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暗管排水的規劃布設
暗管排水系統的規劃布設 暗管排水系統由田間排水管和集水管組成。前者又稱吸水管,用以直接排除土壤中多餘的水,降低地下水位,調控土壤水、鹽狀況;
後者則匯集由吸水管排除的地下水,並輸送到排水骨幹河溝中去。排水暗管通常布設
在同一深度,按等距排列。對於透水性較差的粘性土或在上部有淺位阻水層時,暗管
間距宜加密。為了增強排水效果,也可採用深暗管與淺明溝(或鼠道、土暗溝等)相結
合的雙層排水形式。對於側向來水,則按截滲排水要求布設暗管。暗管埋設的深度和
間距,主要根據排水標准而定。中國南方暗管埋深一般為1~1.2米,間距為8~20米;
北方一般為1.5~2.3米,間距為50~200米。
Ⅱ 暗管排水的施工與管理
暗管施工與管理 早期的暗管排水施工採用人力開挖溝槽,人工埋設管道和
填入裹濾料,並復填原土。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逐步採用開溝鋪管機施工,
開挖溝槽和鋪設管道聯合作業,有時還同時完成下濾料和回填土。也可用暗溝犁開挖
鼠道,並可同時帶入濾水管,起固壁和支撐作用,以延長使用年限。暗管的過水斷面
一般小於同級明溝,而管壁的阻抗系數則較大,因此,暗管的縱坡應較明溝大,通常為
1/500~1/1000,以達到輸水暢通和防淤目的。管道易淤塞,施工時應搞好濾水層,同
時加強管道的管理和養護工作。一般是沿管道 100~200米設置一檢查孔,兼作沉沙
池,用以觀測和調節水位,發現淤堵時用高壓噴射水流分段沖洗暗管。為防止暗管出
口附近的溝底和邊坡遭受沖刷破壞,可用磚石料或混凝土加固基礎。
Ⅲ 農田排水有哪些方式
我個人把排水方式分為水平排水、垂直排水兩種。水平排水主要指明溝排水和地下暗管排水。 垂直排水也叫豎井排水。 若把灌溉和排水結合起來,又稱為井灌井排。
1、明溝排水。明溝排水是指在地表植被附近開挖排水溝,一般海拔比植被較低,能有效防止植被積水。它的優點主要是排水速度快(尤其是排地面水)、排水效果好。缺點也比較明顯,明溝排水工程量大、地面建築物多、佔地面積大、溝坡易坍塌且不易保持穩定,同時不利於交通和機械化耕作等。是目前為止排水方式中使用最多且最便宜的方法。
Ⅳ 排水方式幾種
1、明溝排水。開挖各級排水溝,形成排水溝網,水由田間溝網(墒溝、毛溝、農溝)進入輸水溝網(斗溝、支溝、干溝),最後流入容泄區(河、湖、海)。
2、暗管排水。在地下埋設暗管以排除農田土壤多餘水分、降低地下水位;除管道外,也有挖一定深度的溝,上蓋土垡或溝底填濾水材料,再回填土,稱暗溝;還有用特製的鼠道犁在田面以下土層中穿透出管狀通道,用以排水,稱鼠道排水。
3、豎井排水。簡稱井排,在排水區域內布置若乾井點,通過抽水機抽取井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4、生物排水。利用植物對土壤水分的吸收和蒸騰,起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
(4)暗式排水常用的方法擴展閱讀
排除農田多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治鹽鹼化和沼澤化,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保證高產穩產創造良好的條件。農田排水是發展農業生產和提高作物產量及產值的保證。不同地區,由於自然和農業生產條件各異,排水任務也不同。
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由於降雨過多或過於集中,往往容易形成澇漬,無論灌溉與否,均需及時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以控制地下水位。在土壤含鹽量大或地下水礦化度高的地區,則需通過排水促進土壤脫鹽,淡化地下水和防治土壤鹽鹼化。
Ⅳ 室外排水暗溝的詳細做法
1、排水溝布設在坡面截水溝的兩端或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溝不能容納的地表徑流。排水溝的終端連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
2、排水溝在坡面上的比降,根據其排水去處(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的位置而定,當排水出口的位置在坡腳時,排水溝大致與坡面等高線正交布設;當排水去處的位置在坡面時,排水溝可基本沿等高線或與等高線斜交布設。各種布設都必須 作好防沖措施(鋪草皮或石方襯砌)。
3、梯田區兩端的排水溝,與坡面等高線正交布設,大致與梯田兩端的道路同向。一般土質排水溝應分段設置跌水。排水溝縱斷面可採取與梯田區大斷面一致,以每台田面寬為一水平段,以每台田坎高為一跌水,在跌水處做好防沖措施(鋪草皮或石方襯砌)。
(5)暗式排水常用的方法擴展閱讀
暗溝設置在路基旁側時,宜沿路線方向布置。設在低窪地帶或天然溝谷處,宜順山坡的走向布置。暗溝溝底的縱坡宜大於1%,條件困難時,溝底縱坡宜大於0.5%,出水口出宜加大縱坡,並高出地表排水溝常水位20cm。
寒冷地區暗溝應做好防凍保溫措施,出水口處也宜進行防凍保溫措施,坡度宜大於5%。
暗溝採用混凝土或者漿砌片石時,在溝壁與含水層以上的高度處布設一排或者多排向溝中傾斜的滲水孔,溝壁外側應填以粗粒透水材料或土工合成材料作反濾層。沿溝槽地每隔10~15米或者在軟硬岩層分界處設置沉降縫或者伸縮縫。
Ⅵ 衛生間同層排水方式常見的有哪幾種
一、 當前常用衛生間排水方式:1、異層板下排水方式:長期以來,我國衛生間排水設計方案均採用異層板下排水,即將衛生器具的排水管敷設在下層衛生間上部。具體做法是將衛生間內每個器具的排水支管垂直穿樓板後敷設至下層衛生間上部,然後用水平支管將每個衛生器具的排水支管連接起來排至污水立管。在此方式下上層衛生間排水支管均在下層住戶衛生間上部,將漏水隱患全部留在了下層住戶家裡。2、同層沉箱排水方式:衛生間結構板下沉350mm以上,將衛生潔具排水管道敷設在沉箱內(即結構板上),然後排至污水立管。待管道敷設完畢後,沉箱採用輕型建築(粉煤灰、陶粒砼、焦砟等)材料回填至建築標高,同時沉箱回填層內暗敷設側排地漏連接至污水透氣管。在此方式下,衛生間排水管均在結構板上,與下層住戶無關聯。3、同層後排水方式:衛生間結構板下沉50-100mm,地漏採用同層排水專用地漏,座便器採用後排水式,排水水平支管貼牆平行並緊貼地面敷設在板上排至污水立管。由於衛生間下沉尺寸較小,因此水平排水支管屬於明敷設,需採用輕質板材將明露的排水管封閉起來,即將牆體距地1m段加厚120mm以達到封閉排水水平支管的目的。此方式衛生間排水管均在板上,同時加厚的牆體部分只有1m高,可以放置飾物,節省不少空間。異層板下排水、同層沉箱排水及同層後排水方式在實際使用中各有利弊,各有自己的適用范圍。同層沉箱排水、同層後排水方式的使用范圍會越來越廣闊,發展前景也明顯優於異層板下排水方式。隨著給排水行業的迅速發展,還會涌現出很多新型的衛生間排水方式。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Ⅶ 建房地下水多做暗井排水怎麼做
1、保證水會沿著防水層流出
2、若只做表層,可能出現邊緣迴流倒灌,導致滲水,前功盡棄。
3、另外只做底層,省工省料,經濟劃算。
防水層構造
滲排水防水層作法種類較多,常用的較典型的有兩種作法。系將整個滲水層作成0.5%~1.0%的坡度,在滲水層與土體之間設混凝土底板和率水牆,內部不設滲水管,採用無組織排水;系在滲水層與土體之間不設混凝土底板,內部設滲水管,當地下水進入滲水層後,依靠滲水層本身坡度或滲水管,流入附近較深的下水暗井內,或排入構築物內部的水泵坑內,利用生產系統(或專門)設置的排水設備,將地下水排離結構物。滲水管有帶孔和不帶孔兩種做法,前者在管子上布置孔眼,在橫截面上成45°,以減少孔眼被堵塞,並使管底部分起流槽作用;後者在安裝時,相鄰管端之間留出10~15mm空隙,使水向管內匯集後再排走。
Ⅷ 怎麼做衛生間排水
一、排水方式的選擇
1、斜坡排水
把地漏安裝在較低的地方,在洗過澡之後廢水順著坡度流到地漏下水道中,達到排水的效果。
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鋪貼方式。
Ⅸ 2. 論述暗管排水系統的組成和布置是怎樣的
暗管排水系統就是利用地下部分的水溝或者水管,來排除田地間多餘的水分的排水措施。多餘的水分可以從暗管的介面或者管壁滲透入管內,將水拍走,達到控制地下水位,調節土壤中的水分和改善土壤中的理化成分的效果。
優點是有利於田地間的機械化勞作,節省了土地的面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缺點的是一次性投資大,技術難度較高。
主要由排水管道,排水暗溝,鼠道和土線溝組成。排水管道布置在同一深度等距離排列,或者深暗管和淺明溝相結合的雙層排水形式。
Ⅹ 地下停車庫,排水和種類和幾種排水方式的比較及應用
一、排水和種類
地下停車庫排水一般分為雨水,污水和廢水排水。雨水排水主要排除車道敞開段和敞開樓梯、豎井處積水,一般按重現期30年設計。污水排水主要排除廁所、盥洗室的排放水。廢水排水主要排除地面沖洗水和消防排水。
二、幾種排水方式的比較及應用
1.明溝排水系統:明溝一般寬300mm,深300mm,並有一定的坡度坡向集水井。其蓋板採用可上車鑄鐵蓋板。結構底板為架空板和無梁樓板(厚板)形式的多採用此種排水方式。優點清掃方便,缺點蓋板容易引起不平整,影響車輛通行。上海市城隍廟古城公園下的車庫排水採用此方式。
2.地漏排水系統:採用地漏-排水管方式排至集水井。車庫地面排水坡向地漏。結構底板為梁板形式的多採用此種排水方式。優點不破壞結構層,造價低。缺點大量排水時不很通暢,不易清掃。上海市延中路綠地一期、二期地下車庫均採用此種排水方式。
3.地漏與明溝聯合排水系統:在面層內做明溝,面層一般為100mm,並配合地漏排至集水並。結構底板為梁板形式且比較薄的多採用此種排水方式。優點可以清掃,不破壞構層,造價低。缺點大量排水時明溝太淺。小型地下車庫多採用此種排水方式。
4.篦子井排水系統:在地板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600×600的篦子井,通過排水管排至集水井。任何形式的結構底板均可採用此種排水方式。它是明溝和地漏兩種方式結合的變通,既解決了大量排水時的通暢問題,又便於清通,保持地面平整。上海市新客站南廣場地下停車庫,上海市人民廣場地下停車庫和閔行區地鐵輕軌廣場地下停車庫均採用此種排水方式。
排水方法有以下幾種:
1、明溝排水。開挖各級排水溝,形成排水溝網,水由田間溝網(墒溝、毛溝、農溝)進入輸水溝網(斗溝、支溝、干溝),最後流入容泄區(河、湖、海)。
2、暗管排水。在地下埋設暗管以排除農田土壤多餘水分、降低地下水位;除管道外,也有挖一定深度的溝,上蓋土垡或溝底填濾水材料,再回填土,稱暗溝;還有用特製的鼠道犁在田面以下土層中穿透出管狀通道,用以排水,稱鼠道排水。
3、豎井排水。簡稱井排,在排水區域內布置若乾井點,通過抽水機抽取井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4、生物排水。利用植物對土壤水分的吸收和蒸騰,起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