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牙周炎正規治療前應做哪些檢查
什麼是牙周炎
牙周炎是侵犯牙齦和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症,是一種破壞性疾病,其主要特徵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逐漸松動,它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
懷疑自己患上了牙周炎,不妨先進行自我檢查。
1、刷牙時刷毛上有血跡,咬食物時食物上有血跡,說明有牙齦炎。
2、照鏡子看看,如果有牙齦紅腫,一碰就出血,說明有牙齦炎。
3、牙齒有不同程度的松動,牙根暴露或牙齦紅腫、有膿,說明已發展到牙周炎。
4、有口臭說明可能有牙周炎。輕微的牙齦出血是早期牙齦炎的指征,此時不應停止刷牙而應用軟毛保健牙刷認真刷牙,一般都可以使牙齦出血得到控制。如果一周後還有牙齦出血現象,就應及時找口腔醫生檢查和治療。
5、定期檢查: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最好每6個月1次;定期進行潔治,即洗牙,醫生用特殊器械清除牙石,每年一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除了以上檢查法外,還可以採用:
1、血液常規檢查。
2、X光攝片檢查。
3、分泌物及組織培養+葯敏等檢查法。
4、牙周探針和牙周袋的測量。
5、牙髓活力的測試。
6、口腔頜面部影像學檢查。
總之,要是想要確診牙周炎這種疾病的話,上述都是可以做的一些檢查,要是需要檢查確診的話,建議大家還是需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另外就是確診治療期間,飲食上一定要清淡為主,尤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⑵ 根尖牙周炎是怎麼治療的方法
根尖牙周炎是是牙齒根尖、牙周膜的慢性炎症,往往由輕到重,由小范圍到大范圍,一定要及時的治療,下面就由我來告訴你根尖牙周炎的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來談談牙齒的結構。牙齒不是實心的,外面由二層堅硬的組織牙釉質和牙本質組成,中間有一個腔,醫學上稱為“牙髓腔”,裡面充滿了神經血管等組織,醫學上稱為“牙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牙神經,牙髓通過根管同外界相連。正常的情況下牙髓可以耐受一定的溫度,即對20℃~50℃的水不感到疼痛,10℃~20℃的冷水和50℃~60℃的熱水也很少引起疼痛。但是當牙齒患了某些疾病以後,如深齲病、牙面磨損、牙根外露、牙齒外傷折斷、牙隱裂、牙周炎等,就會對冷熱刺激敏感而產生一過性的疼痛,除去冷熱刺激後疼痛會立即消失,稱為“牙髓充血”,經過充填治療(多數可一次完成)是可以恢復正常的,同時保存了牙神經的活力。
但是,因為充血的牙髓遇冷熱疼痛不十分嚴重,往往不引起人們的重視,於是疾病就會進一步發展,如齲洞加深接近牙髓,磨損加重,細菌及其毒素就會通過較薄的牙本質進入到牙髓腔內,使牙髓感染而產生炎症,稱為“牙髓炎”。由於牙髓是處在兩層非常堅硬的牙質中間的牙髓腔內,當牙髓發炎時,充血和水腫的牙髓產生的滲出物無法排出,牙髓腔內的壓力會增高,壓迫刺激牙髓而產生疼痛,若遇到冷熱刺激,疼痛就會更加劇烈,不能入睡,坐卧不安,疼痛難忍,服止痛和消炎葯物也不見效,這時必須對發炎的牙神經進行治療。
如果牙髓炎沒有得到治療,那麼牙髓腔里的炎症還會進一步擴散而影響根髓,直至超出根尖孔並導致根尖周炎,此時,患者會感到牙齒向上浮起,不能咀嚼,嚴重的會出現持續性跳痛。更嚴重的還會因炎症蔓延導致頜骨骨髓炎和蜂窩織炎。有時,急性根尖周炎會因穿髓點或膿腫潰破得以引流,有些患者會自行服用抗生素,使根尖周炎轉為慢性,這樣,表面上症狀得以減輕,但自身抵抗力下降時,根尖周炎又會急性發作。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治療方法中,療效最為可靠的就是根管治療。患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牙齒的髓腔內,含有毒性很高的細菌及其代謝產物,根管治療就是用機械和化學的方法,清除髓腔和根管內的毒性物質,從而防止再感染,保存患牙,治癒根尖周病變。 根管治療的大致過程如下:首先用牙鑽打開髓腔,用特製的細針拔除病變牙髓,再用擴根鑽、銼等工具擴大根管,以清除深入根管壁內的毒素。然後,在根管內放入化學葯物進行消毒,殺死根管側壁牙本質深層和側枝根管內的細菌及病原刺激物。最後,為了消除牙體內的空腔,消除細菌生長的環境,要用根充糊劑和牙膠尖充填根管完成治療。
有一些其它的方法也被用來治療,但由於沒有去除根管內的病原刺激物,所以效果均不理想。所以,對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和醫生應該首選根管治療,優秀的醫生在治療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時根管治療率在95%以上。
1.應急處理:根尖部急性炎症的外置,是一種應急臨時性措施,主要是緩解疼痛及消除腫脹,待轉為慢性炎症後再做常規治療。應急治療的關鍵是掌握病變發展階段,病變程度。
⑴髓腔開放引流:急性尖周炎死髓,無論是漿液期或是化膿期,主要矛盾集中在根尖滲出物或膿液的積聚與擴散,理想的引流方式是人工通髓腔引流通道,打通根尖孔,使滲出液或膿液通過根管得以引流,以緩解根尖部壓力,解除疼痛。為了不讓食物雜質堵塞引流通道,洞內放一碘酊球開放。
⑵切開排膿:炎症4~5天,主要針對骨膜下或黏膜下膿腫,切開引流與根管開放可同時進行。切開的位置正對膿腫,與前庭溝平行方向。
⑶按撫治療:對根管外傷、封葯化學性刺激及根管不良充填引起的急性尖周炎,應考慮去除根管內容物,封消炎鎮痛葯物按撫數日,待急性期過後再常規治療,以避免外界污染或再感染。
⑷調牙合磨改:急性尖周炎活髓,處理應慎重。由創傷引起的,通過調牙合磨改以消除創傷性咬合,即可治癒。因牙髓炎引起的急性尖周炎,可在麻醉下予以去髓。調牙合磨改是死髓牙治療的常規措施,一方面減輕功能得以休息,促進癒合;另一方面可減少縱折機會。
⑸消炎止痛:口服或注射抗菌素葯物或止痛葯物,局部封閉、理療、針灸、中草葯貼敷等。
⑹急性期拔牙:無保留價值或重要病灶牙可以果斷拔除患牙,通過牙槽窩引流。但復雜性拔牙易引起炎症擴散,應先保守治療後拔牙。
2.根管治療術:根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壞死、壞疸或尖周病的一種方法,通過清除根管內的壞死或壞疸物質,進行適當的消毒,並根管充填去除不良刺激,促進尖周病變癒合。
根管治療術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即髓腔預備,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具體實施有二次或多次法及一次法。
3.前牙有瘺孔行瘺管通過法,瘺管經久不愈者可搔刮或做根尖切除術。
4.根尖囊腫可行根管治療,如效果不好時再行根尖手術,囊腫摘除。
5.治癒標准:無自覺症狀,無叩痛,無竇道,X線片表明根尖周正常。好轉標准:無主觀症狀,無叩痛,無竇道,X線片顯示根尖周病變明顯縮小。
1.尖周肉牙腫: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有時感咀嚼不適,咬合無力,叩診時有異樣感,牙可變色,根尖肉牙腫可維持較長時間相對穩定。尖周肉牙腫大小和形式不一,拔牙時往往連同牙根尖一同拔出。
2.尖周膿腫或慢性牙槽膿腫:是局限於尖周區的慢性化膿性炎症。一般無自覺症狀,叩診時有輕微疼痛,有反復腫脹史
3.尖周囊腫:通常無自覺症狀,囊腫增大使頜骨壁變薄、隆起,捫診有乒乓球樣感。牙髓無活力。囊腫破潰感染可形成竇道。
4.緻密性骨炎:無自覺症狀、勿需治療。
⑶ 急性根尖牙周炎有什麼症狀
剛開始也許僅僅是輕微的疼痛感覺,咬緊牙興許會感覺到舒適感;然後就會發生咬頜痛、鈍痛;抑或可見患牙叩痛強烈,甚至松動脫落,牙髓多無活力,恆牙或者是乳牙在牙髓壞死之前可能會有一些反應;患牙有充填體、齲壞等等其他牙周組織疾病,牙冠或牙周袋變為深色。
診斷依據:1.有齲洞,外傷及牙體手術史,牙髓大多無活力。
2.有劇烈的持續性自發痛,能明確定位,牙松動,伸長感,觸及叩擊均痛,咬合痛。
3.根尖區軟組織紅、腫,重者形成膿腫,頜面部蜂窩織炎,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有惡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4.X線片檢查急性尖周炎時根尖部無明顯改變或僅有牙周膜腔增寬,若為慢性根尖牙周炎急性發作,則可見根尖周骨質破壞透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