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果膠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何優缺點果膠作為食品添加劑,有哪些功效
從植物體中提取果膠的過程,是將果膠與其緊密相連的纖維素、半纖維素等物質分離,將果膠轉移到溶液中,然後經過沉澱將果膠析出。目前,果膠提取方法主要有:酸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離子交換法和酶提取法。
3.1.1 酸提取法
酸提取法是傳統的工業果膠生產方法,是目前果膠提取工藝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果膠在稀酸溶液中水解的性質,將果皮中的原果膠質水解為水溶性果膠,使果膠從果皮中轉到水相中,形成果膠水溶液,再用醇將果膠析出。
3.1.2 微波提取法
微波是一種頻率為300 MHz~300 GHz的電磁波,其對應的波長為l mm~lm,比可見光的波長長,屬高頻波段的電磁波。它具有電磁波的反射、透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伴隨著電磁波的能量傳輸等波動特性,還具有高頻特性、熱特性及非熱特性。由於果膠膠質與細胞壁內的其它成分緊密連接從而抑制釋放浸提,用微波法提取果膠時,微波輻射與細胞壁中的物質相互作用,不僅可以實現快速加熱,還會破壞細胞壁將不同化學組成的成分分開來,使其進入溶液當中,微波輻射還能抑制皮內果膠酶作用避免果膠被酶解。
3.1.3 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是利用溶液中各種帶電粒子與離子交換劑之間結合力的差異進行物質分離的操作方法。由於果皮中含有鈣、鎂等離子及其它雜質,會影響果膠的純度和質量,利用離子交換樹脂可去除雜質提高果膠的質量。
3.1.4 酶提取法
酶法提取果膠是繼酸提取法、微波提取法之後出現的一種果膠提取新方法。酶法提取果膠用酶根據果皮成分的構成進行選擇,採用最多的有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和糖苷酶,使用這些酶將與果膠緊密相連的其它組分酶解,從而將果膠單獨分離出來。
3.1.5 果膠沉澱方法
果膠的沉澱法分為乙醇沉澱法和鹽析沉澱法。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果膠在醇和鹽溶液中生成沉澱的原理。鹽析法通常採用明礬作為沉澱劑,由於明礬溶液中的 Al3+帶有與果膠中的游離羧基相異的電荷,從而將果膠溶液酸胺化後與果膠羧基反應生成果膠酸鹽[92].乙醇沉澱法是最常用的果膠析出方法,在果膠提取液中加入無水乙醇充分攪拌可生成沉澱。
鹽沉澱法生產成本較低,但產品的灰分含量較高且色澤較深,品質較次。而乙醇沉澱法所生產的果膠灰分含量少、凝膠度高且色澤淺,品質好,雖然乙醇使用量較大,但是如果對廢乙醇進行回收利用和循環使用,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本章通過設計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確定從柚子皮提取果膠的最佳工藝條件,並測定了從柚子皮中所提取的果膠的酯化度。
『貳』 酶、細胞、原生質體固定化
酶的一些不足之處:
(1)酶的穩定性較差
(2)酶的一次性使用
(3)產物的分離純化較困難
◆改善方法之一就是固定化技術的應用:
(1)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一定載體上並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進行催化反應的酶.固定化酶既保持了酶的催化特性,又克服了游離酶的不足之處,具有增加穩定性,可反復或連續使用以及易於和反應產物分開等顯著優點.
(2)固定化細胞是指固定在載體上並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進行生命活動的細胞.也稱為固定化活細胞或固定化增值細胞.通常只能用於胞外酶等胞外產物的生產.
(3) 固定化原生質體技術,有利於胞內物質的分泌.
1. 酶固定化
◆採用各種方法,將酶與水不溶性的載體結合,制備固定化酶的過程稱為酶的固定化.固定在載體上並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進行催化反應的酶稱為固定化酶.
◆固定在載體上的菌體或菌體碎片稱為固定化菌體,它是固定化酶的一種形式.
1.1酶的固定化方法
固定化的方法:吸附法、包埋法、結合法、交聯法和熱處理法等.
(1)吸附法:
◆利用各種固體吸附劑將酶或含酶菌體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稱為物理吸附法,簡稱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常用的固體吸附劑有活性炭、氧化鋁、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硅膠、羥基磷灰石等.
◆靠物理吸附作用,結合力較弱,酶與載體結合不牢固而容易脫落,所以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包埋法
◆將酶或含酶菌體包埋在各種多孔載體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稱為包埋法.
◆包埋法使用的多孔載體主要有:瓊脂、瓊脂糖、海藻酸鈉、角叉菜膠、明膠、聚丙烯醯胺、光交聯樹脂、聚醯胺、火棉膠等.
◆包埋法制備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體時,根據載體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凝膠包埋法和半透膜包埋法兩大類.
◇凝膠包埋法:凝膠包埋法是將酶或含酶菌體包埋在各種凝膠內部的微孔中,製成一定形狀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含酶菌體.大多數為球狀或片狀,也可按需要製成其他形狀.
常用的凝膠有瓊脂凝膠、海藻酸鈣凝膠、角叉菜膠、明膠等天然凝膠以及聚丙烯醯胺凝膠、光交聯樹脂等合成凝膠.
◇半透膜包埋法:半透膜包埋法是將酶包埋在由各種高分子聚合物製成的小球內,製成固定化酶.
常用於制備固定化酶的半透膜有聚醯胺膜、火棉膠膜等.
(3)結合法
◆選擇適宜的載體,使之通過共價鍵或離子鍵與酶結合在一起的固定化方法稱為結合法.
◆根據酶與載體結合的化學鍵不同,結合法可分為離子鍵結合法和共價鍵結合法.
◇離子鍵結合法:通過離子鍵使酶與載體結合的固定化方法稱為離子鍵結合法.
離子鍵結合法所使用的載體是某些不溶於水的離子交換劑.常用的有DEAE-纖維素、TEAE-纖維素、DEAE-葡聚糖凝膠等.
◇共價鍵結合法:通過共價鍵將酶與載體結合的固定化方法稱為共價鍵結合法.
共價鍵結合法所採用的載體主要有:纖維素、瓊脂糖凝膠、葡聚糖凝膠、甲殼質、氨基酸共聚物、甲基丙稀醇共聚物等.
酶分子中可以形成共價鍵的基團主要有:氨基、羧基、巰基、羥基、酚基和咪唑基等.
◇要使載體與酶形成共價鍵,必須首先使載體活化,即藉助於某種方法,在載體上引進一活潑基團.然後此活潑基團再與酶分子上的某一基團反應,形成共價鍵.
◇使載體活化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有重氮法、迭氮法、溴化氰法和烷化法等.
(4)交聯法
◆藉助雙功能試劑使酶分子之間發生交聯作用,製成網狀結構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稱為交聯法.交聯法也可用於含酶菌體或菌體碎片的固定化.
◆常用的雙功能試劑有戊二醛、己二胺、順丁烯二酸酐、雙偶氮苯等.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戊二醛.
(5)熱處理法
◆將含酶細胞在一定溫度下加熱處理一段時間,使酶固定在菌體內,而制備得到固定化菌體.◆熱處理法只適用於那些熱穩定性較好的酶的固定化,在加熱處理時,要嚴格控制好加熱溫度和時間,以免引起酶的變性失活.
1.2固定化酶的特性
(1)穩定性:固定化酶的穩定性一般比游離酶的穩定性好.
(2)最適溫度: 固定化酶的最適作用溫度一般與游離酶差不多,活化能也變化不大.
(3)最適pH值: 酶經過固定化後,其作用的最適pH值往往會發生一些變化.
◆影響固定化酶最適pH值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載體的帶電性質,另一個是酶催化反應產物的性質.
(4)底物特異性: 固定化酶的底物特異性與游離酶比較可能有些不同,其變化與底物分子量的大小有一定關系.對於那些作用於低分子底物的酶,固定化前後的底物特異性沒有明顯變化.
◆固定化酶底物特異性的改變,是由於載體的空間位阻作用引起的.
1.3固定化酶的應用
固定化酶既保持了酶的催化特性,又克服了游離酶的不足之處,具有如下顯著的優點:
(1)酶的穩定性增加,減少溫度、pH值、有機溶劑和其他外界因素對酶的活力的影響,可以較長期地保持較高的酶活力.
(2)固定化酶可反復使用或連續使用較長時間,提高酶的利用價值,降低生產成本.
(3)固定化酶易於和反應產物分開,有利於產物的分離純化,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固定化酶已廣泛地應用於食品、輕工、醫葯、化工、分析、環保、能源和科學研究等領域.
2.細胞固定化
◆通過各種方法將細胞與水不溶性的載體結合,制備固定化細胞的過程稱為細胞固定化.(固定化活細胞或固定化增殖細胞)
◆微生物細胞、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可以製成固定化細胞.
2.1細胞固定化的方法
◆主要可分為吸附法和包埋法兩大類方法.
(1)吸附法
◆利用各種固體吸附劑,將細胞吸附在其表面而使細胞固定化的方法稱為吸附法.
◆用於細胞固定化的吸附劑主要有: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多孔塑料、金屬絲網、微載體和中空纖維等.
(2) 包埋法
◆將細胞包埋在多孔載體內部而製成固定化細胞的方法稱為包埋法.
◆包埋法可分為凝膠包埋法和半透膜包埋法.
◇以各種多孔凝膠為載體,將細胞包埋在凝膠的微孔內而使細胞固定化的方法稱為凝膠包埋法.
○凝膠包埋法是應用最廣泛的細胞固定化方法,適用於各種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細胞的固定化.
○凝膠包埋法所使用的載體主要有瓊脂、海藻酸鈣凝膠、角叉菜膠、明膠、聚丙烯醯胺凝膠和光交聯樹脂等.
2.2微生物細胞固定化
2.2.1固定化微生物細胞的特點:
①固定化微生物細胞保持了細胞的完整結構和天然狀態,穩定性好.
②固定化微生物細胞保持了細胞內原有的酶系、輔酶體系和代謝調控體系,可以按照原來的代謝途徑進行新陳代謝,並進行有效的代謝調節控制.
③發酵穩定性好,可以反復使用或者連續使用較長的一段時間.
④固定化微生物細胞密度提高,可以提高產率.
⑤提高工程菌的質粒穩定性,
2.2.2固定化微生物細胞的應用
◆主要用在兩個方面:
◇是利用固定化微生物細胞發酵生產各種胞外產物.
◇二是利用固定化微生物細胞與各種電極結合製成微生物電極.
(1)利用固定化微生物生產各種產物
(2)固定化微生物細胞製造微生物感測器
2.3植物細胞固定化
2.3.1固定化植物細胞的特點:
(1)植物細胞經固定化後,由於有載體的保護作用,可減輕剪切力和其他外界因素對植物細胞的影響,提高植物細胞的存活率和穩定性.
(2)細胞經固定化後,被束縛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進行生命活動,不容易聚集成團.
(3)固定化植物細胞發酵可以簡便地在不同地培養階段更換不同的培養液,即首先在生長培養基中生長增殖,在達到一定的細胞密度後,改換成發酵培養基,以利於生產各種所需的次級代謝物.
(4)固定化植物細胞可反復使用或連續使用較長的一段時間,大大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率.
(5)固定化植物細胞易於與培養液分離,利於產品的分離純化,提高產品質量.
2.3.2 植物細胞固定化的方法:
◆植物細胞固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和包埋法兩種.
◆吸附法是將植物細胞吸附在泡沫塑料的孔洞或裂縫內,或者將植物細胞吸附在中空纖維的外壁上.
◆包埋法是將植物細胞包埋在瓊脂、角叉菜膠、海藻酸鈣凝膠、聚丙烯醯胺凝膠、明膠等多孔凝膠之中.包埋方法與微生物細胞包埋時基本相同.
2.3.3固定化植物細胞的應用:
◆固定化植物細胞的主要用途是製造人工種子,就有可能獲得大量具有相同遺傳特性的植株.對種質的保存具有重要意義.並可以節約種子的用量.
◆固定化植物細胞還可以用於生產各種色素、香精、葯物、酶等次級代謝物.
2.4動物細胞固定化
2.4.2固定化動物細胞的特點:
(1)提高細胞存活率:動物細胞經固定化後,由於有載體的保護作用,可以減輕或免受剪切力的影響,同時動物細胞可附著在載體表面生長,從而可顯著提高動物細胞的存活率.
(2)提高產率:動物細胞固定化後,可先在生長培養基中生長繁殖,使細胞在載體上形成最佳分布並達到一定的細胞密度.然後可簡便地改換成發酵培養基,控制發酵條件,使細胞從生長期轉變到生產期,以利於提高產率.
(3)固定化動物細胞可反復使用或連續使用較長的時間.例如,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生產人干擾素可以穩定地生產30天.
(4)固定化細胞易於與產物分開,利於產物分離純化,提高產品質量.
2.4.2動物細胞固定化方法:
◆動物細胞固定化地方法有吸附法和包埋法兩種.
(1)吸附法:
◆大多數動物細胞屬於附著細胞,它們在培養過程中,必須趨向於附著在固體表面.故此吸附法特別適合於動物細胞的固定化.
◆轉瓶是由玻璃或塑料製成,表面經過一定方法處理而帶上電荷.
◆微載體是指顆粒細小的固定化載體,直徑一般為100~200μm,相對密度接近1.0.是由帶有表面電荷的葡聚糖、明膠、纖維素、聚丙烯醯胺、聚苯乙烯或玻璃等材料製成.微載體已用於多種動物細胞的固定化;
◆中空纖維由聚丙烯、硅化聚碳酸酯等高分子聚合物製成.
(2)包埋法
◆包埋固定化法一般適用於懸浮細胞.
◆根據載體和方法的不同,有凝膠包埋法、半透膜包埋法兩種.
①凝膠包埋法:利用各種多孔凝膠為載體將動物細胞固定化.細胞被固定在凝膠的微孔中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由於有載體的保護,動物細胞有較好的穩定性,可顯著提高其存活率.
用於動物細胞固定化的凝膠載體主要有瓊脂糖凝膠、海藻酸鈣凝膠和血纖維蛋白等.
②半透膜包埋法: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半透膜將動物細胞包埋,形成微囊型固定化動物細胞.
2.4.3固定化動物細胞的應用:
動物細胞中大部分為貼壁細胞,需要貼附在載體的表面才能正常生長.所以固定化動物細胞廣泛應用.特別是採用微載體對動物細胞進行吸附固定化.
3.原生質體固定化
◆固定化原生質體的制備主要包括原生質體的制備和原生質體固定化兩個階段.
3.1原生質體的制備
◆不同種類的細胞,由於各自細胞壁的組成、結構和性質不同,原生質體的制備方法也不一樣.
◆原生質體的制備過程是首先將對數生長期的細胞收集起來,懸浮在含有滲透壓穩定劑的高滲緩沖液中.然後加入適宜的細胞壁水解酶,在一定的條件下作用一段時間,使細胞壁破壞.分離除去細胞壁碎片、未作用的細胞以及細胞壁水解酶,而得到原生質體.
◆除去細胞壁所使用的酶應根據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的不同而進行選擇.
◇細菌的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多糖,所以細菌原生質體制備時主要採用從蛋清中得到的溶菌酶;
◇酵母細胞壁主要由β-葡聚糖構成,故採用β-1,3-葡聚糖酶;
◇黴菌的細胞壁組分比較復雜,除含有幾丁質外,還有其他多種組分,故要去除黴菌的細胞壁,則需有幾丁質酶與其他有關酶共同作用.
◇植物細胞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組成,故制備植物原生質體時主要應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為防止制備得到的原生質體破裂,應加入適當的滲透壓穩定劑.如:無機鹽、糖類、糖醇等化合物.
◆應選擇對數生長期的細胞制備原生質體,以獲得較高的原生質體形成率.
◆所加進的細胞壁溶解酶的種類和濃度、酶作用溫度,pH值以及作用時間等對原生質體的制備都有明顯影響,必須經過試驗確定其最佳條件.
3.2原生質體固定化
◆採用包埋法製成固定化原生質體.
◆原生質體固定化一般採用凝膠包埋法.常用的凝膠有:瓊脂凝膠、海藻酸鈣凝膠、角叉菜膠和光交聯樹脂等.
3.3固定化原生質體的特點:
(1)固定化原生質體由於解除了細胞壁這一擴散屏障,可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有利於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傳遞和吸收,也有利於胞內物質的分泌,可顯著提高產率.
(2)固定化原生質體由於有載體的保護作用,具有較好的操作穩定性和保存穩定性,可反復使用和連續使用較長的時間,利於連續化生產.在冰箱保存較長時間後仍能保持其生產能力.
(3)固定化原生質體易於和發酵產物分開,有利於產物的分離純化,提高產品質量.
(4)固定化原生質體發酵的培養基中需要添加滲透壓穩定劑,以保持原生質體的穩定性.這些滲透壓穩定劑在發酵結束後,可用層析或膜分離技術等方法與產物分離.
3.4固定化原生質體的應用
固定化原生質體一方面保持了細胞原有的新陳代謝特性,可以照常產生原來在細胞內產生的各種代謝產物,另一方面又去除了細胞壁這一擴散屏障,有利於胞內產物不斷地分泌到胞外,這樣就可以不經過細胞破碎和提取工藝而在發酵液中獲得所需的發酵產物,為胞內物質的工業化生產開辟了新途徑.
固定化原生質體可用於各種氨基酸、酶和生物鹼等物質的生產以及甾體轉化等.
『叄』 生物選修四酶的知識點
酶(enzyme)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對其底物具有高度特異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質或RNA。酶的催化作用有賴於酶分子的一級結構及空間結構的完整。若酶分子變性或亞基解聚均可導致酶活性喪失。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生物選修四酶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生物選修四酶的知識1
課題1 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的作用由水果製作果汁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果肉的出汁率低,耗時長;二是榨取的果汁渾濁、黏度高,容易發生沉澱。
1、植物細胞壁以及胞間層的主要組成成分有纖維素和_果膠_。並且兩者不溶於水,在果汁加工中,既影響出汁率,又使果汁渾濁。
2、果膠是植物細胞壁以及胞間層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種高分子化合物,不溶於水。在果汁加工中,果膠不僅會影響出汁率,還會使果汁渾濁。果膠酶的作用是能夠將果膠_分解成可溶性的_半乳醛酸,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及胞間層,並且使果汁變得澄清。
3、果膠酶是一類酶總稱,包括_果膠分解酶 、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膠酯酶_等。
4、酶的活性是指 酶催化一定化學反應的 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條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學反應的反應速度 來表示。在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中,酶反應速度用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中反應物的減小量或產物的增加量來表示。
5、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溫度 、PH、酶的抑制劑等。
(二).實驗設計
〔設計一〕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當酶處於最適溫度或最適pH時,酶的活性最高;若溫度過高、過酸或過鹼,則導致酶變性失活。在一定范圍內,果肉的出汁率和果汁的澄清度與果膠酶的活性成正比。 此實驗的自變數是溫度 _;根據單一變數原則,你應確保各實驗組相同的變數有_PH 底物濃度底物量 實驗器材 酶的用量 等等_。
〔設計二〕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探究pH對果膠酶活性的影響,只須將溫度梯度改成pH梯度,並選定一個適宜的溫度進行水浴加熱。反應液中的pH可以通過體積分數為0.1%的氫氧化鈉或鹽酸溶液進行調節。
〔設計三〕探究果膠酶的用量探究果膠酶的用量是建立在探究最適溫度和pH對果膠酶活性影響的基礎之上的。此時,研究的變數是果膠酶的用量,其他因素都應保持不變。實驗時可以配製不同濃度的果膠酶溶液,也可以只配製一種濃度的果膠酶溶液,然後使用不同的體積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反應液的pH必須相同,否則將影響實驗結果的准旁欄思考題
1.為什麼在混合蘋果泥和果膠酶之前,要將果泥和果膠酶分裝在不同的試管中恆溫處理?提示:將果泥和果膠酶分裝在不同的試管中恆溫處理,可以保證底物和酶在混合時的溫度是相同的,避免了果泥和果膠酶混合時影響混合物的溫度,從而影響果膠酶活性的問題。
2.在探究溫度或pH的影響時,是否需要設置對照?如果需要,又應該如何設置?為什麼?提示:需要設置對照實驗,不同的溫度梯度之間或不同的pH梯度之間就可以作為對照,這種對照稱為相互對照。
3.A同學將哪個因素作為變數,控制哪些因素不變?為什麼要作這樣的處理?B同學呢?提示:A同學將溫度或pH作為變數,控制不變的量有蘋果泥的用量、果膠酶的用量、反應的時間和過濾的時間等。只有在實驗中保證一個自變數,實驗結果才能說明問題。B同學對於變數的處理應該與A同學相同,只是觀察因變數的角度不同
4.想一想,為什麼能夠通過測定濾出的蘋果汁的體積大小來判斷果膠酶活性的高低?提示:果膠酶將果膠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小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濾紙,因此蘋果汁的體積大小反應了果膠酶的催化分解果膠的能力。在不同的溫度和pH下,果膠酶的活性越大,蘋果汁的體積就越大。
5.當探究溫度對果膠酶活性的影響時,哪個因素是變數,哪些因素應該保持不變?提示:溫度是變數,應控制果泥量、果膠酶的濃度和用量、水浴時間和混合物的pH等所有其他條件不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只有溫度一個變數對果膠酶的活性產生影響。
生物選修四酶的知識2
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
1、酶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為RNA;酶具有生物 催化 作用;酶具有高效 性、專一性特點,但易受溫度、PH、表面活性劑等因素的影響。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酶制劑 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蛋白酶 、 脂肪酶 、澱粉酶和纖維素酶四類。普通洗衣粉中含磷,含磷的污水排放可能導致 微生物和藻類大量繁殖,造成水體污染,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劑和三聚磷酸鈉,使洗滌劑朝無磷的方向發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脂肪酶可以將脂肪分解成 甘油和脂肪酸,蛋白酶可以將蛋白質分解成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小分子肽可在 肽酶 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澱粉酶可以將澱粉分解成 可溶性麥芽糖,纖維素酶可以將纖維素分解成 葡萄糖 ,以達到去污的目的,因此,蛋白類纖維織物(羊毛、蠶絲等)不能用 加(蛋白)酶洗衣粉 來洗滌。
(3)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 鹼性蛋白 酶和 鹼性脂肪 酶。 鹼性蛋白酶能將血漬 、 奶漬等含有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 小分子的肽,使污跡容易從衣物上脫落。
(4)衣物的洗滌,不僅要考慮到洗滌效果,還要考慮衣物的承受能力 、 洗滌成本等因素。
(5)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劑和三聚磷酸鈉的用量,使洗衣粉朝低磷無磷的方向發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實驗設計遵循原則:是單一變數原則、對照原則和等量原則,比如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洗滌效果有何不同時,用控制使用不同種類洗衣粉為變數,其他條件完全一致;同時普通洗衣粉處理污漬物與加酶洗衣粉處理污漬物形成 對照 實驗。
3.不同種類的酶洗衣粉對同一污漬的洗滌效果(1)實驗原理:不同種類的加酶洗衣粉所加的酶不同,而酶具有 專一性 ,所以對不同污漬的洗滌效果不同。
4、比較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去污原理的異同
生物選修四酶的知識3
酵母細胞的固定化課題背景
1、問題:酶對環境條件敏感,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難回收,不能再次利用,提高了生產成本;反應後的酶會混合在產物中,如不除去,會影響產品質量。設想:將酶固定在不溶於水的載體上。優點:使酶既能與反應物接觸,又能與產物分離,同時,固定在載體上的酶還可以反復利用。
2、問題: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化學反應,而在生產實踐中,很多產物的形成都是通過一系列的酶促反應才能得到的。設想:將合成酶的細胞直接固定。優點: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一、基礎知識
(一)固定化酶的應用實例1、高果糖漿是指果糖含量為42%左右的糖漿,能將葡萄糖轉化為果糖的酶是葡萄糖異構酶。2、使用固定化酶技術,將這種酶固定在一種顆粒狀的載體上,再將這些酶顆粒裝到一個反應柱內,柱子底端裝上分布著許多小孔的篩板。酶顆粒無法通過篩板的小孔,而反應溶液卻可以自由出入。生產過程中,將葡萄糖溶液從反應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過反應柱,與固定化葡萄糖異構酶接觸,轉化成果糖,從反應柱的下端流出。反應柱能連續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果糖的產量和質量。(二)固定化細胞技術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學 方法 將酶或細胞固定在一定空間內的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2、一般來說,酶更適合採用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細胞多採用包埋法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體積比酶分子的體積大;體積大的細胞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3、包埋法法固定化細胞,即將微生物細胞均勻地包埋在不溶於水的不溶於水的載體中。常用的載體有明膠、瓊脂糖、海藻酸鈉、醋酸纖維素和聚丙烯醯胺等。
二、實驗操作
(一)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1.酵母細胞的活化活化就是處於休眠狀態的微生物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2.配製物質的量的濃度為0.05mol/L的CaCl2溶液3.配製海藻酸鈉溶液加熱溶化海藻酸鈉時要注意小火間斷加熱,重復幾次,並不斷攪拌,直到海藻酸鈉融化為止。如果加熱太快,海藻酸鈉會發生焦糊。4.海藻酸鈉溶液與酵母菌細胞混合 將海藻酸鈉溶液冷卻至室溫,加入已活化的海藻酸鈉溶液,進行充分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在轉移至注射器中。5.固定化酵母細胞以恆定的速度緩慢地將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剛配製好的CaCl2溶液中,並浸泡30min(時間)左右。
(二)用固定化酵母細胞發酵1.將固定好的酵母細胞(凝膠珠)用蒸餾水沖洗2-3次。2.將10%葡萄糖溶液轉移至錐形瓶中,加入固定好的酵母細胞,置於25℃下發酵24h(時間)。
三、結果分析與評價
(一)觀察凝膠珠的顏色和形狀如果製作的凝膠珠顏色過淺、呈白色,說明海藻酸鈉濃度濃度偏低,該種凝膠珠包埋的酵母細胞數目少,影響實驗效果;如果形成的凝膠珠不是圓形或橢圓形,則說明海藻酸鈉濃度濃度偏高,製作失敗,需要再作嘗試。
(二)觀察發酵的葡萄糖溶液利用固定的酵母細胞發酵產生酒精,可以看到產生了很多氣泡,同時會聞到酒味。
四、課題延伸工業生產中,細胞的固定化技術是在嚴格無菌的條件下進行的。
生物選修四酶的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中生物酶知識點
★ 高三生物知識點遺傳與基因工程中的酶與復習方法
★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
★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中生物選修一筆記整理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酶知識點歸納
★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小總結
★ 高中生物選修一必會知識點
★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二生物選修一重點知識匯總與記憶方法
『肆』 果膠酶能夠催化果膠分解,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及胞間層,使榨取果汁更容易,也使得渾濁的果汁變得澄清.請回
(1)a、蘋果泥和果膠酶分別恆溫處理再混合,目的是保證底物和酶混合時的溫度是相同的,不會發生溫度的變化.
b、實驗的不同溫度梯度之間可形成相互對照,無需補充果汁和蒸餾水混合實驗.
c、若探究果膠酶的最適用量,果膠酶的量是自變數,其他是無關變數,應加以控制,如 pH、溫度、果泥量、果膠酶濃度等.
(2)果膠酶和纖維素酶的本質均為蛋白質,二者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催化果膠酶水解的酶是果膠酶,構成纖維素酶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
(3)若用海藻酸鈉作載體制備固定化黴菌,由於海藻酸鈉溶解速度較慢,需用小火間斷加熱,若加熱太快會出現焦糊.固定化細胞技術一般採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細胞個體大,不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故答案為:
(1)a.保證底物和酶在混合時的溫度是相同的b.沒有,實驗的不同溫度梯度之間可形成相互對照c.pH、果膠酶濃度、果泥量
(2)BD
(3)濃度適宜加熱時用小火或間斷加熱細胞個體大,不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伍』 果膠的製作方法
製作工藝流程是:原料→預處理→抽提→脫色→濃縮→乾燥→成品。
1.原料及其處理 鮮果皮或乾燥保存的柚皮均可作為原料。鮮果皮應及時處理,以免原料中產生果膠酶類水解作用,使果膠產量或膠凝度下降。先將果皮攪碎至粒徑2~3mm,置於蒸汽或沸水中處理5~8min,以鈍化果膠酶活性。殺酶後的原料再在水中清泡30min,並加熱到90℃5min,壓去汁液,用清水漂洗數次,盡可能除去苦味、色素及可溶性雜質。榨出的汁液可供回收柚苷。干皮溫水浸泡復水後,採取以上同樣處理備用。
2.抽提 通常用酸法提取。將處理過的柚皮倒入夾層鍋中,加4倍水,並用工業鹽酸調ph至1.5~2.0,加熱到95℃,在不斷攪拌中保持恆溫60min。趁熱過濾得果膠萃取液。待冷卻至50℃,加入1%~2%澱粉酶以分解其中的澱粉,酶作用終了時,再加熱至80℃殺酶。然後加0.5%~2%活性炭,在80℃下攪拌20min,過濾得脫色濾液。
因柚皮中鈣、鎂等離子含量較高,這些離子對果膠有封閉作用,影響果膠轉化為水溶性果膠,同時也因皮中雜質含量高,而影響膠凝度,故酸法提取率較低,質量較差。為解決以上問題,西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1995)對酸法提取作了改進,即在酸法基礎上,按干皮重量加入5%的732陽離子交換樹脂或按浸提液重量加入0.3%~0.4%六偏磷酸鈉,前者果膠得率可提高7.2%~8.56%,膠凝度提高30%以上,而後者得率提高25.35%~ 35.2%,其膠凝度可達180±3。
3.濃縮 採用真空濃縮法,在55~60c的條件下,將提取液的果膠含量提高到4%~6.5%後進行後續工序處理。近來作者和國內其他單位研究表明,超濾可用於果膠液濃縮,如用切割分子量為50 000u的管式聚丙烯腈膜超濾器,在溫度45℃、ph3.0、壓力0.2mpa條件下進行超濾濃縮,可將果膠濃度濃縮至4.21%,而其雜質含量和經常性生產費用分別僅為真空濃縮的1/5和1/2~1/3。
4.乾燥 常用方法為沉澱乾燥法,即用95%酒精或鋁、銅等金屬鹽類使果膠沉澱。以酒精沉澱法製取的果膠質量最佳。其方法是:在果膠濃縮液中加入重量1.5%的工業鹽酸,攪勻,再徐徐加入等量的95%酒精,邊加邊攪拌,使果膠沉澱析出。再用80%的酒精洗滌,除去醇溶性雜質。然後用95%酸性酒精洗滌2次,用螺旋壓榨機榨乾後,將果膠沉澱送入真空乾燥機在60℃下乾燥至含水量10%以下,把果膠研細,密封包裝即成果膠粉成品。用金屬鹽類沉澱果膠,其雜質含量較高,現較少採用。
直到2013年國外果膠乾燥大多採用噴霧乾燥,即用壓力式噴霧乾燥,將濃縮液在進料溫度150~160℃,出料溫度220~230℃的條件下乾燥,連續化操作中可不斷得到粉末狀產品。西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用超濾濃縮液進行噴霧乾燥試驗,結果表明該法是完全可行的,果膠質量符合國家標准。 製作低甲氧基果膠的方法主要有鹼法、酸法和酶法3種。現介紹鹼法和酶法兩種。1.鹼法 把果膠濃縮液放入不銹鋼鍋中,加氫氧化銨調ph至10.5,15℃下恆溫保持3h。再加等體積的95%酒精和適量鹽酸,使ph降至5左右。攪拌後靜置1h,濾出沉澱果膠,榨乾,再分別用50%和95%酒精各洗滌1次,壓干後攤於烘盤上,在65℃真空乾燥器中烘乾,取去磨細、包裝即得成品。產率大約為果膠量的90%。
2.酶法 即用果膠脂酶脫脂提取低甲氧基果膠。廣東省果樹研究所蔡長河等(1996)成功地研製出採用酶法從柚皮中提取低脂果膠的工業化生產技術。與傳統鹼法和酸法相比,其具有工藝易於控制、產品質量高、節省能耗和降低成本等優點,現對該法作一簡單介紹,其工藝流程如下:
柚皮→粉碎→水洗→脫脂→提膠→壓濾→沉析→壓濾→除鹽醇洗→壓濾→乾燥→粉碎→成品。
原料攪碎:將原料攪碎成3~5mm大小。
水洗:50℃清水浸泡30min,離心,再用清水漂洗2~3次,直至洗出液呈無色為止。
脫脂:加入適量碳酸鈉以激活果皮內源pe酶,進行脫脂。工藝條件以溫度50℃,時間1h,ph7.0,碳酸鈉為7g/kg新鮮皮(25g/kg干皮)的組合為最佳。
提膠:加鹽酸(調ph1.7~2.0)在95℃下提膠。
沉析:加入適量cacl2沉析果膠。
除鹽醇洗:將鹽酸、草酸按1:3的比例混合,在醇溶液中除鹽,並經多次醇洗,
乾燥和粉碎:在60℃下真空烘乾,烘乾後的果膠用粉碎機粉碎成果膠粉。該法果膠得率鮮柚皮為3.5%~4%,干柚皮為12%~15%,膠凝度100±5,脂化度小於50%,達到了美國fcc質量標准。
『陸』 生物選修1知識點 詳細
徐州二中2011屆生物知識點匯總(選修一模塊)
考點一、酶的應用:酵在洗滌等方面的應用;制備和應用固相酶
一、酶在洗滌等方面的應用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劑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四類:蛋白酶、脂肪酶 、澱粉酶、纖維素酶 。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鹼性蛋白酶 和鹼性脂肪酶 。鹼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跡從衣物上脫落。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分別將大分子的脂肪、澱粉、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使洗衣粉具有更強的去污能力。
酶制劑的特點:能夠耐酸、耐鹼、忍受表面活性劑和較高的溫度,並且通過特殊的化學物質將酶層層包裹,與洗衣粉其他成分隔離。
2、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有溫度 、酸鹼度 和表面活性劑 。 酶不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因為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物質會降低酶的活性。將基因工程生產出的酶用特殊水溶性物質包裹起來,與洗衣粉的其它成分隔離開來。
3、加酶洗衣粉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為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劑和三聚磷酸鈉的用量,使洗滌劑朝低磷、無磷的方向發展。(普通洗衣粉的化學成分有:表面活性劑、水軟化劑、鹼劑、漂白粉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還含有增白劑、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劑等。)
普通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
相同點 表面活性劑可以產生泡沫,可以將油脂分子分散開,水軟化劑可以分散污垢
不同點 酶可以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小分子有機物易容於水,從而與纖維分開
4、可在洗滌後比較污物的殘留狀況,如:已消失、顏色變淺、面積縮小等來判斷洗滌效果。
二、制備和應用固相酶
1、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起催化作用,並能反復和連續使用的酶。
原理:將酶固定在不溶於水的載體上,使酶既易催化反應,又易於回收,可以重復使用。
2、使用固定化酶技術,將這種酶固定在一種顆粒狀載體上,再將這些酶顆粒裝到一個反應柱內,柱子底端裝上分布著許多小孔的篩板。酶顆粒無法通過篩板的小孔,而反應溶液卻可以自由出入。生產過程中,將葡萄糖溶液從反應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過反應柱,與固定化葡萄糖異構酶接觸,轉化成果糖,從反應柱的下端流出。反應柱能連續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果糖的產量和質量。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酶或細胞固定在一定空間內的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來說,酶更適合採用化學結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細胞多採用包埋法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4.包埋法法固定化細胞即將微生物細胞包埋在不溶於水的載體中。常用的載體材料有明膠、瓊脂糖、海藻酸鈉、醋酸纖維素和聚丙烯醯胺等。
固定化細胞是在固定化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優點如下:(1)省去了酶的分離手續.為多酶系統,無須輔因子再生;(2)細胞生長快,而且多,反應快;(3)可以連續發酵,節約了成本,而且在蒸餾和提取前不用分離去細胞,能一邊徘出發酵液,一邊進行培養,排除了產物抑制和消耗;(4)保持酶在細胞內的原始狀況,增加了酶的穩定,特別是對污染因子的抵抗力增加.
缺點:(1)必須保持菌體的完整,防止菌體自溶,否則,將影響產品純度;(2)必須防止細胞內蛋白酶對所需酶的分解,同時,需抑制胞內其他酶的活性止副產物的形成;(3)細胞膜,壁會阻礙底物滲透和擴散。
類型 優點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等。 對環境條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難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產成本;反應後酶會混在產物中,可能影響產品質量。
固定化酶 既能與反應物接觸,又能與產物分離,固定在載體上的酶還可以被反復利用。 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化學反應,而在生產實踐中,很多產物的形成都通過一系列的酶促反應才能得到的。
固定化細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後的酶或細胞與反應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導致反應效果下降等。
應用:1、某一實驗小組的同學,欲通過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進行葡萄糖溶液發酵實驗,實驗材料及用具齊全。(1)酵母細胞的固定採用的方法是包埋法。
(2)請完善該實驗小組的同學在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過程的步驟
①配製氯化鈣溶液時應用蒸餾水。 ②海藻酸鈉溶解應用小火間斷加熱,邊攪拌邊加熱。③海藻酸鈉溶液必須冷卻至室溫才能加入酵母細胞。④注射器中的海藻酸鈉和酵母細胞的混合物應滴入氯化鈣溶液中形成凝膠珠。
(3)該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進行葡萄糖發酵
①為使該實驗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細胞可以反復運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②加入反應液後的操作是關閉活塞1和活塞2。
③裝置的長導管起到什麼作用?釋放CO2,減小反應柱內壓力;防止空氣進入反應柱。
(4)實驗過程中,可能會觀察到的現象:有氣泡產生、有酒味散發
實驗過程中,裝置內可能會發生的反應式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應用:2、麥芽汁可以滲入到由海藻酸鈉和啤酒酵母製成的凝膠珠中,啤酒酵母可以利用自身細胞內的一系列酶將可發酵性糖轉化成乙醇。下面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細胞發酵生產啤酒的實驗過程:
步驟1:酵母細胞的活化。稱取lg乾酵母置於50mL燒杯中,加l0mL蒸餾水,攪拌,靜置1h。
步驟2:配製物質的量濃度為0.05mol/L的氯化鈣(CaCl2)溶液。
步驟3:配製海藻酸鈉溶液。稱取0.7g海藻酸鈉置於50mI燒杯中,加l0mL蒸餾水,燒杯放在酒精燈上用小火或間斷加熱。
步驟4:在冷卻至常溫的海藻酸鈉溶液中加入活化的酵母細胞,充分混合後轉入注射器
步驟5:固定化酵母細胞。以恆定的速度緩慢地將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製好的氯化鈣(CaCl2)溶液中形成凝膠珠,讓凝膠珠在氯化鈣(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鍾。
步驟6:固定化酵母細胞(凝膠珠)用蒸餾水沖洗2~3次。
步驟7:將適量的凝膠珠放人500mL錐形瓶中,加300mL已消毒的麥芽汁,封口於25℃下發酵。
仔細閱讀上述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6用蒸餾水沖洗2~3次的目的是:洗去雜質(氯化鈣)和雜菌,防止污染。
(2)發酵產物酒精可用重鉻酸鉀進行檢驗,但需在酸性性條件下才呈現灰綠色。
(3)如何檢驗凝膠珠的質量是否合格?(方法一是用鑷子夾起一個凝膠珠放在實驗桌上用手擠壓,如果凝膠珠不容易破裂,沒有液體流出,就表明凝膠珠的製作成功。方法二是在實驗桌上用力摔打凝膠珠,如果凝膠珠很容易彈起,也能表明制備的凝膠珠是成功的。)
考點二、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發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一、發酵: 廣義:是通過微生物的培養來大量生產各種代謝產物的過程。包括有氧發酵(如醋酸發酵、谷氨酸發酵)和無氧發酵(如酒精發酵)。 狹義:是指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包括酒精發酵、乳酸發酵等)。 所以:發酵≠無氧呼吸。
應用: 釀酒、發饅頭、麵包製作、酒精製造、生產葯用酵母片、生產維生素、生產抗菌素等。
二、果酒製作的原理:菌種:酵母菌,單細胞真核生物,異養兼性厭氧型,適宜條件下出芽生殖1、酵母菌的兼性厭氧生活方式:在有氧條件下,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無性的出芽生殖)。在無氧條件下,酒精發酵。 繁殖的最適溫度:20℃; 酒精發酵的最適溫度:18~25℃。
在缺氧、20℃左右(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25℃,最適為20℃)、呈酸性的發酵液中,酵母菌可繁殖並進行酒精發酵。而絕大多數其它微生物都因無法適應這一環境而受到抑制。2、溫度對發酵的影響: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溫度下生活。溫度低於10℃,酵母菌發育很緩慢。隨著溫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時為最佳繁殖溫度,此時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強。超過35℃,酵母菌生長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開始出現死亡。如果想要獲得高酒精濃度的發酵液、減少究竟的損耗,必須控制好發酵溫度。
3、防止發酵液被污染的措施:榨汁機要洗凈並晾乾、發酵瓶要洗凈並用70%的酒精消毒、裝入葡萄汁後要密封
4、葡萄酒呈紅色的原因:在發酵的過程中,隨著酒精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紅色。
三、果醋製作的原理:菌種:醋酸菌,原核生物,異養需氧型,二分裂生殖1、酒變醋的原理: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發酵條件:溫度適宜、適時通氣、控製糖源供應)2、控制發酵條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對氧氣的含量特別敏感,當進行深層發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入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控制好發酵溫度,使發酵時間縮短,又減少雜菌污染的機會。3、醋酸菌的來源:菌種可以到當地生產食醋的工廠或菌種保藏中心購買。也可以從食醋中分離醋酸菌。 果酒果醋的製作流程: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果酒(→醋酸發酵→果醋)四、腐乳製作的原理:菌種:毛霉,真核生物,異養需氧,孢子生殖
1、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豆腐的發酵,如青黴、酵母、麴黴、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種絲狀真菌。毛霉等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2、腐乳製作的實驗流程:讓豆腐上長出毛霉→加鹽腌制→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1)毛霉的生長:將豆腐塊平放在籠屜內,將籠屜中的控制在15~18℃,並保持一定的溫度。約48小時後,毛霉開始生長,3天後菌絲生長旺盛,5天後豆腐塊表面布滿菌絲。豆腐塊上生長的毛霉來自空氣中的毛霉孢子,而現代的腐乳生產是在嚴格無菌的條件下,將優良毛黴菌種直接接種在豆腐上,這樣可以避免其他菌種的污染,保證產品的質量。(2)加鹽腌制:將長滿毛霉的豆腐塊分層整齊地擺放在瓶中,同時逐層加鹽,隨著層數的加高而增加鹽量,接近瓶口表面的鹽要鋪厚一些。加鹽腌制的時間約為8天左右。加鹽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塊變硬,在後期的製作過程中不會過早酥爛。同時,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豆腐塊腐敗變質。(3)配製鹵湯:鹵湯直接關繫到腐乳的色、香、味。鹵湯是由酒及各種香辛料配製而成的。鹵湯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同時能使腐乳具有獨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調制腐乳的風味,也具有防腐殺菌的作用。3、實驗注意事項(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用鹽腌制時,注意控制鹽的用量,鹽的濃度過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可能導致豆腐腐敗變質;鹽的濃度過高會影響腐乳的口味。②鹵湯中酒的含量應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製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③所用豆腐含水量在70%左右,含水量過高不易成形。
(2)防止雜菌污染:①用來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凈後要用沸水消毒。②裝瓶時,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齊地擺放好豆腐、加入鹵湯後,要用膠條將瓶口密封。封瓶時,最好將瓶口通過酒精燈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③越接近瓶口,雜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隨著豆腐層數的加高加鹽量要增加,接近瓶品表面的鹽要鋪的厚一些。
考點三、生物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
一、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實驗原理:蛋白質的物化理性質:形狀、大小、電荷性質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質、親和力等千差萬別,由此提取和分離各種蛋白質。2、凝膠色譜法(分配色譜法):(1)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過多孔凝膠顆粒的間隙,路程短,流動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過多孔凝膠顆粒內部,路程長,流動慢。(2)凝膠材料:多孔性,多糖類化合物,如葡聚糖、瓊脂糖。(3)分離過程: 混合物上柱→洗脫→大分子流動快、小分子流動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洗脫:從色譜柱上端不斷注入緩沖液,促使蛋白質分子的差速流動。)(4)作用: 分離蛋白質,測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蛋白質的脫鹽等。3.緩沖溶液:(1)原理:由弱酸和相應的強鹼弱酸鹽組成(如H2CO3-NaHCO3,HC-NaC,NaH2PO4/Na2HPO4等),調節酸和鹽的用量,可配製不同pH的緩沖液。(2)作用:抵制外界酸、鹼對溶液pH的干擾而保持pH穩定。4.凝膠電泳法:(1)原理:不同蛋白質的帶電性質、電量、形狀和大小不同,在電場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阻力不同,導致不同蛋白質在電場中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不同。(2)分離方法:瓊脂糖凝膠電泳、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等。(3)分離過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質基團帶上正電或負電;加入帶負電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質-SDS復合物」,使蛋白質遷移速率僅取決於分子大小。
二、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步驟:
1、樣品處理 ①紅細胞的洗滌:洗滌紅細胞的目的是去除雜蛋白,採集的血樣要及時採用低速短時間離心分離紅細胞,然後用膠頭吸管吸出上層透明的黃色血漿,將下層暗紅色的紅細胞液體倒入燒杯,再加入五倍體積的生理鹽水,緩慢攪拌10min,低速短時間離心,如此重復洗滌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沒有黃色,表明紅細胞已洗滌干凈。②血紅蛋白的釋放 :在蒸餾水和甲苯作用下,紅細胞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註:加入蒸餾水後紅細胞液體積與原血液體積要相同。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細胞膜,有利於血紅蛋白的釋放和分離。)2、粗分離 ①分離血紅蛋白溶液:將攪拌好的混合溶液離心後,試管中的溶液分為4層。第一層為無色透明的甲苯層,第2層為白色薄層固體,是脂溶性物質的沉澱層,第3層是紅色透明液體,這是血紅蛋白的水溶液,第4層是其他雜質的暗紅色沉澱物。將試管中的液體用濾紙過濾,除去之溶性沉澱層,於分液漏斗中靜置片刻後,分出下層的紅色透明液體。②透析:取1mL的血紅蛋白溶液裝入透析袋中,將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質的量的濃度為20mmol/L的磷酸緩沖液中,透析12h。透析可以去除樣品中分子量較小的雜質,或用於更換樣品的緩沖液。3、純化:4、純度鑒定: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三、注意事項1、電泳技術:電泳技術就是在電場的作用下,利用待分離樣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狀等性質的差異,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達到對樣品進行分離、鑒定或提純的目的。2、紅細胞的洗滌:如果分層不明顯,可能是洗滌次數少、未能除去血漿蛋白的原因。此外,離心速度過高和時間過長,會使白細胞和淋巴細胞一同沉澱,也得不到純凈的紅細胞,影響後續血紅蛋白的提取純度。3.如何檢測凝膠色譜柱的裝填是否成功:由於凝膠是一種半透明的介質,因此可以在凝膠柱旁放一支與凝膠柱垂直的日光燈,檢查凝膠是否裝填得均勻。此外,還可以加入大分子的有色物質,觀察色帶移動的情況。如果色帶均勻、狹窄、平整,說明凝膠色譜柱的性能良好。如果色譜柱出現紋路或是氣泡,輕輕敲打柱體以消除氣泡,消除不了時要重新裝柱。4.為什麼凝膠的裝填要緊密、均勻?如果凝膠裝填得不夠緊密、均勻,就會在色譜柱內形成無效的空隙,使本該進入凝膠內部的樣品分子從這些空隙中通過,攪亂洗脫液的流動次序,影響分離的效果。5.沸水浴處理加入洗脫液的濕凝膠的目的:不但節約時間,還能除去凝膠中可能帶有的微生物和排除凝膠內的空氣。6.G-75:「G」代表凝膠的交聯程度,膨脹程度及分離范圍,75表示凝膠得水值,即每克凝膠膨脹時吸水7.5g。7.裝填完後,立即用洗脫液洗脫的目的:使凝膠裝填緊密8.加入檸檬酸鈉有何目的?為什麼要低速、短時離心?為什麼要緩慢攪拌?防止血液凝固;防止白細胞沉澱;防止紅細胞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9.與其他真核細胞相比,紅細胞的特點及這一特點對進行蛋白質的分離的意義:哺乳動物及人的成熟的紅細胞是雙面凹圓餅狀,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其含有的血紅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膠色譜分離時可以通過觀察顏色來判斷什麼時候應該收集脫液。這使血紅蛋白的分離過程非常直觀,大大簡化了實驗操作。10.如何檢測血紅蛋白的分離是否成功:如果凝膠色譜柱裝填得很成功、分離操作也正確的話,能清楚地看到血紅蛋白的紅色區帶均勻、狹窄、平整,隨著洗脫液緩慢流出;如果紅色區帶歪曲、散亂、變寬,說明分離的效果不好,這與凝膠色譜柱的裝填有關
『柒』 [生物-生物技術實踐]工業生產果汁時,常常利用果膠酶破除果肉細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為研究溫度對果膠酶
(1)細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和果膠,根據酶的專一性,果膠酶能使細胞壁中的果膠分解.
(2)根據實驗結果即表中數據分析得出:當溫度為40℃時果汁量最多,此時果膠酶的活性最大.
(3)實驗步驟①中將果膠酶與蘋果泥分裝於不同試管,在30℃水浴中恆溫處理10min,這是為了避免果汁和果膠酶混合時影響混合物溫度,從而影響果膠酶活性,並且實驗的單一變數就是溫度.
(4)實驗變數為溫度,因變數為果汁體積,故以橫坐標表示溫度,縱坐標表示果汁體積,實驗操作和記錄是比較切實可行的.在原材料有限的情況下,能正確表示相同時間內果膠酶的用量對果汁產量影響的曲線是丙.
(5)這了使實驗結果更准確,對各組實驗pH的要求是將PH值調到該酶活性最大時的PH,並保證所有實驗組PH相同.
(6)果膠酶和蘋果泥一旦混合就會發生反應,從而影響實驗結果.
(7)如果進行多批次的生產,提高果膠酶的利用率,可採用固定化酶方法.
故答案為:
(1)果膠
(2)40℃
(3)使得酶與果泥處於同一溫度條件下(確保混合前後溫度不改變)
(4)果汁體積 丙.
(5)將PH值調到該酶活性最大時的PH,並保證所有實驗組PH相同.
(6)實驗結果不準確,果膠酶和蘋果泥一旦混合就會發生反應.
(7)固定化酶
『捌』 如圖是蘋果醋的製作簡圖,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在果汁加工中,果膠不僅影響水果的______率,還使果汁
(1)在果汁加工中,果膠不僅影響水果的出汁率,還使果汁渾濁;根據酶的專一性原理,制備純凈果汁時常加入來自黴菌發酵生產的果膠酶.為便於工業化使用,常採用固定化酶技術;固定方法有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而固定化酶常用化學結合法(或物理吸附法).
(2)①表示利用鮮蘋果汁發酵產生蘋果就,該過程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果酒發酵裝置中往往放置一裝有水的彎曲玻璃管,目的是防止氧氣進入,防止雜菌污染,同時還能排出發酵過程中產生的CO2,減小瓶中壓力.酵母菌生存的適宜溫度是18~25℃,因此果酒發酵時溫度一般控制在18~25℃范圍內.
(3)②表示利用蘋果酒發酵形成蘋果醋,該過程使用到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生存的適宜溫度是30~35℃,且為嗜氧菌,因此過程③的進行需要將溫度控制在30~35℃,時間控制在7~8天左右,並注意適時通過充氣口充氣.
故答案為:
(1)出汁 黴菌 固定化酶 化學結合法(或物理吸附法)
(2)酵母菌 雜菌 排出發酵過程中產生的CO2,減小瓶中壓力 18~25
(3)醋酸菌 7~8 充氣
『玖』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小總結
懶惰象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小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酶的研究與應用
1、果膠酶作用:分解果膠,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及胞間層,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並使果汁變得澄清。
2、果膠酶並不特指某一種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膠分解酶和果膠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中反應物的減少量或產物的增加量來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四類: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鹼性蛋白酶和鹼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鹼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跡容易從衣物上脫落。同樣道理,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將大分子的脂肪、澱粉和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
6、固定化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來說,酶更適合採用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細胞多採用包埋法固定化。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細胞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細胞時,酵母細胞的活化用蒸餾水;配製海藻酸鈉溶液時,加熱要用小火,或者間斷加熱;要將海藻酸鈉溶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細胞。CaCl2溶液有利於凝膠珠形成穩定的結構。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DNA和蛋白質技術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選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學 方法 分離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學性質的生物大分子。
2、DNA溶解性:①DNA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②DNA不溶於酒精。
3、DNA對酶、高溫和洗滌劑的耐受性:因為酶有專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但對DNA沒有影響。DNA比較能耐高溫。洗滌劑能夠瓦解細胞膜,但對DNA無影響。
4、在沸水浴條件下,DNA遇二苯胺會被染成藍色。
5、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雞血而不用豬血,因為哺乳動物(豬)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無DNA。
6、破碎雞血細胞時,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同時用玻璃棒攪拌,過濾後收集濾液即可。
7、為了純化提取的DNA,需要將濾液進一步處理。在濾液中加入NaCL,使其濃度為2mol/L,過濾除去不溶的雜質,再加入蒸餾水,使NaCL濃度為0.14mol/L,析出DNA,過濾除去溶液中的雜質。
8、向溶解了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體積分數為95%的冷卻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提取含雜質更少的DNA。
9、PCR原理:DNA體外復制
10、PCR的條件:①一定的緩沖溶液;②DNA模板;③分別與兩條模板鏈相結合的兩種引物;④四種脫氧核苷酸;⑤耐熱的DNA聚合酶;⑥控制溫度的儀器設備。
11、為什麼要引物?因為DNA聚合酶不能從頭開始合成DNA,而只能從3′端延伸DNA鏈。DNA的合成方向總是從子鏈的5′端向3′端延伸。
12、PCR三步驟:變性、復性和延伸。在PCR循環之前,常要進行一次預變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徹底變性的概率。
13、PCR的結果:特異地復制處於兩個引物之間的DNA序列,使這段固定長度的序列呈指數擴增。
14、DNA在260nm的紫外線波段有一強烈的吸收峰。
15、蛋白質分離的方法:凝膠色譜法和電泳。
16、凝膠色譜法是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分離蛋白質的有效方法。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蛋白質,移動速度慢,後洗脫出來;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蛋白質,移動速度快,先洗脫出來。
17、電泳利用了待分離樣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的差異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狀的不同,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實現各種分子的分離。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餾、壓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餾法是利用水蒸汽將揮發性較強的植物芳香油攜帶出來,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卻後又重新分出油層和水層。如玫瑰油、薄荷油等(也可用萃取法)。
3、柑橘、檸檬芳香油的制備常使用壓榨法,因為水中蒸餾會導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4、胡蘿卜素的提取一般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將粉碎、乾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機溶劑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然後蒸發出有機溶劑,獲取純凈的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具有較高的沸點,能充分溶解胡蘿卜素,並且不與水混溶,所以適宜用作胡蘿卜素的萃取劑。
6、玫瑰精油的化學性質穩定,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能隨水蒸汽一同蒸餾。故適用於蒸餾法。
7、玫瑰精油的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目的是增加水層密度,使油水分層。分離油層後加無水Na2SO4,目的是除去水,再過濾去除Na2SO4。
8、橘皮壓榨前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壞細胞結構、分解果膠、防止橘皮壓榨時滑脫,提高出油率。
9、胡蘿卜素是橘黃色結晶,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不溶於水,微溶於乙醇,易溶於石油醚等有機溶劑,所以適於用萃取法。
10、萃取時採用水浴加熱,以防有機溶劑燃燒、爆炸。瓶口安裝迴流冷凝裝置,以防止加熱時有機溶劑揮發。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小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生物選修一期末知識點總結
★ 高二生物選修一重點知識匯總與記憶方法
★ 高中生物選修一筆記整理
★ 生物選修一第一單元《生物技術實踐》基礎知識總結
★ 高中生物知識點歸納大全
★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 高考生物選修一必考知識
★ 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識歸納
『拾』 酶在果蔬加工中的應用。
酶在果蔬汁加工中的應用近年來,採用果膠酶和其他的酶(如纖維素酶等)處理蔬菜、水果,大大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出汁率,簡化了工藝步驟,並且可製得透明澄清的果蔬汁,再經過種種調配就可以製成品種繁多的飲料食品,如胡蘿卜汁、蘋果汁、番茄汁、洋蔥汁飲料等。經酶處理的果汁比較穩定,可防止混濁,還可以保護其原有色澤和風味從而延長貯藏期。果蔬汁加工的工藝流程果蔬去皮―→果蔬壓榨―→澄清、過濾―→提取―→貯藏(果蔬汁的穩定性、色澤和風味)果蔬去皮―→果蔬壓榨―→澄清、過濾―→提取―→貯藏果蔬去皮軟化桔子,剝除桔皮利用加壓或真空浸漬果蔬,使果膠酶滲入細胞間隙或細胞壁中而起作用。此法已用於完整桔子的軟化,桔皮容易剝除。 果蔬壓榨、提高果蔬出汁率1)在提高果蔬出汁率方面應用最廣泛的酶是果膠酶,其次是纖維素酶。果漿榨汁前添加一定量果膠酶可以有效地分解果肉組織中的果膠物質,使果汁粘度降低,容易榨汁、過濾,從而提高出汁率。纖維素酶可以使果蔬中大分子纖維素降解成分子量較小的纖維二糖和葡萄糖分子,破壞植物細胞壁,使細胞內溶物充分釋放,提高出汁率,並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目前已成功地利用纖維素酶將柑橘皮渣酶解製取含果飲料,其中粗纖維有50%轉化為可溶性糖,另外50%降解為短鏈低聚糖,構成含果飲料的膳食纖維,具有一定的保健醫療價值。在生產中,兩種酶適當配比使用,則更有效提高產率。2)粥化酶又稱軟化酶,是由黑麴黴經過固態發酵而獲得的復合酶,它以果膠酶、纖維素酶、木聚糖酶為主,並含有蛋白酶、澱粉酶等。在果蔬加工中,粥化酶可以潰碎果實,破碎植物細胞,使果蔬原料產生粥樣軟化,從而提高果蔬汁的出汁率、澄清度以及降低果汁粘度。如在蘋果汁生產中,採用粥化酶,將使生產過程更簡捷,添加的成本大大降低。在蘋果破碎酶解時,加入粥化酶Ⅰ,在果汁脫膠時加入粥化酶Ⅱ,添加酶的成本僅有國外酶制劑的15%~20%。加入粥化酶Ⅰ目的時提高果蔬的出汁率,可以使果蔬的果膠物質,纖維素,蛋白質等被降解,使得細胞汁液釋放率增加15%~25%。澄清果蔬汁果漿經榨汁、篩濾後,果汁中仍存在一些非常細小卻能導致果蔬汁產生混濁的聚合物和固體顆粒。如果膠物質、澱粉、其他多糖類物質等,它們是引起果蔬汁混濁和褐變的主要原因。如果在新鮮果蔬汁(或經殺菌後的果蔬汁)中加入果膠酶、纖維素酶、α-澱粉酶、木瓜蛋白酶(可視混濁成分選擇一種或幾種),可將上述物質大部分降解為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產物,使果蔬汁澄清,同時可明顯提高澄清汁的營養成分和穩定性。1)果膠酶在果蔬汁澄清中的作用果膠酶作用於果蔬汁時,除降低粘度外,還可產生絮凝作用,使果蔬汁澄清。澄清機理的實質包括果膠的酶促水解和非酶的靜電絮凝兩部分。新加工的果蔬汁一般是穩定的膠體系統,其主要穩定因素是果膠,果膠的粘性對膠體起保護作用,也能阻止果蔬汁蛋白與帶相反電荷的多酚物質或懸浮顆粒發生反應而沉降。當果蔬汁中的果膠酶作用部分水解,使體系粘度下降,膠體失去了穩定性,使原來被包裹在內部的帶正電荷的蛋白質顆粒暴露出來,與其它帶負電荷的粒子相撞,就導致絮凝的發生。許多商品果膠酶制劑可用於蘋果汁的澄清。研究結果表明,當加入內切-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膠酯酶混合制劑,使果膠中30%的酯鍵和5%的糖苷鍵被水解時,蘋果汁就能達到充分澄清。實驗證明,在蘋果汁中添加0.07%的果膠酶制劑,在45℃下反應2h,過濾後可得到透光率達95%左右。吸光度為0.15的透明果汁。2)混合酶在荔枝汁澄清中的應用混合酶用於澄清荔枝汁的最優工藝條件是纖維素酶量600U/100g,果膠酶量1000U/100g,a-澱粉酶量250U/100g,木瓜蛋白酶量10000U/100g,酶解溫度60℃,酶解時間4h,pH4.0,且pH 為主要影響因素。與原汁相比,採用最佳工藝對荔枝汁進行酶解澄清後,可溶性固形物、總糖、還原糖、總酸與氨基酸等營養成分的百分含量均比酶解前高,分別增加3.33% 、20.64% 、25.27%、270.79%和24.63%。澄清汁的澄清度與穩定性遠高於原汁,混合酶解後的澄清汁在 0~24h 內透光率逐步提高,在 24~168h才呈現緩慢下降趨勢,最終透光率仍保持80%;原汁透光率基本保持在50% 左右。原汁與澄清汁的果膠定性試驗表明,原汁中的沉澱物多,澄清汁則無明顯沉澱。酶法促進果蔬汁香氣果蔬汁香氣是影響其質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極易在加工過程中損失。近年來研究表明,在果蔬汁中添加酶制劑,可使其風味前體物水解產生香味物質。風味前體物通常是一些與糖形成糖苷,以鍵合態形式存在的風味物質。研究表明,單萜類化合物是嗅覺最為敏感的芳香物質。果蔬中大多數單萜物質均以吡喃、呋喃糖以鍵合態形式存在,並且在果蔬成熟後仍有大量這種鍵合態的萜類未被水解。通過添加β-葡萄糖苷酶可釋放果蔬汁中的萜烯醇,增加香氣。有實驗證明,α-L-吡喃李糖苷酶或α-L-呋喃阿拉伯糖苷酶可釋放水果中的沉香醇和香葉醇,使果汁增香。先前的研究得知,外加酶是從水果中提取出來的,非常不經濟,而現在已可從麴黴、酵母中分離出風味酶。Shoseyov等用黑麴黴中分離出的 �0�8-葡萄糖苷酶水解西番蓮果蔬汁,釋放出大量沉香醇、苯甲醛和苯乙醇。當果汁中葡萄糖濃度高時會抑制�0�8-葡萄糖苷酶活性,Riou 等從米麴黴中分離出一種可耐受高葡萄糖值的�0�8-葡萄糖苷酶,該酶可將香葉醇、橙花醇、沉香醇從鮮葡萄汁中相應的單萜 - �0�8-葡萄糖苷中游離出來。Gueguen等用 DuoliteA-580醛固定化�0�8- 葡萄糖酶,其物化特性與游離酶相近,用 GC-MS檢測通過該固定化酶的杏汁,發現a-r- 萜品烯、a-萜品醇、2-苯基乙醇和a-蒎烯均顯著增加,其餘幾種果蔬汁經過該固定化後風味成分也有所增加。另有實驗表明,從酵母中分離出的�0�8-葡萄糖苷酶也具有促進果蔬汁風味的能力。Dried將酵母中分離出的�0�8-葡萄糖苷酶水解芒果、西番汁,並與酸水解相比較,兩水解法隨著水解進行還會游離出不良的萜類物質,不利於果汁加工人們發現,�0�8- 葡萄糖苷酶在水解風味前體物的同時也可降解花色素苷-�0�8-葡萄糖苷,不利於紅色果蔬汁加工。酶法除去果蔬汁中的異味柑桔類果汁在提煉之後不久就會變苦,這主要是由於檸檬苦素和柚皮苷所致。酶法脫苦主要是利用不同的酶分別作用於檸檬苦素和柚皮苷,使之生成不含苦味的物質。工業生產中常用固定化柚皮苷酶減少柑桔類果汁中的柚皮苷含量以去除苦味物質,該方法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柚皮苷酶可從商品柑桔果膠制劑、麴黴(Aspergillus)等獲得。柚皮苷酶有2種酶活性-鼠李糖苷酶和葡萄糖苷酶,水解柚皮苷成為鼠李糖和沒有苦味的糖苷配基柚配質,因而起脫苦作用。Tsen等在1989年使用甲殼素固定柚皮苷酶,並研究了固定化的動力學因子。Manio』n等使用空心玻璃床作為載體,分別使用DEAS Sephadex和單寧氨基乙基纖維作為載體生產固定化柚皮苷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