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基本的定義方法是什麼
定義的方法:一、邏輯學的定義方法:種差加屬形式邏輯學用「種差加屬」的方法給認識對象下定義. 「種差加屬」定義法:當我們對一個概念——比如「人」下定義時,首先要找到與這一概念最近的「種概念」...
2. 邏輯學的多選題,請高手幫幫忙!急!
一 填空
1、邏輯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其三大發源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義是揭示詞項______的邏輯方法; 劃分是揭示詞項______的邏輯方法。
3、「所有的違法行為都應受到懲罰」該命題主、謂項的周延性為:主項_______,謂項_______。
4、設E命題為真,根據直言命題對當關系的性質, 具有相同素材的其它三種直言命題的真值情況為:A為 ______ 、I為_______、O為________
5、以命題「有的花不是紅的」為前題,進行換質推理,可以推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行換位推理,可以推出結論___________。
6、設P為假,要使命題公式p q為真,q應取值為_______;要使命題公式p→q為真,q應取值為________;要使命題公式p←q為真,q應取值為_______。
7、在第二格的三段論中,中項在前提中的位置為_________________。
8、三段論:( PAM ) ∧ ( SIM )→SIP是一個無效推理,根據規則,該三段論犯了「 ________________」的邏輯錯誤。
9、證明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10、古希臘學者____________是傳統邏輯的奠基人,被後人尊稱為「邏輯之父」
11、限制就是通過增加詞項的__________以縮小詞項的__________的邏輯方法。
12、定義是揭示詞項__________的邏輯方法,最常用的一種下定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些被告不是罪犯」該直言命題主、謂的周延性為:主項_________,謂項__________。
14、以命題「所有的同學都是團員」為前提.進行換質推理,可以推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 進行換位推理,可以推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
15、設p為真,要使命題公式p∧q為假,q應取值為______;使命題公式p→q為假,q應取值為_______;要使命題公式為p←q真,應取值為______。
16、在第四格的三段論中,中項在前提中的位置為___________________。
17、「求因果五法」是指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8、傳統邏輯中的不完全歸納推理一般分為兩種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要在大學生中普及邏輯知識"該語句中"邏輯"一詞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定義是明確概念_________的邏輯方法,而劃分則是明確概念_________的邏輯方法。
21、 設P為真,要使命題形式p∧q 為假,則q應取_______值;要使命題形式p→q為假,則q為_________。
22、現代邏輯證明,一個復合命題推理是有效的,當且僅當,其推理蘊涵式是_______________。
23、命題"有些被告不是罪犯",從命題項的周延性來分析,該命題中的主項為_________,謂項為_________。
24、 在第一格的三段論中,其中項M的位置在大前提中作___________,在小前提中作____________。
25、 從前提"所有的犯罪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進行換位推理,可以推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進行換質推理,則又可以推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既肯定SAP,又肯定SEP 」從邏輯規律的要求來看,該斷定違反了____________ 「既否定SIP,又否定SOP」,則該斷定違反了 ____________ 。
27、「求因果五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8、邏輯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其三大發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是概念的兩個基本邏輯特徵。
30、定義是一種揭示概念_________的邏輯方法,最常用的一種下定義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1、「說話、寫文章要講邏輯」該語句中的「邏輯」一詞的含義是___________。5、命題「有些學生是黨員」中主、謂項的周延性為:主項___________, 謂項___________。
32、設O命題為假,根據直言命題對當關系的性質,具有相同素材的其它三
種命題的真值情況為:A為________, E為________, I為_________。
33、命題公式「(p→q)∧ ( p∧非 q )」 從邏輯規律的角度分析,該公式不
能成立,它違反了___________律。
34、設P為假,要使公式p∨q 為真,q 應取值為 _______ ;要使公式p→q為真, q 應取值為_______ 要使公式p←q為真,q 應取值為_______ 。
35、論證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6、邏輯形式結構都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部分構成。
37、負概念的運用總是相對某一特定的對象類而言的,這一特定的對象類在邏輯上稱為___________。
38、具有屬種關系的概念,其_______和_______之間的關系呈反變規律變化。
38、已知E命題為真,根據直言命題對當關系的性質,可以推出具有相同素材的其它三種命題的真值情況為:A為______,I為______,O為______。
39、命題「有些學生不是團員」中主、謂項的周延性是:主項_________,謂項_________。
40、設p為真,要使命題公式p∧q為假,q應取值為______;要使p→q為假,q應取值為______;要使p←q為真,q應取值為_______。
41、以命題SOP為前提,先換質,再換位,可以推出結論為____________。
42、在第四格的三段論中,中項M的位置在大前提中做__________,在小前提中做__________。
43、定義是揭示概念_________的邏輯方法,而劃分是揭示概念_________的邏輯方法。
43、SIP和SOP真值關系是_____________,其性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
44、直言命題主、謂項周延性的規律是:全稱命題的主項________,特稱命題的主項________,肯定命題的謂項_________,否定命題的謂項________。
45、以命題SAP為前提,進行換質推理可以推出結論______________;進行換位推理可以推出結論______________。
46、已知q為真,要使命題公式p∧q為假,p應取值為_______;要使p→q為真,p應取值為________;要使p←q為真,p應取值為________。
47、第一格三段論的兩條特殊規則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邏輯基本規律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9、典故「東施效顰」中的東施之所以被後人取笑,從邏輯學的角度看是因為她犯了___________的邏輯錯誤。
50、___________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一種間接反駁的思維方法。
二、判斷是非
1、「人類是由猿猴進化來的」該語句中的「人類」是一個非集合概念。 ( )
2、定義: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 )
3、限制:高等師范院校→贛南師范學院→贛南師范學院政法系。 ( )
4、公式「p∨非p」是 一個重言式,而公式「p∧非p」則是一個矛盾式。 ( )
5、「( p←q ) ∧p →q」是一個有效推理。 ( )
6. 邏輯學是一門具有工具性質的基礎科學 ( )
7. 任何命題都要運用語句來表達,但並非任何語句都表達命題 。 ( )
8. 定義: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 )
9. SAP和 SEP之間的對當關系是反對關系,其性質為不能同假,但可以同真。 ( )
10. 從證明的結構上分析,任何證明都包含有論題,論據以及論證方式。 ( )
11所有的概念都要通過語詞來表達,但並非所有的語詞都表達概念。 ( )
12、劃分:把地球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 ( )
13、人不可能不犯錯誤,因此人必然會犯錯誤 。 ( )
14、命題SIP與SOP的真值關系是反對關系,其性質為:二者不能 同真 ,但二者
可以同假。 ( )
15、契合法的特點是異中求同,而差異法的特點是同中求異。 ( )
16、所有的概念都要通過語詞來表達,但並非所有的語詞都表示概念。 ( )
17、因為明天可能不下雨,所以明天不一定不下雨。 ( )
18、三段論:(PAM)∧(SIM)→SIP ( )
19、以SAP為前提先換位再換質進行推理,可以有效推出PIS ( )
20、具有下反對關系的兩個命題,其真值性質是二者不能同假,但可以同真。 ( )
21、限制:高等院校 → 贛南師院 → 贛南師院政法系。
22、推理:SAP→PIS 。 ( )
23、三段論:(PIM)∧(SOM)→SOP 。 ( )
24、人不可能不犯錯誤,因此人必然會犯錯誤。 ( )
25、概括:中國 → 社會主義國家 → 亞洲國家 → 國家 ( )
26、「中國人是偉大的」該語句中的「中國人」是一個集合概念。 ( )
27、三段論:(MAP)∧(SOM)→ SOP ( )
28、真值形式p∧ 非 p是一個矛盾式,而 p∨非p則是一個重言式。 ( )
29、命題公式p→q和q→p的真值關系是下反對關系, 其性質為:二者不同假,但可以同真。 ( )
三、名詞解釋
邏輯學 概念 判斷 推理 命題 內涵 外延 相容關系 不相容關系 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定義 劃分 概括 限制 復合命題 聯言命題 選言命題 假言命題
負命題 充分條件 必要條件 充要條件 真值形式 真值表 原子命題 直言命題
矛盾關系 反對關系 下反對關系 從屬關系 等值關系 直接推理 間接推理 三段論
邏輯規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演繹邏輯(推理) 歸納邏輯(推理)
模態命題 比較 歸類 分析 綜合 抽象 求同(契合)法 求異(差異)法 求同求異並用法
共變法 剩餘法 完全歸納推理 不完全歸納推理 簡單枚舉推理 科學歸納推理
類比推理 證明 反駁 論題 論據 證明方式 反證法 歸謬法 詭辯
四、圖解下列概念的外延關系
1、法律(a)、憲法(b)、國家的根本大法(c)、法官(d)、 律師(e)
2、國家(a)、亞洲國家(b)、發展中國家(c)、社會主義國家(d)、中國(e)
3、律師 (a) 、教師(b) 、黨員(c) 、青年教師(d) 、法院(e)
4、違法行為(a)、犯罪行為(b)、道德行為(c)、小偷小摸(d)、罪犯(e)
5、概念(a)、判斷(b)、推理(c)、三段論(d)、思維形式(e)
6、學生(a)、團員(b)、大學生(c)、學生幹部(d)、學校(e)
7、工人(a)、黨員(b)、人(c)、先進工人(d)、工廠(e)
8、國家(a)、發展中國家(b)、社會主義國家(c)、資本主義國家(d)、 美國(e)
9、米 (a) 、分米 (b)、厘米 (c) 、毫米 (d)
10、普遍概念 (a) 、正概念 (b) 、實體概念 (C) 、負概念 (d) 、概念 (e)
11、《祝福》(a) 、魯迅 (b ) 、歷史學家 (c) 、文學家 (d) 、郭沫若 (e)
12、《紅樓夢》(a) 、中國小說 (b) 、古代小說 (c) 、武俠小說 (d)
13、科學 (a) 、自然科學 (b) 、化學 (c) 、哲學 (d) 、有機化學 (e)
14、黨員 (a) 、幹部 (b) 、黨內高級幹部 (c) 、腐敗分子 (d) 、法院 (e)
15、政黨 (a) 、共產黨 (b) 、中國共產黨 (c) 、中國國民黨 (d) 、共青團 (e)
16、動物 (a) 、植物 (b) 、狗 (c) 、水稻 (d) 、人 (e)
17、戰爭 (a) 、正義戰爭 (b) 、非正義戰爭 (c) 、中國的抗日戰爭 (d) 、中國 (e)
18、學校 (a) 、 中學 (b) 、小學 (c)、 大學生 (d)
19、顏色 (a)、 紅 (b)、 黃 (c) 、紅花 (d)、 紅黃 (e)
20、規律 (a) 、邏輯規律 (b)、 矛盾律 (c)、 自然規律 (d)
五、在下列括弧內填入適當的符號,使三段論成為有效式。
五、簡單分析、判斷題
1、有一塊地,甲、乙、丙、丁四人在討論這塊地應種什麼農作物更好。
①、甲一會兒說應該種小麥,一會兒又說不應該種小麥。試分析甲的話是
否違反邏輯規律?為什麼?
②、針對甲的觀點,丁說:「甲的意見我都不同意!」試飛行丁的話是否
違反邏輯規律?為什麼?
③、乙說:「這塊地應該種小麥」 ,丙說:「這塊地應該種玉米」 。針對
乙和丙的觀點,丁又說:「你們倆的意見我都不同意。」試分析丁的話有
沒有再違反邏輯規律?為什麼?
2、、命題轉換 ( 要求寫出等值公式 )
原命題:並非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
①、轉換為等值的選言命題。
②、轉換為等值的充分條件假言命題。
③、轉換為等值的必要條件假言命題。
3、試用真值表法判定下列兩個真值形式的真值關系 ,並說明其真值性質( 15 分 )
(1)、p → q
(2)、p∨q
4、下列推理是否有效,為什麼?
(1)、只有調查研究了,才有發言權;我調查研究了。所以我當然有發言權。
(2) 明天張三不必然會來,所以.明天張三可能不會來。
(3)、有些行為是違法行為;有些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所以,有些行為是犯罪行為。
(4)、審判員在法院工作,李四在法院工作,所以,李四是審判員。
(5)、並非所有的細菌都有毒,並非所有的生物都是細菌,所以,並非所有的生物都有毒。
(6)、有些青年是發明家,有些青年是知識分子,所以,有些知識分子是發明家。
(7)、中國人是勇敢的,我是中國人,所以我是勇敢的。
(8)、如果患有肝炎,一定會出現厭食;我最近常常厭食,所以,我肯定是得了肝炎。
(9)、太空梭的失事或是由於設備故障,或是由於人為破壞;現已查明,這次航天失事的原因確系設備故障。所以,可以排除人為破壞。
(10)、老楊或者是不想來,或者是家裡有事;如果家裡有事,老楊一定會打電話來的;老楊是想來的。所以,他一定會打電話來的。
(11)、如果不是小張和小李都不去春遊,小王一定去春遊;小張決定去春遊。因此,小王一定去春遊。
(12)、如果談判要舉行的話,必須定在周三或周五;如果定在周五,則總經理就不能出席;但總經理是一定要出席的。因此,只有定在周三,談判才能進行。
5、下列各陳述、議論是否違反邏輯規律的要求,為什麼
(1)、關於宗教信仰問題,我國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所以,對宗教信仰我們既不能禁止,也不能反對。
(2)有人說:「經驗主義不能都反對,例如,工作經驗、生產經驗,就不應該反對」
(3)被告傷人,既非故意,又非過失,因此可給予訓誡處分。
(4)小李和小王下了兩盤棋。小張問小李:「你下棋勝了嗎?」小李說:「沒有。」小張又問:「那麼你輸了?」小李再答:「也沒有」。
(5)妻子說:「我知道,讓你一下子把酒戒掉是很困難,你先戒掉一半行不?」
丈夫說:「好,我聽你的!我一向喝西鳳酒和汾酒,戒掉一半,那我明天開始就只喝汾酒了」
(6)這次考試我一定能通過,因為我這次信心足,而且家裡人也很鼓勵我,支持我。
(7)我不認為一切金屬都是固體,也不認為一切金屬都不是固體。
(8)要說物質是永恆不滅的,這不符合事實,因為世界上的植物、動物、甚至恆星都是有
生有死的
(9)「或問文章有體乎?曰:無。又問無體乎?曰:有。然則果如何?曰:定體則無,大體
則有。」
(10)病人:「醫生,我的記憶已經完全喪失了,我現在記不得任何東西。」
醫生:「什麼時候開始沒有記憶的?」
病人:「今年春節晚會結束時,我記得那時一陣興奮之後,腦子里便一片空白,接著就什麼也記不清了」
(11)、有一天,一位青年找到大發明家愛迪生說:「我准備發明一種萬能溶液,它能溶化任
何東西!」,「哦,我的孩子,你這想法確實不錯!,但是,你准備用什麼器皿來放置這種寶貝溶液呢?它不是能溶化所有東西嗎?」
6、下列定義是否正確,為什麼?
(1)正方形就是四角相等的四邊形
(2)教師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3)商品就是不供生產者自己消費的勞動產品
(4)商品就是用於貨幣交換的勞動產品
(5)所謂形式主義者就是指形式主義地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人
(6)生命就是有機體的新陳代謝
(7)哲學是關於自然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8)所謂文學就是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
(9)所謂大國就是比小國更大的國家,而小國就是比大國更小的國家
(10)健康就是沒有生理疾病
7、下列劃分是否正確,為什麼?
(1)報紙可分為全國性報紙、地方性報紙、綜合性報紙、專業性報紙以及日報、晚報等。
(2)小說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
(3)地球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
(4)直言命題可分為主項、謂項、聯項和量項等。
(5)一年可分春、夏、秋、冬四季。
(6)直系親屬有祖父母、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
(7)漢語代詞有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
(8)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
(9)國家分為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10)科學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化學、和哲學等等。
8、下列限制或概括是否正確,為什麼?
(1)文學家→ 中國文學家→ 巴金→ 偉大的巴金
(2)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 江西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省人民代表大會→ 市人民代表大會→ 縣人民代表大會
(4)領袖→革命領袖→ 中國革命領袖→ 毛澤東
(5)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 中國最大的城市→ 中國的城市→ 城市
(6)奶牛→ 牛→ 脯乳動物→ 動物
(7) 小偷小摸行為→ 犯罪行為→ 違法行為→ 行為
(8) 法律→ 憲法→ 民法→ 中國民法
(9) 平型關大捷→ 抗日戰爭→ 正義戰爭→ 戰爭
(10) 電學→ 物理學→ 自然科學→ 科學
六、綜合分析、推理、證明題
1、某地發生一起刑事案件,經過公安人員的努力偵破,作案嫌疑人鎖定在
A、C三人中,並且摸清了以下情況:
① 只有01號案件成功告破,才能確認A、B、C三人都是作案人。
② 目前,01號案件還是一起懸案。
③ 如果A不是作案人,那麼A的供詞是真的,但A說自己與B都不是
作案人。
④ 如果B不是作案人,那麼B的供詞也是真的,但B說自己與C是
好朋友。
⑤ 現已查明C根本不認識B。
根據上述線索,問:A、B、C三人中誰是作案人?
2、綜合分析題 ( 要求寫出推導過程 16分 )
某班有學生61人,下面有三句話:
①、該班有些學生會使用計算機。
②、該班有些學生不會使用計算機。
③、該班班長不會使用計算機。
已知上述三句話中,只有一句話是真的,試問:
哪一句話是真話?該班有多少學生會使用計算機?
3、下面有三句話:
①、如果甲是籃球隊員,則乙就是足球隊員。
②、如果乙是足球隊員,則甲就是籃球隊員。
③、甲不是籃球隊員。
已知上述三句話中只有一句話是真話,問:
甲是不是籃球隊員?乙是不是足球隊員?哪一句話是真話?
( 要求寫出推導過程 )
4、已知下列三個命題中只有一個命題為假, 問:哪一句話是假話?
該班51名 學生中有多少人是團員? (要求寫出推導過程)
(1). 該班所有的學生是團員。
(2). 該班所有的學生不是團員。.
(3). 該班班長不是團員。
5、證明:如果同時肯定下列三個命題,則違反了矛盾律要求
(1)PES
(2)MOP → SIP
(3)SIM
6、 已知 ①、 非(A→B)← (C∧ 非D)
②、 A→C
③、 C→B
求證:A→D
7、 已知:①、A→(B∨C)
②、 非 B→A
③、 非(D→B)
④、 非 D ← 非E
求證: E∧C
8、 已知一個第三格有效三段論, 試證明該三段論:
① 、小前提必肯定。
②、 結論必特稱 。
( 要求畫出第三格的三段論結構圖 )
9、 試分別證明三段論、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的特殊規則。
10、已知:
(!)如果概念A與概念B全異,則概念A與概念C全異。
(2)A真包含於。C
求證:概念B不與C全異。
11、證明:
(1)若一個三段論的大前提是特稱命題,則其小前提必須是肯定命題。
(2)若一個三段論中項周延兩次,則其結論必須是特稱命題。
12、用選言法證明:小前提為O命題的有效三段論必定是第二格三段論。
13、用反證法證明:有效的第四格三段論的大小前提都不能是O命題。
14、證明:若有效的第四格三段論的小項在結論中周延,則該三段論必為AEE。
15、已知某有效三段論的小前提是否定命題,求證:該三段論的大前提只能是全稱肯定命題。
16、已知:
(1)A真包含於B。
(2)有C不是B。
(3)若C不真包含A,則C真包含於A。
請問:A與C具有什麼關系?請寫出推導過程,並用歐拉圖將A、B、C三個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的關系表示出來。
17、某排球隊有1、3、4、6、9和12號等六名主力隊員。他們之間的最佳配合有以下規律:
(1)要是4號上場,6號也要上場。
(2)只有1號不上場,3號才不上場。
(3)要麼3號上場,要麼6號上場。
(4)如果9號和12號同時上場,則4號也要上場。
某場比賽需要1和12號同時上場。問:為了保持最佳陣容,這場比賽中,9號該不該上場?(要求寫出推導過程。)
18、某商店被盜,員工甲、乙、丙、丁涉嫌被調查。
甲:我沒有作案,作案的是乙。
乙:我和丙都沒有作案。
丙:除非甲作案,否則乙不會作案。
丁:甲和丙中至少有一人作案。
已知這四句話中只有一句為真,問到底是誰作案?誰說的是真話?(要求寫出推導過程。)
19、A、B、C三人從政法大學畢業後,一個當上了法官,一個當上了檢察官,另一個人做了律師。但究竟誰具體做什麼工作,人們開始並不清楚,於是作出了如下猜測: 甲:A做了律師,B做了法官。
乙:A做了法官,C做了律師。
丙:A做了檢察官,B做了律師。
後來證實,甲、乙、丙三人的猜測都只是對了一半。請問:A、B、C三人各擔任什麼具體司法工作?(要求寫出推導過程。)
20、已知下面三句話中兩真一假,試說明甲和乙至少有一人是電工。
(1)如果丙不是木工,那麼甲是電工。
(2)如果丁不是木工,那麼乙是電工。
(2)丙和丁都是木工。
21、已知下列三句話一真兩假,問:甲、乙、丙、丁的名次如何排定?
(1)若乙第二,則甲第一。
(2)若丙第三,則甲第一。
(3)甲不是第一,
22、已知以A、B為前提可以必然推出C,而D與C矛盾,E與A矛盾 。
試證明:由D和B可以必然推出E。
3. 邏輯基礎知識邏輯的含義
邏輯是研究思維的形式及其規律的科學。要研究邏輯,首先要從概念出發。概念是思維形式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構成命題、推理的要素。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邏輯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邏輯的概念
概念有兩個基本的邏輯特徵: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質;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個個、一類類的事物。例如:"商品"這個概念的內涵是為交換而生產的產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種性質的、各種用途的、在人們之間進行交換的產品。
任何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規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響著概念的內涵。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多(即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麼,這個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這個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數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少,那麼,這個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必須明確,否則會鬧笑話。
某小學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 教育 時,講到"給予勝於接受"。一個學生即搶著說:"是的,我爸爸在工作中總是努力給予別人,竭力避免接受"。老師說:"太好了,向你爸爸學習。隨便問一句,他是干什麼工作的?"學生說:" 拳擊 運動員"
概念間的關系按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兩大類。
概念的相容關系有:(1)同一關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北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這兩個概念就是同一關系的概念。(2)從屬關系,是指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比如,"教師"和"教授"這兩個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著後者的全部外延。(3)交叉關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比如,"企業家"和"MBA"這兩個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關系。
概念間的不相容關系有:(1)矛盾關系,是指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即兩個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之和窮盡了它們屬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男人"和"女人"。(2)反對關系,是指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即兩個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之和沒有窮盡它們屬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紅色"和"黃色"。
在人的各種能力中,說話能力是表現一個人見識和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說話水平高的人講起話來都很有邏輯性,說話當然必須遵守邏輯要求,但有時說話者卻故意違反邏輯要求而造成某種特殊的言辭效果,以更好地達到說話的目的。同一個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言辭來表達,同一個言辭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說話水平高的人總能處理好概念與言辭之間的關系,並利用這些關系創造出不同的說話效果。
有人向楚懷王敬獻了一種長生不老葯,傳達官捧著葯走向楚王。一位侍衛隨口問道:"可以吃嗎?"傳達官回答道:"可以吃"。侍衛一把搶過葯來吞下肚去。楚王大怒,命將其處死。侍衛申辯道:"我吃那葯時明明問過傳達官"可以吃嗎",他說"可以吃"我才吃的。因此,罪不在我而在傳達官。況且,別人獻的是不死之葯,我吃了葯而被處死,這葯豈不是成了送死之葯?大王處死我這個無罪之人,只能證明獻葯人欺騙了您。"楚王只好赦免了他。
阿凡提開了個理發店,可阿訇每次來理發都不給錢。這天,阿訇又來了。阿凡提在給他刮臉時問道:"鬍子要不要?"阿訇回答說:"要!"阿凡提一刀將他的鬍子割下來遞給他:"要就拿去吧!"阿訇大怒,阿凡提說:"不是你自己說"要"嗎?"阿訇氣得乾瞪眼。這時,阿凡提又問他:"眉毛要不要?"阿訇趕緊說:"不要!不要!"阿凡提颼颼兩刀刮下阿訇的眉毛,順手扔到地上:"不要,那就丟地上吧!"阿訇氣得要死,可又沒辦法。從此再也不敢上阿凡提的理發店了。
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可以從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加以明確。定義是明確概念內涵的邏輯 方法 。通過定義,從而明確這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特點和本質。比如:"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
邏輯的含義1:規律,事物的完成的序列。
2:事物流動的順序規則
3:事物傳遞信息,並得到解釋的過程
邏輯就是思維的規律,規則。邏輯學就是關於思維規律的學說。有邏輯和邏輯學兩個概念通用。輯與邏搭配讀輕聲。
邏輯(理則學),源自古典希臘語 (logos),最初的意思是“詞語”或“言語”,(引申出意思“思維”或“推理”),1902年嚴復譯《穆勒名學》,將其意譯為“名學”,音譯為“邏輯”;因為該詞是由日制漢語“倫理”一詞分拆而來,所以日語還把它譯為“論理學”。 傳統上,邏輯被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來研究。自從十九世紀中期,邏輯經常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中研究。邏輯的范圍非常廣闊,從核心主題如對謬論和悖論的研究,到專門的推理分析如或然正確的推理和涉及因果關系的論證。
在我國古代,邏輯學又被稱為理學、理則學、名學、刑名之學等。
邏輯的引證解釋1、思維的規律
沙汀 《還鄉記》二:“這個想法也許不合邏輯,但在情理上卻很有根據的。” 王西彥 《夜宴》一:“不過,按照 廖淑宇 先生自己的邏輯講起來,卻實在是有幾分冤枉的。”
2、客觀的規律性
艾蕪 《談短篇小說》:“認真研究下去,就可以找出社會生活的某些客觀規律,即生活的邏輯。” 楊沫 《林道靜的道路》:“這是歷史的邏輯,也是生活的邏輯。”
3、順理成章
符合規律。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六章三:“至於聯合變化的方法,他指出:一個劇情可以邏輯地引起第二個劇情。”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並不黑,只是在左眉上有個大黑痣,因此他是 黑李 ;弟弟沒有那麼個記號,所以是 白李 ;這在給他們送外號的中學生們看,是很合邏輯的。”
4、指邏輯學
以推理形式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
王力 《龍蟲並雕齋文集·邏輯和語言》:“邏輯是關於思維的形式和規律的科學。”
給邏輯概念下定義最常用的是屬加種差的定義方法被定義的概念=種差+鄰近的屬
在上述給"生產關系"這個概念下定義時,"社會關系"是屬概念,"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這一性質,就是區別生產關系和一切其他社會關系的種差。
為了使定義下得正確,必須遵守以下規則:(1)定義概念的外延和被定義概念的外延必須完全相等;(2)定義概念中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的概念;(3)定義不應包括含混的概念,不能用隱喻;(4)定義不應當是否定的。
例:
"平反是對處理錯誤的案件進行糾正"。
以下哪項最為確切地說明上述定義的不嚴格?
A.對案件是否處理錯誤,應該有明確的標准。
B.應該說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應該說明平反的主體及其權威性。
D.對平反的客體應該具體分析。平反了,不等於沒錯誤。
E.對原來重罪輕判的案件進行糾正不應該稱為平反。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E。
處理錯誤的案件包括重罪輕判、輕罪重判和無罪而判。對後兩種案件進行糾正都可以叫做平反,而對於第一種進行糾正,不能叫做平反。
4. 數學中給概念下定義方法有哪些
什麼叫給概念下定義,就是用已知的概念來認識未知的概念,使未知的概念轉化為已知的概念,叫做給概念下定義.概念的定義都是由已下定義的概念(已知概念)與被下定義的概念(未知概念)這兩部分組成的.例如,有理數與無理數(下定義的概念),統稱為實數(被下定義的概念);平行四邊形(被下定義的概念)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下定義的概念).其定義方法有下列幾種.
1、直覺定義法
直覺定義亦稱原始定義,憑直覺產生的原始概念,這些概念不能用其它概念來解釋,原始概念的意義只能藉助於其它術語和它們各自的特徵給予形象的描述.如幾何中的點、直線、平面、集合的元素、對應等.原始概念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對一類事物概括、抽象的結果,是原創性抽象思維活動的產物.直覺定義為數不多.
2、「種+類差」定義法
種+類差」定義法:被定義的概念=最鄰近的種概念(種)+類差.這是下定義常用的內涵法.「最鄰近的種概念」,就是被定義概念的最鄰近的種概念,「類差」就是被定義概念在它的最鄰近的種概念里區別於其它類概念的那些本質屬性.
例如,以「平行四邊形」為最鄰近的種概念的類概念有「矩形」、「菱形」,「菱形」的「鄰邊相等」是區別於「矩形」的本質屬性,「鄰邊相等」就是「菱形」的類差.我們先看幾個用「種+類差」定義的例子:
等腰梯形是兩腰相等的梯形.
直角梯形是有一個底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三角形是兩邊相等或兩角相等的三角形.
邏輯上還可以通過總結外延給出定義.例如:「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為實數」等.
由上述幾例可看出,用「種加類差」的方式給概念下定義,首先要找出被定義概念的最鄰近的種概念,然後把被定義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同種概念中的其它類概念所反映的對象進行比較,找出「類差」,最後把類差加最鄰近的種概念組成下定義概念而給出定義.種加類差定義法在形式邏輯中也稱為實質定義,屬於演繹型定義,其順序是從一般到特殊.這種定義,既揭示了概念所反映對象的特殊性,又指出了一般性,是行之有效的定義方法.由於概念本身的類別特點及類差性質的不同,在敘述形式上也有差異.
這種定義方法,能用已知的種概念的內涵來揭示被定義概念的內涵.揭示了概念的內涵,既准確又明了,有助於建立概念之間的聯系,使知識系統化,因此,在中學數學概念的定義中應用較多.
3、發生式定義法
發生定義法(也稱構造性定義法):通過被定義概念所反映對象發生過程,或形成的特徵的描述來揭示被定義概念的本質屬性的定義方法稱發生定義法.這種定義法是「種+類差」定義的一種特殊形式.定義中的類差是描述被定義概念的發生過程或形成的特徵,而不是揭示被定義概念的特有的本質屬性.
例如,平面(空間)上與定點等距離的點的軌跡叫做圓(球).此外,中學數學中對圓柱、圓錐、圓台、微分、積分、坐標系等概念也都是採用的發生式定義法.
又如:
平面內與兩個定點的距離的和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叫做橢圓.
圍繞一中心點或軸轉動,同時又逐漸遠離的動點軌跡稱為螺線.
一直桿與圓相切作無滑動的滾動,此直桿上一定點的軌跡稱為圓的漸開線.
設 是試驗E中的一個事件,若將E重復進行n次,其中A發生了 次,則稱 為n次試驗中事件A發生的頻率.
在一定條件下,當試驗次數越來越多時,事件A出現的頻率逐步穩定於某一固定的常數P,稱P為事件A出現的概率.
由此可知,只要有人類的數學活動,就有概念的發生式定義.
4、逆式定義法
這是一種給出概念外延的定義法,又叫歸納定義法.例如,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正弦、餘弦、正切和餘切函數叫做三角函數;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叫做圓錐曲線;邏輯的和、非、積運算叫做邏輯運算等等,都是這種定義法.
5、約定性定義法
由於實踐需要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而被指定的數學概念.在實踐活動中,
人們發現一些概念非常重要,便指明這些概念,以便數學活動中使用.比如一些特定的數:圓周率 、自然對數的底e等;某些重要的值:平均數、頻數、方差等;某類數學活動的概括:比如代數指研究有限多元素有限次運算的數學活動;幾何指研究空間及物體在空間結構中結構與形式的數學活動;隨機事件指在社會和自然界中,相同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但在大量重復試驗中其出現的頻率呈現穩定性的事情;概率指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數學度量;等等.
同時,數學概念有時是數學發展所需要約定的.如零次冪的約定 ,模為零的向量規定為零向量,模為1的向量規定為單位向量.又如矢量積的方向由右手法則規定.數學教學中應向學生灌輸這樣一種觀念,即數學概念是可以約定的(其更深刻的含義是數學可以創造).約定是簡約思想的結果,它使得數學因為有了這樣的約定而運算簡便.約定不是惟一的,但應具有合理性或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如規定矢量積的方向按左手法則也不是不可以的.約定不是隨意針對的,一般只約定那些有重要作用的概念,如約定 當n趨於無限大時的極限為自然對數的底e,因為這個數對計算十分重要.
6、刻畫性定義
刻畫性定義法亦稱描述性定義法,數學中那些體現運動、變化、關系的概念經嚴格地給予表述(逾越直覺描述階段),這些概念即屬於刻畫性定義.比如等式函數、數列極限、函數極限等概念.
函數概念:設D是實數集的子集,如果對D內每一個 ,通過給定的法則 ,有惟一一個實數y與此 對應,稱 是定義在D上的一元實值函數,記為 概念中刻畫了變數y與變數 的關系.
數列極限概念:對於數列{ }和一個數 ,如果對任意給定的正數 ,都存在一個自然數 ,對一切自然數n, ,成立 ,稱數n是數列{ }當n趨於無限大時的極限,記為 .概念中刻畫了 與 「要多麼接近就可以多麼接近(只要 )」的程度,使「 無限接近 」的直覺說法上升到嚴格水平.
函數極限概念:對於在 附近有定義的函數 和一個數A,如果對任意給定的正數 ,都存在一個正數 ,對定義域中的x只要 ,成立 ,稱數 是 當 趨近於 時的極限,記為 ,概念中刻畫了 與A「要多接近就可以有多接近(只要 )」的程度,是嚴格的數學概念.
7、過程性定義
有些復雜的數學概念是由在實踐基礎上的數學活動造就的,這樣的概念由過程來引導.例如:
導數:設y= 在點 附近有定義.當自變數 取得改變數 ( ≠0),函數 取得相應改變數 ,比值 ,當 時的極限存在,這個極限值就稱作 的導數,記作 導數概念通過「作改變數——作商——求極限」的過程獲得.
定積分:設有界函數 定義在[ ]上.在[ ]中插入分點: 取 ,作和 令 當 時,和 的極限存在,這個極限值稱作 在[ ]上的定積分.定積分概念通過「分割[ ](插入了分點)一作和一求極限」的過程獲得.
此外,數學中的概念還有其他給出方式.如n維向量空間的定義:「n為有序實數組( )的全體,並賦予加法與數乘的運算( )+」.它是二維向量空間{ }的類比推廣.再如「群」和「距離空間」的概念,則是用一組公理來定義的.公理法定義的方式多用於高等數學,中學中涉及得很少.
此外,中學數學中還有遞推式定義法(如"階行列式、n階導數、n重積分的定義),藉助另一對象來進行定義(如藉助指數概念定義對數概念)等等.
上述分類是大致的,學習概念的定義,並不在於區分它究竟屬於那種定義方式,而在於理解概念的內涵,把握概念的外延,應用它們去學習數學知識和解決有關問題.
為了正確地給概念下定義,定義要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定義應當相稱.即定義概念的外延與被定義概念的外延必須是相同的,既不能擴大也不能縮小.即應當恰如其分,既不寬也不窄.例如,無限不循環小數,叫做無理數.而以無限小數來定義無理數(過寬),或以除不盡方根的數來定義無理數(過窄).顯然,這都是錯誤的.
(2)定義不能循環.即在同一個科學系統中,不能以A概念來定義B概念,
而同時又以B概念來定義A概念.例如, 的角叫做直角,直角的九十分之一,叫做1度,這就發生循環了.
(3)定義應清楚、簡明,一般不用否定的形式和未知的概念.例如,筆直筆直的線,叫做直線(不清楚);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的平面平行四邊形(不簡明);不是有理數的數,叫做無理數(否定形式);對初中生來說,在復數a+ i中,虛部6—0的數,叫做實數(應用未知概念)等,這些都是不妥的.
5. 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
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
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邏輯推理是解題時候常用的方法,邏輯推理包含很多種方法,每種方法的解題技巧都是不一樣的,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邏輯推理的方法有哪幾種的相關信息吧,一起來看看。
1、類比推理:
在邏輯學上,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這一屬性已為類比的一個對象所具有,另一個類比的對象那裡尚未發現)也相同的一種推理。
2、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關於個別事物的觀點過渡到范圍較大的觀點,由特殊具體的事例推導出一般原理、原則的解釋方法。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一般,都存在於個別、特殊之中,並通過個別而存在。一般都存在於具體的對象和現象之中,因此,只有通過認識個別,才能認識一般。
3、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與「歸納法」相對。推論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然的,是一種確實性推理。
運用此法研究問題,首先要正確掌握作為指導思想或依據的一般原理、原則;其次要全面了解所要研究的課題、問題的實際情況和特殊性;然後才能推導出一般原理用於特定事物的結論。
1、三段論
是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為結論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個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結論——根據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作出判斷。
2、假言推理
是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兩種。
3、選言推理
是以選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選言推理分為相容的選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兩種。
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大前提是一個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個(或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要肯定剩下的一個選言支。
不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是:大前提是個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個選言支,結論則否定其它選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個以外的選言支,結論則肯定剩下的那個選言支。例如下面的兩個例子:
4、關系推理
是前提中至少有一個是關系命題的推理。
6. 最基本的定義方法是什麼
最基本定義方法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
通過某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來說明該概念。從邏輯結構上看,定義包括三個部分:
①被定義項,即其內涵需要明確的概念;
②定義項,即用來說明被定義項的概念;
③定義聯項,用來聯結被定義項和定義項的聯結詞。
例如,「所謂商品,即指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在這個定義中,「商品」是被定義項,「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是定義項,「所謂…即指…」是定義聯項。
(6)邏輯下定義最常用的方法是擴展閱讀:
定義的方法有許多種,如真實定義、語詞定義、關系定義、發生定義、功用定義、遞歸定義等方法。在科學研究、社會實踐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定義方法,是通過找出被定義項的鄰近的屬和種差來下定義。
另一種是語詞定義的方法,即明確一個語詞表達什麼概念。在科學著作或議論文中,語詞通常是用來表達概念的,因此給某些語詞下定義是明確概念的一種重要方法。
要正確運用定義的方法還必須遵守定義的邏輯規則,如「定義必須相稱」、「定義項不得包含被定義項」、「定義項必須清楚明白」、「定義項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等。
在思維實際中,定義方法起著重要作用:第一,通過定義可以把對事物的認識總結和鞏固下來;第二,定義能將各種各樣的事物區別開來;第三,定義還用於檢查人們所用的概念是否明確;第四,對於科學原理的形成、制定以及理論宣傳、教育、傳授知識等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
7. 邏輯學的問題求解答 1、簡述概念的外延之間的可能關系並用歐拉圖表示
1、簡述概念的外延之間的可能關系並用歐拉圖表示
根據概念的外延之間是否有重合之處可以分成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兩大類。
相容關系可能有4種關系,分別是全同關系(同一關系或重合關系)、真包含關系(屬種關系)、真包含於關系(種屬關系)、交叉關系。
不相容關系可能有兩種關系,分別是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
歐拉圖如下
2、簡述明確詞項(或概念)的邏輯方法
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有定義、劃分、限制和概括等。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一種邏輯方法,在邏輯結構上,定義由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構成,其結構形式為Ds就是Dp,常用的下定義的方法是「屬加種差」的邏輯方法。比如「商品就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一個定義。「商品」是被定義項,「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是定義項,「就是」是定義聯項。在定義項中,「勞動產品」是「屬」,「用來交換」是「種差」。
劃分是明確概念外延的一種邏輯方法,是把一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分為幾個小類。劃分由「母項、子項、劃分的依據」三要素組成。劃分有一次劃分和連續劃分等多種方法。比如「學生可以分為大學生、中學生和小學生」,就是一個劃分,「學生」是「母項」,「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是「子項」,教育層次是劃分的依據。
限制是通過增加概念的內涵以縮小概念外延的一種邏輯方法。例如「橋→拱橋→石拱橋→趙州橋」就是一系列的限制。
概括是通過減少概念的內涵以擴大概念外延的一種邏輯方法。例如「小說→文學作品」就是一次概括。
3、簡述三段論的定義、要素及三段論推理的基本規則
三段論是有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命題做前提,推出一個新的性質命題做結論的間接推理。
三段論共由三個性質命題構成,任何一個有效三段論有且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同一個三段論中,每個項都出現兩次。結論的主項叫做「小項」,結論的謂項叫做「大項」,在前提中出現而在結論中不出現的項叫做「中項」。包含小項的前提叫做「小前提」,包含大項的前提叫做「大前提」。
三段論的基本規則有如下幾條(不同的教科書條目不同):
1、一個有效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
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
4、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結論;
5、前提中有一個是否定的,則結論也是否定的;
6、結論是否定的,則前提中必有一個是否定的;
7、兩個特稱的前提不能得出結論;
8、前提中有一個是特稱的,那麼結論也是特稱的。
(有的教科書沒有把第1條作為基本規則,有的教科書把第5、6條合並成一條了)
8. 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有( ) 和( )
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有【定義【和】劃分(分類)】、【概括】與【限制】等。
9. 普通邏輯學的定義的方法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4. 定義的錯誤有:定義過寬定義過窄;同語反復循環定義;定義句為否定句;定義不清
下定義的方法:屬加種差的方法,公式:被定義項=種差+屬概念
定義的規則:
(1)定義項的外延和被定義項的外延應是同一個系。否則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
(2)定義項中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括被定義項。否則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
(3)定義項中不得包括含糊的語詞。不得用比喻,否則犯「定義含混」或「以比喻代定義」的邏輯錯誤。
具體可參見本人的一篇文章,鏈接http://www.docin.com/p-1857437447.html
10. 普通邏輯學的定義的方法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一個定義一般都由被定義項、定義聯項和定義項三部分組成。
從語法的角度分析,被定義項相當於一個句子的主語,定義聯項相當於謂語,定義項則相當於賓語。
舉一個例子來說:
法律(被定義項)是(定義聯項)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定義項)。
我們在給概念定義時,最常用的方法是屬加種差法。
定義項作為揭示被定義項內涵的概念,一般包括兩部分:鄰近的屬概念和種差。
鄰近的屬概念:是指比被定義項的高一層次的概念,也就是對被定義項進行第一次概括得到的概念。比如:「法律」鄰近的屬概念就是「社會規范」。
種差:顧名思義就是種概念之間的差別,它主要是指被定義項和它同一層次的其他種概念之間的差別或不同。比如:「法律」的種差就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
明白了嗎?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