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X射線衍射的一般實驗過程
1.樣品制備
對於粉末樣品,通常要求其顆粒的平均粒徑控制在5mm左右,即過320目(約40mm)的篩子,還要求試樣無擇優取向.因此,通常應用瑪瑙研缽對待測樣品進行充分研磨後使用.
對於塊狀樣品應切割出合適的大小,即不超過鋁制樣品架的矩形孔洞的尺寸,另外還要用砂輪和砂紙將其測試面磨得平整光滑.
2.充填試樣
將適量研磨好的試樣粉末填入樣品架的凹槽中,使粉末試樣在凹槽里均勻分布,並用平整光滑的玻片將其壓緊;將槽外或高出樣品架的多餘粉末颳去,然後重新將樣品壓平實,使樣品表面與樣品架邊緣在同一水平面上.
塊狀樣品直接用橡皮泥或石蠟粘在鋁制樣品架的矩形孔洞中,要求樣品表面與鋁制樣品架表面平齊.
3.樣品測試
(1)開機前的准備和檢查
將制備好的試樣插入衍射儀樣品台,蓋上頂蓋關閉防護罩;開啟水龍頭,使冷卻水流通;檢查X光管窗口應關閉,管電流管電壓表指示應在最小位置;接通總電源,打開穩壓電源.
(2)開機操作
開啟衍射儀總電源,啟動循環水泵;等待幾分鍾後,打開計算機X射線衍射儀應用軟體,設置管電壓、管電流至需要值,設置合適的衍射條件及參數,開始樣品測試.
(3)停機操作
測量完畢,系統自動保存測試數據,關閉X射線衍射儀應用軟體;取出試樣;15分鍾後關閉循環水泵,關閉水源;關閉衍射儀總電源及線路總電源.
4.物相檢索
根據測試獲得的待分析試樣的衍射數據,包括衍射曲線和d值(或2q值)、相對強度、衍射峰寬等數據,利用MDI Jade軟體在計算機上進行PDF卡片的自動檢索,並判定唯一準確的PDF卡片.
❷ X射線衍射儀的應用
油田錄井
Olympus攜帶型X 射線衍射儀BTX可能直接分析出岩石的礦物組成及相對含量,並形成了定性、定量的岩性識別方法,為錄井隨鑽岩性快速識別、建立地質剖面提供了技術保障。
每種礦物都具有其特定的X 射線衍射圖譜,樣品中某種礦物含量與其衍射峰和強度成正相關關系。在混合物中,一種物質成分的衍射圖譜與其他物質成分的存在與否無關,這就是X 射線衍射做相定量分析的基礎。X 射線衍射是晶體的「指紋」,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X 射線衍射特徵峰值(點陣類型、晶胞大小、晶胞中原子或分子的數目、位置等),結構參數不同則X 射線衍射線位置與強度也就各不相同,所以通過比較X 射線衍射線位置與強度可區分出不同的礦物成分。X 射線衍射儀主要採集的是地層中各種礦物的相對含量,並系統採集各種礦物的標准圖譜,包括石英、鉀長石、斜長石、方解石、白雲石、黃鐵礦等近30 種礦物成分,通過礦物成分的相對含量就可以確定岩石岩性,為現場岩性定名提供定量化的參考依據,提高特殊鑽井條件下岩性識別准確度。
❸ X射線衍射儀的工作原理 X射線衍射儀的工作原理介紹
1、x射線的波長和晶體內部原子面之間的間距相近,晶體可以作為X射線的空間衍射光柵,即一束X射線照射到物體上時,受到物體中原子的散射,每個原子都產生散射波,這些波互相干涉,結果就產生衍射。衍射波疊加的結果使射線的強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強,在其他方向上減弱。分析衍射結果,便可獲得晶體結構。以上是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M.von Laue)提出的一個重要科學預見,隨即被實驗所證實。1913年,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在勞厄發現的基礎上,成功的測定了NaCl,KCl等晶體結構,還提出了作為晶體衍射基礎的著名公式——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
2、對於晶體材料,當待測晶體與入射束呈不同角度時,那些滿足布拉格衍射的晶面就會被檢測出來,體現在XRD圖譜上就是具有不同的衍射強度的衍射峰。對於非晶體材料,由於其結構不存在晶體結構中原子排列的長程有序,只是在幾個原子范圍內存在著短程有序,故非晶體材料的XRD圖譜為一些漫散射饅頭峰。
3、X射線衍射儀是利用衍射原理,精確測定物質的晶體結構,織構及應力,精確的進行物相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廣泛應用於冶金,石油,化工,科研,航空航天,教學,材料生產等領域。
❹ X射線的衍射方法有
X射線衍射的方法
X射線衍射的方法有很多。
按使用的樣品可分為:單晶法和多晶粉末法;
按記錄檢測方法可分有:照相法和衍射譜儀(計算器)法。
最基本的X射線衍射方法有三種:平板照相法、旋晶法和多晶粉末法。
1、平板照相法(平面底片法)
2、園筒底片法(又叫回轉照相法或旋晶法)
(1)、回轉照相法
(2)、魏森堡(Weissenberg)照相法
(3)、多晶粉末德拜-謝樂照相法
(4)、多晶粉末衍射儀法
(5)、其它X射線衍射儀
a、計算機自動控制的四圓單晶衍射儀
b、轉靶X射線衍射儀
c、面探測器X射線衍射儀
d、同步輻射衍射分析
❺ X射線衍射法測厚度
樓主,
X射線衍射法,對樣品測試收費要遠高於紅外光譜的。如果你是單純想測量薄膜的精確厚度,可以用紅外光譜法(IR),精確度可達cm^(-1)量級。在紅外光譜范圍內,1000cm^(-1)=10μm,1cm^(-1)=0.01μm.由於入射到膜的內外層表面的反射光達到一定相位差時會引起干涉,通過薄膜兩個表面對紅外線的透射-反射-反射光與一次透射光形成的干涉條紋。干涉條紋有三四十個波峰-波谷之多,分布在一定的波長范圍內;根據測定結果,利用公式計算出薄膜的厚度。該方法操作簡便,測定速度快,應用於實際樣品的無損測定,結果滿意。
如果你仍然要用X射線衍射法測量薄膜的厚度,可以在X射線衍射儀上,使用Cu的Kα的X射線,在樣品架上第一次不放樣品,測得透射光強(因為沒有樣品,這個光強實際是入射光強)I0;保持一切實驗條件不變,第二次安放薄膜樣品在樣品架上,測得透射光強是I.已經證明:X射線透射吸收(衰減)程度(dI)與入射X射線透射強度I和樣品物質厚度(dy)成正比,則有微分方程:
dI=-μIdy,解之,得:
I=I0e^(-μy).
I0是樣厚y=0時的光強即入射光強。這就是X射線吸收定理。μ稱為吸收系數(或衰減系數)。X射線透射1cm厚物質的吸收(衰減)系數特稱為線吸收(衰減)系數,用μ(l)表示。使用μ(l)的公式中,y的單位是cm。μ(l)與樣品物質的原子序數Z、密度ρ(單位g/cm^3)和X光波長λ有關,使用不方便。線吸收(或衰減)系數μ(l)(單位cm^-1)和質量吸收(或衰減)系數μ(m)(單位cm^2?g^-1)的關系是
?μ(m)=μ(l)/ρ,
各化學元素在不同X射線下的質量吸收(或衰減)系數有表可查。如鋁的在CuKα下的質量吸收系數μm=μ(m)=48.6.已知銅Cu的Kα的X射線的波長λ(CuKα)=1.54187埃,1埃=10^(-10)米(m).到資料中查到或測得薄膜的密度ρ,查到μ(m)或μ(l),就可以從X射線譜法測定中求得薄膜厚度y.
部分元素物質在指定輻射源射線下的質量吸收系數見附圖。
向左轉|向右轉
❻ 如何操作x射線衍射儀,請詳細寫出步驟
X射線衍射儀工作原理 X射線是利用衍射原理,精確測定物質的晶體結構,織構及應力。對物質進行物相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廣泛應用於冶金、石油、化工、科研、航空航天、教學、材料生產等領域。
❼ 實驗七 X射線衍射物相分析
X射線衍射技術是研究鐵礦石物相的常用技術。X射線衍射物相分析是通過對試樣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其衍射圖譜,獲得試樣的成分、材料內部原子或分子的結構或形態等信息的研究手段。
鐵礦石的衍射圖譜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主物相為鐵氧化物,微量物相為脈石(酸性鋁、硅氧化物及鹼性鈣、鎂氧化物等)。磁鐵礦的主要物相通常情況只有Fe3O4,有時會有少量Fe2O3(磁鐵礦長期風化部分被氧化成赤鐵礦)。此外,磁鐵礦中常有相當數量的Ti4+以類質同象代替Fe3O4中的Fe3+,還伴隨有Mg2+和V3+等相應地代替Fe3O4中的Fe3+和Fe2+,形成一些礦物亞種,這些礦物亞種的衍射峰與Fe3O4重疊,需要藉助成分分析結果進行精確的物相鑒定。赤鐵礦的主要物相為Fe2O3,且通常會有少量的mFe2O3·nH2O。褐鐵礦的主要物相為Fe2O3與mFe2O3·nH2O,褐鐵礦吸附性強,常含有較多泥質,在化學成分上表現為Al、Si含量較高。天然鐵礦石中一般不會出現氧化亞鐵相。
1.實驗目的
(1)了解X射線衍射儀的結構原理及其使用。
(2)掌握採用X射線衍射儀進行物相分析的制樣方法。
(3)熟悉使用X射線物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2.原理
(1)X射線衍射儀結構原理
X射線衍射儀是由X射線發生器系統、測角儀系統、X射線衍射強度測量記錄系統、衍射儀控制與衍射數據採集分析系統四大部分所組成。
X射線發生器是衍射儀的X光源,其配用衍射分析專用的X光管,具有一套自動調節和自動穩定X光管工作高壓、管電流的電路和各種保護電路等。
測角儀系統是X射線衍射儀的核心,用來精確測量衍射角,其是由計算機控制的兩個互相獨立的步進電機驅動樣品台軸(θ軸)與檢測器轉臂旋轉軸(2θ軸),依預定的程序進行掃描工作的,另外還配有光學狹縫系統、驅動電源等電氣部分,其光路布置如圖10-7-1所示,入射線1和2投射至兩個順次為A、B的晶面上時,各方向的散射線僅有1′和2′滿足衍射條件,由此產生的1A1′和2B2′之間的光程差為CBD=CB+BD,若晶面間距為d,則
CBD=2ABsinθ=2dsinθ
若這些X射線譜的波長相同,其光程差必然是波長的整數倍,即2dsinθ=nλ。其中n為反射級,此式也稱為布拉格方程。從方程可以看出,sinθ的絕對值只能≤1,故nA/2d必須≤1。當n=1時,A必須等於或小於2d時方能產生衍射,反射級n不能大於2d/A,故對不同波長的X射線進行分析時,要選擇相應d值的晶體。
圖10-7-1 晶體衍射光路圖
X射線衍射強度測量記錄系統是由X射線檢測器、脈沖幅度分析器、計數率計及x-y函數記錄儀組成。衍射儀控制與衍射數據採集分析系統是通過一個配有「衍射儀操作系統」的計算機軟體來完成的。
(2)X射線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
每一種結晶物質都具有各自獨特的晶體結構和化學組成,因其具有其特定的原子種類、原子排列方式和點陣參數及晶胞大小等。在一定波長的X射線照射下,晶體中不同晶面發生各自的衍射,進而對應其特定的衍射圖樣。如果實驗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晶體物質時,每種晶體物質的衍射圖樣不變,各衍射圖樣互不幹擾、相互獨立,僅是試樣中所含的晶體物質的衍射花樣機械疊加,不僅如此,衍射圖樣也可表明物相中元素的化學結合態、方式和點陣參數及晶胞大小等。
晶體的不同特徵可用各個反射晶面的間距d和反射線的相對強度I/I0來表徵,其中面網間距d可由衍射花樣中各衍射線的位置2θ來決定,即d=λ/(2sinθ)。面網間距與晶胞的性狀和大小有關,而相對強度與質點的種類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關。由此可知,任何一種結晶物質的衍射數據d和I/I0是其晶體結構的必然反映,因而,可據此來鑒定結晶物質的物相,d~I數據組就是最基本的判據。
(3)利用PDF衍射卡片進行物相分析
每種物質都有其特徵衍射圖譜,即衍射圖譜具有一定的d值和相對強度I/I0。當未知樣品為多相混合物時,每一相均具有特定的一組衍射峰,其相互疊加形成混合物的衍射圖譜。因此當樣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某種相分時,則其衍射圖中的某些d值與相對強度I/I0,必定與這種相分所特有的一組d值與相對強度全部或至少仍有的強峰相符合。因此描述每張衍射圖的d值和相對強度I/I0值,可鑒定出混合物中存在的各個物相。
單相物質的衍射圖譜中的d值和相對強度I/I0製成PDF數據卡片。將測得的樣品衍射圖的d值和相對強度I/I0與PDF卡片一一比較,若某種物質的d值和I/I0與某一卡片全部都能對上,則可初步確定該樣品中含有此種物質(或相分),之後再將樣品中餘下的線條與別的卡片對比,這樣便可逐次地鑒定樣品中所含的各種相分。
3.樣品的制備
取適量樣品,在瑪瑙研缽中研磨和過篩,當物料粒度為-200目時,即當手摸無顆粒感時,試樣粒度大小為符合要求。用「壓片法」來製作試片,先將樣品粉末盡可能均勻地撒入樣品槽中,再用小的玻璃片輕輕攤勻堆好、壓緊,最後用玻璃片把多餘凸出的粉末削去,使樣品形成一個十分平整的平面試片。把准備好的樣品框放入衍射儀的測試架上,並關好衍射儀的保護門。
4.樣品的測試
開啟冷卻水和儀器電源。啟動計算機,在儀器穩定2min左右後,進入軟體系統。設置測量參數,如掃描模式、初始角度、終止角度、步長、掃描速度等。開始對試樣進行測試和數據存儲。使用軟體對所測曲線進行分析和數據處理(2θ、d值、半峰寬、強度數據等),並將結果儲存於文檔中,操作完成後,退出分析系統,並關閉計算機。關閉儀器電源,冷卻水應繼續工作20min後方可關閉。最後關閉所有電源,並做好儀器使用記錄的填寫。
5.常見鐵礦石的X射線衍射圖譜
天然鐵礦石組成物質結晶性好,組成物相少,因此衍射譜圖中衍射峰峰型尖銳,重疊峰極少,主物相鑒別容易,脈石相的確定可參考化學成分分析結果。圖10-7-2~圖10-7-4分別為磁鐵礦、赤鐵礦與褐鐵礦的典型X射線衍射圖譜[《鐵礦與返礦及氧化鐵皮的鑒別規程》(SN/T 3102—2012)]。圖10-7-2中磁鐵礦的主要組成物質為鎂磁鐵礦石(Magnesioferrite,Mg0.64Fe2.36O4),未檢測到脈石相;圖10-7-3中赤鐵礦的主要組成物質為赤鐵礦(Hematite,Fe2O3),同時含有少量的針鐵礦(Goethite,FeO(OH)),脈石相為石英(SiO2);圖10-7-4中褐鐵礦的主要組成物質為針鐵礦(FeO(OH))與赤鐵礦(Fe2O3),脈石相為高嶺土(Al2Si2O5(OH)4)與石英(SiO2)。
圖10-7-2 某進口磁鐵礦的X射線衍射圖譜
圖10-7-3 某進口赤鐵礦的X射線衍射圖譜
圖10-7-4 某進口褐鐵礦的X射線衍射圖譜
6.注意事項
(1)嚴格遵守實驗室規章制度,愛護儀器,做到輕拿輕放,以免儀器元器件受到損傷。
(2)制樣時用力要均勻,不可力度過大,以免形成粉粒定向排列。
(3)樣品一定要刮平,且與樣品架表面高度一致,否則引起測量角度和對應d值偏差。
❽ X射線衍射儀法
X射線主要被原子中緊束縛的外層電子所散射。X射線的散射可以是相乾的(波長不變)或非相乾的(波長變)。相干散射的光子可以再進行相互干涉並依次產生一些衍射現象。衍射出現的角度(θ)可以與晶體點陣中原子面間距(d)聯系起來,因此X射線衍射花樣可以研究寶玉石的晶體結構和進行物相鑒定。
一、X射線的產生及其性質
X射線是波長約0.01~100 Å的電磁波。用於測定晶體結構的X射線,波長為0.50~2.50Å,這個波長范圍與晶體點陣面的間距大致相當。波長太長(>2.50Å),樣品對X射線吸收太大;波長太短(<0.50Å),衍射線過分集中在低角度區,不易分辨。晶體衍射所用的X射線,通常是在真空度約為10-4Pa的X射線管內,由高電壓加速的一束高速運動的電子,沖擊陽極金屬靶面時產生。由X射線管產生的X射線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具有連續波長的「白色」X射線,另一部分是由陽極金屬材料成分決定的、波長一定的特徵X射線,如Cu靶的X射線波長λCuKαl=1.5418 Å。
二、X射線衍射的原理—布拉格(Bragg)方程
晶體的空間點陣可劃分為一族平行而等間距的平面點陣(hkl)。同一晶體不同指標的晶面在空間的取向不同,晶面間距d(hkl)也不同。X射線入射到晶體上,對於一族( hkl)平面中的一個點陣面1來說,若要求面上各點的散射線同相,互相加強,則要求入射角θ和衍射角θ′相等,入射線、衍射線和平面法線三者在同一平面內,才能保證光程一樣,如圖13-1-1所示。平面1,2,3,相鄰兩個平面的間距為d(hkl),射到面1 上的X射線和射到面2上的X射線的光程差為MB+BN,而MB=BN=d(hkl)sinθ光程差為2d(hkl)sinθ。根據衍射條件,只有光程差為波長的整數倍時,它們才能互相加強而產生衍射。由此得布拉格方程:
圖13-1-3 多晶衍射儀原理
各種物相的粉末圖都有其特點,純化合物的粉末圖各不相同,正如人的指紋一樣,每一種晶體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特徵的「d-I」數據。照相法和衍射儀法各有優缺點,前者需要的樣品少,一般為 5~10mg,後者一般需要0.5g 以上的樣品。但它簡便快速,靈敏度和精確度都高,因此是寶玉石鑒定的好方法。晶體的X光衍射圖的橫坐標衍射角為2θ,對應衍射角θ可求d值,縱坐標表示強度I。根據特徵的「d-I」數據可以查手冊或X射線衍射資料庫。例如送來鑒定的綠色透明的玉石戒面,利用X 射線多晶衍射儀法鑒定獲得衍射圖13-1-4,d(I)為:4.30(70),2.92(100),2.83(90),2.49(70)和2.42(60)Å。根據此數據查礦物X射線粉晶手冊(中科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1978年)可知該玉石戒面是翡翠。
圖13-1-4 翡翠戒面的X射線衍射圖
四、X射線衍射儀法在寶玉石鑒定中的應用
X射線衍射儀是鑒定玉石的好方法,它可以不破壞樣品,如翡翠、角閃石玉、石英岩玉等做的戒面,耳環和小的掛件等玉石都可以用X射線衍射儀法進行非破壞性的物相鑒定。對於大的玉石雕刻件或寶石則只能破壞樣品,碾成粉晶樣品(大約0.5克),再用X射線衍射儀法或照相法進行物相鑒定。
❾ 實驗 X射線衍射定性相分析
(1)實驗目的
學習、了解X射線衍射儀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X射線衍射定性相分析的方法和步驟;給定實驗樣品,設計實驗方案,正確分析鑒定結果。
(2)實驗原理
每一種結晶物質都有各自獨特的化學組成和晶體結構,當X射線被晶體衍射時,每一種結晶物質都有自己獨特的衍射花樣,它們的特徵可以用各個衍射晶面間距d和衍射線的相對強度I/I1值來表徵。其中,晶面間距d與晶胞的形狀和大小有關,相對強度則與質點的種類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關。所以任何一種結晶物質的衍射數據d和I/I1值是其晶體結構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據它們來鑒別結晶物質的物相。
(3)實驗儀器
D/max-RA型X射線衍射儀(日本理學株式會社製造)。
(4)分析步驟
A.實驗參數選擇
根據試樣類別和特點進行最佳實驗條件設計,包括:管電壓和管電流的選擇;發散狹縫的選擇(DS);防散射狹縫的選擇(SS);接收狹縫的選擇(RS);濾波片的選擇;掃描范圍的確定;掃描速度的確定。
B.樣品測試
a.開機前的准備和檢查:將制備好的試樣插入衍射儀樣品台,蓋上頂蓋,關閉防護罩;開啟水龍頭,使冷卻水流通;X光管窗口應關閉,管電流、管電壓表指示應在最小位置;接通總電源,接通穩壓電源。
b.開機操作:開啟總電源,啟動循環水泵;待數分鍾後,接通X射線管電源。緩慢升高管電壓、管電流至需要值。打開計算機X射線衍射儀應用軟體,設置合適的衍射條件及參數,開始測試樣品。
c.停機操作:測量完畢,緩慢降低管電流、管電壓至最小值,關閉X射線管電源;取出試樣;15min後關閉循環水泵,關閉水源;關閉衍射儀總電源、穩壓電源及線路總電源。
(5)數據處理
測試完畢後,可將樣品測試數據存入磁碟,隨時調出處理。原始數據需經過曲線平滑、Kα2扣除、譜峰尋找等數據處理步驟,最後列印出待分析試樣衍射曲線和d值、2θ、強度、衍射峰寬等數據供分析鑒定。
❿ X射線衍射分析的基本原理
如果讓一束連續X射線照到一薄片晶體上,而在晶體後面放一黑紙包著的照相底片來探測X射線,則將底片顯影、定影以後,可以看到除了連續的背景和透射光束造成的斑點以外,還可以發現有其他許多斑點存在。這些斑點的存在表明有部分X射線遇到晶體後,改變了其前進的方向,與原來的入射方向不一致了,這些X射線實際上是晶體中各個原子對X射線的相干散射干涉疊加而成的,我們稱之為衍射線。
圖11.1中各點代表的是晶體中的原子,1、2、3是一組平行的面網,面網間距為d。設入射X射線沿著與面網成θ角的方向射入,首先看圖11.1a中晶面1上的情況,當散射線方向滿足光學鏡面反射條件(即散射線、入射線與原子面法線共面,且在法線兩側,散射線與原子面的夾角等於入射線與原子面的夾角)時,各原子的散射波將具有相同的位相,因而干涉加強。
圖11.1 布拉格方程的推導
由於X射線具有相當強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成千上萬個原子面,因此必須考慮各個平行的原子面間的反射波的相互干涉問題。圖11.1b中的PA和QA′是入射到相鄰兩個原子面上的入射線,它們的反射線分別為AP′和A′Q′,它們之間的光程差為
δ=QA′Q′-PAP′=SA′+A′T
因為
SA′=A′T=dsinθ
所以
δ=2dsinθ
只有當此光程差為波長λ的整數倍時,相鄰鏡面的反射波才能幹涉加強形成衍射線,所以產生衍射的條件是
2dsinθ=nλ
其中的n為整數,稱為衍射級數。這就是著名的布拉格公式,是X射線晶體學中最基本的公式,其中的θ角稱為布拉格角或半衍射角。若能產生衍射,則入射線與晶面的交角必須滿足布拉格公式。
在日常工作中,為了方便,往往將晶面族(hkl)的n級衍射作為設想的晶面族(nh,nk,nl)的一級衍射來考慮。所以布拉格公式可改寫為
2dnh,nk,nlsinθ=λ
指數nh、nk、nl稱為衍射指數,用(HKL)表示,與晶面指數的不同之處是可以有公約數。實際上,為了書寫方便,往往把上式中的衍射指數省略,布拉格公式就簡化為
2dsinθ=λ
因此,在用單色X射線研究晶體時,如果波長已知,衍射角可以用實驗方法確定,面網間距d即可求出。
由上面的布拉格公式可知,衍射線的方向只與X射線的波長、晶胞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入射線與晶體的相對方位等有關。反之,若測得衍射線的方向,就有可能得到有關晶胞參數、晶體方位等信息。
而衍射線束的強度主要與晶體結構(包括晶胞中原子的種類、數目及排列方式)、晶體的完整性以及參與衍射的晶體的體積等有關。因此,根據衍射線束強度的測量和分析,可以得到與晶體結構及點陣畸變等有關的信息。
X射線衍射儀用測角儀和計數管來測量和記錄衍射的方向和強度,自動收集和處理衍射數據,並根據所提供的數據進行物相鑒定、定量相分析、晶胞參數的精確測定、晶粒大小和結晶度計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