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充氣頸托怎麼用
充氣頸托是有各種型號的 有三層的 四層的 五層的 買回來把充氣球的管個頸托上的管連在一起 擰緊閥門 開始慢慢充氣 以能起到讓脖子有 拉伸感為好 不宜充的過滿 太滿一個是呼吸不暢 一個是容易爆破 然後就可以戴著了 跟據病情的輕重 戴的時間也不同 一次最好在30分鍾左右 一天三到四次也可以 五六次 中間休息十分二十分再繼續 嚴重的以此類推
⑵ 預防和減緩頸椎反曲的6個小妙招
頸椎病中醫稱為項痹病,中醫認為病因與外傷、勞損、退行性變及風、寒、濕邪侵襲有關,頸椎病不僅是中老年常見病,隨著智能手機、電腦網路大量使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也加入了頸椎病的「大軍」。
正常人的頸椎是有一個自然向後的弧度或類似C形的生理曲度,非常類似哺乳類動物的脖頸,如果經常低頭看手機上網,並有頸部疼痛、頭暈、胳膊麻木等,照張X線片會發現頸椎曲度改變,如變直、反曲、S形變等,通俗地講就是頸椎變形僵硬了,這就是頸椎病的典型表現,令人非常痛苦。臨床上頸椎曲度異常成為該病「要害」,只要恢復生理曲度,就能緩解脖子疼痛症狀。頸椎病患者除了要及時治療外,從生物力學和康復鍛煉角度來講,預防和減緩頸椎反曲,可不妨從日常6個小招做起。
佩戴頸托 :首先,頸托的作用主要是限制頸椎活動,起到保護頸椎的作用,同時頸托的自然曲度,對改善頸椎反曲有益。頸托在網上或葯店均可購到。頸椎病患者急性期建議每天完全佩戴,先佩戴4周時間,4周後可改為間斷佩戴,每天戴幾個小時即可。一般卧床休息可以取下,起床行走或工作時都可佩戴。
頸椎牽引 :通過牽引擴大頸椎椎間隙,調整頸椎曲度,減輕神經根刺激,緩解疼痛症狀。家庭使用的充氣式牽引器,為橡膠氣囊和絨制面料製成,一般在網上或葯店購買,按照使用說明書佩戴後,通過手動充氣使頸椎上下牽引力適中為度,牽引時頭部抬起稍後仰,每天牽引1~2次,時間半小時為宜。但注意診斷脊髓型頸椎病(即雙足走路有踩棉花感者)不宜採用此法。另外,頸椎牽引還有一種更加簡易安全的自我牽引方法,即將雙手托住兩側下頜,雙肘支撐在桌面上,做向後上的牽引動作,每次牽引5~10分鍾,每天牽引3~4次。
枕頸椎枕 :一個人一生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選擇合適的枕頭很重要。頸椎枕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它按照人體的頸椎生理曲度而設計,可放鬆我們的肌肉,具有呵護頸椎、恢復頸椎曲度輔助作用。頸椎枕應枕在頸部,頭部後仰感覺舒適即可。選擇頸椎枕一般高度應該以一個拳頭到一個拳頭半的高度為宜,約為10~15厘米。材質以具有回彈作用的天然乳膠為原料的乳膠枕較好,此外,還可適當選用添加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通絡之保健功效的中葯枕。
抱頭後伸 :低頭看手機或埋頭工作時間一長不僅頸椎肌肉韌帶勞損,酸困疼痛,頭痛眼花,還容易造成駝背。此時,就應將頭抬高片刻,挺起胸膛,雙手抱住頭枕後部努力讓頭後伸,讓頸椎向後做抗阻力運動,此動作能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頸後肌肉力量,有利於恢復頸椎生理曲度。每次做20~30個,每天做2~3次。
走路抬頭 :低頭或探頭走路、散步,都是一種不良生活習慣,它不僅引起駝背彎腰,頸部富貴包,還會引起頸椎重心前傾,加重頸椎反曲。此外,低頭行走容易思考問題,達不到散步健身放鬆身心的目的。因此,行走時上身要挺直,昂首挺胸,才能「立如松」,才有利於頸椎生理曲度自然恢復,同時抬頭也會使你忘卻一切煩惱。建議頸椎反曲者,盡量減少低頭看手機,給頸椎一個「喘息」的恢復機會。
靠牆直立 :工作生活之餘,不妨抬起頭背靠在牆邊直立5~10分鍾,雙手臂自然下垂,抬頭伸長脖頸,挺胸收腹,不時踮起腳尖,自然平靜呼吸,保持頸、胸、腰椎呈條一直線,此簡單動作常做可矯正不良低頭屈頸姿勢,對改善頸椎反曲亦頗有益處。
⑶ 調節用的頸托,買什麼品牌的呢
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都可以買,具體要結合自身情況去選擇。
怎樣正確使用頸托
使用頸托的指征和時機以及持續的時間,應根據具體病情而定。
1. 傷後即刻頸托制動早期使用。傷後卧床治療,不必早期使用頸托,但如起床活動,則必須應用。頸托制動一般至少一周,接近第一周末可間斷使用,即短時間摘掉頸托,教病人「收下巴」,做輕柔的旋轉活動,但應避免屈與伸,去除頸托要循序漸進。傷後兩周,只在開車或坐車、劇烈活動、疲勞或強迫動作較難保持頸部姿勢時佩戴。頸托既能保護頸部免受不合適的活動和姿勢的影響,也使頸部溫暖、舒適、肌肉鬆弛。但不論何種原因,在病人身體不適,或因某種心理作用病人不願戴頸托時,都不宜堅持使用,否則達不到預期效果。
頸部急性損傷後佩戴頸托一般不超過兩周,否則會導致 :①肌肉廢用性萎縮;②由於水腫機化出現纖維性攣縮;③持續收縮的肌肉短縮;④關節囊組織增厚;⑤患者對頸托產生依賴性,並使外傷性神經官能症加重。
2. 頸椎病患者佩戴頸托主要是起預防作用及支撐、牽引作用。用於牽引時,每日可戴數次,每次持續20~30分鍾。用於預防,主要是在劇烈活動及乘車時佩戴,一是為了乘車休息時,頸椎保持正確的姿勢,並預防急剎車時的「揮鞭」樣損傷;另一方面是預防劇烈活動時不慎加重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受壓症狀。
但是,長期應用頸托可以引起頸背部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所以佩戴時間不可過久,且在應用期間要經常進行醫療體育鍛煉。在症狀逐漸減輕後,要及時除去頸托,加強肌肉鍛煉。
⑷ 頸托的使用注意事項
頸托是一種簡單型的頸椎固定裝置,用來防止頸椎受傷或不穩所引起的更嚴重的神經組織損傷。對於生活出現頸椎問題的朋友是不錯的選擇,起到非常好的固定頸椎的作用。
頸托適用情形
*外傷,如運動傷害、車禍、跌倒,使得頸椎過度屈曲或伸展造成頸椎骨折。
*頸椎病變,例如退行性關節炎、頸椎腫瘤。
*頸椎手術後。以免姿勢改變造成神經組織的損傷。
頸托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頸椎時間的長短,依醫主而定,一般約三個月---六個月。睡眠時,視病情決定須帶頸托與否,原則上嚴重頸椎不穩的患者要戴,以免姿勢改變造成神經組織的損傷。
*頸托需確切合身,不可過緊,當戴上頸托時維持兩個手指可深入為正確,壓力過大時(超過20--30mmHg時,或造成缺血性疼痛)。
*長期使用頸托後,可在平躺休息時取下按摩,清潔頸部皮膚,保持乾爽,壓破疼痛的部位可以小棉墊或小方巾緩沖之。
*去除頸托的過程應采漸進性式的,前兩周在駕駛,跑步,疲倦,神經緊張及劇烈運動時最好著頸托,以免發生意外。
一般式頸托:頸托外,需加護套,臟時可換洗後再用。
兩片式頸托:進食時,若困難進食則前片可取下,但須注意頭頸姿勢的維持,以防止姿勢改變造成組織的損傷。
⑸ 頸椎吊引的頸托用法
頸椎牽引療法
頸椎牽引療法對頸椎病是較為有效且應用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此療法適用於各型頸椎病,對早期病例更為有效。對病期較久的脊髓型頸椎病進行頸牽引,有時可使症狀加重,故較少應用。 頸椎牽引的作用機制是:
(一) 限制頸椎活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
(二) 解除頸部肌肉痙攣,從而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
(三) 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使神經根所受的刺激和壓迫得以緩和,神經根和周圍組織的粘連也可能得以松解。
(四) 緩沖椎間盤組織向周緣的壓力,並有力於已經向外突出的纖維環組織消腫。
(五) 使扭曲於橫突孔間的椎動脈得以伸張。 每次時間20-30分鍾;每天1-2次就可以了;牽引的力度以自己適應為好;有牽拉感;不宜太緊太松.緩慢加大力度;頸托上墊以柔軟的毛巾,會減輕壓力,舒服點.老年人做牽引時最好有家人陪伴;防止發生意外.
⑹ 戴頸托開車算不算違法
疼是正常的,目前不要乾重活,到三個月就不會疼了,要想長好到該要兩年吧,我也是剖腹產,現在一年多了,刀口還是挺明顯的,顏色不一樣,而且還有點突出,沒法,慢慢會好的吧
⑺ 使用頸托松緊適宜,以什麼為標准
頸托的使用方法:使用頸托時頸部的松緊要合適,過松達不到保護固定頸部的作用,而過緊則影響頸部的功能。頸托分前面、後面,使用時先固定後面,再固定前面。另外,頸托為均碼,大多數患者不適應,可由醫師作適當的修剪至貼身,松緊度為佩戴頸托後頸部的施轉與肩部同步轉動為適度。
⑻ 如何正確使用頸托
圍領和頸托均可起到制動的愛護頸椎,減少神經的磨損,減輕椎間關節創傷性反應,並有利於組織水腫的消退和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作用。
圍領和頸托可應用於各型頸椎病患者,對急性發作期患者,特別對頸椎間盤突出症,交感神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更為合適。圍領應用較廣,因其製作較簡單,用一般硬紙板按頸部的高度和周徑剪裁成帶狀,其外面套以針織物品,兩端按裝接成布帶即可製成。白天戴上,休息時可除去。頸托製作較復雜。一般頸椎病患者應用較少。
長期應用頸托和圍領可以引起頸背部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所以穿著時間不可過久,且在應用期間要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在症狀逐漸減輕後,要及時除去圍領及頸托,加強肌肉鍛煉。
⑼ 軟式圍領的使用方法
如下:
使患者呈仰卧後,旁人要小心地將其頸部置於「正中位」,即頭部仰至嘴角和耳垂的連線與地面垂直,鼻尖與肚臍呈一直線,旁人用手指度量受傷者由下頜骨角下方到鎖骨的距離,然後選擇適合受傷者的高度,並調節。
注意患者不要自行調節高度,以免椎體不穩,將頸托小心地穿入後頸,然後慢慢地將下頜墊小圓點與受傷者的下頜吻合。
介紹
頸圍領適合於絕大多數頸椎病病人使用以及頸椎手術後的使用,價格便宜,使用方便、簡單、佩戴及拆卸均比較容易。缺點是固定不如頸托牢靠,對於某些頸椎手術後對外固定要求較高的病人不大適合。
另一種頸托固定比頸圍領更加牢靠,主要適用於對外固定要求比較高的某些頸椎手術,如手術後頸椎的穩定性仍然比較差、頸椎前路手術植骨塊較大而沒有使用內固定等情況,但價格較貴。