主要功效是溫經止痛,散寒止血。艾葉煮雞蛋主要對應的治療的症狀有胎動不安,腹中冷痛和痛經。
材料:艾葉25克,雞蛋2個,紅糖25克。
做法:將艾葉洗凈,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鍾,停火,過濾,收取葯液備用;紅糖切成屑;雞蛋煮熟、去皮。最後將熟雞蛋放入鍋內,在放入雞蛋之前在鍋里加入艾葉葯液和紅糖,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8分鍾即成。
④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讓家人幫忙用艾葉煮水洗頭、洗澡,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
●新鮮艾葉炒雞蛋
材料:鮮嫩艾葉一小把,雞蛋2個,麵粉一匙,雞精適量。
做法:艾葉切碎,放入容器中,倒入麵粉和雞精,再打入雞蛋,混合均勻。平底鍋加熱,放少許油,油熱後把混合好的食材倒入,煎至金黃色,出鍋。可以緩解胃寒胃痛等症狀。
●艾葉雞湯
材料:鮮艾梗150克,老母雞1隻,精鹽適量,生薑10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老母雞洗凈切成大塊,瓦鍋洗凈,放進雞塊、艾梗、生薑,加入清水,先用猛火燒開,煮約5分鍾後,轉成小火煮,約煮1.5-2小時,調入適量的鹽即可飲用。
●艾葉糍粑
材料:鮮艾葉,糯米粉、黏米粉、砂糖。
做法:鮮艾葉剁碎,與糯米粉、黏米粉、砂糖一起揉搓成粉團;芝麻花生炒香後與紅砂糖一起打碎成粉狀;將粉團分成等量的丸子,擀成圓形,包上餡料後揉成圓球狀,再用模子壓型;將做好的糍粑底部墊上香蕉葉後,上蒸籠大火蒸15分鍾。
1、艾草青團
食材:肥肉、瘦肉、豆腐乾、春筍、雪菜、新鮮艾葉、糯米粉
做法:所有食材洗凈,切碎,攪拌成餡;新鮮艾葉攪碎與糯米粉攪拌成面團,再依次分成小塊,將餡包裹住、蒸熟即可。
功效:具有補中益氣、活血調經的功效,可為身體補充多種所需的營養元素,促進胃腸道的消化,改善以及預防便秘的發生。
2、艾葉煮雞蛋
食材:新鮮艾葉、雞蛋、紅糖
做法:新鮮艾葉洗凈、煮水、撈出,打入雞蛋煮熟,最後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具有溫經、止血、安胎的作用。對於存在宮寒的'女性來說,適當食用艾草煮的雞蛋,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經期紊亂、月經量少的問題。
3、艾葉生薑茶
食材:艾葉、紅棗、生薑、紅糖等
做法:新鮮艾葉洗凈與紅棗、生薑、紅糖等放入杯中,開水沖泡即可。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適當飲用可改善手腳不溫、四肢冰涼、畏寒怕冷等症狀。
結語: 新鮮艾葉怎麼吃?新鮮艾葉的食用方法包括艾草青團、艾葉煮雞蛋、艾葉生薑茶等。這些食物對人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好處,能起到活血調經、補氣健脾的功效。
新鮮艾葉的吃法
艾葉菜團:
1、先將艾葉切碎。
2、然後放適量麵粉,用水、鹽揉成面團。
3、之後將其做成大小適中的艾葉菜團。
4、最後入鍋中蒸熟即可。
小貼士:這種做法可以通氣血,祛寒濕,止血,安胎。
艾葉餃子:
1、先將適量的新鮮艾葉、豬肉、生薑洗凈,混勻剁碎。
2、然後加入適量食鹽、調料拌勻,做成餡料。
3、之後用白麵皮包成餃子,水煮或蒸熟食用。
小貼士:艾葉餃子具有一定散寒止痛、健脾益氣的功效。
艾葉煮蛋:
1、先將艾葉、大棗、雞蛋洗凈。
2、然後將其一同放入砂鍋。
3、之後加適量清水煮沸。
4、煮沸後雞蛋煮熟後去蛋殼,再入鍋煮5-10分鍾。
5、最後調入紅糖,略煮溶解,去葯材渣取汁和蛋,飲湯食蛋。
小貼士:艾葉煮蛋具有一定溫經散寒、益氣養血、安胎養神的功效。
新鮮艾葉的功效
新鮮艾葉也具有很好的功效與作用,比如新鮮艾草營養豐富,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和多種氨基酸,還含有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平時人們食用新鮮艾草以後能快速把它含有的營養成分吸收和利用,能促進人體代謝,增強人體素質。
新鮮艾草性質衡量,它能清熱去火,平時把它當蔬菜食用,可以有效清除人體內積存的熱毒,減少人類多種上火症狀的發生,它對人類高發的口舌生瘡和咽喉腫痛都有明顯緩解作用。
新鮮艾葉可以清熱去火、補充營養、提高身體免疫力,並且還能消腫止痛,如果出現跌打損傷或者關節腫痛時,可以將新鮮艾葉敷在患者,每天更換一次,這樣相關症狀能夠獲得緩解,除此之外,新鮮艾葉還可以與米粉等製作成食品,吃了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艾葉煮水的作用與功效
1、能夠消毒殺菌:艾草葉自身所帶有的物質能夠具有除菌消毒的作用,因此,用變枯後的艾葉煮水能夠做到一樣的實際效果。很多人會用艾葉煮水來冼澡或是蒸熏,也有些人用於熱水泡腳,都能夠具有一樣的實際效果。
2、能夠散寒活血:艾草葉自身便是一種清補的東西,因此服用艾草葉能夠具有散寒的功效。假如冬季受了寒症,能夠喝些艾葉水,去除身體的涼氣,能夠做到醫治的實際效果。除此之外,艾草葉的舒經活血的實際效果,對女生有非常大的益處。
3、能夠鎮定安神助眠:有的人會用艾葉煮水來熱水泡腳,不但能夠使血脈舒經,並且還是能夠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提升睡眠。
4、能夠驅逐蚊子:艾草葉里邊有一種獨特的香氣,它是蚊子擔心的香氣,因此夏季在皮膚抹點艾葉水,能夠驅逐蚊子,防止蚊子的咬後。
新鮮艾葉和干艾葉都可以煮水喝
艾葉有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的作用,是婦科要葯。很多有痛經的女性朋友都會買艾葉回來煮水喝,一般來說,對於寒涼體質的婦女經常服用是有一定好處的。所以說,艾葉煮水喝一般是沒有什麼副作用,也算是一種保健茶。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你是腳手足熱,盜汗的話,就不適合食用艾葉水。
新鮮艾葉或曬乾的艾葉煮水都可以喝。新鮮艾葉煮出的水色是暗綠色的,干艾葉煮出的水色是茶黃色的。艾葉放多煮的水味道微苦。排毒通氣。煮的水上面如有雜質或油可撈出浮物後再飲用中間層。
D. 艾葉的食用方法
1.艾葉:
取原葯材,除去雜質及梗,篩去灰屑。
2.醋艾葉:
取凈艾葉,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
3.艾葉炭:
取凈艾葉,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4.醋艾葉炭:
取凈艾葉,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噴入定量米醋,滅盡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成品性狀】
生艾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麵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白色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醋艾葉呈灰黑色,清香氣淡,略有醋氣。艾葉炭為焦黑色,多捲曲,破碎。醋艾葉炭,形如艾葉炭,略有醋氣。
【炮製作用】
艾葉:
味辛、苦,性溫;無毒。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能。生品性燥,祛寒燥濕力強,但對胃有刺激性,故多外用,或搗絨做成艾卷或艾炷。如治療為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艾煎湯洗後,白膠熏之(《人齋直指方》);治濕疹瘙癢,單用或配雄黃、硫磺煎水外洗(《衛生易簡方》);治妊娠傷寒,汗下後血漏不止,胎氣受損,用膠艾六和湯(《醫壘元戎》)。
醋艾葉:
溫而不燥,並能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增強祛寒止痛的作用。如治寒客胞宮的艾附暖宮丸(《古今醫鑒》);治宮寒不孕,或胎為外因所侵而致胎動不安的艾葉湯(《總錄》);治婦人血海虛冷的艾附丸(《楊氏家藏方》);治婦人血虛火旺,血崩不止的膠艾四物湯(《古今醫鑒》)。
艾葉炭:
辛散之性大減,對胃的刺激性緩和,溫經止血的作用增強。可用於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或妊娠下血。如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的艾姜湯(《世醫得效方》)。
醋制艾葉炭:
溫經止血的作用增強。
【炮製研究】
艾葉中含有揮發油、鞣質等成分。現代對艾葉的炮製研究主要是以艾葉揮發油、水浸出物、鞣質及小鼠凝出血時間為指標,對其生品、炭炒品、砂燙品、煅炭品及不同溫度、時間下的烘製品進行實驗比較。結果表明,艾葉經加熱炮製後,揮發油含量大幅度降低,且隨溫度的升高、時間的延長呈逐漸降低的趨勢。而悶煅品揮發油含量較其他加熱制炭品高。
艾葉炒炭或烘製後有明顯的止血作用,其中以180℃烘20分鍾和200℃烘10分鍾所得樣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顯。艾葉止血作用的強弱與鞣質含量的高低關系不大。
E. 艾葉怎樣食用
艾草生長在田間地頭,農村十分多見,您了解艾草的葉子的功效嗎?同時了解它的食法嗎?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艾葉的食用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艾葉的功效
無論是新鮮的艾草還是干艾草用水煮沸洗澡有祛濕排毒的功效,對於各種皮膚瘙癢有意想不到的治療作用。
端午節 人們弄幾支艾草插在門上面或者門旁的縫子里,一說為紀念愛國詩人,實際上艾草的氣味可以祛除各種害蟲,有的是極其微小的蟲。
有人用干艾熏蒸疼痛處或者身體的生瘡處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中醫用艾疚,就是用干艾治成的艾柱點燃後對准穴位,用艾火熏烤,成為理想的副作用很小的治療方法。例如,泌尿系統的疾病就可以通過熏蒸人體湧泉穴的辦法治療。干艾的熏蒸有很多種辦法,做成圓柱形的艾柱是其中一種,也可以把一把干艾直接放在患處的下放點燃熏蒸。
新鮮艾葉可以切碎和面一道做成窩頭或者叫做 清明 團子,清新可口,南方一帶清明前後做的清明果含有艾草物質,深受人民的喜愛。但是使用艾草不宜過多,以防其中的有毒成分過量。不管是新鮮艾草和干艾草煮沸後的茶水是可以適量食用的,有排毒通氣的作用。
艾葉的食用方法
1、艾葉餅。做法:將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作用:有美容養顏的功能,是婦女坐月子的理想點心,並對感冒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做好了的艾葉餅
2、母雞艾葉湯。做法:老母雞1隻,艾葉15g。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女子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3、艾葉甜湯。做法:艾葉15g,白糖20g,共煮湯飲用。作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於婦女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等。
4、艾葉阿膠粥。做法:阿膠20g,干艾葉10g,紅糖1大匙。干艾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鍾,倒出葯汁。將阿膠搗碎,加入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加紅糖拌勻。月經期間經量過多時服用。每日2次適合。
5、艾葉肉圓。做法:把豬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後加入適量鹽、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雞蛋拌勻,然後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或煮、或煎、或蒸,均可。作用:暖胃安神。
6、艾葉餃子。做法:1、艾葉300g,切碎;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2、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精調味成餡。3、用麵皮包餡成餃子形狀,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作用:增進食慾。
7、艾葉紅糖水。做法:生薑5片,大棗5枚,艾葉15g,紅糖適量,水煎服。作用:用於婦女痛經。
8、姜艾雞蛋。做法:生薑15g,艾葉10g,雞蛋2個,加水適量煮熟後,蛋去殼放入再煮,飲汁吃蛋。作用:用於女子月經過多。
9、麵粉蒸艾葉。做法: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凈,然後按1kg艾葉拌250g麵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麵粉。然後鋪入籠屜蒸約30~40分鍾後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葯味。再盛在碗里,調入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制的味料即成。作用:開胃暖胃。
10、艾葉菜團。做法:將艾葉切碎,放適量麵粉,用水、鹽揉成面團,做成大小適中的艾葉菜團,入鍋中蒸熟即可。作用:能通氣血,祛寒濕,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前後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
艾葉的毒副作用
口服大量艾葉制劑後,約半小時即出現中毒症狀:喉干口渴,胃腸不適,惡心,嘔吐,繼而全身無力,頭暈耳鳴,四肢震顫乃至痙攣(中樞神經系統高度興奮引起),痙攣發作後全身肌肉弛緩,缺乏張力,甚至癱瘓。由於神經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損,可招致子宮充血、出血,孕婦甚至流產。亦可引起肝細胞代謝障礙,而致中毒性黃疸和肝炎。由於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痊癒後亦常有健忘,幻覺等後遺症。慢性中毒者則有感覺過敏、共濟失調、幻想、神經炎、癲癇樣痙攣等症狀出現。
如遇口服中毒者,首先清洗胃腸道,用骨炭粉吸收,並置病人於安靜及光線較暗之房內,避免外來刺激,給予鎮靜劑,保護肝臟機能,以及其他一般內科常規對症治療。
看了"艾葉的食用方法"的人還看:
1. 艾草的功效跟食用方法
2. 艾葉煮水的功效和作用
3. 艾草的營養價值及食用功效
4. 艾葉煮水的功效與作用
F. 新鮮艾葉的各種吃法大全
新鮮艾葉的各種吃法大全
新鮮艾葉的各種吃法大全,很多人都是喜歡拿艾葉做各種各樣的東西,艾葉,現在有很多人都會自己採摘或者去葯店買艾葉來煮水喝。也有很多人會有疑惑,因為艾葉也算是中葯的一種,下面看看新鮮艾葉的各種吃法大全。
1、做餅
艾葉可以做餅,用艾葉打成的漿汁與糯米混合,揉成餅狀,上鍋蒸熟即可食用。艾葉製作的艾葉餅,艾香濃郁還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且艾葉又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經常食用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2、煮湯
老母雞一隻,洗凈,切塊,放入洗凈的艾葉,一起煲煮。將老母雞煮爛,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老母雞艾葉湯有一定的滋補功效,特別適合體虛,畏寒的.人食用。
3、包餃子
將新鮮艾葉、豬肉、生薑洗凈,混勻剁碎,加入適量食鹽、調料拌勻,做成餡料。以白麵皮包成餃子,水煮或蒸熟食用。一口咬下去,既有豬肉的香氣又有獨特的艾葉香味,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款餃子。
4、煎蛋餅
將艾葉洗凈後剁碎,加入雞蛋拌勻,加入鹽適量,鍋燒熱加油,煎熟即可。可當菜下飯,開胃爽口。
5、煮雞蛋
將艾葉、大棗、雞蛋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直到雞蛋煮熟然後剝去雞蛋殼放入湯汁中再文火 5~10 分鍾,放入適量紅糖,待紅糖溶解後去渣取汁和蛋,飲湯食蛋。
1、紅棗艾葉雞蛋湯
食材:紅棗5枚、雞蛋1個,嫩艾葉15克,蔥花適量
做法:艾葉洗凈後焯一下水,撈起瀝干備用。鍋中放適量清水,加入艾葉和紅棗,水開後,加入攪拌均勻的雞蛋液,少許食鹽和蔥花調味即可。
功效:艾葉雞蛋湯具有暖宮散寒、養血調經的功效,可以改善宮寒造成的痛經、月經不調等問題。
2、艾葉煮雞蛋
食材:嫩艾葉15克,雞蛋1個,生薑3片
做法:先將雞蛋煮熟,去殼後備用。鍋中放適量清水,將洗凈的艾葉、生薑和雞蛋一起放入鍋中,水開後即可飲湯、吃雞蛋。
功效:艾葉煮雞蛋具有溫陽散寒、活血調經的功效,可以改善宮寒、體寒等問題。
3、艾葉雞蛋餃子
食材:嫩艾葉20克、蝦米10克、雞蛋1個,餃子皮適量
做法:將艾葉洗凈,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起瀝干,切成碎末。雞蛋煎成餅,切碎後與艾葉、蝦米一起攪拌均勻,加少許食鹽調味,然後包成餃子,上鍋蒸熟。
功效:艾葉雞蛋餃子具有溫陽散寒、補血益氣的功效,能夠改善體寒引起的手腳冰涼等問題。
4、艾葉煲雞湯
食材:嫩艾葉15克,雞腿1隻,生薑3片
做法:雞腿切小塊,洗凈後和生薑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開,20分鍾後放入洗凈的艾葉,繼續煮20分鍾即可,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艾葉煲雞湯具有溫陽驅寒、補血調經的功效,能夠改善陽虛、貧血、宮寒痛經等問題。
結語: 新鮮艾葉怎麼吃,除了以上幾種吃法之外,還有比較經典的艾葉青團、艾葉糍粑、艾葉湯圓、艾葉饅頭、艾葉花捲、艾葉煎餅、艾葉煎蛋等吃法,都是非常不錯的美食。
1、艾葉菜團:艾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草葯,但新鮮的艾葉還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當中含有核黃素、三甲氧基黃酮以及鉀、磷、鎂等礦物質,將新鮮的艾葉洗凈切碎,然後放入適量的麵粉,揉成面團,最後放入鍋中蒸熟,能夠起到通氣血的效果,並且具有祛寒濕的功效,而且有助於止血安胎;
2、艾葉餃子:將新鮮的艾葉剁碎並且加入豬肉、生薑,然後做成餡料,最後用麵皮包成餃子,煮熟食用,能夠起到散寒止痛的效果,並且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3、艾葉煮蛋:在煮雞蛋的時候,適當的放鬆一些艾葉,能夠起到溫經散寒的效果,並且具有益氣養血的作用,並且還可以安胎養神。
新鮮的艾葉食用方法比較多,而且葯用價值也比較高,但艾葉有小毒,所以要避免過量食用,如果一次性吃太多,可能會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從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新鮮艾葉怎麼吃 新鮮艾葉的常見吃法
1、艾葉餅子
新鮮的艾葉可以做餅子吃,在製作時可以把新鮮的艾葉打成糊狀,再加入適量的糯米粉製成面團,然後分成小塊,製成餅裝,入鍋蒸熟,取出就能食用。這種艾葉餅子不但味道好,還有不錯的美容功效,經常食用還能預防感冒。
2、艾葉煎雞蛋
新鮮艾葉煎雞蛋也是一種不錯的吃法,在製作時需要把新鮮的艾葉洗好以後剁碎,然後加入雞蛋調勻,再加入鹽和胡椒粉調味,調好以後在平鍋中放油加熱以後把麵糊倒入煎製成餅,煎到兩面金黃以後取出即可食用。
3、艾葉紅糖水
艾葉紅糖水是艾葉的一種食療吃法,平時製作時可以取艾葉十五克,大棗五個,生薑五片,紅糖適量,把它們一起入鍋加清水煎製成湯,然後趁熱服用,對女性的痛經和腹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能散寒除濕,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葯。現正是艾草上市的時候,艾草可做艾糍點心,加工成各種菜式和葯膳。
母雞艾葉湯
做法:老母雞1隻,艾葉15克。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艾葉甜湯
做法:艾葉15克,白糖20克,共煮湯飲用。
作用: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艾葉餅子
做法:將五月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還可治感冒
G. 端午節除了插艾葉,還能吃艾葉嗎教你8種艾葉的吃法大全 超好吃
「艾葉可是個好東西,它能祛寒、除濕、通經絡,並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殺蟲的功效,同時對女同志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心腹冷痛有非常好的療效。
在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上幾顆,每逢受涼感冒,咽喉疼痛、渾身酸疼或伴有發燒時,都會用艾葉煮水泡腳,泡到身體微微發汗,再喝點生薑紅糖水,然後睡上一覺,感冒就會很快痊癒。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那麼艾葉還可以食用,也有開胃保健的作用,你知道艾葉都有哪些吃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材料
艾葉適量,糯米粉適量,白芝麻適量,花生適量,冰糖適量
做法
1、開水鍋放5克的鹼,洗凈艾葉焯三到五分鍾,撈起在涼水中漂洗幾回去苦味。
2、將沖洗好的艾葉與糯米粉揉成面團,蓋上濕屜布餳二十分鍾。
3、在餳面的時間里,做的餡,白芝麻+花生+冰糖。
4、將面劑分成三十克左右的量(為了大小勻稱,呵呵)。
5、包上餡兒以後,再在表面滾一層色拉油為防冷後開裂。
6、入鍋啦,正好可放十個,下面墊的是圓白菜葉,有棕葉更好。
7、開鍋十分鍾就OK啦。放在盤子里更綠了。淡淡的艾葉香和芝麻花生的香味。
小竅門
1、將艾葉放入料理機葉放適量打成汁,後來發現不用料理機也行,因為嫩的艾葉在揉的過程就融化了,
2、餡兒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來做,甜的鹹的都可以,
3、包好後的團子要刷一層色拉油,以防涼了後開裂,
4、入蒸鍋前一定要等水開了再放,容易成形,團子下面要墊菜葉或棕葉.
材料
艾葉20g,雞蛋2個,食用油適量,鹽1/2小勺
做法
1.把所有材料准備好。
2.雞蛋嗑進碗里,打散。
3.鍋洗凈,注入適量清水,並大火煮開。
4.放入洗干凈的艾葉。
5.大火煮開,撈起,用冷水沖洗一下。
6.取出,捏干水分,切碎。
7.加進打散的雞蛋中,加入調料拌勻。
8.熱鍋下油,中小火把油燒熱。
9.倒入拌勻後的艾葉雞蛋液。
10.中小火煎至金黃。
11.翻面,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12.裝碟,即可開吃。
材料
鮮艾葉1 把,糯米粉150 克,粘米粉50 克,熟黑芝麻粉20 克,熟花生碎30 克,蘇打粉適量,熟菜籽油10 克
做法
1、准備好鮮艾葉。准備好糯米粉和粘米粉。
2、艾葉洗凈,入開水中(加點蘇打粉)焯一會;撈出瀝干水分。
3、焯好的艾葉搗成泥。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艾葉連汁一塊倒入粉內。拌勻、和好成光滑粉團。
4、取幾片鮮艾葉洗凈,鋪在籠屜中。黑芝麻粉與花生碎加入菜籽油拌成餡。糯米粉分成若干小劑子;包入花生餡。
5、 用模具壓製成糕胚;放入籠屜中。
6、鍋中水開,放入籠屜。大火蒸5分鍾,至糯米糕熟透。
小竅門
1、加入粘米粉更容易成型;如果要口感好,可以不加粘米粉。
2、喜歡甜食可以適當加點白糖調餡。
材料
嫩艾葉1把,剩飯1碗,廣式香腸2根,青椒少許,洋蔥適量,油2茶匙,鹽適量,少許小蘇打適量
做法
1、准備好嫩艾葉和輔料。剩飯一碗。
2、洋蔥、青椒洗凈切小塊;香腸切小粒備用。
3、鍋中燒開水,加入一點小蘇打,下艾葉焯一會;撈起,切碎。
4、鍋中油熱,下洋蔥、青椒、香腸炒勻。
5、倒入米飯,炒散;倒入艾葉碎,加入鹽、胡椒,炒勻;調好味即可盛入碗中。
材料
艾葉頭適量,豆腐乾適量,干紅辣椒適量,蒜末適量,鹽適量
做法
1、開水鍋放5克的鹼,洗凈嫩艾葉頭焯三到五分鍾。
2、撈起在涼水中漂洗幾回去苦味。
3、艾葉擠干水份,豆乾切絲,辣椒斜切絲,大蒜忘了拍哈。
4、做油鍋,放入干紅辣椒和蒜末,煸出香味。
5、將焯過的嫩艾葉頭和切絲的豆腐乾一起倒入鍋中翻炒。放適量鹽起鍋。
小竅門
嫩的艾葉頭一定要多漂幾次水,否則苦得有點過了哈~~~
這道菜帶著艾葉特有的淡淡的苦
材料
艾草1把,麵粉30g,玉米麵粉30g,白糖5g,雞蛋1個,肉鬆適量,沙拉醬適量,加拿大芥花油適量
做法
1、新鮮艾草洗干凈。鍋里放水,加一勺小蘇打,燒開後放入艾草燙一分鍾。
2、撈出,過冷水後用手攥干水份。加水打成艾草糊糊,不用過濾。
3、玉米麵粉和麵粉,白糖放入碗里。加入艾草糊,一邊慢慢加一邊用筷子攪拌。
4、加到麵糊拌起來可流動,用筷子能挑起來的狀態即可。電餅鐺倒少許芥花油。用刷子刷均勻。
5、倒入一勺艾葉麵糊,攤成厚薄適中的圓形,煎成面餅。
6、煎一面定形,翻面後煎熟盛出。煎一顆雞蛋。面餅抹一層沙拉醬。中間鋪上肉鬆。再鋪上煎雞蛋,擠一層沙拉醬。
7、用手把艾葉餅捲起來即可。
艾葉煮雞蛋是一道端午節時享用的節日菜餚,幾乎適合所有人食用,尤其適合女性朋友、宮寒患者、痛經患者食用。
艾葉味辛、苦,性溫,歸脾、肝、腎經;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因含有側柏蓮酮芳香油而具有獨特風味。
材料
雞蛋適量,艾葉適量,紅糖適量
做法
1、艾葉、雞蛋洗凈,同入奶鍋中,加水煮熟雞蛋。
2、撈出雞蛋去殼。
3、放回奶鍋中,加適量紅糖再煮10分鍾。
4、煮好的艾葉蛋就可以食用了。
艾葉餃子具有健脾養胃之功效,對於感冒發熱患者有著一定的治療作用,艾葉餃子可以當做米飯食用,口味非常的獨特,在民間不少習俗會在逢年過節吃一盤艾葉餃子,用來強健脛骨。
材料
艾葉 ( 100克 ),豬肉餡 ( 200克 ),餃子皮 ( 適量 ),蛋清 ( 1個 )
做法
1、艾葉洗凈,沸水汆燙,瀝干剁碎;蔥姜蒜剁碎。
2、將豬肉餡、艾葉、蛋清、調味料、花生油攪勻成餃子餡。
3、最後將擀皮,將餡放入餃子皮中包好,入鍋大火蒸20分鍾即可。
H. 新鮮的艾葉食用方法 新鮮艾草的食用方法和作用
1、艾葉餅。
將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
作用:有美容養顏的功能,是婦女坐月子的理想點心,並對感冒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母雞艾葉湯。
老母雞1隻,艾葉15g。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
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女子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3、艾葉甜湯。
艾葉15g,白糖20g,共煮湯飲用。
作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於婦女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等。
4、艾葉阿膠粥。
阿膠20g,干艾葉10g,紅糖1大匙。干艾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鍾,倒出葯汁。將阿膠搗碎,加入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加紅糖拌勻。
月經期間經量過多時服用。每日2次適合。
5、艾葉肉圓。
把豬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後加入適量鹽、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雞蛋拌勻,然後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暖胃安神。
6、艾葉餃子。
(1)艾葉300g,切碎;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
(2)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精調味成餡。
(3)用麵皮包餡成餃子形狀,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增進食慾。
7、艾葉紅糖水。
生薑5片,大棗5枚,艾葉15g,紅糖適量,水煎服。
作用:用於婦女痛經。
8、姜艾雞蛋。
生薑15g,艾葉10g,雞蛋2個,加水適量煮熟後,蛋去殼放入再煮,飲汁吃蛋。
作用:用於女子月經過多。
9、麵粉蒸艾葉。
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凈,然後按1kg艾葉拌250g麵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麵粉。然後鋪入籠屜蒸約30~40分鍾後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葯味。再盛在碗里,調入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制的味料即成。
作用:開胃暖胃。
10、艾葉菜團。
將艾葉切碎,放適量麵粉,用水、鹽揉成面團,做成大小適中的艾葉菜團,入鍋中蒸熟即可。
作用:能通氣血,祛寒濕,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前後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