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攀岩裝備使用方法

攀岩裝備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10 04:18:21

『壹』 攀岩裝備的使用方法

攀岩可以說是一項極具危險的運動,但是攀岩成功後帶來的喜悅也是其他運動難以企及的,所以一直以來即使知道攀岩危險,仍然有很多人願意去嘗試,這也是攀岩運動越來越火熱的根本原因。雖然攀岩是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准備好相關的裝備,使用好裝備,其實是可以保障安全性,並不如人們想的那麼危險。那麼,攀岩裝備的使用方法是怎麼樣?

一般來說攀岩裝備必須要有攀岩繩、安全頭盔、安全帶、下降器(保護器)、攀岩鞋、岩石錘、護具、防滑粉與袋、上升器等這幾樣,很多企業也有生產這些攀岩裝備,在購買的時候人們要能夠找相關機構認可的攀岩裝備,保證質量,避免在攀岩過程中因為質量問題而發生意外。

常見幾種攀岩裝備的使用方法有:

安全頭盔 :攀岩過程中經常可能從上面跌落一些小石子,戴著安全頭盔的話能夠保證腦袋不宜被砸。

攀岩鞋 :它跟一般的鞋子不一樣,鞋子比較軟,但是對石頭卻能產生摩擦,避免打滑,但穿戴就跟正常穿鞋子無異。

安全帶 :這是攀岩過程中人們連接攀岩繩的必備工具,也是保護人身安全最重要的'裝備之一。攀岩一般是穿在身上,主要腰帶位置要能夠比盆骨高,松緊程度要恰當,不能過緊也不能過於松,能夠保證受力均勻。

下降器 :攀岩者通過下降器與攀岩繩產生的摩擦力,進而達到控制下降速度的目的,也保證攀岩者不會墜落。

岩石錘 :在攀岩過程中為了能夠找個位置實力,需要岩石錘釘在岩石上,來起到固定的效果,方便攀爬。

鐵鎖 :它主要是鏈接安全帶與下降器,一般會固定在某個保護點上面,比較重。

防滑粉 :主要是在攀岩過程中手出汗,拿著繩子發生打滑的時候,摸一些防滑粉來避免打滑,一般防滑粉為鎂粉。

攀岩裝備的使用方法?在攀岩之前裝備一定要准備齊全,了解各個裝備的使用方法,不要覺得裝備太過累贅,在攀岩過程中會帶來阻礙,就不用使用攀岩裝備了。還有,剛開始攀岩的時候,最好找一些普通的攀岩會所來練習一下,自己掌握好相關的攀岩技巧,再去攀越其他的高峰。


『貳』 攀岩基本裝備

攀岩作為一個極限運動就需要一定的裝備,那麼攀岩基本裝備有哪些呢?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攀岩基本裝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攀岩基本裝備一、主繩

貫穿攀登者、保護點和保護器的結合線。主繩是攀岩保護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線。

主繩內部是纏繞在一起的多股尼龍繩,外部則包有繩皮(SHEATH)起到固定和防磨的作用。

主繩可分為動力繩和靜力繩,它們的彈性不同。動力繩的彈性系數為6%~8%,100米的動力繩在受力80KG時可延伸6~8米,這樣攀登者在脫落時會得到一個緩沖,減少沖力。動力繩是各種攀岩活動的主要用具。靜力繩的延展性很小,彈性約為2%,一般用於下降和探洞。

只有通過UIAA或CE檢測並帶有其認證標志的主繩才可使用,不使用歷史不明的主繩。

主繩使用中的注意事項:絕對避免在銳利的岩角上橫向切割;不可踩踏或在地上拖拽,以防岩屑、細沙進入纖維造成內部磨損;避免接觸油類、酒精、汽油、油漆和酸鹼性化學葯品;每次使用前後進行檢查,定期淘汰;不用時存放於陰涼、乾燥處。

攀岩基本裝備二、安全帶

安全帶穿在攀登者身上,承載因攀登者脫落或下降而產生的重量和沖力。安全帶的腰帶為受力部分,其餘腿帶等則為了舒適、便利而設計。

穿安全帶時一定要將腰帶從腰帶扣反穿回去,否則受力時有拉開的危險;反穿後的帶頭長度須在10厘米以上,短於10厘米則需換更大型號的。

攀登之前攀登者和保護者要互相檢查安全帶是否穿戴正確。

只有腰帶和保護環是承重的,其它部分不可承載人體重量;裝備環的承重在5公斤以下。

腰帶、腿帶上帶有寬厚海綿墊的安全帶,舒適但笨重,適用於室內攀登、定線過程中;競技攀登時需要輕巧型安全帶;傳統攀登或器械攀登時,要考慮裝備環的數量和位置是否合適。

攀岩基本裝備三、鐵鎖

鐵鎖可自由開合的金屬環狀物,將各類保護器械、裝備連接在一起。

絲扣鐵鎖在扣緊螺絲時能使鐵鎖門鎖定在閉合狀態,避免了不慎碰開的危險;普通鐵鎖不帶絲扣裝置,重量輕、操作便利,可用於臨時保護點,若使用普通鎖做固定保護,須遵循雙重鐵鎖且對開門的原則。鐵鎖的縱向抗拉力大於橫向抗拉力;鐵鎖門打開時,縱向抗拉力會降低;鐵鎖門是最薄弱的環節,不可直接受力。正確的使用方式是保持鐵鎖門閉合且縱向受力。

避免高空跌落或硬物撞擊;這樣會帶來內部的裂痕導致鐵鎖作廢。

先鋒攀登等可能出現沖墜的情況下,攀登者應直接將主繩和安全帶連接,不能使用鐵鎖作為中間環節。

使用UIAA或ICC認證的鐵鎖,鐵鎖歷史不明不可使用。

攀岩基本裝備四、保護器

當主繩以正確方式通過保護器時,其特殊構造能增加摩擦力,使得主繩的制動端只需較小的握力即可控制受力端的較大重量。保護器

8字形保護器以前最常用,但會使主繩反復擰轉纏繞,ATC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GRIGRI,REVERSO等保護器在一定條件下會自鎖,但一定要正確使用。

保證主繩以正確方式通過,分清制動端和受力端;對於不能自鎖的保護器,使用中永遠要握住主繩的制動端。

攀岩基本裝備五、扁帶

扁帶:軟性帶狀物,通過機械縫合或手工打結成為長度不一的閉合圈,提供保護器械之間的軟性連接。

機械縫合的強度大於手工打結,但手工方式可自由調整扁帶長度使其適合需要。

移動中的主繩不可直接從扁帶中穿過,否則,移動帶來的摩擦熱會損毀扁帶。

架設固定保護點時可能用扁帶連接兩個或更多的臨時保護點,此時須注意扁帶的連接方式以區分主受力點和備用受力點;還要保證一個臨時保護點失效時,不沖擊其它保護點,不影響整體保護效果。

攀岩基本裝備六、快掛

扁帶的兩端分別連接一個鐵鎖成為快掛,使用時一端扣入保護點,一端連接人體安全帶或主繩,帶來操作便利。快掛兩端的鐵鎖都不帶絲扣,存在不慎打開或收力壓開的危險,所以只有一個快掛時,不能作為固定保護點使用。

先鋒攀登或傳統攀登的路線中使用快掛作為臨時保護點,此時主繩的扣入方式和快掛開口方向非常重要。要求主繩從快掛與岩壁之間穿入,從外側穿出,也就是說攀登者這一端的繩頭在外側;若路線存在橫向走向,快掛扣入端的鐵鎖門要朝向路線走向的反方向,比如路線是從左至右,鐵鎖開口須朝左。這樣可防止脫落時繩子壓開鐵鎖門。

攀岩基本裝備七、岩石塞

岩石塞:規格、形狀不一的金屬製品,可放入岩縫、石洞、石橋等地形中並固定住,成為保護點。

以放置岩塞作為保護點需要豐富的器械經驗,操作者必須非常謹慎,確保岩塞在可能出現的受力方向上不會移動或脫出。不帶機械部件的岩石塞主要利用自身的各向不對稱性和岩縫內部的形狀變化,固定在岩縫狹窄處。

機械塞的形狀大小可以調控,以收縮狀態進入岩縫,彈開後即可卡住,操作便利,適用范圍廣,是攀登傳統路線的上佳選擇。

熟悉各類岩塞的直徑和適用范圍將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必要時可在岩塞桿上進行標記。

攀岩基本裝備八、岩釘

提供另一種建立保護點的方式;一頭是楔形,通過敲擊楔進岩縫提供保護力,另一頭是環狀,可連接鐵鎖或扁帶。要提醒的是,敲入同一條岩縫的兩個岩釘存在撬開岩石的可能。

攀岩基本裝備九、膨脹釘

利用沖擊鑽和錘子,膨脹釘可打入整塊岩石中,加上掛片就成為非常穩固的保護點。

攀岩基本裝備十、掛片

一側通過膨脹釘或螺絲釘固定在岩壁上,另一側則可扣入鐵鎖或快掛,或接上扁帶;是保護點的重要組成部分。。鎂粉袋輔助裝備,鎂粉可吸收手上的汗液和岩壁表面的水份,增大摩擦力。

攀岩基本裝備十一、抱石墊

抱石運動中的保護手段,提供緩沖和減震作用。抱石墊內部是兩層或更多不同質地的海綿。最上面是硬體封閉式海綿,最下面是較厚的軟體開放式海綿。軟體海綿使脫落者下陷而不是分散壓力,易挫傷手腕腳踝,所以抱石墊要硬體海綿層向上放置。

可能脫落的地方都需要抱石墊;若數量不夠,保護者可隨著攀登者的動作拖動墊子。

攀岩基本裝備十二、頭盔

有效防止落石以及非正常脫落姿態帶來的頭部傷害。頭盔要端正佩戴才能護住前額後腦及側面。出現落石千萬不要仰頭觀望或以手抱頭,無處可躲時讓頭盔發生作用。

攀岩基本裝備十三、攀岩鞋

鞋底採用特殊的橡膠,摩擦力大大增加。從普通鞋到攀岩鞋是提高攀登水平的重要變革。

使用時應選擇號碼偏小的,穿進去將腳裹得很緊,這樣能使腳成為一個整體,有利於增強腳感,便於精確踩點和發力。攀岩鞋種類繁多,適應於不同的石質、岩壁角度以及不同的攀登方式。

『叄』 詳細講解攀岩技術和攀岩裝備用法

攀岩裝備
介紹太多了去這個網站看吧
http://bbs.yulindayday.com/thread-149006-1-1.html

戶外攀岩技術淺析
◆攀登保護
攀登者是在保護人通過登山繩給予的保護下進行攀登的。登山繩的一端通過鐵鎖或直接與攀登者腰間的安全帶連接,另一端穿過保護者身上與其腰間安全帶相連的鐵鎖和下降器,中間則穿過一個或多個固定的安全支點上的鐵鎖。保護者在攀登者上升時不斷給繩(或收繩),在攀登者失手時,拉緊繩索制止墜落。發生突然墜落時,沖擊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繩索很難拉住,沖擊力主要是通過繩索與鐵鎖及下降器的磨擦力而抵消的。由於在保護支點上有很大的磨擦力,所以體重較輕的人是可以保護體重較重的人的。
保護的形式一般按保護支點的相對位置分為以下兩種:
上方保護:
保護支點在攀登者上方的保護形式。在攀登者上升過程中,保護人不斷收繩,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餘繩,但也不要拉得過緊,以免影響攀登者行動,這點在登大仰角時尤應注意。上方保護對攀登者沒有特殊要求,發生墜落時沖擊力較小,較為安全。進行下方保護時,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帶、鐵鎖和下降器。保護人收繩時,應注意隨時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後面的繩索(或把下降器兩頭的繩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繩子是難於制止墜落的。
下方保護:
保護支點位於攀登人下方的保護方式。沒有上方預設的保護點,只是在攀登者上升過程中,不斷把保護繩掛入途中安全支點上的鐵鎖中。這是領先攀登人唯一可行的保護方法,實用性較大,而且是國際比賽中規定的保護方法。但這種保護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掛保護,而且發生墜落時,墜落距離大,沖擊力強,因此一般由技術熟練者使用。
◆攀岩手法
攀岩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練的技術。學習攀登技術實踐性很強,必須在不斷攀登中練習,如果能有技術熟練者在旁指導,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體向上運動和貼近岩壁。
岩壁上的支點形狀很多,常見的也有幾十種。攀登者對這些支點的形狀要熟悉,知道對不同支點手應抓握何處,如何使力。根據支點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摳、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點可以有多種抓握方法,象有種支點是一個圓疙瘩上面有個小平台,一般情況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為了使身體貼近岩壁,完全可以整個捏住,平拉。又如有時要兩只手抓同一支點時,前手可先放棄最好抓握處,讓給後手,以免換手的麻煩。抓握支點時,尤其是水平用力時,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磨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盡量把拇指搭在支點上,對於常見的水平淺槽的支點,可把拇指扭過來,把指肚一側扣進平槽,或橫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卧撐、引體向上、指掛引體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練習。現在國外一些高手已能達到單指引體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較長路線時可選擇容易地段兩只手輪換休息。休息地段要選擇沒有仰角或仰角較小,且手上有較大支點處,休息時雙腳踩穩支點,手臂拉直(彎曲時很難得到休息),上體後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頂出,使下身貼近岩壁,把體重壓到腳上,以減小手臂負擔,做活動手指、抖手動作放鬆,並擦些鎂粉,以免打滑。
◆攀岩腳法
攀岩要想達到一定水平,必須學會腿腳的運用。腿的負重能力和爆發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強,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腳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製的攀岩鞋,這種鞋鞋底由硬橡膠製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堅韌的皮革製作,鞋頭較尖,鞋底磨擦力大。穿上這種鞋,腳踩在窄到不到一厘米寬的支點上都可以穩固地支撐全身重量。在選購這種鞋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買大了。只要能穿進去就行,大腳趾在裡面是摳著的,不能伸直。鞋越緊腳,發力時越穩固。一些選手比賽時甚至要用快掛鉤在鞋後幫上硬把腳塞進去的。新手買鞋往往太大,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腳上鬆鬆垮垮踩不上勁。一隻腳,能接觸支點的只有四處:鞋正前尖;鞋尖內側邊(拇趾);鞋尖外側邊(四趾趾尖)和鞋後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時用來掛腳),而且只能踩進一指左右的寬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個腳掌放上去,為的是使腳在承力的情況下能夠左右旋轉移動,實行換腳、轉體等動作。換腳是一項基本的技術動作,攀登中經常使用。
常見到一些初學的朋友換腳時是前腳使勁一蹬,躍起,後腳准確地落在前腳原在的支點上,看起來十分利落,但實際上是錯的,因為這樣一方面使手指吃勁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體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腳點較高時無法用這種方法換腳。正確方法要保證平穩,不增加手上的負擔,以從右腳換到左腳為例,先把左腳提到右腳上方,右腳以腳在支點上最右側為軸逆時針(向下看)轉動,把支點左側空出來,體重還在右腳上,左腳從上方切入,踩點,右腳須勢抽出,體重過渡到左腳。動作連慣起來,就象腳底抹了油一樣,右腳從支點滑出,左腳同時滑入,體重一直由雙腳負擔,手只用來調節平衡。雙腳在攀登過程中除了支承體重外,還常用來維持身體平衡。腳並不是總要踩在支點上,有時要把一條腿懸空伸出,來調身體重心的位置,使體重穩定地傳到另一隻腳上。
◆重心
攀登中,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重心的位置,靈活地控制重心的移動。移動重心的主要目的是在動作中減輕雙手負荷,保持身體平衡。一開始學時動作大都十分盲目,不知道體會動作,一心只想一升高度,其實初學者最好不要急於爬高,先做一段時間的平移練習,即水平地從岩壁一側移到另一側,體會重心、平衡、手腳的運用等基本技術。在最基本的三點固定,單手換點時,一般把重心向對側移動,使手在沒離開原支點之前就已經沒有負荷,可以輕松地出手。橫向移動時,要把重心向下沉,使雙手吊在支點上而不是費力地摳拉支點。一般情況下,應把雙腳踩實,再伸手夠下一支點,而不要腳下虛踩,靠從手上拉使身體上移。一定要注意體會用腿的力量頂起重心上移,手只是在上移時維持平衡。一般常認為身體要盡量貼近岩壁,這是對的,可常見一些高手往往身體離岩壁很遠,這是因為他們常用的側拉、手腳同點、平衡身體等技術動作的准備動作需要與岩壁間有一定空間,只是身體上升的一刻,身體貼向岩面。
通常重心調節主要由推拉腰胯和腿平衡來達到。腰是人體中心,它的移動直接移動重心,較大的移動往往形成一些很漂亮的動作,把腿橫向伸出,利用腿腳的重量來平衡身體也是常見的做法。
◆側拉
側拉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動作,它能極度大地節省上肢力量。使一些原本困難的支點可以輕易達到,在過仰角地段時尤其被大量採用。其基本技術要點是身體側向岩壁,以身體對側手腳接觸岩壁,另一隻腿伸直用來調節身體平衡,靠單腿力量把身體頂起,抓握上方支點。以左手抓握支點不動為例,是身體朝左,右腿彎曲踩在支點上,左腿用來保持平衡,右腿蹬支點發力,右手伸出抓握上方支點。由於人的身體條件,膝蓋是向前彎的,若面對岩壁,抬腿踩點必然要把身體頂出來,改為身體側向岩壁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身體更靠牆,把更多體重傳到腳上,而且可利用上全身的高度,達到更高的支點,側拉動作有以下方面應當注意:身體側向岩壁,踩點腳應以腳尖外側踩點,不要踩得過多,以利換腳或轉身。
若此點較高,可側身後雙手拉牢支點,臀部向後墜,加大腰前空間,抬腳踩點,再雙手使勁把重心拉回到這只腳上,另一條腿抬起,不踩點,保持平衡用,固定手只負責把身體拉向岩壁,身體完全由單腿發力頂起,不靠手拉,以節省手臂力量。發力前把腰肋頂向岩壁,體重傳到腳上,千萬不能松垮垮地墜著,這點在攀仰角時尤應注意。移動手應在發力前就向上舉起,把肋部貼向岩面,否則蹬起後再把手從下劃到頭上,中間必會把身體頂離岩壁,加大固定手的負擔。一次側拉結束後,視支點位置可做第二個連續側拉,雙手抓穩後,以發力腳為軸做轉體,臉轉向對側,平衡腿在發力腿前交叉而過,以腳尖外側踩下一支點,這時平衡腿變成了發力腿,移動手變成了固定手,做下一次側拉動作。其間腳發力腳踩點一定要少,否則不易做轉體動作。側拉主要在過仰角及支點排列近於直線時使用。
攀岩運動的歷史簡介
1947年原蘇聯首先成立了攀岩委員會。
1948年蘇聯在國內舉辦了首屆攀岩錦標賽,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攀岩比賽。從那以後攀岩運動開始在歐洲盛行。六七十年代,歐洲舉行了多次民間比賽。
1976年蘇聯舉辦了首屆國際攀岩比賽。
1980年法國開始舉辦各種形式的攀岩比賽。
1985、1986年義大利舉辦的國際比賽,因有許多國家的攀岩高手參加而獲得了巨大成功。雖然攀岩運動吸引了眾多愛好者,但因自然岩壁都是在郊外,交通、時間問題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不變,人們只能利用節假日來從事這項運動。
1985年法國人弗蘭西斯.沙威格尼發明了可以自由裝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他實現了人們要把自然中的岩壁搬到城區的設想。因人工岩壁比自然岩壁在比賽規則上易於操作,並利於觀眾觀看,1987年國際攀登委員會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賽為國際正式比賽,並於當年在法國舉辦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屆攀岩比賽。
1989年首屆世界盃攀岩賽分階段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保加利亞和原蘇聯舉行,運動員參加在各地舉行的比賽,然後根據每站比賽的得分(比賽積分標准見下表),進行年度總排名,總成績最好者即為世界盃得主。此後,每年都舉行世界盃賽。
1991年舉辦了首屆世界攀岩錦標賽。
1992年舉行了首屆世界青年攀岩錦標賽。
1992年國際登聯向國際奧委會審請把攀岩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攀岩為奧運會項目,國際登聯正努力爭取把攀岩列入2006年冬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1991年1月"亞洲攀登比賽委員會"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這標志著亞洲的攀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2年9月在韓國漢城舉辦了第一屆亞洲攀岩錦標賽。
在我國,1987年中國登山協會派出8名教練和隊員去日本長野系統學習攀岩,回國後,於當年10月在北京懷柔大水裕水庫自然岩壁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攀岩比賽。
1990年在懷柔國家登山隊訓練基地的人工場地上第一次舉辦了攀岩比賽。
1993年,攀岩比賽被國家體委列入正式比賽項目,此後每年都舉行一次全國錦標賽。同年9月,第一屆全國攀岩錦標賽在長春舉行;10月在武漢舉行了國內首屆國際邀請賽;12月在長春又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洲錦標賽。

解析攀岩技術之安全攀登七建議
zjc4227 / 2009-09-10
攀岩是帶有危險性的運動。有時候災難發生在最干凈的路線上、最簡單的操作過程中。難以相信有些極富經驗的老手也會犯下悲劇性的愚蠢錯誤。當我們恐懼、倉促或者過於激動時,都容易出錯。如果你是個攀岩新手,或者覺得自己需要一些提醒,請將以下的安全建議切記在心。

去野外攀登以前,一定要得到正確的指導,不可盲目行動。

不要以為你在攀岩館里學到的那些技術能直接轉化到實地操作上。不要假設你的「富有經驗」的搭檔了解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在你離開地面以前,與搭檔議定攀登計劃。

如果你將要傳統攀登,到頂後你打算怎麼做?是找條山路走下來,自己降下來,還是讓搭檔把你放下來?繩子是否足以讓你回到地面?即使你是頂繩攀登,也應該預先交流相關細節。很多事故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起始時沒有明了的計劃。
為你的保護系統加上副保護,決不能將性命交付給單獨的保護點。

寧多勿少,在你的保護系統里多加幾重。萬一某個部件出了問題,總還有其它的能救你。舉例而言,頂繩保護系統決不能只使用一個保護點,即使是一個膨脹釘也不行,你得將兩個保護點連接起來共同受力,不要吝惜裝備。如果是SPORT路線,終點處要扣兩個快掛而不是一個。另外,這種理念還體現在,攀登之前搭檔之間互相檢查安全帶、繩結和保護器。

使用自己的裝備而不是固有的保護點架設頂繩。

繩子的反復抽動會磨損保護點。如果你使用自己的快掛或者扁帶和主鎖來架設頂繩保護點,你就延長了固有保護點的壽命,為後來人做了一點貢獻。同樣,自我下降比起讓搭檔放你下來,更有利於你的繩子和保護點。

降下去之前,檢查保護系統。

如果是同伴放你下去,先讓他收緊繩子,讓你的重量落在繩子上而不是直接加在保護點上,然後你再把自己從保護點里解開;如果是自己下降,那麼就自己收緊繩子。這一程序是為了確定繩子是正確地穿過了保護系統而且是正確地連接在你身上的。同時,檢查一下保護點和保護系統,如果它們看上去不是堅不可摧的,加些副保護。

多與搭檔交流。

攀岩是一個需要隊友協作的項目。如果說話或者喊叫聽不見,那麼創造其它的交流方式,比如拉動繩子,來給搭檔傳遞明確的信息。同樣,攀登之前對交流方式要達成一致。

如果你沒有把握,不要做。

如果你不能百分白確定你可以安全地解開繩結再重新繫上,不要試圖完成將主繩穿過保護點然後下降的操作。如果不確定你可以安全下降,不要降。不妨表現得謙虛一點,承認你需要幫助,這比拿性命冒險要強多了。

『肆』 常見的攀岩裝備有哪些使用方法

常見的攀岩套裝會有安全帶,下降器,全鐵索以及粉黛眉粉,攀岩鞋等,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攀岩裝備,使用的方法也應該掌握每一個攀岩裝備對於保護我們身體健康都是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了解如何使用常見的攀岩裝備。

『伍』 攀岩需要什麼裝備

攀岩的方法。需要哪些裝備。
攀岩時具體都需要那些裝備。具體如何攀岩,注意事項和規則。展開
我來答
熱心網友
2015-08-25
攀岩的裝備器材是攀岩運動的一部分,是攀岩者的安全保證,尤其在自然岩壁的攀登中。因此平時要愛護裝備並妥善保管。攀岩裝備分為個人裝備和攀登裝備。
(一)個人裝備:個人裝備指的是安全帶、下降器、安全鐵鎖、繩套、安全頭盔、攀岩鞋、鎂粉和粉袋等。
安全帶:攀岩用安全帶與登山安全帶有所不同,屬於專用,並不適合登山,但登山用安全帶可權作攀岩時使用。我國大部分攀岩者多使用登山安全帶,這是因為國內沒有安全帶生產廠家,而攀岩愛好者又常是登山人,於是兩種安全帶也就混用了。
下降器:"8"字環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
安全鐵鎖和繩套:是攀登過程中,休息或進行其他操作時自我保護之用。
安全頭盔:一塊小小的石塊落下來,砸在頭上就可能造成極大的生命危險,因此頭盔是攀岩的必備裝備。
攀岩鞋:是一種摩擦力很大的專用鞋,穿起來可以節省很多體力。
鎂粉和粉袋:手出汗時,抹一點粉袋中裝著的鎂粉,立刻就不會滑手了。
(二)攀登裝備:攀登裝備指繩子、鐵鎖、繩套、岩石錐、岩石錘、岩石楔(CHOCK),有時還要准備懸掛式帳篷。
繩子:攀岩一般使用φ9-11mm的主繩,最好是11mm的主繩。
鐵鎖和繩套:連接保護點,下方保護攀登法必備的器械。
岩石錐:固定於岩壁上的各種錐狀、釘狀、板狀金屬材料作成的保護器械,可根據裂縫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形狀的岩石錐。
岩石錘:釘岩石錘時使用的工具。
岩石楔:與岩石錐的作用相同,但可以隨時放取的固定保護工具。
懸掛式帳篷:當准備在岩壁上過夜時使用的夜間休息帳篷,須通過固定點用繩子固定保護起來懸掛於岩壁。
其他裝備:包括背包、睡具、炊具、爐具、小刀、打火機等用具,視活動規模、時間長短和個人需要攜帶。

閱讀全文

與攀岩裝備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0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8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9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7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6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0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4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7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4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2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7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5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6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4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5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