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低鈉飲食說到容易,做到難,怎樣才是標準的低鈉飲食
疾病知識,醫學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 食鹽(氯化鈉)是膳食鈉的主要來源,每克食鹽含鈉393mg , 含氯607mg
。鈉的正常需要量每天僅為500mg ,即攝人1g的食鹽,就可滿足身體對鈉的需要。我國膳食的食鹽含量在每天每人8-
15g,遠遠超過了實際需要。限鹽(鈉)飲食可以按照限鈉量高低分為三檔,即低鹽飲食、無鹽飲食和低鈉飲食,三檔的具體要求如下:
( 1 )低鹽飲食:全日供鈉2 000mg 左右,食鹽用量在2 一3g ;
( 2 )無鹽飲食:全日供鈉1 000mg 左右,烹調中不得使用食鹽和醬油;
( 3 )低鈉飲食:全日鈉供給量控制在500mg 以內,不僅不可用鹽和醬油,還要限制每百克含鈉量在100mg
以上的蔬菜,如油菜薹、空心菜(雍菜)、篙子稈、茴香、芹菜等。
鈉含量較低的食品稱為低鈉食品。1、酸奶酸奶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物。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僅含有約115毫克的鈉。它是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好」細菌的良好來源,有益於我們的健康。調味酸奶可能含有鈉和其他添加劑的添加劑,所以盡量堅持使用普通的天然酸奶。2、水果對於希望過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來說,水果是天賜之物。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大多數水果含有少量脂肪。更重要的是它們味道鮮美,並且有各種各樣的口味,這樣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水果的另一個好處是鈉的含量往往很低,有些水果的鈉含量低於其他水果,應盡可能優先考慮蘋果,香蕉,梨,李子,葡萄柚,草莓和西瓜。另外還應該堅持使用新鮮水果,因為水果副產品可能含有許多添加劑,包括鈉。3、蔬菜蔬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建議每個人在飲食中至少吃一些蔬菜以保持健康。它們也是低鈉飲食的理想選擇。洋蔥,抱子甘藍,西蘭花,芹菜和菠菜等蔬菜的鈉含量非常低。如你想要的蔬菜根本沒有鈉,那就找黃瓜,大蒜,南瓜,蘆筍和青豆。雖然在蔬菜中添加調味料和其他調味料可能很誘人,但是許多調味料本身可能含有鈉。4、堅果堅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纖維和脂肪(良好的類型)。當然,堅果和種子的鈉含量非常低。它們也很美味,有各種口味。堅果可以在烹飪食譜中享用,也可以作為獨立小吃享用。他們也在填充和製作一個很好的方法,以避免兩餐之間的飢餓。記住要清除鹽漬堅果和種子,以充分利用低鈉含量的好處。5、穀物和豆類燕麥等穀物是健康食品的熱門選擇,燕麥脂肪非常豐富,有助於防止我們感到飢餓和渴望。它們是嘗試減肥和降低膽固醇的人的理想選擇,此外它們也是低鈉含量人群的理想選擇。它們的填充性也意味著你不太可能轉向含有鈉的其他食物,燕麥非常適合早餐,但也可以全天享用。另一種流行的穀物是大米,它的鈉含量也很低,糙米的鈉含量低於白米。穀物和豆類可以與其他低鈉成分混合,用於美味和健康的膳食。6、雞蛋雞蛋的多功能性使它們可以用於各種各樣的菜餚,從煎蛋到乳蛋餅。更重要的是,它們富含蛋白質和其他必需營養素。另一個優點是它們適合低鈉飲食的人,像雞蛋一樣美味,添加高鈉成分通常太容易了,所以要注意添加的東西。採用低鈉成分製作的煎蛋卷,營造出美味營養的低鈉餐。7、牛肉牛排的鈉含量也很低,草飼牛肉的鈉含量特別低,煮熟的牛排不需要額外的成分,也可能是一些草葯,如百里香調味。如果用黃油烹飪,請記得使用無鹽黃
3. 想要低鹽飲食要注意什麼需要掌握哪些正確的方式方法
想要低鹽飲食要注意什麼?需要掌握哪些正確的方式方法?
1.注意:低鹽低脂飲食就是少鹽少油的烹飪食物。一般建議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應小於6g,鹽量低的甚至更少,通常4g左右。少吃高脂肪食物。脂肪類食物一般包括肥肉、各種動物內臟以及油炸、油炸、燒烤類食物。同時,要避免攝入一些含有隱性鹽分的食物,如鹹菜、榨菜、各種醬料、醬油、臘肉、醬肉、紅燒肉等。還包括一些包裝好的零食,比如薯片、干咸豆等。
4.方法鈉含量高的調味品,如味精、番茄醬等。,應該盡量少用。做菜的時候,少放鹽和醬油。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每人每天6克以內,避免食用鹹菜和鹹蛋。罐頭、薯片等零食要限量含鹽,肉湯里的鹽也要避免。做菜怎麼選料?用新鮮的食物,選擇容易入味的原料,如雞蛋,吃辛辣的調料增加食物的味道,如辣椒、姜、蒜、芥末、檸檬、洋蔥等。
4. 什麼是低鹽、無鹽、低鈉飲食
低鹽、無鹽、低鈉飲食就是減少飲食中的鹽,減少攝入鈉的含量,利用食物本身味道加少許鹽或不加鹽的飲食方式。
低鹽飲食原則:
1、利用蔬菜的本身味道
蔬菜本身的清香味能夠刺激味蕾,增進食慾,如西紅柿炒雞蛋、蕃茄菜花、肉絲炒柿椒、清蒸茄子。
2、用醋、芝麻醬、蕃茄醬等調料增加食慾
使用糖醋調味,可增添食物甜酸的風味,相對減少對鹹味的需求。 採用保持食物原味的烹調方法,如蒸、燉等烹調方法,有助於保持食物的原味。如醋拌冷盤,或芝麻醬拌茄子、番茄肉片等。
3、多吃菌類
以蘑菇、木耳、海帶為主料的湯菜,味鮮色濃,並有補益功能,可加少許鹽或不加鹽。菌類還有軟化血管的作用。
4、集中放鹽
把鹽末直接撒在菜上,味蕾受到強烈刺激,會喚起食慾。
(4)低鹽鈉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食鹽與高血壓的發病率成正比例關系,如一天攝入鹽增加2倍,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增加2倍。攝入較多食鹽,使體內鈉鹽增多。
鈉鹽在某些激素作用下,能使血管對各種升高血壓的物質敏感性加強,引起周圍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鈉鹽還可以吸附水分,使體內水分大大增加,血容量增多,並發心、腎疾病,促使血壓更高,常不易下降,加速中風的發生。
反之,採用低鹽飲食,血壓容易控制,也能維持一個較好的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糖尿病人如何做到低鹽飲食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低鹽飲食才能有效降血壓 十種食物輕松降血壓
5. 無鹽膳食是指
無鹽膳食是指:
無鹽膳食適用對象同低鹽膳食。
膳食應用原則
1、不用一切含鹽食品。
2、烹調時不用鹽、醬油和味精。
3、此種膳食不宜長期應用,尤以夏季,要經常觀察患者的血鈉情況。防止出現低鈉綜合征。
「低鹽」限的僅僅是鹽嗎?
每克食鹽約含鈉400毫克,我們通常說的「低鹽飲食」其實是屬於限鈉飲食的一種,而限鈉飲食有以下三種:
1、低鹽飲食:全天供鈉2000毫克左右。即每天烹調用鹽限制在2~4克或醬油10~20毫升,忌用鹽腌制加工的食物,如鹹蛋、臘腸、咸魚、醬菜、甜面醬等。
2、無鹽飲食:全天供鈉1000毫克左右。烹調時,不加食鹽或醬油,可用糖醋等調味。忌用一切鹹食。
3、低鈉飲食:全天供鈉不超過500毫克。除無鹽飲食的要求外,忌攝入含鈉高的食物,如茼蒿、芹菜等。可適量食用松花蛋、豆腐乾、用食鹼製作的發面蒸食等食物。
很多人認為,味精、雞精可以用來彌補味道的不足,只要少放鹽即可。
殊不知,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而雞精是味精的一種,都是「隱性鹽」,不可過多食用。
吃鹽越少越好?
鈉離子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的生理作用,若長期過度地限鹽,會導致血清鈉含量過低,從而引起神經、精神症狀,出現食慾不振、四肢無力、眩暈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症狀,醫學上稱為「低鈉綜合征」。
因此,健康人沒有必要嚴格限鹽,每天吃鹽(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量)不超過5克即可。
低鈉鹽可完全替代食鹽?
很多人喜歡選用低鈉鹽或無鹽醬油代替食鹽和醬油,這類調味劑中鈉含量少,口味不淡,因而很受歡迎。
但是,這類調味劑是以氯化鉀代替氯化鈉的,不適宜高血鉀的患者。
6. 「鹽」多必失!低鹽飲食如何做
食鹽是食物烹飪或加工食品的主要調味品。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中食鹽攝入量過高,而過多的鹽攝入與高血壓、胃癌和腦卒中有關,因此要降低食鹽攝入,培養清淡口味,逐漸做到量化用鹽用油,推薦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
人的味覺是逐漸養成的,需要不斷強化 健康 觀念,改變烹飪和飲食習慣,以計量方式(定量鹽勻)減少食鹽的用量,培養清淡口味。
尤其要重點培養兒童的清淡飲食,在家庭烹飪時推薦使用定量鹽勺,或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餚。
烹調時應盡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可通過不同味道的食材調節來減少對鹹味的依賴。
如在烹制菜餚時放醋,提高菜餚的鮮香味,有助適應少鹽食物;也可以在烹調食物時使用花椒、八角、辣椒、蔥、姜、蒜等天然調味料來調味。
高血壓風險較高的人也可以使用高鉀低鈉鹽,既滿足了鹹味的要求,又可減少鈉的攝入。
一些加工食品雖然吃起來沒有鹹味,但在加工過程中都添加了食鹽,如面條、麵包、餅乾等;雞精、味精含鈉量較高,應特別注意。
某些腌制食品和預包裝食品屬於高鹽(鈉)食品。為控制食鹽攝入量,最好的辦法是少買高鹽(鈉)食品,少吃腌制食品。
預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簽中鈉是強制標示項目,購買時應注意食品的鈉含量。一般而言, 超過鈉30%NRV(營養素參考數值)的食品需要注意少購少吃 。
烹制菜餚可以等到快出鍋時再加鹽,能夠在保持同樣鹹度的情況下,減少食鹽用量。
對於燉、煮菜餚,由於湯水較多,更要減少食鹽用量。烹制菜餚時加糖會掩蓋鹹味,所以不能僅憑品嘗來判斷食鹽是否過量,而應該使用量具。
用鹹菜作烹調配料時,可先用水沖洗或浸泡,以減少鹽的含量。
買食品,看營養標簽,會逐漸了解食品中油、鹽、糖的含量,並做到聰明選擇,自我限制。除此之外,食品標簽中的「配料表」也是關鍵部分,如「氫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黃油」、「人造黃油」、「蔗糖」、「果糖」、「鹽」、「起酥油」等,對 健康 造成影響的成分都可在其中看到。
# 健康 大V創造營##高血壓的真相##心血管疾病的真相#
7. 低鹽飲食六個實用小技巧
《透析飲食寶典》學習筆記——031
個性化低鹽烹調
鼓勵患者和家屬共同養成低鹽飲食的習慣,一般三個星期後味蕾就會適應。低鹽飲食,嘗到自然的美味。
替代品
為了達到低鹽飲食的目的而少加鹽,但鹽少了飯菜必然口味寡淡。可以通過酸味或辣味來替代,甚至吃辣椒對緩解瘙癢還可能有幫助,此外,辣椒中的磷含量、鉀含量也不高。
少鹽飲食
可在菜炒熟後放鹽,這樣用鹽量少也不感覺沒味。或加少許糖、醋、蒜、蔥等調味品,以減少食鹽攝入。對於吃辣的人,可以加入辣椒、花椒等調味。
無鹽飲食技巧
沒有鹽的涼拌菜:蔬菜洗凈,切片、絲,或焯水後放涼,放入盤中,加入酸奶拌勻即可。大拌菜舉例:油菜心、芹菜焯水放涼,小紅蘿卜,白蘿卜、蔥頭切絲,番茄、黃瓜切片加入酸奶拌勻,一盤無鹽美味就好啦!
外出就餐限鹽小貼士
要求自己的食物適量少鹽;盡量避免灑在肉和蔬菜上的醬汁,這些醬汁含鹽量往往很高;限制攝取硬的、高鹽的乳酪;限制砂鍋菜這類通常含高鈉成分的食物。
低鹽飲食的技巧
對透析患者來講,限鹽非常重要,每日攝入鹽的量不超過3g。可以每日選擇一餐不吃任何含鹽食物,應用「蔥、姜、蒜」等代替普通鹽和醬油,獲得理想口味;不推薦應用低鈉鹽或低鈉醬油來代替普通鹽和醬油;不吃外購熟食,不吃鹹菜或腌制食品,避免辣醬、腐乳、味精等調味品。
學無止境,與你同行!
8. 低鈉鹽的使用
低鈉鹽
不論精鹽、低鈉鹽都要少用
普通加碘鹽中,氯化鈉的純度高達95%。因為鈉離子能增強人體血管表面張力,容易造成人體血流加快、血壓升高。高血壓、腎病、心臟病患者是不宜食用普通加碘鹽的。而低納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從而改善體內鈉(Na+)、鉀(K+)、鎂(Mg2+)的平衡狀態,預防高血壓。因此低鈉鹽最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心臟病患者長期服用。但需要給大家說明的是,低鈉鹽中鈉含量比普通加碘鹽低35-40%,口味變淡了,正好適合人們口味清淡的需求,如果不習慣,可以適當多用,但仍然能保持鈉(Na+)、鉀(K+)、鎂(Mg2+)的動態平衡,不影響正常使用和功效。
對一般人來說,主要的目標是在於減少鹽分的攝取,少鹽就少鈉。所以,無論是吃低鈉鹽、美味鹽或精鹽,都應該少用鹽。榮民總醫院營養師林家秀認為,不管用什麼鹽,「少用為妙」,降低用量是首要原則。
而衛生署將低鈉鹽歸為「特殊營養品」,營養學博士張仙平和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都認為很可惜,從預防的角度,為了糾正現代人「高鈉低鉀」的錯誤飲食型態,低鈉鹽其實最適合健康人用。
現代人追求美味和精緻食物的趨勢,飲食里已經攝入太多的鈉,鈉太多就會造成鉀不足。食鹽里以鉀代替鈉的意義是,在食用同樣鹹味的飲食下,鈉的攝取量已經減少一半,同時也攝入了鉀。鉀非但沒有升高血壓的效果,反而有降血壓、保護血管壁的功能,而台灣人攝取鉀的量比西方低,因此潘文涵認為增加些鉀,益大於害。
高血壓、老人家可用低鈉鹽
對高血壓和有老者的家庭,低鈉鹽是滿好的選擇。行政院衛生署「高血壓防治手冊」引用流行病學及臨床試驗的結果,對高血壓和老人提出建議,減少鹽(鈉鹽)的攝取,血壓可以下降。
短期試驗發現,中度減鹽可以平均降低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4.9mmHg(毫米汞柱)、舒張壓2.6mmHg。中長期研究顯示,對50~59歲的中年人,每天減少1.2克的鈉(3克鹽),平均可以使高血壓病人收縮壓降低7mmHg,血壓正常者降低收縮壓5mmHg。
食用低鈉鹽 降低死亡率
潘文涵接受台鹽委託所做的「低鈉鹽對降低血壓功效的研究」,以板橋榮民之家的二千多名老人家為研究對象,有八百多人在三餐烹調時改用低鈉鹽,另外一千四百多人仍然食用傳統精鹽,經歷三年半的追蹤發現,食用低鈉鹽的榮民比食用一般精鹽的榮民,在死於心臟血管疾病的整體死亡率低了一半。
研究更進一步追蹤後續的影響,發現若有專業人員作營養指導,飲食中減少鈉的攝取量,可以明顯降低中老年人日後因為中風和心臟病死亡的危險。
適量攝取低鈉鹽
必須注意的是,千萬不可因為低鈉鹽有好處就大把大把的用。張仙平說,不咸其實是心理因素,做菜時若用太多,就失去了減鹽(低鈉)的意義了。
而潘文涵的研究發現,葷菜和半葷素的菜使用低鈉鹽不會有口味上的不同,純青菜的烹飪上,可能會有些口感上的差異。針對此點,張仙平建議在料理青菜時,可以用蔥姜蒜等香辛料來提味,久了就會習慣。
腎臟病不可用低鈉鹽
腎臟病人,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現障礙(例如尿毒症)的患者,不可以吃低鈉鹽,因為低鈉鹽是以鉀取代鈉,鉀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會造成高血鉀,容易造成心律不整,心衰竭的危險。
而台鹽在產品上也標示了「需限制鉀攝取者,應謹慎使用」,也就是腎臟排泄離子有問題的病人不能用。因此對於網路上廣為流傳對低鈉鹽非常反感的看法,潘文涵認為都是以重病的病人的觀點在陳述,和台鹽低鈉鹽銷售的目標消費者並不吻合。
另一個問題在於民眾教育。張仙平說,腎臟病患若有去就醫,醫生一定會告訴他不可以用低鈉鹽。民眾自身也應學會讀食品罐頭上的標示,了解成分為何。這和認識含鉀量高的食物是一樣道理,譬如香蕉、柳丁等,腎臟病人都不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