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漢字的結構方式有哪幾種
漢字的結構方式有獨體字、合體字兩種,結構方式是總體中的分體結合構成總體的方式。主要有文字的結構方式、段落的結構方式和文章的結構方式。文字結構方式,就是文字組成的方式。
構成漢字字形的各種特定的點和線,也是漢字的最小結構單位。根據楷書書寫要求,從落筆到抬筆即為一筆,又叫一畫,合稱筆畫,筆畫的具體形狀叫筆形。漢字的形體結構可以分為漢字、部件、筆畫、筆形四個層次。
2. 基本的漢字設計方法有哪些
1、字體變形
字體變形是通過對字體筆畫形狀的改變,讓文字情境化與視覺化,使其形象得到更好的展現。在字體的創意設計中,雖然發揮性比較自由,但在設計的同時,需要時刻保持字與字之間的協調性和統一性。在一組字體設計中,應保持統一的變形風格,否則會顯得雜亂無章。
2、字形重構
字形重構是指將固有漢字的筆畫打散之後,通過不同角度的審視將筆畫重新排列組合的一種設計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打破文字原有的形體,並通過創新尋求新的設計理念。
3、字形更替
字形更替是指在字體風格統一的基礎上,以新的元素或圖形替換原有字體某部分結構的一種設計方式。需要根據字體的基本內容含義,以相應的圖形元素或圖案元素替代字體內的某部分或某一筆畫,這些形象在不顯突兀的視覺審美范圍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做具象或抽象調整與處理。
4、字形共用
字形共用是字體設計方法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設計方式。在使用此種方式設計字體時,可以將一組文字視為一種視覺圖形,並找到它們之間的共通點,然後從構成的角度去分析筆畫之間的共性點,從而尋找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便找到字與字之間可以共同使用的點,並將它提取出來進行組合。
5、字形創意
字形創意是指通過一些獨有的圖形或方式有目的性地彰顯字義的核心內容,使字體本身更加符合字義內容。在進行字形創意時,需要仔細考究文字的深層意義,以便在設計時能夠精準地把握字體所傳達的信息,從而使字體設計符合字義,且更具多樣性和欣賞性。
3. 漢字的主要構造方法有哪幾種
漢字的構造方法有種。
一,象形。
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
二,形聲。
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
三,會意。
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
四,假借。
如,「自」本來是「鼻」的象形字,後來借作「自己」的「自」。
五,轉注。
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
4. 漢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什麼,會意,指事等
漢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形聲,會意,指事等。
關於漢字的造字方法,傳統上認為主要有以下四種:1、象形:是一種用線條描畫出事物形狀的造字方法,凡是表示實物的,有形可畫的,都用這種方法來造字。如日、月、山、雲、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但是世界上的許多事物和現象是畫不出來的,因此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字並不多。2、指事:在象形的基礎上加上指事符號,或完全用符號組成字的造字方法,用這種方法造出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3、會意:把和字義有關的幾個字或幾種象形符號組合起來,可以表示一個新的意義,這樣造出的字叫會意字。如:兵、北、從、步、采、牧、莫、暮、休、苗、開、伐、明、林、炎、磊等。4、形聲:是形符和聲符並用的造漢字的方法。形聲字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意義或屬性,叫形符。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讀音叫聲符。如:想、楓、湖等。形聲法的造字能力特別強,估計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漢字都是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如:恭、慕、灸、忽、超、鋼、霧、梨、湖、忠、泳、鵝、珠、描等。
5. 漢字的構造
漢字的結構
從結構上看漢字,根據構字成分的情況,可以把漢字分成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
由一個構字成分組成的漢字就是獨體字;由兩個以上構字成分組成的漢字就是合體字.
按照傳統「六書」理論: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獨體字;會意字和形聲字都是合體字.
漢字的結構方式,主要是針對合體字的結構方式而言.漢字是一個平面圖形,如果是由一個構字成分組成的字,就不存在結構分布問題.如果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構字成分組合在一起,就有一個如何安排位置的問題了.所謂結構方式,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構字成分在漢字中的位置排列的方式.
傳統漢字中的合體字通常是採用「二分法」分析結構方式的.形聲字分成形符和聲符兩部分;會意字中絕大多數也都是兩分的,只有少數會意字使用了三個偏旁會意.因此,一般講到漢字的結構方式的時候,就採用兩分法進行歸納,得出下列四種主要結構方式:
1、獨體結構:千萬為文
2、左右結構:信任明確
3、上下結構:全息雷轟
4、全包圍結構:國團圍圈
5、半包圍結構:
庄字結構:廳反慶病左居眉發彥房卮考看靡虛麝
司字結構:司句刁可包厾
邊字結構:邊建趙尷處咫匙勉翹毯魁蘇
同字結構:同問鬧周向鳳
區字結構:區叵醫匠匡匿匪匹
凶字結構:凶函幽凼畫
太字結構:太套盡參巷泰春晝
現代漢字的結構已經打破了傳統六書的體系,許多字的結構成分完全是服從圖形字元結體構形的特點和規律,而不再遵從「六書」的原則了.所以,現代漢字的分析也不再是兩分的,
現代漢字的結構方式在四種基本結構方式的基礎上有了新的類型.
從漢字構造方法看,形聲字多,這是漢字系統的又一個重要結構特點.
何以形聲字多?在漢字的發展史研究中,傳統的分期是以漢字字體變化而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西南師大劉又辛教授在承擔國家社科規劃項目的研究中提出了新觀點.他認為,字體變化不是漢字發展的本質變化,不能說明漢字的歷史發展規律,而應從漢字構造方法的變化來說明漢字的本質變化,並進而提出了漢字發展的三階段理論,即:第一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第二階段是以表形文字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於這個階段.[4]可以說,漢字中形聲字多是其構字方法變化發展的結果.
漢字獨體字少,合體字多;在合體字中,形聲字最多.據有關研究統計,漢字中的形聲字約佔80%以上,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是:形旁標義,聲旁標音,如:方——訪、紡、芳、肪、舫、坊、房、妨、防、放、仿、鈁等一組字,在字形結構上大都有基本字(聲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義旁),就構成新的合體字.這就是漢字中形聲字的構字規律,這種構字特點使漢字易於學習、掌握,是漢字的優越性.
在各種識字教學方法中,集中識字較充分地利用了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克服方塊字音形脫節、結構復雜的弱點,化難為易,把十幾個形聲字放在一節課學習.這樣,兒童在掌握了漢語拼音、一定數量的獨體字(含少量合體字)和偏旁部首之後,就可以在教師指導下,按規律成串地認知漢字.例如教學「根、跟、恨、狠、很」這一組生字,因為規律明顯,教師易教,學生易學.兒童理解了這些字的左邊是形符標義,右邊是聲符標音的規律,就能作出如下分析:「根」字,一根木頭,所以是「木」字旁;「跟」字,當「跟著」講,因為用腳跟著走,所以是「足」字旁;「恨」字,可恨的恨,所以是豎心旁…….這樣識字,為兒童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外部心理條件,便於產生學習遷移,簡化兒童識字的心理過程,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和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
根據漢字中形聲字多及其構字規律這一結構特點,我們認為,無論是識字教材的編寫還是識字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應充分體現、運用這一漢字構字規律,以提高漢字教學的科學化水平.(1)教材在識字內容的安排上,在保留識字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可適當增加按形聲字構字規律集中識字的份量;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為一個指導思想來貫徹,如在「語文園地」和作業練習方面,均應安排這方面的內容.(2)為貫徹按照漢字構字規律教學漢字的原則,應重視打好識字寫字基礎,即:學好漢語拼音、構字能力強的獨體字(含少量合體字)、偏旁部首及基本的筆畫筆順,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提高漢字教學的科學化水平.(3)在運用形聲字構字規律進行識字教學時,要注意做好正音工作.因為作為表音的聲符,不如字母表音準確,如聲符不能區分聲調的差異,有的則因語音變易而喪失或減弱了表音功能.
三、漢字單音節字多,構詞潛力大,這是漢字系統的又一個重要結構特點.漢字是表意文字,一音一義的字多,而字有了意義就成為詞和詞素了.
有人統計,「在現代漢語的書面中,政治、科技類的文獻是,單音詞約佔49%,雙音詞約佔47%,多音詞僅佔4%,而文藝、生活類的作品中,單音詞多達61%,雙音詞約佔37%,多音詞只佔2%,平均起來單音詞仍佔一半以上,而雙音詞、多音詞又絕大部分是由單音片語合而成.」[5]所以,學漢字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學,識字相當於識詞,識字多,掌握的詞就多,有利於促進語言的發展.
作為語言最小單位的詞,漢語的詞主要用二次構詞法進行復合構詞,即把原來具有獨立意義的單音詞結合構成雙音詞、多音詞.這種構詞法的構詞能力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如「節約」兩字,各自都可造出很多詞,用「節」字可造出下面17個詞:關節、音節、氣節、節目、節日、春節、中秋節、過節、小節、失節、變節、節衣、節制、節流、節育、節余、節本.用「約」字可造出下面18個詞:大約、約計、約數、簡約、約分、約法、條約、約言、約定、有約、特約、約期、約請、約束、約會、失約、公約、和約.詞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組成,可以收到「生詞熟字」的奇妙學習效果,不僅大大壓縮了字量,還緩解了學習的難度.這是漢字的一大優點.據有的研究部門統計,以復合構詞為主的漢語,常用詞條43,300多條,只用3730多個字構成.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外交往的增多,需要創新許多新詞彙和翻譯外來詞彙,諸如經濟特區、特警、特快專遞、紅股、紅盤、沙塵暴、社會保險、基因、愛滋病、晶元、航天、航天員、可口可樂、立交橋,等等.無論是創造新詞彙,還是翻譯外來語,漢字都能輕而易舉地加以解決,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常用詞條已增至65,000餘條;甚至翻譯新的科學名詞能音、義兼顧,有青出於藍的優勢.
相比較而言,西方文字為對付新生事物,要創造新詞彙,應接不暇.英文詞彙目前已達幾十萬之多.相反,漢字的字數比起古代大有削減,如《康熙字典》共收47,035個字,三百多年來,大部分已被廢掉,現在用字不過3000-6000左右,用來創造新詞彙潛力巨大,足夠我們闊步於21世紀.
四、從漢字與語法關系看,漢字系統結構的另一特點是不使用「變音」的辦法也能構詞、轉化詞性和實現語法功能,這十分有利於漢語的學習.我們知道,拼音文字是用變音的辦法構詞和轉化詞性的,即基本詞彙一般都來自母語的詞根,通過添加詞干、詞尾或詞首的方法,連綴拼音,構成意義確定的各種品詞.以復合構詞為主的漢字系統,無須「變音」就能構詞、轉換詞性,這就保證了漢字不用改變字形照樣可以標示漢語的不同詞性.
不僅如此,漢語只要通過變換詞序與使用特定的附加助詞(如的、地、得、著、了、過等等)以及變換聲調等辦法,就能簡明精確地實現語法功能,達到表意清晰明確的目的.例如,「師愛生」改成「生愛師」,漢語根本不用改變語音,只要變換一下詞序就能輕而易舉地加以解決,這樣也就無須改變書面詞形了.可是在現代俄語里,就要通過變音的辦法,當然也就要改變書面詞形了.相比之下,這顯然是漢語漢字的一大優點.著名英語語言學字葉斯伯森在《論英語單音節》一文中指出:「原來認為漢語是原始語言,落後語言,兒童語言.現在才知道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漢語僅用四百個音節作為基礎,然後加以四聲,最多不過一千六百左右.居然以這樣少的單音節,顛來倒去,反復使用,就能完整無缺、毫無瑕疵地把意義表達得一清二楚.這是英語望塵莫及而又望洋興嘆的.也是英語語言學家所感到神秘莫測而又欣羨無量的.」[6]
就教學而言,識字教學法的原則,主要應根據文字系統的結構特點.拼音文字要通過「變音」來構詞、轉換詞性和實現語法功能,所以教學就強調「三不離」(即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教學原則,否則就無法使學生弄明白作為主語用的「教師」與作為賓語用的「教師」為什麼讀音不同,書寫不同.而漢字系統主要採用復合構詞法,不用「變音」就能實現語法功能,自然不宜照搬「三不離」的教學原則.根據漢字系統結構的這一特點,盡快認識二千多高頻度常用字很有必要,在教學識字時不排斥「三不離」的識字教學原則,而是要靈活運用.
五、從漢字書寫系統的結構看,書寫有規律,形差度(形體差異度)高,這是漢字書寫系統的重要特點.印歐語系字母僅30個左右,而漢字偏旁部首不下於500個.前者的字母是以單向線性排列組合成基本視讀單位(詞)的,而漢字卻用上下、左右、內外三種基本位置排列組合成基本視讀單位(字).所以漢字的形差度大大高於拉丁—斯拉夫字母體系的文字.漢字形差度高這一結構特點,不僅字與字區分明顯,個性突出,有助於學習記認,而且漢字極便於高速閱讀.從視讀方面來說,一般認為橫排漢字在閱讀上比拼音文字速度要快,是最優越的認知符號.「日本有關部門在建設高速公路時,曾做實驗,結果表明:用漢字表記的語言是假名的1/10,是羅馬字的1/20,換句話說,漢字的認知速度比日本的假名要快10倍,比羅馬文字要快20倍.」[7]
漢字的形體書寫系統不僅有它的獨特之處,而且也是有規律的.漢字的基本筆畫只有五種,由基本筆畫組成的一些部件也是有限的.所以學寫漢字,入門比較難,當掌握了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部件以後,再遇到新字就不難學了.關於解決漢字難寫的問題,安子介先生建議,根據漢字的構字方法,可把漢字分成構字能力強的812個基本單字,56個部首和75個變體部件,在寫字時進行「組裝」,就能寫出3800個不同的單字.關鍵是要編寫好教材,激發興趣,打好基礎,科學指導,嚴格訓練,就能化難為易,把字寫好.
6. 漢字的構造方式主要有
漢字的構造方式
前面講的漢字的構造單位,說的是漢字的結構因素,是純粹從字形分析出來的。世界上文字的結構,唯有漢字有字形。這里所謂漢字的構造方式,即造字法,是按字理,即把漢字的形體、讀音和意義三者結合起來分析的。漢字的構造方式大致有四種: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前三種是不帶表音成分的結構,後一種是帶表音成分的結構。(一)
不帶表音成分的結構
這類字的主要特點,是字形能顯示它所代表的詞或詞素的意義,而不能顯示出讀音。
1、象形
象形是用描畫事物形狀的構造方式造字,也就是把詞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狀、特徵,用線條描畫出來,作為記錄該詞的符號。用這種構造方式造的字,叫象形字。如:禾:(甲)(金)(篆),象一棵成熟的莊稼.上是下垂的穗子,中間有葉,下部有根;金文的「禾」象穗子沉甸甸的。門:(甲)(金)(篆)(楷),甲文上有一條橫木,下部很象兩扇門,本義是「門戶」。牛:(甲)(金)(篆),象正面牛頭形狀,上是一雙牛角,牛角之下斜上伸展的是一雙耳朵,金文的「牛耳朵」則拉成一橫。羊:(甲)(金)(篆),象正面羊頭形狀,上是一雙向下彎的角,金文下部嘴巴很突出。
象形字都是獨體字。從古代漢字看還有點象原物的樣子,如「田、井、雨、傘、網」,但大部分已不能了,如「牛、馬、耳、鳥、魚」。大多數古代的象形字現在還是獨體字,有些現在只是一些純偏旁的組合,不能算是合體字,也不能算形聲字,如「燕、壺、易、鼎」等。
象形造字法是最原始的。這種構字方式局限性很大,因為世界上的實物無窮無盡,相似的又非常多,不能一一畫出來,並且難以使它們有所區別;特別是有些復雜事物畫不出來,畫出來也不便於書寫,有些抽象概念無形可象,根本畫不出來。因此,單靠這種造字法,不能滿足記錄漢語的需要,這就促使漢字造字法在象形的基礎上向前發展,出現了指事與會意兩種構造方式。這種造字法的特點是:①簡約性②典型性③可以是整體的或局部的形象,但局部一定要區別性強。
2、指事指事是用指示性符號指出事物特點的一種造字方法,也就是在象形字上加簡單的批示符號創造新字。用這種構造方式造的字,叫指事字。如:(甲)
(金)
(篆),「口」上加一橫,表示說話時從口出來的氣(或發出的聲音),「曰」本義是說。(甲)
(金)
(篆),下部是面朝左面側立的人,上部一橫表示頭部所在,「元」字本義是頭。(甲)(金)
(篆),下面弧線表示地面,其上加一短橫表示地面之上,「上」字。(甲)(金)
(篆),上面弧線表示地面,其下加一短橫表示地面之下,「下」字。
「木」下部加一點,表示樹根所在。
「木」上部加一點,表示樹稍所在。
「木」中間加一點,表示赤心之所在,「朱」的本義是赤心松。
除了獨體字,也有合體字(
「寸」手腕)和變體字(
「片」
「永」)。
指事字,同象形字一樣都是獨體字。這種造字法,雖然可以表示難以畫出的抽象概念,但局限性更大,因為用指示性符號表示詞義是相當困難的,因而用這種造字法造成的字是絕對的少數。真正的指事字極少,要表示抽象的概念,還可以通過會意來解決。
現行指事字,基本是從古代的指事字演變來的,有些古代的指事字現在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圖,如「朱、末、甘」等。後起指事字極少,如「卡」是「上、下」共享一橫,「乒乓」是近音字,「兵」減去一畫,可看作是特殊指事字。
3、會意
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字拼合的方法創造新字。會意字是合體字,是會合取義,即把幾個獨體字的意義組合起來,憑借它們的聯系表示新的意義,如:
(甲)
(金)
(篆),上部是腳趾朝上的左腳,下部是一隻腳趾朝上的右腳,左右腳向前走叫「步」,「步」字本義是行走。
(甲)
(金)
(篆),上部是一棵穗子下垂的稻穀,下面是一隻手,「秉」字本義是一把莊稼,引申為手拿著。
(甲)
(金)
(篆),左邊是田,右邊是犁鏵一類的耕田工具。古代耕田之事由男人擔任,「男」字本義指能在田中勞動的壯年男子。
據形體構造分類:異體會意(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表意圖象組合而成,如
「聞」:
「即(jí),將要」;
「既(jì),已經」;
「舂」)和同體會意(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形體組合在一起構成新字,如
「棗」
「林」)。
據形體數量分類:二體會意(
「秉」),三體會意(
「祭」),四體會意(
「暴」)。
會意構字方法所造的字,實際上是一種復雜的象形字,確實能表示出象形字所難以表示的較抽象的意義。由於會意字有較大的表意功能,因而會意字比象形字和指事字要多得多,是一種比較能產的造字法。楷書通行後,
...
7. 漢字的六種結構方式是什麼
六種結構方式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1、象形:用簡單的線條描摹客觀事物的形狀,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與具體事物聯系起來,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2、會意:把意義可以相互配合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象形字或指事字結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
3、形聲:用一個字作形旁,表示意義類別,用另一個字作聲旁,表示讀音。兩者結合成為一個形聲字。
4、指事:用一種特殊性符號,標記某一客觀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這種標記符號或是加在獨體象形字的某個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種事物符號的特殊位置。
5、轉註: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訓(互相解釋)。
6、假借: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義的字。
漢字結構歷史說明
眾所周知中國的漢字和漢文化魅力無限,中國周邊的鄰居也乖乖的學了去,如日本、朝鮮、越南。但這些國家都沒有學到精髓,日本拆分了漢字,簡化成了自己的萬葉假名,有的與漢字同音,有的完全改變讀音。
朝鮮從唐朝以來,一直原封不動的使用漢字作為官方唯一書面文字。後來他們的自尊就溢出來了,傷了玻璃心,總之一夜之間取締了漢字,變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朝文拼音文字,除了漢字部首就是畫圈。
越南在漢朝時就開始使用漢字,這個學生想法比較多,在漢字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加工,而且加工的方法還是照搬漢字的構造原理,本來已經很成熟的漢字,再次進行了形聲、會意、假借等方式的大雜燴,還起了新名字叫——喃字。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漢字結構
8. 造字的方法有哪些
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種,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
一、象形法
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來是像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手足展開,就表示"大"的意思了。這種從名詞推廣到形容詞的造字法,是後來發展出來的。象形字雖然起源最早,但數量卻最少。
二、指事法
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成了圖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類是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
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三、會意法
會意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
四、形聲法
就是由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為形聲字是在象形、指事、會意的基礎上產生的。盡管它還屬於表意性質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漢字形體的束縛,溝通了方塊漢字與語音的聯系,這是漢字從表意邁向表音的一個重大發展,成了漢字發展的主流。
用形聲法造字非常方便,與金木水火、鳥獸蟲魚有關的字以及嘆詞、擬聲詞,幾乎都是形聲字。這種造字法,直至今天還可以不斷地造出新字來。比如較近發現的化學元素「鎇、鋦、鐒」等,都是用新造的形聲字來命名的。
五、轉注法
轉注法就是為了適應方音分歧和語音的發展而採取的一種造字法。如原有一個「老」,表示年紀大的意思,而由於時間和地區的不同,又有用kǎo這個音表示老的意思,於是又造出了一個與「老」字部首相同、讀音相近和意義相同的「考」字。
六、假借法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義的一種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例如「然」,本是燒的意思,底下四點已經是火了,可是被「然後」借用後,只好自己在旁邊再加一把火,變成「燃」字(形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